时间:2023-07-06 16:28:29
导语:在茶文化知识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茶文化;道德修养;社团
1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制茶和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专著、诗歌、绘画等,也包括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陈平原教授曾提到,作为一种饮料,茶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见,茶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反映了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水平,也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校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鉴于茶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以及举办开展丰富多彩茶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对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保护健康身体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流行、智能手机的兴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存在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饮茶具有完美的保健和药用养生功能,在提神、降压、防辐射、防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中咖啡因可以提神;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叶黄素和维生素等都有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效果。因此,在高校倡导饮茶之风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身心健康。
2.2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艺术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古代很多书画、雕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清幽、典雅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同时,茶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外形精美、千姿百态的茶品包装向我们展示了造型之美,肢体优美的茶艺展示更是将韵律美和动作美融合一起,还有茶具之美、茶味之美等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有极大的作用。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从自然之茶过渡为文化之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不断融合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茶的天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茶和佛都主张修身、清净,以求思想的升华和生命的开悟。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清新的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载体,大学生从事泡茶、饮茶以及茶艺表演等活动,能够养成平和、宽容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就业愈发紧张,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繁重。调查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茶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益处。茶文化博大精深,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学生在茶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另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注重茶的物质需求,更追求茶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三五好友相聚在茶室,边饮茶、边畅聊,抒发心中苦闷,畅谈各自理想,宣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茶文化旅游,在观光茶园、游览茶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心的释放。
2.5提高大学生社交意识
在古代民间,茶就被当做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茶话会”、“借茶引话”等都是将茶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将客来敬茶当做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的长治久安,也是靠茶叶贸易来完成的。同样,在高校茶文化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茶学术交流会、茶文化论坛等活动,这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茶事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以茶会友,结交了更多的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同时也对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
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
3.1开设选修课,激发对茶文化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不熟悉我国茶的分类、特点、产地以及泡饮方法等,对茶文化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也成为高校茶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高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主要包括《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各种茶的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鉴别不同的茶叶,掌握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的技巧。另外,礼仪礼节是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课程的讲授重点,饮茶者的礼仪、修养,无一不体现了礼学和儒家理念,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礼仪,例如凤凰三点头的泡茶手法代表着对客人的欢迎,双手奉茶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等。让学生们懂得,茶文化的美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里。很多同学也因此喜欢上了茶,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原意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校园活动。并在茶文化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2成立社团,传播茶文化知识
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文化社团也是如此。随着茶文化在高校传播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为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在茶文化社团的活动中,互相切磋茶艺,交流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这也是大学生结交挚友、扩大人脉的绝好机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社团每年都要吸收新同学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新加入的同学进行茶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内心深处培养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并定时邀请茶艺师进行茶技培训,让每一位社团成员熟练掌握茶道礼仪和手法,当学校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或者接待活动时,茶文化社团组建茶艺队进行表演,不仅烘托了气氛,也宣传了学校形象。有的高校成立了茶文化活动室,由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这是一种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公益意识的场所。茶文化活动室中陈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茶具、绘画等,以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体验。在茶文化活动室中,花费少量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名茶,可以欣赏茶艺表演。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成为大学生饮茶休闲的绝佳去处。
3.3多方协作,创设茶文化氛围
弘扬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趣味,而且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高校茶文化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全民饮茶活动,通过向市民赠茶,邀请民众制茶、泡茶,以及举办茶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杭州举行的全民饮茶日更是以“茶与青春”作为主题,宣传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大茶博物馆、茶园等设施建设,为茶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要提高对茶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之间可以结成同盟,共同组织大学生茶文化节,将茶文化知识普及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另外,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茶文化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茶园旅游作为研究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探讨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俗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思考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总之,茶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潜隐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93-95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3]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07,33(4):248-250
[4]居倪萍,周玲,侯艳,刘春丽.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4-68: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等.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关键词】新昌;茶文化旅游;调查;营销策略
新昌茶产业优势明显,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的称号。茶园、茶馆等拥有新昌茶特色的旅游景区推动着新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大佛龙井”曾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明代诗人张岱爱好品茶,曾隐于现新昌著名旅游景区大佛寺,并著有《茶史》供后人欣赏。王阳明亦讲学于新昌,切磋茶艺。新昌佛教文化与茶文化互相融合,众多高僧和名仕曾在新昌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新昌茶文化的发展。发展新昌茶文化旅游,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可以发扬新昌的特色茶文化,促进新昌旅游业的发展。
1.新昌茶文化旅游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在新昌大佛寺、茶馆等地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1%。本文采用的是SWOT分析,通过调查新昌茶文化旅游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综合分析新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提出新昌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1.1优势分析
新昌茶产业颇具规模,有近1/3的人口从事茶叶产业的相关工作。新昌大佛龙井茶获全国农博会、茶博会金奖,畅销海内外,市场前景广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喜欢自然旅游景观的游客占69%,15%的游客喜欢人文景观。茶文化旅游有两个层面,一是茶文化的人文旅游,得到一种文化上的启悟与收获。二是茶文化的自然旅游,旅游者在游览大自然中感受到茶文化。新昌拥有天姥山等知名自然景观和众多茶园,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对茶文化旅游景观的需求。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新昌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自然景区的地方特色。文人墨客的到来更是增添了新昌茶文化旅游景区的人文气息。
1.2劣势分析
据调查,游客对于茶文化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对茶文化旅游相当了解的游客只占5%,53%的游客并不经常关注茶文化,茶文化旅游意识薄弱,在旅游中并未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其次,新昌茶文化旅游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的旅游产品都是类同的,茶文化旅游形象不够明显。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主要是品茶后再买茶,其他茶文化纪念品极少。景区在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滞后,也没有在旅游景区中提供相关的茶文化旅游知识指导,从而导致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景区服务人员在讲解茶文化、掌握炒茶等技艺方面也有欠缺。
1.3机会分析
目前,新昌的茶叶产业已小有成就,通过挖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将茶产业、茶经济和茶文化有机融合,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现新昌茶文化旅游最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是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有53%的游客希望参与到茶的制作过程当中,亲身体验采茶、制茶过程。新昌遍布茶园,可提供充足的茶园供游客观赏体验。新昌炒茶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发展此旅游项目打好了基础。同时,茶饮具有保健作用,57%的游客喜欢养生保健产品,新昌苦丁茶、大佛龙井等具有新昌特色的茶品种均可做药或茶饮用。
1.4威胁分析
新昌茶文化旅游尚未有明确线路,游客仅凭个人喜好选择风景区,这样的游览无法完全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同时旅游业竞争激烈,茶文化旅游的兴起之路必将会遭受到其他旅游项目的冲击。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旅游业的威胁,其他地区的茶文化也是影响游客选择茶文化景区的因素。各地区茶文化特色各异,如何在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需要政府和新昌茶文化旅游景区做出更多的努力。
2.茶文化旅游的营销建议
2.1加快自然景观与茶文化旅游的融合
茶文化旅游是围绕茶和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可以分为人文旅游和自然旅游,天然的风景区更能得到游客的喜欢。茶园景区风景秀丽,生态环境怡然,依托自然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的具有新昌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更加吸引游客的喜爱。现新昌的茶馆都是人工的小楼,可以打造露天的茶馆,如由树围成的小茶馆,茶园景区内天然的休憩之处等等。
2.2利用广告等媒介,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宣传
茶文化旅游应该着眼于当地的旅游特色,发展新昌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强化游客心目中的新昌茶文化形象,增强游客对茶文化旅游的喜爱。旅游景区应该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挖掘游客真正热爱的旅游项目,利用广告和公共关系等一定的传播媒介,宣传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树立新昌形象。
2.3打造特色茶旅游项目,提升茶文化品牌特色
问卷调查发现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是参与采茶、制茶工艺,同时可增加其他的娱乐比赛项目,如闻香识茶。在参观茶村发展历史和茶古迹景点时,可以丰富一些文化活动如茶宴,茶艺表演,让游客感受中国茶道精神,深层次地学习茶道及茶文化知识。
茶馆是体验茶文化项目的好地方,通过建造风格迥异的茶馆吸引游客驻足停留。在茶馆内不仅可以品尝到新昌特色茶,还有其他地区茶叶品种。不仅如此,还可以增加说书等娱乐活动。说书内容可以是新昌较知名的茶典、唐诗之路,如此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让游客对新昌茶文化留下系统而深刻的印象。
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收藏品博览会、茶文化交流等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对打造茶文化品牌至关重要。新昌茶文化在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交流中,吸取对方在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优秀经验,弥补自身茶文化不足,整体提升新昌的茶文化品牌特色。
2.4开发新型组合产品,丰富茶产品种类
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同吃、住、行、娱乐四要素有机结合产生的组合产品。在此基础上,追随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开发一些新组合产品,如茶树可做纸质产品或茶具,茶花可泡茶饮用。在参观茶村发展历史和茶古迹景点时,可以丰富一些文化活动如茶宴,茶艺表演,让游客感受中国茶道精神,深层次地学习茶道及茶文化知识。
在购买茶叶时,适当引导游客购买其他相关产品组合,如茶具套餐。除此之外,可发展文化体验产品、文化节庆产品和生态观光产品。同时,在中医茶饮疗法已风靡全球的背景下,还可以发展养生保健产品,如茶、六月霜茶、胖大海茶等等均可做药使用,而新昌产的大佛龙井亦可静心养气,解疲忘忧。
2.5互相合作开辟旅游专线,强化游客忠诚度
新昌的茶文化旅游路线不明确,并没有突出的精品路线。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促进新昌茶文化品牌的提升。同时旅行社可与旅游景区签订协议,旅行社可以大力宣传当地特色茶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利用自己的优势,开辟出一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专线。让喜欢茶文化的游客全程享受茶文化带来的乐趣,将潜在游客变为新游客,现有游客成为忠实游客。
2.6培训茶文化服务人员,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
每一个旅游景区都少不了服务人员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可以让游客全程享受茶文化的乐趣。服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尽量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让游客对新昌留下深刻的旅游印象。在旅游过程中讲解文化知识,开设茶文化的表演,深入挖掘茶文化蕴涵,不仅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种类,而且加深了游客对茶文化旅游的理解,提升了旅游景区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4]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职业教育;网络传播;文化传承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技术和操作性技能,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则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审美、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好处多多,一方面能够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更好地把茶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就要结合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喜好和方式,转变思想、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1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贡献了众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诸多不足和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学层次较低,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学校,基本上都停留在大专和中专等层面,罕有专门独立设立的高职本科高校,这就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上都与一些普通本科学校有较大的差距。而较低的层次,一方面会让社会产生一些误解,觉得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更会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十分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但是在科技和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而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较低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对操作性技能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培育。从实际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得一门技术,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操作性技能的培训,认为会操作会动手就可以,却很少去关注这些操作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规律,这就让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只知道动手不知道举一反三和创新提升,这样的教育很难教育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另外,也由于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相关的文科课程少之又少,这就致使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和缺陷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一是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原因。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大意就是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仕途或是其它体面的工作。在很多国人眼中,技术和技能是“雕虫小技”,是考不上大学迫不得已才去学习的专业。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本科生毕业后都不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不用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了。正是这激烈的竞争,就使得很多高校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无暇去加强文化课程和人文素养的培训。如此一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念就变成一种短视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业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
2茶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生们的知识机构。前文中我们谈到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却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文化的教育,而茶文化所具有的知识性正好可以弥补职业教育的这一缺陷。我国茶文化一方面包含着很多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比如说我国不同区域的茶类、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具、不同民族的饮茶环境营造等。可以说,这些物质上的文化可以极大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譬如说在对瓷器茶具和陶制茶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能够清楚我国茶具乃至其它生活工具的生产工艺演变历程和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变化。这只是茶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其它诸如茶叶分类、泡茶工序、茶艺茶礼、茶歌茶舞、炒茶方法等知识,对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大有裨益。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层次。在这一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是茶文化所蕴含的“礼、和、真、静”的内涵,能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心态平和,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善处世。第二就是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精神教化作用。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茶文化从一种单一的饮品上升到一种艺术和文化后,又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升华到了一种哲学的范畴。“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这是茶文化哲学的追求所在。入于儒,指的是以儒家所追求的“入世思想”来激励自己,追求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理想。这种思想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们在学得技术的基础上,再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生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假如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茶文化中那种“出于道”的道家思想则可以引导这些学生淡泊明志,用更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得与失,从而更好地调整心态,从头再来。茶文化的礼仪和艺术性能够培养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审美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说以审丑为趣,以搞怪为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却对那些糟粕和低俗的文化乐此不疲。尤其是在当前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世界里,充斥着很多低俗庸俗的内容,倘若长期沉浸在其中,必然会对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审美产生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而我国的茶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说在茶事活动中就特别讲究环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茶艺之美等等,这种传承千余年而不衰的艺术和美学,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更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3茶文化网络传播对职业教育传承的作用
茶文化网络传播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阅读及接受方式。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今人们在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阅读上面,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过去人们习惯于从报纸、书刊和电视等传统平台上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信息,但是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让人们逐渐习惯于随时随地去主动地索取信息。而在内容上也适应了“短平快”的传播模式。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则更适应这种新型的阅读和信息接受方式。由此而言,在职业教育中传播茶文化,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一是能够提高传播的精确性,让学生们更加及时准确地接收到茶文化的各种知识,二是能够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知识转化率,网络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更加感兴趣,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进而让茶文化真正入心入脑。茶文化的网络传播更加海量和快捷方便。一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和同步传播。举例来说,倘若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其传播的周期长至一个星期,最短也要一天时间,而网络传播则可以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二是传播信息容量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这就决定其在信息储存上海量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基本上不用考虑空间大小的问题。仍以报纸为例,倘若我们用报纸来传播茶文化,那么必然会受到版面的限制,一个带有照片的版面,其文字最多也不过六七千字,而如果用网络去传播茶文化,则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几千字、几万字、十几万字都可以。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媒体性,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如果加以对比,报纸只能传播静态的文字和照片,电视只能传播动态的视频和声音,而网络传播则将这些功能集为一体,既能传播静态的内容,又能传播动态的影像声音。同时网络传播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的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被动接受的劣势。而网络传播可以让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体之间随时转换角色,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可以让信息接受者主动去选择内容,或者和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4职业教育中进行茶文化网络传播的建议
第一,要建立和推广职业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个人推广这些账号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学校来说有着很好的优势,那就是学生们有了解学校动态和权威信息的需求,所以只要稍加推广,便能让这些官方账号的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学生。由是言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利用这些平台去传播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知识等,从而勾起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兴趣,使其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大概的了解。第二,要摒弃那种老套的传播语言。网络传播方式只是外壳,是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播的内容。由此而言,要用网络来传播茶文化,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官方宣教语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态度,要学会利用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语言新内容,把茶文化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接地气。第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资源。用网络的方式来传播茶文化,除了要学校自己创造内容外,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现有的丰富资源。一方面,要整理网络上与茶文化有关的优质资源,通过网络公开课或者线下视频授课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互联网+茶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从现实看,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场地、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都能凭借互联网所具有的共享、交流等优势得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调研或者是一些虚拟实验,可以与其它高校的社团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让茶文化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张艳玲 王宏兵 翟芳芳 汪红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58-59.
[2]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文培养模式的偏向及矫正[J].职教论坛,2007(4):18-21.
皮影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小小的幕布,可以取得以近追远、以小见大、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罗山皮影又叫“丝弦皮影”,相传始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皮影剧多取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没有固定的剧本,只通过师傅口头传授技艺。罗山皮影的影人以水牛皮为材料,经艺人镂刻而成,再以布帛作为背景,一般表演时由三个人同时操作影人,由唢呐配乐或是演奏成员用豫南方言演唱,通俗易懂。信阳固始柳编全国闻名。固始县拥有“中国柳编之乡”的称号,固始柳编有着色泽洁白、造型新颖、款式大方、纺织精巧、风格独特、自成一统的特点。随着市场的需要,固始柳编由原来单一的柳编创新发展出草柳混编、蒲柳混编和藤柳混编等多种材料混合编制的新产品,主要有果篮、礼品篮、购物篮、门帘、屏风等多种产品,既经济实用又绿色健康,是集工艺、装潢、实用性为一体的生活用品。同时,由于编织工艺精细,有的柳编制品可以当做工艺品和室内软装饰品。信阳的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山腹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有檀木、女贞、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令人爱不释手,在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了根料的自然天趣,给人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二、信阳历史文化遗产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并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专门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使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而进一步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因此,教师要敢于开发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以拓展美术教学内容。
1.改变教学观念
部分教师仍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只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培训,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还有的教师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理解不够,误以为“乡土”就是过时的代表。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到世界各民族,小到各村寨部落,都因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骄傲,越是本土的越受到追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把教学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搞科研,要认识到美术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掌握和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美术等资源,并善于研究,理解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意义,并将其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和整合。
2.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英语教学;茶叶企业;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树种植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茶叶产地,茶叶饮品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民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说。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广阔,其中传统茶叶产品出口主要以原材料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均价,多数产品无法达到欧美国家的技术安全标准,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构想,使高校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茶艺专业作为有针对性的实用专业,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极强,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开展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和方向指引,将理论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茶艺专业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以更加积极的跨文化交流态度为实现出口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及深入文化交流提供可能,提高世界市场对“中国茶”的固有认识,为世界范围内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窗口,为茶叶产业带来全新生命力。
1茶叶产业中大学生创业
1.1当前茶叶产业大学生创业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向好,面对日趋饱和的传统茶叶市场,茶叶企业开始积极拓展全新销售渠道及海外市场。茶叶产品与普通的消费品不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海外著名的茶文化包括: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很强文化优势。不同于常规经济作物,茶树的种植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开展进行的,茶叶贸易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受“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在饮茶过程中出现的礼仪道德以及周边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这一文化内涵和西方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具有一定互补性。现阶段,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多在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地区,受地域文化及民族风俗影响与我国传统茶文化有着一定差异,贸易过程主要依靠英语交流,国内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深层次跨文化沟通。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为茶叶进口国提供了更多选择,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提高完善产品准入规则,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相对分散,茶农对产品生产工艺及绿色环保方面认识不足,行业整体产能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同行间不时出现恶性商业竞争,拉低“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中口碑,欧盟等国家长期对国产茶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国产茶叶无法打通西方主流消费市场,利润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
1.2茶叶产业大学生创业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茶叶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茶叶贸易方面主动权较少,以茶叶生产品种为例:我国地理条件更加适宜生产绿茶,早年为迎合进口国对红茶喜爱,国家采取补贴形式进行红茶种植,“赔钱”生产的红茶质量一般并没有获得海外市场认可,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生产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逐渐转变固有思维,加大对绿茶的宣传推广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适应、喜爱绿茶,充分说明了良好市场沟通的重要性,顺应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具备专业茶艺知识及基本商业英语能力的综合人才发展空间广阔。由上文可知,茶叶企业迫切的需要与海外消费者及潜在市场进行沟通,以适应进口国检测标准,通过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人,宣传茶文化附加价值推动世界对“中国茶”了解。因此针对茶艺专业学生开展的创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就业实践、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分析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是指导创业活动、确保创业效率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地方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力量,增强与知名企业合作、海外交流开展及创业者分享,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帮助学生实现抱负,减轻当下就业压力,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英文对茶叶企业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2.1英语在茶叶海外贸易中使用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信息时空距离,大型跨国茶叶企业的出现、扩张,欧盟茶叶绿色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都对我国茶叶企业发展影响巨大,除了海外市场外,国内市场也受到了来自立顿等国际品牌冲击。语言是人类实现沟通的重要媒介,而英语是当前国际商务交流中的通用语言,大多数茶叶进口国以英语为主流无言,为传达我国茶叶产品具备的独特茶文化精髓,茶叶企业必须借助英语工具。茶叶海外贸易过程中,我国迫切需要改良生产工艺、打破传统分散经营模式、加强企业管理、注重产品的营销包装,善于利用茶文化带来的优势,建立起现代化茶叶企业,而这一过程需要与西方国家交流技术及文化的沟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整个外贸行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平等交流以及信息互信,企业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识别客户反馈不断完善改进产品,并与大型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及行业探讨。企业员工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应对茶叶贸易中经常出现的反倾销、反垄断等争议事件,在面对不公正规定和贸易争端时,有能力保障自身利益,积极开拓市场以构建与世界市场充满联系的特色品牌,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2.2大学生创业能力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茶艺专业作为新兴的实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课程安排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老师及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有限。然而,从上文提到的我国茶叶行业整体发展前景来看,茶叶海外贸易转型势在必行,由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跨文化交流,英语对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创业都有着重要作用。高校需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重视基础词汇和语法的固有模式,结合茶艺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在具备基本翻译能力的同时熟悉英汉双语跨文化概念。了解欧美国家的日常表达方式,达到采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讲述茶文化知识,设计宣传资料。教学中注意对商务英语知识以及翻译理论的渗入,引导学生阅读了解西方先进行业发展模式,翻译过程需要忠于原文并符合不同语境下的表达习惯,借由必要的实践模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前练习学生面临不同突境时的反应水平。最后,学生选择就业或是创业都是自我意识的表达,创业活动开展要遵循完全自愿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生提前了解创业可能存在的辛苦和风险,通过大量训练为学生面对社会打好基础。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同时提高,用多样化表达使消费者理解语言含义,对英语教学及创业培训提供必要的考核标准,以便与学生随时认识到自己的水平。
3结束语
茶叶产业是我国商品化经济作物的代表,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创业模式建立有助于改善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为茶叶海外贸易转型提供了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行业发展及国际市场变化的了解,以模拟演练的形式尽可能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英语作为当前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及我国基础教育必修课,英语学习长期伴随学生成长,高校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基础水平的同时对常见的商务英语尝试及茶艺专业术语进行补充,增强英语教学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恩临.试论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J].才智,2016(33):16-17.
[2]刘璐.商务英语翻译对企业国际贸易业务重要性分析[J].品牌,2015(12):230-231.
[3]贾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9+30.
[4]陈曌赟.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以湖北文理学院“东莞新航线实习基地建立”为例[J].现代交际,2015(4):224-225.
[5]何丽娜.体验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特殊能力的重要性[J].才智,2014(25):50.
[6]孔雪龙,钱慧,韦富琳,梁静.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以南京财经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的实证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45-246.
[7]李欣欣.从校企合作的角度看企业商务英语培训创新———以丹东地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49-52.
[8]谢平娟.企业新闻会中的商务英语的应用特征[J].海外英语,2012(4):248-249.
[9]张宁,索燕京,吴泽华.外贸企业对员工进行商务英语培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1(30):201-202+211.
一、提高对茶产业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认识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它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青杠坡赴凤冈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化建设
班9月1日,青杠坡镇组织抓茶干部和茶农共86人,到凤岗县田坝村参观学习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化建设。
在凤冈县永安镇党委何书记和田坝村村委会田主任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仙人岭核心生态茶园、仙人岭生态茶生产加工厂和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听取了镇、村关于生态茶产业化建设及典型经验的情况介绍。通过听介绍、看基地、比效益,拓宽了参观学习人员的视野,增强了带领广大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完成2009年茶产业工作的具体做法
1.立足“四早”抓好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宣传发动早。
在各茶区书写石灰标语共20条,充分利用宣传光碟、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等载体对政府出台的发展生态茶产业政策进行宣传。全镇种茶群众会于8月15日前全面召开结束,让群众及早安排好茶区内农作物收割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早。镇党委于7月10日以青党发〔2009〕85号文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并组织镇茶办工作人员和部份茶农到乡坝乡和凤冈县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开拓了茶农的视野,进一步坚定茶农建设好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规划落实早。为提高群众的种茶积极性,全体领导干部认真组织召开群众会和土地丈量工作,在规划区原有的基础上,加大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此,全镇己完成5条茶区公路、核桃坪茶园便道硬化和22个水窖的规划测量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茶园开挖整地早。8月29日,在县茶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土地开挖整地工作,现在已高标准、规范化开挖整地500多亩,有4台挖机同时工作,力争在本月底全面完成开挖整地工作。
2.采取“五统一”措施建设现代生态茶示范基地
统一干群思想,实现思想观念转变。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了以“为什么要发展生态茶?怎样发展生态茶?发展生态茶的目的”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开党员干部会,带农民群众到风冈县田坝村参观学习,党员干部到茶区开群众会,促进农民从小农经济意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识转变。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茶园建设规范化。为防止生态茶技术培训“政出多门”,即防止因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生态茶建设标准参差不齐、不规范的后果,该镇请县茶桑局生产股股长为镇机关党员、抓茶干部和茶区群众统一讲解《茶苗栽植主要技术》、《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福鼎大白茶的性能与识别》等技术课。
统一茶园规划,建设高标准茶园基地。为防止茶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该镇在实施茶苗移栽前,实现了规划在前、基础设施建设在前,目前茶区已规划建设水窖42个,公路3条5.5公里,机耕道5条10.5公里。
统一茶苗移栽行动,实现茶树移栽规范。为达到今后茶园实现机械化采摘,减少农民劳力投入,降低采摘成本,提高采茶功效。该镇在茶园整地时统一茶园开挖标准,统一定向开沟、统一预留机剪便道,统一茶苗移栽密度。
统一移栽时间,为茶园管理定好基础。该镇在茶园建设上,一是实行茶园开挖整地在10月25日结束;二是茶园清场工作在7天之内、茶苗移栽在5天之内结束,力争茶苗移栽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茶产业发展新举措
(1)造声势,加大宣传。在核桃坪茶公路边立了一排茶字,另外在经过青杠的省道旁茶园内用木架做一个大而显眼的茶字,让所有经过青杠坡的人都知道青杠坡的茶。
(2)学茶艺,宣传茶文化。该镇决定在茶产业上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计划在近期选派10名25岁左右年轻茶农到外地学习茶道文化知识和请专家进来传授茶文化知识。
(3)增气氛,办农家乐。在核桃坪及茶园内,办农家乐,内设茶艺表演、品茶、讲茶等项目,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带头到农家乐消费,将其炒热,吸引外商及外界人士前来消费,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达到生态茶产业富民富镇的目的。
关键词:茶马古道;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普及研究
茶马古道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早期以马帮为“媒介”进行边关贸易的商业路线。在“茶马互市”商业活动中,我国中原地区汉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交流,由此衍生出的茶马古道舞蹈文化实现了茶文化与少数民族舞蹈的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中通过动作、服饰、音乐等元素,在为观赏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完整保存我国西南地区民俗风貌。茶马古道舞蹈教学的开展一方面为地方培养了优秀舞蹈人才,另一方面舞蹈中茶文化的引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民俗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1茶马古道舞蹈文化概况
1.1茶马古道
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地集中于南方,其中巴蜀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的区域,北方及西北高寒地区茶叶产量非常有限。宋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并列和频发的战争,客观促进了各民族文化间交流,茶叶分解油腻的作用开始受到以肉食为主的西北少数民族的欢迎,少数民族开始使用身边资源换取茶叶。宋朝边疆战争获得战马为边关贸易提供了最初的交通工具,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茶马古道逐渐出现并成为我国边关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与“丝绸之路”并称。茶马古道途经川、滇、藏、甘、青等地,路径较长涉及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文风情浓厚是西北少数民族与内地文化的重要桥梁,有发掘不尽的历史宝藏。流传至今的舞蹈、音乐、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作品呈现出当地丰富文化传承,但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侵袭的传统文化的保存问题开始受到重视,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开展也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
1.2茶马古道舞蹈文化形成与特点
茶文化即在饮茶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具、茶故事、茶舞、茶艺等多种表现形式。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和茶文化底蕴,世界多地都有中国茶的流通和茶文化交流。茶马古道舞蹈文化主要是指形成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与茶文化相关的地域性舞蹈,其表现形式与南方茶舞有着很大差异。这一地区的茶舞蹈主要是对南方采茶舞的改变,在已有表现形式中加入地方少数民族特色使舞蹈动作更加明快流畅、配乐具有西北风情,在舞蹈表演设计中简化南方采茶舞细腻的情节设计令舞蹈故事更富节奏感,满足当地劳动人民与往来商旅的审美需求。茶马古道位于我国古代商业贸易要道,本身带有流动性大、往来人口众多等特点,因此在舞蹈内容极大丰富的同时受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影响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对先进汉文化的向往和出众的学习能力。尤其是甘南地区在舞蹈动作设计上更加大方洒脱,舞蹈故事的叙述上没有复杂的动作编排,形象的传达出当地人民及商旅的生活工作状态,符合劳动人民审美形成了不同与任何一个民族的独特舞蹈风格。这种舞蹈是一种对汉文化的学习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当地生产生活特色也拓展了当地文化生活,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见证。
2茶马古道舞蹈教学普及
茶马古道舞蹈文化是对区域社会文化的高度凝练,其形成于发展使数千年文化积淀与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流失趋势不断扩大,除了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力度的匮乏外,民众自身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正在减少,茶马古道舞蹈文化在教学推中存在问题。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为培养更多的舞蹈专业及相关人才提供支持,在我国茶马古道舞蹈教学中,首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传承,教师及学生都应当先了解茶马古道舞蹈的文化本源与形成过程。将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以提高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舞蹈具备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承载着本民族文化内涵。这是我国民族舞蹈想要走向世界的必备条件,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发掘舞蹈文化内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在学校教学中,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身体和表演能力,也需要注重舞蹈文化修养的提升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知识准备将学生培养为全面艺术人才,为茶马古道舞蹈文化的教学和普及储备必要人才。
2.1茶马古道舞蹈教学普及
我国地方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茶马古道舞蹈文化的出现是居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下民间艺术家对当地生活、文化、风俗的艺术反馈。对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丰富劳动人民文化生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现阶段,为实现茶马古道舞蹈文化的传承,人们通过结合教育学原理和高校学科建设以校园学习的形式为舞蹈教学的普及提供途径。自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开始以来,我国各领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在高校舞蹈专业建设中对包括教材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加大对传统舞蹈的投入力度,增加能够参与传统舞蹈教学的师资储备,为传统舞蹈教学的展开做好准备。在地方特色舞蹈的教学普及中,教材的编订和课程设置具有较大挑战性,只有舞蹈教材不断专业化、系统化、多样化才能实现茶马古道舞蹈的全国性推广。在学校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舞蹈特色展开教学,避免在教学考核中一味注重舞蹈动作轻视对舞蹈文化学习。因为不同地域文化与历史阶段都会对舞蹈产生一定影响,舞蹈作为肢体语言在信息传递上可能存在不足,只有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与舞蹈表演环境才能充分理解舞蹈表象内容。这里对茶马古道舞蹈的推广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生搬硬套,需要对茶马古道中茶文化、舞蹈文化的有机结合,并且这种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舞蹈本身也并不在与舞蹈动作的标准程度。舞蹈艺术本身应当是美丽迷人的,无法承载文化内涵的舞蹈终究是一潭死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要从日常联系做起抓住舞蹈灵魂,使舞蹈成为历史的阐述、民族的标志。在高校和培训机构招生时应当参考不同舞蹈特色,为舞蹈爱好者提供更多机会,舞蹈教学的形式是希望为茶马古道舞蹈文化的推广和舞蹈艺术的传承提供合适对象及教学储备力量,以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令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喜欢这一舞蹈形象。
2.2茶马古道舞蹈文化发展策略
除了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对茶马古道舞蹈进行普及外,茶马古道舞蹈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传统艺人保护、呈现形式多样性和舞蹈内容创新升级三个方面展开行动:第一,对传统艺人进行学习和保护,民间舞蹈的传承往往依靠传统艺人的自发传承,相关部门应当在认可传统艺人的艺术造诣基础上,展开全面的学习和对相应资料的记录整理工作。为民间舞蹈传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适宜的创作环境,通过社会各界对茶马古道舞蹈的了解和支持为实现文化商业化,改善艺人物质生活水平提供机会。除了对老艺人的尊重保护,相关文化机构及高校应当鼓励青年舞蹈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舞蹈学习,为舞蹈文化的传承储备力量。第二,呈现形式多样性,任何民间艺术想要得到传承与长久发展就必须深入群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旅游资源,当地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外来游客对当地民俗文化有着浓烈兴趣,因此,可以将旅游业和茶马古道舞蹈相结合,使两者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作用。同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以完成视频、音像等多种资源形式把茶马古道舞蹈进行提炼,使区域文化有机会向全国推广传递。
3结束语
虽然茶马古道舞蹈文化作为一种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持续得到发展。因此,要实现茶马古道舞蹈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舞蹈的表演者与创作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在保持原有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元素基础上对现有舞蹈内容进行创新升级。对舞蹈中涉及的服饰、音乐等辅助原色进行升级换代,增强表演的新鲜感和时代性,有机的将现代舞的编舞方式融入传统舞蹈中,是古老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在舞蹈内容创作过程中加入全新元素在引起观众兴趣的同时也给编导带来更多灵感,编导在舞蹈故事创作、情节安排上的变化则使茶马古道舞蹈有了全新感受。
参考文献
[1]魏美仙,师向宁.地方性文化的诗意表达———《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编创路径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2):55-59.
[2]幸岭,蒋素梅,王丽萍.论旅游开发中滇藏茶马古道的保护格局———以滇西北核心段为研究对象[J].经济问题探索,2014(7):178-184.
[3]王丽萍.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层次研究[J].生态经济,2012(12):136-141.
[4]和云峰.由点到面———云南茶马古道佛教音乐地域流布、选点考察与文化特征[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2):15-30.
[5]向翔.茶马古道与滇藏文化交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7-22.
[6]马俊杰.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通俗歌曲,2015(7):178-184.
[7]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国内外研究者对图书馆的教育服务功能都做了深度探讨,笔者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到馆的实际情况,就积极探索图书馆教育教学文化功能创新,实现文化技能型、艺术创新型图书馆,谈谈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如圣殿般安静的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没有跟邮政业一样没落,而是“励精图治”,正在跳出那种给人过于死板、严肃和正统的陈旧形象,走上星巴克咖啡馆的路线,营造一种“第三个地方”的概念,即成为家和工作学习地点以外的对人生活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文化场所。图书馆不仅仅是供人借阅书籍的去处,更成为当地熙熙攘攘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断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服务。
图书馆空间利用不再局限于书籍储藏,而是介于课堂和宿舍之间的文化社交场所,让泡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图书馆正在开放其大门迎接更多读者到来,让读者在“第三文化空间”中自由自在学习交流。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如果继续坐等读者借还,必将逐步被时代所淘汰,本身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浓,与本科院校相比,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更需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文化创新与功能拓展、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动手能力,激发文化兴趣,为社会输出高技能人才。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育人殿堂,其职能不仅要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资源,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文化感化环境,让高职学生流连忘返。
为实现以上目的,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在知识推送、文化传承、服务创新等方面运营新模式,采取跨界合作等形式,来实现图书馆、学校、学生、社会、企业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知识育人、服务育人。
一、创建文化技能型图书馆
1.文化传承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人文凝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从古到今,教育家一直强调思想道德的培养,以讲求情感修养为前提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他们重视情商的培养程度同现代西方情商教育家相比毫不逊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师职责的第一位。人生成功的极为关键的因素,是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精神。
反思当下,一些高职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人格缺陷、道德缺失。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追逐功利而忽视奉献。当个人愿望不能实现时、当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和面临取舍选择时,往往丧失是非判断力,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少拿到大专毕业证书的年轻人尽管专业掌握,技能熟练,可悲的却是“有知识没文化”,他们达到了学历的高度,但没有达到文化的高度,生活中常常还要对他们进行诸如文明礼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之类的社会公德教育,因此,随着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提升的倡导,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文化在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已经提到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之中。图书馆不单单以借阅、还和资源配送作为自己主要服务职能,更应考虑如何成为文化支撑平台,履行文化传播职能,让读者在馆内不同区域都能解读文化带来的启迪。
2.打造文化特色。包头轻院图书馆采取跨界合作,文化与专业对接,实现互惠双赢。以“服务成就梦想,书香传播文化”为主题创建了博学文化阵地,开馆三年来以文化创品牌,以服务塑形象,着力打造自己校园文化特色,以哲理文化、美德文化、专业文化、书香文化、艺术文化,技能文化等,在图书馆各环境内广为传播,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包头轻院图书馆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特点,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先后与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公司、包头市茶博文化传播公司、包头市纳美文化传媒公司、包头市大自在印社等社会企业共同筹建“葡萄酒品鉴”、“茶艺飘香”、“微电影视界”、“篆刻艺术”等文化阵地,同时又与本校国际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公共管理服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乳品与农牧园林学院等二级学院共创“摄影沙龙”、“翰墨书法”、“国学讲堂”、“艺术创想”、“精巧手工”等文化阵地,为传承中国文化,创新服务理念进行着大胆尝试,目前文化阵地培训正在进行中,并成为包头市志愿服务学院和包头市老年大学的主要培训、学习场地。为丰富包头市文化生活搭建了广泛的交流平台。
3.激发读者文化兴趣。图书馆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运用文化“正能量”引导人们,让馆员和读者在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同时,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文化充满兴趣。包头轻院图书馆拓展文化功能,激发读者文化情趣。如葡萄酒品鉴:重点学习葡萄酒文化知识、葡萄酒与养生、葡萄酒等级、品种的鉴析、葡萄酒文化礼仪等。课程分入门、初级、中级、高级四种,按照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分级授课。国学讲堂:重点学习国学经典、掌握社交礼仪和口才、了解养生保健常识等。茶艺飘香:主要学习茶文化知识、学会泡茶和识别各种茶叶、掌握茶艺和茶道的基本礼仪以及喝茶的学问等。摄影沙龙:培养读者摄影知识、交流摄影技术、聆听名家讲座、组织集体采风等。
翰墨书法:主要学习硬笔、软笔书法、了解掌握篆刻知识、适时举办笔会、组织书法、篆刻比赛等。精巧手工:重点教会读者剪纸技能、练习插花技巧、掌握十字绣工艺、交流切磋技艺等。微电影视界:学习微电影创作、录制大学生活、编排班级感人故事、个人生动写照等。艺术创想:学习绘画基础、提升绘画技巧、掌握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基本常识、搭建创作、创造、创新作品展示交流平台、学会使用电脑设计软件等。以上文化空间设置均按照本校专业特点按需定制,通过学生跨专业、学技能,全方位、提素质,来激发读者文化兴趣,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4.实施分类文化引导。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知识文化的导航者,应针对不同读者,分类实施文化启蒙,包头轻院图书馆对高职学生分不同类型加以引导,如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注重文化技能的引导、学习、培训,以便让他们在校内、校外通过技能提升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于好读书的学生,以国学、口才、礼仪等文化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对于好上网的学生,重点引导他们学习计算机功能软件,如:制图软件、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资源实操训练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知识文化引导,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实现艺术创新型图书馆
艺术创新内涵丰富,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休闲,最高境界是达到人的心灵放松和精神愉悦,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经历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注入文化底蕴,展示时代精神。艺术不仅是文化得以集中表现的重要领域,也是文化得以创造的诞生之地和不竭源泉。
1.构建休闲乐园。拓展图书馆的艺术功能,让读者来图书馆不仅看书,获取资源,感受文化,更重要是为了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分享快乐。这样图书馆就更能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1997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图书馆信息委员会发表的《新图书馆:人民的网络》的调查报告,对未来图书馆做出了“明天的图书馆将向大众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信息,并广泛地提供有价值的休闲和文化机会”的预测。近几年,国内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始拓展了自身文化休闲服务的职能。使广大读者在享受生活品质同时,不断传递艺术的人文之美。
硬环境方面,建立电子阅览室、演艺厅、电影放映厅、声像视听室等,供读者进行网上阅览、音乐影视欣赏,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软环境方面,图书馆精心营造,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具有文化韵味,宁静、高雅、舒适的书香氛围,使读者在赏心悦目之余乐于在此度过他们的休闲时光。包头轻院图书馆将音乐、艺术纳入图书馆功能之中,该校的“女子管乐团”已成为图书馆音乐欣赏的主力军。她们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学院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中秋晚会、读书月活动表彰会、校外流动图书馆启动仪式、开学典礼等各种大型活动都安排主题音乐演奏。学生平时除在电子阅览室、电影放映厅、休闲咖啡厅欣赏音乐、享受大片外,还可在图书馆国际会议厅聆听到由包头轻院“女子管乐团”演奏的“主题专场音乐会”。
2.打造艺术天堂。“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亲和力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聚合力,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凝聚作用。当人们走进图书馆,就像走进自己的家一样,感到轻松和安全。杭州图书馆褚树青馆长已经做到了这点。他说: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无门槛和舒适的。
为此,他在《服务公约》会上讲到:“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应向杭州图书馆那样,对待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要以六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关心、用心)去服务好。包头轻院图书馆除了设立“微电影创作室”、“影视欣赏厅”、“休闲咖啡厅”等艺术享受空间外,还不定期聘请声乐大师教大家欣赏音乐之法,探寻音乐之径,帮助读者解除阅读疲劳;这样使图书馆变得更明朗而亲切,随时向读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吸引潜在的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逐步增进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打造文化技能型和艺术创新型图书馆任重而道远,作为图书馆业内人士,大家会不断总结交流提炼可行性的先进经验,努力为广大读者营造人间智慧天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