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废弃物处置办法

时间:2023-07-06 16:28:30

导语:在废弃物处置办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服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场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是有效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研究型院校的主要内容。在高校办学要求与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弊端日渐突出,进而使其成为实验室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储存多种辐射、有毒、易爆、易燃等化学物品及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子仪器及设备设施,加之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通常处于超低温、高压、高温及微波、强磁、真空、高转速、强电、辐射等危险环境中,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存方不当等情况,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地威胁着学生与教师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支持。

1.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责任压力增大。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对实验室安全核查的力度与频率逐渐提升,国务院在《安全综合管理方案》中指出:增强实验室安全治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师生命财产的安全。2015年,教育部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上,明确规定,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将作为重点单位进行深入检查。2018年中旬,教育部先后落实“飞行检查”机制,每个高校平均检查一天,并在检查过程中对待检院校不作提前通知。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大,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也得到明显提升。其次环保意识提升。安全事故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在追责体系日渐完善及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强化。2015年教育部的安全检查活动,也从侧面充分反映出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的变化,并促使高校逐渐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破解,现阶段我国有部分院校已经建设了技术安全课,构建了相应的专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部对季度、月度安全检查的要求,提升了高校的安全环保理念。最后是健康要求的增强,西方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健康组织部门,譬如牛津大学的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牛津大学还设立了健康咨询部门,由各专业的学生组成,以此为安全与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策略。而香港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管理部门,即环境、安全与健康事务处,并在实验室管理机制中拥有监督与咨询的功能。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日渐提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来讲,构建温馨、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需求,基于此,实验室不仅要满足环境舒适、湿度温度、分贝适宜的基本需求,还要构建出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健康环境的需求。此外,在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主体模糊、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是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主要由不同职能的学院或机关承担,责任不清、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显著。部分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设备管理处、学校实验室及国资处进行负责,而部分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责任主要由科研处和教务处按科研分类、教学实验等形式进行管理。表面上,实验室拥有较强的管理机制,然而由于多头管理的问题,导致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无法满足新形式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并且在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在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层面上,差强人意,难以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发展。其次,无法可依。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管理手段及理念较为落后,致使不规范的处理办法与事故认定,不完备的应急预案与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行,进而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2管理经费不充足

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普遍面临着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过于注重科研领域的资源配置,从而忽视实验室资金的匹配,具体表现为,高校实验楼及实验设备设施相对老旧、建设资金及成本有限,并且大部分实验楼主要是通过其他房屋的改建与调整形成的,进而造成,烟感、监控、洗眼器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燃气管道、水电布局不合规,电线乱接私拉现象严重,此外办公区与实验区混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楼的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层面上,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实际存储库房,导致大量危险试剂存放或储存在实验室内部,既不符合相关存储标准,又提升了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导致气瓶性质相冲、不固定的气体混放在一起,一旦出现任何电火花、电压紊乱等现象,将导致实验室火灾及爆炸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而在相关安全设施的投入上,由于经费的不到位,使气体泄漏、燃气报警等报警设施没有充分地应用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环节中,特别在民办高校院校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

2.3监管机制不严谨

首先,在购买审批层面上,实验设备及药品的采购管理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大部分销售市场不具备实验物品经销许可证,加之部分院校在选购化学品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及价格存在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导致其对经销商的资历及许可证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先上车后购票”的问题,致使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当被动,难以根据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在记录物品台账的过程中,存在简单记录或不记录的问题,造成管理者难以准确把握实验物品的应用明晰,影响了物品年度使用登记及统计工作。此外,实验室物品的使用时间不明、库存规模不清、随意取用现象严重,为校园治安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废弃物处置问题。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师生环保意识欠缺、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倾倒化学物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大部分实验室的废弃物管理程式混乱,没有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记录,标签、包装不合规,造成废弃物难以得到有效运输与转移。

2.4安全意识的缺乏

首先,培训不到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深入与不细致,导致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与成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教材与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校学生将难以深入地掌握并理解安全教育知识,导致安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内容空泛,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其次,技能培育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由操作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缺乏设备操作、设备使用、事故应急、三废处理等理论知识,导致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实验设备、设施及物品受到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威胁了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构建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发展。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实践策略

3.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持,制度建设贯穿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的全过程,需要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全面梳理安全管理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对实验室制度的研究与分析,补充并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构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通常来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的理念设计与顶层设计,构建出相应的工作小组或职能部门,负责各项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组织及领导工作,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落实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管理理念,即全面深化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引入措施有力、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落实隐患通报机制与隐患约谈体系。最后,加强实验室物品采购的处理、使用、存储、采购的监管制度,并要求高校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形成中,应参考地方或国家相关的法规法律体系,全面规范实验室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使各项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与操作性。

3.2加强实验室配套资金的供给力度

为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环保与安全意识,规避实验室违规操作、随意排放危险废弃物问题,高校应构建出基于废弃物处置的管理经费,并根据实验室发展情况及废弃物处置规模,对专项经费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合理利用实验经费的目标。在经费来源层面,废弃物的处置经费可由院校部分承担转变为全额承担,满足教育部对废弃物排放的相应要求。除此之外,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创立废弃物存放库房,并由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作为库房的管理者,使其在定期回收或整理散落在实验室中的危险物品及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规避高危废弃物对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威胁。而在宏观层面上,高校应设置安全管理专项费用,其用途主要有,对实验室进行监控覆盖,改善气瓶房设备设施,购进并完善防爆设施,置办急救药品与洗眼器等设备等,以此在紧急情况出现后,最大限度地确保高校师生及实验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专业人才匮缺的问题上,高校可将专项经费应用在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及奖励的层面上,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团队的质量,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构建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为有效提升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高校需要构建出集实验物品使用、存储、采购、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实验室物品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招标的形式筛选出优质的经销上,并以此作为高校实验室实验物品的供应商。在实验教学阶段,高校教师和经过授权的学生群体,能够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对所需要的实验物品进行检索与筛查,并在订单确认后,将数据信息共享给校级监管机构进行审核,随后由供应商安排送货,进而完成实验物品的筛选、采购及审核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实验物品的采购流程、应用流程,从而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课题组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库存台账进行及时地更新,把握库房的存放量,提升库房的存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平台的数据统计模块,能够有效实现实验物品的回收统计、存量统计及订单统计的目标,使实验物品的“流向”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对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4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培训体系

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工作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及制约,导致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对此,高校应在提升实验室管理者安全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实验室教师应在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制定安全手册,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或网站,利用安全讲座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具规范性、实效性与有效性。其次,高校应将实验室操作规范作为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重要抓手,使学生在获取实验知识的同时,深化安全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评价比例,如果比例较大,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课业学习质量,如果比例较小,将难以引起学生群体对“规范操作”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将操作规范与各项评价内容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电镀污泥;危害;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生物技术

Abstract: Electroplating sludge containing high chromium, cadmium, zinc and other heavy metals, to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electroplating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solidification stabilization technology, a landfill and stacking, heavy metals, recycling technology. The main processing technology undertook an analysis, think biology technology will make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electroplating sludge within the field of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Electroplating sludge; harm; heavy metal; solidification stabilization; Bio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V261.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镀污泥是指电镀行业中废水处理后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泥废弃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单中的第十七类危险废物。作为电镀废水的“终态物”,虽然其量比废水要少得多,但由于废水中的铜、镍、铬、锌、铁等重金属都转移到污泥中,电镀污泥对环境的危害要比电镀废水严重。如果对这种危害性极大的电镀污泥不作任何处置,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如果对电镀污泥中品位极高的重金属物质不加以回收利用,也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对电镀重金属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1 来源

电镀生产工艺如下图

在整个电镀生产过程中,在清洗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去油除锈产生大量酸碱废水,电镀后的清洗废水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铜、铬、镍、锌、镉和有机金属光亮剂等。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化学法,而此办法处理电镀废水后形成许多的沉淀物,统称为电镀污泥。由于电镀废水自身含有Cr、Zn、Cu、Ni等重金属离子,在处理过程中又加入NaClO、Na2S、FeSO4、NaOH、Ca(OH)2等各种化学药剂,因此电镀污泥的成分十分复杂。

2 危害

电镀污泥是一种废渣,属于危险废物,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妥善处置,否则将造成二次污染。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有害重金属,它具有易积累、不稳定、易流失等特点,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堆放,其直接后果是污泥中的铜、镍、锌、铬等这些重金属在雨水淋溶作用下.将沿着污泥一土壤一农作物一人体的路径迁移,并可能引起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的次生污染,危及生物链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

3 电镀污泥处置技术

尽管污泥的总量比废水小,但要处理好污泥却比处理废水还困难难。针对电镀污泥的特点及其危害性.从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考虑,电镀污泥的处理有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经过处理后,污泥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即无害化处置;二是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即资源化利用。

3.1 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过程是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例如渗透性、可压缩性和强度等)的过程,主要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热塑性固化、熔融固化、自胶结固化。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沥青、玻璃、石灰和热塑料物质等。其中水泥固化[1]是最常用的固化技术,水泥固化具有对电镀污泥等重金属废物处理十分有效、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固化体稳定等优点。但它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固化体内重金属不稳定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提出了用高效稳定剂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概念[2]。

3.2 填埋和堆放

填海曾经是电镀污泥处置的一条途径[3],但为了保护海洋,美国和欧美都相继禁止了固体废物填海处置,因此目前电镀污泥等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置办法为安全填埋。电镀污泥的主要污染成分Cr(OH)3,当暴露于空气中,能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使Cr3+可逆性转变成Cr6+,电镀污泥若不加处理而任意堆放填埋,受到风吹雨淋,会致使污染扩散,给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3.3 回收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

在电镀污泥中回收重金属的方法主要有[4-6]:浸出-沉淀法、电解法、熔炼法、氢还原分离法等。

浸出-沉淀法主要有酸浸和氨浸两种工艺。酸浸法的主要特点是对铜、锌、镍等有价金属有较好的浸出效果,但对杂质的选择性较低;氨浸法则对铬、铁等杂质有较高的选择性,但对铜、锌、镍的浸出率较低。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氨浸。氨浸法主要利用在弱酸条件下NH3-(NH4)2SO4体系中金属元素生产的不同的产物将其分离[7]。采用氨络合分组浸出-蒸氨-水解渣硫酸浸出-溶剂萃取-金属盐结晶回收工艺,可从电镀污泥中回收绝大部分有价金属,铜、锌、镍、铬、铁的总回收率分别大于93%,91%,88%,98%,99%[8]。

电解法主要针对含Fe(OH)3和Cr(OH)3组分的污泥,武汉冶炼厂将一定量的水和H2SO4加入到污泥中,沸腾后静止、过滤,滤液移至冷却槽,在滤液中加入1~2.5倍的硫酸铵,生成Cr2(SO4)3和Fe2(SO4)3,根据铬矾和铁矾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铬、铁的分离,可回收90%以上的铬。

熔炼法主要以回收电镀污泥中的铜、镍为目的[9],以煤炭、焦炭为燃料和还原物,辅料有铁矿石、铜矿石、石灰石等。熔炼以铜为主的污泥,炉温在1300℃以上;熔炼以镍为主的污泥,炉温在1455℃以上。

3.4 材料化技术

电镀污泥的材料化技术是指利用电镀污泥为原料或辅料生产建筑材料,制作肥料,或者其它材料的过程。

烧砖法是真正能够大量消纳污泥的电镀污泥处置和利用方法。龙军等人[10]将电镀污泥与黏土按一定比例制成红砖和青砖并对样品进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青砖浸出液中午Cr6+检出,是安全可行的,但要采用合适的配比,否则其它金属的浓度可能超过国家标准。

含锌、铜的氢氧化物污泥可以加工制成锌、铜复合肥[11].研究表明,锌、铜复合肥能促进早稻的前期生长,而且能够提高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对减轻早稻僵苗,有明显作用。

4 分析与展望

电镀污泥的成分和性质十分复杂,其有效处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通行的固化污泥的做法,存在着再次污染环境的危险。因此,开发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电镀污泥处理方法是迫切的,而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是进展最为迅速的。其中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显现强大的优势,生物方法将为电镀污泥处理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贾金平,杨骥.电镀重金属污泥的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J].上海环境科学,1999,,1(5):229-232.

[2]赵由才等.危险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王伟等.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J].环境工程,2003,21(4):44~47

[4]梁俊兰.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镍[J].有色冶炼,1999,28(6):46-48.

[5]陈凡植,张岸飞等.含铜镍电镀污泥的综合利用[J].环境与开发,2001,16(1):20-25.

[6]陈凡植,陈庆邦.从铜镍电镀污泥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镍[J].化学工程,2001,29(4):28-33.

[7]祝万鹏,杨志华,关晶等.多组分电镀污泥酸浸出液中铁的分离[J].化工环保,1997,17(1):6~11

[8]祝万鹏,杨志华,李力佟.溶剂萃取法提取电镀污泥浸出液中的铜[J].环境污染于防治,1996,18(4):12~15

[9]李红艺,刘伟京,陈勇.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和资源化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3(12):7~10

[10]贾金平等.富铁电镀污泥合成磁性探伤粉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4):31~33

[11]张锡明.浅谈电镀污泥的金属回收和无害化处理[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0,(3):41~44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塌陷区 公路 选线 施工

在煤炭塌陷区公路设计选线和施工时,经过煤炭矿区、规划区范围大,影响路线布设,通过条件差。受到地质情况的影响,提高了公路桥梁的施工造价和增大施工方案的选择的难度,如何节约资金和提高公路质量,保证在塌陷区顺利完成,煤炭塌陷区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现探讨浅析如下。

1 塌陷区前期调查和路基变形规律

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问题根据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批复,道路沿线部分路段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级为大级,应与采矿权人协商,预留矿柱,禁止开挖,以免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遭受不利影响.

如不可避免穿越煤矿塌陷区,需进行公路在附加静荷载和交通动荷载的影响下,公路路基路面变形破坏规律的判断。确定塌陷区或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准确性,以进行破坏规律合理的处置办法。公路路基结构破坏规律主要有:

1.1 路基结构在横、纵向发生断裂类型基本一致,属突然性受拉破坏,在设计中应提高路基抗拉强度,可明显提高抗变形和抗破坏能力。

1.2 在横、纵向受拉破坏产生的部位有所不同,横向属于弯曲引起下部受拉,而纵向为悬臂上部受拉,在增强拉设计时应针对不同部位进行强化设计。

2 沉陷区取土和塌陷地治理

沉陷区土源较紧张,取土方案是项目工程勘察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道路设计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充分节约社会资源的主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在占地、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综合效益。为保证沉陷区取土方案的可行性,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详细征求各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意见,现场考察工程施工条件、深入开展钻探试验工作,确保沉陷区土源能为公路路基填筑所用。

采煤沉陷区一般以湿地状态存在,不能作为耕地使用,但区内土质与一般耕地区域相近,具有作为取土场的条件,沉陷区取土符合淮北市和其他煤炭城市治理采煤沉陷区的相关政策,与地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符。

针对土地塌陷的不同情况,平原地区采矿塌陷地治理的主要采取原地复垦法、超前复垦和二次复垦法、换填法。原地复垦法是采矿塌陷地治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对塌陷区进行规划后建设涵洞和小桥、选定合适位置挖沟排水,保证汛期没有积水,使塌陷区海拔标高基本一致。对高低不平地面进行挖补平整;同时对塌陷区内不规则地形以及小坑塘、小壕沟进行统一规整,重新规划改造。将土壤在得到彻底的混和翻晒后,覆盖原塌陷地带,便于农田耕种和恢复其地貌。其中超前复垦是指对一定范围内有一层或两层煤尚未开采,或采动影响区尚未稳定的土地进行复垦;二次复垦,就是对同一地块在不同时间受两次采动影响后,先后进行两次复垦。换填法必须有充足的土壤和填充原料,此法可降低了复垦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了解塌陷区治理规划,利于保障路基土方的来源,避免缺土影响公路施工。

3 塌陷区公路设计和处治方案

3.1 针对塌陷区路基结构,按照柔性原则,刚性原则或综合措施提高路堤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在非稳沉塌陷区,公路可采用简易路面结构(如:二灰碎石+沥青路面),避免采用刚性结构等。

3.2 对于塌陷地带下伏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或板跨法通过。此法对塌陷下伏采空区有一定的要求。释放沉陷采空区沉降潜力,采取井下复采或爆破、高能级强夯法或水诱导沉降法等,以进一步使地基稳定。此法主要适合浅部采空区,但对富水、开采年代较久的采空区不适应。

3.3 针对塌陷区情况进行加固处理,可细分为全注浆加固法,注浆加固采空区围岩结构法和局部支撑加固法。在非稳沉塌陷区内,预防和控制地表残余沉降的发生,采取全注浆充填法、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或直接采用桩基础、堆载预压法、高能级强夯法和水诱导沉降法等。京福高速徐州绕城东段通过煤炭塌陷区,地表发生变形和地面沉陷,公路建设影响较大,公路破坏力强。为保证高速公路地基稳定,地面稳定安全,其采用全注浆充填法,浆材采用普通水泥、粉煤灰、砂和粘土等就地取材原料,价格低廉、灌注工艺简单。根据原采煤区采煤方式、冒落充填特点及裂隙溶洞的发育程度不同,通过现场灌注试验确定注浆压力、浆液凝结时间和单孔注浆量。施工时合理安排和确定治理范围,安排注浆孔的布设,在注浆孔边缘减少浆液流失设置边缘帷幕孔。施工时加大对富水地区的排水和治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注浆及地下水排水方法。在公路建成通车后,经地质物探检测、钻芯取样和三年的沉降观测,处治效果明显,公路运营安全。

3.3.1 加固处理的范围包括沿公路轴线方向上的治理长度、垂直轴线方向的治理宽度及地下治理深度和注浆段的高度、注浆范围与空洞的分布、埋藏深度、上覆岩性及路基的类型(挖方、填方)因素有关。

3.3.2 交通部门根据交通公路规划积极同矿区协调对接,了解采煤区塌陷情况,通报交通公路设施建设规划。针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在建筑物下压煤比例的增加,塌陷区搬迁越来遇难的现实情况,积极应用充填开采技术,煤炭矿区减少煤矸石占地,污染环境问题,并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探索实施原生煤矸石综采充填、普采充填和煤矸石低压风动力充填、泵送充填等工艺,实现了煤矸石不出区、不升井、不上山。以达到停用煤矸石山,减少煤矸石排放和占用土地的目的。保证了采空区的稳定性,有利于公路规划建设。

3.4 固体废物充填法,固体废物充填法是将塌陷地内的表土层取走存放,再用煤矸石、灰渣或粉煤灰等废弃物混合充填到一定高度,再把取走的地表土覆盖在上面,满足路基设计技术要求。煤炭集团公司产生的大量灰渣、煤矸石为路基提供了充足的充填原料,既降低了公路建设成本,又减少了废渣堆放,保护了生态环境。施工前要对煤矸石、灰渣进行强度试验和技术检测。

3.5 绕避方法或修筑临时路段,公路绕避选线设计应遵循里程短、走向顺直、拆迁少、与煤炭勘探区不干扰的原则,考虑路线历程、工程造价、路网结构、工程对城镇规划区的影响因素,合理选线。对于情况复杂的状况,可修筑简易或临时路段,保证公路安全通畅并制定后期公路营运养护和维修方案。

4 小结

在设计施工前,加强资料的收集及沉陷区稳定性的评价、勘察、调查的准确性,沉陷区稳定性的评价决定施工处治所采取的方法,进行施工工艺的选择。公路设计时进一步与煤炭企业沟通,同时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全面调查塌陷区情况,尽量避让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以避免在施工和运营期间有较大的病害发生,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影响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山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主编).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M].人民交通出版社.(JTG/T D31—03—2011).

第4篇

关键词:精益化工具 6S管理 医院后勤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59-02

一、前言

医院后勤工作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医院其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是医院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医院后勤服务现代化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医院现代化的程度。更好地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服务、为患者服务,是新时期医院后勤工作必须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精益管理与精益生产

199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罗斯和丹尼尔・琼斯在对14个国家汽车业进行5年的研究后提出,精益管理就是通过消除那些被认为是有浪费的活动来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一种工具、活动或是过程。精益生产当今普遍被认为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它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达到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目标。{1}精益生产冲击了100年来工业化的生产和组织方式,这一思路现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是21世纪的主流管理模式。

三、正确推行精益化管理

推行精益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如何有效地推行精益化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2}在推行精益生产中,企业除了要转变观念外,一方面要避免像搞运动一样地推行精益生产,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好它的核心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去推行企业的精益化。

四、精益化管理工具在太和医院后勤的具体运用

1.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后勤中心负责医院的物资采购及配送,物业管理,水电、医疗设备维修,水、电、气的供应,病房的改建装修等工作。人员众多,工作繁杂,队伍参差不齐,工作中存在着思想无头绪,工作无推力,工作场所杂乱无章,费用开支大,效率不高、员工难以管理的现象。为消除这一现象,自2009年起,我院在后勤工作中引进和推行了精益管理,通过实践,将精益化管理工具中的岗位可视化和6S管理运用于各部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岗位可视化的运用。要实施精益化生产,首先就要实现岗位的可视化。岗位的可视化是利用形象的、直观的、有利于视觉感知的信息来组织现场活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3}我院后勤中心大力推行岗位可视化。在办公室内将事务处理看板化,办公桌、文件、报表等常用材料注明名称、编号、工作内容、数量等,做到一目了然,减少寻找时间。所管仓库划分合格区、退货区、存货区、发货区,需退货商品用红色标识牌醒目标注、临近保质期商品用黄色标识牌醒目标注;维修部门综合利用标识牌、管理线、颜色等方法设立待修、修复品分类存放区,按指定位置整齐放置。公用维修工具由专人管理、专柜存放,有明确位置标识和使用登记。装修工地设醒目标识牌,制作不同颜色的路标做指引;各种工作制度,工艺流程制成标识牌挂在醒目的位置,各班组实行岗位责任制上墙,按工种各自划出一定的区域,直接责任到人,每月进行一次质检巡查,并在检查登记本上签字,各班组使用电话登记本,科室来电及电话内容逐一登记,根据轻重缓急到达现场维修,特殊情况作好记录、解释并及时上报。通过岗位可视化的运用使后勤各部门原来运行流程的繁琐、沟通困难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后勤与临床之间的交流直接而简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生产管理公开化,什么人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多长时间都被明确,透明度的增高,使大家工作配合默契,相互监督,增强了员工的自律性和工作规范性,促使自我约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业现场的一目了然,削减了管理环节,压缩了管理人员的编制;原材料的可视化管理,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缩短了生产周期。而醒目的标识、形象直观的工作目标,有序的工作环境也让员工身心得到放松,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后勤中心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和竞争力,在医院临床也收到良好的赞誉,临床满意度由原来的67.6%上升到87.08%。

3.6S管理在我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6S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方面。6S管理是精益管理的基础,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我院后勤中心将其作为精益管理的重点运用于日常工作中。首先在整理上下功夫,它是整顿的基础。我们制定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划分标准及处置办法,在办公区域不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保持办公区域的清洁;办公桌下、文件柜内、办公室及操作间各个角落、通道无杂物、无废弃物,确需放置维修及卫生清扫类物品时,必须摆放整齐,不影响通行。仓库里的物资要求摆放整齐,保证仓库内送货通道畅通、无障碍。维修人员更换的废旧物品必须交由仓库集中回收;操作间维修工具摆放整齐,不用的边角废料及时予以清理。腾出干活用的空间,塑造清爽工作场所。整顿是整理的巩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将整理出的有用物品摆放有序,工作服、清洁工具按规定位置挂放,可利用配件及时放置于备件柜,柜间内物品摆放有序,无废弃物品。新增的非必需品,及时按规定方式移离工作现场。禁止将私人物品存放在仓库内,仓库中的一次性物资,零星物资、大宗物资做到零库存,直接送达使用科室,并由相关人员做好验收登记工作,减轻仓库库存压力,减少物流配送环节。各操作班组明确标识各种公用工具摆放位置,医院公共区域管井、配电室的钥匙集中放在固定位置,做好标识,使用过后放回原位,保持各种操作工具良好的使用状态。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营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要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必须通过清扫来完成。我们要求办公室的设施、用具、门窗、地面、墙壁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都要清扫干净,办公桌桌面、抽屉、工具柜每天均做好整理,保持干净整洁,空调、电脑、开水器表面无尘、无污渍,留言板、及记录本无乱贴、写画现象,无过时信息,操作班组的操作间、值班室、卫生间由当天值班人员做好清扫工作,各类物品柜表面干净整洁、无油污、水渍等,工作台及桌面干净整洁。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培养全员讲卫生的习惯,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明朗的工作环境。为了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我们通过制度化和定期检查,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成立清洁活动小组,定期到各班级巡视检查,要求随时保持良好的整洁状态,维持干净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班组操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安全眼镜、手套、鞋子,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日常巡视制度。仓库每月根据库存常用物资消耗量制定物资需求计划,观察仓库物资月使用量情况,对于使用量逐渐缩小(或增加)的物资,查明原因,适时调整采购计划申报量,半年一次大盘存,不定时进行仓库小盘存。使3S形成的局面得到有效维护。通过持续的宣传和实施、总结与改进,为了使以上4S成为一种习惯(即素养),要求员工工作时间仪表整洁;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待人友善,相互尊重、团结互助,与临床沟通热情积极,接待来访、接听电话态度热情和蔼,工作有计划性,目标明确,无无序和混乱,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室用餐、吃零食,吸烟,大声喧哗,不讨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浏览与工作无关网页,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做好4S工作。培养员工遵守规则,形成良好习惯,营造团队精神。我院后勤中心为医院供电、供水、供气,配送物资,改造病房,安全生产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确保人和物的安全,实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生产中零责任事故的发生。有安全督导检查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各种制度健全,成立后勤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质检巡查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做好安全生产巡查,巡查每月深入部门或班组一次,查工作记录,查现场落实,找准问题出现的根源,限期整改落实,为后续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签订后勤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中心与各部门签,部门与班组签,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培训,仓库及班组操作间禁止吸烟,禁止在仓库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杜绝仓库周边出水口有长流水现象,增强防水意识。各班组禁止使用明火,施工现场各个区域标识清晰,并监督员工认真执行,施工过程中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做好安全警示标识,安全员加强巡查,施工人员佩戴发放的防护器材,施工管理人员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做到一日一查,各班组做好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特殊工种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做好安全防护,高空作业要悬挂警示牌并牢记安全带,一切均按标准操作,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4.6S管理运用取得的效果。6S管理的运用使后勤中心各工作现场得到有效改善,形成了整体的改善气氛,进入了良性的循环之中,为后勤中心带来了活力。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的办公室,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操作间,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都是员工自己动手做的改善,成就感油然而生,身在其中使大家忘掉劳累的烦恼,感到温馨和舒适。通过建立的作业标准,行为规范,以及向员工灌输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树立起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的意识;全面提高了员工的素养,从先做好身边事,革除掉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使员工养成了遵守规定的习惯,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4}物体的有效标识和有序摆放降低了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了寻找的浪费,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使设备得以有效使用,降低了成本和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维修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了良好的后勤形象。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遵守堆积限制规定,物流一目了然,危险处一目了然,走道安全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原则规范的现场作业,大家都正确地按照规定执行任务。程序稳定带来了品质稳定,成本稳定,形成令人满意的后勤中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挥,在医院年度考核中后勤各项指标上升幅度最大,临床满意度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并且有200余人次的后勤员工被临床科室书面表扬。作为精益管理基础性的6S工作的落实,在为后勤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管理平台的同时,也为我院在其他科室推行精益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借助后勤中心的成功经验,临床大力开展精益流程改善,使就医环节流程得以优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院各部门把精益化管理作为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内容,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质量,医院逐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由经验管理向专业管理过渡,由运动式管理向系统化管理过渡,{5}给我院带来了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为我院将来更多科学管理工具的引入以及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精益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管理的效果也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要常抓不懈,{6}在推行精益生产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半途而废,只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一步一个台阶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释:

{1}袁智军.推进精益生产的核心工具[J].企业天地,2003,(10)39~40

{2}{3}齐忠玉,林海,杨智斌.精益化推行工具箱[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徐耀群,郑皓.5S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5,(13)55~57

{5}罗杰,许大国等.我院开展精益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9)22~23

{6}陈亚伟.开展“5S”管理活动必须抓好的六个关键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41

第5篇

1.1目的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我区范围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迅速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对环境的危害,保护我区范围内省市领导机关、金融中心、交通枢纽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应急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做好重大危险源辩识与控制,消除事故隐患,将事故概率降到最小。加强对通过我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控,防止在我区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因道路、水上交通事故引起重特大事故对我区造成的危害。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组织与队伍的建设,搞好应急宣传与演练,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

1.2.2以人为本,先人后物:事故应急求援工作以抢救人员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中心,优先抢救和保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恶化,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1.2.3重点保护,严格监控: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加强对我区重点地域,重点道路、重点单位的监控与保护,保证我区范围内省、市领导机关、居民密集区域、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和大型商业中心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全区区域、道路、单位重要性分级见附件9.6)。

1.2.4反应快速,协调有力:建立事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对事故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保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协调。

1.2.5统一指挥,属地原则:事故发生后,按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辖区街道(乡、园、局)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本预案,上报市政府启动市预案。上一级指挥机构有权指挥下一级应急救援组织。救援组织及救援人员首先立足于本企业、本地区。

1.2.6保障有力,常备不懈:建立健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员、资金、物资器材等资源保障,专业抢险队伍定期演练,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

1.2.7资源整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和发挥公安、消防部门在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

1.2.8应急救援遵循以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应急救援工作。

1.2.9事故发生单位承担施救费用。地方财政给予应急支持。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2指导参考依据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4现状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年版)所列品种,我区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有300多个品种,涉及到化工,医药、机械、轻工、农业、商业、环保、建设等各个领域,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涉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等类。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复杂以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使得在生产、运输、储存、经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泄漏、爆炸和火灾等连锁事故,就会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危害。

近年来我区的化工产品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产品品种增多,生产规模增大,主要产品有高分子UV涂料、油漆及添加剂,尤其是高分子涂料生产过程中,其原材料、中间品、成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中,存在一些重大化学危险源。

由于我区特有的区域环境,不可能有专门的化工生产经营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分布于我区各处,尤其是多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市场,湖南亚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大门皮革市场、马王堆油漆涂料市场、新合村、南湖汽配城及周边的配套仓储等。本区内拥有部分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用户,包括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铝型材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医院和科技院所等),相当一部分加油站、充气站位于居民区和商贸区中,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我区危化品重点区域为:

1、东岸乡范围内工业园、村、村的公司等四家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域和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铝材公司、鞋业公司危险化学品使用区域;

2、大学、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所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和放射物使用区域;

3、市场、建材城、油漆涂料城、建材市场、汽配城、新合村汽配市场为主的油漆、涂料经营市场及周边的油漆仓储区域;

4、各加油站、充气站、点和以曙光集团为重点的工业充装厂为主的易燃易爆气体危险源。

5、曙光集团、农业大学、仓库等七处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

据统计,我区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5家,经营市场6家,剧毒危化品使用单位2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7家危险化学品经营门面226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25家,加油站15家,储存量1200吨(主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见附件9.5)。

由于我区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区内城市主干道14条,并且部分道路是主要运输干道,如长潭高速公路、107国道辅道、五一路、远大路,人民路、解放路、二环线、火星路,展览馆路、车站路、路、路等,以及大量城市主干道间的联络道,穿区而过的河,构成了连接市各单位及与外区、县、市的运输通道,危险化学品在通过我区运输途中对我区产生很大的危险。

1.5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5.1事故类型

1.5.1.1重大危化品泄漏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5.1.2重大危化品火灾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爆炸、或由此引起的泄漏污染及中毒事故

1.5.1.3重大危险化学品爆炸引发的火灾、泄漏及导致的中毒伤亡事故

1.5.1.4重大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泄漏、爆炸、火灾和由此引导致的污染、中毒事故

1.5.2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源的位置划分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及事故可能影响的范围。

1.5.2.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建筑设施及设备损坏

1.5.2.2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的伤害或财产损失

1.5.2.3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域久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1.6适应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区危险化学品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的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危险化学品运输途经我区区域范围时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工作。

辖区内发生重大、特大、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上级预案和本预案执行,本预案与上级预案相冲突的,按上级预案执行。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详见附件9.11应急组织框架图,9.12区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置结构图)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救援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1组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成立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常设协调议事机构,在区应急委员会的领导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构的指导下,统一领导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区长任救援指挥部总指挥长,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助理调研员、区安监局局长任救援指挥部副指挥长,区政府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发展与改革局、区工业经济局、区商务局、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交管局、区环保局、区消防大队、区交警大队、区城管局等单位为成员。

2.1.1.2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领导和协调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研究、制订、修订、实施本预案;研究、报告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部署和总结年度应急救援工作;组织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负责调集和落实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专项资金和专用设备,检查督促全区各街道(乡、园、局)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上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汇总报告事故救援情况。汇总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组织、协调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统一部署、指挥、协调实施本预案,统一调配救援设备、人员、物资、器材和占用场地,适时批准启动和终止本预案,启动和终止本预案的命令;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2.1.2区应急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机构与职责

2.1.2.1机构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办),作为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日常工作,综合管理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由该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2职责

协助正、副指挥长工作。负责指挥、副指挥长命令的下达及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定期或不定期向市政府提供我区重、特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检查各成员单位、企业单位是否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报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检查预案的模拟演习,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好事故(险情)信息的工作;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协调各新闻单位对事故情况的报道,统一对外经指挥部审定的事故信息;办理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和系统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督促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按照指挥部指令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协调组织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可用场地,并负责在事故后组织归还或补偿;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处理具体工作;

b、具体职责是:

a)组织制定、修订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b)组织实施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c)指导、监督各成员单位、街道(乡、园、局)安全应急机构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d)指导、督查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方面的科技、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

e)组织、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物资保障系统、抢险救援系统、灾后重建系统的建设;

g)汇总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f)组织、协调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2.2应急组织机构的建设

2.2.1基本原则与要求

1)工作移交与指挥转移: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工作交由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

2)全区建立区、街道(乡、园、局)两级应急领导机构及其日常工作机构,分级领导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办理日常工作。

3)依序替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因故缺位时,由副职按序替补到位,防止出现指挥中断、秩序混乱的现象。

4)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指挥场所,装备基本满足要求的指挥系统,调配精干的人员,建立健全完善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服务、救援物资、装备资源档案库和完整的信息库、完善的网络。

2.2.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

区政府办:参加、组织和协调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组织调集应急队伍和抢险救灾物资;负责应急救援对外联络工作。

区发展与改革局:负责安排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建项目,协调建设资金;审核重大危险化学品源项目建设;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拨和供应的计划、协调工作。应对突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物资供应及交通、通信保障工作。

区公安分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治安保障、交通管制、事故区域警戒维持事故现场社会秩序、事故证人及责任人的监控与保护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突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资金保障等工作,监督检查应急救援资金,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

区民政局:启动突发灾害的社会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统计和全区灾情;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负责灾民吃、穿、住、医的生活救助;申请和拨发救灾款物;组织接收、管理、分配救灾物质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储备救助物资。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并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并协调事故现场卫生防疫工作,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毒物鉴定,并制订救治和防中毒方案,组织协调调配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短缺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

区安监局:负责起草、修订、实施本预案,负责接收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报告,组织、指挥和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方案的实施和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的执行,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专业人员,专项资金和专用装备的储备计划,检查督促各有关专业部门和从业单位开展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

区工业经济局、区商务局:参与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协助事故单位进行抢救和恢复生产,、组织、监督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储备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的救援装备与物资。

区科技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科技储备与科技保障工作。

区环保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定并采取防止危险化学品污染扩大的对策和措施,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和清理工作。

区交管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交通运输保障工作,负责道路、水路运输应急救援人员、物资的保障工作。

区武装部:负责组织协调驻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工伤医疗保险与救助工作,协助处理相关理赔事宜

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的火灾扑救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院人员(包括伤亡人员)的紧急转移工作,配合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清理。

区交警大队:负责因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交通管理、区域封闭与隔离,协助应急救通运输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协助进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的维护现场、协助公安部门工作,协助进行事故现场洗消和清理工作。

区宣传部:负责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宣传报道工作。

2.3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3.1组成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在事故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由区危化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指定人员担任。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物资供应组、环境监测组,善后处理组、技术咨询组、宣传报道组和事故调查等10个专业救援组,各组组长由相关责任单位主管负责人担任。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现场指挥一名,由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3.2主要职责

2.3.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对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置工作负总责,对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保障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对应急处置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按规定需报告的事项,及时向区政府、区突发公共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求援助,直接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信息的统一。

2.3.2.2专业救援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区政府办为组长单位,其它各组组长为成员,负责救援一线和指挥协调工作,传达贯彻指挥部各项决定、指令联系和督促各组工作,确定事故应急救援控制范围,汇总事故现场各项信息,授予权公布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安全保卫指挥组:公安部门为组长单位,当地街道居委会为成员(必要时包括区城管委),负责事故现场安全警戒、交通疏散、秩序维护、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工作,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和周围物资的转移。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设置警戒区,负责区域的封闭与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车辆,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及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必要时调动区城管大队(全区道路疏散分流方案见附件9.7,全区区域性封闭与封锁程序见附件9.8)。

医疗救护指挥组:区卫生局为组长单位,有关医疗机构为成员,负责组织抢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处置受伤和中毒人员,紧急调用救护所需药品,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其它危害,协调农林水利、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评估测定事故的危害程度,提供医疗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方案,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环境监测指挥组:区环保局为组长单位,有关化学品检测机构为成员,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别,利用各种环境监测设施,及时对大气、水体、人体、动植物、土壤进行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资的成份及浓度,确定污染与危险区范围,评估事故造成的环境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其它危害,迅速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制订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物资供应指挥组:区工业经济局为组长单位,商务、交通、安监、公安部门为成员,负责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及有关街道、乡、局和社区、村以及企业调配、提供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工具和救援物资,安排好抢险救援人员的膳食。

善后处理指挥组:事故发生地街道为组长单位,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公安局为成员,负责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督促、指导事故单位及其所在地、部门及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落实用于接待伤亡人员家属的车辆和住宿,做好相应的接待、安抚、解释和善后处理工作,启动社会力量,为受害人提供社会救助。负责安置事故区域内人员紧急避难转移疏散安置工作。

抢险救援指挥组,根据事故类别,分别由公安、消防、交警为组长单位,根据事故类别由总指挥指定现场指挥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执行总指挥的命令,组织指挥前方救援,反馈现场信息,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如来不及报告可先行处置后报告。事故单位为成员,必要时由区突发公共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报市政府商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支援。负责事故现场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救援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隔离事故系统与其它生产、生活系统,抢救事故现场的人员、设备、物资和其它财产,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冷却、喷水隔爆、人员搜救,负责被污染区的洗消工作和现场清理工作用于。

事故调查指挥组:区安监局为组长单位,公安、消防、交警、工会、工业、商务、事故单位为成员,负责事故情况的调查、取证、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的定性及处理建议工作。

技术咨询组:由区安监局牵头,有关单位参与,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技术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为组长单位,负责处理事故新闻等相关事务。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区安监局负责确定信息监测办法与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收集可能引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必要时,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对发生的事件趋势进行预测。

区安监局和各街道(乡、园、局)安监站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采集、处理工作。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根据不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性质和特点,以辖区内各重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重点部位为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可能性很大的,应在2小时内分别向区应急委、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报告。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与市以及其他区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可能引发影响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

3.1.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负责接受危险化学品重大隐患和重大事故的举报和上级部门通报,并将报警信息立即报告指挥长、区应急办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同时报告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事故及隐患发生地街道(乡、局)。各街道和区有关部门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进行核实和风险分析,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和区安监局等部门报告。区安监局危险化学品隐患及事故应急举报电话为:

(值班)(传真),

电子邮箱地址:。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3.1.3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或者事故隐患发生的企业名称、时间、地点、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资大量泄漏,交通事故引发)或者事故隐患情况、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途经我区范围内的重大危险化学品运输状况(类别、品种与品名、数量、运输船舶、车辆型号、车辆牌照、时间及途经路线)。

3.2预警

3.2.1接警

区安监局、各街道(乡、园、局)安监站负责接警工作,公安、消防、交警、卫生部门通过119、120、122、110公共信息电话负责接警并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报告。区安监局和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经初步核实后及时报告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工作机构报告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实行首问接警制,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信息接报工作。

3.2.2处警

3.3.3.1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或者事态发展,立即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报告,情况紧急时,由区安监局和街道(乡、园、局)应急办组织力量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情况。

3.2.2.2及时向区应急办反馈处警情况。重大情况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预报告,2小时内正式报告。并按照预警等级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确定预警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并决定是否向区应急委、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的建设。

3.2.2.3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传递主要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负责。

3.2.2.4紧急出动指令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发出。

3.2.2.5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出与接收,救援行动的发出与接收都必须有记录、录音,无法及时记录时应随后追记。

3.2.2.6应急响应程度启动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即召集相关成员单位组建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3.3.1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逐步建立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管理平台和日常监测信息数据库,适应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构建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与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安监站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3.3.2建立和完善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网络。必须建立定期信息分析通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装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值班电话和值班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能够接通,确保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信息网络的畅通和及时报送。(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系名单见附件9.1)

3.3.3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并利用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家组资源,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与技术专家组成员间的联系应保持畅通(专家组成员名单见附件9.2)

3.4预警级别及

3.4.1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确定主体:一般预警由区政府确定;较重预警由市政府确定;严重预警报请省政府确定;特别严重预警报告省政府后报请国务院确定。

3.4.2预警级别的确定程序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收集、核实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后,组织专家研究,提出建议,报应急委决定。

3.4.3预警级别的信息

预警级别确定后,除因涉及国家安全等原因需要保密的外,由确定预警等级的区政府或市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直接涉及公众利益或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应对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警信息由市政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传播等渠道广泛,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预警级别由省政府或国务院确定的,除由国家、省、市级媒体预警信息外,还应当通过各街道(乡、园、局)、社区(村、分场)、企业下发通告、宣传墙报等方式相应预警信息。

3.4.4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信息内容包括:

a)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性质、原因;

b)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地及范围;

c)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估计;

d)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对措施和控制情况;

e)应急事件发生后的个人防护自救办法

f)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其他情况。

3.4.5预警级别信息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涉及的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对事件发生地采取以下措施,并做好相关信息跟踪监测:

a)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b)及时向公众可能受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

c)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d)要求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可以动员、招募后备人员;

e)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正常;

f)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g)保护现场。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的部门必须负责事故现场保护。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3.5解除预警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预警级别信息险情完全解除后,由区政府申报市政府同意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公共传媒解除警报信息。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解除预警工作。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流程见附件9.13)

4.1.1级别的确定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实际级别,按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流行强度和影响范围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Ⅳ级应急响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已经或者可能造成1-2人死亡;

2)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较大环境危害,较大财产损害和社会影响。

Ⅲ级应急响应就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已经或者可能造成3-9人死亡;

2)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重大环境危险、重大财产损害或重大社会影响。

Ⅱ级应急响应达到下列条件:

在Ⅲ级应急响应基础上,事故事态可能会持续发展,已经或者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

Ⅰ级应急响应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已经或者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

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特别重大环境危害,特别重大财产损害、特别重大社会影响

4.1.2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评估与确定

一般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由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由区应急委确定。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市应急委,在市人民政府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估后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4.1.3启动条件

4.1.3.1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警信息后,应详细了解事故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等级,按照应急响应级别传递信息和开展应急预案启动申报工作,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本预案由指挥长根据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决议,签署命令后启动。

4.1.3.2上级预案和区总体预案启动时,本预案同时启动。本预案启动时,相关街道乡局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4.1.3.3启动方案

一般事故(Ⅳ级)进入Ⅳ级响应后,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应急救援,并向区政府和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订应急响应的有效措施,调动相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事故救援和下一级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事故信息由区政府向媒体和公众。

重大事故(Ⅲ级)进入Ⅲ级响应等级时,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救援,并向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状况立即召开相关成员单位,及时组织调动其它相关单位部门,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救援。当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的趋势时,请示市政府组织增援队伍,并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

特大事故(Ⅱ级)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等级时,指挥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全面启动区总体预案,并请求进行全面的增援,并进行全面的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赶赴现场,实施全面的紧急救援。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等级或Ⅱ以上等级时,指挥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请求进行全面的增援,并进行全面的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赶赴现场,实施全面的紧急救援。并请求市政府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4.1.4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履行下列应急响应职责:

a)接警后,立即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市危险化学品救援应急办报告,并根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级别及应急工作规模,迅速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b)对本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保障资源进行统一调度;

c)对本区在应急处置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向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办汇报,请求予以援助。

d)必要时,直接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e)完成区应急办安排的工作。

4.1.5情况报告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在接到信息后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应急办公室报告,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应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对报告的部门、时限、程序等有具体规定的,除按本预案上述规定报告外,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主要报告以下内容:

a)、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b)、事故单位的行业类别、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c)、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d)、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e)、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f)、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g)、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1.6特别情况的处理

发生在本区内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其中人员涉及外区、市的上报市应急委,并与相关地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跨部门的,同时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应急工作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进行。

某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密切注意和防止次生、衍生、偶合事件的发生。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的,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区人民政府及区外侨办、台办等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上报市人民政府,并做出相应处理。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建立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邮电、无线通信网络和公用信息网为应急指挥和信息报告服务。现场应急指挥部用手提/台式VHF或无线电话通信联络,配置电话同步录音装置、传真机、电脑、互联网终端,确保准确接收信息。

4.2.2昼夜值班。事故单位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事发地基层组织、区、街道应急办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要加大监测。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在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的街道应急办要综合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每日向区危化应急救援办报告,重要信息要立即报告。同时,区危化应急救援办每日向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办报告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有关情况,遇重要信息立即报告(应急事故信息流程图见附件9.14)。

4.2.3加强现场信息的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简要经过及原因简要初步分析,人员伤亡、失踪的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人员疏散情况,待救援人员数量及危险程序情况;危险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现场医疗救治情况;现场疫情处置情况;现场救援进展情况;现场救援物资供应情况;现场环境监测情况、现场救援面临的困难及需支持的事项等。现场信息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采集,并与区应急办保持不间断联系,随时报告现场信息。

4.2.4事故损失信息采集

事故损失信息包括:灾害损失情况,因灾需救济的情况及已救济的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由安监部门、民政局和当地街道负责在第一时间采集灾害损失信息,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区应急办、区政府,并同时报告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安监局。

4.2.5信息处理。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工作牵头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各类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灾情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报告相应的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与区应急办,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

4.2.6通讯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全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联络员的通讯电话本

建立省、市、区、街、重要企业五级应急救援通讯网络,

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4.2.7区外信息通报。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涉及或影响到本行政区域外的,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与所涉及或影响的区人民政府取得联系,通报有关情况,并同时向市应急委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基本应急

4.3.1.1事发地先行处置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件发生单位、事发地的基层组织要进行先期应急处置,拨打报警电话,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组织人员疏散,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并立即向区、街道及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办报告。

4.3.1.2组织应急救援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接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指派设立现场指挥部,专门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救援专业队伍任务,并及时向市重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对于比较集中、固定的事发现场,已造成人员伤亡或对公众生命健康直接造成严重威胁的,要立即调集本辖区范围内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急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专家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提出防范措施。

各专业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开展处置和救援工作。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现场情况制订现场救援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参加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须严格按救援方案实施救援,未经指挥部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计划。

4.3.2扩大应急

4.3.2.1请求支援或申请启动高级别预案

当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的趋势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增援队伍,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应力度,并及时请求市应急委支援。必要时,由区人民政府请求市人民政府提高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级别,启动高级别预案。

4.3.2.2提请市人民政府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当涉及本区部分地区或涉及本区全部行政区域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采取常态下的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由区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程序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4.4指挥与协调

4.4.1应急领导机构与现场指挥

a)重大、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或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街道应急救援工作均应接受省、市应急委的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调度。

b)在应急救援现场,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都必须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省、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领导到达现场后,由省、市、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决定现场指挥人员的调配。

c)较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危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全面负责应急工作,并及时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请示重大问题的处理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区危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调度。

d)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街道应急办全面负责辖区应急工作,区危化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请示重大问题的处理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调度。

4.4.2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及职责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咨询小组。职责是:平时为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在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邀参与应急指挥工作,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4.5紧急处置

(区应急工作程序手册见附件9.9,应急处置工作手册见附件9.15,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措施见附件9.10)

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通知有关专业救援机构和所在地政府机构、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办。

事故单位是第一时间处置事故的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利用所属企业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立即组织实施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立即组织本单位和就近医疗救护队伍抢救现场受伤人员。

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制订事故的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事故和救援情况,及时修订救援方案、补充救援措施。

危险企业和当地救援力量不足以有效地抢险救援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向上级危险化学品应急组织明确要求增强救援。

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力量清除现场应急抢险通道上的障碍物,由当地街道、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保险抢险通道、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畅通无阻,有权应急征用有关设备与设施,有权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施工。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要迅速评估事故对救援人员的危害途径,制定人员进行和离开事故现场的标准程序。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特点,采取确保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产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利用省市二级120急救中心和市危化生产安全救援基地资源,在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后,组织120急救中心和有关医院立即到事故现场抢救,并开辟专门通道,保证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当危化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现场救援指挥部要组织增援力量。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应力度。并及时请求其它区和市政府支持

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及社会稳定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向区政府报告,并通过市政府,请求武警、军队参加治安保卫,

4.9事故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现场检测、事故损失评估等工作。组织专家总结和评价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救援保障情况等,对应急预案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4.10新闻报道

4.10.1新闻报道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广泛宣传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广泛宣传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情况;广泛宣传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表现的英勇无畏精神和感人事迹;广泛宣传人民群众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等情况,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时个人防护及自救措施与方法。

4.10.2实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新闻制度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制订新闻报道方案。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区委宣传部、本预案牵头单位形成新闻通稿。除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外,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通过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

4.10.3新闻报道工作组织

各级各类媒体记者赴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事发地采访报道,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11应急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达到相应条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遇难、遇险人员全部抢救出来后,现场救援工作结束。按审批程序要求,由区总指挥长签署命令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行动结束,并向社会相关信息,组织各类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事故单位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秩序以及事故后期的善后工作,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后期处理工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采取措施,救济救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5.1.2区民政局、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道按职责分工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公布。

5.1.3民政系统要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接收、发放的管理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有关单位、街道(乡、园、局)和社区(村、分场)、企业应当支持、配合做好安置、安抚工作。

5.1.4卫生部门要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消毒和疫情监控工作及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5.1.5由各街道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或由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单位自行清理。若因调查需要暂缓清理的,应组织保护好现场,待批准后再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可能导致危险发生或清理工作有特殊要求的,由专业队伍进行清理。

5.1.6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迅速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若需要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方案的,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方案,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实施。

5.1.7做好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被损害设施等的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道路等公用设施被损尚未恢复的,有关单位应迅速报告,组织力量修复。道路、桥梁、水库大坝、围堤等被毁坏及河流被堵塞的,各街道、乡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并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组织修复。

5.1.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物资劳务征用补偿、赔偿工作。

5.1.9事故单位妥善处理事故受害者,对事故受害者依法给予赔偿。

5.2社会救助

5.2.1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和物资。

5.2.2民政部分要组织公益性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和个人要开展经常性的募捐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捐赠救助款物。

5.3保险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要认真组织协调各有关保险公司及时定损理赔。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因定损理赔需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情况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

5.4调查、处理

5.4.1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完毕后,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调查,重点要查明导致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并形成调查报告。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按要求提供有关情况。

5.4.2对责任事故,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5.4.3通过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6.保障措施

6.1信息与通信保障

6.1.1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间、当地政府、事故企业、各应急小组之间应尽量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保持通讯和信息畅通。

6.1.2建立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完善与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市、区各相关职能单位、街道、重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信息、网络连接。开发和建立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信息、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技术专家等的信息数据库,掌握救援抢险队伍、救援物资储备等情况,危险源数量、分布、运输路线、潜在影响和应急措施。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现场救援装备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装备数据储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制定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数据更新和报告制度,利用省、市、区现有资源共享(见附件9.3应急救援装备分布情况一览表)。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机制,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出现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不足等时,能及时调用或借用相关物资和装备。

6.2.2应急队伍保障

6.2.2.1按照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部署由各成员单位为主,逐步建立统一的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业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建设局、城管局负责组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抢修队伍,公安部门负责组建消防、公安防爆、治安队伍,交通局负责组建运输保障队伍、工业经济局、商务局利用现有企业资源负责组建事故处理队伍。

6.2.2.2开始应急行动后,各街道(乡、园、局)、企事业单位、公安、城管和专业抢救队伍要保证应急响应所需的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备。

6.2.2.4区专项应急工作职能部门要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当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专业救援队伍或技术力量不足时,能得到上一级部门的支援。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必要时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市应急委报告协调武警部队、驻长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和支援抢险救援工作。

6.2.2.5逐步提高各类专业应急队伍的装备水平,配备基本的先进救援装备、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以及防护装备。各专业应急队伍应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队伍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各抢险救援队伍的总体情况、编成要素、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能力,每年年初要向区专项应急指挥部报告,重大变更要及时报告。

6.2.2.6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市、区、街道、企业应急处置队伍、物资与设备资源。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应急处置资源详细档案,与加强协调联系,保证调用及时、迅速。

6.2.3交通运输保障

6.2.3.1区交通局要确定交通运输保障队伍,掌握车辆、船只的提供单位、数量、功能、驾驶员名册等各种情况。并逐步建立交通保障动态数据库。

6.2.3.2交通管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指令122交通指挥中心或交通、交警部门,对突发事件现场和通往现场的重要道路或航道实行交通管制,根据交通封闭和疏散方案组织交通分流与疏散,避免因交通影响造成其它影响。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专用通道”。

6.2.3.3道路设施受损时,各相应部门要迅速组织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6.2.4医疗卫生保障

6.2.4.1区卫生局要建立医疗卫生保障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确定参与应急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名单。建立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利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容量、救治能力和专家资源。

6.2.4.2紧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护保障工作由区卫生局组织实施,组织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和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区医院、各街道医院及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4.3配置应急救护资源,区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储备必要药品、医疗器械,制订医疗卫生队伍、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等方案。

6.2.5治安保障

6.2.5.1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工作。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城委局、各街道派出所、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及事故发生单位协助,在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护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各街道、社区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可协调其他队伍协助警戒。

6.2.5.2应急处置警力不足的,可向市或省请求援助,由市或省调配警力予以援助。

6.2.5.3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6.2.6物资保障

6.2.6.1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应急行动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制定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数据更新和报告制度,利用省、市、区现有资源共享(见附件9.4应急救援物资分布情况一览表)。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机制,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出现物资不足等时,能及时调用或借用相关物资。

6.2.6.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事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领导组和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人员调集和车辆、物资、器材的调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有关部门接到物资供应指挥部下达任务后,因,应提供的物资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而延误时机,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6.2.7资金保障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工作和物资储备所需的资金,由区计划统计物价局制定计划,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筹安排预防和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工程建设、设备购置、信息系统和专业队伍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项资金。

6.2.8社会动员保障

按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否需要人民群众参与及需参与的程度,相应确定动员的对象和范围。对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或只有群众参与才能确保应对有效实施的,应深入发动群众,充分重视和利用好民力,是否进行动员及动员对象、范围,由区政府决定或者由区政府报市应急委决定。

社会动员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具体实施。

6.2.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2.9.1区、街道两级应急办应建立所辖区域内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可成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如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教室、宾馆、酒店)信息库,掌握其地点、功能、可容纳人数、目前使用状况等。特别安排部分紧急避难场所兼具指挥场所功能。特别安排部分紧急避难场所供全区重点保护单位使用。

6.2.9.2有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时应主动征求区、街道应急办的意见,充分考虑因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安置人员的需要,使人防设施、部分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具有接纳紧急避难人员的功能。

6.2.9.3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指导有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指挥场所,并配备相应的通信设施、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备出现紧急状况时省市党政机关能及时迁入,指挥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6.2.9.4因自然灾害等需要较大规模安置受害群众,实行紧急避难安置工作实行以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地安置为主,妥善安置群众生活的原则。安置分为紧急避难安置、临时安置和较长时间安置

紧急避难安置和临时安置可采用征用和适当补偿征用方式征用教室、宾馆、酒店。征用经营性场所和学校教室须经区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并报告市应急委。

较长时间安置采取借住公房、非受灾户对口接收受灾户、投亲靠友、搭建帐篷等方法,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临时安置和长期安置、集中建房与分散恢复相结合。

6.2.9.5应急行动时,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经区政府同意决定是否组织进行危险区人员疏散,人员疏散安全方案由区民政局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加大科技含量,有关职能部门逐步建立科学的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并加强先进技术的利用和配备。

6.3.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在对国内外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置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立本区综合紧急处置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进行探讨研究。

6.4技术保障

建立技术扶持机构、技术咨询机构、技术专家和应急救援咨询组专家数据库,确定专家所学专业、技术专长、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技术咨询机构,保证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

6.5气象保障

由区安监局负责与市气象局协调,为指挥部提供应急决策和响应行动所需的气象资料。

6.6法制保障

6.6.1按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实际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

6.6.2加强执法,预防事故发生。有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执法违法、失职渎职、的,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6.3要严厉打击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趁“乱”制造事端、扰乱治安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民心的行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紧急处置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6.4要充分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中的紧急处置权,依法规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行为,确保紧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

7.1.1公众应急信息交流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向社会宣传有关应急预案、报警电话和接警部门。

加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应对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各职能部门、各街道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要把一些常见的多发性事件的预防,应急知识编成小册子,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加强防灾自救、互救的宣传和辅导,有关业务部门要上基层进行业务指导。

要把有关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全民普法内容,特别是要把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履行的特殊义务作为普法的重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配合、支持、参与应急工作的意识。

7.1.2学生应急常识教育

区教育局应制定学校应急工作教育规划,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有关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应对知识的教育。

7.2培训

由区安监局和专业救援部门组织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常规性培训,将有关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课程列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应急处置和指挥能力。

7.3演习

7.3.1单项演习: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每年不少于一次实战演习,通过演习提高抢险救援队伍的抢险能力和处置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各部门的整体协调配合能力。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有详细的演习计划,有明确的演习目的和内容,要注意演习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演习后要对应急方案进行评估。

7.3.2对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专业救援抢险队伍的抢险演习,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不断更新演习的内容,也要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制定多套救援抢险方案。

7.3.3综合演习: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演习,检验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各应急保障部门的协作配合能力、指挥机构的紧急指挥能力及紧急动员能力。通过综合演习,评估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7.3.4演习内容包括: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火灾控制、设备隔热降温保护,受伤人员的搜救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有可能存在大量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专业救护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测定,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防护,受伤人员的搜救,现场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发生同时具有火灾、爆炸、有毒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事故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专业救护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测定,泄漏区域防爆隔爆保护,泄漏点堵漏,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防护,中毒人员的搜救,现场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7.3.5模拟演习必须与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演习一并进行,演习前要制订周密的演习计划的程序,检查演习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参与演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结合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本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并将演习情况向市应急委报告。

8.附则

8.1名词术语

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是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目录参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者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是指由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或威胁本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8.2预案管理

8.2.1备案与批准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

8.2.2修订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情况,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情况,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预案修改由区应急办修改后报区政府审核批准下发实施。

8.3监督检查与奖惩

8.3.1监督检查主体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负责本预案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8.3.2奖惩

对严格执行本总体应急预案,在应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应急工作中、不听从指挥或,给他人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制订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制订并解释,具体由市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

8.5预案实施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年月日起施行。

9.附录

9.1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

9.2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成员联系表

9.3全区及全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装备一览表

9.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

9.5全区主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一览表

9.6区区域、道路及单位类别重要性分级

9.6.1全区地区重要性分级

9.6.2全区道路重要性分级

9.6.3全区单位类别重要性分级

9.7全区道路疏散分流方案

9.8区域性封闭与封锁程序及主要内容

9.9应急工作程序手册

9.10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办法

9.11应急组织框架图

9.12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置图

9.13应急响应程序图

9.14应急事故信息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