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资产运营管理

时间:2023-07-07 16:27:04

导语:在企业资产运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资产运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生产型企业 运营资金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运营资金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运营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概念是等同的,在数值上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一般情况下,运营资金特别侧重于流动性最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占用流动资金的主要是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燃料等)、往来款项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企业一方面进行规模化扩张,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纷纷加强内部管理,依靠改造流程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强化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而企业的扩张与竞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必须从理念和实务上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还不够。

当前,一些企业对现金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树立现金与利润同样重要的观念,对于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管理落后,没有意识到现金也是有成本的,持有适当的经营需要的现金,对于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很少。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及其占用其价值链较长,分散于多个部门和岗位,周转周期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岗位也较多,故在资金管理观念方面的缺失更为突出。一些工作人员把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与清算就当作是一类普通的财务工作,没有意识到强化运营资金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的重要工作。某些岗位如材料、生产线、销售线的员工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存货对于运营资金的占用问题。

(二)运营资金周转率低,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生产型企业的运营资金流转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的材料、原料、燃料购入,生产过程到销售过程,其周期较长,客观上使运营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率下降。而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生产型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往来款项、其他货币资金也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往来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没有及时清算的资金也会占用企业大量资源。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标准生产周期,企业对于营销部门的销售周期也没有合理的调研,导致有意无意地延长了资金周转时间。

(三)资金存量较大与相对分散并存。

企业运营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生产型企业一般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或重资产型行业,对于资金占用是较大的。而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过度分散的问题。就生产型企业资金而言,由于工序、环节较多,客观上存在着若干分散的资金余额没有得到统筹安排与利用。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单位还无法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巨额资金以体外循环的模式进行流转,这既导致了资金积存额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也可能给资金监管带来不利,如企业对于各车间、部门、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剂或安排没有相对清楚准确的了解。

(四)整体资金结构不合理影响运营资金效率。

企业配置长短期资金的结构一般有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三类,而一些生产型企业,由于企业扩张(如生产线建设、厂区扩建等)等原因,往往对于资金结构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如较多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激进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将短期的运营资金占用投入了长期性的资金需求。这样可能导致运营资金短缺,或支付较大的融资费用,增加资金管理成本,以至于严重到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也有的生产型企业采用了保守型的资金配置模式,即用长期资金来源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而对于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投资不足,这样造成资金浪费。

三、企业改进运营资金管理对策

(一)强化生产型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应强化企业对运营资金管理的认识,并且要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去。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岗位培训,强化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的运营资金管理意识,例如欧美企业中不光注重自己的管理,还注重重要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财务状况,以保证自己的原材料的供应和实现供应商对存货的管理,使企业生产无后顾之忧,存货占用资金最小化。充分发挥资金导向,成本先行的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在做好日常结算、资金清算基本工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外及时,逐步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并针对一些共性的资金管理问题提出系统性的防范意见。当然,这个过程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素质提高逐步实现的。

(二)改革资金管理模式,促进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要注重全流程全价值链的运营资金管理,深入细化关键点。首先,从资金账户设立就要严格管理。虽然较多的单位目前对于账户开立、注销都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目前账户管理相对混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在账户管理方面,首先就必须坚持现有的开立账户相关规定,坚持审慎开立的原则,控制账户的管理成本,下属单位不得擅自以任何理由未经正常的审批流程就进行开户行为,尽量减小资金分散的可能性。其次,资金结算所要与协议银行完善《账户监管协议》等类似文件,确保资金及下属相关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规范、合法,要求银行确保各单位的资金安全性,同时结算所根据不同性质需要具有相关的权限,根据资金用途、额度的有效监控。最后,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明确资金管理的权限与职责,充分发挥起在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管理的作用,对于资金异常流动有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占用资金过多且回报率较低的投资项目、高于保险储备量的存货等占用的流动资金,要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并由内部审计部参与负责督促消化。

(三)做好资金规模与配置的协调。

首先,要明确运营资金的规模。企业财务(资金)部要根据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企业本年度销售情况,配置合理的运营资金规模,并同时受企业编制的年度资金预算约束。运营资金占用额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营销、扩展规划综合掌握确定。一般来说,流动负债的成本是低于长期负债的,如果企业合理控制运营资金规模,则可以将部分流动负债投入长期性的资金需求中,这样也可以适当控制整体资金成本。如对于传统型或竞争激烈的企业,由应优先采用稳健型或保守型的资金配置。对于高新技术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者急需升级改造的企业,则可以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激进型的资金配置。

(四)提高运营资金效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做到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之间的差额额与销售规模配比,企业的资金管理才真正的发挥了作用。同时,资金结算部门要动态关注各子单位,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周转率),根据历史数据与考核指标来明确科学合理的周转指标。其次,要认识到资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现资金管理带动企业整体管理,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当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偏向于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保证资金安全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同时,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改造,技术的更新等等来降低资金的占用量,加速资金的周转。再次,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要有机结合起来。资金与成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成本的发生最终都需要资金或资金的等价物去支付。因此,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的管控。具体来说,首先要考虑量入为出,在确保资金平衡的情况下,才选择有利的投资项目,或者充分考虑“以销定产”,尽量避免产品或库存的积压;最后,在资金的支付方面,要基于严格的成本核算、计量,然后严格按进度或相关约定支付款项。例如海尔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物流,加速企业的资金流的增速与增值,以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在 20 多年的时间,从亏损一百多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 2004 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 个品牌》报告中,海尔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入选。

四、结论

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要对企业各方面、全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对现行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升级,并适时开发出新的体系,努力争取做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同步,以信息流与物流的加速来实现资金流的加速,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灵活选择资金结算方式和运作流程式,实现全企业资金流转的畅通和及时,减少资金在各环节滞留的时间,实现信息共享,并且高度透明,用有限的资产创造出最大的收益。

(作者单位: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参考文献:

[1]周静. 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10)

第2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非理性财务行为;羊群效应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春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早就了现如今的大好形势,同样也催生了大量房地产企业的非理性的财务行为。总所周知,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维持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所在,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是增加企业收入、壮大资产的重要基础。房地产行业特有的普遍垫资、资金周转缓慢等特点决定了其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相较于一般行业,其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重点和难点集中在短期借款增长、货币资金周转和应收账款质量下降等问题。虽然非理性财务行为在显示经济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如果其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那么就会进而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运作,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在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形式下,探讨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如何作用于房地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

二、研究思路

在传统的经济财务学科的研究中,理性人假设是基础假设之一,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理性经济人比较不符合实际,可以说是难以立足的假设。因此,为了弥补该假设在结合实际的研究中的缺陷,我们将非理性财务行为引入企业投资研究范畴。为了进行有代表性的说明,本文将引入代表性原则偏误、心理账户和羊群效应这三类非理性财务行为的代表来进行探讨。

垫资现象普遍、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履约保证金期限长是房地产企业都具有的典型特征,而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财务上的营运资金,尤其是以短期借款、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项目为主。所以本文重点将它们与非理性财务行为匹配,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

三、主要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代表性原则偏误与房地产企业短期借款管理

1.代表性原则偏误定义。代表性原则偏误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记忆中类似事件的影响而非考虑事件的真实概率。个人会倾向于利用过去的印象或经验法则来判断未来的情势发展,亦即人们在评估某事件可能发生的可能性时,常会因为过度依赖自己过去的看法来作出判断,而不是根据现有的真实客观情况作为判断的依据。

2.代表性原则偏误影响房地产企业短期借款。房地产开发前期会耗费巨大的资金,光靠企业本身的资金是难以支持的,二借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一般房地产企业会选择银行借款作为流动负债的主要来源。在房地产企业需求投资资金时,主要借助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方式这一经验法则就形成代表性原则偏误,促使房地产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短期贷款。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代表性原则在房地产企业投资行为中影响营运资金是通过增加短期借款来实现的。

(二)心理账户效应与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管理

1.心理账户效应定义。最初心理账户概念的提出是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实际上就是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估价的过程,究竟如何估价,最简单也最基本的估价方式就是把选择结果进行获益与损失的评价。在作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因此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2.心理账户效应影响房地产企业货币资金。与个体不同的是,在企业的心理账户系统除受社会文化特征影响之外,还往往受企业本身文化的影响,因此使得其心理账户更加复杂。在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由于对于不同收支项目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心理账户可能对货币资金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三)羊群效应与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笔者看来,羊群效应影响房地产企业应收账款。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且市场常常处于失衡状态。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因此,房地产行业的羊群效应十分显著。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各地方政府都担负着发展地区经济的重任,地区GDP的增长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房地产建设前期投资的缺口大多需要通过垫资来弥补,加之建设工期长,无疑更进一步推动了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所以,房地产企业投资的羊群效应越严重则应收账款质量越低。

四、结论和建议

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非理性的财务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更加不容小觑。房地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减轻非理性财务行为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影响:(一)企业应该完善决策制度,提升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根据现有客观环境制定决策方案,并且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从而降低代表性原则偏误程度,确保短期借款决策的合理适当;(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科学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从而降低心理账户效应,提升货币资金管理的效果;(三)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做好相关可行性研究,尽量减少脱离实际看问题的情况,从而降低羊群效应,提高应收账款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方军雄.企业投资决策趋同:羊群效应抑或“潮涌现象”?[J].财经研究,2012(11).

第3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在ppp模式引导下,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运营管理;资本

1.前言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已经有较多城市展开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地下综合管廊的大面积建设,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制分析

2.1企业的运营财务制度。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营管理公司根据管廊维护结算的单位面积定额,对其进行结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运营管理者将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等交由地下管廊所有者,地下管廊所有者需要给运营公司支付相应的管理费,同时还需要负担地下管廊的所有费用支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种是制度下运营管理公司需要自负盈亏,有助于提高其积极性。第二种财务制度主要由地下管廊所有者承担运营风险,缺乏对运营管理公司的激励,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2运营管理企业职责以及管理组织结构。为了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通常会由运营管理企业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运营管理。(1)从运营管理企业的职责来看,应以维护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为主要目的,监督管廊内的施工安全、保持管廊的通风和清洁、对管廊共用设备和结构进行维护、参与管廊险情的排查和抢救以及其他应尽义务等。(2)从运营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应做到责任明确,精简结构,设立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等,并在总经理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资产管理部以及运营管理部等部门,使各部门的设立能够尽量满足公司的运营需要。

3.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财务运营

3.1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构成。管廊的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管廊空间使用费,是管线单位占用管廊内部空间所需支付的费用,目前使用的计费方法主要为按所占体积权重收取建设成本或按直埋条件收取直埋费,前者对于管廊使用者而言,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很容易造成使用者不愿进入管廊[1]。后者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缴纳土方直埋费和开挖费,不增加单位成本,使用者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投资者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投资风险较大。二是管廊的物业管理费,该费用主要包括:(1)日常运营费用。(2)管廊内公共设施正常维护、运营、检修费用。(3)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造成管廊受损的费用。(4)其他相关费用。

3.2地下综合管廊收益研究。收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直接和间接收益,因为地下综合管廊是公共设施,所以在计算其收益时应将投资收益除去。直接收益包括管廊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租费等,补偿运营成本和部分固定资产折旧,通产情况下,这部分收益不足以补偿全部的运营成本和折旧。间接收益主要是指社会收益,即管廊修建带来的土地资产增值、社会成本降低等,该收益很难准确估算,通常根据经验或其他城市的数据推算。该部分收益对应的运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4.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费用收取原则

浮动定价机制原则:在市场条件下,各管线单位的商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会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采用可变的机制,增加管廊费用制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价格波动。平等互利原则:由于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会涉及到使用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等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通过协商制定合理价格,保障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2]。不损害大众利益原则: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商品主要通过政府定价,这些商品通常都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对各管线单位的成本而进行考虑,避免管线单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大众,影响社会大众的利益。

5.结语

在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出资,所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需要委托专业的运营管理公司,由运营管理公司自负盈亏,减少政府运行机制造成的弊端,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收益。

作者:樊国正 单位: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对国有平台、资产、资产运营以及资产运营管理的理解

国有平台一般由政府部门分离而来,具有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职能,通过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以及实施项目投资和管理、资产收益管理、产权监管、资产重组和经营等活动,承担被授权管理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国有平台具有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政府背景,代替执行政府某些职能;其次,从事经济活动,并且限定在政府指定的某些范围内;最后,需要平衡政府需求和市场需求,确保总资产保值增值。

从会计学角度来说,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企业(国有平台)的角度看,就是被称为法人财产的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各项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具体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等等。资产不同于资本。

资产运营是指企业对其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合理配置并运用各种可行途径、方式加以利用,优化资产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效果,创造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活动。一个好的企业,就是可以在这些经营活动中产生比其他企业更高的效率,取得更高的回报。资产运营与资本运营不同,作为资本所有者的企业债权人和股东才有权利从事资本运营并成为其主体;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法人企业有权利从事资产运营并成为主体。资产运营的主要方式有: 挖掘现有生产经营活动潜力; 将闲置资产由无效存量变为有效增量; 实行资产出租; 对外投资;进行实物、权利资产形态转换利用; 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 资产重组、购并、分割而改善原有用途; 开发新的使用领域等等。所有这些, 都不会影响资本终极所有权。

资产运营管理就是对上述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例如编制资本运营计划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对公司存量资产进行分析评价,分类规划设计资产运营方案;对各分子公司资产运营成果进行考核;负责进行企业财务监控,定期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管理分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清查、转让及处理;设计、操作实施企业合并、分立、解散、改制、重组及其它股权和资产运作的方案;研究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和国资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对投融资管理方案提案和审核等等。

二、从国有平台角度来探讨资产运营管理的做法

我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主流模式是三层管理模式,即“国资委-国有平台公司-国有企业”,国有平台处于三层管理模式的中间层,绝大多数是控股型集团公司,其资产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是货币资金,通过对下属子公司的调控来实现资产运营管理,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南京文投集团为例,对国资委负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是所属企业的股东,按照投入的资本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权利。因此,国有平台的管理核心是依据财产所有权对所属国有企业实施股权管理,其基本价值体现在对国有股权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原则,从国有平台角度出发,本人认为要做好国有平台的资产运营管理,就要做好各类分子公司的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认政府等各方意愿和需求,明确管理使命。资产运营的基础目的是保值增值,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存在其他的意愿和需求,例如是否要满足政府对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是否要服务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否有混合所有制各方股东有其他需求等。目的不同,战略规划就不同,管理模式也不不同。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还要基于目的需求,如重点管控子公司财务指标数据以满足母公司的投资回报;或者重点管控子公司优化配置战略资源以按照母公司整体战略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又或者放重点管控子公司经营操作以使其经营活动完全符合母公司的经营目标;又或者上述几类统统满足等等。不同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成本也有差别,管控子公司经营操作的成本最高,但能够实现对母公司意志的全面执行。明确需求也是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的需要,子公司应制定并实施符合策划预期的战略规划,并保持与母公司整体战略的一致性。

(二)建立适宜的资产运营管理体系,确保维护收益。资产运营管控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管控、产权管控、财务管控、人事管控、文化管控、战略管控、权限管控、绩效管控等。确认运营管理目的之后,摸清资产运营情况,选择管控内容。治理管控是指总体设计母子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指导和规范所属企业治理结构,选派产权代表到所属企业进行控制活动。产权管控是指对所属企业投资活动包括投资方向、目标和领域的管控,以及企业产权变动的管控,包括合并、分立、股权变动、关闭破产等,以及收益上缴比例、收益分配方案和年度预决算方案等资本收益率的管控。财务管控是指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预算决算、财务评价、成本管理、收益分配等等制度,指导建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和监控。人事管控是指对所属企业董事长、董事、监事长、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委派、考核、绩效评估、激励和惩罚等内容。文化管控是指从精神层面将平台公司和所属企业紧密联系,提高全体员工凝聚力。战略管理是指建立战略体系、战略规划、实施评估和修正完善。权限管控是指针对不同的公司特点,采取不同的管控类型,可以选择完全授权、部分授权或完全控制。绩效管控是指制定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绩效管理流程;对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定所属企业目标,确定考核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奖励和出发措施。

(三)量才适用,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核心资产,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选好人、用好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国有体制下更应注重的问题。不同使用者对同一资产使用的效率、效果、程度、方式差异, 决定了收益差异。因此, 资产应当而且必须由低效使用者向高效使用者流动、集中、积聚。应注重对所属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制定任用基本条件和否决条件,通过成熟的企业市场选择和考察经营者,通过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度来实现考核目的,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经营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下达资产经营绩效考核任务和奖惩标准。考核期结束后,确定考核等级,按责任书内容兑现奖励或进行惩罚。奖励可以包括年薪的兑现、现金激励、股票期权激励、虚拟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持股计划等。惩罚包括扣减年薪和风险准备金、个人履职记录、免除或降低职务等。

对控股子公司,主要采取派遣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的方式,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其经营据侧和管理运行进行控制。对派遣人员的考核由母公司负责组织,确定考核层级和奖金发放标准,并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决定,由子公司发放。对参股子公司,通过派遣董事参与董事会,对其重大决策和经营者选用施加必要影响。

(四)资本收益管理。作为所属企业的出资人,享有资本收益权。对不同类型的所属企业而言,其资本收益的实现形式不同。对全资企业而言,资产经营公司的资本收益为全部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全资企业的税后利润在依法扣除法定公积金、公益金外,可全部由平台公司收回集中使用,也可由平台公司以再投入的方式留给全资企业。对控股和参股企业而言,资本收益需要按照同股同利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依据公司章程或股东约定进行收取。

(五)适宜的权限和绩效管理,降本增效。权限管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完全授权模式,国有平台公司通过股权关系,对重大决策、资本收益和经营者使用管理进行控制;第二类,财务部分授权方式,一方面把握投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较好地资产收益;第三类,采取完全控制方式,一方面主导企业重组整合,破除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阻挠,实现资源优化,另一方面严格管控产权交易行为,防止资产流失。

权限不同,绩效考核也相应不同。若以经济收益为目的,则从数量上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效率上考核投资回报,从服务的质量、公众的满意程度上考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若以战略布局、促进社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为目的,则还要加上其投资带动的示范效应,包括产业成熟度、市场结构、整体盈利水平等;若以重组整合的企业,考核重组整合工作对营收的贡献度,对整个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贡献度,对政府政策和母公司意志的执行力,职工安置的成效等。

(六)适时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一种资产与另一种或若干种资产构成的整体资产只具有唯一或有限的利用方式和使用范围, 但其分离、重组或与新的增量资产结合, 或不良资产处置、转换, 又会改善原有利用程度, 变更利用方式和使用范围, 从而调整其增值水平。国有平台公司在经营发展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形势,实施资产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对长期性的项目,应从其自身潜力及宏观和本地微观发展形势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施合理的投资结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加大本地区支柱产业等的扶持力度,例如,可在当地发展的产业中选择相应的投资项目,进行参股或者控股,并将其作为公司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收益增长重点项目,打造良好形象。对于国家或当地中短期收益不明显但前景较好的产业,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实施谨慎的资金撤退或者追加投资,使前景广阔的产业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增长点,而对于前景不容乐观但当下竞争激烈的产业,应快速撤资或转让出售,以确保其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

1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不足,轻视资产运营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资产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医院在资产运营管理上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落后,重管理、轻运营,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的现象一直难以消除。资产有关部门通常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统计、监管、立账等实物形态管理上,而忽视资产运营等价值形态管理。管理意识的淡薄和管理重点的倾斜,影响了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的进度[1]。另外,医院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导致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致使资产运营效率低下。

1.2资产运营制度不完善

以往的资产管理制度只是粗线条地做了一些概括性规定,使得管理者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偶尔会出现无章可循的“真空”地带。目前,医院的资产运营制度与以前相比,在内容上更为完整,出台了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房屋资产管理办法》、《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设备管理办法》、《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但不可否认,制度建设仍旧不足,缺乏完整性,在相关规定上不够具体和细化,给信息的使用者和执行者带来许多不便。

1.3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机制

资产运营管理是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统一。目前,大庆油田总医院的资产运营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不能取得很好的监督效果。具体来讲,包括监督的动力不足、约束不规范、缺乏监督力度等;监督机构的职能和任务也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资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

1.4组织具有狭隘性,不便于协调。主管资产运营的财务资产部与其他部门之间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地、固定地呆在特点部门中,提供所在领域的专项服务,习惯于对所在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之间经常出现缺乏共同目标或者目标不一致。因此,当面对不确定性高、跨部门的项目时,由于部门之间没有正式的沟通线,部门间的管理冲突不可避免的经常发生[2]。结果可能将项目管理流于形式,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2基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特色的项目化管理体系构建

2.1资产运营管理模式

资产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应包括指导思想;体制模式;权责划分。明晰责任,完善权责划分模式。监控每一个可能的管理漏洞,以便应对由于集权和分权度的把握不准所产生的权责划分不清引发的权力管理漏洞风险[3]。在集权和分权度的选择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哪些应该分权,哪些应该集权。因此,一是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及时发现权责不明晰的区域;二是在发现权责界定不清时,及时取相应措施,对权责进行详细规定,及时遏制管理失衡问题的发生。

2.2资产运营组织系统

这种组织模式主要涵盖四种关系结构:

2.2.1职能结构。即为完成资产运营项目目标,各项资产工作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结构。

2.2.2层次结构。即资产运营管理层次构成或者组织纵向结构。

2.2.3部门结构。又称横向结构,即资产运营各管理部门构成及分工。

2.3资产运营管理流程

2.3.1资产运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注重资产运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研究。准备阶段涉及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分析资产运营机会,确定项目化目标,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化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包括:明确项目需求,获取正式授权,组建项目化团队,识别利益相关者。

2.3.2资产运营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是进行项目的立项决策。此阶段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并提出项目提案,评价项目提案并做出项目立项选择和决定,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做出决策,拟建项目的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批。

2.3.3资产运营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这一阶段是项目化管理涉及范围最广、运用项目化工具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工作范围的细化和可操作性。涉及的资产运营管理活动主要是确定资产运营计划及预算。相应的项目化管理活动包括:召开项目检查会议,明确资产运营项目化范围,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管理计划、效率管理计划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项目进度日程,确定项目预算,制定项目运营计划。

2.3.4资产运营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也叫项目执行,是项目执行者运用人、财、物力将项目付诸实际的过程。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的关键。在实施阶段,不仅要关注资产运营项目化的执行情况、进度及完成目标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4]。这就是实施阶段主要关注资产运营管理的内容。

3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保障措施

3.1增强管理意识,重视资产运营工作

在资产运营项目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增强管理意识,明确项目化管理范围,把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结合起来,重视资产运营项目化的重要性,把资产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切实从意识上认识到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重视项目化管理的资产运营体制。

3.2规范资产运营组织

加强部门协调与协作,使组织结构更具柔性。项目的组织是为项目的完成服务的,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一次性特征,随着资产运营某一项目的终结,临时性组织的使命也宣告完成。这种完成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终结。主管资产运营的财务资产部与其他部门之间不但要加强项目上的往来,而且要加强日常业务交流,互通有无,高效合作。

3.3加强资产运营教育与培训

应明确培训目标,开展全员培训,完善项目化管理培训制度。对培训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与医院文化相结合,使项目化管理融入到资产战略管理、业务开展等各项活动中。完善项目化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奖惩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质量跟踪制度。

3.4强化项目管理控制

项目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职能之一。针对医院资产运营项目管理,重视和加强资产项目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医院的行业性质,要尽可能规避项目风险,以最小的代价获得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强化项目管理控制,就是要优化资产项目控制环境,完善资产项目控制结构,规范资产项目控制活动[5]。根据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实际,总医院在项目控制上最为薄弱的环境就是风险控制。

3.5重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总医院资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化管理的信息资源中心,它的作用包括:①资产信息收集、传送与加工;②信息资源共享与维护;③要素信息集成;④合作信息控制与反馈。为了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合医院资产管理实际,应引进或研发项目信息管理软件。但受医院研发条件的限制,完全靠自主研发难度太大。因此,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应该将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借鉴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最新版本,在满足项目管理阶段的目标控制需要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于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12

[2]邱莞华等.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周雪梅;刘冉.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初探[J].经济论坛.2006.81-83

第6篇

[关键词] 机场沙盘;模拟经营;运营管理;航空性收入;非航空性收入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79

1 引 言

现阶段国内的沙盘系统多以模拟经营制造型企业为主而远不能适用于服务型行业,而服务型行业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对民航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ERP即成为新型的企业培训以及课堂教学方式。机场沙盘将结合目前国内主流沙盘设计开发基于ERP沙盘的机场运营管理模拟系统及辅助数据支持系统,从机场运作管理角度,通过对机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全流程仿真决策和模拟,以提升我国机场中高层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能力。

2 开发构想

根据机场与普通制造类企业运营模式的不同,机场沙盘保留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两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并在原有的企业ERP模拟经营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改进,使其更加符合机场运营模式的特色。根据沙盘模拟经营的规则,机场ERP一般将采取8年期经营模式,实际操作中可 根据特殊情况做出延长或缩短的改动。在机场模拟经营过程中,模拟经营者将通过自身经营取得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可将模拟经营者分组进行对抗赛。下面将具体介绍模拟经营过程(如图1所示)。

机场沙盘逻辑框架

(1)根据中国民航局相关规定,我们将全国机场分为7大区,分别为:华东、华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新疆。模拟经营者正式进入模拟经营系统后将根据不同地区给出的不同指标自由选择自己新建机场的所在区。

(2)对机场就航站楼跑道、停机坪等进行建设。(如表1所示)模拟经营者可分析三种建筑的费用以及相关因素,机场模拟经营者需根据未来可能拥有的航线数来选择需要建设的等级,在模拟经营到中期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基础建设等级与发展情况不匹配的状况,例如,机场模拟经营者第一年选择建设3C等级跑道,当订单出现所用机型为320时,由于3C型跑道无法满足A320的起降需求,该模拟经营者机场将无法选择该航线从而限制自身机场发展;再比如模拟经营者机场选择建设C等级航站楼,当已拥有32万旅客吞吐量后将无法增加航线,同样限制了机场的发展,影响盈利。当机场模拟经营者现金不足时,也可自由按照直线折旧法对航站楼进行折现以补充现金流。

(3)对航线的选择。首先将所有航线划分为两大类:国内航线与国际航线。模拟经营者机场对安全等级与服务等级的建设情况将对航线的选择进行关键性限制(如表2所示)。安全等级和服务等级需要经过初始的资金投入,并且相应的安全等级每年需要收取一定的维护费用。当安全等级和服务等级都达到E等级时,能够竞争国内航线;当安全等级和服务等级都达到C等级时,能够竞争国际航线。不同区域的机场之间在航线选择上不存在直接竞争,同一区域的各个机场在选择航线前将根据安全等级和服务等级的级别高低进行排序按先后进行航线选择,如安全等级与服务等级相同,则根据现金持有量按降序排列,如现金持有量依旧相同,则根据固定资产按降序排列。每年每个机场最多可以选择五条航线。如表3所示,以华北区国内航班信息为例,航班年收益=起降收入×(高峰期时刻系数1.1或低峰时刻系数1)×每周航班频次×52周(每年)+人均旅客收入80元(含机场建设费、安检费用等)×客座率×航班座位数。所以机场经营者可根据计算选择先抢收益率较高的航线。

如果某一个机场经营者抢到了同一个航空公司的五条订单,则该航空公司自动转化为本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则该航空公司对应的航线年收益升为原来的1.1倍。

(4) 非航空性收入。如表4所示,机场的非航空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餐饮、纪念品、免税店和奢侈品。只有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才具有建设免税店的资格。A类非航空性年收益=人均利润×A类服务人数,其余店铺类别可依次类推。(每类店铺服务人数

(5)机场模拟经营者在模拟经营中随时可以进行融资投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银行贷款和民间贷款。银行贷款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民间贷款利息率由各模拟经营者自由协商决定。当机场经营状况良好时可以选择开拓新市场或收购经营状况不佳的机场。每年结束时都将进行年度清算,机场资不抵债时将会破产。

8年期机场模拟经营结束后,将对各个机场根据总资产进行排名,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至此,模拟经营结束。

3 意 义

通过对机场经济特性和运营管理流程的分析总结,设计开发基于ERP的机场运营管理沙盘。以此反映机场经营决策过程,制定系统内部运行规则,建立多维度的机场运行效率评价体系,体现了机场运营管理中的核心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机场特色沙盘既为机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工具,又为航空航天类大学本科、研究生及MBA提供辅助理论教学工具。项目可解决国内目前缺乏机场管理模拟训练平台、缺乏民航特色的模拟经营平台等问题。

通过设计机场的各个运营流程,详细再现机场运营管理各种实际情境,实现对情境的仿真模拟经营,且不同周相同星期类型的日客流波动不大,存在较为缓慢的增长趋势。

可以体现出机场管理者在把握整体运营机场的各方面能力。经过最后的综合评分及系统给出的各项指标体现出实际运营的效果,真正为机场中高层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而且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情景再现机场运营管理整个流程,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能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经营中的各种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为孕育出优秀的未来机场管理者提供了可能。

企业ERP沙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企业的管理培训,各民航企业也多有使用,但能够真实反映机场运营管理特性和决策特点的民航机场ERP沙盘目前还没有,受到机场自身特点的影响,机场的运营好坏并不是按照盈利能力来判断,盈利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评判。这和目前国内各种主流沙盘的评判标准完全不同。这是沙盘模拟与机场管理的一个创新性结合。这类系统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因此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一、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指经国家政府特别行政许可,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并实行收费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政企分开,是具有法人实体的公司制企业。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及其价值最大化,可依法自主经营活动,主要有:高速公路收费经营、维护保养及大中修工程,服务区提供加油、修理、餐饮等经营,规定区域广告经营、土地开发利用等。一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取得良好的运营效益,就应考虑运营收入、运营成本和运营管理绩效这3个关键因素。而从影响因素的性质上看,影响运营效益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的内外环境。

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效益受到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完善。国家行业政策、经济政策、环保政策、高速公路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市场态势等的变化都会给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带来巨大的风险。

2.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经营活动构成。高速公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战略、模式、制度和办法等都影响运营效益。从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

2.1 财务效益影响因素分析。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时期大中修等养护维修费用、管理费用、交通量达不到预测水平、收费标准调整、经营决策失误等都会导致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2.2 运营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服务水平差、运营组织效率低、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当然,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会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经济效益和运营管理基础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会影响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管理效率;行业政策变化会影响收费标准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等。

二、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途径

1.提升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模型

高速公路企业要提高自身运营效益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运营收入;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这三个途径又包括许多具体措施和方法。要达到整体运营效益提高的目的,还应依托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变革,离不开企业外部支持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领导、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是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保障,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技术水平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实施各项措施的基础。

2.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高速公路企业可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营开发措施,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设施及其沿线资源的功能,提高运营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益。

2.1 提高运营收入。运营收入主要包括通行费收入和多元化经营收入。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收入。决定通行费收入的关键因素是收费标准和收费交通量。收费标准是受政府监管的,因此在收费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通行费收入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收费管理和增加车流量。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在收费标准确定情况下,可通过加强收费管理来确保收费收入的稳定和增加。高速公路企业在客户群稳定的情况下,应加强收费管理,加大堵漏保收的力度,完善各项收费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和建议有:配置先进的收费系统,提高收费效率;加强通行费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收费行为,打击违规行为;培养服务意识,树立收费员的良好形象;加强通行车辆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车辆的惩治力度。二是增加车流量。高速公路企业可通过完善伺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优化通行环境等手段,吸引和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从而提高通行费收入。如途中紧急救援,车流跟踪监控、餐饮、加油,行驶环境预报等系统,为行车提供安全救助、旅途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流,以吸引交通量。三是加大经营开发力度。

2.2 降低运营成本。影响运营成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即约束性成本、弹性成本与运营技术。约束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路产摊销、财务费用。弹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养护维修费。从控制约束性成本角度分析,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路产摊销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二者相比而言,工作量法更符合会计中收入与成本匹配的原则,但在预定净残值和特许经营权使用条件不变的约束下,不管采用何种摊销方法其总成本并不会减少;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是由于企业融资产生的贷款或者债券利息费用,在还款方式和利率固定的条件约束下,高速公路企业没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去控制财务费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弹性成本及提高运营技术。实施措施有:实行运营成本的全面控制、运营目标成本控制模式、推行养护管理市场化、采用运营管理新技术等。

2.3 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运营管理效率是保证高速公路企业具有良好运营效益的重要条件。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最优经营目标,提高其运营效益,就需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组织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一是运营管理体制优化。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企业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管理体制常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弊端,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以及资本效率下降。运营管理体制优化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运营管理体制首先要按照运营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依法治路;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企分开、分工合作、精简高效的主要原则来理顺各种体制关系,采用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管理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使高速公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职责分明。

3.提高运营效益的实施保障

采用加强收费管理、增加车流量、加大经营开发力度、控制运营成本、优化运营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还需要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也有赖于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条件等外部因素的保障。目前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为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及其效益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运行条件;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资产管理等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高速公路企业要保障提高运营效益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应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高品质服务意识,实施深化多元经营业务的战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经营机制。

第8篇

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当前的运营管理中较为混乱,财务管理人员之间职责不明确。这种权责的不明确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当前的运营管理中,具体责任未落实到个人。由于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资金与实际项目的对接管理,具体到现金的分配与发放以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果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及给企业的运营管理造成的损失会很大。因此,当有上述情况发生,因为权责不明确,具体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不利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地勘企业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个人责任意识严重缺乏。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仅限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其他岗位工作表现为事不关己,但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在地勘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涉及范围较广,各岗位的工作都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因此,当具体问题产生时,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事不关己的态度,造成许多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解决,不利于企业的运营管理,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在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里,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盈利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联系存在,这就使他们在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散漫随意,不利于地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在地勘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筹融资意识淡薄,管理范围具有局限性。当前,为解决自身的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勘企业利用国家对地勘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要求,通过社会资本与自身技术优势相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对多渠道筹资涉足不深。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资金、财务资产核算的管理,同时对实物资产与经济合同的管理也应涵盖在内。在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收支管理企业一般较为重视,而对设备仪器、材料等实物资产的账物核对、清查盘点,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及在地勘企业的执行等问题不够重视,造成资源浪费,引发合同纠纷等,给地勘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对如何优化当前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强对地勘企业筹融资的管理,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最佳。对地勘企业投资、筹融资的管理,应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散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降低风险。在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投资的管理,应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在投资之前对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对项目费用的支出与管理全程进行监管,并予以完善,使地勘企业项目投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加强地勘企业财务的监管机制,健全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地勘企业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根本保证。对地勘企业来说,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实现企业自身经营实际与现行的会计准则及行业财务规章制度相结合,寻找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之路,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实现财务的全方位监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监管到位,实现地勘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地勘企业财务人员的自身管理能力,加强地勘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地勘企业财务工作是否能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要求地勘企业对自身的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及对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的法律和监督意识,提升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只有整体素质增强了,才能真正提高地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地勘企业注重财务分析,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风险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地勘企业来说,最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尽量避免资金管理与资本运营时产生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地勘企业的管理者,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要时刻予以关注,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对企业投资与经营的各个项目,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其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随时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风险消于无形。同时,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要求地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其进行分析,使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能及时了解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合理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38-01

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基本现状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指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的使用期间,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最有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快捷、通畅、文明、优质的服务,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一般情况下,管理主体为政府部门时,偏重追求社会效益;管理主体为企业法人时,偏重追求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按其业务性质和范围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项基本内容:交通管理、收费、路政、养护、监控、通信等;按其所属行业类别分析,属于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1 流程主体分化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整个流程被划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交通部门负责高速公路总体规划和线路、标准、规格的设计;第二阶段,施工单位按照政府交通部门的规划和设计要求完成高速公路施工;第三阶段,一条或一段高速公路建设完工,一般由新成立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其运营管理。

不同流程的主体构成具有其复杂性,从主体性质看,投资主体有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上市公司资本、民间资本;建设主体有政府指定、市场竞争确定的施工单位;管理主体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专业公司。每个阶段的主体既可能存在从属关系,也可能彼此独立,但从整个流程看,彼此所负责的阶段是明显分化的。

1.2 管理单元重构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运营管理各单元的组成与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管理机构的性质来看,原先高速公路的国有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工作均由交通部门承担,管理单元的运作受政府干预较大,被称为事业型管理模式,具体表现有“一省两局”和“一省一局”两种类型。近几年来,运营管理单元结构发生变化,专业经营公司加入管理流程中,自主经营高速公路并承担投资风险。

另外,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单元结构也呈现多元化,不仅有交通、公安共同参与、分别管理的普通管理模式,还有管理单元全部由交通系统内部人员负责的交通部门管理模式,以及交通安全管理、路政管理等行政管理活动均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工作的综合执法模式。

1.3 管理成本惯性

由于政企不分、政企难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中仍普遍存在,导致管理成本存在惯性,难以下降。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规划缺陷导致遗留工程、缺陷工程以及重复投资建设;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对所辖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监管和激励,导致对成本控制缺乏积极性;再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收益缺乏明确划分,导致各平行管理部门低效、重复性的管理投入;第四,收费标准不统一,导致了高速公路实施网络化管理和联网收费的额外成本;第五,行政主导的管理部门普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机构、岗位的人员设置亦不规范,导致高昂的人力成本。

2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演进趋势

2.1 管理专业化

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进程。从建设、管理关系的角度考察,由建设-管理一体模式逐渐向建设-管理分离模式演进。长期以来,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由同一机构负责,虽然有利于统筹、协调所管单一路段的管理工作,但在多条高速公路的情况下,多家管理机构并存,工作难以统一协调,妨碍高速公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发挥。近年来,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高速公路由建设单位修建后,交由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负责道路的路政、养护维修及收费、服务区开发等管理工作,管理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

2.2 经营规模化

高速公路发展初期,公路建设是以分段、分散的方式进行的,每段公路的管理也相互独立,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和相互连通,高速公路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已逐渐明朗,联网收费的推进促进了这一进程,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开始实行联网收费,京沈高速更是试点实行跨省市联网收费。高速公路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营运成本、统一管理模式和标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熟化的标志特征和必经之路。

2.3 运营市场化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普遍繁荣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市场化水平也得到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市场化主要反映在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比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国债资金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等。相应地,高速公路管理主体逐渐公司化,也迅速形成管理方式的市场化趋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市场化主要指运营管理主体构成、运营管理操作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市场化。

3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市场化效应

3.1 明确政府职能

运营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可以促进政府明确自身职能范围,减少对高速公路公司经营行为的职能外行政干预,实现

政企分明、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建立统一行业法规和标准,明确政策倾向,以规范高速公路公司的经营行为并适度引导其宏观发展方向。微观方面,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按照职能部门审批的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收费空间和服务标准从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同时,接受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内的行政管理监督。

运营管理市场化并不是否定政府职能,因为高速公路公益、收益的双重性,其建设规划必须由政府负责,交通管理、收费、路政、养护、监控、通信等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标准并接受监督。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活动则可由市场力量形成的主体来进行。

3.2 促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卫星定位技术、数字地图与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公路数据库与GIS技术、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枢纽站信息服务技术和物流技术。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推动远远不足,而需要运营管理的市场化主体出于竞争的考虑,提出与现实需求相适应、软硬件符合技术标准、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技术配套方案,经过竞争者之间与主管部门的质疑、论证并确定优先方案,从而最有效率地促进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

3.3 降低管理成本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本控制的空间很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本包括用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的费用,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维修的费用、用于高速公路维修、养护的费用等,从以往经验来看,若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从事运营管理,由于上文所提管理成本的惯性,成本控制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市场化竞争确定的高效率运营管理公司,尽管需要支付额外的管理监控成本和税收,但往往有能力制定严格的经费预算方案并有效执行,控制经费的划拨与使用,同时通过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来保障基础工作并保持经费管理的原则性、灵活性统一,从根本上降低管理成本,创造社会效益。

3.4 推进委托管理机制

委托管理是指标的所有者将其经营管理权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进行有偿经营,通过契约形式明确委托方、受托方等各方权、责、利关系的一种经营方式。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市场化趋势(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催生了特许经营权的概念,并进而产生了委托管理机制。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湖北(汉孝高速公路)等省市做了委托管理的相关尝试,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委托管理,均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

4 结语

根据本文分析,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流程中的市场化措施给运营管理模式提供了创新平台,可以有效地平衡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和收益性,促进高速公路在政府引导下的高效率运营管理,提升高速公路发展水平。当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市场化是一个内容庞杂的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以开放的态度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通过市场经济的内部推动力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雁,李世其,付艳.基于三大理论支撑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改革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5,(9).

[2]谢强,周秀汉,丁红林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委托制初探[J].公路,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