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7:08
导语:在财务审计合理化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有效结合
自金融风暴发生以来,国内也发生了很多财务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致使社会对有关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依据相关调查可知,财务危机事件的发生都和内部审计制度存在密切的联系。制定严格的审计条例可以避免此类贪污受贿的现象发生。内审机构在大力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条件下,合理运用财务审计结果,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检查出来,分析原因,进而找到科学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见解。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联系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来说,和财务收支审计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然而二者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及其监督审计的主要目的都存在相应的联系。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内部控制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为资产可以实现完整性提供重要的保障,总的来说是对资产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这也是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主要呈现出财务报表存量做出的评价,通常情况下,财务收支审计不会对资产做出认真的评价,然而因为内部控制的要求,资产所具备的安全性应当受到保护。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资产和相应的增值性做好严格的监督。就内部审计的具体实践而言,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和相应的财务审计之间实现统一,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很好的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内部控制审计做好适当的测试,依据不足之处暴露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整合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虽是有着不同审计目标的两种不同审计业务,但二者也可以有机的整合起来进行。在进行审计项目的开展时,受到人员少、时间短的限制,一个审计小组内的人员不宜过多,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审计工作。而财务收支审计业务的工作量较大,为避免重复审计,降低审计的成本,就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基础上,降低财务收支审计的实质性程序工作量。
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整合的实施方法:首先,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进行整合,审计的主要步骤为:制定审计的目标、进行初步风险评估、执行内部控制测试、执行审计流程的操作、提交审计方案和解决措施。其次,将二者进行结合,需要对企业的大额资金、财务收支等容易发生舞弊的项目进行预先评价,缩短审计所需时间,优化审计效率。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对策
1.加强审前调查工作
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期阶段属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为财务信息数据的客观性提供依据,也会为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对审前调查引起高度重视。通常情况下,审前调查手段主要是对财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财务信息资料加以控制,这样才能够得到具有完整性的信息,从而为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2.加强沟通和交流
首先,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和管理阶级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企业内部审计和管理层的联系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内部财务收支审计理念,呈现出财务收支审计成效,推动企业领导正确意识到审计的意义,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其次,加大和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力度。应当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辅助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相关领导层一定要依据任务的具体内容、落实的时间采取合理的调整,从而能够达到有效配合,为审计项目可以正常的进行提供保障;最后,加大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力度。
一方面,企业应当落实防错纠弊的制度,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依据企业不同经济活动落实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弥补管理缺陷,第一时间消除财务安全隐患,减少的现象发生,审计过程中在最短时间内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正当行为,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控制,为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审计工作能力,全面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依据审计证据等,加大审计工作的力度,减少企业在开展审计中受到的影响,确保财务审计的真实性。依据这种形式,不断规范审计行为,还可以利用建构审计质量监督人员政策等形式,推动审计质量加以提升。
四、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能够有效的结合,能够提升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节约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精力的浪费,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益处,呈现了时展的景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要求。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断优化了实时操作的思维形式,最后为审计流程的建构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徐晓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几点建议[J].商.2015(47).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 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海珠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江西 身材: 157 cm45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31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会计:主办会计、财务会计、 工作年限: 6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9-08 ~ 广州市某外贸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贸易/消费/制造/营运 担任职务: 财务会计 工作描述: 1.负责全盘帐务处理,编制企业财务报表,负责国税、地税纳税申报
2.监督控制公司出口换汇成本和逾期核销的情况。
3.完善公司财务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7-09 ~ 2009-01广州市某外贸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务: 财务会计 工作描述: 1.负责总部财务核算及分支机构的财务审计工作。2.根据公司短期发展目标,建立和维护公司的预算管理系统,参与拟定公司年度全面预算,保证预算的有效性。3.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算分析,按月提交预算分析报告和费用控制建议。4.定期向公司提交成本分板报告,提出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改进建议,向业务部、生产部提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和目标要求,每月向公司提交一次月度分析报告,提出下一月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离职原因: 离职学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4-09 ~ 2007-07广州市某电器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后搬迁至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大石工业区)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工作描述: 负责全盘帐务处理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的领用、开具、缴销的处理,进项发票的认证工作。2.编制企业财务报表,完成每月国税、地税申报工作3.根据每月收入、费用的发生为企业筹划应上交的各项税金,使企业税负控制在合理水平4.全厂职员工资的核算:通过深入了解车间生产的各个工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人为浪费尽可能降低,同时加强对重点原材料的监控.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产品的毛利率.7.往来款项的及时核对清理,确保关联公司间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 离职原因: 公司解散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务: 小车车工 工作描述: 从事产品的机械加工操作 离职原因: 国企买断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宜春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4-07-01 所学专业一: 电脑会计 所学专业二: 模具设计与制造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5-09 1999-06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毕业证书 2001-09 2004-06 宜春学院 电脑会计 毕业证书 2002-03 财政部 会计从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6220000200610 2006-05 财政部 职称考试 助理会计师证 06067103 2010-05 财政部 职称考试 会计师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见工作经历部分!不再重复!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在一定压力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几年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本人熟知中小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盘账务处理、纳税申报、成本控制等工作,熟知国家财税法规、相关政策,知道如何帮助企业控制成本,使企业税负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 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关键词:造价;财务;审计;难点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
1.针对项目特点采取的重点控制点
本项目跟踪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及时纠正或指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建设单位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及管理机制,确保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提高投资效益。针对本项目特点,跟踪审计需坚持以下原则:
1.1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审计的“生命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公正、独立发表审计意见,不受被审计对象干扰,严把监督关。同时,要注意妥善把握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要加强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的沟通、协调,及时提出隐蔽工程、设计变工程索赔、材料价差和资金使用管理等合理化书面建议和咨询意见,促进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项目节约投资,加强管理,杜绝和减少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1.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审价)相结合
在全跟踪审计过程中,我们必须与工程审计(审价)相结合,才能完整反映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建设成本,反映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和周转的真实状况。要紧紧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突出资金支付这一重点,全方位开展建设项目工程、财务审计监督,充分体现跟踪审计成果,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完整。
1.3强化审计监督应与加强建设管理相互促进
在参与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监督建设单位合理控制造价,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更不应该随意干涉建设单位的管理自。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充分尊重并积极听取审计机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自我诊断”、“自我疗伤”系统功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通过全过程委托跟踪审计,进一步加强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和廉政建设,促进我省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2.针对项目特点造价中的难点分析
2.1工程造价审计的难点
2.1.1新增项目变更单价的确定
公路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合同内项目工程量的增减、施工方案的变更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其中部分变更会涉及到新增项目变更价格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承包人在投标时常采取不平衡报价的策略,对于其认为在中标后可能会变更增加的项目,其报价往往会偏高;对于其认为在中标后可能会变更减少或变更取消的项目,其报价会偏低,甚至会低于成本,施工中,承包人会以种种理由或想方设法将投标报价较低的项目取消,代之以新项目,从而达到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其审计对策是加大对投标不平衡报价的审查、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招标人的优势地位予以控制,同时加强变更必要性和变更价格的审核,变更价格的计价水平应和投标报价水平一致或相当。
(2)新增项目的变更单价,其让利率可能低于投标时的整体让利率:
一般来说,公路项目招标的投标价相对于定额预算价的整体让利率是比较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而合同中往往未对重新确定价格的新增项目优惠让利幅度。事实上,发包人在采用预算定额来确定这部分项目单价时,往往不优惠让利或仅认可较低的让利幅度,造成了变更项目单价与投标报价水平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对于这种情况,在审计中应注意:对新增项目变更单价的确定尽可能地从合同工程量清单中找到类似项目,有时候可以将几个合同清单项目拆分后重新组合,从而确定新增项目变更单价。实在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清单项目,可以考虑参照招标时的投标价与标底价相比的优惠让利幅度来确定新增项目变更单价。
(3)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项目变更单价的确定
几乎每条公路都会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项目招标后(即合同执行期间)出现的。对这部分变更,因当时市场上未形成有效、充分的竞争,参建各方对其都不熟悉,对其价格的确定没有现成的价格可供参考,经常出现的情形是价格高得离奇。在审计时应多渠道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并掌握第一手资料,再根据合同约定的方法确定较合理的单价。
2.1.2设计图纸错误引起的工程量不准确造成的审计工作量加大
公路项目因工程规模较大,设计任务重、时间短,图纸中出现一些错误也在所难免。承包人往往会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处理,对于图纸中少算的工程量会主动申报,而对于图纸多算的工程量则不主动申报,而是把这部分多出的工程量作为额外利润装入口袋。由于时间限制,竣工结算审计时不可能对所有图纸的工程量全部重新计算,只能是有重点地进行抽查。因此跟踪审计时,要充分利用跟踪审计时间相对较长、宽裕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地对图纸工程量进行复核,对核查出的图纸多算且承包人多计的工程量予以扣除。
2.1.3部分变更的理由或事实认定有一定困难
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时候会由于外部原因造成一些变更项目的出现,这其中有发包人的原因,也有承包人的原因,其变更的理由或依据往往比较含糊。对这部分变更项目,要细致了解变更发生的原因,对发包人和承包人的责任要分清,特别要搞清楚导致变更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而确定变更的理由或依据是否合理和充分,对于依据不充分的变更项目应按有关规定不予认可。
2.1.4因发包人原因造成的承包人损失的认定
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时候因外部原因或发包人的责任造成承包人的损失,承包人会提出高额索赔,而对于承包人实际损失的认定往往有一定难度。
对承包人提出的索赔,应加强审查。一是加强原始材料的搜集,包括开工报告、施工日志、监理日志、报验资料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审查,排除其申报不实的部分;二是通过对合同文件的理解消化,对应免除发包人责任的部分应予扣除,最终确定实际应赔付的合理额度。
2.2工程财务审计的难点
2.2.1合理配备人员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的基础
财务跟踪审计工作由于项目涉及的门类较多,时间跨度较大,与有关方面关系相处较复杂,工作难度较大,对人员的要求相应的也较高。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对项目跟踪的质量十分关键,必须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能独立开展工作,且能吃苦的业务人员。人员配备上可采取驻点与机动相结合。
2.2.2制度管理是确保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出台跟踪审计管理办法,规范操作,严格管理,确保跟踪成效全面体现。操作办法应明确跟踪审计的重点、跟踪形式、审计目的和范围,既让参加项目建设的各个单位领导和具体负责人都明确了审计的要求,了解配合跟踪审计的责任和任务,同时也将跟踪审计小组的工作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只有用制度和系统的程序来管理项目,而不是以个人的能力来管理项目,才能确保跟踪审计的质量。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碳审计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低碳经济
近年来,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上升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这不仅使人类生存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甚至影响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
不置可否,环境问题最终会影响到经济问题,尤其像温室气体排放这样全球性的环境气候问题,已经影响到不单单是个别国家,内部范围的经济发展,而是阻碍了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国与国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因此,各国纷纷在经济领域中考虑气候环境的影响,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碳审计
由于低碳经济是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考虑范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所面临的相关风险、不确定因素及挑战性将比政府目前所面临的任何困难都更加棘手。那么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经济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概括而言,主要分为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政策层面,各国纷纷制定出台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等,目的是通过推行碳预算,颁布严格的能耗和排放约束性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倡导绿色消费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经济层面主要是碳排放交易政策和低碳财税政策,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丹麦、芬兰等对重排放工业和产品强制性征税等。技术层面主要有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埋存技术、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等。另外,国际贸易方面,一些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
当然,各国为实现低碳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诸如以上政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为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低碳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合理,以及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缺乏监管;其次,财税支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使用效果缺乏监督;再次,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要求高质量的第三方独立鉴证服务。目前已形成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包括欧盟交易市场、芝加哥交易市场、澳洲交易市场、英国交易市场,他们都规定交易的碳减排量必须是已通过第三方审计核证的减排量。
为应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各国越来越关注碳审计,开始从碳审计中积极主动探求节能减排的途径。简单地说,碳审计就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政府和企业在履行碳排放责任方面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对碳排放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独立性鉴证和评价的一种行为。
三、我国碳审计现状
目前,虽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对发展中国家尚无强制性减排要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碳排放量和国际环保、碳关税贸易壁垒压力,我国极有可能在未来很短时间内承担一定数量的碳减排任务,因而,我国已将低碳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然而,从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而低碳审计作为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在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比之西方国家较完备的环境财务会计体系及其更具针对性的特殊环境事项会计规范等,我国环境财务会计较为零散,并未形成体系,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碳审计工作既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碳审计实务工作又缺乏指导,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在我国大陆地区,碳审计仍是个全新的概念,对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内容等仅仅是一个个模糊且亟待澄清的基础理论概念,更谈不上碳审计标准、方法、绩效评价等以基础理论为契机延伸出来的应用理论。
第二,公众对碳审计能促进实现和发展低碳经济缺乏广泛的认知度,企业甚至质疑碳审计的公平、公正,担心涉及除资金状况以外的碳排放数据会泄露商业机密,以至于出现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碳审计取证的难度。
第三,作为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开展碳审计的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在有限的碳审计实践中,受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审计人员主要还是依靠之前在财务审计中积累的经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从而使得碳审计提供的鉴证结论可信度降低,因而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对碳审计望而生畏,这样既丧失了在审计服务市场中拓展的机会,又有碍于审计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的建议
第一,提高公民低碳意识,鼓励进行碳审计。推行碳审计的第一步是要提升公民对低碳的认知度,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为碳审计的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政府积极制定政策促进碳审计发展。首先,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完整体系,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碳审计标准;其次,在现阶段情况下,政府可以先行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碳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碳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在取得一定实践经验后,逐步地要求重排放行业或企业必须披露碳排放情况并接受碳审计,进而推广至全国范围各个行业领域。
第三,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企业碳审计涉及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广泛的知识。审计人员首先要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进而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通过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成为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碳审计岗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婧婧,苏宁.碳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10(16).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内审工作 转型
近年来,中国内审协会提出了内审工作转型的要求。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地位很高,原因是他们已经实现了工作转型,不再把一般的查错防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而是从审计的角度直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服务。实现转型、拓展审计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地位,是中国内部审计的必由之路!
一、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具体来说,它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企业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进行分析,以确定审计工作的实质性测试范围、时间和程序的一种审计方法。它具有以战略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审计重心前移以及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几大特点。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推进企业内审工作转型中的作用
1.运用其战略性,为内审工作准确定位。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因此内部审计要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服务,这是内审工作的基本定位。内部审计应该立足于战略观,首先关注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关注管理层关心的问题,不能把审计的重点仅仅放在价格上,而应从服务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评价管理系统的风险,从制度上提建议,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2.运用系统性,探寻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一个细胞,同时企业各部门又是企业的各个细胞,因此如何权衡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企业长期运营至关重要。内部审计必须深入考虑这些因素,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首先,从基层层面了解公司运营难点,在职能处室之间进行调研,了解其管理瓶颈;其次,要关注领导关心的问题,了解管理层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内部审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权衡各个风险点,选择企业增值性强、管理层关注的审计项目进行立项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
3.运用重心前移性,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现代内部审计的新目标是为企业增值和改善运营提供服务。内部审计除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将审计重心前移,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举的转变,防止管理层战略决策失误,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运营。
4.运用注重分析性,对企业经营进行多元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程序是现代风险审计的重要程序,内部审计师执业时注重从微观入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数据分析时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鉴现代管理方法,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使风险因素不再惟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使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三、如何转型
1.立足战略观,从常规审计中发现普遍性风险问题。内部审计在日常审计中要擅于总结,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再从企业宏观角度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我们在对某公司的四项措施审计中发现存在两个普遍性问题:一是效果评定未经权威部门确定,随意性大,存在舞弊风险;二是各基层单位付费不一致,公司造价部门无统一标准,而是由各基层单位与技术服务单位通过一对一谈判形成相应的价格。对此审计组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效果评价需由权威部门鉴定;二是积极与公司造价部门沟通,统一付费标准。公司造价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纳了审计建议,统一了公司付费标准,防范了其中的舞弊风险,发挥了内部审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2.立足系统观,创建有利的内审环境。推进内审工作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要使这一变革顺利进行,单靠审计部门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系统观,明确自己只是公司治理环节中的组成之一。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关注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在工作方法上,要采取被审计单位参与合作的审计策略,共同研究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方案,争取得到领导、其他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为加快内审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
3.立足发展观,积极拓展新的内审领域。内部审计应积极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只要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就是内部审计应该监督服务到位的,如公司的“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对标”等项目,都应引起内部审计的关注。2008年某公司某罐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突然被勒令停工,原因是该工程环评工作滞后,权威部门认为该工程损害了周边生态环境,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这一事项不仅造成了公司大额资金损失,还引起了公司法律诉讼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开展此类业务的审计,及时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实现由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
另外,内部审计可以依托现有较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审计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信息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信息化、科学化审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ERP是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把企业涉及到的资源整合起来,内部审计借助ERP可以迅速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实施各流程的动态监控,充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动态化审计。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实施中,应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不仅要考虑微观层面的风险,更要考虑宏观层面的风险,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有效推进内审工作转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本概况;做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所在单位增加价值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和制度的执行力,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定性,从而帮助单位领导实施决策。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太白局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检查企业资产质量和会计质量为重点,全面客观的评价内部单位领导者的业绩,及时审查有效审计资料,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审计结果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堵塞了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使审计工作逐步向经济效益型过渡。下面就我局开展内部审计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审计的基本概况
内部审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局领导的高度重实下,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局经济监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地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检查内控制度,查找管理的“失控点”、“薄弱点”,协助建立健全合力有效的内控制度,是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切实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始终置身于经济建设之中,既能有效地监督局属各单位遵纪守法情况,又能查找影响单位经济效益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基层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三是自觉维护大局的合法权益。审计的目的与我局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护太白林业局的合法权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精心算账、据理争,力争太白林业局挽回经济损失。四是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廉洁自律,加强内部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审计工作中,要着重解决挤占、挪用、截留、账外账、违规收费等问题以及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二、审计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审前及准备工作,为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基层进行审计,对长期从事财务审计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不仅要了解基层单位的管理情况,而且要掌握基层单位的经验管理及有关生产工艺流程等。因此,审计项目确定后,审计组应立即开展审前准备工作:向财务部、森林经营部、产业开发部等专业管理部门调查了解各基层单位生产任务、财务计划、生产工艺流程等有关情况,收集基层单位生产报表、生产过程总结、成本费用对比分析表等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获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针对性地制定出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审前调查,熟悉情况,为开展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广泛宣传动员,为审计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认为审计仅仅是查账,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审计是什么。因此,审计组进行审计后,以座谈会等形式反复向基层单位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宣传审计工作的目的,解释审计的目的不是给单位挑毛病,追究责任,而是为了帮助基层单位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理顺管理程序,促进基层单位加强管理。在向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及职工谈话了解情况前,审计组的同志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其宣讲审计工作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基层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变消极应付为主动配合,使审计组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根据单位性质,分门别类,注重点,细剖析,查深查透
针对天保工程实际,太白局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基层单位分为天保工程单位,经营性项目单位、社政单位,为了更好地搞好审计工作,我们在逐步了解掌握基层单位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组成员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我们将审计的重点确定在基层管理上,即侧重于揭示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审计组从不同角度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审计分析调查,认真剖析,查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对天保单位的审计,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天保工程资金的稽核工作,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对专项拨款利息进行监督管理,严防公款私存,利息他用现象发生。严格审计各项开支渠道,使天保经费合法化,有效地提高资金运转效能,结合行政监察工作我们对天保工程重大事项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监督:A、工程招标、工程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设备的采购。C、工程建设苗木的市场调查、定价及质量验收。D、栽植质量、栽植面积及成活率的验收、核实。
对经营性项目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事通过主管部门下的生产任务和计划财务部下达的收支计划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审核,从生产管理的各工艺流程入手,把增效节支的思想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在管理上找问题,杜绝漏洞,尽力消除账外账运作。
对社政单位的审计,我们主要根据《会计法》的要求,严格审核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步核对,查看凭证,报表数字是否一致。业务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合理、清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否切实可行,从而评价该单位的会计质量,会计人员素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在对上述单位审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
1.详细审计原始记录台账及账表,查处疑点及线索。
审计组详细审核了各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往来,对单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作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差异疑点,找出问题的线索。
2.运用实地观察与监盘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存物资进行实地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积极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查清落实问题。
审计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并不急于下结论,通过走访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核实,掌握专业管,程序,扩大调查取证范围,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该处理的处理。
该落实责任的落实责任,该澄清事的实予以澄清。
(四)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全面落实整改。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积极与基层单位和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联系,反复沟通,反复交换意见,以取得基层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大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分别就专业管理和基层管理,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并向该单位及相关部门同时发出审计意见书,为使整改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跟踪,确保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出现问题严重的单位,我们根据审计意见书的要求,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意见书的执行情况,整改办法及效果,使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2.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
为利用审计成果,使整改达到最佳目的,审计科主动牵头,组织财务部,森经部、开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议整改措施。
3.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整改。
审计组通过审计,对全部审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基层单位好的做法、经验予以坚持并宣传推广。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问题的特点,对一些局部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要进行局部整改,个别解决。对一些我们认为普遍性的问题,在全局范围内予以通报,抓点带面,推动全局,在内控制度上进行完善,推进全局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做好审计工作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常规审计与专题审计的关系。
2.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审计数量是审计质量的保证,但审计数量过大又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具有建设性,能否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采纳。
3.处理好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式上,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将审计结果与单位领导的决策系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需求。
(二)上下联动,加强调研,为开展效益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层审计部门要及时向上级审计主管部门汇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丰富的第一手实践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上级审计部门要及时汇总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和征求多方的意见,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出台有关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以指导下级审计部门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开展效益审计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逐步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多学科、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员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科技产品使审计信息化、智能化,为更好地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保证。
1、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审计应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事,这是制度规定,企业无须再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因此,内部审计的自觉自愿性不够。而且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有时甚至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加强内部审计的观念。
2、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差
在已经设置内审部门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对内部审计范围的定位依然停留在财务与合法性审查上,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一致的风险投资及经营审计理念。正是基于内部审计理念的错位,企业对现代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功效存在认识上的差距,造成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内部审计机构在财务负责人或是其他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鉴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审部门,如若服从于长官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
3、内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对内审的不重视,企业对此方面的成本投入不多,使内审部门缺乏素质较高的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而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投资呈现多元化,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企业的这些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能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
4、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附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忽略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
二、针对以上民营企业中内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配置适宜的人力、技术、经济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坚持组织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要善于分析组织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并广泛开展风险投资与审计,而且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表现出来,为企业领导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并正确处理好与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以便与被审计者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力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限和职责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章程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认可,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问题向直接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2、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达到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职责和责任,就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代表产权主体的利益进行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借鉴:(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在企业中的地位比较超脱,符合内审部门独立性的要求,不足之外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定,难以实现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上两种模式比较而言,监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首选。(3)独立董事制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此种模式主要适应于家族式的企业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现象尚未完全清除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正是弥补董事会功能缺陷的制度安排;而且可以增强对各家族管理者的控制;还可以帮助董事们履行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责任,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开财务信息的信心。
3、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在挑选内审人员时,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内审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内审人员应尽量处理好与各部门经理和相关人员的关系,这是使审计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2)内审人员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3)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断提高应变能力,以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
4、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1)审计目标的改变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而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相应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将发生转移。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有条件企业的内部审计应适时地调整其工作重点,并将作业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展到管理审计。从而使现代内部审计将在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审计方法的改变
内部审计方法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为主,实行全过程审计。企业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和风险转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利润最大化,必然不断促使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即由原先的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事前控制为主,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因此,内部审计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审计领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的开展经营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5、利用职业化内部审计
关键词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4-0070-02
1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限制
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重揽轻管的弊端,事后核算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管理意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被视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一旦遇到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动,是首先被精简、整编的对象。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1.2 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落后
内审的方法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簿、报表的详细检查,审计对象的选择分主次,重点不突出,费时费力,效率下。对审计结果和质量没有科学的评定、鉴定方法与体系,带来较多审计风险。目前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办法和制度,但审计标准体系还不够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细化的内审标准和评价标准。在审计的程序、审计的处理等方面审计标准不规范给审计的实施带来一定难度。内审指标、内审对象如何确定,如何定性与量,在具体操作上缺乏衡量的标准,难准确把握。对审计出的问题,尤其是违规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使得内审的操作具有较大随意性。
1.3 内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内审部门不太受重视,且往往费力不讨好,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愿从事此项工作。在一些施工企业,审计部门成了闲置人员暂挂的地方,成了“养老院”。二是大多内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当部分内审人员根本不懂工程。如此的内审人员构成怎能适应管理审计的开展,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效能?
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2.1 健全机构和人员配备,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也要增强独立性,独立于基建等部门、项目部等一切被审计对象。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不仅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而且要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基础上,实行定期换岗,以防止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合谋窃取企业资财的行为。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各项目部的人员在长期的共事过程中容易形成一定的裙带关系。项目部的组合看似由各相互独立的人员组成,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看似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但可能其中包含着复杂的亲属、朋友、原同事等关系网。因而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尤其要强调独立性,一定要做到形式和实质都独立。
2.2 改进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因此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相结合。事前预测重点是对施工合同的签订、评审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风险审计。事中控制是指对项目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各职能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并对项目阶段性效益进行认定。事后审计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经济考核与评价。采取“三结合”的审计方法,能及时发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施工企业审计中,自行开发适用的应用软件,建立企业在建工程项目数据库,对全部工程全面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工程的相关信息、进度。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工程的施工情况和财务指标变动情况,为安排审计工作方案奠定基础。
2.3 加强后续审计
施工企业的设备和人力投入一般都比较大,但在目前劳动力自由流动市场尚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设备和人力一旦投入就成了企业的沉没成本。能否使投入的设备和人力不断创造出经济价值,需要企业过硬的施工技术和高效益的管理水平。审计在其中发挥着监督、签证和评价的职能。但对监督、签证和评价的职能的发挥必须加强后续审计,以督促审计结果贯彻落实,维护审计的权威,否则审出的问题不改,发现的迹象不防微杜渐,结果等于没有审计,使审计成果付诸东流。一方面,这可能给审计人员造成审计报告提交后审计工作就大功告成的想法,审计结果的落实与缺乏后续审计意识的心理;另一方面,企业下发的审计报告甚至还可能成为其他项目部模仿造假、腐败的“方向”和“暗示”。为避免这种加倍的负面影响的产生,审计的导向一定要既重视审计本身,又重视审计结果的落实,形成一种威慑机制,确保审计结束后审计结果的贯彻落实,真正使内部审计达到以审促管的作用。
2.4 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发展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表现在财务审计内涵的衍变和审计外延的扩展。就目前而言,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但已由注重合法性的审查转向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上。另一方面,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已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直接服务管理活动的一项工作。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以便及时防范和发现威胁,消除单纯事后监督的时滞效应,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要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从以前事后消极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事前积极的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来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效益审计,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坚持审计的“关口前移”,把事后审计和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起来,使内部审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消除内部审计死角,努力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2.5 增强内审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迅速改变内审队伍现状,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多元化人才发展。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必须懂工程,必须了解掌握本单位经营管理状况,只有这样,审计措施才会得当,审计建议才会有的放矢,审计作用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二是通过培训、实践加快提升内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使其掌握与管理审计相适应的现代审计手段、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平台,切实实现审计电算化。三是借鉴注册会计师制度经验,企业内部可以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内部审计师认证,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师职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 风险防范 审计策略
在当前,企业各项竞争不断加剧,对会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界以及相关会计管理人员在不断探索、创新以及实践,加快了会计审计变化的速度。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会计审计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最终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会计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善会计风险防范的审计策略。
一、会计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会计审计属于企业内部控制手段,是由专设机构对企业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会计审计由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来完成,重点关注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会计审计,对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实现财务上的监管;结合检查结果,对企业提出优化整合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会计审计风险
首先,客观性风险,会计审计采用的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审计数据盲点问题,同时会计审计人员在过程中的判断和推导,也会导致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主观性风险,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人员,如果不能遵守其职业上的操守,那么对于企业内部就会形成审计风险。最后,会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意识到风险发生或故意制造风险,那么企业就在面对这种无意识下发生的审计风险。
二、会计审计出现风险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是审计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往往忽视从制度和机制上来保证会计审计的客观性。首先,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应该是直接由企业领导管理、对管理层负责,避免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联系。如果没有一定的独立性,那么其在审计执行中就会受到相关利益关系的影响,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监督。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那么其在审计执行中就会受到这种关系带来的影响,选取有利于关系人的审计假设和推导,失去会计审计的专业性判断。
(二)主观方面因素
现阶段,由于企业对会计审计业务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对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不高。会计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业务广,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业务复合能力要求。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工作责任、职业道德等都是对一个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所以从事企业会计审计的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思想品质,还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积累。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是其中能从事且愿意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多。
另外,我国的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其即是经营活动客体,又是对于其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主体。会计审计人员既要维护作为会计人员的国家的利益,又要从企业本身的审计人员方面保证企业的利益,所以当二者发生一些冲突时,一些会计审计人员往往会选择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样就对违反了审计原则,产生审计风险。
三、寻求会计信息化下审计工作发展的策略措施
(一)推行会计审计委派制度
向企业委派的会计审计人员具有身份独立性和工作自主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应该是直接由企业领导管理、对管理层负责,避免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联系。通过保证会计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确保审计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能够有效缩减内部监督成本,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这种制度下,外部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时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经济状况,同时有利于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
(二)构建诚信工作氛围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企业应该建立建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通过会计审计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周边诚信工作环境的塑造,促进会计审计人员的诚信工作,实现会计审计对会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防范。
(三)营造安全的会计审计信息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提升对会计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对使用的专业软件与系统进行更专业的研发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会计审计执行中的认为因素影响。其次,要提升对会计审计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第三,要提升对会计审计信息安全性的认识,对于会计审计信息系统要有自已的安全防所体系,会计审计人员拥有自已的加密权限,防范企业内部重要数据被篡改,保证业务数据的真实性,确保会计审计的工作信息不会出现任何的安全性问题。
(四)完善和健全会计审计工作监督体系
完善会计审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监督机制。现阶段,我国对于会计审计违法的处理力度较小,仍有许多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这种环境下,一些企业即使能意识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但也会因为违法成本较低而限制会计审计工作。所以,要尽快完善会计审计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监督机制并执行到位,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会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按适应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从会计委派、诚信氛围、信息环境和监督体系等方面,对防范会计风险和改进审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和水平,降低会计审计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