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教育

时间:2023-07-07 16:27:14

导语: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网络公众平台建设;存在不足;改进思路

一、高校网络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思路

推进高校网络素质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网络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当代大学生是走在时代潮流和思想前沿的青年群体,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接纳能力。随着其学习、生活、娱乐等网络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网络已不再是高校传统教育的辅助手段,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

其次,要发挥学院、学校在网络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浪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交互方式,大学生都是最主要的使用群体。高校需要把新媒体作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做好思想政治宣传的有效途径,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要调动学生主动接受、参与到网络教育的过程中来,建立互动式网络平台。

第三,要将网络教育与实际结合,制定阶段性目标,实现两者间的统一与相互促进。在网络平台建设中融入学生所学的专业特色内容,推出系列专题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对其进行宣传推广,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参与和受益,最后,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网络平台的推送内容作出改进。

第四,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权力。在学生群体中,成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建设队伍,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形成“学生带动学生”的良好局面。

二、大学生网络公众平台建设的探索和成果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创生信息的重要工具,以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APP已然成为大学生移动终端的必备应用。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让微信走向自媒体和媒体公器的融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育人平台和环境。而微博作为一个能与外界保持良性互动的传播平台,具有影响广、互动性高、方便快捷等优点,颇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对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下,笔者带领学生团队主要对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两个网络平台进行建设。

1、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官方微信平台XISUDY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官方订阅号XISUDY,主要推送学院新闻和最新动态,旨在全面提高学院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由学院团工委学生会新媒体运营中心负责。XISUDY微信公众平台自2014年5月4日创建以来,经过四段发展历程:单纯的文字信息―加入图片信息―图文内容对应―编辑推送模板,优化推送内容的布局,正逐渐成为学生们普遍关注、内容被持续转载、信息被高度认可、话题被深度参与,具有广泛影响力且教育与管理并重的校内优秀网络公众平台。截止2015年12月13日,关注量达3214人,在展示学院学子风采、学生工作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东语院报微信公众平台

东语院报是我负责的学生组织之一,主要负责出版院级报纸《东方》,组织各色专业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延伸学习。东语院报微信公众平台是针对本院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成长需求,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文化资源平台。

2015学年上半学期,在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的支持帮助下,笔者和院报学生团队实现了以下两方面的建设目标:第一,深入挖掘学院、学校教育资源。一方面,开辟了《东方文明大讲堂》系列讲座(北京大学颜海英、拱玉书教授主讲),并对每期讲堂进行摄影和全程录像,同时在东语院报微信平台设置专栏,推出学生们的听后感想,扩大文化讲堂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第二,开展广泛的网络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了“燃情岁月,我与读书”随想专题和“漫谈中东实事与国际格局”、“朝韩文化月”文化沙龙活动。通过准确把握学生的文化取向,邀请院内专业文化课程老师担任主讲人,进而激发学生和老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带动身边人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师生网络文化建设的良胜循环。

3、新浪微博西外大东语官微、西外大东语14翔之队

西外大东语官微平台主要针对社会公众,为人们近距离了解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运作、动态,提供便捷的渠道。初期的建设目标为:丰富微博的表现形式,树立有学院鲜明特色的微博形象。东语学院现有阿拉伯语、朝鲜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印地语、泰语和乌尔都语7个语种专业。西外大东语官微平台的内容多围绕学院七个语种进行更新,如多语种的美文好句(并分享资源链接)、“东东带你游东方”专题(介绍相关国家的名胜景点)等,也会学院新闻、转载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信息。突出学院的文化内涵,多语种学习氛围,从侧面增加人们对学院的认知。

西外大东语14翔之队微博,是笔者将学生管理工作与网络新媒体结合的另一个尝试。“翔之队”是和东语学院2014级学生的团队Logo,想用微博记录他们在每一次活动中的成长,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今年7月,为积极响应国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东语学院“心语东愿”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青海省循化县小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在此期间,我们特设新闻采编组,将每天的支教动态更新到西外大东语翔之队微博平台上,截止活动结束,阅读量总计达3万余次。由此可见微博的影响范围之广,而学生们也在社会公众的肯定中,更坚定了奉献的心。

三、现阶段新媒体网络公众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较为单一,缺少立体的内容呈现

微信、微博之所以被大学生们喜欢,是因为这些网络公众平台是“集合了图、文、音、视频等几乎所有的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同时兼具互动特性,是媒体增强自身影响力,创建更具粘贴性的受众群体,实现消息覆盖面与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媒介”。当前,学院网络公众平台的推送形式多为简单的图文搭配,趋于固化;推送内容停留在学院宣传层面,信息展示较为单一。

2、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微信公众平台对服务号和订阅号都提供了开发模式,开发者可以通过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实现自动回复、获取订阅者、自定义菜单等功能。目前,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所具备的功能和高校学生之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导致运营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3、运营团队的专业性仍需提高

良好的平台建设需要稳定专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学院已有的网络公众平台自建设以来,便交由辅导员和学生组织统一管理。虽然会定期进行培训,但仅依靠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背景的学生干部是不够的,专业技术指导的缺失使运营团体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大的提升。同时,有限的可用资金也制约着团队的技术设备进一步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公众平台建设的改进思路

1、丰富形式,优化推送内容

现阶段,在学院师生的反馈建议下,笔者和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学生们正尝试在XISUDY和东语院报两个微信订阅号图、文推送的基础上添加音频、视频信息,注重对多种感官素材的利用,提升网络公众平台的传播力和表现力。扩充微信平台信息量,加强推送内容的规划,使推送内容具有实用性(例如推出与学科专业、就业有关的信息),让学生们受益。

2、把握需求,完善平台功能

网络公众平台建设要把握用户需求,完善新媒体体验。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性、校园日常生活需求,深入研究和分析校园用户的功能使用需求,通过持续地调研评估,确保后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发更具准确性和高效率。可以推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模块,及时获取反馈的信息,积极回应学生所需,加以改进。

3、整合资源,提高专业性

一方面,通过整合优化学生团体的内部资源,打造更专业系统的运营团队。调整新媒体运营中心的内部结构,将新闻采编组纳入宣传部,努力促进宣传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外联部与新媒体运营中心的工作联系,新媒体运营中心对外联赞助商进行网络宣传,外联部为新媒体运营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广泛联系其他院系,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等专业优势。同时,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应多提供新媒体运行的平台、环境及激励机制,通过聚合和吸引优质的人力资源,更好地推动校内网络公众平台的建设。

五、总结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文化的熏陶和引领。只有紧跟时展步伐,在网络文化中给予大学生浓厚的文化熏陶,在网络中给予大学生健康的精神引导,解答其疑问和困惑,让网络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巨大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肥沃田地,才能真正实现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网络引导和教育,将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平台进入青年工作,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社会主流文化,加强高校青年工作建设。相信我们只要恰当地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公众平台,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体公器,同时也必将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服务和思想指引,更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创新思考.

[2] 马云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建设探索[J].时代教育,2014.11.

[3] 高丽倩,王建虎,张进.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精品化建设研究―以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4] 张丽萍.基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实证分析[J].新闻知识,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