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7:19
导语:在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城市环境雕塑简称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产物。现代城市雕塑与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以雕塑为载体宣扬宗教教义,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没有环境艺术的本质概念。论文百事通而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尺度与美感
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等国家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或“环境意识化”的概念,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等艺术时,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与环境要素相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设计在尺度把握上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艺术;种类;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47-01
雕塑艺术是美术中的一种,它是以“实体性的(耐磨的或可塑的)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它用料坚固,传承恒久,又兼直观性的特点,与观众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能直接感染群众。”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雕塑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许多城市都用雕塑来装点、美化自身,在广场、行政中心、公园、车站、商场、科学艺术场馆、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经常有醒目的雕塑艺术作品出现,以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个性特征。
研究探讨雕塑艺术理论,对于雕塑艺术创作与欣赏,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雕塑艺术的种类
雕塑艺术是雕刻与塑造两种艺术的合称。
雕刻又细分为石雕、木雕、玉雕等。
塑也细分为泥塑、陶塑等。
同时,雕塑又细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在坚硬的材料上刻出浅凹线为刻;刻得深而且空为为镂;用锤击凿云料为凿;用原理轮等钻切为琢。这些均名雕刻;而粘土之类软材料造型叫塑,即堆积、揉捏、浇铸而成。
上述分法都属于按材料与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
而若按作品题材的不同来划分,雕塑又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室内雕塑等等。
按作品样基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
按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等。
由此可见,雕塑是一门种类繁多的艺术。
二、雕塑艺术的语言
雕塑艺术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体
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也是整个雕塑艺术的基础。
雕塑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外部形体的塑造来再现客观事物形象,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离开形体便没有雕塑,所以形体就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语汇了。
当然,雕塑艺术的形体,并不是对客观事物形体的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造的艺术真实,即一种理想化了的形体。例如著名雕塑家创作的雕塑《持矛者》,其中的漂亮无比的美男子形体,并不是古希腊男子的临摹,而是一个艺术化了的形象。又如罗丹创作的著名雕塑《散步的人》,也是人物原型的基础上,突出了那修长的双腿与下肢行走时肌肉的状态,比原型更为典雅、更为优美。
(二)构图
构图也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所谓“构图”,指的是雕塑作品的总体结构、倾向、动态、气势、情绪等因素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从正面、侧面、背面都能看到形象的体态、特征,获得审美愉悦。一般来说,雕塑的构图大多采用几何图形的构图方法,以获得雕塑作品的整体效果,避免散乱、重叠、扭曲等弊端。古希腊的雕塑,人物造型多用S形,中世纪的雕塑则多用梯形。后来大多用稳定的三角形。运用几乎图形进行构图,有利于雕塑作品的形式美。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两个人物中的圣母玛丽亚坐着,膝上放着另一个人物——死云的基督。整个雕塑造型是稳定的三角形,而的基督又是S形。
(三)体积
体积也是雕塑艺术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形体,这也是雕塑作品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之处。所谓“体积”,就是物质占有的不同空间,一件雕塑作品,就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的体积构成的,雕塑家们用“麻袋装土豆”来比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三、雕塑艺术的特征
雕塑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审美特征:
(一)三维性
所有的雕塑艺术,都是三维空间的主体化艺术,这是它与绘画、书法、摄影、篆刻等美术最主要的不同。
(二)简约性
雕塑艺术以单纯取胜,追求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三)统一性
“雕塑艺术特别强调艺术形象自身局部与整体之间、形象与形象之间以及艺术形象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②
注释:
关键词:雕塑;秦汉;古希腊;艺术形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79-01
站在艺术高度蓬勃发展的现代世界的街头,不经意间就可以发现各种形态的雕塑矗立在那里。这些雕塑可以传达出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时尚的元素以及这个城市的活力等方面的信息。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雕塑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并借以表达其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工具,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思想,宗教等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中西方雕塑在其发展脉络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审美风范。纵观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可以发现,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古代雕塑区别于西洋雕塑的一个重要类型。秦汉这两个朝代虽说时间上是衔接的,但是在的雕塑表现形式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汉代的说唱俑,动物俑是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俑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并且也体现了时代的风格。颇负盛名的霍去病墓前的循石造型的石雕也表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汉代的艺术家并没有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他们的艺术思想,用写意的,夸张的手法,通过神似来塑造形象,传达艺术思想。再来看看大约在同时期西方的土地上雕塑又是怎样的面貌展现的呢。米隆的《掷铁饼者》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是古希腊时期杰出的代表作品,通过表现运动员这一瞬间展现了人体的艺术美。在很多希腊的肖像和雕塑作品都是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的,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等这些作品都遵循人体比例,并极大的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高度的和谐与完美。
一、中国哲学的道和西方的理性哲学反映了中西艺术的差异
秦代的艺术,由于它的法家思想,它是比较朴实的、比较实在的,所以它的艺术作风上也是比较老实、朴实简要。汉代它的思想是道家思想,自然本身不破坏,要天人合一、要顺乎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这个和欧洲传统截然相反了。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希腊知哲学的核心是“逻各斯”(逻各斯源于希腊文,原意为“采集”,后演化为“说”。采集的活动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辨别,同时在分类和辨别上有相应的标准和尺度,所以逻各斯最初有“分理”的意思)。这在雕塑中,就是一个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形似”和“神似”,一个是理性的对待对象;一个是感性的对待对象。
二、地理环境及宗教背景的不同对中西艺术产生不同影响
中国的地大物博决定了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不仅有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人与动物的合形(女娲、伏羲的人首蛇身),还有山水树林,云朵雾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大量动物器物的造型。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但在较短时间内它就获得了独立地位。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与古希腊“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在秦汉时期雕塑不是被埋入地下作为陪葬,就是被放置在帝王的陵墓前作为仪卫。雕塑作为陵墓陪葬的附属品,失去其独立的审美特性。与中国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不同,西方的大量的人像雕塑放置于广场和街道,从而显示出雕塑艺术功能的公共性特征。
三、中西方对艺术追求的不同所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
中国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这种着眼点,不在对象与实体,而在功能、关系、和韵律的审美意识,更关注人物和动物的神采和意蕴,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明。西方艺术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几何形的类型化之中,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精神支持下,从对物象模仿,而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并为传统的人体雕塑和现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径,以此来归纳形体的变化和运动。而中国以把“形”的概念转向对“神”的揭示,提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神轻形,重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
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特点和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但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其作为纯粹独立的舞蹈形式已然消亡。现行的剑舞是当今舞蹈艺术家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复现的结果。中国古典舞剑舞是涵盖内在文化气度、精神体验、审美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当代的发掘和建构,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形态的复现。笔者在高校的剑舞教学中,对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发掘与研究有了些许心得,以此文简要阐述。
一、剑舞资源
剑舞的原初形式虽然消亡,但在壁画、雕塑、武术、民间舞、戏曲、文学作品,以及现行的研究成果中依然能够探寻其风貌,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发掘的可能性。据此,我们的资源便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审美资源。包括美学史;思想史;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各门艺术史;舞蹈史;传统舞蹈美学;剑的考古成果等。
第二,形象资源。包括武术中的剑术;戏曲中的剑舞;民间舞中的剑舞;民俗活动中持剑的仪式;壁画、雕塑中的剑舞形象等。
第三,已有成果。包括现行的中国古典舞剑舞教材;剑舞作品和剑舞作品分析;研究剑舞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等。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剑舞的基础,为研究、整合、发掘、复现提供条件。
二、资源分析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之后,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审美资源、形象资源和已有成果。在深度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再现。
首先,是对于审美资源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步:在广泛的收集和研究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传统的审美和思想风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研究各门相邻艺术,了解传统艺术的线条、气韵、节奏、心理体验等具体的风格特征;系统的研究中国舞蹈史和舞蹈美学,掌握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和要求;通过剑的考古成果的了解,掌握剑的质感和特性。通过这样的层层限定,为剑舞的研究设定了一个框架和可资借鉴的标准。
其次,对于形象资源的研究。这可将雕塑、壁画形象进行归类解析。包括:1.气韵和动势解析。气韵研究决定剑舞动作的轻重缓急,动势研究决定剑舞动作的连接路线;2.民俗活动和仪式的研究。民俗活动包含了大量使用剑的仪式和表演,这些仪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民俗活动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剑舞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内涵;3.武术资料的分析。武术中包含了大量的套路动作,这些动作的路线、气韵可以直接为剑舞所借鉴,现行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基本上都以武术为依托,因此,武术的研究可以为动作路线和剑的基本舞法提供参照;4.民间舞的研究。民间舞是当今依然可见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舞蹈形式,在民间舞中保留了大量剑舞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古时因古典舞与民间舞的互动交融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间舞可从侧面提供路线、风格、动律的依据;5.戏曲的分析。戏曲舞蹈是流传下来的唯一可见的古典舞形式,在戏曲舞蹈中仍然保留着剑舞的形式,梅兰芳先生就曾表演过剑舞。可见,戏曲舞蹈中的剑舞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参照。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可以收集整理相关雕塑、壁画形象,提炼出最具传统文化和代表性的造型、连接、发力、动律,同时将剑舞的文化气韵特征了解得更加深入。
最后,对于已有成果的分析。当代,已有专家对中国古典舞剑舞进行了研究和复现,编创的教材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也有编导创作了一些古典舞剑舞的作品,并撰写了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心得;另外,有部分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剑舞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成果中有教材的严整的逻辑构架和丰富的动作语汇,有剧目的奇思妙想和不同的气韵特征,有剑舞发展的脉络和剑舞的传统风貌特征。这些为中国古典舞剑舞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参照和研究的思路。在审美、形象、已有成果的研究基础之上,剑舞的内在风格和外在风貌已大致呈现在面前,最终进入整合与复现阶段。
三、整合呈现
整合主要是内在气韵和外在动作两个层面。气韵方面可根据不同的时代审美特征、不同的人物精神气度、不同场合的内在感受、不同的舞种的风格特点,以及传统艺术的共通气韵进行分析,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中国古典舞剑舞整体风貌来说,其有着贵族等级的威严、魏晋文人超卓的气度、庙堂仪礼的庄重、唐代健舞的豪迈与奔放、戏曲舞蹈的含蓄与典雅、民间舞的自由与洒脱。在剑舞中,动作方面可根据造型、路线、动势、动作发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整合。其中,造型简单归纳便可;路线上,剑舞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圆的运动路线,其多以圆的连接贯穿舞姿造型;动势上,具有沉稳和飞动相结合的特征;动作发力上,剑舞的以回旋、突击、轻巧、控制、延伸等方式为主。
关键词:造型艺术;造型的美;绘画;审美特征
1.造型艺术与绘画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bildende Kunst,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德语的bilden,原是模写或作模拟像的意思。因而,bildende Kunst一词,曾经仅指绘画和雕塑等再现客观具体形象的艺术,以致今天也有时仍用于这种狭义的解释。英语plastic art在狭义上仅指雕塑。中国在晋朝时,对美术的造型特征有了理论概括,陆机说:“存形莫善于画”(转引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所说的“应物象形”,就是指绘画的造型。但是,中国是从20世纪初以来才广泛使用造型艺术这一概念,还把书法、篆刻纳入它的外延中,这一点与西方不同。
造型艺术的特征,从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主要指诗歌、音乐)的比较而出。而前者以颜色、石头等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从它们的存在方式、展开方式、感知方式上看,造型艺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反映动态过程,主要诉诸视觉;音响艺术则在时间中展开并完成,主要诉诸听觉。所以,造型艺术又可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音响艺术则可称为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所决定的,造型艺术一词综合了这些特征,因此被认为最适当,实际上也最通用。
绘画则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种类,从体系来划分,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
中国的绘画是祖国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以丰富的品类、独特的风格、巨大的成就,矗立于世界美术之林,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画,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和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达。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类关注的要点,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朦胧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但是,也有很多的作品没有留白的。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在绘画中:
( 1 )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摄影是用影调、色调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形象,雕塑则是用泥土、木石在三度空间里创作出具有实在物质性艺术形象,书法则是通过笔墨、布白、结构、用笔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基本的表现方式,所以说,造型性是这类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直观性,或称视觉性,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或者一幅摄影作品、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这个特征,使造型艺术同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区别开来。
( 2 )瞬间性与永固性。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如何造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成为画家、雕塑家、摄影家们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成为美学家、艺术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相比之下,舞蹈、曲艺、戏剧、戏曲等表演艺术或综合艺术则不能够将艺术形象物化固定下来,只能一次次表演来创造形象,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传播技术发明之前,它们也无法流传后世。正因为如此,流传至今的原始艺术作吕,其中相当数量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作品。造型艺术的永性,使这些古的艺术品能够被若干年后的现代人所欣赏。
( 3 )再现性与表现性。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点之一。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中,摄影可以最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摄影作品被当全真实可造的历史文献,具有认识和审美双重价值,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造型艺术离不开表现性,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追求。
3.结论
造型艺术在绘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造型艺术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绘画中,它也表现在艺术的其他领域。艺术的本质是无法被描述出来的。因此在造型艺术中对特殊性主题的应用多少使之带有了描述性,而且这也使艺术的本质产生了虚假和限制性的印象。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的造型表现。因为它具有丰富与充实性,所以它同样不可被描述。它最深层的表现总是被称作“和谐”,而“和谐”也总是被视作艺术的首要要求,它是通过线条、色彩和形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艺术家力求通过构成的韵律来获得平衡。在构成中,关系的造型表现即韵律是首要的,而造型方法是第二位的。
参考文献:
[1]《F代艺术大师论艺术》【美】 罗伯特.L.赫伯特 编 林森 辛丽 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
[2]《蒙德里安论艺》翟墨 王端廷 主编 徐沛君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3]《造型艺术与纯造型艺术》 蒙德里安著
[4]《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著
就雕塑本身的符号性质,空间变得更有视觉感,寻求雕塑的象征主义体现它的意义,丰富的符号编码,得以表达雕塑艺术的涵义。
现代性最集中地表现在建筑之中,同时也影响着雕塑艺术。勒*柯布西耶认为改变价值取向,现代束缚在传统的风格之中,而这些传统的套数和现代精神面貌格格不入的。抽象艺术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较好的发展。抽象艺术在表现现实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性,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艺术形式中抽象的运用与现代生活内容相适应,在理解传统形式的规律特征之后,保持其生命力的地方,删除并不断增加,抽象艺术一定要学会吸收和提取,吸收不是掺和,是一种彼此交融,动脑抓紧熟悉描绘的对象,其结果就是抽象艺术形式的出现。通过具体的生动形象和情节体现出来,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风格,又通过雕塑这一媒介表现出来。
通过具体生活形象中主题形象,加上某些触动他人的灵感,产生表现的欲望,不断想象和概括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审美形式。有人说抽象艺术等于猎奇,追求怪诞的变形,艺术创作是独特的表现通过艺术家抓住现实生活中最富有意义的环节,只有对现实本质的认识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去概括现实。抽象艺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应当与雕塑艺术一起呼吸,充满性情的物质与精神相互溶合的载体。抽象艺术让雕塑艺术越来越有活力,对一切因素进行整合,朱光潜先生提示过我们,艺术要有高度的综合性。协调各种感觉能力,丰富和深化人们的审美体验,展现艺术的光彩和活力。
抽象艺术最先要学会讲究整体,对空间的序列组合持续转换,将各部分构成一个综合统一的整体。能够使艺术家吸纳吸收结合多种印象,灵活将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相互渗透,提取成整体,通过抽象艺术实行互补,不断探索,追求,超越载体的局限,打破经验的羁绊,创造成独特新模式的形象。
优秀的艺术品将共享的理念导入实际空间中,展示具有一定凝聚力和互动共生运动的情境世界,雕塑艺术的感染力通过物质和美学的相关法则表达出来的。抽象艺术通过引起人们的视觉,心理上的联想和形意上的共鸣,从而丰富艺术的表现语言。
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既要:“入乎其内”,把握它的基本特征和有机联系,又要“出乎其外”,不拘于实物,充分发挥想象和情感的能动作用,通过抽象艺术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抽象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积极的能动反映,抽象艺术为作品留下许多空白而构成了期待视野,为欣赏者提供创造的空间,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因抽象艺术而得到更好的诠释。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并自主抽离规划,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样的雕塑作品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美的期待和召唤。其结果不是浅尝止。
雕塑所运用的法则是仿佛很随意,自我为大,细腻又猖狂,使泥与釉和火的结合产生的艺术达到了一种极致,浑朴自然,豪放大气,雕塑要求简练概括,线条流畅,具有明显特征,艺术是根据现实的材料加以综合创造,创造出典型环境的典型产物,这样的创作过程不能说是虚构而是概括抽象,是文艺的浪漫。运用抽象的方法提炼形象,采用艺术夸张的方法,同时夸张要服从真实对象,主题需要,艺术美感和视觉要求。通过表现方法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表现能力,体现作者与观众审美情趣与情感交流的碰撞结合,也因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无法模仿,通过探求艺术创造的规律,解决美学的基本问题,力求获得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双重价值,通过抽象艺术对多种知识的相铺相成的描述和印证,从生活感悟出发,从实践的体验出发,为重要理论做出验证的概念图解,为典型的形式做出深度的理论分析,开拓思路,将原理和方法论相结合,如果从艺术本体切入。从欣赏的角度看,在抽象形式中更容易获得共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艺术鉴赏,从而有开阔的空间,使心灵得到升华,营造一个不同的视觉世界。
当然抽象艺术也要注意整体观念,注重多样的形式因素组合关系所具有的表现力,当然抽象艺术更具有外延性,形式的组织结构在实际运用中更具有广泛性。抽象的动感同具象的行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抽象艺术不能完全反映具体的生活之情,表现形式具有间接性和包容性,因而广泛性大大加强。以形写意是强调一种抽象的意蕴。
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取形式结构的大势,保留部分具象形态的特点,以特定的形式感领先,通过大量的夸张变形有组织地变化,最后归结到以形式取胜的装饰效果,强调形式感,将自然形态中吸取形式变化的灵感,保持原状态的结构魅力,删减细节,以简约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独特的精神空间,领悟生命的意义。经过抽象艺术美化后使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使艺术具有审美特性,具有震撼人心的感动力量。
关键词:线;线性美;产品设计
0 前言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我们可以将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是一切形象的基础,是构成所有的形态基调的重要因素,线条不同于色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但不同的线带给人们的情感各不相同,在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大量使用。
1 线的属性
严格意义上的线条是不存在的,线条来源于自然界,是人类在自然界进行创造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抽象的线条。我们在视觉上形成的线,其实都是由面或体构成的,只是由于视觉关系,我们将物体进行抽象,对物体进行概括。[1]
线条是人类的创造物,反过来又线条又能引导人反观自身,能激起人对它的赞赏和愉快的审美。线条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人类设计文明中,线条能很好地体现出人们的情感。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赋予线条不同感受,当人们看到某些线条就会激发出相应的情感,直线和曲线给人的感受也就各不相同。直线给人的是一种有力度、刚直坚硬明确的感觉,具有现代感与稳定感,是男性的象征。曲线则富有女性特征,给人柔和、优美和弹力的感觉。在曲线中,几何曲线,几何曲线有椭圆曲线、抛物曲线、双曲线等种类,其给人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带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则给人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形,自由曲线能表达出丰满、圆润、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
2 线的美学特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人们是一个不断追求美感的过程,也是追求线的艺术的过程,线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如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雕塑、纺织以及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都是以线条作为人们主要创作手段,通过形的变化来追求线的艺术。[2,3,4]书法以线条作为艺术语言,堪称线的舞蹈,在绘画中线条是主要造型手段,绘画和书法可以直观的体现出线的艺术。在雕塑中常常表现出许多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相同或相似的线条,在装饰和浮雕上采用流动的线条来塑造雕塑的气韵。在建筑中,通过互相配合的线形来构成建筑的艺术形象,通过造型轮廓线和形体内的各种装饰来体现出线的特征。在中国文学和音乐上,文学主要通过线性叙事和白描手法间接的体现出线的艺术,音乐主要通过线来描述听觉艺术的旋律之美。雕塑、建筑、舞蹈以及园林艺术等通过在艺术形象和精神上抽象和概括来体现出线的存在与韵味,虽然没有像书法和绘画那样直接用线条形式体现出线的美感,但通过线条艺术的流动性与节奏感,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把线的这种特征称之为线的艺术,把其审美特征称之为线性美。
3 线的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线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最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的造型手段,几乎在所有造型艺术中,都有线的痕迹。由点生成线,线生成面,再由面生成体,线在设计中具有丰富的表达语言,通过线形的变化可以表达出产品的特征,体现出产品的体量和风格,同时线条也是设计师进行概念表达的主要手段,进行创意设计的灵魂。
线是基本的造型元素,也是设计师进行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要艺术语言,在产品设计中主要通过线条的应用来表现产品的造型美。[1]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技术、工艺、材料等的各不相同,人们在设计中线的应用各不相同,人们追求的线的美学也就各不相同,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产生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在自然中不存在几何中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通过从自然中提取曲线来进行设计,将提取的曲线、非几何形态应用到设计中,成为当时世界流行风格,但其所主张的设计只能单纯地进行手工生产,而不能通过机械大批量的生产,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没有广泛普及。在1920年初兴起的流行设计风格装饰艺术运动,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动机,直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发展成为国际流行风格。在装饰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外形、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进行处理,在体现产品美感的同时,将时代特征和新技术融入设计当中,受到人们的欢迎。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机车设计上追求一种以流线型为主要造型特征的速度美学。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描述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风阻的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一种物体形状,在产品设计中,流线型体现的是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在交通工具上运用流线型对产品进行设计,使产品不仅有其美学意义,更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当时流行的设计风格。不仅将流线型运用在交通工具产品功能的改进上,而且将这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形式用在家居产品乃至所有的家用电器设计上,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同时也为美国走出1929年以来的经济大萧条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设计朝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产品设计中,对不同线的组合和用连接、支撑、围合、穿叉等各种自由组合的方式来体现出产品造型美,通过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创造出新的产品。
4 结语
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古代劳动人们通过智慧创造出的各种艺术都是以线条作为人们主要设计手段,通过形的变化来追求线的艺术,体现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在设计上应把握线的发展以及审美趋势,结合新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注重线的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产品,既是对线的美学的体现,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 端文新.浅析点线面的审美特性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4(05):118-120.
[2] 舒小坚.中国绘画中“线”的艺术美学[J].认知江西社会科学,2011(07):225-228.
[3] 连德理.浅析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线条美[J].艺术科技,2013(01):69.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0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关键词】美术 感悟美术 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