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生观的价值

时间:2023-07-07 16:27:20

导语:在人生观的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生观的价值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

引言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宠爱,大多数劳动都是有父母代劳,其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对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极其不利。因此,教育部门加下达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通知,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中,体育教学作为一项既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又能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教育学科,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作用

人生价值观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其周围环境中的客观事物,比如人、事、物的含义和重要性的看法与评价,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引起的不同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认知,是人们对人活动所具有的价值所作出的根本评判。具体来说,人生价值观可以分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两种。其中,人生观主要是关于人生相关问题的具体认知,包括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采取的态度。价值观主要指人们对于客观物质价值的评判标准,使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直接体现。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在人生的学习阶段形成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加大的影响。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于中国的教育机制使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如今学生数量众多,其竞争压力比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存在一定的亚健康疾病,而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坚定自身的追求方向,对其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其次,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同龄人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审美观,是非观和善恶观的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行事原则,对其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以后的人生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锻炼本身就具有激发个人运动兴趣与爱好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关于付出,不怕艰难,用于合作的体育精神,这对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进行享受时起到巨大的促进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过程中。最后,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通过团队合作一起取得胜利,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生在取得成功后对其自信心的树立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建立起自信心,用一颗充满自信与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在人生价值观中,我们可以分为个体价值观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取向,其中,个体价值观取向又分为身体促进,娱乐缓压,人际交往,魅力追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因素,而社会价值观取向又可以分为集体主义观和爱国主义观。首先,身体促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其次,娱乐缓压主要是针对目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长久以往,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对学生的身心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状态。人际交往是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满足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同时其他同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魅力追求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会对自身的魅力要求较高,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更多的追求形态美与自然美,对其审美观的正确形成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缓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失后的挫败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将学生心中的挫败感得到有效的抒发,使其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另外一个较大因素就是社会价值取向。

结语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今,人们都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通过体育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养成喜欢运动的良好习惯,保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道路。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合作精神来完成团队任务,这对于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方面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亚舟.浅析体育教学与道德健康的关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5:64-65.

[2]郑延峰.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育[J].冰雪运动,2015,03:70-72.

[3]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2:105-109.

第2篇

【关键词】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教育管理

一、概述

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腾飞奇迹。随之而来的,则是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身上穿名牌,出门做汽车,假日出国游,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贫穷落后的国际形象早就被抛进了历史长河,取而代之的是崭新崛起的东方文明。

然而,在国人为我们自己的快速发展进步欢呼雀跃的同时,一些不良思想和不好的现象却仍然存在,由此引发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不良思想如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仍然很有思想,这些思想对应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有欠钱不还的老赖,在公安部门及法院介入的情况下,仍然东躲,转移财产,能拖一时是一时;有傍大款傍富婆的青年男女,看不起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更看不上凭借勤劳工作换取的收入,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轻轻松松挣大钱”;有的人钻法律的空子,用不合理的手段谋取暴利,还有地沟油、天价菜、老人倒地不敢扶,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二、高职生的特点研究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元素,自然不会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而高校的高职生更是首当其冲。

相比较中小学生,高职生年龄更大,身体和心智更加成熟,有独立的辨识事物的能力,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高职生的教育管理,比起中小学生要困难的多。对于老师的授课,对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说教,高职生总会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而不是像中小学生那样全盘接受。当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自己的思想理念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高职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思想,而外界的一些思想也就很容易趁虚而入,易于被高职生接收。高职生虽然从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社会经验还非常欠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一些思想影响,做出冲动的举动,因此,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并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探索和研究

我们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的高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们,自身都可能陷入迷茫,遇到问题,遭受挫折,在理想与现实,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寻找方向,更何况身体和心理还处于成长阶段,思想还在变换动摇的高职生了。因此,高校的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们自己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深入研究党的各项政策、路线、方针,保证自己教育理念和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高职生而言,除了接受老师的帮助、督促和管理,自己也应该积极主动的站起来、走出去。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思想,没有辨别的能力,是不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不可否认,高校的高职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在学校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社会各个行业发展,考虑将来的就业、成家。高职生处于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一分子,自然不会独立存在。因此,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学会做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最基本的。高职生们可以逐渐进步,完善自己的人生,但是从现在就需要开始做起,争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高职生们思想产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关键就是看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了。权势财富确实诱人,也确实是很多人一生奋斗和追逐的目标。但是,高职生们要搞明白,争名逐利不能违法,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这是底线。不能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就可以牺牲或者伤害他人的利益,乃至搞不正之风,甚至违犯党纪国法,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的生命中并不仅仅只有权势财富,甚至财富也并不仅仅只是金钱、房产、汽车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财富值得高职生们去努力追求,比如亲情、健康、意志、知识、技能等等。权势财富,可能让人幸福快乐,也可能让人压抑烦恼。但是,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个对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人,他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他一定是幸福的人。如果高职生们能牢固树立这样的思想,他们的人生规划、学习生活自然会同步完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小结

高职生是国家的未来,高职生强,则民族强,国家强。高职生的教育管理是摆在各个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课题做的好,有助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最根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高职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更好的发展自我,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斌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3篇

1、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强。发生不幸,不要哭泣,哭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要勇敢坚强的面对以后的人生,多想想开心的事忘记不幸,因为有太多的人把你关怀。

2、人生的计算结果,古今中外各有不同,然而计算方法却大同小异。无非是把整体的人生进行一系列的减法,然后得出“人生净差”,并以此为结果告诉人们人生之短。

3、笑看人生,在美的世界中遨游,在快乐的人生中飞翔,过好短暂的人生!

4、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首先改变新的轨迹。

5、在短暂的人生中,不要愁苦,不要悲伤,一切都很简单,笑看人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大学问,让我们的眼中,更添一些色彩,一些美,一些生机,一些希望!

6、谈起价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所经历的过程、一些事、结果、看法、休会各不相同,这是个人的个性所在,共性是都在实践中找到自我,守住一个宝贵的人生信条,并持之以恒下去。人无完人,你就是你自己,做大事做小事必须有真正的自我,好高鹜远、弄虚作假那就失去了自我的价值。

7、人生多磨难,成长的艰辛,奋斗的不易,加之以种种违反天性却不得不恪守的规矩,构成了生存的严酷与无奈。惟有学会享乐,懂得享受,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情趣与宝贵,才会更加珍惜自己并珍惜这个世界。

8、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帮助一些人做一些事,在你这里可能是举手之劳,而被帮助的人可能因得到你的帮助而会扭转他的人生命运,此时,你会踏实在你的步骤中,无需要多么的高尚,和获得别的人称美,实实在在尽自己的能力,是最好的证明,你的价值充分体现着你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创造价值的人。

9、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趋行于人生的旅途中,你需要做的不仅是欣赏沿途奇妙的风景,更有寻求生命价值的伟人事业,茫茫世界,气象万千,总有一些东西要你去追寻,去铭记。

10、心,一个人的心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一颗平常心,可以造就不平常的人,一颗平常心,可以为平凡的人生添上无尽的光华。

11、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无数次,而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

12、一个会生活的人,并不是尽量压缩一部分人生而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生的人;一个会生活的人,是使每一部分人生都显得尽量“经济”,使各部分之间搭配合理的人。

13、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自己有自己的特质的地方,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也不一定做得来你能做得了的事。有时,价值的欲望无止境,常常会忘记价值实现时的快乐时光,偶尔想起刻骨铭心价值的失败,会心疼,其实应让欢乐的心情常驻心里,来抵抗外在的干扰,价值在自己身上体现多少,就满足多少,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做起事来才会成功。

14、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需要付出同倍的汗水与努力,虽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是只要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就足以让人信服。

15、生活的路虽然不平,但心是平的,用心去填平那生活的路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

16、欣赏现在的生活,品味人生的过程。我们欣赏天边的风景,我们品味飞翔的过程。也许,天空没有飞过的痕迹,但我们的心里装着整个天空。

17、有人向往 满天的鲜花与掌声,向往无尽的金钱与权利,但当他们离你而去时,辉煌不再,光华暗淡,人们将你遗忘。有人追求内心的高大,品德的美好,即使你悄悄地经过,仍会留下美好的芬芳,让人静静地追随。这便是心与心的差距。

18、是人生改变你,还是你改变人生,都有你自己决定。

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人生观、价值观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甚至对历史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以史为鉴,可明得失”、“读史使人明智”等语,都显示出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进化过程,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中学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的。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的影响和受到的正确教育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教师必须要很好的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利用好教材和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逐步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好引导作用。

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课堂,也来自家庭、影视作品和课外读物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歪曲史实、美化封建人物的“帝王、妃后、公主(格格)”等的影视品,这些影视品宣扬皇权天授、至高无上、臣民要盲目服从等封建思想(当然也有一些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稳定而采取的一些治国治民的政策值得肯定),这与现代文明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废除特权等的价值观相违背,还有自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对我们一些涉世不深、判断力、鉴别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把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以此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就简单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出现一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但“人民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切这一观点。例如,在学习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内容时,必须强调这些发明都是经过了无数的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获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然后再被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创造性的发明的,比如宋代的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为人类发展、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发明家、科学家等人的生平有些已无从考究,但他们的人生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伟大的事业。这个从无数人们的科学实践到伟大的发明过程,正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即是人民历史观的最好说明。把人民历史观扎根于学生脑海中,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奋斗、牺牲的无数英雄人物,如我国明朝英雄戚继光,为了抵抗倭寇的侵扰、保护沿海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做的努力被世人称颂;民族英雄郑成功克服重重困难率军远越台湾海峡驱离强盗葡萄牙人,,为捍卫国家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等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再如,利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同志等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对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这些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历史正面人物的评价,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利用历史人物实行正面教育外,也可以利用历史的反面人物的可耻行径和可悲下场来警示教育学生,对违背人类正义和危害社会的人,都逃不脱正义和法律的惩罚。比如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罪魁祸首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法西斯战争罪犯,为了想独霸世界,实行霸权主义和侵略,给世界人民造成严重的、痛苦的灾难,但这些发动法西斯战争的刽子手最终都落得害人终害己可悲下场。通过对这些历史反面人物的批判,教育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非常重要意义。

第三、要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造成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到中国近代史的中日、八国联军的、和中华民族的等内容时,要向学生讲明由于当时统治者的闭关自守、腐败落后,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导致国家差点被灭亡,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差点成了亡国奴。从这些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说明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学生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要掌握科学技术并进行创新,为建设伟大富强、民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作用。

当然,在历史教材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题材是丰富的,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把正确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知识结合起来,避免说教,能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感到如身临其境,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但教师必须牢记一条: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精深的内涵来丰富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达到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永远是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教材 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历史》教材 八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影响与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团,我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对自身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关注以及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条件的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健全提供了一个新条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的思想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发频繁,我国传统的社会思潮正在受到多元文化是潮的冲击,双方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思潮。在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我化思想的基础上,汲取外来的先进文化思潮。为当前高中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开展与时展相统一的正能量教育,社会经济条件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接受度更高、内容更丰富这方面。

(二)社会经济条件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但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文化思想的对外开放性,各种外来思潮不断涌入,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青少年正处在思维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些外来不良思潮,还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容易遭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具体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主要表现为虚荣、浮夸、奢靡主义、盲目崇拜以及互相攀比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相互信任逐渐在消失,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建立健全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念,明确自身的信仰,走出迷茫?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这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生所产生的一些“思想垃圾”又对社会文明造成了威胁,我们要正确审视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不断进化不良思想,积极弘扬先进文化思潮,引领社会潮流,创设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要重视高中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身对不良思潮的判斷力与抵抗力,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武装自己,做优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

(一)与时俱进、选择恰当的价值观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人生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了解到当前国内外的最新形势变化,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重新审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养成是否符合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要求。在人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每个学习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再了解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特性,开展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开展人生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在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要结合时展特点,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案例、先进的教学模式、恰当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形式对学习个体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课堂双主体作用、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我们的身心健康正处在一个健康养成的关键阶段,青春期时的生理以及心理等都在逐渐成熟,此时正是健康人生价值观确立的大好时期。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之后明确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需要课堂主导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尊重课堂主体的前提下加强对课堂主体人生价值观的引导,给予其充分的重视,进而调动其课堂参与积极性,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人生价值观学习中,增强情感体验。高中,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双主体作用,通过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三)有效结合理论与实际、提高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在建立健全自身人生价值观体系的过程中,要有效结合理论与实际。人生价值观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中,课本中的主要内容都是一些经过社会实践而总结概括出的系统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与生活实际存在较远的距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也不具说服力。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定是错误的,不利于健全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基于此,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既要注重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又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增强社会体验,以此来找到双方的有效衔接点,提高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悦.浅谈高中学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观[J].经贸实践,2017(21):281. 

第6篇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注重 学生 人生价值观 培养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提高对学习历史的认识

《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重新认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更重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史实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需要,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助力器,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鼓励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而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好奇心会使学生创造出新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创新思维为核心,设疑、质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与。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一课,我们知道,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而宣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师要利用创新教法、探究式、启发式教法等,让学生在新奇、悬念、游戏、故事、趣味等知识中,启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创造条件。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崇尚科学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发展和历史英雄人物了解和认识,学习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品质。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要求,都有表现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传统的具有依赖性程序化的保姆式教育中,创造动机被抑制,实践活动被取代,独立学习被低估和漠视,独立要求被忽视和压制,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立性,鼓励独立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和创新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创设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拓展学习空间,扩大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没有知识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活教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解决学生的双手、大脑、嘴巴、时间和空间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旧框框,善于标新立异,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思考,敢于动手实践,动口提问,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可以引用成语、典故、电影电视等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的史实。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到浩瀚无垠的历史世界,扩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四、开展丰富的体验感受,培养探究创新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7篇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共同体对价值客体的共同看法,它是社会群体实践的产物。社会价值观是特定社会群体确立价值取向、确定价值目标、作出价值判断和实施价值选择的依据。社会价值观被群体成员所接受与认同,存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观念之中,属于一种社会意识。

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制度化形态、知识化形态和生活化形态。其中制度化形态是指官方提倡的主导性社会价值观形态。知识化形态是指某种社会价值观已达到系统化程度。它通过思想文化传承的某种或多种载体和方式而存在。生活化形态是社会价值观的原生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习俗与行为方式等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草根性”特点,但当生活化形态的社会价值观达到自成系统的理论程度时,就可以成为知识化形态而存在。

大学生文化认同就是学校群体成员对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认同,是对本民族在长期的共同语言、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一种积极的肯定性认知。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力、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性的高智力群体,其社会价值观及文化认同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以及新奇的思想观念都很容易接受、消化并吸收,从面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以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便具备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和新生元素,相应地大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社会竞争、民主法制观念及主观能动性等各方面因素也会应运而生。大学生价值观念在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会在各视域不断延展,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重要问题域是在传统上还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生态、网络等问题。在不同文化领域的影响下,大学生对新的社会情境、文化领域及相应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很难有效地消化、吸收、创新,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不同,因而也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极具多元化。但承认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全盘地不加考量的接受他们的任意观念,而是对他们的具体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地、系统的分析,批判他们的有损他人利益、阻碍社会进步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正确的价值观念给予肯定和支持,引导其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 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

撒切尔夫人说过:“我们掌握现代科学发展的全部巨大资源可供使用。这使我们有力量与地球另一边的人取得联系从而发挥影响,就像我们一度能够容易地同临村里的人取得联系一样,我们必须使用这股力量来宣传我们的自由。”由此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媒体等传播媒介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灌输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进一步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此来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生活形态及价值观念。因此,受到西文化中某些潮流观念的影响并乐意接受这种观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这就造成大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困顿及不能认同。

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思想认知、情感认识、心理稳定性等方面都不成熟,在西方文化传播蔚然成风以及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并且(下转第109页)(上接第77页)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不同程度不程度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状况堪忧。大学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繁衍生息,也影响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用的发挥。

更为严重的是,西方文化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我们国家宣传和灌输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这使我们在应对其挑战时显得有些被动,不利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继承和传播。敌对势力更是伺机加强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渗透。值得我们国民警觉的是,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理念方面,美国专门针对中国人设计了一整套方案,就是要致力于瓦解我中华民族人民的意志。它的重点在于要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多年来无数革命先辈辛苦建立起来的政治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当代,正是中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激烈碰撞的时期,在中华民族文化面临被同质化挑战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认知状态和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各不同阶层、不同社会成员、不同社会团体、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其思想价值取向可以稍有不同,各有偏好,但是在根本上必须要有对中华民族文化认知的一致性,也可以说是对最根本问题、最根本利益方向要有相同的准则和目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要重新认识认识中国社会价值系统的一主多元特性及其所体现的和合精神。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主体教育;主导教育;思想道德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又逢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等各种问题,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我校思想品德教育首要而紧迫的课题。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由于我校为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小就离开了父母,加上学生年龄又普遍偏小,世界观尚未形成,有时他们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容易感情冲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循循善诱。对正确的情感要加以爱护,避免伤害学生的感情。同时教会他们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对学生要善于因势利导,对其积极的一面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以调动积极,同时要防止其消极方面的发展,切忌讽刺挖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处理问题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各个因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来实现的。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指导,而且要通过不断的联系和反复的实践,逐渐形成习惯,把不太稳定的道德品质发展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它不仅要求向学生讲明道理,而且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它既是学生思想内部复杂斗争的过程,也是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学生全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

借中华“保钓”之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学校唱响国歌,每年九月十八日都进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育,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纪念“九一八”等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各学科充分整合,多方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

五、实施学校课程的全过程德育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最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把握不好,可能毁了他们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的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网络、迷信、、校园暴力和各种电子游戏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一种通过对人类人格、尊严、价值的维护,主张以人为本,肯定和重视人包括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等在内的相关因素,属于提升人生存意义的一种实践行为。“人文关怀”拆开来说,“人”是出发点,“文”是手段,“关怀”则属于实行方式。“人文关怀”不同于一般的“关怀”,它除了具备普通的需求关怀外,还侧重于“文”的精神需要,既从需求关怀上升到人精神和理想的关注和尊重。可以说,它是情感与理想相结合的终极关怀。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意义

(1)是时展的需要。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以人为中心”作为内源实施发展计划后,往后的发展观都遵循这一思想,不仅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将人看做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地,再加上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今经济发展模式中已经逐渐显露出迟钝、乏力的现象。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增加,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政治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确保学生成长方向的正确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不断进步的社会也决定了高校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道德观念多样化、个人意识不断加强等等,这些复杂多样的思想意识或多或少都会冲击着学生正确道德品质观念的养成。而人文关怀的加入,真正使“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增强其文化素养,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的现状

当前,很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作为现代人的素质特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几个基本要求。但是当前我们高校的教学活动却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教师自身的愿望出发,实行“强制性的强化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备的判断、理解和内化功能。

(2)忽视学生的自我需求。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经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也就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知识需要。但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授课,而不顾学生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第一,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当前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空洞”说教,对现实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含糊带过,并不能真心实意地去解决一些深层次的实际问题,难于满足学生需要,加上陈旧内容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第二,忽视不同学生的层次性需要。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面构成决定了教育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实施,真正做到因人而教。然而现实教育却是: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实行集体“一刀切”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3)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高校课堂似乎都误解了教育的内涵,认为只要将学生教育得服服帖帖、循规蹈矩就是好。殊不知正是这种教育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理想,致使学生变得唯唯诺诺、缺乏个性,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1)重视学生的需要。首先,启发学生的需要。教育者必须要通过客观实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其次,准确把握学生需要。把握学生需要是使教育实施更具备针对性的前提条件,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生的优势需要;再次,要引导学生需要。就是指教育者在把握学生需要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正学生的不合理需要,保证学生需要的正确性。最后,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层次不同”这一特点进行因人而教。同时,要想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文关怀,教师还必须在引导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中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发自内心地平等对待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格的尊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进行自我完善教育。

(2)将人文关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化。科学理论知识和人文道德素质属于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关系,因此,要切实将人文关怀确实体现在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中。

首先,创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培育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意义重大。因此,可以创新性地增加人文素质培育内容。例如,教学内容可以围绕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要求、社交渴望、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做好差别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素质都不尽相同,具备较大差异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有目的地进行层次性教育。因材施教,真正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和独特个性优势,使之真正形成和谐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