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27:21
导语:在生物化工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
1.1 生物化学的研究现状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化学是一门出现时间较晚的基础学科,它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时间非常短。虽然它的出现时间很短但是却创造出了很多价值对人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近些年来,经过生物化学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生物化学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谢、生物的合成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家们还合成了很多种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蛋白质及基因。人们根据生物化学成功研制出来了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些都在不断地推动科技向前发展。
1.2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类把生物化学史分为三个部分,从叙述生物化学到动态生物化学最后是机能生物化学,这三部分的生物化学代表生物化学史上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生物化学是从18世纪开始被人们发现的。一开始,舍勒研究生物体的各种化学组成成分,然后发现了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这为人们之后研究生物化学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各门类的科学家去研究生物化学,他们分别合成了尿素、多肽;发现了核酸;引进生物催化剂的概念;进而又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及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后又确定了蛋白质和DNA在遗传中所起到的作用;到今天的基因工程和克隆。生物化学在最近的一百年里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 现阶段生物化学的研究热点
虽然生物化学出现的时间很短,但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物化学现阶段的研究虽然距离我们预计的目标很遥远,但是生物化学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计的。生物化学主要突出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工程,生物膜结构,物质代谢调控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通过研究生命大分子的物质组成我们知道生命的基本物质是核酸和蛋白质;通过研究生物膜结构,我们懂得了,膜结构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之一,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传递都需要膜结构;通过对生物工程的研究,人类揭开了生命的秘密。现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地方我们没有研究出结果仍需要继续努力研究。
2 高科技的应用给生物化学带来的新发展
2.1 将高科技应用到生物化学的研究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于是高科技就被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家们也把高科技应用到了生物化学的研究中。人们将同位素标记法应用到了生物化学的研究中,利用同位素跟踪技术能够准确地找到被标记的物质在生物体中的具置,这样有利于人们对生物体的观测,帮助人们研究生物化学。人们还将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到了生物化学的研究中,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探针的差别,人们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以产生更多的应用价值,为生物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2.2 高科技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家们应用同位素标记法,使生物化学的研究更加容易,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同位素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进行追踪,这样可以有效地追踪到生物体内的物质。科学家们利用生物芯片,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在不久的将来更会在基因的发现、基因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为社会带来历史性的进步。
3 结语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帮助,人类要面临人口数量、饮水、粮食、生活环境和住房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生物化学的帮助。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不可估计,特别是把高科技运用到了生物化学中的时候,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将高科技应用到生物化学中给生物化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更加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总之,生物化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我们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生物化学的帮助。
[参考文献]
谭天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催化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工作。现任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项目介绍
石油作为一种天然矿物资源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现代文明,为丰富人类的生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减少和资源逐渐枯竭,全世界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石油作为燃料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严重性。基于能源和环保两方面的共同问题及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大大低于国土面积7%和人口比例20%的事实,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生物柴油的成功开发是开辟新的再生能源,且有利于环保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我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并已列入有关部门国家计划中。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实施),这充分说明国家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在中国推行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这也给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生物柴油和传统的石油柴油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以可再生的动物及植物脂肪酸单酯为原料,可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二、环境友好,生物柴油燃烧后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普通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为普通柴油的20%,CO2和CO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0%,无SO2和铅及有毒物的排放,混合生物柴油可将排放含硫物浓度从500PPM 降低到5PPM,可达到欧洲Ⅲ标准;三、不用更换发动机,而且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
目前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植物油脂和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碱性催化剂下转酯化反应,但该方法合成生物柴油存在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化学法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动植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催化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对原料油脂无选择性等优点。但是,目前酶法又存在脂肪酶成本较高,酶使用寿命短和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形成产物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因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酶法生物柴油的工业化例子。
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选用经多年选育得到的酯化专用假丝酵母脂肪酶[发酵水平8000(U/mL),活化产品20000(IU/g)],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固定床式酶反应器,以及全新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和反应分离耦合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酶法合成生物柴油中脂肪酶成本偏高、酶使用寿命短和副产物甘油、水难以回收等技术问题。
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先后受到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能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中国石化集团等项目的重点支持。获发明专利2项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本项目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经济指标情况:一、采用固定床式“酶反应器”合成生物柴油,对于植物油及废油等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均可达到95%以上,最高转化率可以达到96% ;二、建立了生物柴油“精馏”装置,分离精制收率高于86%,分离后产品中甲酯含量大于97%;三、在建的年产500吨生物柴油中试生产装置上,反应器内固定化酶使用寿命超过20天,并且正在建设一套万吨级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四、燃烧性能明显优于0号柴油,在0号柴油中添加20%生物柴油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明显降低35%以上。
技术专家点评
王孟杰北京泰天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2006年至今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生物能转换技术专业委员会(CAREI)主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能源相关研究及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对生物柴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工业化利用的水平。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生物燃料油技术领域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础性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大部份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甲酯化材料及催化剂选择上,即研究开发新的脂肪降解和酯化合成工艺,找到一条既经济又可行的燃料油合成的工艺路线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的关键问题。现行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超临界方法和生物酶催化法。国内外已工业化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大都采用化学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故寻找一种理想的合成工艺是当前一大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由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天伟院长课题组开发的“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成果,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对原料油脂无选择性等优点。该成果中选育了一株适合于生物柴油转化的脂肪酶高产菌株,使得酶法合成生物柴油中昂贵的催化剂更为廉价。开发的以膜纤维固定化脂肪酶方法制备生物柴油为国内外首创;开发的旋液甘油在线分离装置,实现了生物柴油的连续酶法转化,其中新型连续式膜反应器可连续反应500小时以上。在采用北京市地沟油、煎榨油及菜籽油进行酯化和进行了生物柴油的中试工作中,生物柴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达93%以上,产品收率达86%,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符合国外同类产品指标。
北京化工大学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上解决了酶法合成中的催化剂酶成本高、副产物难以回收等问题,并正在建设一套万吨级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工业化装置。成功解决了国内传统工艺(化学法)中,产量小、能耗高、产品转化率低,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成果。
市场专家点评
徐志文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还担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妇联执委、秦皇岛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秦皇岛市侨联委员等职务。
石油是世界各国主要战略物资,并且已占到全球商品能源消费中的40%。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且本国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国内产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逐年增加,因此发展替代能源凸显其迫切性。另外,伴随着当前的油价高涨,以及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关注,昔日踉踉跄跄前行的生物燃料骤然间前景光明,人们开始坚信这些燃料对环境是友好的,因为这些燃料基于可再生的动植物油而不是基于石油等一次性消耗的矿物原料。
根据对未来石油价格的趋势性分析,我们认为投资能源领域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远投资是有前景的。之所以选择了国家明确支持的生物柴油进行投资,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技术水平的先进性,通过了解北京化工大学的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兼具理论和工业化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在200吨/年酶法生物柴油装置运行试验表明,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3%,产品收率达86%,产品纯度高于97%;二是市场前景好,我国作为柴油消费大国,目前每年柴油消费量为7000~8000万吨,其中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2015年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缺口达3000万吨。若按照国际上采用比较广泛的标准(B10-B20标准)计算,到2010年国内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量约为1000~2000万吨。由此看出,生物柴油市场非常广阔,我国的生物柴油市场更是有着极强的上升空间。
但仍需要指出的是,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上马该型项目采用廉价原料是生物柴油能否规模化的关键。同时,生物柴油虽然属于国家能源产业化发展方向并予以明确支持,但仍需国家相关政策细节出台。
投资专家点评
周春兵新加坡中星资本资深顾问、上海国邦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曾先后在多家跨国公司担任产品经理、营销总监、总裁助理、高级咨询顾问等职位。
生物柴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工程师Dr. Rudolph Diesel于1897年就提出来并演示了使用花生油作燃料的发电机。由于取源简便而又快速获利的石油开采技术风靡全球,使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技术被冷落了一百多年。随着石油的价格高涨、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又重新获得生机。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分析,到2015年,我国原油供给进口依存度将由现在的30%递增到50%以上。为防止能源短缺引发的灾难性局面的出现,我们就必须寻找到石化柴油的良好替代品。
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教授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项目与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和传统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项目已经进行了中试并建立了万吨级的工业化生产装置,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化基础,但在项目运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快建立适当规模的样板示范线,该样板项目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应是完全基于市场化的运作情况下的真实结果,而不是中试前的研究数据或非经常性政府特殊支持下产生的补贴收入。
人从类人猿变成人,全身的体毛褪尽,必须要保暖,否则过不了冬,所以服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服装,尤其是纺织业发展在现在,仍在积极向前推进。联合国联合多国专家的一份意见称,到2051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 53亿吨,而非现在的7900万吨。其中,服装部分,将达到4150万吨,家用纺织品部分占4100万吨。而产业用纺织品,将达到1. 705亿吨,占总量的67. 4%。也就是说,接下来的近40年时间,纺织业还会大发展。
但是,要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资料、资源的来源问题。
纺织品的发展瓶颈
为什么纺织产业要转型升级?如果不转型升级的话,没办法走下去。
首先是资源问题。纺织纤维受到了几大制约。一是全球人口暴增。联合国2001年全球人口预测时,宣布2051年全球人口将达到76亿,2009年时数字修改成92亿,2011年又修改成了94亿。也就是说,2035年以后,全球的全部耕地只种粮食也不够地球上所有的人吃,这意味着,除了粮食以外,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其他11个种类的植物不能再种植了。
中国也一样,我们甚至更快碰到了的制约期。2009年,中国已经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国。在这个背景下,2009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18亿亩更低红线的概念,也就是说,再过十多年,不仅棉毛丝麻不能利用现在的耕地种植,也更不能利用种粮食的地,只能走新的道路。
其次,关于加工的人工纤维,木材也受到极大地限制,更重要的是合成纤维,已经占到纤维总量的60%了,但是合成纤维的资源用的是石油等化工资源,而联合国最近6年里,反复有关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问题。现在的结论是,已经勘探到的石油天然气的总量,再加两倍计算,2050年会全球枯竭。换句话说,以后我们不能再用石油和天然气原料做合成纤维了。
在这种严重制约资源的情况下,纺织产业纤维的出路是什么?只有两条。
第一条,尽量开发利用可以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可以循环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资源。这是经过反复讨论,并经过中央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再生材料,只能是生物质资源。天然资源,想办法利用盐碱地、山坡地等种植;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尽量利用像农废产品里面的许多生物质资源,经过生物化工技术的加工后,把它们变成纤维资源。纺织协会已经利用了甘蔗渣、桑条等进行了加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麻秆、棉花秆、玉米秆,利用这些东西可以直接提取纤维素,制作棉胶纤维;也可以利用生物化工的方法,像现在玉米秆生产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长春已经建立了一个年产300吨的企业,由玉米秆生产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同时还和清华大学合作,直接用玉米秆制作邻苯二甲酸,作为涤纤维生产的材料。
第二条,更为重要的资源,是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利用。
现在全球纺织品的废弃量远远超过了3000万吨。这指的是纤维量,并不包括纽扣、拉链等。这部分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当前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世界上,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前纺织大国,如美国法国等。
美国于2010年正式通过法律,只要是利用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加工出来的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可以直接挂吊牌标记这是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的产品。这些产品比用新纤维制作的产品性能有时要低10%,但是要教育全国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应该多花钱买这些服装。只要挂这个吊牌的,大多比同类新纤维的产品贵10%。
2011年,法国国会也正式通过了决议,允许再生纺织品更贵,要求人民去支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我们在这方面研究了有几年,但是进展缓慢,非常艰难。恐怕我们还要经过一段宣传教育的过程,使消费者能接受。
废旧纺织品利用的出路
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的出路是非常广泛的,因为纺织品包括服装在内,废弃之后,再生利用,还是原来的分子,重新利用很好做。
相当一部分的服装,应该是可以利用再生纺织原料生产的,包括目前把服装厂加工下来的边角料,直接再变成纺织原料,这个过程已经走到了比较顺利的渠道中。既然是服装厂,自己用过的布原料,分得很清楚,纯棉的就是纯棉的,涤纶混纺的就是涤纶混纺的,锦纶的就是锦纶的,不会混在一起。其次,这部分是没有穿过用过的,不会有特殊的细菌,不用再消毒;没有用过,也不会有脏东西,不用特别地清洗,成品布也不会有浆,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原料可以直接利用,不会产生复杂的问题。直接可以纺纱织布,既可以做衣服,也可以做家用、产业用的纺织品。
产业领域中,建筑上的保温隔寒,冬天保温夏天隔热,现在所有的新建筑都要加上保温层的,相当一部分也可以利用废旧纺织品来替代,只需加上相应的阻燃处理之后就可以了。另外,高速公路、高铁经过居民区时两边的隔音层,利用废旧纺织品做成的原料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
在世界纺织机器展览会上,你会发现日本的展台上,可以用废旧纺织品原料直接加工成毡,最薄35毫米,最厚的可以做到160毫米,一次成毡,很方便。这方面可以利用的领域很广,既可以用到家用建筑上面,也可以用到社会工程上面。还可以做成卫生用品、尿不湿等等,但是这方面,对于防止细菌、病毒要特别关注。同时汽车的坐垫、内部装饰,已经可以允许大量使用废旧纺织品原料加工物。世界上几个大的汽车公司,包括奔驰,已经要全部使用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原料进行加工。
农用也可以用废旧纺织品原料,用得最多的是大棚的保温。因为这个东西,只需要保温,不用顾忌颜色、花样,这方面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加以应用。有些果实的保护,同样可以用剩纺织材料来进行。除此以外,包括服装里用的东西也可以用剩纺织材料,比如衣服里的合成革。
现在一些再生利用工厂收到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是聚酯瓶子,熔融之后可以做成新原料。但是这在中国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江苏、浙江利用聚酯瓶子做的涤纶丝,绝大多数用的瓶子都是美国进口的,美国的瓶子瓶盖都是卸掉的,上面贴的纸都揭掉的,并且每一批来的瓶子都是一个型号的,一种颜色、一种品种、一个型号的进行分解,较为方便,现在我国回收的瓶子进行分解还有一些过程。
还有其他很多的特殊产品,如医院里面医用的废纺织品,这部分规定统统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因为这里面可能带有细菌病毒,要另外处理,不准乱回收利用。
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对于一般纺织品,尤其是衣服等,回收后能否保证没有病毒和病菌。按照规定,回收衣服必须严格消毒,不能变成传染源,影响社会稳定。
纺织原料可能会引起流行病是有历史教训的,是和山羊和绵羊里带的布鲁斯氏杆菌以及炭疽杆菌有关。从1940年到1949年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表明,中国每一年羊毛的运输加工使用,造成布鲁斯氏杆菌和炭疽杆菌引起人死亡人数每年达到30万到40万。从1963年开始,纺织工业部主导下开始建立专门的毛包消毒。
直到1983年,中国才完全消灭炭疽杆菌和布鲁斯氏杆菌。但是现在依旧不能掉以轻心,2011年12月,美国骆驼绒和山羊绒协会会长给我们来了一封信,提到阿富汗发生了炭疽杆菌流行。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病毒和病菌问题,严格消毒。
消毒成本很高,加上相关检测,成本更高。这部分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事实。
记者:生物技术领域是最具活力的高科技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以DNA重组技术成功为标志的生物技术诞生后,生物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健康、植物及环境等领域。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对生物技术产品有着多种潜在需求的巨大市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目前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
王宏广: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正在实现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少数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生物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化工、环保、能源等重要领域,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改善环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中国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产品潜在市场,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有资源、人才和潜在市场的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是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我国生物产业迅速崛起,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200多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及正在筹建中的生物技术园区20多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融合、酶工程等新学科新技术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用于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较之1999年增加了3倍。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99家科技园区中,有100多个均有生物技术研发的项目。我国未来5-10年,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基础生物学、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紧随信息技术之后,掀起了科技发展的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市场总额将达2万亿人民币,有望成为支柱产业。
记者: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少数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那么,其产业化程度如何,是否同样处于领先水平?
王宏广: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人们通常认为的生物技术产业,多数是指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这一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总体规模还不大,而传统生物技术产业已经为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技术产业并不是一个完全新兴的产业,它是一个既传统又年轻的产业。
说他传统,是因为生物技术已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生物技术已发展成熟,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我们容易“视而不见”,如疫苗、抗生素、维生素、啤酒、味精、酱油、醋等都是生物技术产品。如今,传统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早已成为一个具有4000多亿元产值的产业。说他年轻,是因为近一、二十年来,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人类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从而展现了医疗、农业等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景。
总体来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而且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工业增加什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包括传统生物产业及现代生物产业),其中现代生物产业的产值达600多亿元,已拥有生物技术企业270家,共批准了3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仅转基因抗虫棉每年为农民至少增收50多亿元;工业生物技术产品中仅氨基酸的年销售额已逾100亿元,发酵有机酸以柠檬酸产业为主,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天然药物的市场容量近400亿元;保健品等生物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其他如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组织器官工程等都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组织器官工程、基因组研究和后基因组研究等新兴领域,目前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产业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应该说,我国生物产业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技术产业化程度、产业规模等与发达国家间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干细胞等生物科学前沿领域,我国有着较强研究能力,为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物产业工业增加值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力争进入生物技术强国行列,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
加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有望用15-20年的时间内跻身世界前列。
记者: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成就十分显著,特别是我国首创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研究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每公顷产量突破了12吨,国际上提出的超级稻指标首先在我国实现。是不是可以说,农业生物技术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提供了技术可能?
王宏广:农业生物技术将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我提出已经五年了,并且专门请教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布勒格等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农业生物技术将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创造新肥料(生物肥料)、新农药(生物农药)、新地膜(可降解地膜)、新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将比第一次绿色革命对农业的推动力更大,影响面更广,作用时间更长,效果更持久。
全球转基因植物的应用面积在生物安全的激烈争论中迅速发展,而各国对转基因植物研究的支持力度从来就没有减少过。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机构(ISAAA)的统计,2005年全球近20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2亿公顷,近9年增长了50倍。我国转基因棉花已经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4%,每年可为农民增收70多亿元。转基因水稻、玉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转基因大豆、油菜、草、林木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400多个农作物品种进入了安全性评价阶段。我国有15亿亩不能很好利用的盐碱地,大力发展抗盐碱的植物,至少可增加1亿亩耕地,种植纤维、能源等植物,能够有效地减轻能源、木材短缺的压力。
另外,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动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培育出超级猪、转基因鱼、高产奶牛等新品种。我国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不断取得突破,已经进入边研究边产业化阶段,能够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不仅能减少环境与食物污染,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可降解生物地膜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在石油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替代化学塑料,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大量节约进口地膜原料的费用。
记者:在医学领域,我国生物医药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医药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医学革命,人均寿命将进一步提高,可能使人人都变成寿星,生活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它为医药生物技术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宏广:是的,医药生物技术将从疾病预防、疾病诊断、药物研制、生物治疗、器官移植等方面,推进第四次医学科技革命,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长人类寿命。
我国是世界上疫苗生产与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人均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37岁提高到2003年的72.8岁,疫苗在预防重大传染病,增加平均寿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预防疟疾、霍乱等疾病的疫苗已经进入应用阶段,SARS疫苗、预防性艾滋病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等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将大幅度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能力。
我国生物药研发与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正在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全球已能生产针对200多种疾病的500多种生物药物,使3.25亿人受益,近700个生物药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经生产使用30多种生物药,还有150余种生物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类新药占1/3左右。生物制药正在成为新兴产业。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骨、软骨、皮肤、肌腱等近20种组织(器官)工程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或应用阶段,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将使一些疑难病、遗传病得到根除,生物芯片、基因诊断、免疫诊断等高新技术将带来病原检测与疾病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以再生医学、基因治疗为代表的第四次医学革命逐步形成。
记者:有人说,生物能源的兴起,会使生物柴油逐步取代石油,生物技术在缓解能源短缺形势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宏广:的确,全球生物质能的储量为18000亿吨,相当于640亿吨石油。我国生物质能至少有相当于3个大庆的能源产出量。发展生物质能,有效利用部分生物质能,至少能够形成1个"绿色大庆",有效地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利用荒地、南方草地、盐碱地等发展生物质能,不会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目前,我国利用以陈化粮、高粱、甘蔗、甘薯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石油价格45美元以上时,已经能够做到不需要国家补贴,只要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就能进行规模化生产。我国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也已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成本明显下降,有望在近期实现产业化,而国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当前石油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发展生物质能已经是一个战略的选择。
记者:世纪之交网络经济全面崛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技术带来了传统产业的革命性变化,生物技术也会带来传统产业的变化吗?或者说,把基因、细胞、蛋白质等与农业联系起来很自然,把这些名词与工业联系起来却比较难,您能谈谈生物技术对工业的影响吗?
王宏广: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工业化的阶段,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资源过度消耗,大量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现代工业生物技术,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工业生物技术将推动化学工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一是利用生物催化替代化学催化,将使纺织、造纸、皮革、化工等领域大幅度减少化学废物产出量、提高产品纯度,走出一条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化学工业中将广泛使用生物催化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幅度减少废物产出量、提高产品纯度;纺织工业中采用生物技术,可减少纺织品在染色和修整过程中毒性副产物的产生;造纸工业中采用生物工艺,可显著降低制备纸浆过程中毒性副产物的排出量。二是用生物质为原料替代部分化石原料,可改变化学工业对石油产品的依赖。我国化工材料的市场需求额高达5000多亿元以上,发展生物化工能够形成千亿元的生物化工产业。还可以利用玉米和大豆等生产"绿色塑料",减少石油用量。三是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研发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而发展功能食品,加速第四代食品产业的形成,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饲料生物技术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的添加剂,加速饲料工业与发达国家饲料标准的接轨。
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还将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一是培育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如纤维植物、油脂植物等新品种,为工业、精细化工提供重要的原料和制剂等;二是大规模筛选和提取微生物活性物质。研制100种以上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酶抑制剂,新型人用、畜用和农用抗菌素等微生物药物,开发和生产治疗及诊断类生物制品,并实现产业化。
海洋生物产业逐步兴起,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一是发展海洋药物,形成一批海洋药物及保健品;二是从海洋生物中克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三是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
记者: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保罗先生预言:“推动社会发展的代表科学将由信息科学转为生物科学。” 显然,21世纪是生物技术、生物经济的世纪,如果谁拥有生物经济的优势,谁就拥有综合国力的优势,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否可以说, 以生物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浪潮,将像以往三次浪潮一样,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宏广: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则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经济已经成为网络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经济正在推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加速形成,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新的经济生长点,使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人类在食物、住宅、汽车等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进一步的追求必然是健康、环境,以及精神享受。生物技术产业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将促进健康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幅度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推动医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现代生物技术使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使医疗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使人类更健康、更长寿。生物技术将推进自公共卫生制度建立、与麻醉术、疫苗和抗生素应用之后的医学史上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三是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改善人类膳食水平。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将大幅度地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对农田、环境污染,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变革。
四是创造新的生物品种,改善生态环境。植物抗旱、抗盐基因的发现与应用,将有可能有效改变10亿亩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使5亿亩不毛之地、盐碱地变为良田。用于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基因工程极端微生物的应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将会解决工业排放、白色垃圾等环保难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五是发展绿色能源,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全球生物质能量的储量为18000亿吨,相当于640亿吨石油。生物能源将会使作物秸秆等废弃的有机物成为能源,缓解化石能源不足的危机,为石油短缺国家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找到一个较为经济的途径。利用“绿金”代替“黑金”,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生物氢等生物质能将部分替代日渐枯竭的化石燃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能源战略。
六是冲击传统伦理观念。基因身份证将个人的病症、性格等方面的信息贮存在身份证上,必然会影响人的隐私权。干细胞、组织工程、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将对人传统伦理观念产生强烈冲击。
七是生物安全将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必须认识到生物技术是一柄双刃剑。SARS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战将彻底改变传统战争的方式与后果,没有对生物战剂、生物恐怖的防御与应对能力,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的本质是获得、理解和使用包含在生活性生物体遗传材料里的信息,使其具有生产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说,生物技术包括遗传控制特性信息的发现和使用,并结合当前的技术能力来改变这些特性的表现形式,或培育出某些特性被增强的生物体,以减少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根据目前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通常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核心。
生物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是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如天然药物、保健品、环保产业、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组织器官工程等。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最终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生物经济: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简介: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是1983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机构,直属国家科学技术部。
[关键词] 生物柴油;可再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河南迫切需要发展清洁、多元化能源体系,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而生物柴油是继燃料乙醇后第二个可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不仅是缓解河南能源压力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还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更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物柴油还可推动省内汽车行业、医药、食品、化工等产业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功效。
1 概述
1.1 生物柴油定义
生物柴油俗称阳光燃料,是一种长链脂肪酸单烷基脂,是以动植物油脂、各种废弃油脂及微生物油脂等为原料,与短链醇(如甲醇、乙醇)经过转脂反应制备获取,是一种含氧清洁燃料。生物柴油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工程师Dr.Rudolf Diesel于1985年提出,是指利用各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酯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
1.2 生物柴油的优势
与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以下无法比拟的优势。
1.2.1 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很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降低,比石化柴油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石化柴油。检测表明与石化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生物柴油含氧量高,燃烧时排放的烟少。此外,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在自然条件下很快被微生物降解。
1.2.2 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需添加剂,冷滤点可达20 ℃。
1.2.3 较好的性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的寿命与油品的腐蚀性有很大的关系,油品的硫含量对发动机的寿命影响很大,生物柴油的含硫量极微,使用生物柴油,柴油机的寿命会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生物柴油优秀的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大大降低,延长使用寿命。
1.2.4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是衡量生物柴油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生物柴油的碳链的平均长度比石化柴油长,闪点一般在100 ℃以上。由于闪点高,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比较高。
1.2.5 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十六烷值是衡量柴油点火性能、影响柴油燃烧特性的参数。生物柴油燃烧性好,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可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延长。
1.2.6 具有可再生性,可作为石油产品的替代品。生物柴油与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不同,生物柴油的生产、加工、消费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生物柴油的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起来,通过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经过人的使用,其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作为下次光合作用的原料。生物柴油的可再生性可以解决一些化石能源枯竭而引起的能源危机,保证能源安全。
1.2.7 兼容性、调和性好。无需改动柴油机,便可直接添加使用,且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可降低油耗,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并大大降低尾气的排放量,同时无需增加储存设备及对人员进行特殊技术训练。
1.2.8 含水量高。有助于降低燃料的黏度,提高稳定性。
2 发展生物柴油带来的社会效益
2.1 缓解河南省一部分能源压力
从《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年)》可知“今后一段时期是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21世纪中叶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河南省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应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常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省内化石能源产能提升难度较大,煤炭、石油、天然气调入量逐年增加,对省外能源依存度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推动能源价格总体持续上升,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层次总体不高,对能源价格承受力较低,保障能源供应面临更大困难”。发展立足于河南省原料大规模生产替代液体燃料―生物柴油,能缓解河南省的一部分的能源压力,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油料林业发展
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过剩,而将粮食转化成生物能源的效率和效益较低,河南省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将一小部分及不适宜种植粮食的荒山、荒坡及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地方发展成生物柴油的原料基地,种植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可以改变单一的“农产品―加工―食品”模式,开辟“农产品―加工―工业品”的发展新模式,所得油品可以减轻河南省油品需求的压力,也可以缓解农民“卖粮难”“卖果难”的问题。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市场对生物柴油的要求量会越来越大,不会存在产品没有销路的问题,另外发展生物柴油必将刺激油料林业的发展,也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2.3 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河南省人口较多,每年消耗大量的植物油,各城市餐饮业产生很多地沟油,许多不法商人从下水道和泔水中提取垃圾油并当做食用油销售,这种垃圾油很不卫生,过氧化值、酸值、水分、细菌严重超标,属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将会破坏白血球和肠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利用垃圾油生产生物柴油,山东潍坊金鑫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生物能源技术以每天潍坊市区内200吨剩饭剩菜和150吨地沟油为原料,每年生产生物柴油4万多吨,这些剩饭剩菜生产完生物柴油还可以用于沼气发电,沼渣还能生产成无公害生物肥,实现了整个餐厨废弃物的全部资源化利用。因此,河南省应大量收集餐饮费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变废为宝,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2 发展生物柴油带来的环境效益
生物柴油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柴油带来的环境效益体现在生产过程、燃烧过程、运输过程的各个层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2.1 生物柴油来源于再生能源,增加生物柴油的生产,可减少石化能源的开采和消耗,从而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 生物柴油硫含量低,其大量生产和使用将减少酸雨形成的环境灾害。生物柴油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使用生物柴油会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积累,缓解并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室效应,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言,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环保型新能源。
2.2.3 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将增加陆地土地植被覆盖率,使土地中不适宜种植粮食的荒山、荒坡及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土地也得以利用,对减少水体流失、调节大气环境气候等方面具有生态调节功能。
2.2.4 生物柴油不易挥发,很容易生物降解。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不会污染地面和水体,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产品。
2.3 发展生物柴油带来的经济效益
2.3.1 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
生物柴油生产是以油料作物为主,因此适合油菜生长地区可大量种植油菜或其他农作物,适合种植树木果子的地区可大量种植这些能成为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的植物,这无疑会给农民增加收入。同时,提高副产品的利用率也会带给农民可观的收入。如榨油时产生的油渣、棉花种植产生的棉籽、修剪茶树被剪掉的茶籽等。这些原料以往产生很小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植物原料能量密度低、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回收分散的餐饮废油等问题。因此,乡镇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很适合从事这项产业。他们可以收集原料榨出油后送往生物柴油厂,可以降低运输原料成本。由此可见,生物柴油产业将为河南省乡镇企业开辟广阔的财源。
2.3.2 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河南省应在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大面积营建造生物柴油资源林,提供廉价的油原料,榨出的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必将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带给人民更多的就业机会。
2.3.3 生物柴油的高值化使企业获利更大
企业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可直接销售。生物柴油中的脂肪酸甲酯粗品经精制提纯后,可用于工业溶剂、表面活性剂、工业化学品、农业化学品等,而脂肪酸甲酯通过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的加工,可生产链烷醇酰胺、甲酯磺酸盐、脂肪醇等生物基产品的销售,而且生产生物柴油得到的副产物甘油经精制提纯后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品,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化工、纺织、烟草等领域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而且范围正在不断延伸和扩展。
3 结论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它的显著特点在于资源和环境的双赢,能够促使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谐统一,被国际可再生能源界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替代产品。河南省在《河南省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中也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物柴油有很多的优点,对河南省的人民、环境、经济都有益处,所以河南应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参考文献:
[1]刘云.生物柴油工艺技术[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于凤文.生物柴油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源环境保护,维普资讯网,2003.
[3]生物柴油技术及工艺流程分析报告,(二)亚太能源科技集团 .
[4]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年).
[5]李昌珠,蒋丽娟,程树棋.生物柴油-绿色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张扬建,向伟达.我国生物柴油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分析[J].2009.
[7]王存文.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及实例[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作用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抛弃,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教育改革开拓了新方向。比如说: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远程教学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而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是最为常见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目前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跟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充分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如说: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一个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和相互讨论下制定一个任务完成计划,然后进行分工,在协同配合下完成任务,并检查任务完成的效果,反思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和摸索未知知识,将课本上的死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活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通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了,开始逐渐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逐渐提高了。
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开展“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言行、思维模式、个性等,从而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培养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说:开展合作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课堂的时间完成某个课题,教师则观察每个学生在开展讨论时的言行。在这样细致的观察中,教师也许就能发现某些学困生的一些潜能,发现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然后再经过个性化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要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素质,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积极与学生谈心,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欲望和需求,只有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说,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亦师亦友的功能,既成为学生前进的指明灯,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尽快转变角色,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比如说,问题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待知识,指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而促进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除了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有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比如说: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心灵很脆弱。教师积极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不偏不倚,以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宣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劳逸结合。同时,还要有适当的心理辅导,当发现有的学生出现不对劲情况时,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问题,并积极为其指引正确的思考方式以及方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的教学,开启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梦云.谈以人为本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1(17).
[2] 李柏村.“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基础化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和岗位群广泛,涵盖石油、高分子、制药和环境等化工行业各个方面,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化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上,要在对应产业现状与趋势,对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对应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而使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
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化工总控工”和“化学检验工”两大行业工种《职业大典》的要求,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新进学生文化素质情况,及时修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着“活学”、“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编排。
根据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化工类专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突出共性,强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和今后继续深造学习的要求,按照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每个情景的教学课程内容,推动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贯通[2]。
二、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
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上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和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无缝对接,这也是每一个化工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去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选择学习载体,以企业真实的工程任务驱动,进行知识的讲解,去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础化学》课程以典型化学物料为研究对象,以物料的名称、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认识和应用,以及物质含量测定、物质特征常数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相应的职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
以任务为驱动[3],将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和课程设置相结合,将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指标。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课程体系。例如:将涉及到工业分析和环境监测专业“分析化学”内容的知识,更多地转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精细化工、制药和生物化工专业,结合科技前沿,添加应用性、实用性强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在石油化工、应用化工专业中,密切联系生活、国民经济,使学生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促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中,将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结果作为理论免考成绩的依据,有效地将知识体系与岗位群工作任务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构建综合考评体系统的学科类型的评价标准,引入行业、企业考核方式和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职业标准、行业法规、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营造职场氛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区园企校”四方共建,要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必须贴近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切合企业用人实际,使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相一致,与行业需求相一致,与职业岗位相一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能够主动关心行业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专业了解今后发展及就业方向,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5]。
四、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反映与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结合课程改革整合教材,整合后教材共含8个学习情境、40个学习任务和35个实验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按照“情境——任务——项目”的形式呈现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融合。
遵循由无机——有机——物料,由简单——复杂的递进次序进行学习情境排列。任务内容编排时打破了一栏统排的传统习惯,在主要学习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知识链接”,为学生的学习起到铺垫、搭桥和拓展之用,使得主栏内容更好地体现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除了“思考与习题”以外,还设计了“练一练”、“查一查”、“自主学习”等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即时性地巩固相关的学习内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都有“实例分析”引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如以消除汽车尾气污染的化学反应为实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任务探究。
2.网络资源的建设
针对课程改革,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立学生教师之间课后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及 时将教师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知识面。联系行业动态,能够更快地更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区别于专业课教师,《基础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相对实践经历较为薄弱。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师也需要参加访问工程师实践等项目,深入生产一线,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学习,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现场的素材以及经验,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生产实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生产实践中深刻了解企业所需,不断去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深入企业生产,近距离接触企业工程师,联系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能够更直接了解到所培养的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基础更扎实,更具有竞争力。
六、结 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根据产业园区需求,及时调整《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筛选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的意识与能力,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化工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世霞.高职《基础化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1,(40):96-98.
1.1理论教学内容
随着园林行业的发展,对园林建筑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课程教学内容上应该体现园林学科的可操作性、前沿化。因此,在制定园林建筑专业《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时,应着重于论述基本理论、最新测绘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园林工程的应用和开发作为重点,并充分反映测量的发展前沿。归纳园林建筑专业《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1.1.1测量的基本知识该部分是学习本课程的预备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概念、分科,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工作概述、测量误差等内容。学习时,对于测量学的概念和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经度、纬度、平面直角坐标、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国家高程系等基本测绘词汇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参考椭球、高斯投影只需一般的了解即可;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只需记其结论,并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应用。
1.1.2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该项目属于距离测量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距离丈量、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和直线定向等基本知识。学习时,应在理解距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操作练习,掌握钢尺一般量距、普通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及其精度要求;了解钢尺精密量距、光电测距的有关内容;熟记直线定向、基本方向的种类、方位角和象限角等基本概念,熟悉罗盘仪的构造,掌握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方法。另外,能应用所学知识减少距离测量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1.1.3水准测量该项目属于高程测量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和注意事项,以及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并对自动安平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作了简单介绍。学习时,应在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和熟悉水准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DS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含安置、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和水准路线的观测、记录及其成果校核等内容。另外,还要了解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掌握消除或减少误差的基本措施,并运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中,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
1.1.4角度测量该项目为角度测量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角度测量原理、DJ6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基本操作、角度测量方法、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内容。学习时,应在理解测角原理基础上,熟记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概念;在熟悉光学经纬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方法(含观测、记录、计算);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了解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在实践中能使用所学知识提高测角精度。
1.1.5全站仪该项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全站仪角度、距离、坐标、放样等方法。利用园林CAD的知识,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1.1.6小地区控制测量该项目是地形测绘的控制测量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的概述、经纬仪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加密控制点、高程控制测量和图根点的展绘。学习时,应在了解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理解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重点掌握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和图根点的展绘方法及坐标的反算等内容,在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会进行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测量。
1.1.7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该项目是地形图测量的碎部测量部分,是在图根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知识和地形图测量和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等内容。学习时,应理解平面图、地形图和断面图的概念,了解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掌握比例尺及其精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地形图测图和绘制的方法,懂得地形图检查的内容和方法,能运用地形图图式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1.1.8地形图的应用该项目要求掌握在地形图上量算坐标、距离、方位角和高程的方法;掌握断面图绘制的方法,这部分讲解时应减少课时进行概述。
1.1.9园林工程测量掌握园林工程测量在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是各项测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必须熟练掌握;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包括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支距法和距离交会法)是用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是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和测设数据计算(即根据点的坐标计算两点间的方位角、距离,并根据方位角求两直线间的水平角)的综合应用,应在熟练掌握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等基本技能之后,强化测设数据的计算。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1.1.10园林道路测量熟悉园林道路的种类及其功能,掌握园林道路选线的原则和步骤;了解转角的概念,掌握测算转角和确定分角线方向的方法;了解圆曲线的半径大小与园林道路类型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曲线测设数据和里程桩号的计算方法;掌握道路纵横断面的测量方法及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1.2实训内容设计
测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需要现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经常带学生进行真正工程实践,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操作过程,能很快的适应他们将来的就业岗位。根据园林建筑专业《测量》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实训项目如下。
1.2.1钢尺量距学会目测法进行直线定线的方法,掌握用钢尺丈量距离的一般操作方法。能够认识钢尺,判断使用的钢尺是刻线尺还是端点尺;实习小组用标杆进行直线定线并用钢尺往返丈量2段~3段,每段长度为60m~80m的线段。
1.2.2罗盘仪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及测定磁方位角认识罗盘仪的构造,熟悉罗盘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正反磁方位角。
1.2.3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熟悉DS3型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掌握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练习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定。
1.2.4水准路线测量与成果整理掌握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校核的方法,掌握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及求出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每组选择一条6个水准点的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假定起始点的高程为50m;整理测量结果,进行高差及高程的计算。
1.2.5经纬仪的构造和读数了解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以及读数。其中对中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1)垂球对中法;2)光学对中器对中法。
1.2.6水平角观测掌握测回法、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并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工程测量员的标准来训练,为学生考工程测量员打好基础。
1.2.7竖直角观测熟悉经纬仪竖直度盘的构造和注记形式,掌握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1.2.8导线测量该实训要求大家在指导教师制定的区域,按照要求布设一条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进行一级导线测量完成外业观测工作,同时进行导线的内业计算,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在限差要求内。
1.2.9园林场地平整测量掌握土地平整测量的基本方法:即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水平地面高程的设计和填、挖土石方量的计算等。学会布设方格网;用水准仪测量各方格点的高程;能独立完成计算设计高程、填挖高、填挖土方量。
1.2.10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测设掌握水平角、高程测设和水平距的基本方法。利用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水平角;学会用钢尺、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高程。
2园林测量技术研究性教学探索
2.1测站教学法
将任何测量工作都看作是由若干个不同阶段中,用相同的测站程序工作成果的集成。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抓住每个阶段第一个测站的完整教学过程,并做到准确、完整的给小组同学演示,之后严格的督促小组每个成员准确、完整的独立完成测站操作。以点带线,以线成面,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2情境教学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分别轮流进行司镜、记录、计算、对点、扶尺、绘图等工作,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测量技能操作过程,通过不同项目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测量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针对不同测量环境、项目和精度要求,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测量方法、仪器的能力。
2.3现场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技术服务、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现场教学。先后在句容长宁生物化工厂厂区地形图的测绘、句容开发区杨塘港的面积量算、陈武园区、高庙园区、镇江农科所园区道路建设等项目中开展高程测量、平面位置测设、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内业计算、资料整理等现场教学,既服务了企业,又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和项目的训练,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2.4以“赛”促“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技能训练,积极参加行业和教育系统组织的技能大赛。同时也加大与高校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老师走出校门和他们交流,还带领学生外出和兄弟院校的学生进行技能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吸收了新的知识,而且也对课程建设的更加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同行之间常在网上交流,相互学习,提高了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
3结语
【摘要】
目的 观察参力保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溶媒8.58 mg/kg),参力保高剂量组(22.36 mg/kg,内含5.2 mg/kg人参皂苷Rg2),参力保中剂量组(11.18 mg/kg,内含2.6 mg/kg人参皂苷Rg2),参力保低剂量组(5.59 mg/kg,内含1.3 mg/kg人参皂苷Rg2),阳性对照组(给予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测定血浆磷酸激酸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游离脂肪酸 (NFFA) 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 参力保能显著降低血浆CKMB和LDH、AST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13.031~32.604,P
【关键词】 参力保 再灌注损伤 心肌 脂质过氧化损伤 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enlibao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s.Methods An anim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ion of left desending coronary artery for 30 min and reperfusion for 120 min. Fiftysix rab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seven groups: saline control group, shamoperation group, media control group, highdose Shenlibao group, moderatedose Shenlibao group, lowdose Shenlibao group and nicardipi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group. Serum level of CKMB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free fatty acids (NFFA)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s, Shenlibao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CKMB and LDH in blood plasma (F=13.031-32.604;P
[KEY WORDS] Shenlibao; Reperfusion injury; Myocardium; Lipid peroxidation damage; Rabbit
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人参总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参力保的有效成分系从五加科植物人参属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中提取的单体人参皂苷Rg2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裹物,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以兔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参力保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 普通级大耳白兔,体质量为2.0~3.0 kg,由武汉市新洲区全耀动物养殖场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鄂)20040006)。
1.1.2 药品及试剂 参力保粉剂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提供,临用时配成所需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由西安德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由日本山之内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批号041117A;丙二醛(MDA)测试盒,批号20060313;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批号20060317;游离脂肪酸(NFFA)测试盒,批号20060321,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批号:200507130031;肌酸磷酸激酶(CKMB)测试盒, 批号:20051105005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试盒,批号:200511050101;总蛋白(TP)试剂盒,批号200507260031,均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盐酸去甲肾上腺素(NE)、辛烷基硫酸钠购自Sigma公司。
1.1.3 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ANDMARK,AGⅡ,美国)。高效液相色谱仪(600 HPLC泵,717自动进样器,2465电化学检测器,Empower色谱管理软件,美国Waters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备 大耳白兔56只,用20 g/L戊巴比妥钠30 mg/kg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后固定于兔台,去胸前毛,沿胸正中线剪开皮肤,从剑突上沿胸骨正中线开胸,以小型开胸器扩开切口使心脏暴露良好,按文献[3]介绍方法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实验分7组。正常对照组:麻醉后,至实验结束时,开胸从左心室取血和左心室肌;假手术组:开胸LAD下穿线不结扎,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溶媒(羟丙基β环糊精)8.58 mg/kg;参力保用药组:高剂量组(22.36 mg/kg,内含人参皂苷5.2 mg/kg),中剂量组(11.18 mg/kg,内含人参皂苷2.6 mg/kg),低剂量组(5.59 mg/kg,内含人参皂苷1.3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0.25 mg/kg)。用药体积均为2 mL/kg体质量。
1.2.2 不同浓度NE标准品的配制 精确称取NE标准品1 mg,加入0.1 mol/L HClO4 1 mL,浓度为1 g/L,为标准储备液。取标准储备液各10 μL,加流动相990 μL稀释,浓度为10 mg/L,为标准应用液。用前取标准应用液各40 μL,将流动相稀释至1 000 mL,浓度为400 μg/L,将该液依次稀释,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液,浓度分别为400、200、100、50、25 μg/L。
1.2.3 流动相组成 0.1 mol/L柠檬酸0.1 mol/L醋酸钠溶液(pH 3.7,内含有体积分数为0.10的甲醇,1.2 mmol/L辛烷基硫酸钠,1.3 mmol/L 二正丁酰胺),真空抽滤脱气后使用,流量1.2 mL/min,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压+0.75 V。
1.3 测定项目
1.3.1 血浆心肌酶测定 心脏采血(肝素抗凝),3 000 r/mim离心15 min,取上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CKMB、LDH、AST的活性。
1.3.2 心肌组织中SOD活性、MDA及NFFA活性测定 取血后迅速剪取心脏,沿冠状沟剪开取左心室肌,用4 ℃生理盐水冲净血迹后,加入0.1 mol/L PBS冰浴制成100 g/L的心肌组织匀浆,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要求测MDA、NEFA含量及SOD活性,并测定心肌组织匀浆TP含量。
1.3.3 心肌组织NE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进行检测。操作方法如下:取左心室肌组织100~120 mg,加入350 μL4 ℃的0.4 mol/L高氯酸溶液(含0.5 mol/L EDTA,0.1 g/L半胱氨酸) 冰浴中制成心肌组织匀浆,离心(4 ℃,1 0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与1/2体积的钾盐溶液(含枸橼酸钾20 mmol/L,K2HPO4 300 mmol/L,EDTA 2 mmol/L)混合,冰浴静置10 min,离心(同前),上清液20 μL注入色谱系统分析,比较组织样品中NE含量。
2 结果
2.1 参力保对血浆心肌酶的影响
参力保3个用药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明显降低CKMB、LDH和AST的活性(F=13.031~32.604,q=4.573~17.501,P0.05)。见表1。
表1 参力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心肌酶活性的影响(略)
与模型组比较,F=13.031~32.604,#q=4.573~17.501,P
2.2 参力保对心肌组织MDA含量、SOD活性及NFFA含量的影响
参力保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心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NE的含量(F=2.880~15.927,q=5.249~12.510,P
2期董淑雯,宋海滨,单迅,等. 参力保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101
力保高、中、低剂量组NFF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1=Z2=Z3=-2.329,P0.05)。见表2。
表2 参力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家兔心肌MDA、SOD、NFFA和NE的影响(略)
与模型组比较,F=2.880~15.927,#q=5.249~12.510,Z1=Z2=Z3=-2.329,P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溶栓疗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激光冠状动脉再通术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1960年,JENNINGS首次提出了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指出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不但发生于缺血当时,更主要发生于恢复血液灌注后,其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十分明确,但主要涉及细胞低氧、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产生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功能的病理变化过程[5]。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氧自由基(OFR)生成过多和(或)清除能力下降,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占重要地位,使用电子共振自旋技术直接测定或其他方法检测OFR,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几秒至几分钟内血液和心肌组织内OFR呈爆发性产生[6]。自由基能使生物膜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生成脂质过氧化物(LPO)。LPO分解时产生的丙二醛能使DNA、蛋白质发生交联造成细胞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降低了线粒体MnSOD活性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心肌防御过氧化的能力下降。因此,可将SOD活性和MDA含量作为自由基损伤的间接依据,而缺血后心肌酶释放则是反映心肌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多以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特别是CPKMB升高作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转贴于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缺血等心功能障碍时,往往伴有脂肪酸代谢障碍,心肌中NFFA聚集与心肌生物膜磷脂水解,并引起和加重心功能不全[7,8], FFA在心肌内的聚集可抑制腺苷酸转移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内大量ATP与线粒体外ADP的交换,导致氧化磷酸化脱耦联,能量不能有效的利用,心肌收缩受到限制[9]。同时高浓度的FFA对细胞膜有一定的皂化作用(saponification),造成细胞膜损伤,抑制Na+,K+ATPase活性,导致细胞内K+外流丢失、抑制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9],使膜上“钙泵”丧失将Ca2+从胞内泵到胞外的作用,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引起心律失常[10]。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血CKMB、LDH、AST活性和心肌中MDA、NFFA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说明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损害严重,参力保可显著降低心肌中FFA含量,可能是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力保是具有药理活性的人参皂苷单体成分。本文结果表明,参力保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CPKMB、LDH、AST活性,降低心肌MDA、NFFA含量,而使SOD活性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参力保有抑制自由基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完整,起到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抑制了胞内酶的释放,从而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损伤。本实验利用HPLCEC法检测心肌单胺类物质,显示参力保3个剂量组心肌NE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特别是高剂量组,由此亦证实参力保具有保护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NE释放减少的作用。
综上所述,参力保可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自由基产生,提高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起到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WESTLIN W, MULLANE K. Does captopril attenuate 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 by scavenging free radical[J] Circulation, 2000,77(Suppl Ⅰ):16.
[2]WILLERSON J T. Systemic and loc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J]. Prog Cardiovasc Dis, 2002,44:469478.
[3]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532534.
[4]张林魁,钮心懿,徐瑞明,等. 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J]. 药学学报, 1987,22(8):591596.
[5]邵玲,任江华,曹茂银. 低温及蟾酥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3(2):134136.
[6]周苏宁,邵建华,鹿小燕.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与黄芪注射液配伍川芎嗪防治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1(11):649650.
[7]VIKMOH, MJOS D. Influence of fatty acids on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and ischemic injury[J]. Am J Cardiol, 1981,48:361365.
[8]MEEZSON F Z , MARTINI F. The role of lipid peroxidation in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damage and antioxidant protection of the heart[J]. Basic Res Cardiol, 1982,77:64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