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时间:2023-07-07 16:27:23

导语:在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第1篇

【摘要】 目的:促进冠心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方法的方式。方法:对284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评价来获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同等重要。结果:在患者中,许多采用"回避"方式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表现欠佳,较少采取"面对"反应的相对规范。结论:在疾病面前,特别是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法,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人际信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现象的加剧,老年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的健康危害。40岁以后,是冠心病多发的年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在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疾病患者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治疗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治疗状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和康复水平的差异。个人应对方式、个性、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并具有一定经验和其他因素的心身认知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可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素各不相同的更改,认知行为可以对此进行调整。李宁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方法来处理人口,疾病等单因素分析显示:ACS患者使用比国家标准的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性格类型,付款产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和病人的应对方式对ACS的影响风格的地位。对于有关的方式来处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284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布在年龄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5 ±6.57;住院0-12次,中位数为2。其中,180人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占65.4%,平均年龄40-85 岁,68.21 ±8.47周岁;住院治疗0-12次,中位数3,冠心病的患者是84例,占30.5%,年龄分布在48 -73岁,平均为68.32 ± 6.32;住院0-12次,中位数为1。社会支持评定冠心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个项目,测量个体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①客观支持,其中包括"过去一年的外部关系,在困难时,获得资金支持的来源和支持情况"等3项;②主观支持:包括"你和你的朋友,邻居,同事和你的家庭成员"4个项目;③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包括"遇到麻烦的倾诉方法,手段和协助参与有组织的活动的各个团体"3个项目等等。共有范围12-60,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规模由长期的使用是合理、有效、方便、易于理解和明确的项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信度专为0.85,在0.84-0.94之间的每个项目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人们使用。在这项研究中,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7%。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软件包。每一组数据,结果表示x ± s表示,采用t检验为P

2 结果

1)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上,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与常模没有显着差异,见表1

2)社会支持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以全距3-19分,以客观的支持范围,均值和标准偏差9.64 ± 3.01;主观支持7-28点,平均全距和标准差18.32 ± 4。 39,支持全距3-13点,使用距离均值和标准差为7.65 ± 1.90;范围为16-56点,社会支持均值和标准差16-56分。 平均全距和标准差35.61 ± 6。在冠心病患者的经济支持方面:家庭成员、配偶、雇主、亲戚朋友、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以及宗教、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等方面,以及其他来源有 10例(3.6%),指的是没有任何财政支持的来源;情感支持来源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亲戚、雇主和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宗教以及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有4例无任何情绪上的支持来源(1.4%)。表2。

3 护理措施

疾病的进程和康复因为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对临床和社区护理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对患者的应对风格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 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康复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以调整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的精神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个别病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人的护士应注意充分调动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侧重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此外,还应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系,建立冠心病患者信息网络,动员社区资源,照顾老人,形成了尊重民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尝试避免产生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

4 结论

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体护理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干预不良的应对风格,以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之调整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第3篇

【摘要】:病人首次住院后,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使病人感到陌生。做好初入院病人的护理工作,配合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对提高治疗水平,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疾病 护理工作 护理方法

精神科护理对精神病人来说甚为重要。病人的异常行为往往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甚至还可遭到亲人或其它人的误解或指责,从而加重病人心理应激。当疾病处于恢复期,病人回忆疾病期的往事,往往痛悔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心理上又增添了新的矛盾。为此,如何帮助病人从不安、烦闷、消极或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以主动的态度接受治疗,是初入院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重要工作。

1 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住院后,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新的人际关系,使病人感到陌生。因此,对新人院病人,要主动、热情地介绍医院环境,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要尽力体会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心情舒畅,使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病人正确地对待疾病。从而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消除不合作或对立情绪、安心住院。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以坚强的毅力走向康复之路。

心理护理的成效,取决于护理人员精通业务、优良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技巧。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发现病人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良好的态度与病人交往。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亲切可信,这样,病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肯于流露。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耐心给予安慰和指导,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以消除病人的痛苦。

2 确保病人安全

精神病人在疾病的急性期,某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精神集中,加强安全护理。对发生突然冲动的病人,其攻击性强,不能畏缩躲避或放任不管,要机智、大胆、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害他人或自伤。对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不得让其单独活动。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进行深入细微的说服、劝解工作,并按时巡视护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意识障碍的病人要加强护理措施。

病人活动的场所要经常检查有无隐患。病人集体活动应有专人组织陪同。严防病人登高或追逐奔跑。对可能造成自伤、自杀的危险物品,要妥善管理和保存。

3 严格执行医嘱防止藏药

有些精神病人无自知力,拒绝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持对立情绪。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准确执行医嘱。为此,在各项治疗之前,要耐心地反复向病人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争取病人合作。治疗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治疗中要严肃认真,治疗后要注意观察治疗反应,加强护理。服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投药方法甚为重要,必须保证病人按医嘱服药。投药时要先易后难,认准病人,亲自把药交给病人。要严防病人吐药或藏药。尤其要严防病人积存药物伺机吞服,避免意外事故。

投药时要有秩序,护理人员不得离开药盘。要严防病人自行取药、抢药或服错药。重点病人应床头给药。对拒服药者要耐心说服,劝其服药。喂药时要注意病人安全,并严防病人将药盘打翻或伤人。

4 加强饮食护理

初入院病人服用精神药物后,可出现某些副作用,有时会影响到吞咽进食。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认为饭中有毒,拒绝进食。也有的病人自责自罪而不进食等等。对此,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按病情需要给病人以适当饮食,保证病人营养和水分的摄人。必要时应给予鼻饲或输液。此外,对食欲亢进或暴饮暴食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入量,必要时可单独进食。

5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的好坏常预示着病人病情的好转、波动或加剧。有的病人可佯装入睡,乘人不备发生意外。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对稳定病人情绪、巩固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为病人睡眠创造良好条件。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情安排病室,以免互相干扰。晚间、午间工作人员要说话轻、动作轻,保持环境安静。病人要遵守作息制度,以免引起睡眠规律的倒置。夜间睡眠前避免同病人进行带刺激性的谈话。晚间巡视病人时要有重点,若发现病人蒙头、在床上辗转不安或经常去厕所,应引起注意。对确实不睡或入睡困难者,可根据医嘱用药物诱导入睡。

6 保持病人清洁卫生

第4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08-0054-02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病人住院周期较长,花费较大,是当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住院后期往往因为合并症或并发症,病人及其亲属对我们医疗和护理工作不满意,或者产生纠纷,因此做好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出现,是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于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和同行们探讨。

1 脑出血病人的特点

1.1 大多数脑出血病人年龄特征在40~75岁,均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高血脂,或者三高俱全,或者俱备三高中的两高。

1.2 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不稳且波动较大,并且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有些脑出血病人已有其他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或者肺部的疾病等。

1.3 病人发生脑出血后,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行走不能,手握无力不能进餐,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或失语失用,或吞咽困难等肢体残疾。

2 护理要点

2.1 疾病的护理

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特征和疾病特点,是否有并发症、合并症等作出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如果病人的血压高没有把血压降下来,要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把病人的血压降下来,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要让血压波动太大,否则会加重心脑肾的损害,如果病人正在使用降颅压或降血压药物,一定要认真地观察血压的变化和病人意识水平的改变,瞳孔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如何等,病人每天进出体内的液体量是否平衡,如果病人处在昏睡状态,要观察病人有无大小便的失禁,有无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要备好喉咽通气管及吸痰器,如果病人高热不退,是否采取了物理降温措施,降温措施是否适当,如果氯丙嗪冬眠降温,要注意瞳孔和血压的变化。如果病人突然出现血压的变化或心律的变化,或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要做好立即抢救准备,在抢救时要有条不紊,操作要轻,动作要准要稳,同时要及时通知医生。

2.2 生活上的护理

脑出血病人大多数为高龄年老之人,加上脑出血后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生活上不能自理,如吞咽功能的消失,食管蠕动的减弱,因此在进食或喝水时会出现发呛等吞咽动作的困难,这时可以和医生商量后插入胃管,从胃管内送进食物和水,但是给这种病人下胃管很困难,往往胃管在口腔打折弯曲,或送到食道的中段而弯曲,因此学会一次性送食管到胃,其方法是让病人在几个人帮助下取半坐位,在病人呼吸暂停的一瞬间,迅速地将胃管越过喉咽部,借着重力向下的势能双手扶胃管下到胃内。此外要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勤翻身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环境的护理

环境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并增进食欲,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不良的环境能加重病情或使病情恶化,因此我们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病人需要的环境包括病室内墙的颜色,如红色可使病人精神兴奋和紧张,黑色可使病人情绪抑郁,淡绿色能使病人感到安静舒适,奶油色柔和可使病人悦目宁静。光线也能影响病人的心理变化,充足的阳光能使病人心情愉快,阴暗的光线会使病人忧愁沉闷。室内空气新鲜能能使病人精神爽快轻松,因此要定时开窗换气,净化空气。噪音和图象也可影响病人的康复,优美的音乐和健康的图片或病人喜闻乐见的声色图象能调节病人的心情,但是过多地噪音会导致病人的烦躁不安,会使病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此外温度、湿度也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因此我们要变害为利,尽量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2.4 心理的护理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非常憔悴, 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为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虽然心理治疗不能使脑出血吸收,瘫痪的肢体直立,但有它间接地作用,有时是比药物的作用更大,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能使病人心情愉快,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抑郁寡欢,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5篇

关键词护理美学;现代护理;心理效应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尝试把美学教育贯穿于对护士教育管理之中。通过抓护士美好心灵的陶冶,抓美好形象的塑造,抓技术精益求精,抓优美环境的营建,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大家自觉地以高质量做好护理工作,病人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切实提高了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1方法

1.1陶冶美好心灵

对护士的要求要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而内在美是心灵的主要部分,常启迪护士,以“假如我是病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同时以严格的工作质量检查与讲评,有效地引导,正确的鼓励,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使优质服务在我们工作中形成群体风气,整体护理有了根本保证。

1.2塑造好形象

①仪表:严格要求护士穿戴整洁,举止适度大方,操作稳、准,以纯洁、稳重的仪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②态度:尊重病人,热情服务,给病人和蔼可亲感,以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③语言:要求护士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语气友善,注意自己的体态,用良好的语言与体态语和病人交往,以诱导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④行为:住院部的护理工作有特殊性,端庄的仪表,良好的态度,优美的语言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好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我们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和人格特征,力求做到对具体病人的护理行为的完善,以高质量为准则,让病人时时处处体验到护士美的行为。

1.3护理技术精益求精

为适应每个病人的护理特点:①针对病情快的特点,每周开展护理查房和护理讲课等活动一次,拓宽知识面,提高观察能力和紧急抢救能力;②针对每个病人的血管特点开展技术操作训练,将操作考试和护士一起参与操作讲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操作技术。由此提高了业务能力,得到了病人的肯定与赞扬。

1.4营建美好环境

①安全的环境:制定防止差错的措施。例如:三查七对,交接班制度,要求护理差错发生率小于区标中的规定;②生活环境:在现有的设施基础上努力抓病区的清洁、整齐、美化,落实消毒制度,为病人创造一个适于治病,安心养病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四项措施,护士与护理工作呈现给病人的是形于外甚于内的“美”。

2病人的心理效应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护患关系十分融洽,病人认为护士态度好,工作质量高,他们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感到温暖、亲切、心情舒畅。一位脑溢血的老患者住院83天后出院,感谢护理工作的肺腑之言写到:“护士尽职尽责,我没有感到丝毫失落感,孤独感,衷心谢谢护士同志们”。他还到电视台点播歌曲歌颂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伟大,使护理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有一位患者家属在感谢信中说:“感谢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并送锦旗写着:“精心护理,堪称楷模”。

3护理美学对现代护理的作用

第6篇

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这种状况,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治疗和愈后有极大的影响。本科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通过医务人员的细致观察及早发现病人的精神症状,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病人。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龄8~64岁;腹水型102例、巨脾型46例、侏儒型5例、结肠增殖型9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适当的心理护理,除了4例病人死亡,余均好转出院,病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2护理措施

2.1心理评估

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状况评估,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病人,主要通过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病人的整个住院期间。

2.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2.2.1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早期阶段

患者刚入院后心理恐惧、消极,急于探听自己的病情,担心难以治愈。此时医务人员应详细讲解晚期血吸虫病的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2病程中心理护理

这是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阶段: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耐心、热心、细心的关怀,取得其信任,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给病人心理支持。通过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给病人以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消极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

(2)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绪。由于晚期血吸虫病病程长,患者反复接受治疗、检查,且转归不理想,难免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随时随地与病人交谈,消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宣讲优秀的好转病例,让病人认识到自身对家人和社会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沟通应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的治疗经验、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增加信赖感,解除病人的疑虑;同时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病人认真配合。

(4)丰富病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组织病人交流联谊活动等方式使病人忘记病情的痛苦,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3康复期心理护理

(1)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患者的亲戚、朋友等经常来探视、看望病人,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2)加大国家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力度的宣传,减轻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担忧。(3)生活指导:无论患者是哪种类型的晚期血吸虫病,都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病人的生活、生产、心理问题,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靠“替代”解决,指导患者在调适好心理状态下,进行轻度的生产、生活自理,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第7篇

整体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方面。它不仅要求护士的工作内涵越来越深刻,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正确的认识护士在医院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全面发挥护士的职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不仅要求护士重视疾病的生理护理,还要求护士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精神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使病人身心与整体完全得到康复。

具体实施及体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关系建立在沟通基础上,而沟通就要求护士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注重语言培养,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条理清晰,患者容易接受,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必备基础。

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将文化护理纳入整体护理中。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实施文化护理,护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晨晚间查房及实施技术操作中,同病人交谈,早饭吃了吗?胃口怎么样?夜间睡眠怎样、今天感觉怎么样等?平淡的几句话,无形中让病人感觉到护士对他的关怀,拉近了护士与病人的距离,通过病人回答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睡眠、饮食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病人入院后情绪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焦虑、恐惧、孤独、烦躁:这时单纯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是不够的,还应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帮助病人树立疾病可以战胜的心理状态,共同协助他度过这一心理异常时期。随着心理表现的不同,在护理工作和技术操作中对待患者应宽容,细心照顾,服务周到,态度和蔼,为其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并用耐心的话语,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对治疗和护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做好心理感觉的护理:病人入院后向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同病室的病友、责任医生和护士,消除陌生感,使病人尽快的适应环境,进入病人的角色转换,并全面收集病人的详细资料,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神状态好,治疗效果也会好;情绪低落,疗效自然就差。因此心理变化会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乱。所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对病人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病人情绪稳定。护士对待病人热情,观察病情,治疗护理细心,能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就会信任你,会配合你完成治疗护理工作。

做好躯体变化的护理:住院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不舒适感,如疾病、手术、诊疗操作所致的疼痛,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要求临床护士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减轻减人的痛苦,增加舒适度的护理措施。并加强理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研究。

紧张、焦虑及手术病人,听音乐、看报纸,分散病人注意力,护士应主动努力的创造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条件。

减轻病人对环境的生疏感:病人入院后对一切都感到很陌生,生活规律发生了改变,与亲人分离,加之病痛的折磨,经济方面的原因,常使病人感到无助、忧伤、甚至出现抑郁、轻生念头。这就要求护士多关心、同情、爱护、体贴病人,给以病人心理、精神、生理上的最大支持,消除病人孤独无助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纠正不良于健康的行为,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各科护士长负责监督和检查健康教育实施的质量,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从入院初期,主要介绍医院环境和疾病概况,用药目的,药物锻造用及注意事项、检查注意事项,术前术后配合及注意点、饮食指导、活动休息要求,并发症预防等。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和消除病人的疑虑。出院时加强心理指导,预防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建立医患联系卡。更好了解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情况,达到一个全程的护理过程。

第8篇

 

关键词: 慢性皮肤病  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36例慢性皮肤病患者,其中。男24例,女l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均有七、八年以上的慢性皮肤病史。

        2 临床特点

        观察36例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三型;

        2.1 情绪低落抑郁型:该型患者由于病情长期反复,迁延不愈,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拒朋谢友。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引起精神上的不安,绝望,以致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

        2.2 情绪烦恼焦躁型:该型患者往往情绪偏激,冲动易怒。常常误认为别人私下谈话是对他的冷嘲热讽。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烦恼、焦躁状态之中。有时可表现出敌意和好争议的行为特征。

        2.3敏感幼稚疑病型:该型患者共同的性格行为特征是较为关心言己的疾病及健康情况。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很敏感,对疾病的转归持消极态度。对常规的检查,化验极其敏感,总误认为自己的病情又向前发展。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为不顺的小事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

        3 心理护理体会

        针对慢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我科护理人员除了在精神上给他们以同情、安慰、体贴和鼓励外,同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通过关心其特殊要求,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减少紧张、焦虑和不安,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具体措施如下:

        3.1 入院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每位病人一人病房,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和生疏的集体。此时,他们共同之处是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尊重,并提供种种方便。护士在初起接待疗养员的表现,对整个疗养生活将起到特别关键的影响。因此,病人入院后,要热情接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主动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熟悉院内环境、设施。根据病人的主诉和不适,了解病情及思想情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引导患者相信通过治疗,病情可以改善,自觉症状可以减轻,有的可以根治。取得病人的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赖感,为以后的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3.2 长期疗养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满腔热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3.2.1 情绪低落抑郁型病人心理护理

        针对此型病人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主动与病人谈心.针对病情、个性、心理和需要,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满足合理要求。帮助病人掌握有关疾病知识,从而消除消极情绪,减轻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决心。鼓励病人多接触外界.促进人际交往,并给予病人友谊、友爱,建立乐观积极的情绪,配合治疗。

        3.2.2情绪烦恼焦躁型瘸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与此型病人交往中,要理解病人的心理,谅解他们言行上的无礼,调节某些矛盾,对不道德的社会压力公然谴责。组织他们参加喜爱的娱乐活动,如下祺、游泳、舞会等,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3.2.3 敏感幼稚疑病型病人心理护理

        对此型患者,护理人员的态度应热情、诚恳、耐心、细致。与病人交往中,要认真耐心地倾听病人对疾病的体验的陈述,启发诱导其把压抑的情感倾吐出来,摆脱心理上的疑虑。进行必要的检查,化验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切不可置之不理或含糊其词,使病人凭空猜测,以为病情加重,从而转向消极态度,不配合治疗。

        3.2.4出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病人出院时往往喜忧参半。既高兴又回到原来工作岗位,与亲人、朋友在一起,又担心没有精心护理,病情复发。针对这种情况,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关照其生活要有规律。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充分认识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尽可能恢复宫护能力,保持身心的愉快,减轻痛苦,减少家庭和杜会负担。

第9篇

关键词:急诊手术;心理护理;早日恢复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重、意外伤等而需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急诊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创伤缺失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会导致病情加重,加之急诊患者本身病情较重,及事情变化较快,患者突然面对如此境遇的转变,生理或者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1-2],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做好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此,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1 不良心理问题分析

1.1 紧张恐惧

手术患者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多来源于对本身疾病和手术知识的缺乏。健康人突然生病,且症状较重、剧烈疼痛,加之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肯定病情严重,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再加上看到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各种仪器发出的声响,更加重紧张恐惧的情绪。

1.2 忧虑烦躁

病人突然得病,又突然要做手术,这对清醒病人心理打击非常大,病人常担心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手术是否痛苦、疼痛,能否恢复到以前的自己,病人渴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可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的面孔,加之对病情不了解,有的病人还会担心手术费用等,而产生忧虑、烦躁心理[3]。

1.3 悲观绝望

超常的心理刺激可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4]。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由于意外伤害导致骨折等,患者自我感觉极差,这是由于受到一些人的不良暗示,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加之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没有得到较好的疏导、安抚而产生。该类患者通常治疗、护理依从性差[5],抗拒抵触治疗、护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手术所需的常规用物,并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床单位、仪器,并调节好适宜的室温。在物品准备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及条件接受手术相关知识以及心理疏导,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6]。因此医护人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温和的表情、语言、微笑来安慰和鼓励患者。

2.2 营造严谨的手术氛围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间是手术的最佳场所,简单介绍手术方法、部位、、所使用的仪器,以减少环境和仪器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如确需使用约束带时,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约束带使用的性质[7],以取得患者配合,不可强制执行。手术室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不可在工作期间议论和手术无关的事,避免患者误解,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2.3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转入病房,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患者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时,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控制好情绪,不可痛哭流泪,不可在其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家属需要与医务人员配合,稳定患者情绪。麻醉清醒后,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告知其手术顺利,术后积极减轻患者疼痛,比如给其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也可通过聊天等来缓解、分散患者不良情绪,经常用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其肩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关心,理解、支持并以恰当的语言疏导患者,使其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动作熟练,避免多次穿刺,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早日康复。

3 体会

急诊手术对患者本身是一种技术不良刺激,急诊手术的护理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心理知识,使患者在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还可以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6-107.

[2] 李丽卿,林羽纶,许乐等.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52-554.

[3] 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87-2488.

[4] 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

[5] 邢晓锋,宋振敏.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及其预防策略[J].医学信息,2014,(21):272-27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