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7 16:27:26

导语:在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第1篇

近年来,**镇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方面狠抓村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服装加工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围绕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狠抓基层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据统计,2006年全镇共整修硬化村级道路13300平方米,清理修筑河道4800米,改造开放式垃圾箱22处,向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清运生活垃圾30154吨。2006年区镇、村两级卫生投入236.11万元,其中村级投入150.5万元,村级投入85.61万元,区补助16.27万元,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总体来说我镇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4、农贸市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垃圾箱设置不科学。在对五星村、良熟村和乔司镇三处农贸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烂菜叶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场周边配套的垃圾箱数量严重不足,基本维持在2~4个,位置分布也不科学,加上每天垃圾清运的滞后直接造成市场经营环境差。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中小企业主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如去年整修乔井路村道的投入就达30余万元,资金缺口比较大。

2、基层组织实力不强,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设备、资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恶性循环。目前除集镇范围由镇政府投资治理外,12个行政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按照“以各村自主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设备、资金、制度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镇12个行政村中配有5名专职保洁员的仅有5个村,配有4辆以上保洁车的仅有3个村,有长期保洁队伍且制定卫生保洁管理考核制度的仅永和村一个村(长期保洁员11人)。据调查,全镇环境治理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一分卫生费,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专职保洁员队伍和长效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村道和居民生活区“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和传统陋习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三、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一方面,各村要高度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2、坚持发展,加大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要始终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努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全体村民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快农居点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第2篇

(一)明确治理思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发第二阶段考核评分标准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委会和专题研究会,探讨新一轮的整改方案,明确了巩固场镇成果、重点整治农村环境的工作思路。

(二)镇村联动,落实责任。一是按照干部联村进行具体分工,要求各联村干部必须下村亲力指导所联系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并在每周一的政府例会上汇报该村的环境治理情况。二是各村实行村道分段治理模式,将村道按一定区域划分,落实分段责任人,并在村务公示栏上公布,对开展工作进行评比。

(三)落实农村“门前五包”。通过与农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并贴于农户房前,做到无乱堆、乱放、乱晒、乱排,无禽畜敞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根治道路、房前的“三堆”问题。

(四)建好“两块牌子”。一是建立农村分段“责任区域划分”牌,加强对具体责任人的工作监督。二是建好“村民公约”牌,健全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

(五)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以镇高坝村四社作为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进罗桂路沿线7个村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再由此带动其他村的环境整治,以此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跨步提升。

(六)强化督查问责。成立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办,每周对场镇各单位、各村(居)进行一次检查,每周出一期督查通报,每月进行排名,并将排名情况公布在政府公开栏,实行末位问责制。

二、将“奋战九十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作风转变年”活动相结合

深入开展“奋战九十天,城乡面貌大改观,综合治理上台阶”活动,要求全体镇村干部积极投入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坚持干部亲力亲为下村指导所联系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在每周一的政府例会上汇报所联村的环境治理情况。二是全体领导、镇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坚持每周五亲自上街打扫街道卫生,同时转变干部作风开展“千人大扫除”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去,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在全镇形成良好的城乡环境整治氛围。三是举行“每周一评说会”,由一名中层干部发言,结合城乡环境治理、“四个年”活动、基层组织建设等中心工作,谈心得体会,讲工作安排,然后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对发言进行评讲,并将发言形成书面材料,通过自我评述的方式,加深了干部对转变作风的认识,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工作

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改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迎接县级部门的检查监督。

针对2月9日至10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的暗访,发现我镇街有商家占道经营和至路口有乱贴小广告的现象,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刻反省,立即整改,在收到整改通知当天,我镇党委政府召集全体镇干部召开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紧急工作会议,镇党委书记着重强调了此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分工,加大整改力度。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针对御马街商家占道经营问题,由市场秩序管理小组连同工商所对御马街的商户逐一进行劝导与宣传,规范商户门前经营秩序,大力推进户主“门前五包”签订工作,进一步落实坐商归店。

2.针对至瓦店路口乱贴小广告的情况,我镇在接到县整治办整改通知后立即对子金片区的小广告进行了及时清理,为长效保持,要求清洁人员每天清理,彻底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四、第二阶段取得的实效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二阶段的工作开展,农村容貌环境达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农户房前无“三堆”、无乱搭乱建现象,房屋四周绿化、净化、美化,院内物料堆放整齐,室内干净整洁,畜禽圈养,道路畅通。

同时,场镇环境整理得到了保持和稳固提高。

第3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立法 农村建设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一昧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我国很多农村不仅依靠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第一产业,而且建造了多个资源密集型工厂。环境问题在发展初期并不严重,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连年干旱,草场退化,湖泊面积缩小,空气质量下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环境立法保护已经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现状

2.1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壤受到破坏,水源污染严重。土壤有其本身的特性和结构,但是我国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的结构已经受到破坏。植物生长可以吸收化肥中的氧离子,但其中氢离子会残留在土壤中。土壤中氢离子增多,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营养流失和贫瘠化的问题。而且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与地下水结合,直接污染水资源。

第二,大气污染严重。农村工业发展落后,工厂较少,加之人口不多,大气本不应该受到污染。但是因为农村人口素质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丝毫不会注意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城市为了维持环境,把一些重度污染的企业搬迁到农村,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大量的粉尘等有害物质,也对农村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2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现状

我国出台《环境保护法》,已经对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相关的法律保障。另外,围绕该法,还有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以及众多部门规章。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在农村环境保护中,也有相关的法律。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在实施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不能正确认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但是由于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不能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相关法律直接忽视,导致这些法律并不能落实到位。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为了增加业绩,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普通群众也不注意自己生活中的污染行为。所以增强群众、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意识,是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

第二,缺乏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影响的监督机制。在现有的农村结构框架中,农村环境治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农村环境治理难度、管理难度很大,在治理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对整个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贯彻环境保护法律只能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考虑到农村领导干部和群众环保意识不强的现状,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3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研究建议

3.1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增强农民法律观念

意识决定行动,所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增强农民法律观念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关键。农民比较特殊,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很多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地位。我国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立法,要考虑到农民在这一过程的重要地位,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需要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普及,进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等等。另外,应该在立法上明确农民的环境权。我国在农村环保立法层面对农民环境权的保障仍然不够,又因为农民法律观念和环保意识不强,所以农民环境权受到侵害时,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如何赔偿,农民也不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农民法律观念的增强还应该包括维权意识的提高,要明确自身的权利,并积极维护。

3.2农民参与立法,填补立法空白

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中,立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由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共同提出。而且参与农村环保立法的人很少有在农村实际生活过,很少有实际调查过。由此立法内容和建议并不能与农村环境问题相契合。这样单一的立法途径和脱离实际的立法内容与类型,势必造成相关法律法规的片面性。所以,拓宽立法渠道,吸取多方意见,是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必然选择。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同时对农村环境问题了解全面、彻底,而且深知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心中所想。所以将农民引入立法,吸取农民的意见,会让法律更契合实际。由于上述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我国现有的农村环保法律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漏洞。将农民引入农村环保立法,还可以填补农村环保立法的空白,完善有关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农民权益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3.3建立有效的农村环境监测机制

农村环境监测机制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农村环境的破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重污染企业的不达标污水、废气排放,农民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等。必须对这样的污染源严格监测,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第二,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进行有效监测。因为我国农村相关执法者的执法能力、执法素质薄弱,所以必须对我国制定的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监测,以确保其实施。必须贯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理念,一切工作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和标准开展,切不可徇私枉法、。

4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重要的一个方面,必须不断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将农民引入立法,建立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监测机制,才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落后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卫生水平,预防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中心,以综合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三增”、“四治”、“五改”。“三增”,即:不断增强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环境意识;“四治”,即:集中治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及村屯和田地之间的结合部;“五改”,即:改水、改厕、改畜禽圈舍、改不良卫生习惯、改不文明行为。具体内容包括:

(一)加大居住环境整治。农民的居室和庭院要保持清洁达到无垃圾、无污物、无畜禽粪便。每户都备有垃圾筐(袋),垃圾集中收集。每个村(屯)都要设固定垃圾排放填埋场所,对垃圾定期焚烧、分解、填埋。粪堆、粪坑要及时清理,柴草垛要按规划地点堆放,达到安全、防火、整齐、规范标准。

(二)加强畜禽及粪便管理。畜禽要有舍或围栏饲养,畜禽舍要定期消毒。其粪便要定期清除村外,在田间地头进行高温堆肥的无害化处理。或建大中型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的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厕所管理。农户要有卫生厕所,厕房、厕具、厕内清洁无蝇蛆,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要建沼气池解决人畜粪便污染环境等问题。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田结合部的卫生管理。要制定管理制度,彻底解决垃圾围城、围村问题。

(五)加强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与药物消杀相结合,大面积杀灭与局部重点杀灭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暴发流行。

(六)加强村民住宅和个人卫生管理。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广大农民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七)加强乡(镇)、街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农贸市场、餐饮娱乐场所、食品店、理发店、学校、医院必须达到卫生标准。

(八)加强水源地治理。做到水源地50米以内无污染源。柴河、沙河、寇河、辽河流域禁止倾倒一切垃圾。本着属地管理原则,指定专门单位和个人管理。对现有的各种垃圾立即清除,确保达到河流水质标准。农村的自来水厂点要按卫生标准对自来水进行消毒,达到饮用卫生水标准。

总的目标是:全市农村环境卫生要达到“五净、五无、五有”的标准。“五净”即:街路净、庭院净、边沟净、厕所净、禽畜粪便净。“五无”即:街路两侧无垃圾堆、无柴草堆、无粪堆、无违章建筑、门前无杂物。“五有”,即:有环境卫生村规民约、有专(兼)职保洁人员、有垃圾清运设备、有公厕、有固定的垃圾排放场。

三、完成时限

1.农村生活垃圾筐(袋)集中收集,专(兼)职保洁人员到岗工作,要在今年年末前实施。

2.生活垃圾排放场点的确定,今年年底前要达到80%以上,*年底前要全部完成。

3.农村集贸市场要常年保持整洁,达到场清地净。各公共场所,保持常年卫生达标。

4.城乡结合部、村(屯)和田地结合部要在10月末前彻底清除垃圾。难点问题要在*年5月前彻底解决,真正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等问题。

5.各河流域垃圾的清理,责任单位责任人的确定,自来水厂的整治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

6.卫生厕所的普及到*年末要达到60%的标准。

7.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在*年10月1日前完成。

四、保证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到*年真正实现“五净、五无、五有”的规划,就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乡(镇)、街及村(屯)的环境整治,专兼职保洁人员,生活垃圾筐(袋)装,垃圾排放场点的确定,由市建环委负责。环保局、综合执法局配合。春秋季灭鼠、改厕工作,由市农委负责。农村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由市公路局负责。公共场所餐饮娱乐、医院诊所、学校等单位的专业卫生由市卫生局负责,综合执法局、教育局、文化局配合。农村环境内河道治理,落实责任,自来水厂点整治由市水利局牵头,各乡(镇)、街具体负责。村民农户卫生由市文明办负责,市妇联、团市委配合。村民的卫生知识普及、健康教育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配合。市发改委、财政局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纳入规划,给予财力上的支持。

(二)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新闻部门要开辟专栏、宣传典型、介绍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环境卫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均衡发展。要大力开展卫生乡(镇)、街、卫生村、十星级卫生户、文明生态村建设等竞赛评比活动,以此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各乡(镇)、街要注意培养和发掘各具特色、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市爱卫会将在适当时机组织召开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典型推广会,不断深入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深入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调查研究 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in More Developed Towns

――Take Hu'nan Shaodong Liuze Town as an example

CHEN Bo, ZENG Fangro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statu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weeklong on Liu Ze town in Shao Do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as 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township rural pollution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in pollution sources is increasing, living garbage, pollutant treatment facilities and other issues, the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is, etc. In view of the curr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we should strengthen management, strict law enforcement, 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award to promote governa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multi-pronged.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流泽镇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0368人。该镇属于农村经济较发达乡镇,201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1.8亿元。特别是民营经济发达,已形成铝制品、打火机、五金、采掘、冶金五大工业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该镇同其它农村乡镇一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垃圾污染、小型工业污染、农药化肥和养殖污染急速加剧。而广大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农村在治理与预防环境污染问题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当下经济较发达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为了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团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建设好美丽新农村。我们邵阳学院中文系“青春共建,绿色乡村”环保服务团在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曾方荣教授的带领下,于2013年7月12~18日,对邵东县流泽镇环境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本团队以流泽镇常住居民、村民,当地部分工厂员工与环保工作人员为调研对象。在本次调研中,除采用访谈和实地考察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高达97.78%,问卷注重各年龄各层次人群的发放,具有普遍性与可科学性。

1 流泽镇环境问题现状

根据问卷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40.8%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区域环境质量差,43.6%的居民认为居住环境质量一般,仅仅只有2.8%的居民觉得自己的居住环境较好。具体来看,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污染源日益增多

流泽镇作为小型工业较发达小镇,污染源多,环境问题突出。以下三种污染尤为严重:一是空气粉尘污染。流泽镇虽没有大型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工厂,但是因为不少煤矿、烟花厂、采石场、石材厂的生产,这里的空气粉尘污染严重。特别是对生活在这些工厂附近的居民来说,严重的空气污染简直就是生活的噩耗。煤灰、石灰,飘落在农作物上、飘落在村民的家中、飘落在悬挂的衣服上、甚至飘到饭碗里,可以说,灰尘无处不在的,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体内,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二是水源污染。水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水源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饮用水源的污染。流泽镇没有大的河流,只有一些山塘、小溪,饮用水源相对缺乏,由于取水点周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洗衣、洗澡、餐饮污水随意流入,加之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生活水源水质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是人畜粪便污水无任何处理,镇上居民这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只有极少居民建了简单的化粪池,大部分农户没有建生活污水处理池,这些污水都是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或地面,且污水渗入地下后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尤其是部分农户采用老式粪池,容积过少,也没有采取防渗措施,暴雨天粪便水排入周边水渠或渗入地下,对附近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土壤污染。流泽镇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既有农药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也有一些工厂、企业对土壤带来的污染。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流泽镇太坪村的新仁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周围的大片一等农田都因土壤污染过重而荒芜,据村民反映,这些地方即使勉强种上庄稼,生长收获的农作物的味道也会与正常味道大有不同。

1.2 生活垃圾成堆困扰大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生活中的垃圾日益增多,特别是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塑料包装盒瓶等无机垃圾充斥乡镇。流泽镇上垃圾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给人们造成的困扰颇大。一方面是生活垃圾的问题,流泽镇只有镇上建有极少的垃圾池或设有垃圾箱,其余各村组基本没有建设垃圾收集池,未进行定点收集,大部分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房前屋后或村内水塘,部分居民将垃圾堆放于村道旁,还有部分居民将垃圾收集在庭院门口进行垃圾焚烧处理。如在大坪村,几乎所有的生活垃圾都堆放在一个废弃的农贸市场上,很少清理,这成了农贸市场周围居民的一个生活困扰,致使居民与相关部门的矛盾变得尖锐。另一方面是畜禽养殖的问题。该镇有两个养殖大户,养殖户粪便堆场不规范,畜禽粪便部分被周边农民用作肥料,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者居多,劳动力不够,加上对化肥的依赖致使粪便不能完全用于农田耕种,尤其是暴雨天,粪便水流入沟渠极易污染村民饮用水,而粪便的强烈异味,也造成了空气污染。如在新泉村的两个养殖场之间有几户居民,其中就有居民向我们反映,这里常年臭气熏天,甚至走在街上,自己身上带有那畜禽的异味。

1.3 污染物处理设施落后

环保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可回收利用资源的浪费很大,如垃圾池、垃圾处理厂基本没有。根据服务团成员的调查与走访了解到,流泽镇仅在镇上建了两个垃圾堆放池,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而仅有的这两个垃圾池,也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去清理。最令人尴尬的是,我们作为志愿者去清扫了大街,却找不到倾倒垃圾的地方,不知道把垃圾倒往何处。更让人失望的是,这一现象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司空见惯,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与重视。至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当地群众则几乎没有这样的意识。全镇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站,所有的垃圾基本上都是乱丢乱扔,路旁、山边、小溪里随处可见成堆的垃圾。据我们调查,只有极少数村民会选择性的把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垃圾收集起来,作为废品,变废为宝。因此,可以说在全镇,几乎没有自觉进行垃圾回收、分类的村民,造成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严重浪费,反而变成了垃圾污染物。

2 造成流泽镇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造成当下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等客观原因,但更多是人为的主观社会原因,流泽镇当前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同样如此。具体而言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总体偏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广大农民受教育水平低、经济相对落后及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普遍不强,村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废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小型工业生产和养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本没有重视,更加不会采取保护措施。由我们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80%以上的居民在平时生活中都使用塑料袋,而且用后随意丢弃,62%多的村民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听之任之,不予关心近乎麻木, 54.6%的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随意丢弃垃圾和对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物不做处理和重视。

二是地方环保部门工作有待加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环保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是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地方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邵东县乡镇一级政府都没有设立环保部门,都由其他部门兼管,县环保局的工作重心也没有放在乡镇环保工作上。几乎所调查的村民都反映政府环保部门从来就没有向他们做过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也没有真正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一个村的调查中,一位村民向我们反映,他们村的一个铅锌冶炼厂造成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他们向有关部门反映多次,但上级环保部门没有做任何处理,生产至今仍在继续。

三是村镇环境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建设、轻保护,造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由于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不重视,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少,农村环境保护设施落后或没有基本的保护设施。如我们调查的邵东县等十几个县中农村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和规范的垃圾填埋场,环境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保资金主要来源还是由国家财政提供,显然,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要想仅通过财政补贴就把环境治理好、维护好,是不现实的。

从流泽镇环境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几个方面具有普遍性,资源的共有与不可再生性、环境破坏与保护的不平衡性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空间,不得不引起各方的重视,我们也应对此做出相应的回应与建议。

3 关于流泽镇环境问题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流泽镇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在经济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具有普遍性。综合分析流泽镇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以邵东县流泽镇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参照,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借鉴全国其他区域农村环境保护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在乡镇一级应设专职环保专干,配备监测仪器设备,加强环境管理与执法,确保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农村严格执行。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加大农村环境保护金费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严格执法加强整治。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企业要进一步采取整治和监管措施。对农村采石、采矿等工程所产生的渣土、扬尘和噪音要同样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护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期,减少施工扬尘和噪音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其三,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以奖促治”是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之举,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四,扎实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首先各乡镇应以村为单位建立合理、高效的垃圾收集、填埋、回收利用等严格制度。其次应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开发生态农业。进一步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作用。目前,邵东县在廉桥镇开展了“以点带面,环境连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该工作可以逐步向周边乡镇推广。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不能走过场,不能走形式。我们希望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使农民 “美”有所“乐”,而且“美”有所“获”,不仅在“美”中陶冶身心,也在“美”中创业致富。其五,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尽管在环保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现行的环保法规与制度同实际还存在较大差距。

4 关于流泽镇环境问题的反思与总结

在流泽镇这个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由于过去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环境问题并不显著。但是近年来,流泽镇环境却出现了大问题。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流泽镇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企业(打火机厂,煤厂、养猪场等等)。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中小企业主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因此,造成了环境和经济的不平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此次赴流泽镇环保调研,我们发现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改善农村生态状况,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条件,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和城乡统筹不合理,政府大力治理城市环境状况,而农村环境却一直作为工作的“冷点”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导致农村环境状况日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重要战略位置。2008年7月24日国务院首次召开农村环境保护会议,这充分反映了政府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根基。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农民才能以充足的热情、饱满的信心进行生产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环境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近几年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一)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截至2009年年底,中央财政已经投资15亿元支持2165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2010年,中央财政又投入了25亿元,而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投入9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

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2007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建设部、卫生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3号)。

2008年7月,国务院提出“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重大政策措施。

2009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三)各地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山东省从2005年实施“两减三保”计划;四川省于2006年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江苏省于2007年开展了以“六清六建”和“三清一律”活动;湖北省于2007年初,推行新农村“农村环保村民自治模式”。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部门对农村环境治理有着巨大的决心和信心,并且整治工作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和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尽管国家开始对农村环境保护极度重视,全国各地也进行了有力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性,农村环境问题仍是相当严峻。

(一)农村生活污物随意排放导致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生活用水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用完生活用水后就直接排到沟里、河里,影响水质,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由于垃圾无公害处理设备的缺乏,生活垃圾随便丢弃,甚至堆砌到河道里,影响农村环境,造成河流污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农民生活。

(二)畜牧业养殖导致污染严重

农村的畜牧业养殖虽然规模较小,占用土地较少,且多为圈养,但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和设施的缺乏,动物粪便污染物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农村空气状况,并且苍蝇等有害飞虫增多,带来很大的安全引患。

(三)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现在的人工耕作日益减少,人们使用化肥、农药、地膜进行耕种,并且国家对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没有严格的限制,农民就大量超标使用这些化学物质,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从而导致土壤严重污染,久之产量减产,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食品质量不安全,严重影响人们身体状况和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农作物秸秆焚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没有有效的开展及实施,农作物秸秆被人们任意焚烧,导致空气中颗粒悬浮物增多,影响空气质量。尤其到农收时,可以看到,农村上空烟雾漫天,村里烟熏笼罩,影响农民身体健康,使空气中SO2增多,容易引起酸雨的形成。

(五)农村饮用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农村饮用水状况令人担忧,有一些工厂、企业建在用水源头区域附近,有的厂家把生产污水直接排到河道里,而不经过任何处理,这严重危害人们的用水安全。有的地方因为饮用水重金属超标,导致严重的遗传疾病。

(六)农村乡镇企业污物随意排放导致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城市环境门槛的提高,不少企业把厂址选在农村,政府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也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农村。这些工厂缺乏必要监管和相应部门的管理,为了自身利润,把大量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没有进行任何的净化处理,污水也任意排放,导致农村大气、河流、土壤污染严重。在我国农村,有的农田因为污染,而变得颗粒无收,有的村民得了很多怪病,农民苦不堪言。

四、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早期国家发展重城市、轻农村

国家早期大力发展城市,对城市的财政投入远大于农村,城市得以快速发展,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城市对企业生产的废气、废水,有着严格的排放标准,而农村的要求比较低,于是很多企业把污染严重的工厂选到了农村地区,导致农村河水严重污染,庄稼产量减少,农民生活质量下降。

(二)政府部门的错误执政观念

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侧重于经济是否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否顺利进行等因素,导致了政府部门只注重发展,不注重持续发展,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质量,从而使得政府部门不注重当地环境,更不要说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三)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的缺乏

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觉着事不关己,随意丢弃垃圾、任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甚至不理解。随着农村工厂、企业的增多,畜牧业养殖的扩大等,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民没有意识到环境质量下降的严重不良影响。即使有的农民的庄稼因工厂受到污染,企业只是给予一定的赔偿费便可敷衍了事。大多数农民对农村环境污染敢怒而不敢言,不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导致工厂、企业更加猖狂地随意污染环境。

(四)新型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

我国农村种植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人工耕作还处于主要地位,机械耕作水平较低。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更是处于初期阶段,如沼气的应用,普及率非常低,循环经济的利用也只是在局部地区试点,所以导致一些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程度高。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

要大力修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对于生活垃圾,要修建垃圾处理点,集中存放、定时清运,进行无公害处理和处置。对于厕所,也要进行集中整改和合理指导,使农村真正变为花香鸟语,绿树成荫的新型农村。

(二)加强畜牧业养殖规范机制

合理确定畜牧业养殖规模,制定统一的标准,科学指导养殖场的布局和规划。对畜牧业养殖户进行免费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措施。并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限期改造,直至符合标准。

(三)全面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要多角度、宽思路、全方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作,建设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的超标使用,杜绝农村面源污染。

(四)加强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加大农作物的循环再利用,如可以进行粉碎,再播放到农田里,增加农田土壤肥力,也可以联系当地的养殖场,作为牲畜的畜饲料,改变以往的焚烧现象,改善农村空气环境。

(五)加强农村饮用水治理工作

严格控制农村生活污水、畜牧业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大监查力度。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区域重点保护,严禁在附近建设工厂、企业。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小组,定期对饮用水进行监测,确保农民喝到放心水。

(六)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的生产

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污染严重的企业严禁进入农村地区。设置污染排放标准,只有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才能进行生产,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乡镇企业要严格监管,一经发现不合格标准的企业,进行相应罚款并马上停产整顿。

(七)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等相关工作。各村结合自己实际选定各自的环境日,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家园环境的重要性。成立农村环境保护小组,建立长效机制,使我国的农村变为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八)建立新型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把农村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以责任状的形式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并且把工作进展、相应情况分配到具体的负责人,这样就形成权责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效开展,一旦出现问题,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在正积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全方位开展农村环境工作,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各政府部门转变执政理念,大力推广新型技术,加大农村环境宣传工作,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相信不久以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吴长勇.农村环境保护开启新纪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1).

2、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环保之路[J].环境教育,2008(8).

3、彭文英.农村环保课题需尽快破解[J].农村实用技术,2010(7).

4、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重要的战略位[J].环境保护,2008(14).

5、杨永坚.我国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影响的研究综述[J].长安刊,2010(3).

6、单斐.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想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7、刘明润,接淑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面貌[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

8、李梦觉,曾小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9、许洪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5).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国农产品产区农药和化肥污染总体较普遍,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污灌区、工矿区及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据估算,我国因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 217 万 h,占耕地总面积的2.3%; 大气污染农田面积 533 万 h,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6%。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 万 h以上。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土壤系统受多环芳烃类污染的已从μg/kg 量级上升到mg/kg 量级,其检出率从不到 20% 上升到 80% 以上。农田土壤中苯磺酸盐、邻苯二甲酸醋、有机染料、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也十分严重,不仅使土壤退化,而且已影响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2 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

2.1 农膜污染

保护地使用的农膜回收率低,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了土壤通透性,农作物根系生长受阻,导致作物减产。所形成“白色”污染,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2.2 作物秸秆污染

当前作物秸秆中,除了水稻、棉花、玉米、豆类、薯类的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大多难以处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既造成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秸秆在田间腐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3 工业“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进入农业环境后,改变了土壤、水体、大气的组成,使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造成农作物死亡、减产,污染产地环境。

2.4 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

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上反复单一超剂量地使用农药,使农作物一直处于农药的淋浴状态。而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大量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包装物随意抛弃,造成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5 化肥污染

由于农田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化肥过量的施用及流失不仅造成浪费,同时造成产地环境的污染。长期偏施化肥,有机肥减少,使土壤酸化,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板结,保肥保水能力降低。特别是氮肥使用过量,造成亚硝酸积累。另外,化学肥料中的一些杂质,往往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土壤结构质量。

2.6 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扔,河边、地头、宅前屋后到处都是。特别是买菜购物用的塑料袋,水上、路上、田里、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城镇生活垃圾部分也直接进入农田,对农田造成污染。

3 农业产地环境受污染的原因

3.1 农村环保机构及监管体系不完善

许多乡镇缺乏甚至没有环保机构,环境保护资金严重短缺。对于环保规划、环保宣传从未列入工作范围。同时,环境监管体制不适应农村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地大面广,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使得农村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

3.2 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问题也投入了相当的资金,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仅靠这些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村环境建设的需要。

3.3 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的素质较低,不知道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没有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意识,照用禁止使用的农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普遍存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现象,这些都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3.4 基层政府不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发展该区域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小康,在工作中,过度重视经济收入,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但实际上,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4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措施

4.1 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控制产地环境污染

根据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通过采取农业、生物、工程措施,严格工业“三废”排放管理,加强废水排放农田灌溉渠道的合格检测措施,对固体废弃物堆放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带来粪便污染和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4.2 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减少产地环境污染

对农田环境实行特殊保护、管理和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农业生产环境管理规章,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应急措施;合理规划与调整区域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提高区域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开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水、土、气的管理,实行规范化生产。

4.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案例进行跟踪报道,让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形成,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业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4.4 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农业清洁工程建设

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净化水源、土壤和庭院,实现生态平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三废”( 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 变“三料”( 肥料、燃料、饲料) ,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5 构建安全预警系统,为农业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工作,保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特别关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在构建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农产品的污染链,将污染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形态、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联系起来考虑。近年来,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保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4.6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传统农业技术,二者有机结合;把农产品生产、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通盘考虑; 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无公害农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 逐步取消小型养殖场,支持创办大规模畜禽饲养。要把农林牧副渔各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5 结束语

由于我国农民环保意识差,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造成农产品产地土壤、水体、大气的严重污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农灌水水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且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残留较为稳定,一旦对产品造成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此类问题,除加强教育和严格执法外,还必须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良的产地环境。因此,笔者对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以及受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治理

分布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水渠,湖泊,水塘,水库等聚集地表水,地下水或者土壤水的水域,我们称之为农村水环境。水环境不光对生命重要,发展农业更是不可或缺。但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水环境的状况,水质日渐恶化,不时还会出现污染事故,着不光会影响农村粮食生产,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安全所作出的决策,甚至已经影响到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成为扼杀他们健康甚至生命重要因素。在党的各种会议中,对农村水环境以及农民的生活提出很多议题,如水资源环境的治理,水利发展的可持续之水思想,着实体现党在解决农民民生问题,面对很容易不被引起重视的问题,干旱灾害、水资源稀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尤其最近几年农村发展过程中被遗忘的农村水环境趋势日益严重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农村水环境恶化问题势在必行。

一、农村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农村水环境光的恶化有很多原因造成,农民对化肥或者农药并不是科学的按照说明使用,或者地方有些企业的对污水不进行处理,随意排放,还有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些畜牧养殖基地,以及当地居民生活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等问题数不胜数。其中最易导致水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是因为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也是容易被人们置之不理的问题。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土资源的破坏尤为明显,它是在受风力、重力、水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破坏,导致土地遭受侵蚀。造成水资源环境恶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非点源污染,这是一种不确定位置的污染源,也叫面源。非点污染源不容易被测量,它的特点就是分散、空间大、不容易被测量和掌握。非点污染源的产生或传播主要靠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农民化肥用量中氮、磷等物质及农业用药传播。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主要集中在:①侵蚀泥沙本身就是非点源污染物,造成江河湖泊泥沙淤积,水体浑浊,降低了江河湖泊的防洪泄洪功能;②侵蚀径流和泥沙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环境恶化;③由于侵蚀泥沙和所携带的化肥、农药、病菌等污染物的进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

其次,种植、养殖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种植业污染源造成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和直观的影响是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它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治理和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容易被人们重视。此外,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据国家农业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多达30亿t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另外,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

再次,农村水环境恶化对农村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农村饮水主要是指农村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我市农村饮水困难有两种类型--缺水型和水质型。缺水型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⑴水源性缺水,⑵工程性缺水,⑶季节性缺水;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受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影响的饮用水源、血吸虫流行区疫水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导致水源污染等,而由此发生的饮水困难人口要远远多于缺水型困难人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的对策

第一,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管理和监测,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在圈内建设“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必由之途,也是内在要求。城市圈内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农村地区和农业部门的环境保护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并把农村环境指标纳入到县(市)、乡镇、行政村的政绩和目标考核之中。

第二,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给排水设施建设,提高饮水达标率和污水处理率。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区的保护,抓好城市圈内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二是要加大城市圈内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行政界限,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使广大村民喝上清洁放心的自来水。三是要加大城市圈内农村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在生活污水方面,要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制,铺设排污管道,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在生活垃圾方面,要逐步推行自然村定点堆放、行政村定点回收和乡镇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第三,加强农村水污染控制,确保农村水生态安全。一是要加强农药化肥污染控制。包括鼓励农民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测土配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生物链,采取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新型农药。二是要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如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养殖区域,禁止超环境容量养殖和在禁养区域养殖;对于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要提倡圈养,对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生产的,政府要给予补贴。三是要加强农用地膜污染控制,积极推广利用易降解地膜,加强废弃地膜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加强对工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环保局可聘请农民监督员,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即时监督。

第9篇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农村;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7日

临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山西省的文化大市、资源大市和工业强市。世纪之交,煤焦铁主导的经济结构造成了一度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锲而不舍的努力,该市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8月下旬,临汾市通过了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领导组组织的技术审查评估,从污染严重的“黑帽子”到生态宜居的省级环保模范城。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在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探索生态新途径、创建生态新品牌的要求。

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临汾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也进行了具体安排。临汾市是一个资源大市和农业大市,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条件、建设生态文明尤为重要。

“十一五”期间,该市编制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等。煤炭资源整合后的129家煤炭开采企业也开始《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制,《临汾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也已启动。这些规划及方案为全市生态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临汾市开展自然生态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通过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自然生态及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通过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通过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重点生态区域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正轨。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实施严格保护,强化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连续几年组织各种形式的检查,严肃查处了违法建设、生态破坏、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的开发建设行为,保护了自然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工作,五鹿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了吉县管头山、安泽红泥寺、翼城翅果油树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蒲县、乡宁、吉县等西山七县也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逐步进行。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市政府对采矿业进行合理规划,对矿山进行清理整顿,加大了矿山环境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了对矿区的加填复垦和植被恢复等管理工作。煤炭资源整合结束后,该市启动了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其中,霍州煤电集团的白龙煤矿、李雅庄煤矿等一些煤炭开采企业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已经实施;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的蒲县万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豹子沟煤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已开始了《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及实施工作;截至目前,临汾市已建成7个省级生态示范矿井,有效带动了其余煤炭开采企业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农村生态示范系列创建扎实开展。“十一五”以来,临汾市共创建了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侯马市新田乡),1个国家级生态村(侯马市新田乡南西庄村),18个省级生态乡镇,96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点。侯马市、安泽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永和县、吉县、隰县被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大宁县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安泽县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十佳示范点之一,侯马市、古县被批准为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单位。乡宁县戎子酒庄的葡萄种植,葡萄酿酒被人们赞誉为生态经济的典型模式。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的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临汾市在对汾河、沁河及其支流3公里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实行分类处置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埋单,根据主要污染物水质变化情况实施奖惩,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了汾河市区段、霍州段、洪洞段、襄汾段、浍河部分断面及洪安涧河部分断面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沁河、昕水河流域部分断面生态修复工程也已完成。汾河临汾市区段已经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生态公园,成为了城市绿肺、临汾客厅,展示着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优美画卷。

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全面推动了临汾环境面貌的整体提升,也对下一步临汾市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开局之年,随着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已经提到政府议事日程。

农村是污染减排工作的新战场,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将成为减排的重要手段。应着重抓好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做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工作,必将对顺利完成减排约束性指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和完善全市农村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强化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二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新型养殖技术,从源头控制养殖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清粪方式、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污水处理工程等的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厨、改圈、改厕”,逐步实现村庄污水的达标排放和净化;四是积极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宗兆伟.辽宁省产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的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