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茶文化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07 16:27:26

导语:在茶文化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茶文化发展现状

第1篇

一、丹徒区群众文化团体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丹徒区文化事业也沐浴着阳光和春风,日新月异。目前全区文化工作人员共1000余人(拥有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7个专业协会,共420余人;文化馆、图书馆共23人;乡镇综合文化站89人,其中专业人员40人,兼职11人;农村文化协管员100余人;高级职称1人,初、中级职称28人)。拥有群众文艺团队近百个,总人数达4000余人,其中登记在册的74个,总人数2739人。

二、目前丹徒群众文化团体建设的措施和影响

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还形成了一批具有丹徒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了群众文化的持续投入,使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得到不断加强。到目前为止,我区先后完成了43个文化广场、76个农民健身公园和88个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其中2个中心文化广场、6个特色文化广场和9个娱乐文化广场已全面投入使用,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完成了基层文化服务点的建设,区、镇、村三级群众文化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依托这些文化阵地,相关部门围绕中心工作和民俗节日,常年举办“生态丹徒广场文艺汇演”、“文化惠民乡村行”等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区职能部门的“生态丹徒广场文艺汇演”,已成为镇江市知名广场活动品牌。

二是注重了文艺队伍的常年培育,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区职能部门深知人才队伍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长期把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主要是面向全区开展“文艺新秀”和“文艺名家”选拔培养工作,邀请专家对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轮训,出资派送业务骨干去专业院校深造,开展“丹徒田歌大赛”和“丹徒文艺十佳”评选活动,通过展示、培训、选优、育强,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比较突出的有:施德玉2010年被省文化厅授予“特色文化标兵”称号;佘佳虎为国家摄影协会会员,其个人摄影集获得江苏省摄影类最高奖――“金瞬奖”;特别是作为基层代表的高资文化站站长吴宝成,是全国知名票友,上过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参加全国越剧大奖赛晋级20强。

三是注重了特色文化品牌的精心塑造,使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2010年以来,区职能部门狠抓文艺作品特别是精品力作的创作立项、生产、激励和宣传推介等重点环节。出台了《丹徒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见》,设立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每年还拿出至少30万元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专门奖励,特别是近三年来,随着奖励制度的逐步完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一批优秀文化作品脱引而出。共有超过300件作品获得市级表彰,63件作品获得省级表彰,39件作品获得国家级表彰,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油画、摄影、小戏小品等方面在全市有一定优势。。

三、当前丹徒群众文化团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群众文化团体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由于自发组织、自主经营”的发展特点,在其迅猛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许多典型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安排随意。目前,我区镇(街道、园区)文化站长及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混编混岗的情况,有的文化站长身兼数职,而文化工作排末位。据统计,全区文化站站长和副站长50岁以上的占36%,这部分人中有的还属安排性质的。

二是团体种类单一。根据调查了解到,舞台表演类(包括舞蹈、音乐、戏曲等)的文艺团体占所有文艺团体数目的85.9%,少数静态创作类(包括书画、摄影等)团体占17.2%, 而康体类(包括柔力球、太极拳等)极小甚至在某些地区根本没有出现(不包括业余文艺学校),这些数据都表明丹徒区群众文化团体数量少,缺乏典型且种类比较单一。

三是服务范围狭窄。调查发现,大多数群众文化团体,如绘画、书法、合唱、管乐等往往局限于自娱自乐,以满足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目标,交流、沟通通常限于团体范围内,与外界的群众往往较少开展互动。有时村、镇出于开展活动的考虑,会动员、邀请这些团体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群众文化团体本质上是群众自己的团体,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爱好为主,如何实现二者有效的兼顾,更好地丰富村(社区)生活、繁荣村(社区)文化,这是需要加以思考、解决的问题。

四是团体管理松散。当前,群众文化团体已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调研发现,区、镇(街道)等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均没有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团体的建设、管理,以确保它们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应该由哪个部门进行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因此,多呈松散型团体,自由性、开放性较明显,高兴则来参加活动,不高兴就不来;无事则来,有事可以不来,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影响了团体的凝聚力和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丹徒区群众文化团体健康发展的思路

总的来说,群众文化团体在我区文化工作中起着中介、枢纽与抓手作用,我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确保群众文化团体沿着正确方向蓬勃发展。

(一)转变观念,促进健康发展。一是处理好草根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群众文化团体是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社会团体,是一种大众化、草根性的社会团体。调查发现,一些群众文化团体和一些文化管理人员都存在希望打造成专业团队的愿望和心理。这种愿望是好的,区职能部门要保护好这种热情,同时,街道和村(社区)也要引导好热情,把握好力度与方向,引导群众文化团体准确地定位。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与群众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政府发展文化不等于政府办文化,要充分发挥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通过群众文化团体办好群众性文化的作用。三是处理好非营利性团体和营利性团体之间的关系。目前,群众文化团体均是公益性团体、非营利性团体,必须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区)的牵线搭桥作用,找准企业的需求点,寻找群众文化团体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切人点。

(二) 健全制度,创新管理手段。一是建立群众文化团体的领导体制。可以考虑由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牵头成立丹徒区群众文化团体的服务管理协会,协会办公室设在文化部门,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指导、督促和推进群众文化团体建设工作。二是建立群众文化团体发展的法规制度。各群众文化团体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活动制度、考勤制度以及奖励制度等。群众文化团体的设立及运行要受政府、社会的监督,尤其是有财务的要接受政府税务部门的监督并且向社会公开。三是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区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要充分行使群众文化团体的业务辅导职能,以培训班、讲座、讲习班等方式对基层文艺团队组织进行有规划、经常性的业务辅导。做好文化团队的文艺提高工作,加大对群众文化团体骨干人才的培训力度。四是建立文化创造成果保护机制。要研究制定文化创造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维护文化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借助文化创造成果开展一些营利性活动,以弥补活动经费的不足,保障基层文化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 提供保障,推进有效运行

要在文化建设资金中设立群众文化团体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扶持举措,实施以奖代补。出台《丹徒区群众文化社团星级评定标准及奖励扶助办法》,分级划管,将文艺团队分为品牌团队、特色团队、备案团队。每年将对优秀基层群众文化团体进行表彰奖励。聘任奖励结合,激发团队活力。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将其纳入教育培训范围和人才培养工程,重视发现和培养基层文化骨干,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多种形式扶持基层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专业文化工作者以及文化志愿者等组建群众文化团体。

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传播;动画元素;作用

茶源自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茶习俗,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赋予了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精神也成为时展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茶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动画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代表,为推动茶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

动画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最早期的手工绘制到之后的网络动画,动画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是何种动画形式,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传播大众文化,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首先,动画以媒介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起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内容,将这些传统文化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动画深入人心,同时还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形式,从另一个侧面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大众视野,丰富了大众文化内涵。其次,动画以载体方式将传统思想美德融入大众群体中。我国的动画发展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其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思想美德的精髓,并引导着主流价值观。例如一些传统动画短片中传播了助人为乐、谦虚礼让的美德,这些选材不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

2茶文化的传播方式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作为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从茶的发源到饮茶习俗,都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传播方式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茶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中国茶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体会。

2.1中国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西汉之前,茶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对茶的认识既有饮用之效,同时也有治病功效,所以常常饮茶,既能感受茶之甘甜,同时还能够袪病养身。我国有着广泛的茶叶种植区域,据资料考证,最早的茶叶种植区域在四川地区。在封建社会,茶叶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商品,其价值可以与丝绸媲美。在国际贸易中,茶叶也作为一种昂贵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西方国家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也使中国茶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认识茶叶,并通过茶叶了解了东方文化。曾经的茶马古道也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辉煌历史。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饮茶历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饮茶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在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时代,人们对于茶的钟爱丝毫没有减弱,不仅如此,茶的种类日益增多,茶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丰富。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茶的感情之深。当前我国的茶叶品种十分丰富,其中的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弛名中外的茶叶产品,销量范围辐射到世界各个角落,茶叶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随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们对于茶的认识也逐渐上升到一种文化层次,即不再单纯地将茶看作为一种饮品,而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不仅是因为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无论何种类型的茶叶,无论品性如何、味道如何,都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其中融合了中国儒道佛文化中的精髓,即淡雅、释然与平和。在中国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茶色与茶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合二为一。道家讲求天人合一,而茶正是集合了天地之灵气,才能使其味道更加甘甜清爽。佛家讲求茶禅一味,在饮茶中可以体会人生,感悟人生,正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只有细细品味方能感知。

2.2主要传播方式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茶文化得到了积极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日异丰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商业贸易、人际交往和大众媒体传播等方式。商业贸易是茶文化传播中最早出现的方式。在早期,茶叶是作为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在16世纪,中国茶叶逐渐传入欧洲等国家后,茶叶贸易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我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主要通过海运渠道流通,茶叶在传入西方国家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中西方贸易的繁荣发展,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茶叶仍然是中西贸易流通的重要商品,但是茶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人们在提到茶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由此说明,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茶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除商业贸易外,茶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广受国人推崇,从古至今,茶都是人们礼尚往来的重要礼品。在古代,君王赏赐物品中,茶是极具代表性的物品。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国家都派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其中茶文化是代表内容之一。在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茶叶和茶文化带回到自己的国家,使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的当属日本与朝鲜,这两个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但其中仍然带中国茶文化的印记。茶不仅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国人拜访亲朋好友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茶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大众媒体传播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由于大众传媒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也使茶文化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古代,茶叶的传播主要依靠商业贸易,而随着茶文化传播方式的逐渐扩大,如今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依靠的文化载体,例如诗文学作品与诗歌艺术等。从报刊杂志到电视网络,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更有力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宣传推广。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尽管这些媒介的宣传方式十分丰富多样,但是其中主要以广告信息为主,对于茶文化的宣传效果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仍然需要更具体的途径,才能更好地突出其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3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动画元素的运用对于茶文化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动画元素具有较浓厚的历史积淀,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这些动画作品通过动画与水墨画等方式的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而将动画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也能够更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动画元素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动画元素与茶香茶韵的融合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广为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包含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化,其中包括了杂志报刊和网络电视等形式,动画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一种,也具有一定的传播流行特点。在茶叶贸易发展中,可以将动画元素融入到茶叶广告宣传当中,在一个动画作品中加入相关茶元素,例如茶叶、茶具、饮茶场景等,通过对茶叶、茶具的介绍与分析,将这种大众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给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也可以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设置更加逼真的场景,既能够形象地展示茶园的自然风貌,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亲临其中,感受采茶、饮茶等过程,增加人们的联想与体验,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传播。除了在动画中主茶文化元素,还可以运用主题动画形式,将茶文化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动画作品当中,由此构成一条清晰的茶文化地图。以不同茶类作为创作主线,动画作品中的主人公带领人们去茶乡探寻茶文化,从中感知中国儒道佛家文化与茶文化的精神统一,使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3.2动画元素与茶文化作品的融合

将动画与茶文化作品加以融合,以动画片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我国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诗歌与文学作品,其中对于茶的描写也十分形象生动,如果能够将这些茶诗与茶文化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动画当中,无疑能够有力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挥茶文化的传承作用。

4结语

科技的发展给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达,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文化消失的问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如何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下去,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动画元素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茶文化内涵与精神,同时也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竺济法.各地四种茶文化“宣言”、“共识”中的茶史与学术错误[J].农业考古.2015(02)

[2]周小生,黄皓,王斌,韩坤,何红霞,陈潇.茶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茶叶加工.2013(01)

[3]王海辉.探析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运动捕捉技术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

[4]龚永新,黄研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02):12-16.

[5]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第3篇

摘要:本文拟从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自身出发,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蕴含的深刻内涵,探索其和现代动漫设计的结合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并有效帮助开拓动漫设计的素材应用,将其蕴含的美感传达给观众,从而得以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也是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在全新领域内的结合,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动漫设计;元素应用;文化融合;文化产业

茶文化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更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感悟,从而理解作者在动漫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最近我国的动漫创作开始摆脱以往一味学习其他国家的形式,有了自己的韵味,这正是得益于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的加入,因此,相信茶文化和动漫设计相结合,能够让我国动漫发展的更为完善,从而达到和世界接轨的目的。

1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蕴含的内涵分析

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地大物博,茶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茶叶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发展历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传承这一文化体系,从而实现茶文化传承的理想效果。

1.1传统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分析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包含从茶叶的种植开始,经过茶叶的炮制和茶叶的冲泡着一系列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衍生出的采茶音乐、茶舞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我国的茶文化又经过和儒家“仁爱”的思想,道家“自然”的思想以及佛教顺其自然的思想等等相结合,经过漫长的演变,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茶文化,即以静、和、雅为代表,以古诗词为载体,传播出“和”的精神,此外,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紫砂壶、竹杯等等元素,也都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也是对整个文化体系的有效传承与融入。

1.2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并且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炎黄时期,相传是从黄帝为了让百姓免受疾病的痛苦,亲自尝试各种草药,他尝到茶时,发现茶的味道非常清新,品尝过后口有余香,因此推开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大门。随后,我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领导者对茶文化的推崇,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闲暇时品尝一壶好茶为荣,再加上这两个时期我国文学发展迅速,大量有关于茶的作品被创作出来,最为著名的当属茶圣陆羽创作出的《茶经》,即使到了现在,人们对其中的内容依然十分推崇。我国的茶文化还随着历朝历代的商人传播到世界各地,随后又和其本土文化相融合产生出新的茶文化。到了现代,快时尚和传统茶文化相遇,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又形成一系列新的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的茶文化。

1.3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分析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对于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一首“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流传千古,李白、杜甫等都有关于赞颂茶的诗句,同时,文人之间常常“以茶会友”,赋予茶一种友好、和平的亲切韵味,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熔炉,包含着各种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它向外传播过程中,不断的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其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系的最佳效果。

2动漫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随着当前我们对文化传承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动漫设计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想要实现对动漫设计活动开展价值的全面认知,就必须认识到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需要认识到随着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如今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及差距日益明显,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创新动漫设计活动,就成为该活动开展的核心要求。

2.1我国动漫设计发展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动漫设计属于新兴的产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针对的人群还是青少年,内容多为带有中国特色的人物设计和故事情节,早先发展开始阶段的《大闹天宫》在当时世界技术领域都属于顶尖的范围,随后的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进程都不如西方国家,虽然行业内人才大量涌入,但是作品的思维模式较为局限,同时,有大量的国外的动漫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动漫产业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能看到动漫的身影,它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当前我国动漫设计活动开展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市场,但是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内涵。

2.2我国动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虽然能够看到我国动漫产业在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但是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国外动漫思维的依赖,相较日本或者西方国家动漫作品能够完整刻画立体的人物思维以及完整的利用作品传达正确的思想来讲,中国的动漫显得较为幼稚,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有一定的缺陷,同时,我国动漫市场占有的份额低,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强,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动漫在世界文化进程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存在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品牌缺乏发展力等等诸多问题。当然,不难看出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文化理念相对缺失,大大影响了整个动漫设计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2.3成功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设计举例分析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中能够成功引进传统文化的作品较少,其中的代表作当属“神厨小福贵”,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加入到动漫作品中,展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此外,《哪吒闹海》则是以中国神话为背景,运用大量中国特有元素,包括人物设计、舞台布景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创作。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迪士尼公司拍的《花木兰》也是依照中国故事为原型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3结合传统茶文化内涵完善动漫设计的发展

实际上对于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相对于传统的茶叶产业经营状况来看,其主要缺乏的内容元素是文化理念的相对缺失,这不仅限制了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度和完善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的链条化,就必须将系统化文化内涵全面融入其中,通过价值诠释和文化理念内涵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业文化内涵融入的理想效果。

3.1将采茶音乐和动漫音乐相结合

动漫作品感情的表达少不了音乐,中国茶文化中的采茶音乐清淡优雅,能够带给人平静的感觉,因此,如果将采茶音乐和动漫作品相结合起来,对于动漫作品中需要传达平静感情的情节来讲,这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入,能够提供动漫作品打开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除此之外,采茶音乐中的歌舞和戏曲故事,都能够作为动漫设计的素材来源,拓宽设计思维,并且采茶音乐内容十分广泛,方便动漫设计师直接应用。

3.2画面设计加入传统茶文化元素

传统茶文化元素可以加入动漫设计的画面设计中,例如茶的插画,剪影等等,用来丰富设计的立体感,或者通过刻画茶元素的细节,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对于动漫设计来讲,画面的丰富性和元素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加入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系统化融入这一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有效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丰富了动漫设计活动的内涵元素,同时更是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理念需要。

3.3动漫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可能性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动漫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作者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对人物心理思想的刻画,同时要通过绚丽变化的图像传达出民族内涵和人文精神,因此,这就要求现代科技需要和传统文化能够进行完美的对接,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底蕴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人文积淀,是良好的民族文化素材,因此,近年来,动漫设计已经不同于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仅仅是动画人物的简单刻画,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慢慢开始使用不同的文化作为背景,深入挖掘民族元素并应用于动漫创作中,浅显的情节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动漫创作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同时,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借助于动漫这个途径来让更多人得以了解。

4结语

我国的动漫设计如今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境界,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设计思维,因此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元素非常的丰富,同时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动漫设计中添加茶元素,是针对于当前我国动漫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的解决方案,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感染着动漫设计,对我国的动漫作品打开国际市场是十分必要的,茶文化用它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两者相互结合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互相借鉴,互相发展,最后达到两者共同进步,从而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参考文献

[1]冀文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3(6):247-249.

[2]王建疆.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18):179-182.

[3]聂云蔚.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J].思想导刊,2014(5):32-36.

[4]韩天.浅谈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动漫艺术周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19):26-33.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民俗体育;融合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全新阐述,民俗体育文化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已然成为了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将其与茶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效。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民俗体育文化当中的融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础的体育思想文化融合。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见地与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重合之处,如茶文化十分倡导身心自然,而体育文化当中也要求身心上的自然一体化。其次,茶文化能够配合当前的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可以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运动体制更加和谐,满足实际的体育文化发展要求。

1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现状

茶文化,指的并不是单一的品茶文化,其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不仅有基础的品茶、泡茶文化,还包括了深层次的茶文化思想,而在众多的茶文化思想当中,和谐属于十分重要的茶文化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并且生成了十分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融合,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加合理明确。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身是对茶文化的一种阐述,但是这样的茶文化是不完善的,并不能完全彰显出茶文化的本质意义。到了现代,我国呈现出了思想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与相当多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和交流,并完善了自身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现如今的传统茶文化,已然被相当多的文化活动作为基础的思想内涵。体育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茶文化,以期与茶文化产生深层次的交流,接纳其中的优秀内涵,进而使得最终的体育活动处于较为健康合理的开展状态。

2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2.1思想观念上的一致性

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首先,其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多内容都表现得十分一致,尤其是在基础的文化理念上,茶文化的思想注重于自然的和谐,讲求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要尊重文化自身的本质,并以文化本质作为实际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文化内涵体现,需要完全地与实际的活动内容相结合。体育文化十分注重对人的身心健康教育,要求通过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来改善当前人们对体育形式的不同认知。同时,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当中,都肯定了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如太极拳体育活动,其讲求呼吸的过程要较为平缓,做到与自然合一,才能够深层次地提炼身心。

2.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

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的支撑,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文化思想当中,大部分思想都强调了健身的重要性,却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内容。但是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和身心方面的,而体育文化过于偏重身心,转而忽略了对人们的思想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健全,难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支撑。在这一形势下,体育文化活动必然需要寻求更加完善的文化作为自身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与当前的体育文化相结合。而与体育文化有着明显一致性的,首先便是茶文化,并且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十分强调和谐,因而与多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够有较高水平的融合。

3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

3.1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

在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合理倡导,而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其强调开展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活动,包括各种戏剧、舞蹈,但是其他方面则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便呈现出了一种消极的发展状态,与其他体育文化思想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民俗体育文化必然需要与其他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促使自身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而茶文化由于本身的思想与民俗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融合起来更加有效。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需要注重对思想文化内涵的强调,将茶文化当中的和谐,与体育文化当中的自然统一较好地融合起来。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体育文化当中的本质内涵。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都对自身的文化韵味进行了多个层次的凸显,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茶文化韵味,会使得体育文化更加富有美感。而且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对体育文化的一种创新,可以保持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得到更多人群的接受和认可。

3.2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

民俗体育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人们热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而且它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在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其本质内涵需要注重对茶文化的深层次讲解,要求尊重茶文化的主体性,与茶文化的各种基础理念和思想进行切实的融合,不能忽视其中的各部分内容。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茶文化的不同意境体现,比如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各种彰显形式,茶文化思想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多的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和渲染。但是现阶段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过于拘泥和传统,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很难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和推广。而将其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活动开展模式,而这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必然会因为有了茶文化基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还需要包含一定的时代气息,如各种广场舞活动,便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全新阐释,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都相当的高,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项文化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创新,而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倡导,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由于其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高的重视,导致其与当前群众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突。为了保障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重新迸发出全新的文化韵味和活力,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升华和改善,尤其是与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合理融合,能够使得其中的魅力全面地凸显出来,以获得人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05):78-82.

[2]向玉山.论茶文化在体育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2016,(09):272-273.

[3]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4]黄银华.茶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倡导与发展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245-246.

第5篇

关键词:阳新;采茶戏;价值;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21-02

一、阳新采茶戏剧种简介、历史溯源与现代价值

下文,将从音乐组成特征、历史、习俗及现代价值等几个方面对阳新采茶戏作简单介绍。

(一)音乐组成

阳新采茶戏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域的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剧种。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曲调优美,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除了正腔外,彩腔也是该剧种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二)剧种特征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

舞蹈性表演动作贯穿于人物整个动作之中。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其特点是“锣鼓伴奏,人声帮腔”②,一人唱来众人和,节奏明快,气氛浓烈。若在戏台上演出,乐队依然占据戏台中央,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皆由男性来扮演。

(三)代表剧目

阳新采茶戏有传统剧目100余个。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采用方言演唱,人声帮腔。阳新县采茶戏剧团成立以来,曾排演了大批优秀剧目,其中《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载梦的小船》等,都曾先后获得省级汇演各项大奖。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的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等优秀人才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四)历史溯源

自元代以来,各地就流传唱采茶的习俗,但采茶剧种主要成于明清时期。

阳新富河以南,丘陵起伏,横亘绵延,盛产茶叶。每年阳春三月,嫩茶吐绿,姑娘三五成群,上山采茶,茶林一片葱绿,采茶男女放歌于万绿丛中,遂产生了采茶歌。

到清康熙年间,充裕的经济条件,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民歌、小调在此期间相当丰富。“放灯歌”、“划旱船”、“采莲船”、“打单鼓”等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也相继出现。

每年正月十五,阳新盛行“玩花灯”,玩灯者将采茶歌和田间锣鼓融合汉族民间小调即景演唱。“花灯调”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早期雏形。

黄梅采茶戏传入阳新后,与当地花灯调相结合,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最早搬上戏台是在清朝中期,民间至今任保留了一百多座晚清时期的“古戏台”。

(五)地域风俗

阳新采茶戏与黄梅采茶戏是同宗至亲的姐妹戏曲,主要流传于湖北的通山、阳新富河以南一带,以及赣北地区的武宁、瑞昌和德安等地。阳新富河以南,以龙港、洋港、枫林、排市、木港等地为主。

阳新采茶戏在当地已广为流传,街头巷尾、树荫纳凉之所、广场社区、甚至是田间地头等地都能听到采茶戏音乐的曲调。每逢年关时节、宗族大典、祠堂落成、庙会及各种庆典、红白喜事等礼俗活动时,接请戏班子唱采茶戏已成为阳新农村的一种风土习俗。作为一种隆重的礼仪活动,为把活动办得显赫隆重,由村长牵头各家各户摊派经费,唱大戏时,中途不断燃放炮仗烟花以示热烈。

(六)现代价值

阳新采茶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其民俗价值、音乐意义与戏曲渊源,均有可考之处。从戏曲文化的意义来谈阳新采茶戏的意义,就目前我国的戏曲体系来看,京剧、昆曲仍然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组成。其余的各地剧种、各类地方小戏,除了几个小有影响的剧种之外,其余的戏曲都是“服务地方”。④阳新采茶戏只服务阳新,诚然这与方言、地域文化有着必然联系,但是这却实实在在地制约了一门剧种的发展。

阳新采茶戏,不仅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对当地而言,更是经济价值。传承与保护阳新采茶戏,对阳新经济,旅游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七)保护意义

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鼓励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对发扬当地文化特色,突出文化遗产,提高知名度,以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改善落后状况,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二、阳新采茶戏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采茶戏深受当地人喜爱,其发展却不容乐观。

(一)发展现状

传统采茶戏的特点是"锣鼓伴奏,人声帮腔”, 既然是阳新采茶戏,就要用正宗阳新话唱,说汉话唱普通话。当然,为了给传统采茶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采茶戏会加入流行因素。⑤

阳新采茶戏本身融合多个剧种,并且仍在不断推陈出新,与各种新音乐、新唱腔相融合,形成的新时期阳新采茶戏 “新现象”,透过现象可以窥探中国传统戏曲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景观。

而且阳新采茶戏之前是没有女演员的,在戏台上演出,乐队依然占据戏台中央,生、旦、净、丑各角色皆由男性来扮演。建国后,才开始逐渐有了女演员,及至当下,大量女演员在采茶戏的舞台承担着重要角色的扮演。

(二)演出情况

阳新县有王英仙岛湖剧团,十里湖剧团,五里湖采茶剧团,兴国镇传艺采茶剧团,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等多个剧团。这些剧团常演出于富川大舞台,富川社区文化中心旁。

富川社区文化中心成立于2012年6月,位于阳新县内中心地带,不仅聘请了众多专业戏剧老师,同时吸纳了大量业余爱好者。其宗旨是把传统采茶戏发扬光大。周一到周五,舞台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演出,其中周四是传统采茶戏,由专业戏班子演出。所有演出都免费,也几乎满场,只是不同类型的演出观众年纪有所差别。

(三)存在问题

相比而言,观看采茶戏的人数少于其它类型的节目,且年纪集中在中老年,青年人甚少。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专业的采茶剧团,也没有演出专门的场地设备,以至于人们想唱却受条件限制。这无疑不利于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对当地两所重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82%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采茶戏就更不提对它的了解与意义的认知,另外12%的学生听他们的长辈提起过或观看过采茶戏,但对该戏的历史或戏种本身的特征,却不能说出个一二。

如今在农村地区,只有当祠堂落成,村里会请戏班子前来助兴表演,除此之外便很少有演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现代化,越来越少的人关注采茶戏。

三、阳新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与传承采茶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申请举办“采茶节”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各个采茶剧团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团队之间加强学习交流、演艺人员加强水平提高、剧本剧目加强编导创新、推广宣传加强展演场次。⑥

(二)教育为本

普及采茶文化,从教育着手,从小做起。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写成册,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采茶戏和保护知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三)保护规划

阳新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采茶戏保护规划,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完善基础设施

对于城镇地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因演出都是自费,剧团经费不足,后备人员匮乏,受众面结构单一,不免活动范围有限,因此,阳新县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采茶戏,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去创造进一步有利的条件,重视采茶戏的创作加大对采茶戏演出的支持,吸纳更多人士的参与。对于农村地区,从现状出发,切实做好对该戏知晓的老人的访问工作;保护地方古戏台,健全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器材设备,为采茶戏的弘扬做好基本工作。

(四)开发旅游业,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

作为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阳新县却有着众多旅游景点,如著名的仙岛湖景区。景区内可设采茶戏演出点,既可起宣传作用,又可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文化,旅游,经济三者的发展相得益彰。

注释:

①如上部分资料引证于《黄石文化志》,黄石市党史办公室、黄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2007.

②引自阳新剧团经理胡丽芬口述.

③国家网.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采茶戏2011年.

④引自新浪博客,韩晗,论湖北地方小戏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范式――以“阳新采茶戏”为中心的文化考察,2012.

第6篇

【关键词】乡村温泉旅游;龙泉山庄;差异化开发

一、前言

福建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已形成雏形。全省大多数乡村旅游资源点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1]。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类乡村旅游资源利用较为充分,以龙泉山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区便是依托山水资源和田园风光而开发的乡村观光度假类旅游产品。

温泉旅游开发是福建省旅游业现阶段重点之一,福州市正基于海西旅游区着力打造“中国温泉城”品牌。福建省的温泉资源虽然丰富,却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旅游消费需求的提升加速带动福州周边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温泉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品牌及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环福州市区温泉休憩圈[2]。加上福州市道路交通跨越式的大发展,“大福州”的半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与扩大,市区周边众多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形成了福州市的环城游憩带(ReBAM)[3]。类似龙泉山庄结合乡村旅游与温泉旅游的旅游产品达16处之多,概之以乡村温泉旅游产品。

福州市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之后,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同类型产品集中度和开发等级偏低,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开发市场,做大做强福州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发展现状

1.龙泉山庄概况

始建于2004年初的龙泉山庄地处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距离福州中心市区仅20多公里,车程30分钟,交通十分便捷。依托该地区得天独厚的双龙温泉资源优势,当地村民依靠勤劳和智慧建设集农业观光、休闲温泉度假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产品。而双龙温泉自唐代被发现以来,就辟为天然露天浴池。温泉为碳酸氢钠泉,面积100多亩,水温38-70℃。

龙泉山庄周围山峦秀美,林木葱郁、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景区内既有百亩农家菜园和千亩果林、登山古道、小溪漂流、宋朝石人石马、石观音、千年古榕树等景观,又有深层矿泉、古温泉老池、天然温泉与冰泉,全方位诠释双龙温泉的独特魅力。龙泉山庄是集农业观光度假与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深受广大游客喜欢。

2.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缺乏有效保护

目前龙泉山庄所采用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是简单的乡村农家乐与温泉度假区结合的模式。经历多年发展建设,目前的龙泉山庄正处在由小规模、项目单一、以沐浴项目为主的第一代温泉旅游度假区向规模大、设施项目齐全的第二代温泉旅游度假区过渡。资源开发利用中对发展推动力、产业对接、主题文化选择等其他模式的结合利用十分欠缺[4],生产经营模式粗放单一。

虽然福州市在温泉资源保护管理方面,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市郊周边的地热资源管理尚存在不足。2003年融侨集团以勘探的名义获得有关部门审批,从双龙温泉凿井2口将温泉引水至融侨水乡温泉别墅和融侨锦江花园等,日输送温泉3000吨[5]。虽然该工程有建设配套的回灌水饮水水渠工程防止了地质沉降,但是温泉水的过度开采对温泉的品质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产品设计同质化明显,缺乏特色增值空间小

纵观福州市周边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现有的开发模式、产品结构、经营体制等来看,普遍存在着开发设计重复,项目建设雷同的情况。龙泉山庄是基于原有乡村旅游产品或温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叠加开发,与福州市其他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存在明显的“同曲同工”的特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将使得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下降。

龙泉山庄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文化内涵的挖掘,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洗浴、餐饮和乡村休闲活动,对于娱乐、购物、民俗文化体验、历史遗存考察、科普等项目均未有效开发,还不能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上没有与周边区域产品或产业形成较好的关联。同时现有产品的精细化开发不足,产品经营方法方式单一,使得产品增值空间有限,进而使产品整体发展也很有限。

(3)产品营销理念滞后,对客源市场的细分较为简单

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相比,龙泉山庄此类乡村温泉旅游产品没有景区自有品牌标志,缺乏主题建设宣传,没有景区官方网站或论坛,鲜有参加大型旅游会展招商宣传活动,缺乏宣传画册、图书、光盘等宣传品,没有景区主题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产品宣传推广形式单一等等,限制了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发展,导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乃至福建省内市场的知名度都偏低。这些都反应了目前的福州市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营销理念滞后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迈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和出行的需求正在日趋复杂全面,旅游者的审美情操和追求品味也在日臻全面提升,加之以当前人口老龄化对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影响,必然要求经营者对客源市场作进一步的细分。但是目前福州市周边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如龙泉山庄所体现的情况普遍存在着市场细分过于简单,经营差异化、个性化不足的问题。

三、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思考

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差异化发展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之一,是指产品提供及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获取稳定的市场或者扩大市场份额的企业经营战略。

对于龙泉山庄的乡村温泉旅游的开发,应重视乡村旅游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维性和复杂性[6],通过产品差异化开发,有效利用产品的温泉资源和乡村休闲游憩资源优势,科学整合,塑造品牌,实现产品升级和价值提升,力求在发展内涵和综合服务水平上有更大提升。

1.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差异化

加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改进,综合多种开发模式的长处,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差异化。

针对龙泉山庄现有乡村温泉旅游资源的现状,应改进现有单一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模式,引入发展推动力模式、产业对接模式、主题文化选择模式等开发模式,向第四代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成长为规模化、综合性、复合型的度假区,以1+N模式延伸温泉产品链。

同时,坚持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通过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管理控制,采取缩减每日温泉开采的总量和外输供应,提高温泉水外输价格,建设大型先进的水循环利用系统,来有效节约利用现有温泉资源,进而逐步提升温泉产品的品质,实现与福州市同类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的差异化。

2.产品设计的差异化

龙泉山庄以农家乐、观光农园结合温泉洗浴为主体的产品设计形式,虽然产品设计较为多样,项目设施设备也逐步配套齐全,但是在产品档次、产品主题品味等方面起点较低。其设计思路与桂湖温泉度假村、贵安温泉度假村、旗山温泉度假村、赤壁温泉景区、黄楮林温泉景区等都十分相似。

针对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应侧重突出该产品休闲游憩功能,以此为主线设计产品,同时兼顾观光、保健、度假、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建设大规模乡村温泉旅游品牌产品,实现产品设计差异化。例如以休闲理念为核心,设计乡村休闲“第二住宅”的差异化产品:在景区内或景区边建设闽侯乡村特色民居,可售卖产权或使用权,满足城市消费群对假日乡野休闲居宿的需求,进而带动乡村休闲体验、温泉休闲享受以及景区其他休闲、娱乐、保健等产品,促进景区差异化发展。

3.产品文化内涵的差异化

产品文化内涵的差异化,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温泉旅游的成功经验,创新乡村温泉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引入文化内涵产品满足游客审美需求,形成和完善自身特色拓宽产品增值空间。

借鉴日本近年旅游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智慧,通过温泉文化国际会议、温泉音乐会、温泉浴衣与乒乓球节、温泉雾气文化节等活动深化温泉旅游文化内涵,通过观景露天温泉、温泉猪肉包子店、温泉遗产解读石碑(11处)等设施充实温泉旅游文化内容,通过温泉探险队、温泉妈妈导游、温泉遗产调查委员会、温泉观光巴士等组织扩大温泉旅游文化影响[7]。

同时以闽茶文化为主题,将温泉品茶和双龙建盏融合起来,深化产品文化内涵:可以利用龙泉山庄东北的碗窑山文化和南侧兔毫盏遗址,结合双龙温泉悠久历史打造建盏文化。特别是碗窑山窑址的新发现为中国古代茶道、茶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对福建及东南沿海地区宋代窑业技术以及以福建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8]。再结合福建省多元的茶文化,利用双龙温泉独有的温泉水资源开展乡村温泉品茶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能够有效凸显产品文化内涵的差异化。

4.产品服务的差异化

打造福州休闲度假后花园,突出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

可以通过与毗邻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实践合作,提高产品综合服务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把握当今旅游者心理需求,从对旅游者的贴心服务着手,强调服务的细节体现:突出休闲度假核心的亲水、观鸟、望山、亲近田野、炊烟、花草等淳朴乡村风情,引入福州农村民俗文化体验、温泉疗养保健体验、自然探险体验、温泉品茶文化体验、温泉亲子乐园体验等细致的特色产品服务,再结合高级酒店所采用的“金钥匙服务”提升产品服务的个性化水平,以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服务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与其他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服务差异化发展优势。

5.营销理念的差异化

通过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市场,细分游客的社会属性、偏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展开差异化营销。信息化社会强调对网络传媒的应用,龙泉山庄需要运用好网络营销工具,优化信息平台[9]。设计龙泉山庄旅游品牌标志,形成独立品牌形象,并拓宽营销渠道,通过多方合作建立信息传递媒介网络,并树立地区品牌影响力。

同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营销,通过投放主题广告和专题节目、制作赠售主题纪念品、宣传册、参加大型会展和承办专题会议比赛、与临近景点景区协助组合营销等方式突出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的原则,实现市场营销差异化。

四、结语

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正在不断探索实践,通过产品差异化开发,寻求合理的市场定位,谋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市场的有序发展,加强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对策。通过对龙泉山庄乡村温泉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探索研究,期待福州温泉旅游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和有序发展,树立的“中国温泉城”旅游品牌,为海西经济圈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绍华,郑耀星.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69-171

[2]沈秋贵.打造福州“中国温泉城”的对策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0,(1):74-75.

[3]吴必虎.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 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8):354-355

[4]林东,郑耀星. 福建乡村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闽侯光明温泉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资源,2011(10),938-940.

[5]融侨温矿泉开发有限公司. 融侨温泉引水创全国长距离温泉输送管道之最[OL] 省略/read.php?tid=7629,2005-5-24

[6]Molera,L.,Albaladejo,I..Profiling segments of tourists in rural areas of South2Eastern Spain[J].TourismManagement,2007,28:757-767.

[7]王艳平,孙巧耘. 温泉旅游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249.

第7篇

关键词: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现代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趋势

20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纪,在音乐创作方面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处在一个多种形式、多种流派、多种创作技术和手法并存的时代。新的音乐语言、音乐创作手法应运而生,音乐进入了一个复杂的、现代化与多元化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西方出现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众多流派,局面可谓错综复杂。受大气候的影响,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局面和西方音乐发展相去不远,从现代音乐发展到后现代音乐。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历史可谓“三波九折”,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现代音乐是属于现代人的,尤其在年轻人中间应该获得知音。”因此,当历史车轮的轨迹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原来看似杂乱无章的不协和音调,今天我们听来已不感到吃惊,过去曾经骇人听闻的一些创作手法。现在已在教材中加以分析并系统化。从人类进化论角度讲,笔者认为这并非音乐的退化,而是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

“新音乐新在哪里?新在新人、新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新人――新的作曲家和新的欣赏者。”就中国当代音乐发展而言,新一代作曲家们大量的使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了一批批反映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的音乐作品,如谭盾的《道极》、《九歌》、《鬼戏》;郭文景的《蜀道难》、《b小调英雄》。陈其纲的《水调歌头》,刘键的《盘王之女》等等。从这些大量运用现代创作技巧写成的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个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中国当代作曲家群体,他们正以永远不割舍的中国情结和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以及先进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理念,矗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他们正以现代的作曲技术同传统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而引起世界乐坛的广泛注目,他们正以富于开拓性的音乐创作引导着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了一条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创作发展道路。

二、以“开拓”的姿态对待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的现代化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同。中国的发展需要现代化,中国的文化需要现代化,中国的音乐文化更需要现代化。中国的音乐需要在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层面全面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从而才能跟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现代化发展不会导致传统民族音乐的消亡,反而会使之得到弘扬,会促使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同传统音乐相比,中国音乐现代化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在音乐创作新技法的运用上,下面笔者想结合几部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的现代化加以分析:

l、朱践耳为大提琴和打击乐而作的《第八交响曲求索》,是中国“新音乐”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现代音乐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创作技法,首先值得一提创新点在于“签名动机”(“朱”的“阴平”对应单音“do”,“践”的“去声”对应下行运动的“si’,“耳”的“上声”对应先下后上运动的“80l―mi―sol―la”)的使用,这个“签名动机”独具中国特色,在第一乐章以八度的方式在大提琴的中音区吟唱,此乐章开始于大鼓的震音,以变化多端、细致的力度处理营造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大背景。第二、三乐章都有如多调性、微分音、非常规节拍等现代创作技法的运用,是我国民间音乐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成功交融的典型范例,其中多调性、多音色、多节奏、多旋律重叠,使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中国音乐思维语言风格有机结合,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内涵。

2、瞿小松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中的领军人之一,将自己的现代化创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对应之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三千年前的老子让瞿小松特别感到亲切,也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古老文化让他找到了创作灵感,瞿小松一直在进行着现代作曲技法的探索和试验,他的歌剧《命若琴弦》就是成果之一。《命若琴弦》根据作家史铁生的小说改编,写的是一个说书的盲人,从小学艺,他的师傅告诉他,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就会找到使他复明、让他看见世界的药方,结果,所谓的药方却只是一张白纸,结局如此出人意料:老天把命运交给了主人公自己。他的这部歌剧是以寓言的形式而呈现的,其创作发展手法的戏剧化和多样化,根据剧情我们也可体会到一二。正象作曲家自己所说的:“我是在歌剧里文以载道的。”《命若琴弦》的发声法和传统的西方的发声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它抓住了“个性”二字,全剧用中文写成,在荷兰演出时,在瞿小松的坚持下,欧洲演员表演用的不仅是中文,而且是四川方言,这不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作品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使笔者不得不惊叹于中国当代音乐的现代与大胆创新。

3、陈其纲最近、最大的作品《蝶恋花》可以说是他最为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他的个人创新风格的作品。他的创作试图在东方文化遗产和西方音乐教育中找到和谐和平衡,他的音乐汲取了两方面的元素。是以音乐的方式结合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尝试。这部大型作品的配器要求三位女声独唱,其中包括一位青衣,外加三种中国民乐乐器和一个大型交响乐团。作品分九个乐章,从九个方面表现出“永恒的女性”。有意思的是,中文的唱词由青衣唱出或喊出,而属古典音乐范畴的女高音只唱没有歌词的部分,这样的尝试可谓前所未有。这部作品缓慢地铺陈开来,在宁静安详、愤怒狂暴、幻想异常的乐章之间转换,描述了不同的女性特质。作品的基调是缓慢的,通常如梦似幻,但也有充满生气的乐段,比如《放荡》、《嫉妒》和颇具戏剧性的《歇斯底里》。整部作品的结尾乐章却是喜极若狂、美丽隽永。作品中陈其钢的配器也可谓是微妙精美、细腻祥和,不由的使人想到梅西安,甚至还使人联想到拉威尔和德彪西的创作风格。民族特色乐器的使用和人声安排让整部作品富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和色彩。

诸如上述的作品范例,在中国当代的创作乐坛上可谓举不胜举。这些现代的作品充分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渴求,是现代人精神面貌的展现,这也可以说是现代音乐最可贵之处。新生代作曲家群体的现代化思路和理念让我们倍感欣喜,作曲家如此求新求变、一反传统的音乐创作,让中国音乐在世界乐坛拥有一隅的同时,也为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开辟了一条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以“平常”的心态坚持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的多元化

当今社会,多元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流。说 到中国当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从中西、古今的音乐语言相融合来加以探讨和分析。谭盾是我国现代音乐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活经历使他的音乐创作少不了楚文化背景,与此同时,他的音乐作品中也总是浮现着文学和历史的影子。例如他的成名作《离骚》就是取材自屈原的作品,《纸乐》则脱胎于《金瓶梅》,《门》更是融合了东、西方的传统名剧而作。在这些作品中,西方现代的创作技法同中国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语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时至今日,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领域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尝试和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可以说是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作为中国当代音乐的听众,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平常”的心态坚持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的多元化。

1、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多元化。谭盾花了三年时间,反复研究包括陆羽的《茶经》在内的一些经典文学著作,创作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歌剧《茶》。《茶》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发明了茶,中国人和日本人又如何在不同的方向上,用不同的方式发展了茶道(一个是文化生活,一个是禅和佛)。两种不同文化的交织相融,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谭盾的结论即精辟又富于哲理:“日本人的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艺术化,中国人的茶使他们的艺术更加生活化,这两点都很迷人。”从内容上看,歌剧《茶》以唐代的中国公主和日本王子的一段爱情悲剧为线索,从茶文化引到了生活哲理和人生体会。谭盾在茶上面做足了文章,他通过音乐告诉人们,茶和茶道是人类美德的一面镜子。引用他的话说:“我期望我自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做的事情不能少了被社会挑战和我挑战社会。现代音乐要有好的观念,要能够非常直接地冲击现代市场,足以挑战作曲家自己,又能挑战市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自然和文化相结合,如何把最古老的文化和最现代的挑战相结合。什么是现在的现代主义?我的理解是把文化和自然结合一起,去寻找它的根源。《茶》就是这样的作品。”从作品和作者的话中,笔者体会到了一种从未体会到的文化多元,音乐已经跳出音乐自己的框架,向其他领域延伸,虽有些领域并未完全触及到,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2、中国当代音乐多元化的创作,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推崇和认可。关于这一点,笔者以谭盾的电影音乐《卧虎藏龙》、《夜宴》创作为例加以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上映后引起了民众的大力关注,其中的电影音乐是由谭盾精心创作的。音乐发展手法注重于江南的委婉和北方粗旷,这样的一种对比谭盾是通过乐器马头琴和二胡的交织融合而完成的,其风格是多元的,音色是多元的,创作手法亦是多元的。相比《卧虎藏龙》,电影《夜宴》音乐则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展现唐代这个比《卧虎藏龙》早1000年的时代的音乐风格,所以谭盾这次创作的音乐追求一种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事实证明,创作是成功的。音乐在片中是非常古典和唯美的,同时,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音乐结尾加入了非常现代和摇滚的元素,在听觉视觉上使人耳目一新。这让我联想到,谭盾在电影《卧虎藏龙》音乐中,就将中国戏曲的大鼓与武打节奏全新的结合,结果也达到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夜宴》的音乐就像一部歌剧,有着很强烈的戏剧冲突,同时笔者更觉得它像京剧里面幽而不默、悲而不怒的一种非常优雅的皮肤与皮肤、意念与意念的一种争斗,音乐与武打的融合是极具变化的,有时像芭蕾,有时像歌剧,有时又像戏曲。如此新鲜的多元化音乐语言,怎能不让听众为之所动呢?两部影片的情节我几乎淡忘了,但影片中的音乐我至今还能哼唱,成为了永久的记忆。所以,笔者认为,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我们应该坚持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关注它,对创作中的古今音乐语言的相互交流、中西音乐文化语言的相互融合、多种姊妹艺术的相互借鉴、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影响等等,我们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评判和欣赏,因为只有这样,我国的音乐文化才能找到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和空间。

第8篇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论文百事通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

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交通不便,区内工业发展缓慢,人文遗址遗迹较少,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进行革新和创意,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四、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目前仍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原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链短。2007年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旅游收入7.21亿元,国际游客8000人,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康高速(包北高速川陕段)、十(十堰)天(天水)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产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100%pureNewZealand)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World’sAdventureCapital)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一个宜游、宜居、自然,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新晨

4、营销策略

Ryanand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统筹构建、运行,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安康、汉中两市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旅游合作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8JK001。)

【参考文献】

[1]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

[2]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旅游学刊,2005(1).

[4]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