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7-09 08:53:49

导语:在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第1篇

一、研究对象

2012级240名新生入学后,根据个人的入学成绩进行分班。相同的分数段的学生随机分到6个班级。选取1班作为实验组,2班作为对照组,每组40名学生。两组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二、方法

1分组情况

实验组采取异质搭配。将40名同学,分成8组,每组5人,按照学习成绩、动手能力、沟通能力、性格、家庭背景,学生对任务和活动实施自我管理所表现出的个人行为特征,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建过程参与了学生的组合意向。对照组将40名同学随机分成8组,每组5人。

2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异质小组合作式练习与考核方法,每项护理技能操作平时成绩由两个方面构成,小组互评占30%,教师抽考占70%。小组互评成绩是组内其他成员对其的评价,小组互评在课外练习时间完成。教师考核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各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 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练习与考核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抽查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所得成绩即为学生的平时技能操作成绩。

3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进行比较,对两组课外练习出勤率进行比较。

三、结果

1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如下表所示)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

组别例数操作成绩实验组40855±79对照组40785±83t值5604P值

实验组出勤率为92%,对照组出勤率为67%。

四、讨论

(1)提高了技能练习的效果。“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训项目多,辅导任务重,每小组的人数也较多, 在实训课堂中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逐一进行指导、纠错,因此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为此在操作训练结束后随意抽小组一位同学进行考核,并将学生最关心、最具有切身利益的技能操作成绩与小组每位成员挂钩,由于抽考学生为随机性,从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她们感到人人身上有担子, 个个身上有责任,促使学生重视课堂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2]。

(2)提高了实验室开放的效果。护理实验室在课外活动时间及周六周日全天对学生开放,以帮助学生强化训练技能。组长记录参加学生名单及训练情况,作为小组互评成绩的依据。实行异质小组合作式学习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训练,使出勤率高达92%,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度。

(3)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护理学是一门理念与实践并重的专业,通过护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还要有与医生、患者及医技人员等密切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而团队精神正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我们“90后”的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实行异质小组合作式学习,给学生学会合作的平台,让他们知道任何一个组员落后了都会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异质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了学生技能实训的成绩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第2篇

1 研究内容

1.1组建中医护理小组 在某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安排详细的管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规定中医护理的管理目标,记载对应的护理记录单,组建规范的管理流程。入选的中医护理小组成员,可以肩负起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职责,同时对于中医护理的技术进行开展和指导[1]。

1.2确立小组目标 从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中医的详细实施护理,让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水平可以有质的飞越,最终让临床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1.3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从该医院的实际情况入手,聘请一些非常有名的中医护理专家来医院进行讲座,从中学习并加深了解,以期让中医护理小组具有稳固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1.4中医护理小组成员的相关的护理管理体系 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①护士长可以让护理人员认真的学习有关的文件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按照患者的具体要求,安排对应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实施计划,譬如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目标以及其他等等;②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考察,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全面培训,并进行全面考察,如不合格,那只能继续进行培训,直到符合培训的目标;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全部都进入到护士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中;③将一些护理知识扎实的人员派出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的经验,以及其他良好的措施等等;④制定严格的考察制度,把中医护理技能也加入到考察体系中,按照患者的具体满意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察[2]。

1.5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辩证施膳。这就是说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饮食,对于四肢麻木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1w的紫丹参;而对于四肢发冷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的黄酒等;;对于烦渴的患者,建议饮用金银花煎水;对于便秘的患者,建议饮用大番泻叶煎水;而对于身体偏瘦的患者,建议适当的饮用一些大补的食材,譬如进食山药粥等等;其次是指导患者自身可以进行自我推拿,其方法大致如下是:患者的双脚经过温水浸泡后擦洗干净,患者首先握住一只左脚,向内进行挤压,接着轮换另外一只右脚,然后把手放于脚背处,上下进行用力的揉搓,直到脚部全部发热,起到血液循环的意义,再接着采取补法对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再其次就是利用清热解毒化湿法汤剂,以及足浴器选择恰当的振动幅度,患者每天浸泡双脚30min以上,水温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一般可以进行3w的疗程;然后就是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四肢麻木的痛苦,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以便能够早日康复;最后就是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具体根源以及目前的医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的有效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积极的参加运动,譬如打太极,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保持患者的身体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按期的随访,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全面的提升[3]。

2 研究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是说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服务的满意水平,同时也是患者对医院护理水平和诊治水平的真实感受与,而开展提升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该院通过充分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培训,在提升中医护理技能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见表1。

按照中医护理指南的相关的规定,提升中医护理技能在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恢复与康复水平。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后,使用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让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水平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估,而且患者自身病情的具体症状也逐渐在消退,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3篇

中医护理是构筑在中医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是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的共享。其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推理及辨证,从而在临床完成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它是一套有异于现代护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因此优秀的中医护理人员是保证中医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则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护理人员应具备中医素质

中医院的护理人员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或护校,对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中药知识缺乏了解,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生疏,因此就要培养护理人员对中医文化的兴趣与认同,通过中医护理知识的讲座,融会贯通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引导护理人员学习中药知识、煎药技巧、服药护理,定期进行护理病案讨论,加强辨证施护的能力,逐步提高自身的中医素养。

护理人员应创建中医护理氛围

中医护理应着重体现患者的护理要求: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行神。生活起居有常,情志护理要求调和情志,平静心情,饮食护理则以清淡有节,不偏食嗜食,护理记录中正确合理的使用中医护理用语,规范性的使用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中医护理氛围。

护理人员应遵循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和辨证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人体与自然的辨证是中医护理的前提和依据,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医护理则以辨证施护为指导,根据不同症候,遵循并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及治未病的护理原则,对不同患者进行相应的适宜的中医护理,以求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尽早解除患者的病痛。

护理工作中应凸显中医护理特色

将辨证施护正确应用在整体护理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中医护理学的演绎思维方法,比较、演绎,以表知里、由果析因,凸显中医特色。结合临床,从整体观出发,用中医理论进行详细的辨证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盛衰情况及各个病变的关系,然后提出准确的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疾病得以早日痊愈。

护理人员应熟练中医护理技能操作

第4篇

1.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现状

专业建设起步晚。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护理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家中医院校开设了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脱胎于中医学专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偏重于医学、人文类课程较少等诸多问题。

课程设置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缺乏论证,脱离培养目标。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开设绝大多数在中医院校,受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影响,课程设置仍沿用“三段式”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由中医基础医学、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三部分组成。不同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一致,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与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相适应。

2.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能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

课程设置理念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夯实西医,融合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施护。课程设置改革原则课程改革在注重“三基”的同时,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以整体护理为理念,重视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加强人文护理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综合性医院的需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加大西医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课程比重,注重中西医结合。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开设中医护理特色课程。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m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研究并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加实践课比重,以护理程序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示教、模拟实训等多种先进的实践教学形式,实验与理论并进,开发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验、实习、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力,从而改变毕业生就业面窄,大多面向中医院的现象。

3.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入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辩证施护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应用中医理论实施护理评估,辨病辨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将中西医护理优势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目前临床疾病护理的发展趋势。经历了数千年发展的中医,具有丰富的疾病诊治以及病人养护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除此之外中医还十分注重进行养生护理,强调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护理。中医护理观念是现代护理理论的补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融人辩证施护具有深远意义。

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中医课程是医院教育中的一个亮点,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且教师大部分只注重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知识,对怎样将基本知识在临床中进行运用讲解较少阎。本次研究结果表明,75%的学生对中医四诊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升,这表明将辩证施护融人到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研究表明,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对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在中医四诊能力方面极度欠缺,因此不能正确的进行辩证施护,对护理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相关内容很有必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想要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对辩证施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护理理论教学中引人辩证施护的内容是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独自完成对病人危及情况的处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辩证施护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培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案例分析训练,提高学生辩证施护的能力。

传统的临床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包含西医相关知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以及治疗与护理方法等,在进行上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融人中医辩证施护的内容,主要有: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等。异病同护主要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因此可以选择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同病异护则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患者机体反应以及地区的不同,所变现的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护理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3]。其次还应进行辩证施膳,主要是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食物的温热寒凉均可以对机体的阴阳平衡进行一定的调节,合理的饮食具有强身、防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痔病;中医护理路径;临床研究

痔病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同一部位的齿状线上下均发生,临床兼有内痔外痔的症状者为混合痔。痔病是肛肠外科中一种最常见也是人类特有的多发病,无论男女老幼都有发病之虞,其发病约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5%。 [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它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自觉参与到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的、辨证的护理模式,将临床护理路径的内涵进一步拓展,融入中医辨证施护的思维,临床路径中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即形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2]我院肛肠科从2011年9月开始将痔病中医护理路径应用到临床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肛肠科100例住院痔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 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9-6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护理

对照组根据传统模式按医嘱进行常规治疗护理, 而实验组则严格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痔病的中医临床路径相关要求制定本科痔病中医护理路径表。由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根据临床诊疗的不同阶段,提出护理措施,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注意事项、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活动引导、情志疏导、出院指导等护理工作为纵轴,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内容见表 1。每天医生和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中预定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对需要和已经完成的项目, 在表中给予标识。同时,建立持续改进痔病中医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在应用过程中,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实施过程逐步完善。

2.2 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行为、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为评价标准,其中,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率及满意度的调查, 健康教育达标率得分以≥80分为达标, 满意度得分以≥90分为满意。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P

3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5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遵医率、满意度升高, 住院时间缩短,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4 讨论

(1)整体护理工作整体质量: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行为及方式进行有效规范,因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不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及模式,所以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也有明显的不同。[3]应用中医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规范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护士保证了对健康宣教的有序性、针对性、目的性,也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可控性。(2)对中医护理效果不断评价、反馈、再实施,使中医护理内容得到了及时的补充、纠正和完善。患者在住院期间既治病又掌握防病的知识。

(3)护理路径紧凑有序,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交流机会,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发挥,缩短了住院日。

(4)临床护士大部分毕业于西医护理专科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对中医护理及中医临床路径重视不够。开展中医护理路径,突出中医特色,针对不同时期及患者主症采用中药熏洗、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等特色护理措施。促使护士主动学习,学习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及中医技能等。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路径的认知度,同时体现中医护士的专业价值。

(5)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独特的护理技术五大基本特点为主导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使护士明确流程,利于患者了解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6) 患者及家属通过路径表能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4]中医肛肠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实施护理路径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中。护士针对患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密切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袁和学.中西医治疗痔病的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01.

[2]曹芳,张翠娣,宋磊雁,陆静波,朱莉萍,于爱华.中医护理路径改善混合痔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J].护理研究, 2013,27(30):3401-3402.

[3]杨芳,王飞.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4):476-478.

[4]张海燕.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92-1793.

第6篇

医学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自古至今,医学模式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医学进一步社会化,医学模式经过代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符合医学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而我们努力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就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它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与国际护理模式接轨的需要,因此,整体护理的开展首先应是更新知识和转变观念。而我们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认识的转变,然后是个人行为的转变和组织行为的改变。我们中医科借鉴西医病房管理的经验,渗透中医护理知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整体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在中西医两套理论的基础上体现出其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辨证观”和养身康复等特色,提高中医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使医理结合、中医结合、医护结合,反映出中医护理专业水平。通过对新的基础知识、基础素质、基本观念、基本技能的学习,护士的观念在学习中逐步转变,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为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为建立独特的新的护理体系莫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2护士分层次使用与按职上岗

结合我科护理队伍的现状及分析,使整体护理有效健康发展的关键,其中之一就是在护理人员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充分挖掘落涵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智惫,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病人受益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医病房按职上岗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知识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岗位明确、职责清楚,使护士工作的目的性更强。一方面岗位工作目标与职责成为护士工作的外在力量,另一方面,护士因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十分明确而形成内在动力。这两种能量相互转化的结果,导致护理队伍内在的良性机制被催化,使更多的护士以主动和积极的态度投人到学习和工作之中。而护士的道德、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提高,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及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管理是将具有掌握国内外医学和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具有解决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护理管理和科研能力,具有带教大专以上护士能力,能够承担临床护理组长工作的主管护师任护理组长:能够承担责任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护理工作,并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任护理组的主要助手;能运用护理程序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并熟练掌握专科护理各种技术操作的护士任护理组的主要成员。这样整个护理组在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护师和护士的配合下,病人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和精心治疗。另外选一名具有管理水平,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师作为整个病房的治疗护士,负责整个病房的治疗配备;一名具有较高管理经验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做好病房的物品管理及主班工作。这样整个病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从管理、治疗到护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护理体系,护理工作井然有序,给病人提供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及精心治疗。实践证明,护士分层次使用与按职上岗深化了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调动了护士学习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基础护理合格到位,是我国现阶段适应医疗改革及护理学科发展的一条良策,是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的可靠保证。

3建设具有中医特色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3.1中医模式病房的建设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护理知识的更新及护理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是目标,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保障。护士是模式病房工作的具体实践者,护士的参与态度和积极行为密切相关。通过模式病房的开展,我们深深体会到护士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把满足病人需要作为己任,提高病人满意度作为护理行为的准则和衡量护理成效的标准。

3.2中医护理特色:其特色是在实施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充分体现”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其主要内容是认为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模式病房的护士在给病人制定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计划及出院病人教育指导时,不但要应用西医的望、触、叩、听,而且必须应用中医的特色望、闻、问、切。以病人体表及脏腑经络的某些特异性变化来推断病人整体的健康间题的反应,从而应用辨证施护的原则给予病人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服药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使病人得到全面系统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总之,中医护理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精神情志等方面,其核心是辨证施护,即强调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病程、症情、治法、用药等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3.3中攀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建设与管理体会:在中医模式病房的建设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表格,完善与中医整体护理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加强中医护理科研,深人探索在实施整体护理中的问题与难点。中医的健康教育是拓宽护理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必须深人持久地研究并注人新的内涵。

第7篇

新护士的规范成长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束缚,因此在新护士进入科室前,医院安排为期两周时间的岗前培训,针对医院的管理体系、护士的核心制度、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的学习,等等,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他们了解护理中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同时,由医院人事科安排专人讲授,重点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中医文化,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通过培训,使新护士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两个环节是重点

入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在校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强化。而新护士由一名护理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对护士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医院护理部设立了专门的护理示教室,把“厚基础、强能力”当做目标,把强化中医“三基”训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为基点,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护理培训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护理部对年轻护士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教学活动统一归档,月月考核,并将学习成绩通过内网在医院进行公示,并为每个护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由此而建立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医院为了将培训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到位,形成了由大内科、大外科和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由各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的病历书写组、护理操作组、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及时纠正,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乃至全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中医理论基础的学习

中医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基本理论知识。为普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由医院科教科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学习制度,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为年轻的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进行讲述。制度中规定具体学习时间定在每周一、四下午下班后,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小时,要求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必须参加,实行打卡制度,并公示参加学习人员名单,将学习课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之一。该制度的制定、实施,基本形成了医院有具体政策,科室负责监督落实的良好局面,很大程度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通过学习,很多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医护理操作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2.2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它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因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而被我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应医院管理年评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十项中医操作技术,从考核,人人过关,并按要求应用于临床。护理部以《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指南》为指导,对常用穴位的灸法、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熏洗疗法、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十余项中医操作进行了操作目的、评估患者、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项目的培训并考核。对适用性强的护理技术在全院进行推广,如: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失眠、近视;艾灸治疗胃病、肠炎、腰腿疼;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心、呕吐等等。该项目的推广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第8篇

颈椎病这种综合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较为多发,包括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等多种颈椎疾病[1]。单纯药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加强对该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院将中医护理应用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经CT以及颈部X线等临床检查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7例,按照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2例)和中医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8例和24例;年龄33岁~68岁,中位年龄(50.42±4.57)岁;病程3.5~18年,平均病程(8.54±1.57)年;类型:9例患者为神经根颈椎病,7例患者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1例患者为交感型颈椎病,15例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中医护理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9例和26例;年龄31岁~70岁,中位年龄(50.55±4.63)岁;病程3~18.5年,平均病程(8.63±1.52)年;类型:10例患者为神经根颈椎病,8例患者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3例患者为交感型颈椎病,14例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颈椎病基础知识的健康宣教,给予患者日常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中医护理组的45例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1.2.1情志护理 颈椎病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经常会出现痛苦、焦虑、烦躁等负面情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患者详细说明颈椎病出现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疏导[2]。

1.2.2饮食调护 给予急性期的患者易消化的食物,给予缓解期的患者当归、党参、黄芪等益气活血通络的药物以及饮食,给予肾虚的患者芝麻、核桃、山药等补益肝肾的食物[3]。

1.2.3生活起居护理 患者居住的病房环境应该温暖、向阳、避风;要叮嘱患者进行颈部的保暖,衣服要选择有衣领的,并且外出时应该围围巾;睡觉时不要采取俯卧位,避免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下[4];枕头最好为10~15cm高度,有坡度的方形枕或者硬度适中的圆枕;夜晚睡觉时应该将被头掖紧,避免肩部受到风寒侵袭。

1.2.4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颈椎功能锻炼指导,并对患者详细说明颈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对治疗的意义,让患者每天适当的进行颈部左、右缓慢转头,并且练习望天、耸肩、探头等动作,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缓慢,并且要坚持锻炼。

1.3疗效标准 ①护理效果:患者的颈僵、头晕、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CT以及X线检查显示病变改善显著,并且颈部不存在任何不适,能够正常活动,则判定为显效;患者的颈僵、头晕、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改善明显,对患者进行CT以及X线检查显示病变部分有所好转,颈部能够正常活动,但是劳累后会出现轻微不适的情况,则判定为有效;患者的颈僵、头晕、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没有好转迹象,对患者进行CT以及X线检查显示病变部分没有改善,颈部无法正常活动,则判定为无效。②采用VDS评分来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颈痛、上肢麻痛程度进行评价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显效率为42.9%(18/42),有效率为33.3%(14/42),无效率为23.8%(10/42),护理总有效率为76.2%;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1.1%(32/45),有效率为20%(9/45),无效率为8.9%(4/45),护理总有效率为91.1%;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患者的VDS评分 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头痛、颈痛、上肢麻痛的V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t=8.14,9.54,7.9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9篇

【关键词】中医技能;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治疗疾病逐步广泛,人们对健康要求也随着增加,在中医学的角度对于患者制定一套合理的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患者发病机率。临床中医治疗主要是强调在疾病治疗与患者康复期间,做到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主要是突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而中医护理技能管理急需重新的改革,最终达到最优秀的中医护理服务团队。我院采取多种护理方法对中医护理技能进行改善,导致整体的护理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上升,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中女士36名,男士4名,年龄在19-39岁,平均年龄为28.19±3.29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28名,中专8名;观察组中女士37名,男士3名,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为28.27±3.63岁,学历:本科3名,大专27名,中专10名。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技能方法;对照组实施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重视对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工作护理管理者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层次,对护理人员整体的进行系统和规范的继续教育工作,院内定期组织开展中医护理技能的比武,并对护理技能成绩设立奖励制度,带动和激发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技能的积极性和兴趣。

1.2.2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学历,每个人的护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不同,因此,我院对于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以及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强的护理人员进行了重点的培养,成立一支具有中医护理的专业技能的特殊护理团队。此团队中的人员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其他护理人员树立榜样,以全面推动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能。

1.2.3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医院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各项中医学习的机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院内中医知识讲座、视频中医技能学习、外出进修培训等多种方法[2],并鼓励护理人员努力的学习先进的中医护理技能知识。

1.2.4开展特色中医护理技能对于本院的中医护理技能,主要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用范围广,而且较为简单,临床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不会出现任何的副作用。结合临床治疗的诸多优势,主要中医的护理技能包括刮痧、中药洗泡、艾灸、拔罐等技术,并且对于每一项护理工作要逐一的丰富内容,在临床实施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2.5加强中医情志护理工作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是生命始生之物质,因此精神和意志是人的根本,人的精神意志与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遭受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因素,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逆乱,气血失调、阴阳失调,从而导致老年人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神志不畅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精神愉快有利于疾病康复,有利于疾病预防。《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精神者昌,失精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要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气,这样老年人可以增强正气,抵制外邪,则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健康教育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社会遭遇不同变化时,亦会影响老人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护生理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发展认为,精神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老年人的生活形式的改变以及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老年人会出现失眠,健忘等精神衰弱的表现,甚至导致精神障碍,因此要从中医的角度加强健康教育。

1.2.6加强饮食、休息护理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累:《素问·上古田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劳作,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此文章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起居定时,劳逸适度,饮食合理,正确安排生活方式方法的人可以益寿延年。倘若“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妄为常,以耗散其精,以欲竭其精,不时御神,不支持满,逆生于乐,务快其心,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之”。孙思邈注重饮食的疗法,曾经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此言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3]。

1.3观察指标我院组织开展的护理技能比赛,两组护理人员技能考核成绩统计,满分100分,有护理部调查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工作质量,均满分100分。

1.4数据处理此组数据均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成绩、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的提高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中医治疗中中医护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完善中医护理工作,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的提高,此项中医护理技能则是护理管理者不断研究的新重点[4]。

通过护理管理中实施中医护理技能,更加的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提高,因此,能够将护理更好的实施与临床之中。中医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长期坚持不断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医院文化学习的环境[5]。护理人员通过技能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不断的上升,提高了主动积极性,有利于护理工作在临床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临床中应广泛实施,并且需要护理管理者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护理人员的技能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艳花.PDCA循环在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7(8):179-180.

[2]巫和蓉.影响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开展的原因及对策[J].中医教育,2011,l1(9):171.

[3]刘玲.从中医看中医院何以不姓“中”[J].医院管理论坛,2010,9:13-1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