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10:03:03
导语: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
21 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还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能否能够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意义包括:第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第二,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提供“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以便尽早发现学生心理的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如此重要,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却起步较晚,针对中国学生的特定情况,无论在理论的指导、体系的完善、实验的成果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指导,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必须加快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让班主任尽快学会掌握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维持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
2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2.1学习压力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家长教师都特别重视学习成绩,因此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增加。
2.2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是家里的宠儿,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稍有不满就发脾气。
2.3自制能力较弱。小学生经常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学生的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对于生活中的困难也会容易受到挫折。
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3.1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班集体,进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具体做法:
3.1.1班主任要主动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
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来维护小学生心理的平衡。课程的内容可以借鉴地方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也可以针对班集体的表现情况,自己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课程时间可以与学校设立的课时同步,也可以利用班委会等活动随机安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多方面的情感体验活动。例如:班主任观察到班级内有一部分同学总是很胆怯,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家里来客人也不愿意主动打招呼。针对这种心理,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写出班级里最勇敢的人,至少写出五个。”“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你仔细的总结一下,想一想,要如何向他们学习?”学生总结了勇敢的特点之后,教师请同学们模拟情境,家里来了客人,自己有礼貌地接待。最后,集体总结克服胆怯的心理要做到:多与同学接触,向勇敢的同学学习,敢于表现自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绝不放过。
3.1.2班主任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让同学们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例如:班主任发现班级内很多同学抵制不了诱惑,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降,缺乏意志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总结学习方法,抵制诱惑”,课堂以沙龙的形式进行谈话,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每个小组总结出一种。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作业没写完,同学叫你去溜旱冰,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做呢?除此之外,开展演讲比赛、集体体育竞赛活动等都是可行的,对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3.2个案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进行整体教育之外,还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内容要能够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例如:班级里的小明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什么事情都是其他人不好,因此在班集体内没有朋友,又四处惹事,同学们都讨厌他,小明自己也日渐消极,同时也就更容易与其他人产生冲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后与小明进行了谈话。首先,教师出示了一份问卷调查的选择题目,让小明做出了选择,最后教师深入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小明明白要真诚地对待同学,多为别人着想,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谈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师和儿童谈话时不能使用同一模式。有的儿童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以柔克刚。有些儿童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儿童谈话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说起。其次,教师要结合家庭教育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开展家访活动,鼓励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
综上所述,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秉承平等对待、民主辅导、共同进步的原则,让小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温暖,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当中的困难,尽早成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 2010(06) .
[2]张勇.浅谈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职业技术,2010(01)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高校学生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学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
要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1]。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在必要时能够作出有效的反应。心理预警网络大体分为基层网络系统、高层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方面。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同学,了解同学,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有三: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2]。
第一,要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每学年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心理测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总结带有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工作系统和相关部门反馈,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防范个别突出心理问题的加剧。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个人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
第三,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追踪与反馈。
对渡过心理危机的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可以发挥进一步预防功能。班主任、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继续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同时宣传讲解一些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危机多发群体中,建立长期定时反馈机制,对危机人群进行特殊照顾,预防心理危机重发。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途径
(一)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搭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制度体系
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学院学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其重要地位。在高校逐渐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总结,注意借鉴有效经验,总结先进工作模式,将工作实践总结反思,上升为具有普视性的理论。积极推广有效工作模式,建立科学适用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二)加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相对稳定素质的优良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积累教育经验。定期举办由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班,逐步建立培训制度,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意识和对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预防能力。
(三)提供高校心理预警机制发展的必需条件
学校、学院在人员、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场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施建设,营造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学校、学院要积极支持心理教育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科研活动,从理论上武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升他们从事研究与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
预警机制要力图改变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后管理补救为事前的防御,积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与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从每个学生主体出发,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风险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状况是评判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应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初中生心理健康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生活、交往、学习、人格、自我意识等。初中班主任要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长期的教学经验,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
1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1日常生活问题
现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提供的优越的环境下生长,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们,往往形成了霸道专横、自私、自大的性格。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独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生存能力,依赖性极强。再加之,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教育都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的教育的价值观在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学校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家长也
更加重视监督孩子的文化素养的学习。学校和家长两大主要教育力量都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是每个初中生日常主要活动,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初中生刚经历了升学,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学习的科目发生变化、增多,老师们的上课方式和手段也与以前不同。面对新的局面,若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的话,没有很好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学习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是,进入初中后,学生间的竞争凸显锋芒,激烈的竞争是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一部分学生甚至无法适应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过度紧张的神经使他们的神经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和逃学厌学的情绪。
1.3人际关系协调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中学阶段是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与社会接触较少的初中生显然对人际交往知之甚少。人际关系处理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人际关系包含内容繁杂,它包含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师生关系、亲朋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么众多的关系中,无论那一类关系不协调,都会使学生陷入焦虑烦躁当中,而无法专心其他事情。当前,初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反叛和抵制家长,畏惧和抗拒教师,疏远和防备同学。当然,一部分教师忽略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存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歧视和挖苦后进生,给学生心理带来伤害,学生关闭与外界交流的窗户。
1.4第二性特征发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是这是其学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反感父母的安排,反驳父母的建议,追求自我独立,不愿意受任何人的束缚。在青春期这个过渡阶段,学生的心理正逐渐向成熟发展。但由于还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学生情绪带有两极性,他们时而欣喜若狂,时而低落悲伤。初中生的性意识也在这一时期萌发,他们对异性关系持羞怯但又极度好奇的心态,若在两性关系上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操作者,提高自身素质是必然的选择。这里班主任要提高的素质有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技能水平。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才能以身作则,以身说教,用自己的行为的教育和感化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当然,自身具备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不够,班主任还要懂得如何发挥出这些优势,即要懂得相应的教育技能。一片广阔的土地需要一把锄头。班主任只有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时,才能锄好这块“土地”,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一颗优良的种子,呵护它健康成长。
2.2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和正确的集体舆论
和谐的班风班级每个成员都有感化和制约作用,健康良好的班级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健康的班风也是班级凝聚力的具体显现,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能够使学生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更加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促成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群体的约束力对于每个学生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引导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可以通过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打开心扉,建立深厚“革命友谊”,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个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内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向班集这个整体靠近。
2.3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受学校因素影响,还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源自于家庭,或者与家庭问题联系,所以,班主任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作。初中班主任要统一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协调教育的步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初中班主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个班主任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班主任的使命。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实施策略。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结合了个人长期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初中班主任的喜力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小华. 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教育界,2012,(20):70-72.
现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易为学生接受。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出现帮派小群体,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活跃班级气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②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③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意见对立,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遵守游戏规则,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表达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可使学生了解对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享,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通常的班会活动,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谈谈心得体会。
(2)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对未来的展望。
(3)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彼此道别。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我校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2、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使全体师生懂得珍惜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使全体学生从小就掌握必要的生存知识,克服当代少年儿童那种娇宠依赖的不良品质,提高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3、通过开展“三生”教育,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会社会生活的幸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实施的背景条件
我校座落在翁源县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1142㎡,建筑面积10739㎡, 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室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85人,中学一级教师7人。本科学历53人,专科43人。持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的教师4人,C证的41人。
我校一向来重视开展安全教育,把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同时,近几年来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比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开展“三生”教育的良好基础。另外这两年通过教育创强,学校的设施设备、功能场室有了明显的改观,能够满足开展一系列德育工作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我校的德育理念进行布局和更新。目前我校已经编印了3套德育校本课程:《安全教育读本》、《礼仪知识读本》、《生命教育读本》。为进一步开展“三生”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教材。
目前,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少,导致小孩子被过分溺爱,孩子应该做的许多事情都由父母、爷爷奶奶代替了,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也比较差。为此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才能培养好现代化的接班人,才能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德育育人的管理机构
1、健全领导机构,重视德育创新研究,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协调发展。
2、制定科学可行的“三生”教育计划(学校计划、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班级计划、活动计划、方案、活动小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突出以渗透教育功能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地引发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兴趣。
3、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课题研究的指导,做到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及时汇报、适时指导,不断将课题研究推向科学化的境界。
四、实施内容
(一)构建主题文化 打造善美校园
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开展“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校训摆放:在求真楼正面贴校训:全面、严格、勤奋、活泼
2、教学楼命名:原科学楼命名为求真楼,南楼命名为求知楼,北楼命名为求学楼
3、依据我县是兰花种植大县,在求学楼配以宣传兰花的文化板块,使学生能够识兰、赏兰、写兰、画兰、颂兰,从小感受兰花的高贵、温馨、香溢。在求知楼配以生命与水、生命与饮食、生命与运动、生命与挫折、生命与环境五大主题的宣传栏,使学生了解珍惜生命与保护环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参加运动等等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在求知楼和求学楼的适当位置张贴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和《三字经》,让学生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5、在求真楼的学校墙报栏设置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少先队知识教育、德育知识、社会与科学、创建和谐校园、卫生与健康等8块教育专栏。这些墙报由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出版,要求每个学期出版三期。在求真楼下还设置学生作业展和学生作品展。
6、学校图书角:在求真楼下开设学校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做到天天有桌椅、有书架、有图书。
7、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让课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氛围,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结合学校的善美主题文化设立班级目标、班名、班徽、班级口号等。各班根据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二)以开展“三生”教育,推进 “政德”“师德”、“学德”建设
1、通过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全校
老师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生命教育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老师们言传身教,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2、以“幸福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立足点,在教师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活动,提高师德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3、落实韶关市中小学教师“十要十不准”。
4、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珍惜生命、爱护生活环境,勤奋向上的品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促进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我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何新旺、赖丽萍、张海霞、曾庆成、黄清花、华琴花、陈启珍、邓丽丽、刘丽琴、张远红等十位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作为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依据。
2、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更新观念,高度清醒地认识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围绕韶关市“厚德弘善感恩励志”的德育核心理念和我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观摩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使学生掌握日常礼仪知识,养成文明礼貌的品格。
1、组织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各班每月一次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做到有内容、有教案、有效果。
2、组织礼仪知识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日常的礼仪知识,提高礼仪知识教育的效果。
3、利用黑板报、校讯通、升旗讲话等渠道开展礼仪知识教育。
(五)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
1、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掌握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防溺水知识、防暴力伤害知识以及地质灾害的自救自护知识。
2、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检测考核。
3、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应急逃生演练。
4、利用黑板报、校讯通等途径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六)开展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1、经常性开展生活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提高 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五、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2015年2、3月)
(1)确定目标;(2)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
(1) 通过贴宣传标语、教师大会、升旗仪式、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2)创建韶关市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活动启动仪式。
(3)创“十无”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和实施阶段。
(4)道德讲堂活动的启动及实施。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学习、规划、启动阶段(2015年5月)
(1)组织学习,明确活动实施的意义和具体方案;
(2)开展生命教育、礼仪教育活动。
(3)德育校本课程的研讨。
(4)校园文化建设。
(5)道德讲堂活动的实施。
(6)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家长学校优秀教案的撰写评比。
第四阶段:活动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5年5月)
(1)进一步明确开展“三生”教育的方法、途径,形成我校的德育特色;
(2)少先队
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 (3)开展政德、师德、学德活动;
(4)请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5)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6)《道德讲堂》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阶段:年度总结(2016年6月)
(1)对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撰写活动情况报告;
(2)进行经验交流。
(3)资料的归档整理。
一、以实践为中心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网络平台、咨询中心等阵地建设,搭建虚拟、现实的互动平台
学校投资建设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中心设立了“接待室”“团辅室”“发泄室”“沙盘室”等多个专业心理辅导实践基地,建立了《咨询学生保密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建档制度》《心理咨询流程》等制度,同时,与常州市心理协会对接,共建合作单位,有力保障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质量。为了强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功能,发挥其服务师生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立了“心海导航”心理健康网站和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2],全校师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了解心理咨询知识、阅读心理文章、开展网络互动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预约、在线交流、学习分享等,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二)团队辅导、专家讲座等实践活动开展,搭建健康、向上的共享平台
为了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认知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立了团队辅导服务,学生通过参与破冰行动、分组学习、团队挑战、突破自我等活动,形成“班荣我荣”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同时,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学,从更高的理论阐述、更高的实践分享,给全校师生传达更新的知识和动态,使师生在接收心理辅导的同时,开阔了视野,“美化”了心情。
(三)预约咨询、个别辅导等优质服务,搭建尊重、互信的交流平台
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其注重保密的服务,为了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相关人员应对交流内容充分的保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通了网上在线预约服务,师生可以通过在线预约,定好具体的时间、地点,然后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和辅导,这不仅可以给咨询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更防止了扎堆咨询而无法为学生保密的尴尬局面。多年来,在线预约及个别辅导的模式成效显著,搭建了尊重、互信的交流平台,大大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心理普查、预防干预等有效措施,搭建精准、平安的数据平台
学生进校后,需完成多项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学校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初步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心理倾向,做到了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为后期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数据支撑。
(五)主题教育、融通教学等教育手段,搭建快乐、高效的提升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3],而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该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用。如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素质教育的内容,从而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发展。
二、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咨询系统
现如今,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都有了提高,尤其是中职学校,更是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主体队伍建设。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专业心理咨询师、校系学生工作处、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家长等为责任主体的“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咨询系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共有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八名,另外在各系有十多名兼职心理教师,且均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质量。多年来,这支队伍在新生入学心理普查、专业心理咨询、班级团体辅导、一对一疏导等工作上作用突出、成果显著。
(二)规范一支校内条线管理部门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隶属学校学生工作处,接受学生工作处安排和考核,各系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和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让心灵之花开放”黑板报、“敞开你的心扉”主题演讲比赛等,以便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教育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渗透性。
(三)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强、教育能力突出的班主任队伍,是保障学校教育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全校班主任誓师大会、各系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座谈会等形式,加大班主任思想引导和具体业务能力的培训;通过青蓝工程、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教育活动等,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通过参加省市级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名班主任评选等,提升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目前,学校拥有高素质班主任220余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
(四)招募一支责任心强、兴趣浓厚的心理委员队伍
学生干部是除班主任外,又一支重要的德育管理和联系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教育作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各班招募心理委员,并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心理委员队伍。心理委员主要是由责任心强,并对心理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扮演着观察员、气象员、宣传员的三重角色,观察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预警,定期上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
(五)吸纳一批有热情、有文化的家长,成立家委志愿服务团队
家长是一支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育团体,他们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独特教育优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更愿意付出劳动。为此,学校深入探讨,吸纳了一批有热情、有文化的家长,成立了校级、班级家委志愿服务队,即家委会,共同搭建家校联动的桥梁。学校在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团辅、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均可邀请家委会成员学习和参与,让家长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家委会的成立,进一步拉近了学校、班级与家庭的距离,在学生的教育上,更容易沟通,进而形成合力。多年的实践表明,家校联动式教育,保障了学校德育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五个到位”为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格局
“双五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阵地、师资保障,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及文明、平安校园的创建,有力助推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精品化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课程设置到位、投入到位的“五个到位”格局。
(一)投入到位,确保线上线下“双阵地”发挥作用
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学生心理问题,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定期升级配套设施,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强化师资培训,丰富阵地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有效发挥阵地教育功能。
(二)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
囿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此,学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将心理健康教育搬进课堂,完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传授健康的心理知识和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学校坚持全员育人教育模式,要求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必须进修心理学知识,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三)完善组织架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学校形成了校领导挂帅、学工处负责、专业师资履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该组织架构下,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为履责机构,实施以下工作职责:第一,规划学校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组织、培训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原则;第三,掌握阶段性学校工作情况,为学校领导提供学生心理、思想动态情况;第四,指导心理兼职教师,办好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电话、心理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第五,协调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工作。
咨询;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23—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排头兵,身处教学阵地的最前沿,时刻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掌握得最清楚、最完整。因此,应该责无旁贷地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笔者从两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把握好一条主线和两个原则
1. 一条主线——以学生为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始终都以学生为核心。只有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主线,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关心和关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两个原则。(1)坚持言传身教。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平时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平时的一言一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榜样”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发挥“正能量”,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思想。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团队之中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到个性的存在。班主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追求和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能死搬硬套。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设计时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集体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内向的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语言和情感上的转变,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适当加以引导,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3. 举办心理学常识讲座。班主任要经常举办一些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技能等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和生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4.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班主任可以联合各科教师挖掘新课程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教学目标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学设计中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关键词:班级心理委员;建设;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111-02 收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简介:张高俊(1988―),男,四川绵阳人,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学生科辅导员,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而班级心理委员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很好地弥补当前高校心理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短板。因此,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育工作对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心理委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包括非专业性与心理健康专业性的内容矛盾,心理委员选拔与保障机制建立,心理委员与班级委员、朋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等。本文在当前班级心理委员建设总结的基础上,用“普及-选拔一体化”的建立方式和“校中心(直属)―辅导站―班级―宿舍相融合”的双线建设体系和模式,解决心理委员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矛盾。
一、普及-选拔一体化
心理委员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普及-选拔一体化的班级心理委员建立模式不仅有利于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能积极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更少的焦虑和忧虑。
因此,通过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们广泛认可心理学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知识普及,也有利于学生们对班级心理委员的重视和认可。
2.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班级心理委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做好班级心理委员选拔是建设好心理工作队伍的前提和基础。高度重视选拔工作,成立班级心理委员选拔队伍,成员包括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专业心理工作教师、主要负责院级心理工作教师、心理辅导站站长及站内骨干。选拔人员既包括专业教师,也包括直接管理者,对选拔过程严格把关。在选拔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乐观进取、积极主动、关心同学、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素养,也严格考查学生的团队能力、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班级心理委员选拔彼此促进,只有让学生们重视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提高学生们参与心理委员选拔的积极性、主动性。标准化、严格化和专业化的班级心理委员选拔程序,又会促进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普及-选拔一体化是对两者共同点的完美结合。
二、校中心(直属)―辅导站―班级―宿舍双线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的成长需要专业教师长期培训,其管理也需要一整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将培训与管理相融合,不仅有利于班级心理委员提升理论知识,也有利于他们进行实战。班级心理委员工作高效运行,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以前的危机干预提前到危机预警,危机发生提前到危机处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校中心直属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统筹安排。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中选择一批学生,建设一支校直属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是整个心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建设好这批队伍,以他们为基础和标准,再结合各学院特色,带动学院其他班级心理委员开展日常工作。这不仅可以使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保证,而且其积极主动性也可得到大大改善和提升。
校中心直属模式下,直属的心理委员带动学院其他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工作,增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再以校直属的心理委员为中心,在培训后期开展讨论和实践工作,充分挖掘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
2.校中心―辅导站―心理委员―宿舍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科学与实践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它的对象是人,因此又会涉及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学与管理的完美结合。要建设好班级心理委员队伍,需要合理建设一套心理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体制,本文所提的校中心―辅导站―班级―宿舍就是一套这样的体制。
第一级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业化的心理学教师队伍组成,包括心理医生、心理老师。主要负责危机干预,学生心理状态评估与判断,以及向下一级辅导站提供指导。
心理辅导站一般由具备一定心理知识的管理老师和经过培训合格的学生组成。老师主要负责心理辅导站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沟通、站内成员的管理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发掘,并对辅导站所辖学生进行长期监测,对突发事件直接负责和向上一级报送。辅导站学生主要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并负责辅导站一级的活动开展。
班级心理委员一方面要服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安排和指导,另一方面要配合辅导站的工作,负责对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同时与宿舍长密切配合,了解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每周向辅导站进行汇报。做到将心理危机转变为事前预警,提升班级同学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宿舍室长是队伍最基层,与寝室同学沟通更便利,交流也更深入,对同学的心理动态具有最快速发现潜力。因此,要通过心理委员充分调动宿舍室长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达到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快速发现问题的目的。做到初级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也可高效向更高一级寻求帮助。
班级心理委员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心理调节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班级心理委员普遍的存在的甄选重视不够、培训力度不足、忽视管理与考核等难题,本文从底层设计到顶层制度建设给出有效的方案和体系。
在现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和模式下,充分科学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质及内涵,把握管理科学与实践规律,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功能。
参考文献:
刁 静,成 琳,陈正芹.心理委员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9,(17):73―76.
韩 煦.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与反思.思想理论教育,2012,(11):64―67.
张雯谦,马晓云,李瑜琴.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