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

时间:2023-07-09 08:53:59

导语:在公司的盈利性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司的盈利性分析

第1篇

1公司简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创立,2011年6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目前主要从事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以及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新能源产品领域的相关业务。在2003年比亚迪拓展汽车业务,目前已经展迅速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领先品牌。

公司秉持“技术、品质、责任”的发展理念,肩负绿色环保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汽车产业打造出长期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之一,自2015年5月起,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超越海内外竞争对手,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企业。

2基于杜邦模型的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

21杜邦模型

杜邦模型是将各种财务比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该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出发点,层层分解至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将若干个反映企业盈利状况、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杜邦分析模型见下图。

22比亚迪盈利能力分析

杜邦分析方法可以解释各个财务指标变动的趋势及?动原因,为企业下一步采取经营策略提供参考。下面本文以杜邦模型为分析分析方法,对比亚迪近两年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将比亚迪的财务比率与汽车行业的行业均值进行比较,找出比亚迪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差距。比亚迪2014―2015年基本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见下表。

(1)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从上表可以看出,比亚迪2014―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公司整体业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经过对净资产收益率公式分解,可以看出2015年比亚迪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均有小幅度上升,说明该公司竞争实力在增长,资本运作效率有提升。2014年和2015年汽车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是01544和01649,不论是2014年还是2015年,比亚迪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汽车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差距都比较大,比亚迪在下一年度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公司竞争实力。虽然2015年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于2014年总资产周转率有小幅度提升,但是与同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水平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较差的水平,资产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表示销售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程度。从上表可以看出,比亚迪2014―2015年销售净利率有小幅度上升,2014年和2015年汽车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均值分别是00496和052,从2014年到2015年,比亚迪的销售净利率与汽车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均值相比差距在逐步缩小,差距由369%缩小到128%。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比亚迪积极把握历史机遇,策略性加大对汽车业务的严打和投资力度,继续退出性能优越的新车型并持续扩大电池产能满足市场对本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需求。2015年销量同比增长20813%,新能源汽车销量局全球第一。

(3)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对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有杠杆的作用,权益乘数越大,则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偿债能力有所小降。从上表可以看出,比亚迪2014―2015年权益乘数有较小幅度的下降,说明公司负债比率在降低,财务风险有小幅度降低,比亚迪在后续的发展中仍要关注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

3分析结论

文章运用杜邦模型对比亚迪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2014―2015年比亚迪盈利能力提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均有提升,公司竞争实力增长,资本运作效率有小幅度提升,资金周转速度相对较慢,资产利用效果不理想。

第2篇

【关键词】薪酬契约 债务契约 盈余管理 相关性

一、文献回顾

国外很早就研究契约动机:Watts和Zimmerman(1986)指出只要存在契约和监督成本,管理人员对会计程序的操纵就存在。Sweeney(1994)认为以违背借款合同的企业为样本与控制样本比,其更多地利用了能调增盈利的会计政策。国内对于契约动机的相关研究如下:黄文伴、李延喜(2011)指出高管年薪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薄澜,冯阳(2014)发现,债务契约会促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债务违约的风险。

二、理论与研究假设

(1)报酬契约动机。管理报酬契约制定和执行的依据是会计盈余。管理人员预测企业的盈余达不到报酬契约所规定的约束条件时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基于此提出假设H1:管理层的薪酬考核标准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H2: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非线性相关。

(2)债务契约动机。债权人与债务人在签订债务契约时,会规定运用会计数据的约束条款防范经理人员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投资与融资决策。当约束条款不能满足时,经理人员将用盈余管理手段来避免违约行为。因此提出债务契约假设H3:债务融资比率越大,盈余管理幅度越大。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2009年之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避免非契约动机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影响需满足以下条件:以民营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剔除两职合一的公司;剔除ST,*ST企业;剔除当年增股及年报中披露下年度预计增股的企业;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得到182个符合条件的年度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CSMAR和RESSET数据库,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EXCEL。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

本文选择截面修正Jonse模型作为计量盈余管理的工具。模型如下:(1)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α1,α2,α3

TDAit=α1(1/Ai(t-1))+α2(ΔREVit-ΔRECit)/Ai(t-1)+α3(PPEit/ Ai(t-1))+ε

TDAit为估计期总体应计利润=(第t年净利润-第t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第t-1年总资产

Ai(t-1)为t-1年总资产

ΔREVit为主营收入变动

ΔRECit为应收账款变动

PPEit为第t年固定资产总额

ε为方程的残差

i为第i家公司

(2)将系数带入NDAit=α1 (1/Ai(t-1))+α2 (ΔREVit-ΔRECit)/Ai(t-1)+α3(PPEit/ Ai(t-1))+ε

NDAit为第i家公司事件期的非可控应计利润

经理人操纵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Cit= TDAit-NDAit

(三)模型的建立

检验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影响被解释变量的经验模型如:

|DAC|=α+β1RMO+β2RMO2+β3RMO3+β4CCD+β5DAO+β6SIZE+β7INO+β8FBM+ε

|DAC|:盈余管理的衡量变量可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

RMO2: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

RMO3: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立方

CCD:管理层报酬

DAO:负债权益比

SIZE:公司规模

INO: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

FBM:董事会开会次数

ε:残差

(四)实证检验

回归方程的检验:

(1)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在横截面数据的情况下,本文研究数据决定系数为0.724,修正决定系数为0.715可以接受本文所使用的回归模型。

(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本文建立的回归方程的F值为56.473,对应的Sig.值为0.000,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假设条件下,方程的总体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线性关系描述和反映解释变量和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由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知,Pearson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354,不超过0.8,所以对于本文所选样本,各因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回归结果:以可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C|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变量,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所收集并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由回归结果看,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变量RMO,DAO通过了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变量CCD,FBM,RMO2通过了检验,说明这些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密切相关。而变量SIZE,INO,RMO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

基于回归结果分析得出: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管理层报酬越高,管理层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较高报酬,与假设H1一致。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关系是非线性的。在不同的区间,其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和盈余管理程度相关性不同。负债权益比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研究假设 H3 相一致。负债权益比较高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会采取盈余管理措施进行规避风险。

五、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首先, 要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其次应以会计盈余信息为基础的短期激励的基础上,再加上以公司有形资产价值与无形资产价值信息为基础的长期激励,作为管理报酬契约的执行依据设计激励契约。

(2)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强信息的流动,在企业中建立一种通过主管部门强制执行使得信息在企业各利益相关人之间流动的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Watts, R. Zimmerman, J.L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First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86.

第3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变化,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中各个不同经济部门的企业也不断地向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方向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挑战。同时,不断追求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收益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也逐渐成为在市场中的企业高度重视的能力之一。企业的盈利能力(earning power),也就是一家企业获取自身利润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资金和资本的增值能力。其通常由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益水平来体现。此外,可以说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往往也是牵动着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多个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政府、股东、员工以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其中,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其重要地位更受到众人瞩目。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对于指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很必要。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最新的部分电器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层次聚类法中的Q型聚类分析法对这些电器类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不同盈利能力级别的上市公司类型,以实现对于电器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正确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有相关的学者采用不同手段和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宋献中、高志文(2001)就以每股净资产的波动情况来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并通过分析得出的企业资产质量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员晓兰(2005)则重点针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内涵以及提高措施进行研究,并将企业盈利能力总结为营销盈利能力、管理盈利能力以及财务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李静波(2009)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一文中则从6项财务指标和5项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关勇军、梁莱歆(2010)则以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冰山理论,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评价模型。此外,宋吟秋、董慧君和吕萍等(2015)则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多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相应结论。孟贵珍(2009)则选取了9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多个上市公司进行了综合盈利能力的统计研究。而在本研究中,将选取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率等3项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15家电器类上市公司进行聚类研究和评价。

三、研究样本与指标选取

在本研究中,选取了15家上市的电器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中所有具体的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stockstar.com)的各家上市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资料。

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有多种,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我国上市企业的具体财务特征,选取了以下3个财务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分别是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率。其中,营业利润率(英文全称:operation profit ratio,简称OPR),是一家企业的营业利润与其营业收入之比,它可以反映上市公司通过经营来获得利润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英文全称: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equity,简称ROE),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可以反映上市公司通过自身资产来获取收益的能力。而净利率(英文全称:net profit margin,简称NPM),其计算公式为: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它可以直接反映一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表1为15家电器类上市公司的三项指标的情况。

四、Q型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中的Q型聚类。聚类分析方法有多种,例如层次聚类、快速聚类、模糊聚类等。其中,层次聚类分析即系统聚类分析,即通过一定的层次进行聚类过程的方法。层次聚类主要包括两种类型:Q型聚类和R型聚类。所谓Q型聚类,是以相似的特征为判别基础,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进行聚集,而将存在明显差异的样本进行分离。而R型聚类则是针对变量来进行分类,它可以让具有相似性的变量进行聚集,而将存在明显差异的变量进行分离。通常情况下,R型聚类可以用来实现减少变量数目,并使变量降维。而层次聚类的聚类方法有两种:凝聚方式聚类和分解方式聚类。对于凝聚方式聚类,随着聚类的进行,会使得类内的亲密度逐渐下降。而相反,对于分解方式聚类,随着聚类的进行,会使得类内的亲密度逐渐上升。

在本研究中,由于是对电器类上市公司(即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所以采用的是层次聚类中的Q型聚类方法。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以我国的15家电器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率(OPR)、净资产收益率(ROM)和净利率(NPM)等3项评价指标,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的15家电器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关数据进行Q型聚类分析,其中对于个体距离,采用的是平方欧式距离。对于类间距离,采用的是平均链锁距离。图1为本次聚类分析的树形图。

根据图1中聚类的结果,本研究将15家电器类上市公司划分为三个类别(如表2所示)。类别Ⅰ包括了正泰电器和老板电器两家上市公司。类别Ⅱ包括了青岛海尔,小天鹅A、创维数字、格力电器、良信电器、美的电器、飞乐音响和东源电器等8家上市公司。类别Ⅲ包括了深康佳A、美菱电器、鑫龙电器、奥马电器和TCL集团等5家上市公司。下边将对各个类别的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具体阐述。

类别Ⅰ包括了正泰电器和老板电器两家电器类上市公司。根据表格2的数据显示,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OPR)、净资产利润率(ROM)和净利率(NPM)的均值都是三个类别中最高的,分别为17.34%,8.07%和14.80%。这也说明,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最强。

类别Ⅱ包括了青岛海尔、小天鹅A、创维数字、格力电器、良信电器、美的电器、飞乐音响和东源电器等8家上市公司。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OPR),净资产利润率(ROM)和净利率(NPM)的均值都居于三个类别中的第二位,分别为8.65%,4.02%和8.66%。这也说明,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但仍与类别Ⅰ的公司有所差距。

类别Ⅲ包括了深康佳A、美菱电器、鑫龙电器、奥马电器和TCL集团等5家上市公司。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OPR)、净资产利润率(ROM)和净利率(NPM)的均值都最低,分别为1.92%、1.40%和2.15%。这也说明,该类别的电器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弱,与前两类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4篇

所谓财务重述,是指公司在会计报表发表之后,又重新对其补充和调整的会计处理行为。近年来,财务重述的行为逐步受到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对之前的年报或半年报会计信息进行补充或者纠正,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都表示之前了错误或者遗漏的会计信息,而且有可能通过这种行为,产生股东盈余操纵的情况,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公司的业绩走向和趋势,进而损害公司的信誉。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看,王立彦和伍利娜(2003)以2002年补充公告的12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产生这种更正行为的原因归纳整理。郭均英(2004)选取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2002年度的196家样本公司研究经营业绩与财务重述的关系,发现经营业绩越好,公司各项活动进行的越顺利,制度越合理,财务重述几率会小。周春生、马光(2005)以我国1999年~2004 年补充说明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发现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类型跟财务信息质量行为相关。于鹏(2007)从财务重述的角度出发,调查持有控股股东的治理效率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的性质。国内对财务重述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有研究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如没有考虑到监事会会议频率等因素。研究的结果由于样本选取或者其他主观的因素等也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本文通过研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部分特征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以期为丰富对财务重述的认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运行效率、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提出具体内容如下:

(1)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重述的影响关系的假设。独立董事比例是指独立董事在全部董事中所占比重。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制度(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制度顺利推行。Chen和Jaggi (2000)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披露的财务信息程度呈正相关关系。Si-mon和Kar Shun Wong (2001)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程度之间是正比例关系,Forker (1992)提出独立董事的存在能够降低会计信息舞弊的风险。总结以上前人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与财务重述是呈负相关的,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重述的影响关系为负相关

(2)监事会开会频率对财务重述影响关系假设。监事会是独立于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的,为防止董事会,损害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而设立的平行于董事会的机构,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权。梁杰、王璇、李进中(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监事会开会次数与会计舞弊负相关。董事会在报告期内开会次数越多,表明其对公司的监督力度越大,管理层舞弊的机会就会比较少,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监事会开会次数越多,同样代表其对公司的管理力度大,发生财务舞弊概率小。由此,本文提出:

H2:监事会开会频率对财务重述的影响关系为负相关

(二)变量选取本文选择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针对2005年~2010年年报所的“补充公告”或“更正公告”作为研究样本,若一家上市公司在该年发表了不止一次的公告,则只计算一次。金融保险、证券类上市公司未包含在样本之内。最终,共得到812份样本,其中了补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和与它相符的、但未有补充说明的控制样本公司各406家。本文中涉及年度补充更正公告的内容和日期收集自巨潮资讯网(省略info.省略/)。

考虑到选择对因变量有解释贡献的其它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以下4个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ASSET,取当年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2)盈利能力,ROA=净利润*2/(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100%; (3)资产负债率,LEV=当年总负债/总资产*100%;(4)产品竞争程度,用PROCOM销售费用率表示。

(三)模型指定通过以上分析,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如下:

Prob(restatement)=α0+α1PID+α2FBS+α3ASSET +α4ROA+α5

LEV+6PROCOM+ ξ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控制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报告了重述与非重述样本的控制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差异情况。重述公司的ROA小于非重述公司的ROA,重述公司的LEV高于非重述公司的LEV,表明ROA(代表公司经营业绩情况)越差,LEV(代表公司财务杠杆)越高,越可能发生财务重述。表3显示,重述样本的独立董事比例与监事会会议频率比非重述样本的要低。与本文假设一致。

(二)统计结果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变量分析。本文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了单变量相关关系分析。表4是对样本公司几个解释变量的分组检验,表4中的结果表示,发生财务重述和未发生财务重述的两组样本在独立董事的比例、监事会会议频率等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4可知,第一,没有财务重述行为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明显高于重述样本组。作为监督大股东和管理层、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机制,独立董事具有在财会及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对最新的财务准则及制度有较好的了解,所以在完善上市公司披露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对上市公司更高质量的报告有积极意义。第二,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重述,与监事会会议频率显著正相关。

第二,多变量分析。表5列示了依照模型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的结果。

从表5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比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在0.01%的概率水平下显著;监事会会议频率在0.01的概率水平显著。而在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和盈利能力在0.05的概率水平显著,而资产规模和产品竞争力则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重述的关系负相关,验证了假设1,检验结果也较显著。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独立性越强。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加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使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进而能够影响董事会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于国有企业改制造成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进一步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的几率。

监事会会议频率与财务重述的概率负相关,与假设2一致,检验结果也显著。监事会是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机构,一般来说,监事会成员开会的次数越多,代表对公司越关心,监督力度越大,一定程度上能对管理层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舞弊起到防御作用。

另外,结果还表明,资产负债率即财务杠杆较高的公司发生重述的概率较高;而公司经营业绩越好,发生重述的几率会比较小。产品竞争度与资产规模与重述的概率相关性不显著。

总的来说,本文构建模型的回归系数与提出的假设的系数符号相同,回归结果也与描述统计结果相符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研究财务重述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等理论开始,进而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独立董事比例(PID)、监事会会议频率(FBS)等变量研究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小;监事会开会的频率越高,则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小。较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能够降低公司财务重述的风险,从而促使公司健康的发展。

(二)相关建议 本文从财务重述的角度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根据研究结论,笔者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独立董事的素质及在董事中的比例。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上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对独立董事制度认识不够,再加上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也不很完善,各独立董事不能够深刻认识到该职位的职责。因此,为更加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减少财务重述的几率,要严格控制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并且要逐步提高独立董事的素质,独立董事要具有立法与有关规定要求的独立性,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和独立董事职责所需要的工作经验。

第二,施行在上市公司内部的公示制度。在上市公司中实行这一制度,可以得到来自全体员工的广泛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上市公司暗箱操作的行为。而这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绝不能给任意制度开绿灯。这样上市公司内部对各项财务制度或者其他如投资项目运行的流程的监督,就能够保证是在诚信正直、严谨细致、公平完善的基础上的,由此就可以更进一步完善内控的治理制度,降低财务重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啸、杨正洪:《论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2期。

第5篇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左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073-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性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甚至泵功能衰竭,临床治疗的目的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本研究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佐治AMI,并通过各项指标评价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62例AMI患者,除外合并心原性休克、右室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80岁,中位年龄62岁;梗死部位:下壁16例,前壁6例,正后壁3例,前间壁7例;KillP心功能分级:Ⅰ级18例,Ⅱ级7例,Ⅲ级7例;合并高血压16例,高脂血症21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 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1,中位年龄63岁;梗死部位:下壁16例,前壁7例,正后壁2例,前间壁5壁;KillP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6例;合并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5例。两组均在AMI症状出现后24 h内入院,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按常规治疗,符合溶栓指征的采取溶栓治疗(尿激酶100~150 U单次静脉注射),应用硝酸酯类、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极化液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中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加相应胰岛素,每日1次,2 h滴完,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2周后测定左心功能有关指标。根据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判断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左心功能。左心室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mension,LV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 LVDS]。每搏量=舒张末期容量(end diastolic volume, VD)-收缩末期容量(end systolic volume, VS);心排血量=每搏量×心率;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心排血量/体表面积(m2);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CI、LVEF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测定的左心功能指标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静脉溶栓再通率比较

治疗组溶栓28例,成功20例,再通率为71%;对照组溶栓26例,成功18例,再通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患者觉心悸,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AMI是内科急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急性缺血坏死所致。在电镜下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 min受其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1~2 h内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而环磷腺苷葡胺在进入人体后10~20 min后开始起作用,显效高峰时间在1~2 h,半衰期60~150 min,药效消失时间在6~8 h,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尤其脂溶性较强,较易透过脂溶性细胞膜进入心肌细胞内发挥作用,经磷酸二酯酶分解形成5-MAP,再经5-MAP酶降解为腺苷和磷酸,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保护缺血、低氧的心肌。另一方面,心肌严重缺血,心肌丧失收缩功能,出现心肌运动同步失调,收缩减弱,无收缩或反常收缩,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其血流动力学,如血压下降,每搏量和心排血量下降,射血分数减低,心率增快或心率失常,收缩末期容积增加,静脉血氧含量降低,冠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加重心肌梗死。因此,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非常重要。

环磷腺苷葡胺为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泵血功能,有扩张血管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还能够改善窦房结P细胞功能,防止心律失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微观上其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保护心肌细胞,宏观上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泵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8-270.

[2]林茴,袁丽萍,郭佳华,等.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7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23,25.

[3]郭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90.

[4]王雪莲,张志凌,李强. 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10,112.

[5]张启华,刘亚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20-21.

第6篇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由此掀起起了对资本结构研究的热潮。此后的西方财务领域对这一苛刻的假设条件进行不断突破,并形成了丰富的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学派。如融资优序理论、权衡理论等。相比之下,我国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则较晚,但发展较快。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这一―公司金融中的基本问题也已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资本结构的研究大多没有区分不同性质和期限的负债。本文将会细分不同性质和期限的负债,深入分析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一)成长性

根据理论,那些高成长性公司的股东更容易去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债权人会对公司的借款施加一些限制性条款或者高利率。如果这些限制性条款或者高利率影响了公司未来的的投资计划,那么公司将会减少负债。因而预期成长性应该与公司负债率负相关。而信息传递理论认为,成长性高的企业一般是新兴企业,规模不会太大,所以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高,其股票价值往往会被低估,所以通过债券融资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公司的成长性与公司负债率正相关的结论。

提出假设1:成长性与负债率负相关

(二)规模

信息传递理论认为:与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信息要透明的多,因而人们对大企业的了解更多,这意味着公司规模也可以代表经理们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大公司的市场价值扭曲较小,它们在股权融资中所受的损失也较小,相对的也就更偏向于于股权融资。因此公司规模应该和负债率之间应该成负相关关系。但静态权衡理论则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实施多角化经营分散或者纵向一体化经营,虽然不一定提高盈利水平,但却能分散经营风险,均衡不同时期的利润。此外规模大的企业还可以有效的调度内部资金,以上都决定了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因而公司容易获得更多的债务。因而

提出假设2:规模与负债率正相关

(三)盈利性

“融资优序”理论则认为企业为新项目筹资时,先使用内部资金,其次是通过低风险的债券,最后才是使用股票。当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时,充足的内部资金便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资金所需,这样将会减少对外部资金的需求,由此得出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杠杆比率负相关的结论。

提出假设3:盈利性与负债率负相关

(四)资产担保价值

存在负债的企业中,会产生资产替代效应,即股东更愿意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以致把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股东手中,而债权人不会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他们会相应提高债务资本的成本或加上许多限制条件,以保全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公司的有形资产比重较大,可以用于作为债务资金抵押的资产价值便高,公司债权融资的成本会下降,因为根据破产成本理论,固定资产是对债权人本金的一个保障。通常无形资产在清算变现时的价值损失高于固定资产,从而使使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较高的企业破产成本较小,即使公司破产了,由于固定资产在清算变现时的价值高于无形资产,这样债权人的损失也会相应的减少。由此可以得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其负债能力正相关的结论。

提出假设4:担保价值与负债率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说明及样本选择

由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半数以上,并且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更符合实证的要求。因此本文以2001~2007年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总体,同时做出以下调整:(1)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剔除了2001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2)剔除ST、PT类公司(3)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经过上述调整后共得到302家上市公司的有效样本。

(二)、变量的定义

表1 变量的定义及解释

变量类型指标类别变量名称变量简称计算公式

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比率(账面价值)

总资产负债率TLIABS总负债/总资产

长期负债率LTC长期负债/总资产

流动负债率STC流动负债/总资产

长期银行借款比例BBGT长期借款/总资产

短期银行借款比例BBLT短期借款/总资产

商业信用比例TC(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总资产

解释变量

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IN(总资产)

盈利税前利润与总资产比例PROF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资产担保价值固定资产与总资产比例TANG(固定资产+存货)/总资产

(三)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的混合OLS法对2001-2007年所选取的30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以求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模型为:

Yi,t=αi+β2,iGROWi,t+β2,iSIZEi,t+β3,iPROFi,t+β4,iTANGi,t+εi,t

αi代表常数项,β1,i、β2,i、β3,i、β4,i为各自变量的偏相关系数,εi,t代表残差项,GROW代表成长性、SIZE代表规模、PROF代表盈利性、TANG代表担保价值。

(四)描述性统计

表2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

TLIABS0.49160.49890.14890.02361.5672

TLTD0.07040.04080.08200.00000.4472

TCL0.42070.41610.14340.00001.1442

BBGT0.05930.03030.07580.00000.4472

BBLT0.18880.18320.10810.00000.5673

TC0.15260.13010.10190.00070.6144

GROW0.23760.17320.5124-0.958214.4652

SIZE21.487421.43790.884319.177625.9615

PROF0.04760.04760.0579-1.09690.3666

TANG0.49870.48940.16840.01560.9316

注:以上结果由EVIEWS5.1输出

从上表的统计型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7的7年间样本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9.16%,低于上市公司平均57.9%的负债水平。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采取了比较保守的财务策略。样本内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小仅为2%,最大达到了156.7%。

从期限来看,短期负债占据着样本公司负债的主导地位,均值为42%,占所有负债的85%。而长期负债比率则较低,平均为7%,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为0,即所有负债皆为短期负债构成。这说明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比率过高,而过高的短期负债率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

从负债构成来看,短期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构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债务的主体,二者合计占到了短期债务总额的81%,而长期银行借款则占据着对长期债务的绝对主导地位,高达85.7%。

(五)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下表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的观察,发现各因素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7,根据经验检验方法,判断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表3 相关系数统计表

GROWSIZEPROFTANG

GROW1

SIZE0.0830961

PROF0.1439370.1740621

TANG-0.078330.116296-0.011131

注:计算结果由EXCEL得出

(六)回归结果分析

表3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CGROWSIZEPROFTANGAdj R2F

TLIABS-0.478***0.036***0.045***-0.638***0.045**0.225141.105***

TLTD-0.440***0.007**0.022***-0.0080.082***0.193119.733***

TCL0.0120.029***0.021***-0.633***-0.037**0.175108.151***

BBGT-0.328***0.006*0.016***0.0270.085***0.180111.369***

BBLT0.390***0.002-0.008***-0.410***-0.0160.15696.694***

TC-0.466***0.022 ***0.030***-0.168***-0.035***0.180111.117***

注:*为10%水平显著,**为5%水平显著,***为1%水平显著

统计分析软件EVIEWS5.1输出整理得出

1.成长性

与我们预期的相反,实证结果并不支持假设1。模型中除了短期银行借款比率与成长性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各杠杆比率均与成长性正相关,即公司的成长性越高,越倾向于负债。这一结果只符合信息传递理论,而与其他理论都不相符。就像张泽斌(2000)分析的那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样本期内,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优势地位,机构投资者较少,而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又难有发言权,所有这些导致了股东对公司治理作用的缺失,从而导致了传统的理论无法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问题。(2)成长机会大的公司扩张欲望强烈,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大市场,而配股需要严格的资格审查,资金到位需较长时间,因而不得不依靠融资速度较快的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需求。(3)一般来说,成长性强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这类企业通常不愿意过多的发行新股,以免分散老股东的控制权和稀释每股收益,而且投资者亦认为投资于成长性强的企业偿债更有保障。

2.规模

实证结果表明,除短期银行借款比率与规模负相关外,其他债务比率都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支持假设2。这与大多数国内、国外学者的实证结果一致。这个结论进一步支持了静态均衡资本结构理论,即大公司相对于小公司更容易通过债权筹集资金。原因主要有:(1)、规模大的公司往往采取多元化经营,能够更好的分散风险,因此其破产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另外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大公司的破产成本也比小公司要小,所以债权人比较愿意为大公司提供借款;(2)、样本公司中的大企业大多脱胎于国有企业,国家出于产业政策及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的考虑,常常要求国有银行对大企业给予信贷优惠。(3)、至于短期银行借款比率与规模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借到长期负债,而小公司在长期负债方面存在困难,因而可能存在着不断的把短期借款长期化以满足自己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3.盈利性

从实证结果来看,长期债务比率、长期银行借款比率与盈利性的关系不明显。而总负债比率、短期负债比率、短期银行借款比率、商业信用等都与盈利性负相关。因而支持假设3。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融资优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的融资顺序是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里,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我们的实证结果只能支持融资优序理论的前半部分,即当公司盈利较好时,公司的内部资金充足,因此可以尽量减少外部融资,因为在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与股权和债权融资等企业外部融资资金相比,作为企业内部资金的自有资本是企业最为有利的融资资金来源。但中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外部融资时,首选的依然是股权融资。

4.资产担保价值

结果显示,资产担保价值与总负债率、长期负债率、长期银行借款负债率正相关,与短期负债率、商业信用负相关,而与短期银行借款的关系不明显。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理论,担保价值等于(固定资产+存货)/总资产,担保价值比例高的企业可以用于作为债务资金抵押的资产价值便高,公司债权融资的成本会下降,因而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破产概率越小,所以债权人更愿意把资金投到这类企业,担保价值高的企业也就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至于短期负债、商业信用与担保价值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这类负债中含有相当比例的非有息负债,担保价值可能对这些负债的影响不显著,由于这类负债主要是由于经营业务而导致的,非有息负债率的偏高,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因素之一。

第7篇

【关键词】 国有资本; 企业目标实现; 相关性; 列联表

一、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资本是价值增值的手段和载体。按所有者不同,资本可以分为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公有资本通常即为国有资本。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资本在我国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战略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增大了企业中非公有资本的比例,形成了国有资本控股、非公有资本参股或非共有资本控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量出现;但可以看到,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的比重仍然很大。因此关于国有资本与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点。

关于国有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前人已进行了多项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分为两大类:相关和不相关。例如,董麓、肖红叶(2001)对169家公司1996年到2000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发现,股权集中度、国家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没有影响;而许小年、(1999)通过对1993至1995年我国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另外,郭跃进、(2005)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结合效率问题,他们发现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结合的上市公司中,非公有资本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明显优于公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

二、研究方法

虽然关于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国有资本与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一直是热点,且近年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创新、企业改革不断,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因此,重新分析研究当前企业国有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知识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只从反映企业绩效的一个方面来分析,即企业目标实现程度(或者盈利性)。首先,本文在进行国有资本比例与企业目标实现程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列联表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一)变量选取

1.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程度指标,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报酬率(ROE)和营业收入现金比率①。关于什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学术界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观点有三种: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主流观点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但这一目标在计量上存在一定困难,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当前的股票市场投机行为较严重,不适合用股票价值来反映企业的价值。而对于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对于规模相差较大的企业评价,结论准确性较差。本文选择净资产报酬率作为企业目标的衡量指标的原因: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净资产报酬率较适合作为股份公司的目标,而且,净资产报酬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另外,本文还采用了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作为补充指标。这是因为,一方面该目标容易计量,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数据可直接从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中获取;另一方面现金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现金流量最大化”可作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目标。

2.根据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本文将国有资本定义为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份额,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国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定义变量B,并为变量B定义其变量值标签:当国有资本比例≥50%时,取值1,定义为“控股”;当国有资本比例

前述变量和指标值均选取2009年年报数据,这样更能反映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有资本的新的运营情况。

(二)样本选取

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选取2009年度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所占比例较大且集中的交通运输业,水、电力、煤气供应生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三个行业作为样本。在样本选取时,剔除了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国有资本为零的企业,最终选取了交通运输业29家,水、电力、煤气供应生产业28家,社会服务业23家,共8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企业。

(三)实证过程

1.相关性检验

(1)交通运输业相关性单尾检验(见表1)

H0: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相关系数≤0。

H1: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三者相关系数>0。

结论: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相关系数为0.507,且显著水平0.003低于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对立假设,即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显著正相关;同理,国有资本比例与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也显著正相关。

(2)水、电力、煤气供应生产业相关性单尾检验(见表2)

H0: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三者相关系数≤0。

H1: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三者相关系数>0。

结论: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相关系数为0.451,且显著性水平0.022低于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对立假设,即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显著正相关;国有资本比例与营业收入现金比率相关系数为0.398,显著性水平0.051,勉强通过假设检验。

(3)社会服务业相关性单尾检验(见表3)

H0: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三者相关系数≤0。

H1:国有资本比例与ROE、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三者相关系数>0。

结论: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相关系数为0.535,且P值0.004低于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对立假设,即社会服务业企业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报酬率(ROE)显著正相关;但国有资本比例与营业收入现金比率正相关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通过对上述三个行业的相关变量的相关性单尾检验,可知企业国有资本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内国有资本份额越大,企业盈利性越强,企业目标完成程度越好。

2.列联表分析

为了做出列联表,笔者计算出上述80家公司的国有资本比例比例及各变量的平均值,其中,ROE平均值0.0726,国有资本比例平均值0.35286。以国有资本比例的平均值为标准,将样本中的80家公司分为国有资本高比例和低比例两类。类似地,以ROE的平均值为标准,将样本公司分为高盈利和低盈利两类。得到国有比例与盈利2×2列联表列联表中的每个数据是同时符合行、列所示特征的公司数量,如表4。

进行列联表分析:

H0: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相互独立。

H1:国有资本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不相互独立。

结果如表5、表6所示。

期望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为0(低于20%),且最小期望频数16.15(大于1),有效例数为80(大于40),因此卡方值应选Pearson Chi-Square=20.124,相应P值为0.04

结论:拒绝原假设,认为国有资本比例与盈利能力不相互独立。

因此,通过国有资本比例与盈利能力的列联表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国有资本与企业目标(以盈利目标为代表)的相关性。

三、结论

通过上述相关性检验和列联表分析,可以得出在以2009年年报数据为基础上分析,企业国有资本与企业目标实现程度成正相关。这与大多数研究的国有资本效率不高的结论是相矛盾的。一般研究认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是全体国民,这是一个整体概念,缺乏真正人格化的代表,因此在国有资本的经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重的问题,进而导致了国有资本经营效率的低下。

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国有资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的结论。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特定的经济环境所导致的。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特别是在公共事业方面,加大了财政支出。本文所选的三个行业,均与公共事业联系密切。

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首先,只针对交通运输业,水、电力、煤气供应生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三个行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受能力和篇幅限制,在指标选取方面,只采用了净资产报酬率和营业收入与现金比率,还不够全面。另外,只选取了2009年的数据,纵向拓展不够宽,易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

四、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企业国有资本比例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关联性,得到国有资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的结论,这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叠加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有企业,应抓住政府出资人的优势,大力整合现有资源,明晰企业产权,真正体现出政府出资人的职能到位。

一方面,完善国有资产所有者治理结构,建立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抓住改制上市的时机,推动企业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直至整体企业的上市,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股权多元化。

另一方面,引人市场的监督机制,重建内部激励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杜志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SPSS应用[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郭跃进,.我国上市公司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结合效率的实证研究[J].金融管理,2005(4).

[3] 张彦,曹晓丽.资本结构与财务目标实现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8).

[4] 陈艳利.国有资本收益管理问题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08(10).

第8篇

一、资产质量概念

在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企业拥有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体现为资产,其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产概念FASB第6号概念公告将资产定义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IASB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中对资产进行了如下定义: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并且可以期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牛晓虎、李卫东,2007)。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FASB、IASB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的定义方面都强调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项资源就不能再作为资产核算。值得注意的是在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有关资产的初步供讨论的意见是:“一个主体的一项资产是主体已经得到或能限制他人得到的一种当前经济资源,对资源可实施的权利或其他手段。”由于新的资产定义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本文沿用目前广泛接受的定义。

(二)资产质量概念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就资产而言,就是通过安排、管理,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预期效用,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一般而言,资产质量就是指资产应该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像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一样,如果不能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这些产品就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应有的效益。资产亦如此,其质量特征若不能满足与其目标相一致的质量要求,就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更谈不上带来预期效益。李树华、陈征宇(2000)将资产质量定义为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强调资产的本质在于其盈利性。张新民(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后一种观点无疑更加全面和综合,分别从资产的变现性、周转性和盈利性方面加以阐述。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都只是片面的定义了资产质量,一种观点强调资产的物理质量――安全性和流动性,另一种则强调了资产的系统质量――被利用质量、和其他资产一起的增值质量。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未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加以考虑。资产的盈利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能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是物理质量与系统质量的集合。

目前对资产质量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或利润,使股东或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企业要想赢利就需要资产,其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企业获利能力和价值增值的能力,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这个角度而言,资产质量就反映了资产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笔者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呈现出的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总合。

二、资产质量特征

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对本企业资产质量状况的掌握较广大投资者要清楚的多。外部投资者想了解企业的资产质量状况比较困难,并且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基于此,本文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资产质量加以评价。从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到,反映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因此,结合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特征信息。

(一)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强调的是资产的变现程度。企业的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如固定厂房、机器设备)一般不具备可销售性,因此,研究资产的流动性时主要是关注流动资产。资产流动性一般指企业资产变现的时间安排、金额及其不确定性,其实质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分布和通过理财活动对现金流的重新安排(葛家澍、占美松,2008)。如,企业某特定资产能在企业战略需要时随时变现,并获得期望现金(有利现金净流量)则可以称该资产流动性强,资产质量高。

(二)资产的盈利性资产盈利性强调资产在持有和使用过程中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本质目的就是要盈利,资产无论是单独还是和其他资产一起,能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资产的盈利能力就强,资产质量就越高。优质的资产是良好收益的必要条件,而良好收益是高质量资产的外在表现。

(三)资产的风险性

资产的风险性包括资产的存在性风险、预期现金净流量(如是否满足企业应付不确定性的现金需要)和市场风险。存在性风险包括企业存货是否过期等物理质量风险,如果存货已经变质或过期就不能再作为资产确认,应该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企业预期的现金净流量即未来的现金净流入,综合反映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景,即使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也需要有现金流保障。在不确定因素发生时,企业需要有充足的净现金流来保证企业的存在性和持续盈利性。在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资产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以及利率、汇率、商品供给和股票价格等其他市场风险。

三、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资产质量本身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和抽象的概念,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指标对其进行准确的量化,但这却是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价或是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结合财务报告构建资产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张春景、徐文学(2006)对资产的存在性、有效性和收益性分别采用存在率、周转率和收益率衡量资产质量。李嘉明、李松敏(2005)在检验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时分别用资产报酬率、流动资产率、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资产的赢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本文结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上文提及的资产质量的特征,从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三个方面构建对应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资产流动性的评价指标流动性关注对象更多的是流动资产,企业的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一般不具备可销售性,在此本文重点关注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1)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对传统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修正,它反映在现有披露的流动资产(扣除了减值准备后)中剔除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流动资产以后的“有效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之所以剔除是因为剔除的资产基本上不能推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在有效流动资产充分运转时其占有的现金少,周转率越高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就好,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就越高。计算公式为:

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其他应收款平均余额-其他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资产的变现能力。单纯地讨论资产的变现能力,很难给出一个财务指标来对资产的变现性加以描述,如果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可能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财务指标出发构建了资产变现能力比率(简称资产变现率)的指标:

资产变现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资产

资产变现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进一步说明流动资产质量优良。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这个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留意企业是否存在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被限定用途或对外抵押等不能随便变动的条款。

(二)资产盈利性的评价指标资产的流动性推动资产的盈利,资产的盈利能力是资产质量的核心体现,笔者并未涉及具体的资产项目,仅宽泛的构建了资产盈利能力指标。

(1)资产报酬率。利润中的核心部分是盈利,它不应包括非经常性、非主营业务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盈利能力代表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由核心利润提供的、稳定的投资回报能力(葛家澍、占美松,2008)。在此,用核心利润替代净利润来考核企业的总体资产质量水平。计算公式为:

资产报酬率=核心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时核心利润较为恰当地反映了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核心利润占总利润额的大小本身就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企业实力的强弱)。

(2)净资产收益率。反映1元股东资本赚取的净收益,可以衡量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如果这个指标高于同行业或该产业平均水平,则企业资产总体质量较高。

(三)资产风险性评价指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是资产存在性风险。也称虚拟资产分析,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了K值或在K值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关于每股净资产和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1)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数;(2)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年度末普通股股数。两个指标的区别在于调整后的每股净收益把“3年以上的应收款”、“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排除在外。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沿用“待摊费用”科目,“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科目虽没有改变,但只在利润表中披露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依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披露要求的变化构建新的K'值:

K'=|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

其中的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长期待摊费用)。

二是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就等于人体缺乏生命所需的血液,就利益相关者而言在其做出投资决策时所需要的对决策有用信息主要是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主要包含的两个方面之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估计企业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是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为基础,预测未来现金流人和流出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葛家澍、占美松,2008)。除了前文提及的流动资产外,企业是一个整体,资产有它的系统质量,为此进一步讨论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经营现金流核心利润比。

(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外,还需要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净流量,这强调的是资产的造血能力。用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能力的好坏。总资产现金回收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资产变现能力越强。

(2)经营现金流核心利润比。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时,外部投资者关注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核心利润,换句话说就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的利润应该是利润的核心部分,采用如下评价指标:

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核心利润×100%

三是市场风险。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虽提高了公允价值的计量程度,但资产负债表上绝大多数资产仍是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由于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可能不一致,在分析企业资产质量时采用了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M/B),其比率越高,则总资产或各类资产质量越高,企业资产实力就可能越好。现实中企业的投资收益在总收益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营业务很难区分,为此,“外汇”、“利率”、“价格”和“其他”(包括各项风险投资如:投资于股票、证券化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等因素,在分析企业资产质量时亦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上述都是基于财务指标,要达到决策有用性的目的,仅靠财务报表还不够,还需充分利用财务报表之外以附注或其他财务报告等形式进行披露的非财务的、定性的信息。只有这样综合评价才能得出有用的评价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1)本文只是从总体上对资产质量做了相应的评价,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有许多数值的取得存在困难,有可能需要一定的人为判断。(2)在进一步分析中可以采用各类(或各项)资产质量评价。如,就流动资产评价而言,可以更细分为应收账款、现金等加以分析评价。通过各项资产与企业的财务报表建立联系就使得研究能够切合实际。(3)本文只是提及非财务指标,并没有涉及具体的非财务评价指标,为此,在进行相应的资产质量评估时需要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权衡问题,应该偏重哪方面的信息,应该注重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或赋予各自多大的权重都是值得考虑的。

第9篇

关键词:资产质量;质量特征; 经营性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2-0099-06

一、引 言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会计理念经历了由原始的资产负债观发展到收入费用观,最后又回归到资产负债观的否定之否定过程[1]。而从会计理念的运用表征来看,我国新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实现了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上的国际趋同[2]。资产负债观要求关注资产的真实价值,只有在真实价值前提下的净资产增加,才能体现企业真实财富的增加,它更强调企业资产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强调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按照新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3]。因而,新准则下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会更加相关,资产质量将成为企业投资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士共同热心探求的目标,它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照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这种分类标准并没有揭示出企业资产真实的质量状况,因此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并做出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由于资产质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给予定量的评价[4],因此,对资产质量的评价应更多地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根据资产的质量特征来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定性分析。本文试图在重新界定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基础上,分层次构建资产的质量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其在实务中得以运用。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资产质量概念界定方面的研究

资产质量的概念界定方面,干胜道、王生兵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5]。张新民认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满足企业对其预期期望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6]。同时指出,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要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企业所处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对同一项资产的预期就会不同,因此资产质量不同于其物理质量。不同项目资产的属性不同,企业对其预期就会不同,因此不同项目的质量特征就会不同。上述观点相对于仅仅把资产的盈利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7],或把变现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8-9],无疑更加全面和综合。

一些学者对资产质量概念还分别从物理质量和系统质量两个方面加以定义。余新培认为企业的资产质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资产的物理质量、资产的结构质量、资产的“自由度”和有名无实的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10]。徐文学认为资产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主要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显然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更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这个意义上的资产质量是把资产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来讨论的,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各项资产,应在整体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资产质量,实质就是资产质量的相对性[11]。甘丽凝也认为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12]。

此外,王生兵和谢静将资产质量定义为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质量的三性具有复杂的内在联系,资产的本质在于其盈利性,因此资产的盈利性是资产质量中首要的方面,同时为了长期、持续地实现资产的盈利性,就必须充分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13]。谢永认为资产质量的高低可以从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正常周转和循环、资产和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三个方面来判断[14]。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企业资产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均较为罕见。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银行资产质量与信贷风险、规模经济之间关系。David Bernstein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得不很明显[15]。

(二)有关资产质量特征方面的研究

从上述所列举出的资产质量定义可以看出,一些学者实际上是将资产质量的概念与其质量特征混同起来,只是从资产质量特征的角度对资产质量概念加以描述,并没有对资产质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而真正鲜明地提出“资产质量特征”并加以论述的文献寥寥无几。干胜道将资产质量的特征概括为相对性、时效性和层次性三个方面。其中,相对性是指同一资产对于具有不同经营方向的企业而言价值不同;时效性是指技术变革会造成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会改变资产质量属性,过去的优质资产会变成不良资产,而在特定的环境下不良资产也会转化为优质资产;层次性则是指资产质量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也可以分项目进行[5]。张春景、徐文学根据资产的作用方式和目标要求,将资产质量特征表述为存在性、有效性和盈利性三个特征,并针对企业全部资产和个别资产分别提出了13项财务指标进行质量评价[16]。

国资委2006年在对中央企业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时也强调了对资产质量状况的评价,指出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17]。

总体来说,虽然上述观点已基本上将“资产质量特征”较为全面地表述清楚,但层次性和逻辑性稍显欠缺,且本文认为相对性、时效性和层次性应是资产质量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并不能体现为资产质量特征。鉴于此,本文在对资产质量的概念和属性重新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对资产质量特征分三个层次进行较为全面的构建,以期对企业资产质量评价理论和实务有所裨益。

三、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界定

(一)资产质量概念的界定

质量大师Philip B. Crosby于1962年首次提出著名的“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理论,他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同理,企业对资产的要求,也应该是通过对其进行盈利导向的安排与使用,使资产的预期效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进而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因此,资产的质量,就是指资产在特定的企业内部,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意味着,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资产质量的考察,主要关注的不是资产的物理质量,而应该是特定资产满足企业对其预期需求的程度。有关学者已述及,资产的物理质量主要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显然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更为重要[11]。资产的物理质量是资产质量的基础,不具备资产的物理质量要求也就意味资产质量的恶化,但是达到了资产物理质量要求的也不能确定其资产质量的好坏,因为它只强调了资产的本身质量,而忽视了其在系统中的使用角色,即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因此,资产质量,应更多地强调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财务后果。而这种资产质量会因所处的企业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企业的生命周期背景、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等等。

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龙电器)为例,1999年该公司利用企业在境内发行股份的机会,通过处置、购入等方式,使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由年初的不足10亿元,增加到年末的15亿元以上。如果仅从物理质量来考察,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因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技术性能而应具有更好的质量。但如果结合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市场份额来分析,就有可能得出另外的结论:固定资产短时间内的过快增长,并没有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利用,更没有给公司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由新增固定资产引起的折旧与维护成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冲击,从而导致了科龙电器在1999年盈利6亿多元之后, 先后在2000年度和2001年度分别出现了8亿和15亿多元的巨额亏损!

(二)资产质量属性的界定

1.资产质量的相对性

资产质量的相对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的效用和价值具有相对性。其二,相同的资产,在特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用和价值具有相对性。

首先,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会表现出不同的效用和价值。由于不同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用必然不同。

其次,相同资产在特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用和价值也可能存在差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市场变化、技术变迁以及企业业务结构、业务规模的变化,相同资产的效用和价值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综合两方面因素,分析资产质量不能只针对单个项目孤立地进行分析,而是要与企业其他资产相结合,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生命周期相结合,站在一个整体和相对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更应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

2.资产质量的时效性

资产质量的时效性是指企业的多数资产的质量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下降。技术变革、消费者偏好改变、资产的自然因素、竞争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资产价值的下降。因此,企业各类资产的保有规模应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个别资产规模的超经营储备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的资产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资产的质量,应强调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宏观经济背景,注重其时效性。

3.资产质量的层次性

资产质量的层次性,是指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管理层面的含义具有显著差异。这里的管理层面,主要涉及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显然,不同的管理层面,由于所处的管理位置和角度不同,对资产质量的要求也就不同。决策层往往关注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管理层往往关注企业结构性的资产质量,执行层则更关注个别资产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经济效益好、资产质量总体上优良的企业,可能个别资产项目质量很差。相反,一个面临倒闭、资产质量总体上很差的企业,反而可能会有个别资产项目的质量较好。因而,研究企业的资产质量,不但要从企业资产总体上把握,确定企业资产整体质量的好坏,还有必要从结构和项目层面做进一步的剖析。

具体地说,研究企业资产质量,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展开:资产的总体质量、资产的结构质量以及资产的个体质量。而对于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也应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构建。

四、资产质量特征的分层次构建

(一)资产的总体质量特征

1.增值性

资产的增值性,是指企业的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在周转过程中所具有的提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观,利润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利润确认。因此,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18],即利润之度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非相反。新准则尽管对于资产要素的界定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由于公允价值理念的运用,必然导致资产的计量属性发生变化,金融工具、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反映其公允价值。按照新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因而,资产的增值性应成为资产的总体质量特征,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相当谨慎的,致使大多数资产的计量属性仍以历史成本为主。因此,利润中并未体现这些资产的持有增值情况,而对其计提的减值损失则可视为该项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产生的负增值。

2.获现性

资产的获现性,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资产获现性关注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产生相应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突出强调的是资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就现金流量的产生渠道而言,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均有可能产生现金流入量。但是,从性质上来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贡献类似于输血;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或者是企业收缩投资,或者是企业获取投资收益;而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才是企业经常性的现金流入量的源泉。在 “现金为王” 财务管理理念中的“现金”绝不是指企业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而应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二)资产的结构质量特征

所谓资产结构,是指各项资产相互之间、资产与其相应的来源之间由规模决定的比例关系。从资产自身的结构来看,既有按照流动性确定的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关系,也有按照利润贡献方式确定的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项目。有关现金(包括银行存款在内)是否属于经营性资产问题在理论界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现金处于闲置状态,并可为企业带来利息收入,因此不应将其视为经营性资产。但本文认为现金是经营性资产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存在形态,因此为简便起见,可以将其列入经营性资产之中。和投资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主要包括直接对外投资形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由于在现阶段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大量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通常会通过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体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资金由于并未参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而不应属于经营性资产范畴,应将其列入企业投资性资产之中。的结构关系,还有企业从事经营的各个业务板块形成的资产结构关系等等。由于不同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含义和管理含义具有显著区别,因此,对资产结构的考察意义十分重大。从资产与其所对应的来源来看,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其来源的期限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说,资产的结构质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

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是指企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如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内部的货币资金、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经有机整合之后从整体上发挥效用的状况。企业管理的境界,应该体现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资产占用、加快资产周转并最终获取盈利方面。任何资产项目,不管其自身的物理质量有多高,如果不能与其他资产进行有机整合,为最终实现利润做出贡献,则仍属于不良资产的范畴。

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要求企业不断进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尽力消除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积压、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失控等现象。

2.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速度。资产流动性大小与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是相联系的。通常情况下,流动性大的资产,其风险相对要小,但收益也相对较小且易波动;反之,流动性小的资产,其风险相对较大,而收益却相对较高且易稳定。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可以通过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来加以衡量。一般地说,企业资产结构中流动性强的资产所占比例越大,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就越强,相应地,企业偿债能力也就越强,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越好。企业管理所追求的并不是流动性的高低。归根结底,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为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服务的。因此,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动态平衡才是企业日常管理所追求的。

考察企业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还要结合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业,根据企业基本的资产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制造业和金融业企业的资产结构、经营模式截然不同,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体现出行业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特征。

3.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

对于那些主要包含诸如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传统资源项目的资产结构来说,对其质量的分析,还应考虑资产结构质量与资本结构质量的对应性因素。这里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企业资产报酬率应能补偿企业资本成本;其次,资产结构的长短期构成与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相匹配。即企业的流动资产作为企业最有活力的资产,应能为企业偿还短期债务提供可靠保障;同时短期资产由于其收益率较低,所以应主要由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资金来源提供支持;企业的长期负债由于其资金占用成本较高,因而应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相匹配。只有这样的资产结构,才能保证企业有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将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经营状态。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要求企业在能承受的财务风险状态下运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也会出现“另类”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竞争优势极其明显的情况下,企业通过采用预收账款方式销售、加速存货周转、赊购存货等方式运营,就会表现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资产的规模低于流动负债,并不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而恰恰是企业竞争优势和商业信誉良好的表现。但这种OPM(Other People’s Money)方式的运营管理也会潜藏一定的风险,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因发生连锁反应而使企业陷入支付危机。

4.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

企业的战略,是靠资产的有机整合和配置来实现的。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是指资产结构反映企业战略意图的程度。企业之所以要确立其战略,并将其与竞争者区分开来,完全是出于竞争的需要。尽管一个行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制定与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进行竞争的战略弹性,但是许多企业仍然通过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难以被仿制的战略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和产业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特征等。进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必须建立在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基础上,去判断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对制约发展的因素做出了积极反应,是否维护和体现了企业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结构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企业是从事什么经营活动的?其行业选择与定位如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能够体现其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通过考察企业资产中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的结构关系,可以透视该企业所采用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安排对企业战略遵守与实施状况。

(三)资产的个体质量特征

所谓资产的个体质量特征,是指企业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功用而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由于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各自的功用不同,故企业对各类资产的预期效用设定也就各不相同,因而资产本身应具有各自的质量特征。但总的来说,研究资产个体的质量特征可以从资产的盈利性、保值性、周转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资产的个体质量,需要结合企业对各项资产设定的预期效用和自身的具体特点,按照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来进行考察与评价。

1.资产的盈利性

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一效用。个体资产的盈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整体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收益质量。

对于个体资产质量来说,直接可以按照盈利性加以考察的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制造业和流通企业的存货以及服务业用于出租的房屋等。而全部投资性资产的质量也均可以从盈利性角度加以考察。对制造业企业毛利率的考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存货的盈利性;而通过对企业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比较分析,则可以确定投资性资产的盈利性大小。

2.资产的保值性

资产的保值性,又可称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作为企业债务的物资保障的这一效用。如果说资产的盈利性关注的是相应资产的增值能力,那么资产的保值性关注的则是相应资产按照账面实现其价值的能力。资产保值性的强弱,直接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而偿债能力又是企业能否健康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的商业债权项目来说,可以通过对商业债权的回收状况以及坏账计提情况的考察来确定该项目的保值性。类似地,对于其他大多数资产项目来说,通常可以根据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来大体判断各项资产的保值程度。

3.资产的周转性

资产的周转性,是指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被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它强调的是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而被利用的效用。与前面的盈利性和保值性不同,盈利性和保值性更多关注的是规模实现(如毛利规模、债权回收规模等)问题,而没有关注速度,即没有关注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资产的盈利和保值。而资产的周转性则关注了资产的运行速度,因为速度终将决定企业的效益。对于个体资产质量来说,直接可以按照周转性来进行考察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企业的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等,可通过计算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来确定其周转性。

4.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

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出大于单项资产个别效用总合的联合效用。

任何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生,均是有机利用其各个生产要素的结果。因此,企业间的最大差距在于不同生产要素经过整合以后的协同效应之间的差异。考察企业个别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就是要强调任何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均需要一定的条件,均需要与其他资产经过适当组合才可以实现。一项资产,如果在特定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即使物理质量再好,也不能算作该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必须通过适当的安排与整合,与企业的其他资产进行组合,才能共同满足企业的战略要求,从而体现资产真正的增值能力,这是企业重组增值的基础。直接比较企业间毛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差异,就可以考察企业资产组合协同性方面的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资产质量特征层次框架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李勇.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兼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谢志华,曾心.论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思考――历史演进、表征与思考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1):69-74.

[3] 钱爱民, 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 [J]. 会计研究, 2008,(6): 31-38.

[4] 宋献中,高志文.资产质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工业经济,2001,(4):78 - 81.

[5] 干胜道,王生兵.试论企业资产质量优化与评价 [J]. 四川大学学报,2000,(5):49-52.

[6] 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7] 李树华,陈征宇.证券市场会计问题的实证研究 [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顾德夫.企业资产质量小议 [J].上海会计,2001,(4):57-58.

[9] 贺武,刘平.基于盈利能力的沪市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实证研究 [J]. 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19-20.

[10] 余新培.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分析 [J]. 当代财经,2003,(2):119-121.

[11] 徐文学.企业资产质量特征的理论探讨 [J]. 江苏商论,2007,(6):160-162.

[12] 甘丽凝.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J]. 经济师,2007,(11):43-46.

[13] 王生兵,谢静.浅析资产质量 [J]. 软科学,2000,(4):17-19.

[14] 谢永.资产质量与财务困境 [J]. 财会月刊,2007,(12):23-25.

[15] David Bernstein. Asset Quality and Scale Economies in Banking[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96,48(2):157-166.

[16] 张春景,徐文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 [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