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程建设管理方法

时间:2023-07-09 08:54:00

导语:在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程建设管理方法

第1篇

成本管理是一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成本进行管理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作用在于有效地控制或是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园林工程建设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建设活动,该项建设能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宜居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往往会涉及到相应的成本管理,其目的在于:一是降低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园林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工程建设成本超过预算。二是提高园林工程建设中的资金利用率。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将预定的建设资金合理利用,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将这些资金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园林工程建设当中,以此来提高园林工程建设中的资金利用率。三是确保园林工程建设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资金往往有着一定的额度,如果资金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将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则能够结合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资金,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二、园林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园林工程建设都采用了成本管理,但是效果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成本管理?30?不够理想。对于园林工程建设而言,成本管理是工程建设得到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效的成本管理能够有力地推动园林工程建设,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一是有助于加强园林工程建设中对成本管理的认知。园林工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多个方面,而其中成本管理就是关键的环节。通过成本管理能够帮助工程建设负责人充分地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有助于减少园林工程建设面临的风险。园林工程建设往往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其中资金短缺就是重要风险之一。如果资金短缺,将会使得园林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甚至是终止。通过园林工程中的成本管理,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园林工程建设面临的风险,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有助于充分调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各方力量。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各方力量,这是因为成本管理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将各方力量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成本管理的作用,体现出园林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价值。

三、园林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成本管理方案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一是结合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制定成本管理方案。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需要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建设初期的准备、建设中期的施工、建设后期的验收等,这些环节都涉及到相应的成本。由此,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案时,应将这些环节纳人到成本管理方案当中,明确这些环节的成本管理指标,确保指标严格控制在成本管理范围之内。二是结合园林工程建设目标制定成本管理方案。园林工程建设中往往有着明确的目标,尤其是资金投资目标。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案时,可以结合园林工程建设目标,按照总体投资金额设计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案,确保总体投资成本能够得到细化与实施。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会议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任务,然后将这些成本管理任务进行统一,以此来确定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方案,进而更好地推行成本管理。

(二)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成本管理。由此,园林工程建设中可以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制度。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需要有具体的成本管理主体,这样便于更好地推动成本管理的实施。这时,可以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制度,明确相关主体在成本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基于这一点,可以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组建成本管理委员会,由成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由这些人员承担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二是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奖惩制度。通过成本管理责任奖惩制度,对在成本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效的部门或是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在成本管理中消极对待,未达到成本管理目标的部门或是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来激发园林工程建设中各个建设部门及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更为有效地推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

(三)定期进行成本管理反馈

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是一项持续进行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推行成本管理之后,需要随时了解成本管理的推行情况,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由此,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方面,需要定期进行成本管理反馈,确保成本管理的进度,并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建立成本管理反馈平台。园林工程建设需要定期进行成本管理反馈,可以建立成本管理反馈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来进行反馈。如利用网络工具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反馈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及时反馈成本管理情况,进而做好相应的成本管理跟进工作。二是建立成本管理反馈定期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成本管理反馈会议的方式由各部门成本管理负责人反馈成本管理实施情况,尤其是分析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会议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成本管理进行反馈,而且还能够时刻做好成本管理的调整与改进工作,确保成本管理得到顺利地实施,更好地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工程招标 重点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特大型水电站,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装机42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公司(30%)、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共同发起组建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广西电力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划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项目招标

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

3。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实践,龙滩水电站在工程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形成了一些较有特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3.1.通过规划设计、科学技术、工程招标控制项目投资。在龙滩水电站的投资控制工作中,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工程招标等方面入手,控制工程的投资,节约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坚持以设计为重点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于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改进,由此才有左右岸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的改变,经过设计优化的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控制水电站项目投资的另一思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科技来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各项工作中,均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投入科研经费,开展了大量有关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试验和实验,取得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既解决了工程难题,又为节约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严格、严密的工程招标是控制投资的又一思路。通过重点强化工程招标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以最合理的合同价获得最好的施工队伍和最强的工程保障能力以及可靠施工技术方案。此外,前期工程通过实行工程闭口总价合同,充分依靠和发挥监理的作用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使龙滩水电站的实际投资被控制在计划的目标投资值以内。

3.2.独立平行的工程质量监理。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电站项目业主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在具体的做法上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即在所有的工程监理合同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同时与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平行地进行全部工程的质量检测,包括必须使用独立平行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独立平行地实施质量检测 ;获取独立平行的检测数据和资料;提交独立平行的检测报告等。这样在每一个工程上,都能同时得到分别来自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自独立的两套质量检测与评估报告,可以切实掌握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确保得到一流的施工质量。

3.3.依靠科技缩短建设工期。对于为期6.5年左右的建设工期 ,首先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关键问题,事先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超前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实验和系统研究等。在得到了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系统方案之后,水电站项目业主紧紧抓住2007年7月1日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的进度控制总目标不放。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的顺利展开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度控制工作中,以进度大节点作为控制的关键,保证落实大节点目标;建立工程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为确保了龙滩水电站发电目标的按期实现。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1、问题的提出及现状综述

项目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现代社会解决“一次性问题”的有效工具以至于一种职业资格,在社会事务、经济过程中广泛应用并且迅速发展,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现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发展速度加快,过程复杂,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导致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无先例可循的任务的出现,尤其是企业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更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来自市场和国内外事务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利益主体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常规的管理办法难以解决或圆满解决,而来自建设工程项目及军事、空间探索等领域的项目管理方法经提升为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提供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规问题的手段。可以认为,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项目管理在中国广泛推广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方兴未艾,而我们引进、普及的重点,不应是繁琐的理论、概念、程序,而应该是简明、适用、有效的方法。

不论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工程项目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背景下,项目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项目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扩展、依靠知识创新的形势下,靠粗放式项目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包括评估论证,将是项目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是具体方法,也包括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做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满足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现实背景可能掀起新一轮工程建设热潮,可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一定制约的宏观控制,这一点要落实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上。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具体的目标(工期、质量、费用),也应做到项目建设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否则可能重蹈以前投资失误、失策、失控的覆辙。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上升到“方法论”的意义之一。

项目管理的理论至今已可以说是很完备的,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如各种项目管理书籍(包括翻译)的面世,更表现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于1987年提出并经1996、2000年修订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1997年推出了“项目管理人员能力基准”,中国双法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也于2001年推出《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述各知识体系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若干领域、要素、模块,中国的知识体系有“方法与工具”概念,其他体系未有关于方法的独立专题,而是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过程、领域。各种项目管理著作也多侧重于对项目管理内容、阶段、程序、组织等的论述,对于方法的专门论述不多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方法的忽略,但对方法的总结、集中研究与完善有助于项目管理的推广应用的项目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层次性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或者说,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也可称为思想,之所以将项目管理思想作为方法加以分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涉及环节、因素增多,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果仅仅着眼于具体的技术方法,不能从战略高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观念相协调,所以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也是项目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一。系统思想的科学基础是系统论,哲学基础是事物的整体观。系统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在中国曾在哲学界引起巨大影响,是“三论”之一(另两论是信息论、控制论)。在很大程度上,“项目”与“系统”是一致的,例如二者都有明确的目标、一定限制条件、需要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控制等。“系统工程学是为了研究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目标的相互协调,以期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组成部分的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如果将其中的“系统”改为“项目”,将“系统功能”改为“项目目标”,这一定义也适用于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将项目作为一个系统管理体制早以有之,我国古代一些案例如战争国李冰修都江堰、宋朝丁渭修复皇宫等都典型地体现了系统思想。项目管理的过程也即系统管理过程,这一点不多论述。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思想的第二个含义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系统“包括项目所在行业、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于地区、国内、国外市场等,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出来,不能为了经济振兴而牺牲资源、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考虑到当时尚处于小康前阶段,片面追求投资规模有历史原因,当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时应尽量项目的负效应。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环境系统的子系统,项目自身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目标,符合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又是一个目标。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工程项目建设才能既然实现自身目标,又能起到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全面发展的作用。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应在项目的策划、评价、决策阶段体现。

工程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其他思想如控制性、目标性、柔性、团队性等,但它们都是系统思想的延伸,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所以不加论述。

4、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方法。建设项目除了与环境协调的宏观目标,具体应有质量、时间、费用三大目标,前期需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合同、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风险等的管理,对于上述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目前都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共同控制、协调项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

对于项目建设的直接管理可分为项目评价、直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各部分可采用相应的方法。

4.1 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其思路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一些效益、费用由于只是在全社会转移而不予考虑,如税金、利息等),同时采用影子价格(资源优化配置状态下的价格)为数据基础。

经济评价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比选方法,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通过与基准值比较或各指标间比较,选择较优的方案。只要基础数据确定得当、客观符实,通过指标比较能够选出较优方案。

项目还需进行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则带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更多考虑项目的整体影响,所以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中。项目评价需要认真、客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4.2 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

对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其直接控制的目标有三个,时间(工期)、质量、费用(造价),即按计划的时间、费用、质量完成项目。这三个目标彼此之间有一定互斥性,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其实施应以项目整体最优为目标。

(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即以质量为中心,项目全员参与,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既是原则,也有可行的操作程序,即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具体的控制方法则有ABC分析法(也称主次因素图、排列图方法)、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直方图法等,这些具体方法的作用在于找出质量偏差原因并加以修正。

(2)时间管理:也称进度管理,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以网络图为基础。网络图是反映项目各工作或活动间逻辑顺序关系的图,它既能反映项目工期,又反映各工作间相互关系、前后次序,通过对关键线路的分析,找出关键工序,合理统筹安排主次要工作和各项资源,有效控制工期。

(3)费用管理:也即造价管理,在费用预算内完成项目一直是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可实际上总是超支,这当然有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法上的原因。

费用管理主要有费用估算和偏差分析法。费用估算是工程项目前期根据设计、市场、有关规定估算投资总额,偏差分析(赢值法)是通过实际完成的工程与计划相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偏差原因,以合理控制费用的方法。费用偏差还要结合工程进度分析,这也可以通过赢值法进行。

4.3 项目过程管理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

(1)合同管理: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管理的中心是选择合同类型,主要是价格类型,不同形式价格的合同体现了风险分配形式。合同管理一般按标准合同文本执行,可适当加以修正。

(2)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从现代管理角度,人们开始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而不是作为工具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词越来越多地为理论与实践所提及,虽然实际上离这个词的本意还有很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现。

(3)采购管理: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大量投资。采购的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主要以库存计算为依据,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按进度采购,满足建设需要。

(4)沟通管理:沟通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沟通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项目各目标的条件。沟通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信息技术是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

(5)风险管理:项目风险来自各方面,市场价格变化、业主、供应商、分包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等,项目越大,涉及相关人越多,项目风险越大。风险有业主的,也有承包商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估为依据,风险评估有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各自从不同视角对项目风险作出评价。

4.4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5、结论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包括思想(哲学)、技术两个层次,思想是系统思想,技术是各种具体的工具性方法。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带动了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工程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繁琐的工程,涉及的单位比较广,人员比较多,材料种类各种各样。因此,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近几年来,在信息化条件下,工程行业的管理逐渐的进入了现代化管理阶段。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逐渐增加,导致了管理过程中混乱不堪,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害。想要解决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的加大对其管理力度,使其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对于工程在进行施工和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来有效地明确施工项目目标,组织和建设强有力的施工管理团队,为进一步实现管理目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和保障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岗位职责》和《项目管理办法》等,通过对施工的过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的工序等项目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充分的掌握好相对应的要素,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人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的主导力量,要不断的加强施工人员素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要建立合同制度,实施奖惩机制的建立,加大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施工的质量,有效地促进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进入良性循环。

二、加强施工技术、工艺管理

1.施工工艺和工法。在项目进行施工之前,项目的组织部门应该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核,对所要开展的工作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施工的环境条件制定施工的计划,合理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人力。根据管理水平和经验技术,制定出一套切实、可靠、可行和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案。对于特殊的施工项目,要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的施工工艺、技术一旦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要严格的落实和执行,坚决杜绝在施工现场出现不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工法进行施工的违法、违纪、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2.技术交底要严格、安全施工。要严格的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的工艺和操作过程要进一步的具体化,要真正的让每一位工人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重“以为人本”的观念,将人的理念作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和原则,要把安全看做第一位,要达到“零事故”的施工原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杜绝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现象的出现,要建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检查和管理,将安全落到实处,将人们的生命财产落实到第一位。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经济行为方式,是进行生产和活动的总和,受益者和推动者都来源于每一位员工,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因素,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为目的。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要全面的深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行业存在的生命力,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要首要的任务和必要的措施,在工程施工的现场,要以“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作为主要依据,来形成多种多样花的管理手段,为建造优秀工程做好铺垫。细致地来讲,就是在工程施工的现场加强对施工程序进行检查,对存在偏差、隐患和需要改正的问题及时的提出和纠正,保障工程施工环节的正常进行。同时,质量检查人员要不断地定期检查,保障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相结合。

准备施工的前期工作。一是要在开展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然后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二是施工过程中要坚持节约的原则,反对材料的浪费,争取较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施工内容;三是选用的施工材料要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四是技术检测人员对现场的施工质量等状况进程及时的检测,做好相关的技术和统计。

现场准备工作。按照施工的要求,对现场所需要的设备、机器、进行检查,确保施工阶段的需求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好在设备进行施工前进行调试,确保其安全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四、加强过程重点管理

1.施工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从业人员很多,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层次不齐,文化差异比较大,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这就需要对不同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教育。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有些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或者有关证件才能上岗;对于有些人员,我们要经过培训才能正式使用。所以说,人才是决定工程质量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一支有纪律、有文化的工程队伍将会在建筑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实施科学管理。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工程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产品的要求,是工程行业的命脉,也是工程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如果在施工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要停止施工,分析和查明原因。所以说实施科学控制必须有效地从根源抓起,全面提高施工进度,打造全方位的管理和科学有效机制的管理,为打造优良工程奠定基础。

3.合同和成本管理。合同是在进行施工前签订的基础性文件,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该以签订的合同作为主要的依据,按照施工开始时间,安全施工标准、结束时间、材料的投入量、资金等方面对施工的进度、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建立施工现场的成本的控制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来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成本和安全施工的全过程控制,切实保证施工的项目质量,促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工程高效、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新理念,也是新时期工程进行有效管理的发展趋势,将其更好的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对于工程进行管理,是企业能力和实力的体现,工程管理对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工程管理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身管理的不足与缺陷,按照国家政策制度进行工程建设,为建造出优质、高效工程而不断做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国松.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5).

[2] 赵闻,李斌华.目前国内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3] 王文生.工程管理规范化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

第5篇

[关键词]BIM;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除了能够对管理效率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外,还能够有效地规避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真正意义上地达到了对各个环节动态管理的目的,有效提升了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并且,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科学地对BIM技术进行选择,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们只要依靠系统平台,就能够快速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获得,实现了协同作业,也促进了工程的稳定进行。

1BIM技术简述

概念:在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新形态下,其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BIM技术就是当前一种非常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所谓的BIM技术,其主要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和开展阶段,结合实际施工现状,有效且合理地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有效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效果。同时,通过BIM技术建立数字模型,可以达到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效果,并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地对造价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调整,有利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工程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1]。特点:针对BIM技术来说,其具有很多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以及特点。一方面,信息优化性。对于BIM技术来说,其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化性特点,可以快速反馈信息,包括:物理以及几何等信息,无论是从设计层面,还是在施工层面,都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优化以及管理。在以往的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后期工作进行阶段,因为问题相对较多,从而为建设工程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通过这一技术,可以优化造价管理,降低成本低。另一方面,协调统一性。由于建设形势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的了解。但是,可以通过BIM技术,利用其协调性特点,有效地对建设内部构造以及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确保可以进一步对管理效率进行提升。

2现阶段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在具体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和开展过程中,其涵盖的领域以及层面非常多,与施工以及建设单位等都有着利益方面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管理期间,这些单位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使得管理工作的进行受到了很大阻碍。同时,由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阶段性特点非常明显,致使相关人员在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预算结果层面,存在了较强的局限性,不能有效且精准地对后续工程项目进行准确的预算,考虑的因素不仅多,还十分复杂[1]。

3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分析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稳定进行有着很大意义。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二维图纸以及场景描述来进行初步的选址,而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建模,人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建设项目周围的情况以及照明效果等,能够初步地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2]。并且,在BIM软件中,还含有一些类似的建筑模型,通过前期数据以及数据库中心模型的对比,能够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此外,在方案的初步设计以及经济比选阶段,也可以对方案进行优化,然后详细地进行概算,以确保可以得到相对精准的造价成本。建设工程设计环节的造价管理:在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可以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科学的对BIM技术进行选择以及应用,能够为造价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对项目空间等信息的收集提供较大的便利。在管理阶段,可以借助自动化工程量计算软件,对工程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保证项目设计可以有更加科学且直观的数据作为支撑,以便项目造价管理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其在具体的造价管理领域工作进行阶段,施工过程十分关键。由于环境以及市场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这一阶段,可以科学地选择BIM技术,依照人力物力资源数据等信息,构建相对科学且综合性的数据信息报表,然后依照成本信息以及施工进度,有效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3]。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通常情况下,对于BIM技术来说,其属于一个动态的三维建筑模型,能够有效的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以及控制,并且也可以掌握相对健全以及完整的数据结构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对建设工程项目结算的速度进行提升,也能够保证结算的质量,为工程竣工的结算提供了很多便利,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39

0 引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传递的速度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解决了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资料可以不经过打印而直接在电脑上显示,大大简化了办公时间。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效率,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了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脑办公对于一些人而言是挑战,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变化。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创新发展。在文中我们看一下当前我国在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1 目前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工程建筑档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直接记录着相关数据,反映着工程建设以及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我们可以这样说,工程建筑档案是对工程实施的最全面的档案记录,工程建筑档案的存在对于工程建筑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1 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与时俱进,加快了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其加以关注的同时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没建立好,加之档案源于各地,使得信息相对分散难于整理。同时,在平时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单位只注重实体的档案,忽略了建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相关方面存在缺陷。

1.2 对于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视度不够

虽然我们很清楚这个事实,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这一块仍是开始阶段,必然会暴露许多的不足。这些是情有可原的,档案的归纳整理不到位,纸质的档案转化为电子存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 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相关工作人员也没能按规定处理事务,同时相关专业人才不仅质量不达标甚至数量也不够,更有甚者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屑一顾。这也严重的阻碍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当然,也不能忽视信息安全这一重要话题,党和国家也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专业技能,确保信息的安全。

2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的措施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对于工程建设突出意义。在他们的不断呼吁倡导下,政府和企业也对此加以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图使我国的我国工程建筑档案更加完善,易于查找管理。

2.1 强化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建筑工程离不开工程建筑档案,工程建筑档案对于整个工程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建筑档案的发展和建设都比较缓慢,不注重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交流发展,各人自扫门前雪,自然信息就比较闭塞了,对于当前的发展趋势认识不深,使得工程建筑档案没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我们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树立现代化和信息化意识,就是让各类资料存档管理,在相关的网站上可以精确查找以便节省时间,完成其他任务,就需要创新新机制,注重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的工程建筑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2 培训一批专业合格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建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本单位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否。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对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自身完善发展,提高职业素质。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不定期的举办培训活动让从业人员意识到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先从思想上扭转劣势,然后,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展技术培训使得他们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当然,实体纸质的工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紧跟步伐,发展创新。

3 小结

总的来说,基于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的确很有优势,它的普及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现在我国的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只是处于初创阶段,各项工作都不完善,但是我相信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从业者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遵循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发展,不断地推进全行业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以便使工程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海燕.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探析[J]. 黑龙江科技,2012(01).

[2]杜娜.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环球市场信息导报[J].2013(15).

[3]郭文清.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探讨[J].山西档案,2011( S1).

[4]张柱.基于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建设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2013(02).

第7篇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服从地下油藏情况,地下油藏分布又需要勘探开发提供的数据来做进一步分析判断,而目前的石油勘探越来越向密林地带和大陆边远地区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区域开展,作为将油气资源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油田地面工程项目,自然增加了其建设的难度。为避免过度风险给石油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和石油企业逐步认识到了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并且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它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重视。

一、油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项目风险识别、风险界定和风险度量等工作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妥善地处理项目风险事件所造成的不利结果,通过对风险管理过程把有益事件的结果最大化,而把木利事件的结果最小化,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等管理工作。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建设预定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建设从投资决策、建设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以及建成运行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便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和空间资源,以最低消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

目前,多数油田建设工程项目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内部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及相应的知识、经验积累,风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仅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这也使得油田建设项目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因而,系统地借助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动态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油田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油田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应对等过程,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的过程,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

2.1风险识别

在对油田建设项目过程实施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对油田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的识别,根据风险管理中的P2I2模式,从组织,过程,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每个部分包含的因素/事件,确定在进行油田建设项目过程中整个油田建设过程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事件,也就是分析油田建设过程中包括政策、组织、经济或市场、技术、项目管理过程等方面,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文档,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识别表,风险因素整理列表,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2.2 AHP模型在油田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风险因素可能很多,必须明确风险控制的重点,因此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决策树分析法和模糊风险综合评价以及风险传递算法等方法。由于油田建设过程管理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大多无法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直接给出,并且所涉及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层次分析法是简单而且实用的决策方法,因此在对油田建设过程风险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模型(AHP)进行风险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AHP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T . L . Saaty提出的,是一种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体现,它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把它们彼此区别开来。

(1)对构成评价系统的目的,评价指标(准则)及替代方案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通常根据解释结构模型(ISM )法来建立,构成由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底层组合排列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将油田建设项目通过风险识别后所获得的风险要素,通过ISM模型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定性的将这些元素按等级排列。

(2)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及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这个判断矩阵需要油田建设项目中的专家进行测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以保证判断矩阵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将这些油田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元素用表示aij,判断矩阵A中 aij表示i元素与j元素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如下关系(即为反对称矩阵)

aij=1/aji,aii=1 i ,j=1,2```,n

为了方便,一般采用这样的尺度,规定用1,3, 5,7,9分别表示i元素与j元素同样、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2,4,6,8表示介于上述两个相临判断尺度中间。而判断矩阵是以上层的某一要素作为判断标准,依据相对重要度,对下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的元素值,构成一个判断矩阵A (aij)n×n。

(3)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确定各油田建设项目中风险要素间相对重要度。首先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

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即相容性,根据AHP的原理,可利用λmax与n之差检验一致性,一致性指禄C.I=(λmax-n)/(n-1).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定义随机一致性比值:

CR=C .I/R .I

当一致时,C .I=0,不一致时,一致性指标CR

(4)通过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对各个因素进行排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分层获得了同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后,就可以自上而下地计算各级要素关于总体的综合重要度。通过这些计算过程,采用AHP模型就可以构建出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模型( ISM ),同时将油田建设过程系统中所包含的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进行排序,由定性转化为定量,确定出油田建设过程系统中各个风险要素的等级次序,同时将这些风险要素按照等级次序列表,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通过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与风险管理相互结合,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的反馈系统,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通过不断的循环和改进,实现油田建设过程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提高了对油田建设过程风险识别的可视化程度,最终降低了风险应对的难度;同时通过这种动态的风险决策程序,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低决策时所面对的风险,并且通过循环促进了油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不断改进。使管理部门的资源得到了不断地优化,使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达到优化和提高,为油田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冯蔚东等.虚拟企业中的风险管理与拉制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3(4).

[3]欧立雄等流程重组过程中风险管理策略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

[4]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第8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D922.297

文献标识码: A

1 做好管理预测,确定管理目标

(1)工料费用预测。工料费用预测首先应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格中人工费是否不包含其中。

(2)材料费预测。材料费占建设费用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格、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额定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

(3)机械使用费预测。投标中的机械设备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4)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切实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际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应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5)辅助工程费的预测。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6)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应详细调查,充分地比较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7)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预测。小型临时设施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时间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2 工程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2.1 沟通体系的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有效的沟通管理体系应该包含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分发、绩效报告和管理收尾几方面的内容:

(1)沟通计划决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沟通,即谁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怎样获得;

(2)信息使需要的信息及时发送给项目干系人;

(3)绩效报告收集和传播执行信息,包括状况报告、进度报告和预测;

(4)项目在达到目标或因故终止后,需要进行收尾,管理收尾包含项目结果文档的形成,包括项目记录收集、和对项目的效果(成功或教训)进行的分析以及这些信息的存档(以备将来利用)。

以上种种情形都要考虑到,分析后的结果要在沟通计划中体现并能满足不同人员的信息需求,这样建立起来的沟通体系才会全面、有效。

2.2 沟通载体和形式的选择

沟通的载体有口头、书面、肢体语言。沟通的形式通常有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言语沟通和电子媒介四种形式。书面沟通的优点是具有可以持久、有形和可核实性,但其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缺乏有效的反馈。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但其在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失真。非言语沟通主要包含着体态语言和语调,任何非言语沟通是和口头沟通联合一起的。电子媒介最大的优点是廉价和迅速,并同时可以传递给许多人。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媒介在工程管理的沟通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主动沟通、沟通的过滤和反馈

在工程管理中提倡主动沟通,尤其是明确了必须沟通的时候。当沟通是项目经理面对用户或上级、团队成员面对项目经理时,主动沟通不仅能建立紧密的联系,更能表明你对项目的重视和参与,这会使沟通的另一方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整个项目非常有利。在工程管理中,工程管理者还必须消除沟通中过滤信息的一些机制和障碍,以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项目经理应在沟通管理计划中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双方认可的沟通渠道,如与用户之间通过正式的报告沟通与项目成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建立沟通反馈机制,任何沟通都要保证知识没有偏差,并定期检查项目沟通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3 寻找有效途径,实现管理目标

3.1 组织措施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对之间的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来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既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应对单位整体利益负责,同时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3.2 技术措施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源,提高机械化操作等经济措施。

(1)人工费管理。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管理。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0―80%,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管理: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三是对材料价格进行管理: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管理。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管理: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量,通过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使用费。

4 结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要从项目的策划、运作、实施到完成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因而,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技能。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0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117-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质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发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质监的快车道。

但是,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积淀了诸多影响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因此,对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与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全新理解

2.1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感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一是代表政府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掌握本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并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是督促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三是认真检查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四是树立好的企业典型,处罚劣质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2.2 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化

不直接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监督人员挂钩,而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少来衡量监督人员的工作;以一个地区、一个监督科室所监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及历史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以质量投诉的多少、投诉质量问题的影响来反映监督工作的成绩:以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反映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

2.3 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监督站内部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程序要简化,办法要实用、有效,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监督工作环境,使监督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积极的工作: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负责、人人为工程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

2.4 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检查环境

主动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相互促进工作质量。通过座谈、研讨、宣贯来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参建各质量责任人重视工程质量,并自愿干好本职工作。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从宏观来看,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要转变思想管理观念,更应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以取得管理创新的实效。笔者认为,应从对内和对外二方面强化管理,具体如下:

3.1 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3.1.1 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

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各监督科对分管工程进行巡回监督,督察科对所有工程进行巡回监督。不定期地对各科所监工程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工程都将接受质监站人员的监督管理,使质监站的每一位监督人员尽可能多地覆盖监督工程。

3.1.2 坚持集体执法检查

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规定必须是三人小组集体行动,不得单人到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这样有利于公正执法,业务知识互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3.1.3 实行工程验收内部运行卡制

运行卡内容包括监督科室意见、监督档案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得分情况、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站领导的结论。验收严格按承诺时间(5个工作日)进行,并且强调验收人员在现场提出结论性意见。

3.1.4 监督检查情况的定性、定量评定

每一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都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提出发现的问题,按不同的问题分别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用分数进行量化打分。工程主体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用日常监督分数来评价工程质量。

3.1.5 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

对各科的监督工作进行月量化考核,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廉政、质量投诉、日常监督、监督到位、监督频率、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及领导抽查情况等。

3.1.6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

谁主管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用户质量投诉,由谁负责处理解决,并根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情节的轻重,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追究其监督责任。

3.1.7 周例会制度

每周一上午可定时召开站务会,各科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本周的工作计划。站领导通报质量验收情况,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3.1.8 建立质量监督工作内部通报制度

每周将各监督科发现并解决的问题,监督督察科发现的质量问题,质量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停、复工情况等,用“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内部通报。

3.1.9 健全监督日志和监督档案的管理

监督日志记录监督人员每日的工作情况,主要是每天检查的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目前的质量状况等。监督日志配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停工整改通知单”,进行三级监督管理。监督档案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办公室每天将各监督科前一天发出的“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按工程归类存档,并进行内容统计,每周将统计情况报站领导。监督日志按月进行整理、归档。主体、竣工验收前,办公室在运行卡上填写日常监督信息。

3.1.10 质量监督工作的年度总结

每年年初,应对去年的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出台站文件,例如:《关于主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关于住宅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从制度上减少管理漏洞,杜绝重大质量与安全隐患,从而对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发挥很大的监督保障作用。

3.2 对外应严格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3.2.1 质量监督的动态管理

将过去对施工“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改为不定时、不告知的日常质量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随机抽查,实行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慑力。

3.2.2 质量监督管理的分级化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对所监督的工程实行分级化管理。每一监督科室将所监督的

工程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对好的工程进行表扬或召开不同范围的质量观摩现场会;对差的工程加大监督检查频率,召开工地质量分析现场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好的工程。监督督察科对所监工程的单位领导进行督导,要求施工单位的总公司领导查看质量现场并到质监站交换意见,或质监站用文字材料寄总公司领导。

3.2.3 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

第一次到工地现场主要是告知参建各方质监站的有关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质量月报、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日常监督检查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和程序等。

3.2.4 抓参建方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开发、监理和施工单位项目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现场配有质量样板照片或质量模型,建立针对班组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奖罚制度,并且在显要位置设立标牌公示。

3.2.5 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轮岗制和验收抽签制

为了增多质量监督人员发现问题的角度,把质量问题处理在施工过程之中,避免所监工程成为“自留地”,应不定时对工程的监督人员进行调整,使每一个监督科尽可能扩大工作范围,尽最大可能实现工程质量巡回监督。

对工程主体和竣工验收,采取定时(每周五)、不定人的方式,随机抽签确定参加检查验收的人员,增加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2.6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以往的工程质量初验制度,会使质量问题堆积到最后,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工程质量也不会提高,最终还会给质监站的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应取消工程质量初验,将监督关口前移,改为既重视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也重视竣工验收。

3.2.7 加强对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

专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质量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关于模板支撑体系的几点规定》、《关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检查要点的通知》、《关于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钢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关于高层建筑与相邻地下车库施工相关问题的规定》等技术性文件的执行,有效地防治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

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的专项检查。一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二是对搅拌站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特别是试验室的监督检查;三是施工现场抽检其坍落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现场抽取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检验和强度对比试验;五是对基础混凝土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其混凝土强度;六是对抽检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生产管理水平,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在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对观感质量、使用功能、可能出现质量投诉的地方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强“结果性检验”,如卫生间蓄水试验、地面泼水检查、抹灰的“四角八线”实测实量、电器工程的“抽线穿线”等质量实行结果性检验,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3.2.8 加强对施工质量信息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

执行施工、监理单位的施工质量月报制度,要求其每月向质监站报告工程质量状况。强化参建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增进监督人员对工程质量状况的了解,及时调整监督管理工作。

执行检测机构不合格台帐“零报告”制度。目前,随着检测机构的市场化,不良的市场竞争,导致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致使工程质量没有根本性的保障。因此,要求检测单位将不合格项目在24小时内报建设单位和质监站,每周向质监站报不合格台账,或“零报告”不合格台账。

3.2.9 定期进行质量大回访

通过质量回访发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发现日常监督工作的漏洞和偏差,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

4、新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重点措施的思考

从微观来说,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之外,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应抓住重点,寻求突破,从而落到更好地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这个实处上来,使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机构应该负责宏观控制管理工作,通过抽查和巡查的方式对本辖区工程质量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对突出的质量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和纠正参建各方偏离基本的工程建设程序的错误行为。将质量的控制点的验收工作交给监理,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动态抽查来监督促监理人员忠实履职。通过违规查处,鞭策监理人员提高质量责任意识。

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a.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b.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c.切实做到现场检查;d.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e.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4.2 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

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实行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目前,质量监督机构是以行为监督为主、实物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但实践中发现如果对实物监督力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通过检查,促进各个责任主体工程质量意识的提高。

4.3 认真开展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推进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提高

质量监督工作是由基层质量监督人员来完成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质量水平。因此,需要切实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对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应当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是经常性和长期性的。

建立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就技术装备而言,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以数据说话。

4.4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建设各方主体地位,保障建设主体合法行使自身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职责

质量监督工作代表政府对工程实施监督,应当着眼于工程重点监督和宏观把关。监督工作重点在于审查各方主体的合法性,指导和监督各方主体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督各方质量行为的合法性和尽责性,以达到质量监督的有效目的。

切实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的责任主体是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理念,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应当充分尊重各方的权力,明确工程质量责任由各方主体承担而不是质量监督人员或机构,督促各方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使各方主体切实履行其责任和义务,确保工程质量。比如,依照条例规定,竣工验收由业主单位组织各方主体参加,质量监督工作是在接到业主通知去参加验收,监督参加验收各方主体人员执业的资格和验收工程程序的合法性,如工程达不到国家验收标准,可以宣布验收无效且不同意工程备案和投入使用。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业主单位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指导和监督,因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业主处于中心地位,业主行为的合法性对工程质量是起决定性的。另外,质量监督要特别注意保护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地位和职能,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与监理单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掌握工程质量状况。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基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下,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任春峰,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探讨[J],工程质量,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