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冷链物流监管

时间:2023-07-09 08:54:02

导语:在冷链物流监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冷链物流监管

第1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第2篇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规划》拟冷藏库建设到1000万吨,为冷链物流的完善做足政策保障,预计规划能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规划期为2010-2015年。

《规划》提出,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禽肉能从产地快速、新鲜、安全地输送到消费者手中,都是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完成七大任务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而我国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仍在稚嫩的起步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有七大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落实工程

根据规划,还将推行工程在重点建设,作为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为农副产品流通提速

《规划》是响应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并借鉴了发达国家“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先进经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现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但流通过程中腐损率高。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居民消费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第3篇

关键词:蜂王浆;冷链运输;老龄化

一、蜂王浆冷链运输研究背景

蜂王浆作为高档医疗保健品,其组成成分相当复杂,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核糖核酸以及核苷酸、还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以及多种人体需要固醇类化合物和,铁、铜、钾、钠等矿物质。 蜂王浆为粘稠的浆状物,有光泽感、其颜色呈乳白色、浅黄色或微红色。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具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品讯,预防癌症的神奇功效。但也因其特殊成分,在储藏和运输方面面临很大挑战。蜂王浆贮存需冷藏或冰冻,0℃左右储藏期为6个月,-5℃左右冷冻保存一年,-20℃以下保存两年以上。

我国蜂王浆等高档医药保健品冷链运输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是相当落后的,无论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相关部门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使得整个医药保健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凸显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蜂王浆的保存和运输的发展,导致市场上经常出现变质或者失效的蜂王浆,严重损害的老年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蜂王浆的冷藏运输方式亟待解决,因此冷链运输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国外,冷链运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不论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都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冷链运输管理的要素。在蜂王浆等医疗保健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方式相当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蜂王浆的高档用品的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一化。再加上高效自动化的储存和拣选设备和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二、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市场分析

蜂王浆的冷链运输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运输量小,时间短,需要极度低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小商品运输工具,建立更加完善的储存运输体系。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现在国内市场的物流运输呈现大杂烩状态,多元化状况下使得专一化水平较低,类似于蜂王浆、疫苗这类的要求严格低温的商品物流公司几乎为零。再者进军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的成本显然太高,因此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一)现有大型物流公司的分化。现有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专门分化出负责类似于蜂王浆和疫苗等商品的冷链运输分支,并严格按照其储存要求强化运输工具,完善运输流程。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变质问题。

(二)资金注入高档小商品冷链物流。新的资本注入高档商品的冷链物流,开发新市场,提高运输水平,保障其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在技术上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技术,例如美国和日本的高效运输技术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从而激活冷链运输的市场,使其呈现标准化专业话趋势。保障蜂王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发展第三方蜂王浆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即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从事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蜂王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可以将蜂王浆冷链运输的未来寄托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上。

(四)国家力量介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将成为社会的有一大主要群体,为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得到身体所需的医药和保健品,国家可以适当涉入冷链物流市场。运用国家力量短时间内扩大并完善冷链运输市场。设立相关法律程序保证冷链运输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蜂王浆的安全高效运输。

三、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对蜂王浆这种高档的医疗保健用品而言,国家的监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更加完善的法律监管措施,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关管理部门直接监管,严密监测蜂王浆等冷藏医疗保健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从而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预防因其变质而引发的各种医疗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蜂王浆的医药品的冷链物流监督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项标准,把工作做细、做实。在相关设备的要求上,更是殚精竭虑抓质量,保证冷藏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免,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发生,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而保证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不出问题。

多管齐下,方可药到病除。冷链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促进蜂王浆等医药保健品的顺利流通,在解决老年人身体问题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充实和壮大。去收获一个更加健康的人生,拥抱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参考文献:

[1] 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第4篇

迄今为止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尚未出台一个具备一定约束力的统一标准供企业参考与执行,细化的系统性技术标准,如冷链物流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物流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尚未制定[2],冷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作业标准亦尚未出台,监管也是一片空白。因此企业只能是按照自身作业标准运作,且只能依靠企业的自律维护产品质量。政府公共部门监督和指导的缺乏直接制约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冷链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事实上食品冷链物流因其作业难度高、投资大、管理复杂等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独立运作。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到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低,多数都是依靠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自主完成。生鲜肉类食品和速冻食品的行业巨头双汇、思念等企业集团均是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完成冷链物流作业。双汇集团下辖的物流公司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辆,日常配送和运输几乎均由物流公司独立完成。自营物流虽然能满足双汇肉类食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的要求,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费用十分巨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导致双汇的物流成本增大,资源分散,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成本和商品损耗率高,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加快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我国于2009年6月公布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更加关注食品在整个供应流通过程的安全监控,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4项措施。

3.1制定食品冷链物流的作业标准和监管标准

冷链标准能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运作指导,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公众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在运作中显现的问题反映出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国家强制性标准是食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对保鲜物流系统的各阶段制定具体的温控要求,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规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行业标准形式的企业责任对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制定作业标准时,可由国家牵头,行业巨头企业和高校专家共同制定具体标准后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确定。

3.2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三位一体化”改革

业界对冷链物流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这个行业水很深。”冷链物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资金、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的产业,完善和健全冷链物流运作体系需进行“三位一体化”变革,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机制。一方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创造良好营运环境;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运作规范,对企业的设施规划及经营方向给予指导。另外,企业也应根据市场规律运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合力促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3加强上下游整合,实现集约化和社会化

冷链物流链条长、节点多、供应链组成复杂,而我国农业还处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状态,产业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尚未形成。因此,为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体系,整合冷链物流上下游,通过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实现冷链物流集约化和社会化。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美日等冷链流通率较高的发达国家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自营物流比,第三方物流专业、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十分明显。此模式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柔性管理,使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3.4加强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

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需要大规模地进行冷链技术改造,更新物流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结合我国国情,在仓储环节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运输环节可引进、推广车辆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铁路运输可以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公路运输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对策

一、安徽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安徽省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全省范围的冷链物流信息沟通不畅;大部分冷藏运输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简单、服务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对冷链物流专业化、网络化和规模化运作的要求;加之运输市场的不规范,相应标准的不完善不统一,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发展阻力也很大的局面。2012年,安徽省冷链物流中心在郑州召开会,吸引了许多企业参加。

二、安徽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安徽省有很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冷链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省内大部分在流通的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各种企业的自营物流往往受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大影响了食品的流通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我省尚没有一家第三方冷藏货物供应链服务商能提供覆盖全省的服务,因此导致我省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硬件缺口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不高

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的保障。但是目前我省冷链物流产业,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很低,无论是冷藏车还是冷藏库的技术水平都无法适应和满足食品冷链物流目前的需求。硬件建设是制约我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冷链物流硬件体系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加工设备、物流设备、存储设备、码头设备等。完善的硬件体系,是全程冷链及高效物流运作的保证。

(三)缺少供应链上下游间整体规划和整合

安徽省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大部分冷链只能满足某一环节的冷藏冷冻,能真正达到全程冷链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大多数的冷链物流是由制造企业根据自身的物流运作经验来进行的,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未能形成完整的冷链供应链网络,缺乏上下游节点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另一方面,由于冷链未形成体系,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对于处于下游经营者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

(四)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

我省冷链不能做到全程冷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内部对涉及冷链的环节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至于从管理到产品质量、作业操作都无章可循,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

(五)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因此,在运营过程中未形成无缝衔接的程度,造成大量的冷链资源的浪费,也造成高价购置的冷藏运输车辆、冷库等设施设备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部分物流人员对冷链物流的实际运作了解不是很深入,造成了误造作等现象,导致低温食品的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三、促进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标准

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低温易腐食品的运行监测机制;在完善机制的同时,应加快安徽省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制定过程,建立健全的冷落物流行业准入标准、诚信认证、资质认证和食品安全相关的一系列标准,规范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市场。

(二)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为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立,需要从加强对从事冷链企业的培养人手,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建立由产前行业与产后的加工、销售、储运组成的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强调各物流环节和整个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物流链的整体效率。通过加强生产单位与经销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冷链企业链条上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

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的建设。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

(四)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建设

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已从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养。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应该鼓励其员工进行职业再深造。同时,政府可以提供专项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资金,让物流行业协会运用这笔资金,统一组织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训。物流行业协会也可以同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介绍一些专业技能较好的老师,组织公司员工的培训。加大对各大高校专门的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在物流专业下可以设置冷链物流的小专业,专门培养冷链物流方向的人才。同时,高校可以同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开展带薪实习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的了解冷链物流的工作流程,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主要问题 发展策略

一、背景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同时这也致使“冷链物流”在中国越来越“热”。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十分落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在冷库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m3,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二)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冷冻食品产销冷链虽然稍好,但部分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并非“全程冷链”。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第三物流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导致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率。

(四)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都尚未见出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五)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能实现生产厂商和物流企业的共赢。它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对社会而言,可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单个企业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第三方物流有助于企业的产品辐射全国。

(三)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完善监管机制

冷链物流标准应由国家牵头,行业为主,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的标准要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冻类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应该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铁路方面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公路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过程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在储藏环节,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及时了解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2]张洪.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6)

[3]佚名.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EB/OL]. logistics56. ,2008- 8-14

第7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54-01

医药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宏观上,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国经济形势普遍走好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微观上,是由于我国医药经济持续走强、药品连锁经营以及零售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形成的。

一、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

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幅趋缓。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2014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药品流通行业利润增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1.5%,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6%,扣除不可比因素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4%,与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6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与上2014年同期持平。

从2014年全年来看,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二)市场动态

多家公司涉足医药电商,康美药业、九州通、上海医药、国药股份等在医药电商方面均有加码动作,包括建设网站、收编线下资源等。比如,如国药股份2013年推出的国药商城在中国医药集团的整体支持下,目前可调动42万家药店及10万家诊所资源。当然,直接搅动医药电商格局的动作是阿里巴巴2014年1月份对中信21世纪的大手笔投资行为。该笔交易耗资10.37亿元,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及盟友云锋基金将持有中信21世纪54.3%的股权。而且中信21世纪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牌照,可对天猫医药馆现有业务形成有益补充,因为天猫医药馆及京东医药城均不具备该牌照。

(三)配送结构

2014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商品配送总额9460亿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82.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17.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比较2013年降低2.3个百分点;物流费用103亿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费用占84.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16.0%,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比较2013年降低2.1个百分点。

(四)产品结构

2014年,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8%;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4.0%、医疗器械类占3.6%、化学试剂类占1.3%、玻璃仪器类占0.2%、其他类占2.5%。

二、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存在冷链体系不健全、硬件设施落后、人才缺失、市场化程度低、冷链技术、冷链设施设备、冷链运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等缺点和不足。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缓慢,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药冷链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医药冷链行业在标准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标准落实不到位。

(二)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采用小批量、多批次,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医药冷链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输难、配送难。特别是小城市,具备医药冷链物流条件的企业较少,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专业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医药冷链物流业发展。

(三)医药冷链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到医药制造商,医药供应商,医药分销商,医药零售商等,这些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对药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受技术限制,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不能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医药经营企业只有提高信息化程度才能保证医药产品全程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四)医药全程冷链落实不到位。在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部分企业不能很好地落实医药冷链物流相关的行业标准。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为了节省开支,只要在监管不到的环节,在运输过程中不遵循运输规范,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运输,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医药冷链专业人才匮乏,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很大。由于医药冷藏品具有高时效、高价值、容易变质的特性,这就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医药冷链物流专业水平,要既懂冷链物流又懂医药。

(六)医药冷链物流运行成本高。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政府没有资金支持,企业负担重。一个冷库每年电费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元;一辆药品冷藏车20-30万元;冷库、冷藏车验证费、校准费、便携试温度记录议检测费、监控报警设备费用等收费较高,一个冷库每年5000-6000元,每辆冷藏车每年2000-4000元,每个保温箱每年1000-2000元,每个温控探头每年150-300元,每个便携式温度记录仪400元。

三、对医药物流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创造良好的医药物流发展环境,推进药品冷链行业标准化建设。

(二)发展医药物流电子商务。在打造医药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具有“多批次,小批量,高时效”的特点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可以针对药品的特性,设计具有多温控制系统的冷藏车。

(四)依托第三方物流实施业务外包。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很少有物流外包,一方面不利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大打折扣。

(五)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事医药冷链物流的人员中真正接受过医药冷链物流教育的人员不多,与企业的需求形成了很大反差,要加快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六)加大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医药冷链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行业,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政策上的扶持,要出台有利于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同时对企业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建立冷藏药品物流信息平台、电子物流管理、医药冷藏药品的运输车辆购置、冷链设施的验证费、校准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第8篇

《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指出,当下中国冷链市场巨大的投资商机,但是自身运营成本上涨,在物流价格却迟迟涨不上去的环境下,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

关于冷链运输出现的监管问题仍是真空,目前中国关于食品的相关法律条例只有密锣紧鼓执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规划》,《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 标志、运输和储存》国家标准等,国家标准等,中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仍亟须提速,药品冷链的相关条文也有待完善。

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自建,还是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甚至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成为冷链市场中第三方物流投资者激烈争夺的焦点。冷链物流是否如行业的整体趋势一样存在过多的利润压缩,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厮杀局面?

第9篇

(一)信息系统分散,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

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中全程应用了先进的一体化低温控制系统。众多企业在冷链加工车间和库房能够进行很严格的温度检测控制,却无法在冷链全程中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监管。且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独立的,合作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传输,导致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这导致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追溯,加大了食品冷链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弱

食品冷链的时效性要求将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打造成动态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中小冷链合作企业缺乏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和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较差。

(三)冷链流通比例低下,食品货损率高起

我国食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物流途中耗损严重,直接导致零售终端价格昂贵。根据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农产品仅有15%进入冷链物流中,其中果蔬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位,达20%-30%,水产品位居第二位,达到15%,肉类也达到了1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食品损耗率要低得多,农副产品的流通损耗率普遍为5%-6%左右。

二、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催化了对新型物流技术应用的管理需求,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巨大效应最引人关注。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并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可使物与物之间具有通信功能,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万亿级。物联网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面临的许多问题,满足食品冷链物流不同环节的管理需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

由于无法对整条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得补货信息,导致加工产品数量不准确,难以有序控制进行均衡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辅助定单生产,实现流水线均衡生产,定量完成食品加工任务。

(二)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智能调度的需求

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多依赖运输司机对运输路线和冷藏食品的人工控制,难以做到全程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可实现运输环节全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可利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计算行车路线,进行多种路线和联运方式的综合调度,实现食品冷链物流运输高效管理环境下的智能调度。

(三)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协同管理的需求

利用物联网技术先进的信息定位系统,能考虑到实时交通路况,使得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管理与信息管理形成协同效应,在不同交通路况下,以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式完成配送工作,实现配送路径的最大优化。

(四)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低库存成本管理的需求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效率低,耗时长,人工失误率高,容易造成仓储货损。物联网FRID技术能自动识读产品标签,完成库存盘点,同步传输至数据中心,快捷高效地管理库存数量,降低食品冷链物流库存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供应商库存管理效率,还能有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智能化库存成本管理,提升食品冷链物流库存管理水平。

三、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

食品冷链物联网技术运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主要是感知设备的配置和运用,比如:核心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食品冷链物流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通讯技术将感知层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传输。食品冷链物流应用层则是针对食品冷链行业通过之前感知层和网络层的资源整合,提出实现冷链食品行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三层次的共同作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有:

(一)物联网技术有助于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食品冷链物流营运时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高效的信息流动是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传统的食品冷链信息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各子系统不兼容、信息孤岛等信息不协同现象。为解决多个冷链物流子系统协同运作的问题,信息标准化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关键方法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食品冷链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间信息互通、高效传送和企业外部与上下游厂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和融合的信息标准化,保障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反馈效率

冷链食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与流通时间、温度和产品的耐藏性,冷链食品流通时间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冷链物流系统运营的效益。通过广泛在食品冷链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感知层RFID技术,可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唯一标识,保障冷链食品信息在加工、运输、配送、仓储和销售环节涉及的众多冷链企业中无障碍流转。例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融合多种类型的感知节点,实现物体信息及其所处环境信息的动态感知。冷链物联网移动GIS技术可以观测冷链食品的运动轨迹,实现实时温度监测,并监管冷链企业冷链中断等问题。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对感知商品的大批量信息采集,替代了手工录入的繁琐,提高了冷链物流系统营运效率。因此,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后能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传统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仅仅是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目标,缺乏物流服务方式创新,无法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物流服务。物联网三层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个性化智能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联网感知层识别技术(RFID)能够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确保基础性食品冷链物流服务的有效实施。物联网网络层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在冷链物流上下游实体中快速反映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期望,能准确、及时调整物流计划,实现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佳匹配,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冷链物流优质增值服务。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满足客户的订单生产、销售频率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物流流程需要同客户服务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冷链系统的高度组织协调性。

四、食品冷链物流主要环节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流程和物流环节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应用

通过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广泛使用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能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的采购方案,确保冷链食品的精准化采购水平。首先,通过对所有冷链食品原料粘贴电子标签,让每个标签含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当买方输出食品原料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对采购食品原料进行电子标签识别,就可以获得有关采购食品的所有信息,还能获悉采购食品原料在整个冷链物流中的流转情况和变化信息,为优化采购方案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还能帮助买方掌握食品原料准确的消耗量,精准制定合适的采购时间、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此外,物联网技术还确保卖方所供给食品原料的数量、质量和品类符合要求,并极大缩短食品原料检测时间。这不仅使采购作业更加科学,而且节约采购时间和资源,降低食品冷链企业采购成本。

(二)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原料进入冷链物流生产环节时,生产工序流水线上的读写器装置就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将每道工序的具体信息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最终产成品的电子标签会集合所有的加工信息。这些数据上传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了解自身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精准的生产周期而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物联网技术能帮助生产企业准确获知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生产进度跟踪与控制,监督产成品质量完成状况。这不仅优化生产流程,为交货期预测提供决策支持,还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生产企业的生产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能大大缩短仓储作业时间,同时提高冷藏食品的库存精确度。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仓库出入口处,安装有读写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主动对通过出入口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进行扫描,将货物信息传输到物流仓储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物品出入库控制智能化。缩短出入库流程消耗时间的同时,避免人工操作的繁杂业务,使出入库作业更加便捷、准确、快速。通过在仓库的每个区域安装位置读写器,能帮助仓储管理人员迅速、精确地进行储位货物定位。当仓库进行货物盘点时,仓储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手持式读写器进行仓储货物扫描,货物信息将自动传输到仓储管理数据系统,繁重的货物清点工作变得便利、高效和精确。

(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