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54:09
导语:在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再改正就很难了,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道德与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而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导致走向犯罪道路。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家人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大家要怎么办呢?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命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的,要享受这一切必须以人身安全为前提。我们的安全不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关乎着我们的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各界关注我们成长的人。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们都能够学法、懂法、守法,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地方政府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大,各大高校布局的调整、校区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部门的社会化及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让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大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间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整合校内外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构建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说,安全管理联防机制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高校安全管理联防的内涵
“联防”,从字面意思看,有“联合,防范”的意思。我们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与校内外相关力量的联合及共同防范的运行机制,称为“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安全管理联防机制需要联合多方力量,整合资源,提高安全工作成效。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涉及宣传、教育、管理、防控、处置等环节,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校内外的联防,也包括治安、消防、政保、交通等各项工作的联防,还有与校外相关单位的联防。
(二)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的建立,是解决高校内外部安全稳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是开放性的生活、工作区域,人员较为集中。校园中活动的人员,除了师生外,还有店铺、食堂、工地、周边居民等外来人员。对高校这样一个人员集中、复杂的活动区域,单靠高校保卫部门远远不够,所以可以借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通过联防,解决高校安全管理无执法权的问题。同时,弥补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力量不足、处置不够专业等缺陷,及时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和灾害,确保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良好,公共安全保障有力,校园安全稳定。
其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如若一味地通过课堂、课本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联防单位通过与高校共建,主动走进校园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动学生关注、扩大安全工作宣传面,利用警营开放日等机会,让高校师生有机会走进联防单位。此外,联防单位也要为高校学生提供安全教育基地和阵地。这些联防新举措,给校园安全工作增加了创新性内容,起到促进高校改进安全教育管理形式的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联防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树立“大安全保卫”的校园安全理念,做到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良好配合,实现与校内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与校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在三个层面上全面、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联防工作。
(一)建立健全高校安全工作部门队伍,打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基础
安全工作队伍的建立和健全,是做好安全管理联防工作的基础。首先,抓好安全工作部门内部的保卫组织和保卫队伍建设,使内部机构完善、队伍充实、分工明确,有利于开展校内及校外各项联防工作。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加强部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安保干部队伍、保安队伍、学生护校队、学生治安保卫委员会、学生治安服务队、义务消防队、信息员队伍等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联防工作中,由点带面,示范带动,营造学校安全氛围,拓展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形成安全防范工作的人民防线,促动师生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安全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进而参与到公共安全的管理中。
(二)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及配合,搭建校内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需要取得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理解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开展联防工作。全校各教学、教辅、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达成共识,促进安全工作的协调开展。例如,院(系)担负教学工作,具体负责院(系)的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结合本院(系)教学及各种活动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党委宣传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要做好师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加强校园安全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业安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要做好对学生的防盗、防火、防?暮桶踩?用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保障宿舍安全;校医院要做好卫生安全教育,普及防艾滋、防非典、防禽流感、防中毒、急救等专项知识;信息网络中心要做到安全工作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协助开通安全工作群和安全工作微博,与教师、学生互动沟通,及时解决师生关于安全方面的诉求与问题;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发挥预防与治疗结合的功能,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安全教育,如财务处可以进行银行卡安全使用教育。总之,要形成全校各院(系)、部门、师生员工重视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真正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及共建,建立校外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加强学校与所在地派出所、公检法及教育局的沟通联系,如在校内设立派出所、法官工作室、法制副校长,与检察院共建等措施,与校外相关单位建立安全管理联防机制。
1.校地联防。学校应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与周边村委、派出所、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等组建联防稽查队,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校车管理、食品安全、娱乐场所、网吧、学生租住的出租屋的管理,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行为,清理非法办学机构。学校安保队伍与村居治安联防队员共同巡逻,加强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防控,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实施重点巡防。
2.校警?防。发挥公安机关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震慑作用和有力侦查案件的优势,派出所入住高校,建立“校警联防机制”,即公安机关将学校纳入辖区内重点单位,对学校提供24小时的安保联防,并明确学校安保队伍同派出所人员联合防范责任,对校园内及周边的治安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具有执法权的派出所人员以双重身份介入事件中解决学校安保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行校警共同办公等新形势。例如,外来势力在学校周边从事违法活动或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活动时,学校安保人员无权对相关人员及实践进行处理时,派出所人员要能第一时间到学校或周边进行妥善处理;定期邀请公安机关人员来校开展安全讲座。
3.校检联防。成立法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对学校的普法工作做出年度工作安排,开展“法制进校园”等活动,利用每年12?4的法制宣传日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检校共建活动,推进高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设立“法官工作室”,对师生起普法和调解的作用,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4.学校与地方消防大队、禁毒支队、武警等相关部门共建。利用地方部门的力量,开展共建活动,设立教育基地,更有实效性、延续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例如,邀请消防支队到校开展师生消防演练及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11?9消防宣传日等契机,编制节目到部队慰问,深入共建部门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以带领学生到禁毒基地参观、邀请缉毒专家入校开展防范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法纪,远离。要求武警部队入校协助开展反恐怖防范演练、国防安全教育等工作。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特点;存在问题;提升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方法简单,容易得逞。网络诈骗技术含量低,诈骗者只需会一些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实施诈骗。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加之中国巨大的网名数量,使得任何一条简单的诈骗信息都会引起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注意,其社会危害程度之大,不亚于一般犯罪。
(二)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诈骗者足不出户就可实施诈骗。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资金。仅仅需要一台电脑,会一点操作手法,就可坐地收钱
(三)作案工具智能隐秘。网络诈骗为了增强骗子行骗的可信度,通过购买“来电任意显”等网络软件,对方接收来电时可以显示任意他想设置的号码,有效隐秘诈骗者的真实身份,而且无法查出诈骗者的活动区域。
(四)作案范围广。与传统诈骗不同,网络的无国界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的界限,使得诈骗者可以分布世界各地实施诈骗。不同的诈骗团伙也可分布在不同区域,给公安机关的抓捕带来了很大困扰,而网络的不真实性也给诈骗者的身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五)作案手法多样,翻新速度快。网络诈骗形式的五花八门,手法多样,使得防范意识不强的网民很容易中招,甚至一些防范意识较强的人一不小心也会掉进诈骗者埋伏好的陷阱。诈骗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中奖,购物等逐渐演变为人们日常关心的炒股,买车,房贷等诈骗,因为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诈骗者总能选在最合适的时机,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出现,使得现在的诈骗防不胜防。诈骗手法翻新速度之快,使得每当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现时,总会有一大批网民受骗。
(六)诈骗者和被骗者多以青年为主。网络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其中代表又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防范意识不强,使得诈骗者容易得手。另一方面诈骗者的身份也大多是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断推出新型网络诈骗形式,但由于年龄问题,使得很多青年诈骗者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经常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高校再进行批评教育,未能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前面。说明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陈旧,没有实时更新,网络教育宣传不足,管理经验欠缺,是现阶段网路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有待丰富,课程设置缺失,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讲解计算机使用规范。二是思修类课程,讲解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三是通过各种讲座,宣传,讲解真实案例,以达到敲响警钟的作用。但是相关课程并没有有机结合,很好的形成一套教学体系。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不全,无法及时跟新社会上出现的新型诈骗方式,内容涉及面狭窄单一,被遗漏的安全知识往往是当今复杂社会形势下最不可缺失的。同时信息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个人信息对于本人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应该适当保护,不可随意泄露。
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缺失,应将知识,技能,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技能运动,避免诈骗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同时,因网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应不间断开展网络知识培训,随时跟新网络安全知识,并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网络风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对学生自身身心和家庭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地区,高校的生活秩序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对国家的安全维稳产生副作用。[1]网络安全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校园的基本保障,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网络安全教育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有效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秩序有序发展,构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真正提高认识,大力投入,才能将网络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到达预期目的。
(二)S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及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及早预判和处理。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态理性对待上网。另外,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帮忙他们,积极疏导,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防护意识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网上形形的不良信息时,要有警觉意识,大学生上网时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远离黄色暴力,非法网站,选择健康网站。在虚拟网络世界,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文明上网,对网上不良信息要有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可第一时间举报给相关管理部门。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高校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偏离。所以必须要求大学生加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自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时,既要有相关内容的大范围讲座宣讲,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既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也要结合近年网络安全案例进行实例教育,提高意识,努力保障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避免因意识淡薄而掉入网络犯罪陷阱。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务必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高校要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适当配置实践教育环节,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相关知识才能被大学生牢记掌握,运用自如。可以通过一些网络竞赛,案例模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也可请公安警察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警示讲座,进行互友菔荆大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真正掌握知识。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各大高校应根据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明确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高校与政府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共同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随着高校大学生的增多,势必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之高校没有执法权,对网络犯罪无法处理,这时高校必须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打击不安全因素。建立网瘾帮扶小组,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构成,对网瘾大学生进行帮扶,对其真正关心和劝导,帮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摆脱网络束缚。
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第一,应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定期查看学校网络BBS论坛,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来源,清除有害消息和虚假信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第二,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确惩治办法,对大学生信息传播加强制度约束,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道德,网络风气教育,促使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第三,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黄色暴力,腐朽文化对自身的侵害,坚定政治立场,规范行为准则,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坚决抵制者。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在目前高校诈骗事件频发并呈现逐年增多的的背景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教师队伍,积极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培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开展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高等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加强学校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引导大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的措施,了解防火、防盗、防暴的常识,使他们在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学会自我保护、增强防范意识,那么,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就可能大有改观,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就会大为减少,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不端事件也将会大幅下降。
二、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建全科学的学生工作制度体系。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建立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制度体系。为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供制度保障。
(二)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要认真分析各类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性质、规律等,制定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三)实施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责任制。要建立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层层负责的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项安全工作的职能,明确各级组织和全体教师的安全育人职责。
三、同时深化安全教育,建立制度化安全教育格局
(一)加强思想教育。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将安全教育渗透在日常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针对节假日和特殊时期,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纪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抓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将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大学入学的第一堂课,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邀请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为学生作刑事案件、校园治安、消防安全知识及预防宗教渗透等方面的安全讲座;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并结合实际开展校园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三)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应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应针对毕业生的特点,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抵制传销、就业实习安全等内容开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确保学生安全毕业,文明离校;辅导员要经常深入毕业生寝室,了解毕业生思想、生活和就业等状况,帮助毕业生解除思想困惑。
(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积极利用校报、板报、简报、网站等校内媒体,宣传安全知识,营造安全育人氛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DV大赛、宣传教育展等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五)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教育教研团队。为大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与其他公共学科同安排、同布置、同考核、同评比。购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聘请法律、公安、消防、安全保卫等有关部门的同志结合具体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消防安全、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科学防范技能。
四、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根据国家的法律和部门的行政规章,针对高校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膳食中心卫生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防范、防火制度》、《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加强校园治安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责任追究制度》、《关于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的暂行规定》等等。
五、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遵纪守法的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调学生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现在学校强调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或者说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道德观念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据了解,高校大部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鉴于此,学校可邀请交警大队的同志作关于交通法规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办法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从而使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
(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新生入校伊始,学校就应加强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比如,学生宿舍严禁使用“热得快”等危险电器和质量不合格的插座等等。
(四)加强其他安全常识教育。教育学生注意一些细节性的安全,例如:禁止高空抛物、不进入施工工地等等;不要在阳台上搁置或者悬挂重物,以防搁置物或悬挂物坠落伤人;注意外出旅游、实习的安全等等。
(五)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渗透到课堂。充分利用高校的特殊环境,利用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卫生与健康、实习与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加强法制与纪律教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秩序、维护学校稳定。
六、狠抓落实,消除事故隐患
(一)齐抓共管。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集体性和长远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参加,相互合作。
(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由于现在大部分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同,因此,高校应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举行大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种先进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不断地树立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集体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这样一来就切实保证了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质量。
(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及时了解掌握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起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要坚持经常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校园治安与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鉴于此,高校应把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结合起来,把整体排查和重点部位排查结合起来,学校有关部门、科室应做到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发现治安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随时解决。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处理
(注:本文为防灾科技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分析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Z2012B02)
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机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的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现状与缺陷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有效的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妥善的处理,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伤害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不可否认,由于学生伤害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极大的危害性,给其预防和处理过程带来了难度。但总的来说,许多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仍存在着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和缺陷。
1、对校园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高校安全工作的建设并没有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行。在许多高校的治校理念中,没有把校园安全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设不健全,甚至缺失。如许多高校都在扩建设新校区,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加之保卫部门疏于防范,常常导致不法伤害事件的发生。
2、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校园网络化、周边环境商业化等所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建立起安全防范制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后勤的社会化推广,校园周边环境的商业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给学生创造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直接使得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复杂,社会治安问题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管理上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防范措施没有及时建立,随时可能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
3、对伤害事故的处理不当,处理机制没有建立。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高校隐瞒不报、重案轻报,甚至进行掩饰、伪装,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自身责任。由于没有健全的应对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许多高校一味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在面对受害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时,没有对策,因为害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答应受害学生家长的各种无理要求,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机制的完善
要有效地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2002年教育部12号令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思想,《办法》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预防事故发生是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总则部分共有 7 条,其中关于预防事故发生的条款就有 5 条。因此,针对频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预防机制。
1、建立全面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真正的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教育,建立起涵盖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在内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既要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也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加强教育。要将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里面,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计划完整、措施到位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只有全体师生从自身上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了正确的安全法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建立规范严格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从制度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从现实看,许多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造成的。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制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对于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高校首先要定期对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检查,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始终要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位。其次,高校要建立并认真落实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使学校的各类教育设施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和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规程,要把学校各类教育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来,突出重点部位的管理,形成安全责任制度,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的发生。再次,高校要建立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结合各时期大学生安全工作的特点,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隐患进行分析排查,对于常发、易发环节要重点排查,从而做到对各种大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及时排查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应急体系,从技术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工作预案,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预案要对组织领导、人员组成、生命财产救护、后勤物资保障、应急措施和重要信息的采集、等都做出详细规定,要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确保在伤害事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各有关部门能迅速到位,各负其责,高效有序地处置学生伤害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活动,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都对应急预案有比较熟悉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能够将事态严重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又能够起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其家庭所能募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困难家庭;二是来自家庭人口众多且失业人数多或低层劳动力多的困难家庭;三是来自家长年迈而劳动力弱、家庭上学子女多且子女上学费用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四是来自家庭有病人或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五是来自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变故的困难家庭。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齒
1.思想方面。大部分贫困大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态度端正,但思想觉悟及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一是虽然大学生总体关注时事政治,具有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国家、社会和自身结合起来,缺乏社会责任心。二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天真、简单,品性淳朴、直率,但由于长期地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方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社会见识少、阅历浅、社会信息存储量匮乏等特点。三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学习好便能就业好”的思想,虽然他们在校学习刻苦勤奋,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少积极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卑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常为生活犯愁,与衣食无忧甚至花钱阔绰的学生相比,在经济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其情绪易低落。二是孤僻、自我封闭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使其心灵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善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三是焦虑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想通过学业来改变命运,在校十分注重学习成绩,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面对全新环境和生活的种种考验,或面对严峻的就业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四是妒忌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并成为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五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还存有虚荣、功利、空虚无助、偏执等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
三、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缘由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创业就业机会短缺,人才竞争激烈,形势严峻。这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校园安保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又给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创业带来新压力。
2.政府监管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国内正处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上诚信缺失,公正失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诸多社会问题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加上科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但政府监管又失力,社会诈骗手段多样,部分高校大学生因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复杂,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少部分学生因恋爱、创业或追求自由等缘故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节约开支而租用简陋、安全系数低下的出租屋居住,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件和物品失窃案件。
4.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影响。一是学校安保工作边缘化状况仍未改变,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相当匮乏。二是学院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宣教成效不明显,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三是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及体制滞后,未能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管理丁.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安保T.作需要,学生经常不服管、不服教,特别是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系统性、个性化教育管理成效甚微。四是校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高校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五是受安保专项经费短缺限制,从事安保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安保管理服务理念落后。六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推进,部分高校安保工作由物业公司承包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宣教、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屡见不鲜。
5.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薄弱问题突出,给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或偏远地区,因地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式传统、受教知识面单一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局势认识不足,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国防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十分薄弱。二是学生社会见识少,阅历浅,上大学后便对城市里的新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自身抗诱能力却十分薄弱,容易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三是学生为缓解学习生活经济压力,更好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在校迫切要求参加校外兼职以获得兼职薪酬,但有时因盲目过度追求高薪而忽视安全风险,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导从事违法犯罪工作,走上歧途。五是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一旦上当受骗或遭遇重大挫折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且无法自行疏导解压,严重时便会滋生厌世心态和轻生观念。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几点工作建议
1.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一项十分重大教学教育任务。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要求,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广泛深人开展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所侧重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并切实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融人其中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意义。充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社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人生。
2.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各高校应及时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档案数据库,各心理健康咨询和宣教单位或机构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中,应秉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理念,切实加强“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安全宣教工作,既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又要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方法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特别应加强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教会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或困境时懂得求救和自救方法,消除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3.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贫困大学生人学后,各高校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和分类资助,在加大资助力度和广度的同时,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原则,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励志感恩公益活动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就业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4.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或就业时,一般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二是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四是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五是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六是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必要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帮助他们学习法律和安全知识,使他们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增强就业创业安全防护和维权能力,实现平安就业和合法创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关键词]大学新生 高等院校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78-0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从中学刚刚步入大学之初,高校为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所开展的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为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着重包括环境适应教育、军事技能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六个方面。可通过报告会、学术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典型解析相结合,阶段教育与深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在短时间内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人生中的重要转变。
一、入学教育中的环境适应教育
大学新生在刚刚踏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必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可通过开展校史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等,让学生认识环境,了解学校的现状及发展规划;通过开展学习目的、方法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让学生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诚信教育、交际讲座等,让同学们把握交际技巧,通过团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
二、入学教育中的军事技能教育
军训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90后”是大学新生的主体,他们很多人都有懒散的习惯和娇惯的毛病,通过军训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可以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鞭策,不仅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且对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纪律意识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入学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育
通过专业知识教育,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等。通过领域内专家开展专业介绍会,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和国内研究状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带领新生参观实验室、实训室,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硬件条件;通过介绍本专业师资情况、学风教风情况、就业情况等,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师资力量、学习氛围和发展方向等。另外,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避免过分地或者片面地强调专业教育,不利于“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搭建、学生学科视野的拓展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
四、入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可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校园情景剧汇演等集体活动,对新生进行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新生情况,多次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如“走进心灵”――新生适应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此外,还面向新生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相亲相爱一家人”“沟通的表情 成长的经历”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新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克服心理困惑、完成角色顺利转换有很大帮助。此外,应在新生班级选拔心理信息委员,形成班级、二级学院、学校三级网络管理,并定期对心理信息委员、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五、入学教育中的法制安全教育
生活中很多案例表明,许多大学生法制观念薄弱,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有的学生自身行为已构成违法,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甚至有的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最终酿成大祸。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并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可有针对性地在新生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比如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新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地用法律保护自己。此外,还要加强“四防”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
六、入学教育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所谓生涯规划,指作为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引导大学生尽快找准人生坐标,合理地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并付诸积极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可通过邀请大学生设计专家开展名师讲座、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作专题报告、开展新老生交流会等,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和潜力。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业调查、顶岗实习等活动,在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适时调整生涯规划,完善行动计划,促进个人的成长、成才。
七、总结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入学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模式。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精心设计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种种不适,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