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网络能力

时间:2023-07-09 08:54:09

导语:在计算机网络能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网络能力

第1篇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己成为现实,“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全面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构筑功能强大的企业管理平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组织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功效,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业务分析、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增强市场竞争的活力,已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虽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现行会计软件只限于会计核算系统,表面上与传统手工系统有了很大的区别,实际上只是充当了会计的工具,只是会计处理手段的改变。往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的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文档结构格式及文件标准之间的差异,导致整个企业系统数据缺乏共享与关联,管理决策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迫切需要适应企业发展、融集成化应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于一体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网络广泛应用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及其基于网络的财务软件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网络财务。其作用是使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的共享性空前提高,拓展了会计核算的空间,最大限度增强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从而解决了一系列以往财务核算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

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功能:

网络财务不仅在形式上使财务原理从桌面走向网络,更重要的是它将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观念、组织等产生影响。在网络理财系统中,信息分布在企业各分支机构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需要信息时,从相应的数据库中获取。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联网,改变了企业封闭的核算形式,形成局域网核算形式。

整个核算系统中每个网络单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各部门可根据需要(授权密码),从微机上自动获取信息。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是网络理财系统数据处理的主要方式。

对于“必须办理会计核算手续的会计业务事项”,有关部门将其取得的原始凭证及时输入微机,并将原件按会计指点归档保管,财务部门从网络中调取有关部门的原始凭证信息,经审核无误后直接在机上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汇总、记账。

企业最高领导层,如总会计师、总经理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微机上随时查询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和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经济管理信息,还能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递、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及财务监控的同步运作。

协同业务。与内部业务协同,涵盖企业全程业务与社会部门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等,通过与网上银行的连接,可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最大限度地加大资金流程,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计算机网络核算的优势非常明显:

1、利用企业计算机网络核算,以资金流为中心,在对产、销等经营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通过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可以极大提高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做到对业务活动全过程的财务监控和成本控制,财务管理从事后静态反映延伸到多层次、多视角、个性化、战略化的财务管理阶段,由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利用企业计算机网络核算,可以更全面、更灵活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如:提供多种个性化的管理报表和查询功能,真正实现“财务数字神经”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能力、竞争能力。

3、企业内部网络核算中,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即记账、算账、报账的整个过程及对账工作中,账证、账账、账表等核对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容易出现漏洞和差错的可能,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打下了基础。

4、企业内部网络核算系统借助于自身对管理软件权限的严格控制和对有关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限制性处理,很大程度降低了不法分子的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它会计资料”的犯罪机率。

5、《会计法》在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企业内部网络核算恰恰适应了这种要求,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内部)一环扣一节,相互依存、相互牵制,形成强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因而使内部监督体制更为可靠和有效。

(三)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会计核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必须遵守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网络上应配置具有较强功能的防火墙设备,从连续性、历史性等特性来看,应有足够的保证系统安全存储的配置。如在服务器上配置双硬盘作镜像处理,在硬盘出故障时保证系统能充分备份。在系统数据一旦丢失时,便可将其现行的及历史的数据进行恢复处理至遭破坏前的状态。

2人员培训。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系统运行后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质量等等。

3、职责划分。会计原理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职务与系统的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与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第2篇

关键词: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导向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又一次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其中依据行业需求,不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均是动态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特点。通过专业调研把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于网络工程与服务领域,网络工程师(中级)岗位为培养目标。依托“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角色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引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基础数据集合构建阶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1.建立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首先紧紧围绕“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全面专业调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深入访谈调研全国近百家企业和近千名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1)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2)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初级(管理员)、中级(工程师)、高级(专家)。(3)专业岗位能力基础集合。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形成二维坐标体系.得出一组不同层次工作岗位集合: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形成每个坐标点岗位能力基础集合。(4)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经过仔细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内涵.构建出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5)专业课程基础集合。根据实际工作调研.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步骤.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岗位工作过程为:建网一管网―,用网。

依据工作过程.对工作任务基础集合进行提炼、组合,形成一门门体系完整的技能型课程,构筑专业课程基础集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首先进行实时调研.并对调研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然后根据此集合要求抽取相应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年级课程子集,形成适合实时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1)实时调研,调整基础数据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探讨、资料收集等手段,到相关企业、行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研了当前及后两年社会对网络工程与服务人才需求情况。一方面根据调研信息汇总结果,动态调整基础数据集合,另一面调研信息分析结果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2)抽取子集。根据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要求从专业基础数据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级岗位子集、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输出2010级课程子集.从而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将每门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实时化,选择校内虚拟项目驱动、校内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达到教学模式集成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职业能力标准化、学习渠道多样化,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培养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胜得以贯彻。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专业各基础数据集合.为下一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做准备。

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网络;项目;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罗来俊(197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郑晖(197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JG-10-85-1,主持人:郑晖;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项目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LG-2010-94,主持人:罗来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5-0078-03

引言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国内高校中开展多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教学内容主要以网络基础性的验证为主,比如:网络连通测试命令、路由器与交换机常用命令的使用等。学生做完实验后仅仅能对单个的知识点有所理解,对于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仍然是十分茫然、难以上手。而当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企业希望招聘到工程实践能力强、能直接上手、能独挡一面、职业素质优良的毕业生。若要使学生具备上述能力,就有必要将网络工程案例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工程案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本文提出以案例教学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是一个来源于现实的、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案例教学以“工程案例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工程案例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工程案例对知识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通常,先由教师对工程案例进行任务描述,并作适当的启发性的引导,然后让学生围绕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这种将工程案例教学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对案例项目的处理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1]。“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提前掌握今后在就业当中所需要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等能力,真正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为学生以后能在工作中能有出色的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的选择

合理选择网络工程案例是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先决条件。因此在案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选题,选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内容得当,以便学生在实践训练当中所需的理论知识能满足实践训练的需要[2]。通常可将案例分为普通案例与综合案例。普通案例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少,较深的专业技能还不具备,所以案例的难度和深度应该有所控制。普通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应以相对简单的网络知识为主,例如组建小型局域网、无线对等网等。通过普通案例的实践训练,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案例项目,了解项目运作过程。普通案例项目的成功运作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的,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所以综合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应将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典型的网络技术融入其中。综合案例项目可以参照企业的真实工程案例来设置,比如:某高校的校园网或某企业的核心网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综合案例的实践训练,可让学生熟悉真实的企业项目,增加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案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

在案例项目正式实施前,制定科学的执行计划是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项目执行计划可以让项目的实施少走弯路,让项目的实施更加高效。项目执行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任务需求,业务流程、技术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可以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总体把握能力,因此在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对于同一个项目,不同的项目组可能制定出不同的执行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对项目计划进行优化。以某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项目为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四、案例项目的实施

本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对案例项目进行具体实施,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将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转化的目的。在教师的适当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既定项目执行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经过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工作并最终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战中充分体会实践工作的要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项目实践经验。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小组不仅要能够实现项目的既定功能,同时各项目小组实现项目功能所采用的方法应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类似,要能基本能符合真实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对于各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要作相关的引导。以大中型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为例,通常在企业网络中会有较多的网段,各网段之间要能实现设备互访,同时各个网段的广播流应当限制在各网段内。针对上述需求学生很容易和路由器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则很容易采用路由器作为企业网的核心设备;学生的做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为企业网的各个网段间有大量的互访的数据流,采用路由器必然造成各网段间访问的瓶颈;在实际项目中大中型企业网的核心设备通常是采用路由交换机来实现的,因为路由交换机具备“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功能,这可以很好的满足各网段间的大流量数据访问要求。因此对于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与真实项目方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外在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有多个项目小组,且每个小组都需要一套网络实验设备,所以对于网络设备的数量要求很高。如果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则可以直接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真实设备是实验最理想的环境;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样的实验条件,则可以考虑采用虚拟的实验环境来完成项目的设计。对于简单的项目,可以使用BOSON、PacketTracer模拟软件来加以实现,而对于复杂的项目则可以使用Dynamips模拟软件来实现,因为Dynamips使用了真实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通常可以模拟出设备的所有的功能,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五、案例教学评价

在工程案例实施完成之后,对各项目小组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总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由各项目小组对本组所完成的案例项目进行演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其中的优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不足之处则应该进行相关的点评,并与同学一起找出更加合理的实施办法,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其次,项目教学评价不能以某个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这样极其容易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以至于项目任务仅落到组长与几个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导致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难以实现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4]。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成绩要实行单独评定,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分可由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与学生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量与完成质量的评分来组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六、将案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中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能更好的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必要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到企业中去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中真实的案例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间还存在哪些差距,这样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校企合作可以较理想的达到上述的效果,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制订培养计划,并将工程案例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让学生还未出校门就掌握了今后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的职业能力[5]。同时该模式可以有效的促成校企间定单式的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从而省去了通常的岗前培训环节,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就业率得到了提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结束语

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后,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的目的,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学用结合的优点,并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展示了当代高等教育以能力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泽敏,王高亮.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03):190.

[2]彭剑,茂.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实训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

[3]潘泽强,黄益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制造业自动化,2011(02):182.

第4篇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职;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体系与学生群体的现状

1.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由主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组成。这些课程又可分为专业课与文化课两个大方向,不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课程体系的开展也没有围绕社会与岗位的需求,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属于理工科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有活跃的思维,对喜欢的问题能积极思考,但因为自身学历的原因常常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热情。

3.缺乏实践机会

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虽然随着教育的深入,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的机会与课程安排还远远不够,还是偏重理论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在生活与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就变得束手无策了。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要让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结合企业实训操作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要有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开展整周实训工作,让学生能真正地接触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将从事的行业,真正做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课堂气氛沉重,任务感过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创新,让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很少,教师教学也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课程其实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对个别存在问题的操作,教师要给予指导与点拨。校方通过加设实验课的方式,让学生重视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树立新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成绩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要“注重过程剩余结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要想改革,修改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工作。 要建立以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操考核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能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优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提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多加设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实训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与共同协作意识,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员工”。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环境 高职高专 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

一、前言

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次改革首次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把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看作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主学习的概念与实质,特别是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时展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但高职英语教学有其特殊的困难,如: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不足、教学理念落后等,导致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差、方法单一、缺乏策略意识,这些造成了现实教学成果与基本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规定了较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在高职英语课堂里完成培养任务却困难重重。(1)课堂教学时间偏少。国外一些语言教育家通过观察和研究证实:一个学生学习一门第二语言要达到中级水平需要2500个小时。众所周知,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不同,前者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后者则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正规的学习逐渐掌握,由此可以推测,要达到同等水平,外语学习所需的时间肯定比第二语言习得所需的时间更长。在我国英语学习完全属于外语学习,因而达到中级水平所需的时间应该远远大于2500个小时,而事实上,目前我国高职学生毕业前英语学习的总学时一共只有1296学时(中学六年,1080学时;大学基础阶段,216学时),按每课时50分钟转换等于1080小时,课堂学习时间远远不够。(2)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学习状况堪忧。总体而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08级新生入学后的摸底考试发现,50%以上学生的词汇量不足1000个,很多学生对常用词语的意义不清楚,且缺乏语法意识,大多数学生搞不清楚虚拟语气的句式;至于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就更差了。客观上,因为中学英语教学以应试为目标,语言表达能力练习太少,基础较为薄弱。在各层次院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升学率直线上升,上大学较以前容易,经过多批次的筛选,被高职院校招收进来的学生,其总体成绩只属于高考学生的中下水平,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资料的出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便捷。网络资源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发挥网络作为教学平台和交流媒介的作用。网络资源下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网上自主学习,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支撑,通过建构必要的学习平台和知识导航系统,有效地利用网上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有计划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主动营造有利的网络学习环境。

1.自主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针对教学目标确立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应该包括近期和中期的计划,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及词汇各方面的目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性格差异的基础上,将自主学习模式融入课堂教学,要对课堂任务的目标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收获。

2.对学生口头输出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多媒体大班课中设计的小组活动能克服大班课中有些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语言输出活动的弊端,这些活动提供有意义的交际机会,是培养学生输出能力的有效途径。活动包括演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教师安排的一次活动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交际目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已经学过的语言和新课文出现的词汇、表达形式去完成交际任务。

3.课堂活动的互动性。在课堂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行为、所使用的话语等都对课堂活动中的交际目标有重要影响。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清楚看到自己的表现和进步。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强调准确、敏捷,对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说英语的信心。在这样具体的、以任务为基础的活动中,不同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学生能协调地相互工作,后进生可以向其他人学习,可以从小组的支持中获得信心,胆小害羞的学生在小组中会表现得更自如一些,可以做得更好。

四、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解决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针对我院学生自主性学习英语的能力还较低,特别是在学习调控和学习计划方面的表现更是不容乐观。鉴于此,从2005年7月起,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课程内容设置原来的课堂教学要完成《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两项内容。改革后,原来两课时的听力课改在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室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70%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协作学习等策略。

2.评估方式。我们对评估方式也作了一些调整,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由五部分组成:自主学习成绩占10%,口语成绩占10%,听力成绩占1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20%,期末考试占50%。

五、结语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会不断深入,自主式英语教学模式也将进一步完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由于习惯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知道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习惯和学习自我控制方面还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要求。部分学生对个性化自主学习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在个性化自主学习方面普遍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不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难以自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因此,大学英语网络教学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摸索出更具科学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 for Learners,Teachers 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康曦.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多元化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44-146.

[3]汪文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07,(12):256-26.

[4]白树勤,荆江波.促进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从理论到实践[J].中国英语教学,2003,(9).

[5]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2005,(1).

[6]黄晓燕.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新探[J].湖南大学学报,2001,(2).

第6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数量早已达到了亿级,大量的计算机接入也使得网络结构愈趋的复杂化,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替网络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这些情况使得网络维护与管理难度逐步的提升,因此网络管理也需要研究新的技术来面对困难环境的挑战。本文将在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智能算法的应用探索基于智能算法的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化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软件控制各网络设备,协调网络通信,提高网络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网络使用质量。最初的网络管理并不是成体系进行管理的,而是分拆式管理,各网络设备协调性较差,不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加之网络规模逐渐增长后,网络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程度也在递增,面对大规模的网络管理,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整合网络设备资源,从整体上进行调度,调度方法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使得网络管理系统达到一定的智能化,降低网络维护与管理成本。下面本文将从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需求入手,探讨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

1 对智能化网络管理的要求

1.1 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网络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因此需要明确网络管理系统的职责与任务,才能针对性的设计系统方案。网络管理基本任务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1.1网络运行状态监控

在网络运行中会发生各种事件,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有效的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首先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及时的检测到网络故障,发现故障后能够隔离故障网络并定位出故障原因。如果故障可以由管理系统自行依靠自身设置或故障排除工具排除,则排除故障并将隔离部分重新接入网络,如果不能排除故障,要求迅速给出警报,通知管理人员处理。在整套流程过程中,管理系统需要记录故障信息,对日志进行归档,作为以后的参考资料。

1.1.2网络设备及配置管理

计算机接入网络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一些网络设备,要求网络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的进行一些网络设备的发现与按照预定目标进行配置。不同的设备配置策略起到的作用不同,在进行配置管理是,管理系统应该提供给管理人员友好的交互界面,从不同层次展示网络状况与网络设备配置情况,方便管理者依据使用要求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同时做好操作路径记录,能够回滚到以往的配置,避免误操作。

1.1.3网络管理系统安全

为避免非法操作,需要加入保护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用系统前必须先对对操作者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操作者的身份可以合法使用管理系统。

(2)完备的系统安全日志记录。操作者的登录时间、执行操作、注销时间等等均需记录。

(3)对不同的操作者赋予不同的权限,同时对不同的操作行为也赋予不同的权限,低权限的操作者不可以访问高权限数据、不可以进行高权限操作。

(4)定时进行数据备份,或敏感操作时对数据进行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1.2 更具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要求

在满足基本的网络管理使用要求后,为了更好的对网络进行管理,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需要更加的智能,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并合理的对网络资源进行调度配置。按照网络管理的显性需求与隐形需求,智能化网络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

1.2.1网络性能管理

此功能为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核心功能,也是最为复杂的功能,整合后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从整体上监控网络运行,为网络性能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功能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网络信息的收集,系统需要采集各个网络设备与终端的数据用作调度依据,数据内容包括计算机终端的运行状况,网络设备负载等等;其次是依据预先的设定对网络资源进行调度,依据一定的策略动态调整计算机终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而整体上达到网络的最优化运行;最后是对网络运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系统需提供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数据,供网络管理者参考,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网络调度的正反馈数据,用以修正网络调度策略。

1.2.2一定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作为网络的管理者,虽然并不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但是却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底层的网络设备支持,当前的网络设备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保护功能,网络管理系统应当充分的发挥这种特性。另外,面对网络异常的计算机终端时,系统应具备将其隔离的功能,避免波及到正常的计算机终端。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交由上层的防火墙进行。

1.2.3数据的挖掘与展现功能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网络组织形态的多样性增多,能够自动搜寻与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图,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参考数据显得非常重要,对日常网络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也同样重要,因此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优秀的数据处理能力。

2 智能化网络管理框架设计方案

按照上一节的对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的要求分析,参考现有的智能化网络管理理论,可以进行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大体设计,虽然不同的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具体设计不同,但是其构架确实相似的。

2.1 智能化网络管理总体设计

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从大体上拆分为三层进行设计,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功能作为一个部分,较低的作为另外一个部分,最后是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记录等等功能。从整体上看,数据流向为从智能化程度最低的部分流向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部分,按照这个设计思路,系统可以分为三层。

2.1.1基于各种智能算法的功能模块层

这部分是需要复杂的算法支持的功能,属于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设计难度最高的部分。因此,将其单独抽象出来非常的有必要,不但可以减少其他部分的干扰,同时也方便以后的系统升级。这部分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进行网络资源调度;二是对网络运行数据以及日志等的分析与展现。

2.1.2完成各种简单操作的功能模块层

智能化网络管理功能较为繁复,除核心功能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操作者的工作量,例如:日志管理模块、用户权限与行为权限管理模块、网络数据整合模块、故障诊断模块、报警模块、网络设备自动发现模块等等。其中的一些模块也作为网络资源调度或者是网络数据挖掘功能的数据提供者而存在。

2.1.3具体功能执行模块层

此部分完成网络运行状态数据的收集、网络设备的配置、人机交互界面、驱动加载、系统文件管理、网络工具包调用等等,属于最基本的模块,负责完成功能执行动作。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拆分完成,相互之间并不影响,具有高度低耦合的特性,通过这种砌砖式的组织构架可以保证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脉络清晰,降低维护难度。

2.2 智能化网络管理主要接口设计

为了降低智能化网络管理各个功能之间的耦合性,在完成需求分析以及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后,需要合理规划不同层次之间的接口,方便以后的维护。按照从高到低的设计顺序,可以设计如下接口:

2.2.1数据管理者与上层的数据使用者之间的接口

上层的数据使用者主要是网络资源调度模块与数据挖掘与展现模块,为了将其与数据管理者隔离开,降低耦合度需要设计接口用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管理者负责接受来自数据使用者的请求并将数据按照配置文件的设定组织成数据流,送入指定的位置,数据使用者通过读取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接受数据流并转变为自身所需的数据形式。通过使用配置文件的方式,可以灵活的设定接口,为以后的升级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2.2.2网络设备层与系统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

世面上使用的网络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的网络设备应用方法不尽相同,显然不能要求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专注于分辨网络设备以及如何使用该网络设备上,为了让网络设备对管理系统功能模块透明,就需要创建一个中间层用于支持两者之间的接口。同种类的网络设备所能支持的功能是相似的,中间层负责管理网络中所有的设备信息,记录所有的设备的操作方法。当管理系统中功能模块通过接口对网络设备发出命令时,中间层依据目标网络设备选择对应的方法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同理,中间层也负责接受并处理网络设备提供的数据,供其他模块使用。

除了上述的两种主要接口外,还有其他一些接口,如人机界面接口、文件管理接口等等,接口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隔离各类功能模块,在设计中为了降低维护难度、提升系统灵活性,接口可以使用配置文件方式进行配置。

3 智能化网络管理效果评估

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关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稳定与效率,在其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获取到网络运行参数并进行评估来判定智能化网络管理的优劣,并可以以此为依据修正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质量,对网络性能的评估属于上章中提到的网络调度模块中的一部分,它对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至关重要,是系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据基础。

网络性能评估主要的评估参数有:

(1)网络的连接性,即网络是否连通、是否可用,是基本的网络参数。

(2)网络的延迟时间,分固定延迟与可变延迟。

(3)网络丢包率,即丢失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

(4)网络带宽,分为可用带宽与瓶颈带宽。

(5)流量参数,分为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用一段时间内成功传输的IP包和包中的总字节数除以时间间隔得到。

针对网络性能参数测量,可以依据测量方式方法不同划分出多种测量手段。如被动测量与主动测量、多点测量与单点测量、基于不同协议的测量、非协作测量与写作测量等等,究竟采用何种测量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完成对网络状态测量后,不同的评估方法对所得数据的处理也不同,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所需结果。模型的分析较为复杂,在各种智能化算法中,最合适的应属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它的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特征很适用于网络管理策略。

网络性能评估是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选择网络资源调度策略的核心因素,性能评估的结果影响管理系统的行为,此环节也是所需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部分。

4 结束语

各种智能算法的发展增强了计算机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面对网络日益庞大、网络管理要求日益增多的挑战,适当的选用智能算法,辅助以软件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应对办法。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对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减少了人为的管理操作,同时还动态依据网络情况调配网络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资源。因此,智能化网络管理是未来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原慧琴.智能网络管理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06(05).

[2]李华.智能化通信网络综合管理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1(04).

[3]李佳良.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J].金融电子化,2008(11).

[4]张崇.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06).

[5]张菁菁,罗艺.一种面向业务的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8).

作者简介

范玉柏,(1971-),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学士学位。现为贵阳科杰电脑职业培训学校讲师、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故障;智能化;事件知识库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 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 errors)和软故障(soft 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设备的多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故障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可以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故障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上提高,网络故障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技术、设备的应用使故障的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故障管理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

2、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各种大型复杂的网络进行管理,许多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管理领域。虽然全面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网络管理的特定领域实施智能化,尤其是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网络管理是可行的。

用于故障管理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四大主要部分组成。专家系统以其实时性、协作管理、层次性等特点,特别适合用在网络的故障管理领域。但同时专家系统也面临一些难题:

(1)动态的网络变化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库。

(2)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相关到其它许多事件,很难确定与某一症状相关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解释和综合消息复杂。

(3)可能需要大量的指令用以标识实际的网络状态,并且专家系统需要和它们接口。

(4)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一直以来是瓶颈所在,要想成功地获取网络故障知识,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专家。

在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时,还必须把握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不仅要利用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考虑实现上的复杂度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事件知识库的研究

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可以建立事件知识库(EKB, Event Knowledge Base,用于存储所有己知事件的类型、产生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些细节的静态描述。这个EK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它的数据仅仅包含了属性值与元组,而属性值表示概念,元组表示事实。但研究EKB可以为今后建立完善的知识库奠定基础。

在EKB中存储了己经确定事件。最初,被确定的事件仅限于一些标准事件和措施。随着网络的运行和系统的反馈,EKB的内容将不断增加。

理想状态是能够确定所有的事件。

下面是EKB涉及到的只种基本的数据库表:

(1)事件类型表:该表中主要存储了事件的静态定义。

EKB中保存了己确定的事件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如事件类别(如:性能、系统、网络、应用事件或其它)、严重程度(如:严重、主要、次要、 警告等)、产生事件的设备标识、指明设备的类型、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如:影响网速、单个用户不能访问等)、故障排除参考策略、上次更新的时期/时间、关于这个事件的备注信息、事件的详细描述等。

(2)实时事件表:描述了正在运行的网络中的实时事件。

实时事件表中提供可能用的一些字段,用于记录网络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如:设备的ID(从IP地址或查询设备表可以获得)、实时事件的状态(如:新增、确认、清除等)、根据故障票ID获得的相应的故障票信息等。

(3)设备信息表:存储了网络中设备的实际参数。

设备信息表主要记录了每个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备ID号、IP地址、设备名称、厂商、类型、重要性级别等。

EKB中存储的相关事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开发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与故障管理相关的系统中,根据不同系统的需要分配相应的知识,以提高系统性能。虽然EKB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但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和修正EKB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成为衡量计算机网络综合性能的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指标。相对国外,国内的网络技术发展起步晚,因此在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地考虑到本国对网络的需求与应用,主要是基本的网络通信能力与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涉及较少。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深度,还是从应用前景来说,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兼具紧迫性、前瞻性。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概述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作为一门跨学科体系的科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并具备较为完善的学科框架。根据众多研究者的分类方法,将网络可靠性简要的分为四类:网络的存在性,网络的效用性,网络抵抗毁灭性,多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如果要保持严格的可靠性,需要基础网络系统在空间内为各类传输终端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必须满足所有用户的通信需求,适应建筑物楼宇间的通信环境,能够便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施工,可以选取到合适的计算机网络链路的介质,尽量与大多数厂商的网络产品和设备兼容,具有网络局部扩展和升级的能力,最后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有关概念作为一门系统工程科学,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是连通的,计算机网络链路介质的可靠度与介质的长度无关;计算机网络结点和链路的工作状态,计算机网络结点和链路的正常运行的概率,计算机网络结点本身不发生故障。

计算机可靠性顾名思义即为计算机网络在某个时间范围内(1年、3全月等),在一定的约束条件(温度、操作规范、网络负荷)下,保持正常通信的能力。计算机可靠性表现出网络拓扑结构正常工作的能力,是衡量网络设计与工作的重要指标。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用户终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网络可靠与否的关键所在。应采用标准的通信线路和布线系统,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随之提高,还必需考虑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错能力。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就应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

科学、合理地选择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要注意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在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制度和条例的基础上,应能符合配置、安全和计费管理的需求,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应能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接口,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及职业道德。遵循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防止人为的操作失误和恶意破坏,为网络管理和维护提供有力的依据及策略,运用行政和法律措施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秩序,从而提高整全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属于计算机网络规划问题,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表现为总线结构的网络拓扑、星型结构的网络拓扑、网状网的拓扑结构以及树型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研究

3.1、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原则

3.1.1、国际性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全球普及,因此,为了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按照国际化的设计标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使其能够支持各种系统、设备的连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扩展性能,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可靠、安全。

3.1.2、通用性

通用性就是指选择通用、实用、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效减少拓扑结构某一节点故障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1.3、冗余性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加强它的冗余性设计,增强它的容错能力,提高修复故障的效率,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3.1.4、速度性

为了提高人们网上购物、学习、工作的效率,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具有良好的运行速度,这也就要求网络主干网要有足够的带宽,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响应速度。

3.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与设备及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的链路数量越少,网络可靠性就会越高,因此,想要增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就必须减少链路数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3.2.1、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

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体系,才能使计算机网络设备发挥最好的性能,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结构时,可以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对网络故障进行隔离,比如,接人层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终端接口,是实现用户端使用功能的结构层次,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接人层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接人层进行优化,采用“主、备用”模式,实现服务器的宽带流量分流,减少网卡的负担,从而起到控制流量、增强流量利用率的目的;汇聚层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集合、整理的结构层次,它收集、整理数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汇聚链路进行捆绑,实现链路的统一,减少数据整理的中间过程,从而减少误码率和数据丢失的情况,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核心层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进行传输、交换的结构层次,因此,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丢失,也必须对核心层进行优化,减少核心层的节点,简化网络结构,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增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下图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图。

3.2.2、采用计算机网络双网络冗余设计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冗余能力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首先就要增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冗余能力。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冗余能力的提高是依靠双网络结构实现的,也就是在常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节点之间的网络进行连接,实现冗余的交错,这样也使每个节点都能独立、正常工作,当任意节点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使用,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耐久性增强,也就相应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2.3、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

容错能力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提高计算机网络解决运行故障的基本能力,因此,想要增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对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进行优化设计,例如,①可以将用户终端和服务器同时连两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上,实现双网络的设计,从而增强计算机网络的容力;②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热插拔功能的网络设备,当计算机网络发生时,能够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更换模块,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连续工作的能力,即容错能力。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务必要强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的研究,通过一系列手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来进行优化,充分的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有效地减少病毒、黑客的入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桂霞.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08:26-28.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实施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向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及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网络连接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入侵者带来了方便。因此,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抵御高智商的网络入侵者,使用户更加可靠、更加方便地拥有大量各式各样的个性化客户服务。

一、计算机可靠性模型研究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作为一门系统工程科学,经过5 0多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健全的体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为:计算机网络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网络保持连通和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称之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它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问题可以模型化为图的可靠性问题。计算机网络模型采用概率图G(V,E)来表示,其中结点集合v表示计算机网络的用户终端,主机或服务器等,边集合E表示计算机网络的链路。计算机网络模型的概率图,是对图的各边以及结点的正常运行状态赋予一定的概率值以后所得到的图。图的可靠性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问题,即计算一个给定图的可靠度;二是设计问题,即在给定所有元素后,设计具有最大可靠度的图。图的可靠度不方便求解时,可先求其失效度(可靠度+失效度=1),然后再求其可靠度。图的结点和链路失效模型可分为链路失效模型、结点失效模型、结点和链路混合失效模型等三种类型,其中“结点和链路混合失效模型”最为常用。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建设的工程实践中,科研人员总结了不少具体的设计经验和原则,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遵循国际标准,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从而能支持异构系统和异种设备的有效互连,具有较强的扩展与升级能力。

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通用性相结合,选择先进而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选择实用和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要高,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和容错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可管理性要强,应选择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和支持SNMP及CMIP的网络设备。应选择较好的计算机网络链路的介质,保证主干网具有足够的带宽,使整个网络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合理地调配现有的硬件设施、网络布线、已经成熟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性价比应尽可能高。

三、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提高计算机网络相关部件的可靠性与附加相应的冗余部件是改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两条主要途径。在满足计算机网络预期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冗余技术(增大备用链路条数)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局域片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成本。由于每条计算机网络链路均有可靠性和成本,故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的数目越少,相应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就越高。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为: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案的原则,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采用并行计算机网络以及冗余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方法,将每个用户终端和服务器同时连到两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上。

数据链路、路由器在广域网范围内的互联。计算机网络中的边界网络至网络中心采用多数据链路、多路由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任一数据链路的故障并不影响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

计算机网络设计时,应采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热插热拨功能的网络设备。这不仅可以拥有灵活的组网方式,而且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能及时更换故障模块,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能力。

网络服务器应采用新技术,如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机镜像和容错存储等技术来增强服务器的容错性、可靠性。

在进行网络管理软件容错设计时,应采用多处理器和特别设计的具有容错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提供以检查点为基本的故障恢复机能。

(二)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性设计是在单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备用网络,形成双网络结构,以计算机网络的冗余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容错。在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结构中,各个网络结点之间通过双网络相连。当某个结点需要向其它结点传送消息时,能够通过双网络中的一个网络发送过去在正常情况下,双网络可同时传送数据,也可以采用主备用的方式来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备份。当由于某些原因所造成一个网络断开后,另一个计算机网络能够迅速替代出错网络的工作,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从而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硬件设施上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整体的可靠性。

(三)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

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网络第3层的业务功能,例如网络业务量的分段、负载分担、故障恢复、减少因配置不当或故障设备引起的一般网络问题。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也能够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很好的隔离并可以支持所有常用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多层模式让计算机网络的移植变得更为简单易行,因为它保留了基于路由器和集线器的网络寻址方案,对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有很好的兼容性。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包含三个层次结构:

接入层:计算机网络的接入层是最终用户被许可接入计算机网络的起点。接入层能够通过过滤或访问控制列表提供对用户流量的进一步控制。在局域网络环境中,接入层主要侧重于通过低成本,高端口密度的设备提供服务功能,接入层的主要功能如下:为最终网络用户提供计算机网络的接入端口;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交换的带宽;提供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服务,如基于接口或Mac地址的Vlan成员资格和数据流过滤。

分布层: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层是计算机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分界点。分布层也帮助定义和区分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该分层提供了边界定义,并在该处对潜在的费力的数据包操作进行预处理。在局域网环境中,分布层执行最多的功能有:V L A N的聚合;部门级或工作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接入;广播域网或多点广播域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联网方式的确定;

(四)核心层

计算机核心层是计算机网络的主干部分。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速地交换数据。计算机网络的这个分层结构不应该被牵扯到费力的数据包操作或者任何减慢数据交换的处理。在划分计算机网络逻辑功能时,应该避免在核心层中使用像访问控制列表和数据包过滤这类的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而言,核心层主要负责以下的工作:提供交换区块之间的连接;提供到其他区块(如服务器区块)的访问;尽可能快地交换数据帧或者数据包。

纵观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待网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点击到一切”的世界,尽管这个简单的想法让它成为现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美好的发展前景,凭借人类的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世界将由此得到它前所未有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叶明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