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音乐的教学法

时间:2023-07-09 08:54:10

导语:在音乐的教学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的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 影响

现阶段,小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如若教师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则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实践问题做深入研究。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提倡,并逐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应用,旨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形体动作的训练等,并创设童谣、民歌、奏乐、舞蹈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若能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创新音乐学习方式,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与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要求相适应。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首先,该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教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产生联想,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音乐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将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因素相结合,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神经和肢体,随音乐而舞动,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而可促进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实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

现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赋予音乐课堂教学以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全部感官神经,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可达到充实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过程中,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百鸟叫声相融的音频进行播放,并配合唢呐乐器的图片、声音等,可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良好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教学氛围条件下,才能解放小学生思想,对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春光好》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座位按照半圆形进行布置,教师站在中间,不仅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与小学生进行更多的肢体交流,同时还能鼓励小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进行表达和叙述。基于此,小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已有认知进行语言表达,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春光图。可见,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可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三)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注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培养其想象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若能够将小学生的肢体语言、节拍相融合,则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螺号》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打出节拍,既感受节拍,又能增强小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小学生通过将肢体语言和节拍相融合,能够更为深刻的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对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

(四)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而拓展小学生知识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将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因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而开展教学活动,可增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着整体认知,并鼓励小学生尝试通过乐器进行演奏,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样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小学生感受二者节奏的差异性,或者利用歌谣《螃蟹歌》,使小学生深刻感悟音乐的文化底蕴,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认同感。

四、结语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拓展小学生知识面等方式而开展,在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郑丽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4.

[3]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

第2篇

何为综合音乐教学法?是立足于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拓宽音乐文化理解的素质型大众化音乐教育新体系。可以为受教育者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不同民族、地区的各种音乐文化,无论是国外民间歌曲,还是日本、印度和中国等富于浓郁东方情调的传统音乐,无论是独具特色的非洲木琴,还是东南亚各国的打击乐合奏,都体现着音乐的本质和本源,是最“自然的”和“富有活力的”音乐艺术。这些接近自然并且能够为每个儿童学会和体验的各地区民族民间艺术都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素材,以适合儿童参与体验的教学方式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综合音乐教学法课程和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活动。运用其中重要的原本性音乐进行教育,对于我国普通中小学生个体音乐素养差异悬殊的国情,可以说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强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唱歌,而是更注重孩子们表现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音乐。

如何运用好综合音乐教学法。

我以为实践是最有效的运用,不实践,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是音乐教师自身思想的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不能丢了本民族的音乐,学习先进的、优秀的国外教法,结合自己的教法,就是有特色的教法,教师的思想上必须要有这点认识。

其次是对学生能力认识的改变。以前,我总是觉得学生的音乐水平也有差异,其实真不是这样,音乐课上真的没有差优之分,只有表现方式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段音乐有着自己的不同表现方式,综合音乐教学法正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再者是社会认可度的改变。

一种新事物的改变,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去做正确的引导,综合音乐教学法亦是如此,我一直认为,只要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方法和动作,必定是正确的,兰州市综合音乐教学法音乐会的顺利举行,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和校长、家长的认可,大家心灵的震撼与冲击久久不能平息,我们固守的传统的音乐课平淡无趣,索然无味,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新体系下的音乐课带给学生真正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教师传唱的音乐。

这次音乐会给予我的感触很深,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汲取新体系的营养精髓,创新课堂,改变教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每一次相遇,是带着对音乐教育深深的敬畏;每一场相逢,是缘于对音乐教育沉沉的爱。全场的展示由音乐教师完成,通过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综合展示,不仅展现中小学音乐教师唱、跳、奏、演等的综合素养,同时将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传递一种理念、启迪我们思考,如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静下心来,当我们有了更加朴素的力量与情怀时,终能望见我们所渴望的诗和远方。

第3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1世纪20年代初,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其教学核心是重视练习节奏、旋律、基本的形体动作,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其教学的基本原则中首要原则为一切从儿童出发;其次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最后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小游戏中轻松愉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终可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从而实现提高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目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尤其是他们对艺术的创造,往往更加让人出人意料。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利用三角铁、串铃、铃鼓等奥尔夫乐器,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跳舞,并且随着音乐而做出本能的动作,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师的素养

第4篇

在幼儿师范学校的众多学科门类当中,音乐这门学科可以说与联想教学法最为密不可分,无论是学生在音乐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都离不开联想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既是幼师学生能否顺利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又是幼师学生未来能否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幼师的音乐教师如果能多运用联想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道路将更加顺畅,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将更加显著。幼师的学生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重视联想教学法的作用,在音乐学习和未来的教学中恰当使用联想教学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幼师的音乐课程包含唱歌,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钢(风)琴弹奏等几个部分。以下就以这四个部分为例子,谈谈联想教学法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歌唱教学方面,由于人的发声器官——声带生长在人体的一个较为隐秘的位置,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无法直接操控这个器官,因此教与学的过程只能依靠教学者的启发和示范,学习者的联想和模仿来进行。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当老师想让学生把声音唱得更加流畅,去除僵硬的感觉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声音在不断地往前延伸,象河流一样流向远方。当老师要学生稳住气息,把声音唱得更加饱满而且坚定有力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推动一块大石头,感觉腰部用力,气息下沉,发出的声音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当老师要学生稳住喉头,减少破音的出现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吃惊时喉头的感觉,用吃惊的感觉来吸气,并保持吃惊的状态发出声音,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地领悟老师的意图,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而且能降低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歌唱的技能。

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由于初学者难以马上领会音的实际高低与乐谱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常采用空间联想的方法来进行指导。例如:当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音的高低时,会让学生联想楼梯的高低,音越高,该音符在乐谱上的位置越高;在讲解音程的度数时可以让学生把音阶想象成队列,把两音之间的距离想象成两人之间的距离;在讲解音程与和弦的转位时,甚至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作为教具,让学生摆一摆、转换一下位置,实际感受一下积木转换位置前后在空间上的变化,从而理解音符在转换位置后排列上发生的变化……等等。通过空间联想,学生能够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更加有趣,知识也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联想教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是由作曲家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传达出来的,属于音乐的第一创作。而学生欣赏到的音乐是由表演者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属于第二创作。当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上是在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第三创作,也就是将听到的音乐转化为自己理解的形象或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接近作者的本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音乐相关的画面、通过联想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或者是让学生听出音乐中各种乐器所演绎的音乐形象,等等。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圣桑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听到前奏时联想到了什么,然后再向学生分析作者采用分解和弦进行伴奏,从而达到模仿流水声音的意图。又如,在让学生欣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时,可先不向学生展示曲名,而是先让学生欣赏曲中模仿鸟鸣的片段,让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形象,然后再引出曲名,并且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丰富表现力,等等。诸如此类的联想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胜枚举。

在钢(风)琴教学方面,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弹奏时容易出现力度过大或速度过快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联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们就可以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同时学会更加恰当地表现音乐。例如:当学生在弹奏进行曲风格的曲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进时的感觉。当学生在弹奏抒情的乐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内心跟着主旋律一起歌唱,通过联想歌唱的感觉来把乐曲弹奏得更加连贯、流畅,等等。

当学生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经常性地接触联想教学法之后,她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她们会把联想作为一种习惯,运用到其它领域的学习当中。一旦她们认识到联想教学法的益处,她们自然也会将联想教学法做为今后在幼教工作中的首选教学方法,最终受益的当然是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幼儿们。

第5篇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指导,体现了作者自身丰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各年龄学生生理与心理情况,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及音乐本体素养。对比我国的音乐教学方面的专著,往往会列出大量的教学教案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使人乍一看就感觉像是“表演课”“观摩课”,对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有些“高不可攀”。而高萩保治对各学习领域教学的指导,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对每一种学习领域的指导,都是从每种领域学习的意义(或概念界定)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楚,态度平和,采用建议性的语言,给人感觉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述说,更像一位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经验忠告。在教学中,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出有效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音乐本体特点的具体指导方法,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且一再强调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认为采用综合课型的教学,效果更好。

一、鉴赏教学方面

艺术本质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作者主张鉴赏的重点是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音乐作曲主要是节奏、旋律、和声,演奏上重要的是力度、速度、音色等各要素;内容上,有观念、思想等知识性和气氛、情绪等情感性的要素。将欣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快乐地听”“理解地听”“分析批判地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欣赏的内容和方法。欣赏教材的选择,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节奏感强的音乐过渡到情绪对比鲜明的音乐,再到有故事情节的音乐。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欣赏时,教师的讲解是否会先入为主地影响或局限学生的想象与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的发展,作者作了极为深刻而细微的说明。

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欣赏的不同阶段,可采用适当的鉴赏方法。①一边听一边做身体反应。②将所听乐曲感受用文章或图画表现出来,或将乐曲标以题目,进行戏剧化表演。③与其他音乐学习的领域结合起来进行欣赏,欣赏与歌唱、器乐等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更为有效。④结合听进行适当的解说(如欣赏外国歌剧)。

二、歌唱教学方面

高萩保治指出,歌唱是音乐化了的语言,虽然教学的内容多样化了(由单一的歌唱教学向多学习领域发展),但实际上还是唱歌支撑着全部教学,歌唱仍然是音乐学习的中心。歌唱的教学方法有听唱法和视唱法(又分为听唱的视唱法和完全的视唱法)。听唱法适用所有学段的音乐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句子感,获得对歌曲的完整印象。进行听唱法学习新歌时,可采用以下具体方法:①从拍子入手,②乐句游戏(低年级),③从乐句的数目和曲式入手,④听辨相同的节奏。进行视唱法学习新歌时,可采用从节奏谱开始学习、将歌曲的节奏改编成节奏合奏、逐步增加听音、归纳乐句的方法,通过唱唱名或用乐器视奏掌握曲调。合唱教学时,采用齐唱、接力唱、轮唱(二部轮唱过渡到三部轮唱的方法)。

三、乐器教学方面

在日本学校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乐器包括旋律乐器和簧片类乐器,以及各种打击类乐器、电子乐器,学校音乐教学主要是合奏教学。根据不同乐器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教学指导,由简单到复杂,编配合奏谱、个别施教,使学生人人参与器乐合奏。

四、音乐创作教学

高萩保治认为:音乐创作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作曲但又并非仅限于作曲。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创作”教学,是指通过音乐使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它与培养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教学”不同,是以“创造性的各种音乐活动”为主体,还有“即兴演奏”和“创造音乐”。

即兴演奏就是通过各种乐器或者身体,在没有乐谱(或提示的主题)的情况下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教学分为节奏的即兴和曲调的即兴。从模仿入手,逐渐加以变化。具体方法有:①节奏问答,②以唱歌教材的节奏为主题作回旋曲练习,③自由创作节奏回旋曲,④从节奏即兴向曲调即兴过渡,⑤曲调问答,⑥即兴创作曲调的回旋曲。

创造音乐包括以下内容:①把创造的音乐记录下来,②给诗(或歌词)配上曲调,③多样化的表现(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④用手工自制乐器进行创造音乐。

第6篇

所谓趣味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本身就具有情感性和趣味性特征,十分适用于趣味教学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不但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这一关键理念,并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用情境创设来“引趣”

一方面,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这种感官上的单一性会使小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关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难免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而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将单纯的听觉变为视听和一,并将原来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大幅的白纸,并准备几只小刷子和颜料,学生们则可以用报纸折成小帽,扮演一个个小粉刷匠,很多学生都在一丝不苟的涂抹着。这正是一种对作品的还原,通过这种还原,不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热情,还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又如在学习常用力度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多编写一些顺口溜,如延长音记号,就可以编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顺口溜,然后让学生写出这种符号,可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所以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用灵活而有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用多样形式来“融趣”

音乐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比如与美术的融合。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如《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教师就可以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再用画笔表现出他们听到这种的田野形象,看到学生笔下各种各样的田野,就能够感觉到学生们是在用心去描绘,而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表现,不正是音乐教学的本质目的吗?又如与舞蹈融合。音乐和舞蹈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妹,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肢体动作的角度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如《理发师》,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理发店的老爷爷,另一个则是顾客,模拟着刮胡子和剪头发的动作。通过这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真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三)用多种手段来“激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普通文化课无异,都是以板书为主,最多运用一些音响设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的教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从传统中走出来,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今的小学课堂中,基本都普及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比如在对少数民族歌曲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然后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进行展示,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而且还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除了多媒体手段外,还有课外采风、对话讨论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在教学中予以广泛的运用。

(四)用声情并茂来“知趣”

这里所说的声情并茂,主要是针对音乐教师而言的,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教师有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示范,势必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陶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到声情并茂。具体来说,首先是情绪饱满。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只有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才能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们,倘若教师是无精打采的,那么课堂上也一定是死气沉沉。其次是语言生动。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生动,富含启发性,用语言艺术的魅力紧紧吸引住每一个学生,从而将教学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最后是示范的形象。教师演奏的姿势、动作也要优美而得体,深入到歌曲、乐曲的意境中去,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与体态完美的统一,从乐曲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声情、体态的美,即使一曲终了也还要有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第7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1895年到1892年所创建。音乐的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表达情感是本能欲望。人通过说话、唱歌、跳舞也包括乐器的演奏来传递情感。人本能就具有对音乐的感知和喜好,尤其是儿童。每个儿童都会有乐感。没有乐感的儿童几乎没有。现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和喜好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已经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两种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

1、对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和音乐交流,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教师音乐技能的传授。本文由收集整理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奥尔夫音乐教学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渐渐融入每个学生,而不是像传统音乐教学由老师灌输音乐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就如同学生是个容器,老师直接把所有知识直接装进容器,等着容器自己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音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把原理老师主动去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去学。音乐一定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再经过自然和整体性才能达到完满。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来同音乐交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个性和音乐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乐感,而不是用灌输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变成一个老师的复制品或者变成一个容器。这样教学才能身心愉悦,教学艺术相得益彰。

2、音乐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个综合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音乐知识传授。它包括诸多教学门类。如:语言表达、美术、表演技巧等。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授课时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种传统填鸭式音乐教学会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课堂气氛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从音乐表现的内容,乐器和动作来引导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内心感知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一定要多从自然、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启发和开导学生对音乐的本能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动”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宗旨之一。要五官以至于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还充分发挥人体部位发声来演奏音乐,被人称为“人体乐器”。奥尔夫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生最宝贵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学习音乐要实践,要全身心体会和投入。要抛弃应试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多学科的融合,一起调动学生对音乐天性和音乐本能乐感,让这种本能得到最大发挥。

3、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差异

音乐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创作出美好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教学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培养。让孩子自己了解音乐,创造音乐。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创造音乐。至于创造的结果和过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创造性。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对音乐的意见和想法。音乐教育工作者也要感放手,愿意放手。学生的每个失败和成功的过程都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财富。正如我上面提到容器原理,学生不是容器,不要灌输知识,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会做好的,我可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敢于创造和学习的信心。

音乐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是团体合作的模式,是各学科综合艺术。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上也有特定的培养。使学生避免孤僻,能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创造。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训练使音乐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课。这样很容易破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

第8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学课堂;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49-01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一)创造性是该教学法的灵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每一个成功课例都有即兴创作和创编活动,小到一些动作,大到创作音乐剧,在所有的编创活动中,需要不能有雷同或者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所有的人都要全身心地投入,然后就会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就开始发展起来的, 音乐能给人带来想象、联想的空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使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马上能找到相应乐曲或对已有的乐曲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舞蹈进行匹配,来满足课堂的需要。

在舞蹈训练课堂上,有时某一个动作要反复的练习,音乐可能重复很多次,如果这时不改变音乐的节奏与音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既乏味又枯燥,这样一成不变的乐曲很显然不适合现代教学需要。

在给舞蹈进行伴奏时,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有时候要通过眼睛观察舞蹈者的动作和呼吸间隔来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和谐与完美默契,钢伴教师很难做到同时注意舞者又看曲谱所以适当背谱也就十分必要。音乐伴奏老师要刻意的训练自己对音乐记忆的能力, 要求对自己要弹奏的乐曲能够过脑不忘。

(二)实践活动要贯穿教学始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实践排练和即兴创作,大家可能会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 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同时也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交流,在“玩” 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学生音乐课堂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法,它拉近了人们和音乐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甚至还有民族和国家的距离。这种集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于一体,歌、舞、乐三位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可以为受教育者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运用其中重要的原本性节奏进行教育,对于我国普通中学生个体音乐素养差异悬殊的特殊国情,可以说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强的音乐教学方法。

我们研究中学生音乐教学方法的意义不在于照搬其应用法规法则,而在于树立起准确的恰当的教学理念。中学生音乐教学改革虽然在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环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中学生教育的本质目标来说,还未能得到彻底有效的改善。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中学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正是一个契机,也成为了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它的“原本性”思想能够触发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新审视,并扭转传统的“重技轻理”和“重音乐轻教育”观念。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中学生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像一阵阵春风一样暖暖的向我们走来,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这无疑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思路相吻合,观念相一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普通的中学生,音乐教育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将他们培养成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个体,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内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者为一所艺术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在我看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艺术学校中的学生来说。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学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巧妙安排

在中学音乐教学最开始的阶段,首先由教师进行编排带有音乐节奏的游戏,并亲自带动中学生共用律动和声势进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活动,音乐节奏的类型要以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类型的为主,比如当前最流行的节奏。无论受训练的中学生有没有基础,他们都很愿意接受这种音乐教学方法。中学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以音乐为中心的综合形式来进行全面的音乐技能训练,尤其是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

参考文献:

[1]况燕.浅议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8(5).

第9篇

关键词: 奥尔夫 学前音乐教育 运用策略

一、节奏朗诵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是点缀幼儿七彩生活媒介,是陶冶幼儿幼小心灵的音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滋养心灵的作用是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它的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朗朗上口,富有童趣与韵味。它同时是母语的范本,是幼儿学习生活、认识社会最好的途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独特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本的节奏型。

如美育课例儿歌《啄木鸟》:

我是森林的好医生,每天从早到晚忙不停,这边听一听,那边敲一敲,用我那细细长长尖嘴巴。x?摇x?摇xxx?摇xx?摇x-;x?摇x?摇xxxx?摇xx?摇x-;xxx?摇xx?摇x-;xxx?摇xx?摇x-;xxx?摇xxxx?摇xx?摇x-。(踢踏)

这首儿歌《啄木鸟》不仅节奏鲜明,而且中间至少有三种基本的节奏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还了解到了啄木鸟的一些生活习性。

二、听赏故事,表演小幼儿剧

戏剧是人生舞台的浓缩,小孩子从自言自语的过家家就开始这种人生角色的体验,奥尔夫的综合性教学就把这方面内容囊括了,从简单的身体节奏对话(即兴)、用小型打击乐到音条乐器创作的小品,到幼儿神话、童话故事改编的小音乐剧,孩子们通过最容易学会的各种形式可以创造自己的故事,用语言和动作、敲击乐器表演和伴奏。

在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教学形式:

如童话剧《彼得与狼》中选用六段主题音乐表现不同的人物,每种主题音乐都凸显了这一形象鲜明的特点,这样一个童话音乐剧作品不仅情节曲折,富有童趣,而且在每段音乐的感染下都会启迪幼儿体会到角色的各自特点,从而即兴创编出适合表现的角色动作。同时每种角色都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如:

A.小鸟,长笛在高音区演奏快速华丽的顿音和连音来表现,模仿了小鸟清脆而婉转的鸣叫。

B.小鸭,双簧管扁哨发出的装饰音来模拟鸭子那摇摇摆摆走路的形态,听上去就像是鸭子在嘎嘎嘎地叫。

C.猫,单簧管在低音区吹奏出的顿音,表现了猫上蹿下跳、活泼机灵的形态。

D.老爷爷,大管独特而又庄严、浑厚且慢速的音调,描述了老爷爷严肃而又唠叨的形象。

E.狼,三支圆号吹奏出刺耳恐怖的不协和的和弦,表现了大灰狼的凶残和阴森恐怖的气氛。

F.彼得,明快活泼的进行曲旋律以弦乐四重奏形式出现,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

G.猎人,木管和小号吹奏的进行曲曲调刻画了一个坚定的猎人形象。这样幼儿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奥尔夫乐器模拟表现。

《彼得与狼》这部童话音乐剧还有一定的教育寓意:彼得经过一番的搏斗,终于捉住了狼,但是他最终没有杀了狼,尽管他的鸭子被狼吃了,他心中充满怨恨,但是他在最后关头还是放走了狼,因为他有一颗包容仁爱之心,教育幼儿学会宽容别人,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幼儿在幼儿期,对客观世界和自己身体的认知,主要通过感官的体验获得,这个时期逻辑思维刚开始发育,所以是训练身体协调能力的最好时期,通过律动进行音乐教育正是适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

三、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

如美育中课例:《可爱的小花狗》

活动过程:

(一)律动感受

1.故事导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小狗……”

2.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结合音乐律动。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练习,并在说白的时候拍手。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身体乐器的创编。

(二)强弱规律的游戏

1.教师做出强弱的声音,如跺脚与拍手,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白并结合强弱。如跺脚时说小、拍肩时说眼睛。

3.引导幼儿创编强弱的动作。

(1)身体乐器――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

(2)生活乐器――地板、桌子、等物体为节奏型伴奏。

4.结合音乐练习。

(三)感受顽固伴奏

1.语词创作:运用幼儿用书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语词的创作。

如小黄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

我爱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

2.语词的呼应:

问:小黄狗怎样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

据上述课例看出利用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不仅动作简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在此律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节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