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7-09 08:54:12

导语:在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远程开放 教育教学模式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40-02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模式是对复杂教学过程的理论抽象,国外最早提出教学模式的是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他们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和接受式教学。这两大模式直到现在仍深深影响着现代课堂教学,只是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内容和水平日益丰富,更趋于多元化。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用较为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和阐述。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教材选择、提示教师活动的范型和计划。国内有关的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引用较广泛的是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定义,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1]根据这一定义,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学员层面

一是学员不适应借助网络实现有效互动。远程开放教育采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职的成人学员撇开日常琐事和工作压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在网络互动栏目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有些学习者在论坛讨论时习惯于做旁观者,只浏览别人的发言,却不愿表露自己的观点。BBS的回帖内容更显现了学员对于网上资料、面对屏幕阅读和网络辅助学习的不适应,学员不能有效地和任课老师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二是学员不能够有效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相互联系很少,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网上、网外互助学习氛围,在自主学习中进行互助学习的行为不能普遍展开。

(二)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导学方式过于简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导”的主体,导学的做法很多时候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甚至是教材知识简单罗列与上传。网上教学的方式不能及时调整为学员所喜欢的形式。二是课堂面授内容过于机械。许多教师在有限的面授课时间里,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和选讲,并不是在研究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技术层面

一是现有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具有局限性。教学互动平台内设置的教师窗口主要有四个方面功能:一是登录教师个人信息,二是学习指导,三是学生考核,四是综合查询。教师实际使用平台时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个性化地设计和展示互动内容,必须要按照平台后台设置的格式和操作程序才能完成,而且这些设置的格式和程序的兼容性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需要展示的图片、数学公式、模型等内容不能很好支持。二是现有互动方式对教学互动平台具有依赖性。目前许多院校不能在短时期内通过技术改进或技术创新提供更为便捷的互动平台。就目前的平台技术而言,教学平台开发的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互动应尽量减少对教学平台的依赖。

(四)管理层面

一是教材及教学内容需要更新。从远程开放教育走过的十多年历程来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的更新缓慢,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二是形成性考核形式有待改进。所谓形成性考核指的是在教学目标细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从实际教学过程看,学生和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这一环节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相反,许多学生只是借同学的作业抄写一遍,有的甚至请他人代做网上作业。教师往往对成人学生网开一面、要求不严,学生“形考”成绩高分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得过程性流于形式,其本身所具有的互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际意义也大打折扣。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学员层面

通过入学教育强化自主学习观念。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开放教育最基本的学习理念并掌握了基本的互动方法之后,才能开展教学计划中各课程的开放式学习。因此,在成人学生初学阶段不应直接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应通过多种形式、分阶段对新入学学员强化入学教育。

(二)教师层面

一是端正教师自身“导”学角色定位。“教育信息的多媒体化、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教育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具有更多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2]当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时,教师就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其主要职能就必须从“教”变为“导”。此时,教师的导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引导。注重对开放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引导。第二是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第三是诱导。教师作为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是辅导。教师应该为学员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员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第五是教导。“网络文化的特点,使高效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3]教师是学员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更应该培养学员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使学员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善于区分良莠信息,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技术层面

首先是完善现有网络教学平台模块功能。1.支持教师授课、提问答疑与讨论、作业布置与批改、试卷维护与分析等功能的信息上传界面必须友善。2.支持学生能便捷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学习、网上作业、提问、讨论、考试等。3.要支持基于多媒体的网络课程的点播,实现各类课件的播放。目前基于Web的网络课程通过浏览器就能极其方便地使用的技术值得借鉴。4.要能支持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料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功能。其次是紧随网络技术发展调整交互方式。单一的平台系统因其局限性,不可能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很多教师都在网络上建有自己的课程博客,只要以专业为单位将本专业所有教师的课程博客进行链接、汇集,那么这个空间将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的宝库,学员只要进入某个专业博客,那么所有教师的所有课程的资源都能一篮子捞到,既方便,又高效。

(四)管理层面

首先是增进教材开发的科学性。这样一是方便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在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教材,真正花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教材为学生服务的特点。二是教材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变革随着知识的变化要作相应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是以基础理论保持稳定性为前提的,即主教材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学科方面的新知识和前沿性问题,要通过辅导教材适时加以补充,以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使开放教育教材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性。其次是采用网上形成性考核。与考核相关的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互动平台的课程栏目里于学期初进行布置,学员根据学期初任课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内容,实现网上的交互,通过定期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总之,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根据教和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相应的教学模式需要随着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所有教学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加以改进,进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实效,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进入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等.主导一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3.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职教育应运而生。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也有别于中职教育,它以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层次介于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体制还不够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完善。首先教材使用上,目前有关针对高职学生的教材不少,但普遍缺少优秀的、针对性强的教材。本质上还是“本科压缩型”。联系实际的领域不够广泛。过分强调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板书加作业 “满堂贯”的授课模式,虽然近年来教师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排排座,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再次从考核方式上,目前高校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考试分数还是学生全部的评价结论。这种模式很难检验到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2、实验实训等基本建设较薄弱。实践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高校在实验、实训建设上都很滞后,设备、人员等条件缺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推进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的示范性院校以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水平。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高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专职教师大多职称都偏低,以助教讲师偏多,缺少教学能力和科研方面较强的带头人。同时,由于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没有或很少接触到生产实践,所以很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 “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教师的学历、职称、相关技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也日益成熟,但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反思现有教学情况,找出一个适合高职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地改革深化。

三、对策分析

1、完善教学体系。首先,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双方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材内容要强调高职特色,打破材、纲、案的框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材、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从而在教学上既能突出基础,又能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同时还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尺度。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法融入传统教学中。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取得主体地位,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既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非常规方法来组织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我们应该试着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再次,改革对学生考核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目,应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可以通过面试、论文、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把握。对于评价主体,也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校外教师、专家以及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都可以作为最终评价的参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的投入,搞好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其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利用实训基地创收,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再次,依托兄弟学校协作共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拓展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学校还应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选择那些技术先进、热心于高职教育、专业对口的企事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锻炼,提高职业能力。

3、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加强对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业教师应利用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到单位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行动能力,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学校还要将教师的业务实践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其次,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专业师资,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教学层次,它的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高职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了教育规律,抓住了改革的核心,并在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特色,才能顺利进行,不断深入,并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问题;措施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当前,我们国家的全民体育事业比起发达国家仍有相当一段距离,尤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问题较多,引人深思。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因为体育知识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有的学校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育教学,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体育没什么用处,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无关紧要,导致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的地位下降。还有许多其他科目教师占用体育课的情况。

2.体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农村教师根本不能与城市教师比。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体育设备器材,有的学校连篮球场都没有,还有的学校连篮球也没有几个,场地缺乏且小,器材少,体育设施简陋,一系列问题导致体育课开设异常和教学不规范,再加上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便形成了“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

3.师资匮乏。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多由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他们往往并不懂体育教育,更不用说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了。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教学和管理失调。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另一方面,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

二、针对当前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第一,开辟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第二,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目标、计划、步骤、措施和方案。第三,继续加大体育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力度,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不失时机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提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综合能力的新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第四,根据目前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引进竞争机制,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第五,制定发展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规划,在政策上和机制上给予倾斜和激励,教育和鼓励青年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工作。第六,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多种层次和形式表彰优秀的体育教师,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体育的意义,提高体育在学校中的整体地位。受农村旧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主管领导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了解,认识模糊,在工作中态度消极。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的分配、优秀评选等方面建立合理公平的评价制度。同时,要利用政府的宣传,改善农民对体育的看法,正确地认识体育,以及体育对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节假日,举办一些体育比赛,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或创造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遍布每一个角落。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troduc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Jian, LI Jinpeng, LI Hu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To realize sports educa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to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体育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不仅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完成素质教育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促进学生完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探索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途径,努力全面、深入地剖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和探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深度。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抱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无法适应现阶段创新性的体育改革浪潮。从本质上讲,这种现象表现出当前高校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 对体育涉及的理论过于轻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轻视教学理论,而将重心放在体育训练方面。然而,很多高校通常只注重某一个项目的动作细节及相关注意事宜,忽视了让学生学习各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不了解各项体育训练项目对自己会有哪些好处时,便会按个人喜好进行锻炼,以致无法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1.3 教学内容“多而不精”

通常情况下,量变是达到质变的关键,但也不能一味地盲目量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注重“多”却忽视“精”,内容庞杂且无针对性。这种表面上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根本无法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提升体育技能水平,只学到一些浅显的皮毛知识。而我国目前的许多体育运动人才都只是专攻一项的,这样才能达到“精”。所以,追“深”比追“广”更重要。

1.4 片面否定传统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传统的东西,我们更注重的是发展与传承。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目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以继承、发展以及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二者为参照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改革结果。因此,不能片面地否认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

1.5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落后

许多高校都是采取优、良、中、差的等级制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与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但模糊、片面,而且会出现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创新的情况。目前,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受到约束,应该加快改变现状的步伐。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解决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为了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要被一些传统的观念与思想所约束,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科学、创新、文化、娱乐、健身等特性。为了深入挖掘、发挥以及应用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使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创新教材体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本质,从社会角度提高终身体育在社会持续发展与大众健康平衡化发展中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现有体系,将终身体育教学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所以,在安排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时,不但要将学生的爱好、兴趣、习惯与行为规范等纳入考虑范围,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与观念等进行更新,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作用、意义与价值。

2.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领域知识的发展以及提高整个社会的科研水平,应从大学生人格、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舒适、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状况,因此,各高校在大环境下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激发大学生的潜力,鼓励大学生培养自身兴趣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处阶段的个性、人格及心智特征,开展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2.3 建立质量评价机制

为了使教师能更好地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和完善客观、准确、科学及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关注最终成绩,导致学生过度重视最终成绩而忽视平时的测试成绩,从而使学生不能认真对待体育锻炼。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掌握、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参与的体育项目,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体育的目标和方法。笔者认为,质量评价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各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认识,积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从体制上提高学生参与高校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也是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落实者,为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学习做好表率,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从而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并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因此,我们应强化体育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从源头入手,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借助各种有效的途径、方法及措施,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角度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搞好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意义深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1:45-49.

第5篇

关键词:技工教育;英语教学;问题;措施

技校学生与一般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很多差别,其中学习成绩有很大差距,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无论从自信心还是自尊心来讲都有不少欠缺。鉴于此,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有不少欠缺。在英语教学上更是由于其基础较差,造成教学的难度增加。从技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比较忽视对他们理论知识的培养,基本上放弃了文化知识的进一步深造,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一两门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有份工作。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学好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一、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放开招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文化课角度来说,很多职高生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尤其是英语学科更是他们共同的“软肋”。就英语教学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与小学生差不多,有的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读不准。有些学生则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学过的单词读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心理上害怕、厌恶甚至抵触英语。水平稍好的同学也只会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词汇量少,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办学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

技工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也已逐步趋于规范化。但是,目前技工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习轻理论的办学思想,对英语等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上显得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设备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技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许多技工学校虽然有现代英语教学所需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但从未用于英语教学,甚至有些学校连一台教学用的录音机都未添置。

(二)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技校的生源主要是没有升入普高、中专、职高的初中毕业生,且录取时几乎没有分数线,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再加上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读技校就是学技术、当工人,学不学英语不重要,主观上已把英语拒之门外。

(三)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落后、内容陈旧,与英语教学的目的不符

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和现代化的生产环境日益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技工人才,不但要求他们操作技术精湛,而且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的能力。因此,应该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作为现阶段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和社会活动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技校英语教学多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老套,单词、句型、语法、课文满堂灌。考试采用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这使得学生一味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与主动性,把英语当成单纯的知识在学。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技工学校普遍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无法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特性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技校英语教学。

二、对策与建议

面对高校、高中的扩招和社会各种办学形式的出现,技工学校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下去,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它的质量标准显然不是以统考、升学率来衡量的,而应以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相应的岗位要求来衡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英语教改也不例外。为此,笔者就多年技校生教学经验,谈谈怎样面对技校学生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英语教学的成效。

(一)面向全体学生,谋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培养少数学生,只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希望或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抛在一边,不闻不问,看做陪衬。这样即使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学生,但同时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就是你特别关注的那些优秀生也不会认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师。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差生。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地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二)深刻研究教材,转换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自开始使用的省编职高英语新教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共四课,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分别从单词、听说、语法、读写四个方面展开练习。本人认为这套教材很适合中职学生使用,在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又能应付常见的英语实用场景。教材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学途径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任务与传统意义上教师将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突出的是教师的活动,而“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语言学习的巩固阶段比较适用。我们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是强调教师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主,以其他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认识清楚,而不应盲目地去接受。

(三)创设多种情境教学活动,“四会”能力均衡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有实际意义、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有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资料、上网搜索。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

(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的知识对社会需要来讲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有计划的背单词,并同时培养学生查词典的好习惯。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可以在学新内容前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逐步理解课文。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解,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或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不再留思考题,学生自己就能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课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为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作为基础学科的高职语文却日趋被边缘化。

一、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受招生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院、系领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招生指标、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率上,认为学生只要把“专业课”学好了,毕业时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至于基础课,多学点、少学点都无所谓。这种心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领导对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对语文课堂不重视。

(二)难以有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两年或两年半,为完成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基础课的课时量被大幅压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语文课的高职院校,实际授课量多数在30至60课时,分一或两学期完成。能够开设三或四学期语文课,实际授课量在120课时以上的,几乎不存在。一些学校逐年削减语文课教学课时,部分学校将语文课改革为应用文写作或开设一两门选修课代替。

(三)语文教师缺少工作动力,教学改革停滞不前。高职院校以理工科院校居多,这便决定了语文教师在院校中属于“弱势”群体。这种状况直接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困难重重,课堂教学质量无从保证。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么改行,要么转教一些其他相关科目,如“就业指导”、“公关礼仪”等。特别缺少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语文教师,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四)教学目标不明确,人文性、工具性之争分歧较大。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都在探讨教学改革的出路。在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却出现了较大分歧。一些人认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文性的突出地位;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高职教育在根本上还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其办学目标必须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用”、“实用”为标准,离开这些目标和标准,一切改革都是空谈。这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给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许多困惑。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改革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语文教学不能与专业课学校和实践技能训练较好地结合起来,缺少能够大范围推广的成熟的高职语文教改经验等,这些都是导致语文教学处境艰难的重要因素。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主动出击,争取支持。高职语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获得领导的支持和学生的认可至关重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几乎所有语文教育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语文学习更能体现“学习的终身性”这一重要特点。人处于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生产、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起居,甚至是娱乐活动,时刻都在运用和实践语文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口头表达交流,还是书面阅读浏览,这些获取、分析、归纳、编辑、输出各种复杂信息的过程,都是实践、运用和学习语文的过程。而且,语文这一学科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它对于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要想做到这些,重视和依靠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将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二)转变思路,增加课时。没有量的积累,很难产生质的飞跃。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课时量的增加必不可少。然而,高职院校专业课和实训课内容的大量设置,决定了语文课要想获得大量课内教学课时数是不现实的。在不影响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地增加语文教学的课时量。比如:利用午后7、8节课或者晚自习时间,大量开设与语文教学相关的选修课、讲座;利用网络,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业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完成质量较高的阅读笔记;利用第二课堂或者学生社团,组织书法、演讲、朗诵、辩论等系列活动;利用党团活动,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与专业课教师密切合作,深入各种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协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处理实际操作、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只要我们肯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活动中,就一定会创造出很多好的方法和方式,最终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第7篇

一、技校学生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生理上属于叛逆期

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居于15-20岁,处于典型的青少年成长期及叛逆期。父母因子女对初高中的学习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教导无心领会,而又不想令子女过早进入社会,结识不良社会青年,无奈之下,就⒆优送往门槛不高、学习压力不大的“象牙塔”继续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转变他们的观念,塑造更好的人生。但如何教育这些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对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同时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2.学生缺乏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为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在学校“成长”多几年或是基于父母的压力而来的,因此并不配合教师的教学,经常在上课期间与邻桌同学聊天、上网,更有甚者则追逐打闹,忽视老师的存在,这让教师心力交瘁,无法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扭转这一局面。

3.学生缺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对于大部分技工学校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班主任的事情,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平时接触学生比较多,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这一方面的指导时间比专职教师长。其实不然,专职教师跟学生接触的时间不比班主任少,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专职教师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对将来职业的重要性,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给予学生相关的引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更好地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既没有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他们没有根据职校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上课时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略对职校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职校生既学不好基本理论知识,也学不到职业技能,感到上课没劲,学习情绪低落。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进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上课,并扰乱课堂秩序。

二、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是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三项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思想是人的灵魂,是指引人探索前进道路的导航,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在前进的路上突破重重难关,走向成功。技工学校的学生思想不成熟,违背父母的意愿,让教师为难,关键是该类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相应的指导。作为专业技术的授予者,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助学生之所困,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换位思考,进而以案例或者自身实践经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学习的意义,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2)让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鉴于技工学校学生思想不稳定这一特点,教师要时刻给予关注,不能疏忽。因为思想感染具有时间性,这一段时间让学生感悟了,下一刻他们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观看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思想教育。

2.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技可学。以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笔者在借鉴德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采用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三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三年教学时间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主要教学安排如下。

(1)基础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一和阶段二,其中阶段一是基础理论教学,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工基础、机械制图、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电工仪表使用、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等;阶段二是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电力拖动控制原理、机床电气控制、电机学原理、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机械识图、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基础、企业观摩学习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体教学阶段。包括阶段三和阶段四,其中阶段三是自动化控制教学,具体课程设计包括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与PLC、工业电力拖动、机床电路维修、生产实习职业道德等;阶段四是专业技能考核,具体的是课程设计是维修电工中级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证等。

(3)实习阶段。这属于阶段五,即是顶岗实习,具体课程设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实习指导、就业技能指导、实习报告指导等。

3.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教师不仅是授课的教师,也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规划师。例如在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基点,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电气工程安装与识图、电气自动化安装维修与应用、企业自动化控制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面对将来求职的挑战。

4.加强教师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程的更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法,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主要有两点。

(1)行为引导,强化目标,突出实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注重本人示范与学生操作的结合,通过教学顺序的集中一小组工作一再集中的有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教会学生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教授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掌握知识。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学院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职业学院的定位是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职业学院的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应采用不同的教材及教学方法。但现实情况却是,职业学院的教材及教学方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甚至中学教育相差无几,职业学院的特色没有得到凸显,这一点在英语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 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学校的定位不相符

在国家出台的有关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中,已明确了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但综观我国目前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以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毫无分别,没有凸显职业学院的特色,更背离了国家的规定。

2.所选教材与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不匹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而编写的教材也大量出版,但这些教材的编写没有从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估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高或偏低现象,在这种错误判断的引导下编写出来的教材对职业学院的学生并不适用。

3.没有根据职业学院的学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一般比较低,尤其是英语水平。职业学院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英语,厌学情况十分严重。许多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些情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厌学情绪更严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更是偏离了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

二 原因

1.观念落后

职业学院没有根据自身定位来确定培养目标、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及教学方法、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制订一套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由于考试及过级仍然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测评方法单一

测评有两个作用:一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测,目前职业学院主要的做法是: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以闭卷笔试为形式,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评。这种单一的测评手段无法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无法引导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进行努力。

3.英语实际运用机会少

“在用中学”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法。目前,国内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缺少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因此,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三 对策

1.转变英语教学观念

要改变目前职业学院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必须转变英语教学观念。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制订一套体现自身特色及客观反映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体系。

2.选择适用的教材

职业学院的教材选择应在立足于学校定位及培养目标的同时,考虑本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并根据学生的未来工作内容来进行。为了使教材更适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最好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3.加强就业实训

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学院,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和练习。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院的定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极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可运用与传统教法有别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多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因此,职业学院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灵活使用。

5.完善考评机制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必须改变传统的笔试形式,转向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既通过笔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通过朗读、对话等来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将各种英语技能竞赛列入评估项目,以此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的英语实训成绩,由实训单位进行评价,并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的学期总评。

6.丰富课外活动

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会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对英语的反感更强烈。因此,必须在采用新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如邀请一些外国友人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引导学生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影视节目及阅读英文作品等。

第9篇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不够

职业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明确,职业教育的执教者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将教书育人这一辩证统一体割裂开来。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更为重要的职责是“育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割裂开来,从时间分配上把课内与课外分开,对学生的教育和治理没有形成应有的效果与合力。

(二)素质教育的位置没有摆正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但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只重视“高技能”教育,忽视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没有将素质教育写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虽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没有具体化和实践化,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因而难以落实。

(三)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还不够深入,没有建立和形成较完备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还存在着明显缺陷,缺少深入的研究和理论指导,导致把素质教育看成是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停留在召开几次无关痛痒的文化、艺术类的讲座等等上。素质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素质教育活动课外多,融入课内教学内容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四)职业学校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生源不足,而且质量下降。尤其是技工学校,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综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绝大多数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的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强,缺少团队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要求越来越高。探索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成为摆在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强化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有什么机关报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因此必须把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应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制定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划,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全体教职工职业教育实践的始终,增强“育人”意识,形成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可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建立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

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和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体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际,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使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导向,调整改革发展思路。育人模式是教育的真正内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对今后职业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才能实现由服务于计划体制的育人模式向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育人模式的转化。

(三)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科的整合渗透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其学科形成和发展中总体现和渗透着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把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每一门课、每一次活动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和协调地发展。

(四)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倡导提高学生素质的学风、校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应努力开展各种形式地校园文化活动,美化校园环境,挖掘校园积淀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还应对生源市场进行细分,挖掘生源市场机会,调整专业规模及学制类型,以大市场观念发展职业教育。可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使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实行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大批高质量受企业欢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