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54:15
导语:在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一,绿色管理会计更突出和谐发展。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而绿色管理会计更加重视企业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其研究视野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面,其更关注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科学发展潜力。可以认为,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由绿色管理会计承担这一职能,和谐发展将成为绿色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
第二,边际贡献计算中包涵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要解决环境成本的计算方法问题主要是要实现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其具体机制是将企业对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本来无需企业自身加以报告并为之负责的影响加以确认、计量,并作为企业成本加以报告,进而使企业为之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按照成本性态,可将环境成本划分为固定环境成本和变动环境成本,由此可以将边际贡献计算公式修改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期间成本-变动环境成本”。一旦各种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就会列入企业财务报告中,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情况,促使企业自动降低环境成本。
第三,对环境成本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应包括生态补偿成本。,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组(2001)就环境成本计算方法指出,环境成本不同于传统成本的内容决定了其计算方法也不同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应当较多地采用ABC法(作业成本法)、LCC法(生命周期法)和FCA法(全部成本法)。生态补偿成本可界定为将生态环境恢复到原始状态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按照成本性态,可将生态补偿成本划分为固定生态补偿成本和变动生态补偿成本。盈亏临界点确定的基本公式为:“单一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态补偿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第四,将外部性成本作为短期经营决策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有以下三层含义:(1)成本是否相关具有针对性,即是针对特定决策相关或非相关的成本;(2)相关成本一定是未来成本;(3)相关成本不仅应是未来成本,还应在各备选方案间有所不同。企业产生的外部性成本具有决策针对性,是企业将来发生的成本,随决策方案的不同会产生差异,显然属于决策相关成本。因此,在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中应采取对待机会成本、专属成本等的态度对待外部性成本,否则将产生决策失误。
第五,在全面预算中增加绿色预算内容。全面预算反映企业未来某特定期间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各个方面进行预测,并在这些预测基础上编制出一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等,以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绿色管理会计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应增加绿色成本预算内容,预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应增加绿色成本和环境价值内容。
第六,标准成本制定应突出标准环境成本。建立成本标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标准成本的关键在于估计未来的成本水平,以便对未来实际成本加以控制和分析。标准成本应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环境成本四方面着手制定,绿色管理会计标准成本制定应包括标准环境成本。环境成本从性质上类似于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各组成部分都可以表现为“数量”乘“价格”的基本形式。因此,绿色管理会计标准成本制定必须从“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方面分别进行。
第七,增设绿色投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既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又对投入的全部资金使用效益负责。投资中心实质上也是利润中心,但其控制区域和职权范围比利润中心大。绿色投资中心的适用范围限于规模和经营权力较大的部门,如事业部、分公司、分厂等。绿色投资中心应具有承担责任的条件(即有行为能力并对后果承担责任),从事一定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能够进行责任会计核算,其设立需责权利相结合,且责任和权力皆可控。由于其需要对环境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负责,故应拥有充分的经营决策权和投资决策权。
1 事项法的理论及其特点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在其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使用目的、决策者的特点、决策方法、决策偏好的不同,导致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个体化的趋势,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价值会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侧重信息可靠性越来越转向由管理会计所体现的信息相关性。而事项法正是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一套会计理论体系,适应了当前的关注和需求。
1.1 事项会计的基本观点 事项会计中的“事项”是指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各种活动,事项会计理论就是构筑于事项基础上的会计理论,认为[1]:①不同的用途需要会计提供不同的数据,要想使通过货币表现的价值信息对一切使用者都有用是不可能的;②虽然财务报表能够满足主要使用者的共同需要,但不能忽视使用者有自己的特殊用途与专门的信息需要,即使用者要利用会计数据来预测特定的事项(如生产线、销售线等)。并按其预测的结果来决定其决策模式所必需的输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如分配、递延、摊销、汇总等程序有时是多余的,只有信息使用者才能够把决策有用的数据转变为其所需要的信息,实现决策模型和效应函数相一致,从而真正体现出“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统一。
1.2 事项会计的特征 首先是实时性。借助于计算机和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使用者把数据通过软件、网络传输到核算程序当中,就可以使得想要的会计信息实时实地得到;其次是多重计量属性。事项法允许信息使用者采用多重计量属性来描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存货,不仅只反映年末用价值表示的单一金额,而应当同时表示存货的购买、消耗数量等事项。这一属性对当前由于难以货币计量而致研究搁浅的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团队组织管理等事项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因为在多重计量属性下,可以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诸如客户满意程度、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水平、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指标,满足用户的需求。
2 现有管理会计学的定位与内容体系剖析
当前在大多数院校的教学体系中,管理会计(有时也称决策会计)是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开设之后的一门会计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的短期决策提供依据,和对不适合纳入财务管理的一些内容进行讲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是将其单独设置为一门课,有些学校是和成本会计合在一起称为成本管理会计,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将其放在一起。在内容的界定上,其内容主要寓于: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信息,计划、评价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历史、未来的信息;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定各种成本、利润的预测战略、战术及短期经营决策;帮助协调组织企业的工作方式,落实各项决策方案的执行;考核成本,加强责任制管理,并加以控制,以取得企业长中短期利益的协调和最优化。有些教科书也在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环境管理会计、知识经济会计等内容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但达不成共识,找不到像财务会计的GAAP那样的理论框架。
3 事项法下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建立
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应当不局限于价值论的基础,代之以事项理论为研究基础。应当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为如下一些事项:第一部分事项为管理会计概论事项,包括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分析、重视销售环节下的变动成本法。其基本要求是在前缀课程管理学和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指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学的发展、目标、作用及特点,进行成本习性分析,为后面的内容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事项为短期经营决策事项,包括本量利分析、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决策、品种决策、额外订单是否接受决策、产品自制还是外购决策、采购的经济批量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内容。这些是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事项,依然保留即可。第三部分为预测事项,包括生产经营预测、成本预测、材料预测、费用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以及年度财务计划的预测编制。第四部分为长期决策事项,本文认为这部分可去可留。现有管理会计教科书为了保持其自身体系的完整,在短期决策的基础上有一部分长期决策,包括项目评价决策、生产设备最佳更新期决策、租赁或购买决策等内容,这些大部分和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合,而且注册会计师教材是以财务管理为准,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该部分内容放到财务管理中讲授[2]。若为了要保持教材的完整体系也可以编入该事项,但内容可以不讲授。第五部分事项为责任会计事项,主要解决企业集团化和大规模条件下的集权与分权问题,便于分清责任,提高效率,以及决策的执行等工作业务内容。在该部分进行调整,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平衡计分卡,这是新经济时代对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全方位控制运行的管理要求,从客户、人事、财务和学习四个维度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第六部分为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事项,其内容应包括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制定长短期战略及其执行等。人力资源会计又应当包含知识经济管理会计,研究探讨人力资源会计及知识资源会计,探讨显性知识的计量乃至隐性知识的量化等内容。在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无法纳入货币化的条件下,知识资源会计不失为一种解决对策,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关键词】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分析
利润差量分析法是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隶属于管理会计学科的研究范畴。目前管理会计教材对该方法论述的十分简单和概略,不利于学生们对该方法的深入领会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利润差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基本原理
利润差量分析法是把形成利润差量的各因素分解出来,找出对利润差量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为便于因素分解,不妨设R代表假设第N1年的投入产出关系持续至第N年时生产第N年原有产销量所需耗用的资源量。
差量收入=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价格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年资源单价-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1年资源单价)+(R×第N1年资源单价-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第N1年资源单价)+(R-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成本
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收入)-(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收入-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成本)+(0-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利润+成长因素差量利润+生产力因素差量利润
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包括三种:价格因素、成长因素及生产力因素。价格因素反映的是仅仅由于每年公司输入资源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差量利润。成长因素反映的是仅仅由于两年间产品产量增长所引起的差量利润。生产力因素反映的是即使产品价格没有变化,但由于更加有效地使用输入资源、降低成本而引起的差量利润。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2009年底,华强公司高级管理层认为:公司所生产的一号产品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成熟期后期,决定在下一年度采用降价促销、削减固定成本并控制废品损失等措施来提高该产品经营利润。目前,华强公司2010年和2009年的成本资料已经可以获得,可以采用利润差量分析法来分析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评价高级管理层经营决策的适当性。
(二)差量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差量收入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因素和成长因素,影响额如下:价格因素差量收入=2010年产销量×(2010年单价-2009年单价)=1150000×(25-27)=-2300000(不利);成长因素差量收入=(2010年产销量-2009年产销量)×2009年单价=(1150000-1000000)×27=4050000(有利)
差量成本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因素、成长因素和生产力因素。由于产品成本包括四项内容:直接材料成本、生产能力成本、客服能力成本和研究开发成本,差量成本的每项影响因素可以按照四项成本分别加以分析。
华强公司2500000元的差量利润中,成长因素贡献了3420000元,生产力因素贡献了2100000元,因公司不能把投入资源的价格增长传递给产成品,价格因素损失利润3020000元。华强公司高级管理层在过去一年的经营决策是适当的,下一年度可延续上一年的经营决策。
三、结束语
利润差量分析法适用于同一公司前后两期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利润差量分析法探究公司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寻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Charles T.Horngren,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pters 1-19,12th ed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1.
一、三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与历史背景
从历史渊源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各种形式的企业不断出现,规模迅速膨胀,促使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之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泰罗制度,为配合泰罗科学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引进了“先算后干”的标准成本法和预测控制,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同时,为满足生产不断发展而对资金的需要,形成了以资金筹集和有关证券发行为核心的理财理论,标志着财务管理的初步形成。二战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迅猛发展,同时众多新学科、新理论的涌现也为三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尤其是行为科学。数量管理学派等理论被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大量吸收采用。此时,财务管理的重点以资金筹集、运用转向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分配,如广泛实行预测、加强预算控制,建立责任中心。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由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成本会计积极发展成绩预测与决策,提出了目标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显而易见,早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三学科内容体系交差重复现状
目前,成本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管理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等。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由此可见:
(一)在内容体系上,管理会计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延伸,它始终体现了“成本”这条主导线,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出发点,中间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成本预算、决策成本、标准成本法等,最后以研究责任成本为终,上述成本内容涵盖管理会计近60%的篇幅,可见管理会计是以研究成本为主体内容的学科,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二)从方法论看,事前规划(预测、决策、预算)和事中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点,而这两大方法的本质属性是管理方法而不是会计方法,这些管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已经体现在财务管理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方法中了。凡是管理会计中超出成本的内容如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都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其方法也是财务管理的方法。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方法论和很多内容上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三)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财务控制也有重复,如责任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系统、预算制度等。
三、三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因
首先,目前从各院校对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缺乏统一的教材编写指导规范,国家教育部或财政部或中国会计学会均未制定出教材编写的统一标准和大纲,导致各院校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
其次,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同,即二者都以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具体范畴均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且均以数量化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而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复在所难免。
第三,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没有边际,因而,为之服务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必然显得较为繁杂和难以规范,这就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至今还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恰好给了研究者们更大的扩展空间,他们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同时,现在的成本会计已不再单单是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质量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预算,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及分析。显然三个学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教材内容重复是难以避免的。
四、改革建议
在分清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的层次关系前提下,可以根据重复内容的本质、对象、作用等将其对号入座。但在此,我们并不认为这种严格划分学科界限使之泾渭分明的做法就会促进各学科自我完善的纵向研究。相反,我们建议:承认现状,面向未来,三学科都可以坚持“为我所用,有所创新”的原则努力向现代性的大学科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在传统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客体,也就是教学的对象。这与现代管理会计教学恰恰相反,现代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一、案例教学法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先查找案例,再由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从案例分析中掌握管理会计的精髓。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教材、校企合作等方式,搜集信息,选用与所涉及理论联系紧密的案例,再结合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出较为生动、有意义的案例。另外,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并且做好案例评价总结。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管理会计理论具有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案例教学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分析事物和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思考,去选择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讲述本靓丽分析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学校附近有一个串串香小吃店,每碗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成本为10000元,然后提出问题:这家饭店每月至少卖出多少碗麻辣串才会不亏本?这是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对这个案例也非常熟悉,于是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收到了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满足学生个人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取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管理会计是抽象的,怎样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正是教师所面对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心情放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设置问题,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也不可以太简单,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始学习管理会计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会计?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尊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答案的多元化,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做到了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
三、模拟实训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实训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资料、实训要求、实训总结、教师评价等内容。例如,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模拟实训时,
实训目的:通过此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实训资料:龙华玩具厂需要小型电动机用于制造某玩具汽车,外购小型电动机的单价是20元,企业自行生产小型电动机的单位变动成本是10元,同时需要购买一台成本为500元的设备。
实训要求:1.什么情况下自制?什么情况下外购?2.如果该玩具厂需要电动机10000个,此时应该外购还是自制?
最后,实训总结,学生可以写出实训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入境旅游人数 中短期预测 TRAMO/SEATS模型
1.研究文献与方法简述
传统的的时间序列的外推技术虽然简便易行,也能达到较好的精度要求,但一般来说模型缺少理论基础。为此,基于随机理论的各种随机时间序列模型被广泛应用经济预测之中,其中以ARMA类为主流。传统的ARMA模型也称为B-J方法,是寻求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也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时序短期预测方法,包括AR(p)、MA(q)和ARMA(p,q)模型等。运用ARMA模型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为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对于包含趋势性或季节性的非平稳时间序列,须经过适当的逐期差分及季节差分消除趋势影响后,再对形成的新的平稳序列建立ARMA (p,q)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只包含趋势性的原序列,可表示为ARIMA(p,d,q)模型(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若原序列同时包含趋势性和季节性,则可表示为SARIMA(p,d,q)(P,D,Q)s模型(亦称乘积季节ARIMA模型),式中,d,D分别为逐期差分和季节差分的阶数,p,q分别为自回归和移动平均的阶数,P,Q分别为季节自回归和季节移动平均的阶数(冯文权,2008)。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及计算速度的大幅度提高,经济时间序列季节性调整的技术及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们在ARMA模型基础上,又开发了诸如ARFIMA、X-11、X12-ARIMA、TRAMO/SEATS等模型。
目前,最流行的自回归移动平均类方法有西班牙银行Agustin Maravall开发的TRAMO/SEATS方法,美国统计署商业部由Julius Shiskin及其合作者研究的X-11方法及其最新升级X-12-ARIMA等。1994年Gomez和Maravall将通常用来估计与预测具有ARIMA噪声、缺失观测值及外部影响的TRAMO(Time Series Regression with ARIMA Noise,Missing Observations and Outlier)合并形成一个两方程的ARIMA方法,首先用TRAMO过程对时间序列进行预调整(数据预处理),然后将结果传递给SEATS(Signal Extraction in ARIMA Time Series,是基于ARIMA模型的时间序列分解方法)过程,用SEATS将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因素、循环因素、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4个部分,与X12-ARIMA模型相比,主观判断成分较少,对数据处理人员的要求降低,便于普及(雷平,施祖麟,2008).Gomez,Maravall(1996)成功地利用信号榨取理论设计了季节调整程序TRAMO/SEATS。这个程序由两个子程序组成,其中一个叫TRAMO程序,主要通过一个包括ARIMA扰动过程、遗失观测值以及异常点的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对数据进行初步调整;另一个是SEATS程序,它主要通过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数据进行信号榨取。
在经济预测领域,TRAMO/SEATS方法的使用频率很高。在旅游预测领域,近年来我国学者成功地运用TRAMO/SEATS模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朱明芳、刘思敏(2007)使用TRAMO/SEATS方法评估危机事件,如疾病、地震等突发事件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雷平、施祖麟(2008)利用包括TRAMO/SEATS方法的7种方法估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月度指数并进行预测比较研究等。作为一种有效短期预测技术,目前在首都旅游市场的运用还处于空白。这里用TRAMO/SEATS方法对北京市短期入境旅游人次进行预测实证分析,取得满意效果。
2.基于TRAMO/SEATS方法的北京入境旅游人数实证分析
根据附表一的2005-2012年的月入境人数样本数据,运用Eviews5软件,得到2013年1-12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环比增长率的预测值,以此计算2013年1-12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预测值见表2.1。
表2.1 TRAMO/SEATS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对比表
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般用MAP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和RMSPE(均方根百分比误差)等指标度量,其中最广泛的MAPE称为平均相对误差,用来评价预测模型的平均准确性,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 是模型的预测值, 是实际值,n是预测期数。一般来说, 是高精度预测; 是好的预测; 属可行的预测;而 是不准确的预测。运用MAPE来检验上述预测的精确度,结果如表2.2。
表2.2 TRAMO/SEATS模型精度MAPE值
可以看出,对北京市2013年1-12月入境旅游人次预测的MAPE达到12.455%,模型预测能力达到优良,能够较好地为北京市入境旅游的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预测依据。
但是观察2005-2012年首都月入境旅游人次的原始数据图形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首都月入境旅游人次的数量和变动趋势与其他年度相比有显著差异。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2007年底的金融危机导致旅游人次明显减少。为消除重大事件的影响,这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局部修匀:先将2008年每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的数据用2007年与2010年每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的平均值替代,然后将2009年每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的数据用上面替代后的2008年和2010年每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的平均值代替。经过调整后,2005年-2012年北京市每月入境旅游人次的线图如下面图2.1所示,时间序列增长平稳、季节变化特征更加突出。
图2.1 数据调整后2005-2012年首都月入境游人次走势图
(纵坐标单位:人次;横坐标单位:年)
同样,运用Eviews5软件,对处理后的样本数据做TRAMO/SEATS模型预测,得到2013年1-12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环比增长率的预测,以此计算2013年1-12月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次预测,结果见表2.3、表2.4。
表2.3 数据调整后2013年1-12月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表2.4 数据调整后模型精度MAPE值
数据经过调整后,模型预测能力加强,MAPE达到9.77%,预测能力极佳。
上述研究表明,采用冲击自动检测的TRAMO/SEATS方法由于能有效提取时间序列数据中的信息,对于首都月度入境旅游人次的预测有相当好的预测效果。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重大事件造成的样本奇异点的调整,以达到精度更高。
3.结论
一、预结算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预结算管理在企业的管理、经营及发展等各环节,均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预结算管理工作,能拓宽企业发展战略的路径,还能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并增强企业的内控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预结算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
预结算管理能集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的信息,进而通过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并在其指导下制定出短期经营策略及长期战略规划,为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明确其相应的工作职责,进而在达到小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供可靠的经营决策依据
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就需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有效的市场信息,从而增强所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预结算管理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可行性较高的经营决策依据,让管理者能动态掌控企业的发展趋势,并统一协调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
3.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现代企业需面对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则,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取最佳的发展机遇,企业就需通过预结算管理,全面掌控市场的最新信息,节约企业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企业的预结算管理,还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预结算管理能通过预算编制,让员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及自身的职责,并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及管理质量水平,进而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达到各司其职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助力[2]。
5.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预结算管理的本质就是把企业的工作全部纳入一个系统的规划中,经科学的编制预算及结算,把企业经营的短期策略及长期规划分解,并落实到企业的各责任部门中,使各部门的经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契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让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趋于合理。通过预结算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配合能力会得到增强,也能加快企业预结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步伐,并有效缓解内部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预算管理的实施策略
1.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结算管理本身属于一项系统、繁琐的工作体系,自预结算方案的编制,到预结算的执行和周期完成效果审核等全过程,均需要求预结算人员具备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并仔细核对每个预结算环节中的工作,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及其规范,建立健全预结算的管理体系,确保预结算管理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3]。
2.强化投标管理和审核管理
企业接到招标书之后,需及时组织人员全面熟悉招标文件,研究出可行性较高的投标方案,并分析和测算企业在此项目中需投入的机械设备、耗材及人力等综合成本,现场的人工费用需依据劳动定额实施测算,以提高人工费用成本测算的准确性,其他费用则需依据经验实施测算,并将项目风险系数也纳入投标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中标的机率。在预结算编制后,需对预结算方案进行认真审核,经过仔细论证,掌握图纸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核算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检查预结算方案是否能实现预期的目的等。通过对预结算的有效审核,确保预结算方案的合理性,以此提高预结算方案的可行性。
3.做好竣工结算管理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管理属于预结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工程竣工之后,预结算人员需及时做好上报工程结算书的准备工作,整理好文件、合同及结算依据等结算资料,及时向监理和甲方结算中心等上报。同时在工程结算的过程中,预结算人员需掌握竣工结算的依据和相关数据,并与监理、甲方的结算中心做好结算工作,如果双方出现不同意见时,需通过合理的解决方式予以解决,并努力做到计算准确、符合工程计算和现场实际情况,圆满完成工作[4]。
4.抓好合同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
合同管理能有效预测或者避免合同风险,在签订合同之前,需仔细核对预算与签证的合同条款,对于总价包干的项目,需重点关注厂家提供设备的内容,并在合同中额外标注;同时需保管好合同的文件资料,对于中途出现的合同变更项目,需仔细注明变更原有及变更内容。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预结算人员需做好劳动定额测算,使项目人员得到合理安排,并控制消耗的材料,同时下发各项的成本指标,对成本使用的过程进行跟踪,统计项目中发生的成本,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与结算人员还需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上要加强机械台班集中使用,甲供材需派遣专人进行发放、使用,并强化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工作;施工时出现图纸变化,需及时向施工方索要变更材料和签证,确保预算外收入凭证不会丢失。
5.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的预结算管理工作中,预结算人员的素质是决定预结算质量的关键,也是影响预结算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提高企业的预结算管理质量和水平,就必需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企业在培养预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需强化对其的专业考核,并注重对其的职业道德培训,从而提升其预结算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
三、结束语
关键词:管理会计知识经济价值链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纪,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愈演愈烈,管理会计又面对怎样的挑战呢?
一、要求管理会计的目标发生变化
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握知识经济的特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过程的“长期战略”信息、提供“服务”、“交货时间”等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原来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增值”为中心,继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为中心。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
二、要求现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1.合理计量智力资本
20世纪8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8%,有形资产为62%;9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2%,有形资产为38%;21世纪,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85%,有形资产为15%。
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而知识经济下,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实物资产,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知识经济下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准确的计量了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随之改进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将会引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的显著降低,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直以来,对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3.要求存货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支付、网络采购等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传统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有可能成为现实。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务求“及时适量”生产,预防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货。传统管理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变对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价
目前的投资方案评价,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投资为主,随着企业投资的取向从物力投资向智力投资的转变,管理会计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也将从单纯的以财务效益为重点转向财务效益和综合信息并重的评价标准体系。投资的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大小将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决定,因而经营决策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使企业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会计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将充斥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要求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及其他各个责任中心从中选择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非货币性和货币性信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时非财务信息的影响甚至超过财务信息。例如,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级制造技术的长远利益等,都关系到企业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
现行的管理会计仅考虑生产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所承受的成本,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可能包括与安装、运行、支持、维护、丢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起企业产品的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六、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注重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是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与劳务所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价值。价值链分析要求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这条价值链及其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从而管理成本。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增加价值。在识别了价值链中每一阶段所增加的价值及相关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效管理价值链对于增加顾客价值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强调顾客价值,要求企业经营者以顾客为中心分析价值链中不同作业的性质。
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1世纪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构建其基本的框架。这也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二期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会计之友2002,12:4-6
摘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并存,虽然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补充,既不影响它们独自的特性,而且还会促进两个领域的自我完善。
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目标的差异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1.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1.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时间配比,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配比在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
1.4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计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但这样核算的资产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的当期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各期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补充
2.1统计方法在会计方面的应用
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核算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也就是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也就是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
在管理会计方面,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可见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
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和长期趋势预测法。再如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中运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2.2会计资料在统计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使会计信息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能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并使会计信息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以及账账、账证、账实相互一致,为会计信息严肃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方面多借鉴会计核算数据,宏观统计核算在核算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