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外文学常识

时间:2023-07-10 16:28:55

导语:在课外文学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外文学常识

第1篇

外科学是一门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外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课过渡到临床课的重要阶段,是使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修课。外科实验课作为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促进临床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教育的层次和规模日趋庞大,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动手能力较差,对临床工作的适应性不强,甚至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与临床脱节,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高,甚至左右医学生今后的外科生涯。因此,如何解决外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外科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我院外科教学实验室在积累多年外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外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更新不够,与临床脱节的现象。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接受再培训、再教育和到临床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学知识更新速度慢,临床实践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医学院校,职称高低不一,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会有所不同,授课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也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2 教学方法问题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院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重教师讲解,轻学生参与;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只注重听、看、模仿,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 教学时间问题

医学教学课程内容繁多,时间又紧,我院的大多数教师除了讲授理论外,还要进行实验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为了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而缩减实验课时,使得外科实验课时偏少,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不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器材少,学生要轮换操作,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实验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到临床实习时出现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1、4 教学设备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之前我院的外科实验室设置不规范、流程不合理,设备不齐全,缺乏手术室的基本元素,更未按外科手术室的标准设计,专业氛围不强烈,造成学生对外科手术室认识不足,缺乏神圣感和庄严感,不利于诊疗规范的遵守和无菌观念的培养。

1、5 学生的问题

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外科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践技能学得不好可以在临床实习中弥补,从而在上外科实验课时学习态度不端正,观察操作不仔细,或只看不动手,忽略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或在学习过程中随心所欲,不按标准和要求规范操作,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不易纠正,待到学习结束时,还不懂得最基本的手术器械的正确持握和使用,更不能规范、正确地进行手术切开、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等操作,后果非常严重。

2、应对措施

1、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刻不容缓。我院近年来注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强化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我院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外各级医院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期将教师送到临床轮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同时,教师工作之余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家颁布的最新外科诊疗技术规范,时时关注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实行全体带教老师集体备课,统一示教的标准。通过集体备课,使带教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统一认识。

2、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突出实用性的原则

我院针对不同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外科实验课程,突出实用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科学地安排外科实验课项目顺序,使课题内容、技能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外科实验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院开展的外科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基本技术操作,动物手术基本操作练习,动物手术操作示教,动物手术操作综合练习等。开展的外科实验项目主要有: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手术器械识别,打结练习;切开,缝合;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等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安排,每个实验室安排学生约20人。例如上无菌技术操作课时,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别,即: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组和手术区无菌准备组,每小组7人左右;如上手术基本技能操作课时,将学生分为10小组,每小组2人。先进行器械辨认和使用方法训练,后进行缝合练习;上动物手术操作训练课时,将学生分在5个手术台进行,每台约4人。每个手术间安排1名任课教师带教,1名实验员进行实验配合与巡回保障。实验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示范、讲授,然后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在学生训练时,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学生缺点及错误。

2、3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外科实验课是外科学的基本技能操作课,操作技巧较多,实际练习时需讲究技巧。实验前,为了使学生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我院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医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使之认识到外科实验课是外科手术操作技能的基础和桥梁,进而树立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为今后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的意识。另外,我院教师在上每一次实验课时,每一项实验内容均做到了规范操作,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点有哪些,以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是什么。以上做法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为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2、4 将实验课纳入考试考核范畴,加强考核评估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我院借鉴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做法,在外科学教学中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以及无菌技术的掌握等列入考试考核成绩,与理论考试分值各占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判。而且实验考核未达到一定分值者必须进行补考,否则不能参加理论考试。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规范了学生的无菌观念,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

2、5 加强外科实验室建设,提高外科实验课教学质量

第2篇

1、立足课本

复习三年的课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尤其是语文科目,知识点纷繁复杂,可能很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同芳学校杨老师认为,假期是语文科查缺补漏的大好时机。如果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可以在假期找专业的老师为孩子进行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制定出详细的学习方案,有目标的进行补习。开学后一般学校都会进入一轮复习,所以这个假期学生最好能够在课外辅导机构提前进入一轮复习,让专业老师提前为学生查缺补漏,开学后学生就能快速跟得上复习的节奏。

杨老师说,初三学生假期语文科目的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重视巩固基础知识。之所以要立足课本,是因为中考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来自课本之内。比如,我们常说课内文言文难过课外文言文,也就是说对于课内的文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就会给你很大的帮助,使得你在了解一些课外文言文时就会得心应手。

这个寒假,初三学生语文科目应该重点巩固和练习的基础知识。首先是文学常识、字词、句子改错、文言文重点字词等;其次是文言文的背诵、重点课文和古诗词的背诵,如果等到开学再进行背诵的复习就会感到时间不够,所以这个寒假最好提前完成背诵部分的复习。

2、阅读和作文

在中考语文科目中,阅读和作文分数比例很大,也是很多同学的丢分大项。丁老师认为,学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阅读和作文必须过硬。所以,如果学生能利用这个寒假,在阅读和作文方面取得较大提高,那么开学之后语文成绩取得飞越,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丁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阅读的文章都是抒情类的散文,这一类文章最容易导致学生抓不住切入点,表达效果差,在表述上缺乏规范性。在过往的考试中,经常出现二三十分的阅读题,有的同学只能得两三分的情况。阅读题需要学生将信息有效转化为答案,而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就是加强阅读,让学生平时多看一些文章。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学生;课外;阅读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外自读10部以上文学名著,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我认为,如此强调语文课外阅读,至少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是语文学习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影视广播及报刊的普及、网络的渗透,学生几乎无时无地不与语文有关,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可以说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也是由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延伸。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辅相成,单一的课堂教学等于掉了阵地的一半。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职业学校的特点,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考试课程学习,于是把课外阅读视为不务正业而不屑一顾。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燥,致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课外阅读可以说克服了此弊端。况且职业学校学生无升学压力,有充裕的时间增强文学修养。

第四,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益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力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能力做起,而不能把学生苑于课本和课内的小天地。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我在开展课外阅读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新生进校后,召开学生会,阐述课外阅读的意义,印发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大都是女生,进校年龄十六岁左右。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这为初期文学欣赏提供了便利。

首先利用五年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前两年长假时间。一、二年级学生基本没有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充裕,压力不大。语文的讲授也贯穿这两年。两个寒暑假里,学生没有假期作业。老师开列阅读书单既能为学生提供参考阅读书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正确的指导,避免盲目性。在选择什么书籍的问题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需要及阅读兴趣。所推荐的书籍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讲求思想性、艺术性,又要有趣味,可读性强。第一学年我先安排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必读的有《人到中年》《北方的河》《今夜有暴风雨》《棋王》《飘逝的花头巾》《芙蓉镇》《活着》《古船》等等。通过我国正统文学的熏陶,增加她们对社会的认识,激发阅读兴趣。另外每个假期学生可以自选一部中长篇小说,比如她们喜欢的校园文学。第二学年长假我安排学生系统阅读外国文学。必读的有《简·爱》《红与黑》《复活》《老人与海》《雪国》等,让学生领略别样的风格。此外我利用下午课余时间,安排学生阅读诗歌、散文等篇幅较短的文体。如报刊类的《读者》《小小说选刊》等。

进入三年级后,学生不再有专门的语文课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时间。由于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这使她们有能力自主选择读物。她们的课外文学阅读欣赏主要是通过文学活动形式加以引导。

二、指导读写

周末开设文学讲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开展文学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一学期开设专题两讲,第一讲:阅读常识;第二讲:《怎样摘抄》《如何写内容提要》。第二学期专题:文学欣赏常识。第三学期安排小说欣赏专题。第四学期开展文学评论写作专题。对于三年级以上学生的指导,主要通过不定期文学讲座以及定期的读书比赛。

三、督促检查

在每学期开学报到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主要是书面检查读书笔记,对部分学生也可以口头检查。在校学习期间的检查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查形式,所有检查结果与语文成绩挂钩。

四、组织交流,总结表彰

每学期的开学、期中、期末,计划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开展文学活动,评出优胜者。1.让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文章。2.分组交流读书笔记,评出2~3名优胜者,并在班上交流。3.组织学生评出讲述和读书笔记的优胜者,学生在推荐优胜者时均须写下简明扼要的理由。4.召开学生代表会进行总结,表彰优胜者,让学生自己畅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巩固其成果。当然也可以用文学活动形式,比如故事会磨炼口才和胆量;朗诵会有助于学生感受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审美水平;举行戏剧表演则使学生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编抄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学知识竞赛既拓展视野又增强竞争意识;影视欣赏能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文学艺术特有的审美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完善,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阅读,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另外,更主要的是陶冶了学生情操,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4篇

一、在目标的确立上,实施“两手抓”策略

众所周知,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这些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等等,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文言文教学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三、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读书须百遍,其义即自见”。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避免毫无目的机械重复的读,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

四、在能力培养上,实施“迁移”策略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如学了《晏子使楚》,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它篇目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素悍勇而轻齐”中的“素”和“素不相识”的“素”等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

第5篇

一、现今社会文学素养的缺失

1.学生方面

在经济型社会里,学生读书也被打上功利的烙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传统思想影响学生,应试教育束缚学生,使之对于文学作品的涉猎微乎其微,作品中美好情感的熏陶,也置若罔闻,常备的文学常识也知之甚少,因此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又怎能具备呢?

2.教师方面

社会上高收入群体的影响,烟酒、麻将、扑克的诱惑,逐渐腐蚀了一部分教师的心灵,也使之丧失了高尚的情趣追求,遨游书海,不再是他们的所爱。他们随波逐流,麻痹自己,淡忘自己的责任,教学工作也成了敷衍应付。

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的出炉,无疑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逐渐为大家认同。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提到:

1.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提到的语文素养,其核心部分是文学素养,能从文学作品中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课程目标中还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时代为教师文学修养提出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文学修养呢?

1.要养成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的习惯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样,文学样式有小说、散文、诗词和戏剧等。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修养,就必须爱好读书,除了勤于钻研教材之外,更应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重视自身的阅读,做到博览群书,才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从而让学生无形中对你敬佩,对你的课堂充满浓浓的兴趣。

3.拥有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

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上才能游刃有余。

四、教师的文学修养对学生的影响

1.课内熏陶

首先是阅读课,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灵感的闪亮,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荡……今日教育中《铺就人文底蕴,丰富儿童文化》一文就提到了一堂优质课的课堂实录,从开头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的诗意语言,勾起了学生探究美的欲望,再到文章品读悟美,诵读赏美,联想话美,接着到古诗词的扩展学习,教师用深厚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直到用儿童的笔写儿童的文化,这些都是教师文学熏陶的成果。此时文学的一种美感艺术,它将美的东西给人看,并引导人们追求美追求崇高,从而达到提高人、塑造人、进化人的目的。

其次是写作课,随着生活的积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写作就成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也成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必要时,亲自示范写文章。

2.课外指导

首先指导阅读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给学生推荐名家名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精彩的时文和自然科学类书籍,教师也应熟悉并给学生推荐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拒绝贫乏与平庸,走向博学与睿智,从而走向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

第6篇

一、学生动起来

由于文言文字词量大、知识点多,教师利用学案帮助学生整理出来,学生却少了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只是“坐享其成”,对知识认知与掌握就不深刻、不牢固,这也是文言文复习的一大缺点。如复习《小石潭记》时,笔者请学生仿照前面的学案,课前自己整理文言知识,只提了几个“关键词”:虚词一例、实词上榜、一词多义、句式发现等,让学生自己整理,课堂展示积累成果。如“虚词一例”这个环节,课前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学生举出虚词“以”,上课时就请他讲给同学们听。他把“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中“以”分别解释为“用”、“不译,相当于‘而”’、“因为”,而且归纳了“以”的其他用法。“可以一战、”“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吴广以为然”、“以塞忠谏之路也”分别解释为“凭借”、“把”、“认为”、“连词,‘以致”’。“实词上榜”环节学生更踊跃,有的学生讲名词作状语,如“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西、空、斗、蛇、犬牙”。还有学生介绍其他重点实词如“往来翕忽”中“翕”,“怡然不动”中的“怡然”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归纳学习过程的快乐,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或许课堂有点“乱”,但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沉浸于文言复习氛围之中,学生的表现是最“给力”的。教师要讲的东西通过学生之口说出来,会让文言知识与学生距离更近,更可亲,更利于接受。在复习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激励者、参与者、评价者,教师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二、课文串起来

由于文言文分散于七至九年级各册书中,各篇课文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备课组通常做法是:一课一复习,突出重点篇目。但笔者认为文言文复习也要让一些文言文“联姻”,让它们有亲密的关系。将一些文言串起来,打通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脉络,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让文言复习走整编化、低耗、高效之路。复习《小石潭记》时,我就进行了文体的归类: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异同,我提供“体裁、内容、写法、感情、语言特色”等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发现,列出表格填写。学生讨论,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收获,如语言特色方面学生讨论整理为:共同点:语言生动、精炼,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不同点:《小石潭记》使用拟人、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岳阳楼记》骈散结合,句式整齐;《醉翁亭记》多用判断句。笔者认为文言文复习一定要串并,首先加强课文之间的联系。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有大量的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从课内比较阅读做起,传授方法,学会比较,再延伸到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其次加大课堂复习的容量,不仅有文言知识的容量,更有学生思维的容量,使学生在原有文言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复习时将三篇文言文串联起来,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三、重点突出来

由于文言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既要注重“言”,更要注重“文”。教师一节课往往追求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其实一节文言复习课与现代文复习一样,也要选择一两个重点,深度复习,切忌贪多求全。一节课教给学生一种有用文言阅读方法,如:如何划分旬读,如何翻译句子等。如复习《/J、石潭记》一文时,我想教给学生从哪些方面出发来比较文言文,并且尽量先从一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这节课重点就是比较三篇课文的语言与写法的异同。文言文复习必须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本,以课内文言为本,不要一味研读课外文言文,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适度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一些典范的文言文进行复习巩固,以激发兴趣,指导阅读,以求实效。在复习中提升学生的文言语感。

四、笔记整理来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设问 设问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老师诲人不倦,而学生却不为所动,神游万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独白转化为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有效设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准确性和可及性。除了基本要求之外,有效设问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从学生的角度创设情境,有效设问

有效设问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是贴合学生的实际,能进入学生的内心,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共鸣。在《边城》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完成这样一个教学任务:体会边城人情美。在高压的学习中学生对美缺乏体悟,光从文本本身,或者是理论上切入其实都很难到达学生的内心深处。设问可以这样处理:从你们观看偶像剧的体验上告诉老师,一般情况下,像翠翠一般家庭普通的女孩子和富家两兄弟产生感情纠葛,剧情会如何发展。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学生从狗血偶像剧的剧情进入后,往往得出复杂而充满心机的情节,这时再与《边城》简单而又纯美的情节进行比较,不难感受到其中无杂质的纯粹之美。所谓创设情境,即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身认知的情况下理解文本,此时无须老师多费唇舌,学生就能获得深层次的体认。

2.学会留白,反向设问

有效留白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补白,而反向设问则是打破常规,从观点的对立面设问,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往往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知。在《咬文嚼字》中,通过李广射虎的例子,学生立足于文本中的关键词不难得出“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的内容。我注意到这个例子是字数减少而索然无味的例子,于是在此基础上反向:是不是字数增多了意味就绵长了呢?《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教师在设问时往往让学主举残缺美的例子,其实也可以反向设问,让学生举出没有缺憾、体现完美的例子。反向设问贵在出其不意,学生不仅能有思考的空间,更能激发探索的乐趣,通过反向思维,思考也能进一步深入。

3.由浅入深,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对话尤其重要,老师在引导时可以有梯度、分层次地有效追问,不应急于求成。如何使学生流畅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在《范进中举》这堂课中,我把胡屠户的人物形象分析与邻居的人物形象分析放在一起,使学生得出了不论是胡屠户和邻居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趋炎附势,在此我提问: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塑造一样的人物形象呢,这是不是作者构思的不足呢?学生进行思考后得出:邻居的形象表明趋炎附势不是个例,于是群体,从而我引入对于本文主题的思考。通过有效设问,带着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不是另行展开对下一个教学重点的探讨,这样整体思路显得流畅,学生也不易走神。

4.对比设问,深化理解

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点拨,并通过适当的例题巩固,这是教学中常用的流程。然而学生往往只对某个概念有浅层的认识,换个题目往往又不知所措,这时通过对相似概念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辨识知识点,并且举一反三。

5.拓展设问,注重迁移

语文的知识点往往是流动的、有联系的,这里的迁移更多指的是课内外的迁移,很多老师注重的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但在我看来,课文的知识点涵盖高考的考点,在课外阅读的训练中应通过设问让学生回归课本。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文段,另一方面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课文,注重课内的学习。例如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掌握往往茫然无措,因而在讲评课外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时,应有意识地拓展设问,转接到课内文言文具体文段、具体词语。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对于系统学习知识是较大的助力,而不是茫然地进行课外阅读。

6.巧妙设疑,培养独特的文化体验

第8篇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还需要各种形式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补充。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等特点,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渠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吸收课堂上得不到的大量语文信息,涉猎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使知识、生活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特长,有助于培育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课外活动的伸缩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给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可以发展部分学生的语好和特长,培养语文特长生,为文坛输送人才。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和文学家、评论家都念念不忘小学时代语文课外活动对他们走上文学道路的深刻影响。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课外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独立性,开展各项语文课外活动,必然会加强更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独立的、更为实用的操作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思想鉴别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今中外文化精品,就可以使他们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营养,从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做法

(一)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

每接一届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我都要鼓励他们坚持写日记。开始时,要求人人写日记,并在每5人中设一个日记检查组长,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可以使学生记下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经历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坚持写日记,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所以,写日记有着多功能的作用。

(二)坚持开展课外阅读

1.阅读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选择。例如,针对一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童话,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故事的优美。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全国发行的小学生报刊杂志。到了六年级,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经典的小说,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2.教给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现在市面上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在让学生阅读前,教师应教给他们选择书籍的方法,让他们阅读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书籍。一般低年级学生没有区别课外书好坏的能力,教师应具体推荐一部分图书。

3.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吸取精华,永远是课外阅读的主题。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可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寒冷的冬天,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冬游;炎热的夏天,带学生到大自然里去放飞。我每年都会选择一定的时间,带学生到外面玩,让他们当自己的主人。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去观察、去体会,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都详细记下来,认真整理一下,就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这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真谛,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

(四)办黑板报

一般进入四年级后,我就会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并在上面刊登自己的作文。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具体的做法是:按班里人数分工,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能办上两次。黑板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写人物的,有写事情的,有好人好事,也有学习方法的交流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的语文,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编写优秀作文选

每到六年级,我都会把班级的优秀作文编制成册。一般我会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写得好的文章,然后用统一的稿纸抄写自己的作文,再装订起来。这项工作不用老师费多大的精力,指挥好学生就行。但效果非常好,出优秀学生作文集,对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一节作文课都成为他们的期待。

第9篇

关键词: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分析;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0-01

中考在即,时间紧任务重,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复习效果,是老师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总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使总复习事半功倍,容易收到显著效果。现结合我对语文总复习的实践与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针对中考语文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中学语文进行深入复习,全面提高成绩,必须讲究复习技巧,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如今的应试能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之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现代教育理论来重新审视和把握复习与学习积累、能力发展的关系。就语文而言,学习积累是指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累积;能力发展是指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相辅相成的。复习计划要结合复习内容和学生具体实际进行拟定。结构上应包括时间、复习内容、达到的目的或要求、复习方法等。总的原则是紧紧围绕着《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关于对初中毕业生要求的内容,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使复习能抓住重点。要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表以及检测反馈的时间方法,制定好每阶段的复习内容和侧重点。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充实复习计划。

二、走出语文复习的误区

回首过去的复习,常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注重知识的机械重复,忽视知识的运用技能。二是热衷于知识的专题,忽略了语言的整体感受。三是走进题海战误区,迷失了自己的主动性。语文中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必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在复习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走出误区,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三、高瞻远瞩,明确学习目标

认真研究《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即在学生临考前要通过哪些训练,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析中考试题,预测命题方向

近年来我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以话题作文为主,今年还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考语文试题,在复习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五、强化基础训练,复习有侧重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六、强化阅读题的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