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时间:2023-07-10 16:29:03

导语:在大专院校教学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专院校教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 大专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 渗透

大专院校与其他高校一样,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这也意味着其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乎人才质量,虽然多数学校认识到了该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但在管理理念、手段层面有待改进,尤其是忽视了人文教育,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以及身心健康,故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与本科学生相比,大专院校的学生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加之受信息技术、文化思潮等的影响,其自我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注重彰显个人魅力,实现个人价值,显然规范、统一、僵硬的制度化管理已难以适应学生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故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对话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变得十分重要,同时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大专院校理应与时俱进,调整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和管理比重,以此适应时展要求。可见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使然。

二、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性文化,既可以是物态环境中彰显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是学校风气、价值取向、人文传统等意识形态,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正面导向,使其在无形的熏陶和感染下吸收人文教育,进而将其转化为内在素养,这就要求大专院校努力营造打造充满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张旗鼓、兴师动众的建设“大学城”,而是从细节处彰显人文内涵,以此吸引学生驻足、体验,进而受到熏陶,如注重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营造特色的自然景致,设立孔子雕塑、唐诗碑刻等人文景观,在校园宣传栏、橱窗、图书馆、教学楼大厅等人流大的位置挂设、张贴富含人文内涵的校训、条幅、至理名言、经典文章等,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歌唱比赛、知识竞赛、趣味体育、美文赏析、人文讲座、义务献血、义务劳工、社会走访等等,以此为学生行为模式、人格品质、道德情感、精神风貌等提供正确的引导。

(二)将人文关怀渗透于学生管理制度中

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渗透人文关怀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适当的将学生的权利和需求纳入制度制定的标准中,尽量少出现严禁、不得、不准等禁止意味和命令色彩浓厚等词语,以免引发学生反感和叛逆,尽量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氛围中实现教育和管理的双重功效,如针对容易被忽视的学籍管理,可以根据学生挂科的数目给予恰当的规定,严重的责令退学,以此督促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严于律己;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事前通知学生,并允许学生自我陈述和申辩,以此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避免不必要的师生矛盾;尽量考虑学生的情感、形象、心态、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如丰富管理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以此调动其责任感和自信心,彰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等。

(三)将人文理念渗透于日常管理方式中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因为若管制较严,学生可能会有所方案,若管理松散,学生则易出现自甘堕落等不良心理,故在日常管理中渗透人文理念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可借助适当的谈话交心、实践活动等方式建立信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引导学生消除对教师作为管制者的偏见,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染和熏陶下学会遵纪守法,尊师重教;同时注重关注学生的思想言行,当其言行出现不良势头时,应予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尽量少用制度加以压制,且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市场趋势、时政热点、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以此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此外,还应充分把握传统节日、世界性活动等时机,开展实践类活动,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等。此外,还可根据在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实际水平,多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具体可立足学生专业特点、职业要求等,以此督促学生自觉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树立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弃恶扬善、甘愿奉献等诸多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四)注重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鉴于人文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大专院校还应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以此为满足工作实际要求,发挥模范作用,树立学校形象等提供重要保障。具体可以借助适当的优惠政策、拓展人才选拔渠道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用于充实工作队伍,如加薪、创造学习机会等;可以加大人文教育培训力度,如进行人文课程学习、知识讲座等岗前培训,针对脱岗人员可为其提供全日制培训,或以学分制进行培训,也可以是根据爱好自行选择人文培养内容,通常培训内容涉及思想、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成果,《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课程;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文素养标准和考核标准,督促工作人员自觉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以此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管理理念,建设充满人文特征的校园文化,制定渗透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加以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进而为渗透、深化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健康品格、道德修养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人文教育的路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陈哲力.大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弘扬人文精神[J].延边党校学报,2011,(20).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大专生 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医德

一、引言

进行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拥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活力,让学生思想得到真正转变,并真正理解教育内容,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创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以人为本是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价值主体。

对医学大专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创新才会为其增添活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要真正教育人、说服人,最终塑造人,这个过程需要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告别原来单纯的理论讲解,将思想政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大学生成长中的需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体会到自身主体作用的体现,并感受到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和潜能开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开发功能。

2.全面发展实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是推进社会和人全面发展,而这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当代很多医学生在一些物本价值取向和科技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更注重物质创造,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人文修养和道德追求,更淡漠社会责任。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果不加以教育,这样的医学生走向社会定会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只有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道德影响力,才会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实现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保证,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坚持医学大专生的协调发展,是让医学生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更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医学生要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创新医学大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1.将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医学发展源远流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不能摒弃我国古代医德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对优良医德的继承和发扬。古代医学把“仁术”和“济世救人”作为医业宗旨。医生的目的是救人疾苦,并讲仁爱、廉洁、不谋私利。新历史条件更要求医务工作者尊重生命,继承和发扬医德传统。而这些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传统医德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求医学大专生刻苦钻研,并认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医术。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努力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校园和谐文化。

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文明、整洁和怡静的环境,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核心,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医学大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创造出有自身医学特色,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对课堂效果、定期测评及考风考纪教育等都要进行严格控制,让医学生更全面了解医学教育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有医学特色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医学大专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如开展义诊活动,进行社区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等,学以致用,让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亲身感受到患者被病痛折磨,以及一些医疗落后地区卫生需求不能满足后将更理解患者家属的担忧,并将更充分地感受到医疗职业的神圣,实践中学生会学到校园里无法学到的知识,产生从未有过的一些感触,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构建网络平台,拓展医学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渠道。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而没有讲透彻的问题出来,也就是“广播”,学生可以“收听”和“关注”形式更深一步认识,当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回复,促进学生对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想要了解的医学思想理论进行探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进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活力。

四、结语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信医学大专生一定会在不断的模式创新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提升自我,并符合时代要求,将来发展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官萍,李勇,游义芳.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

[2]张振平,朱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5(06).

[3]朱清.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宣传部门的重要职责[J].福建理论学习,2005(04).

[4]黄美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求实,2006(S1).

第3篇

关键词:音乐 学生管理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82

很多大专院校把学生管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孤立地分成两大块,致使学生专业技能和他们的整体素质发展得并不乐观,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如果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必能相互促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学生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考入音乐表演专业的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很少接触音乐或几乎从未接触过音乐,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仅凭高考前的几个月的音乐辅导考入高职院校。入学后,他们又缺乏自信心,认为自身的专业基础水平不如本科生,即使学出来也没多大用途,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奋斗目标,心态比较颓废。同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遵循学生管理工作由系部辅导员负责,教师只负责上课的模式。教学与管理缺乏沟通,无法互相促进发展。这种单一的强调学风或教风的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更不能使音乐表演专业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整合教学理念,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一起抓。

2 方法与措施

2.1 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据了解,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并不都是由专职教师担任的。非本专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只能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却无能为力。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只负责把课上好,顶多利用课堂时间对班级的管理说上几句,并没有尽心尽力。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一般,大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大学,他们不能立刻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老师的制约,很容易厌学,所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除了上好专业课之外,还得像辅导员一样,管理好班上的琐碎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专业技能与学生管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最好还是由专职教师来担任。因为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他们更加愿意听从专业教师的话。音乐表演专业是技能型特别强的一个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老师来做他们的班主任,他们可以经常目睹老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2 通过对学生提出专业要求促进学生的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位高中生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心中多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不妨抓住这一最佳时机要求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定一个短期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以保证书的形式写下来交给班主任保管,并要求同学们写的这个保证书在毕业之前一一兑现,以此激发他们今后学习的动力。音乐表演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很多,如:幼师、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社区文体工作者、演职人员等等。但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必备的相关专业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所以,保证书的内容只能是学生所学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科技能,要求学生的某一项或两项专业技能务必在毕业之前达到一定程度或级别。保证书从某种程度来说保证书正好是班主任手上的一把利剑,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例如:某学生的保证书保证自己的钢琴演奏达到八级水平,那么在毕业之前必须达到。从农村来的孩子之前从未碰过钢琴,要在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达到钢琴八级水平还是有难度的,这就无形之中强迫他们每天必须花大量业余时间用来练琴,从而掀起一股你追我赶的好的学习氛围。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管理工作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

2.3 多种专业课程齐开放促进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整体来看,专业确实不如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好。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乐器,小学毕业已经取得了某种乐器的最高等级。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可以说轻松得很。另外,本科院校的专业性特强,声乐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声乐,钢琴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钢琴。可想而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赶上他们。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音乐表演专业的多种专业课程一同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多种专业技能。如我们除了开设声乐、钢琴这两大主干课程外,还开设了多种小乐器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必备的钢琴、声乐两大课程外,每人至少再学两种小乐器。这也是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融合的。据笔者了解,相当一部分的琴行在招收人才时,喜欢招那些既能教钢琴,又能教声乐,还能教其它乐器的学生。这就为他们解决了师资力量。大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都是抱着拿到大专毕业文凭的态度在学习,因此学习环境比较轻松,没有太多的压力。这就造成在大专校园里,如果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上完课就没事了。学一件乐器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在两年时间里,还要学习其他两样乐器就不那么简单了。为了完成专业课程,学生们只能硬着头皮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泡在琴房里。所以,对于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多种专业课程齐开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与不良学习环境相接触的几率。

3 结论

总之,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综合测评的优劣。关键在于学校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采取学生管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问题 举措

近年来,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它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也比较大,各地掀起一股物流发展热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开设将近十年了,总体来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思路比较逐渐清晰,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不过,物流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

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 “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总之,物流实践教学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雅玲.构建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 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8-150

第6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7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各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后简称旅游专业)已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目前旅游人才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于是我国的旅游教育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开设旅游专业(系)的普通高等院校1l15所,比上年末增加148所,在校生59.98万人,增加0.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比上年末增加92所,在校学生48.34万人,减少0.69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208所,在校学生为108.33万人。旅游大专院校已成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体,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等多个学历层次结构。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以及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尤为突出。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然而,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热的同时显现出“人才荒”。这些都暴露出我国旅游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校企合作是解决旅游管理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教育通过与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实践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并通过校企合作交流与沟通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旅游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出一批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融人社会,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的欢迎;旅游企业也要深入到旅游院校,加强企业与学校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旅游院校全面了解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的需求,最终让旅游院校根据旅游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搞好课程开发,按照旅游企业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市场调研,把握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要加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这已经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这五个对接中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是前提和基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了实现对接,必须搞好市场调研,做到知己知彼,把握旅游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心健康: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注重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3)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将近五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文化素养有待提高。(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知道了目前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和企业的需求,就能有的放矢去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建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校企合作打好基础。

(2)用“冠名班”方式为企业定向培养旅游人才。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为了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特定企业员工,我们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岗位要求等知识和技能提前导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提前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定。为企业用“冠名班”方式进行定向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可选取知名旅行社和高星级品牌酒店作为合作伙伴,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签订相关协议。学生入学后,带学生参观合作企业,了解企业情况,企业派专人到校介绍旅游业态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进而对企业的认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选择“冠名班”,然后旅游企业人员来校面试,确定入选名单。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由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授课,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到冠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难的问题。这样学生可提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实习期间能很快融入企业,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定期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减免部分学费,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企业对冠名班的办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的开设,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从师资培训到教学督导,都要和学校深度合作,全程参与。

四、结束语

总之,校企合作应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理念,有效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全方位探索深层次校企合作的新途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教学由于要依托一个组织,诸如学校、专业运动队和企业,因此势必要遵循一些组织管理的规律和原则,因而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必然要发生关于投入与产出等经济范畴。而成本预算作为组织管理中的基础内容,关乎体育教学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方向,因此必须提上日程。本文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一、成本预算内涵与体育教学管理

顾名思义,成本预算是一种预计或称未来成本,就是组织按照预算期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情况所编制的预定成本。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都是依托一个实体组织,国家和各省市专业运动队、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以及一些企业,因此教学行为势必要遵循组织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可以说,现代体育教学在教学行为之外,还要具有组织管理行为的特色内涵。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就必须要面临成本与收益的这一组织管理最为基本的目标和内容。而成本预算体现了从事体育教学的组织对这一教学内容所需要资金、师资、设施、课时以教学政策等资源进行先期预测,从而针对整体成本的合理性来实施对整个教学计划可行性的论证,并根据这一成本机构结论实施对教学计划及其管理工作的最优化模式的确立和健全。现代体育教学遵循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原则是必然的,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成熟,教学行为越来越具有目标明确、管理严格、组织严密的特性,而成本与收益理念也成为教学行为的价值原则,强调的是以最小的教学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教学质量收益。从这个角度讲,教学管理行为就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

二、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成本预算分析

(一)对体育教学管理目标的成本预算

在组织管理视野中,管理目标是首要的。任何组织行为都是以目标为起点的,而一切组织管理都可以看作是对目标实现的过程。体育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可以说,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成为其成本预算的重要依据,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了成本预算的数量、层次和结构。比如体育教学的目标中要体现德、智、体、美的教学任务,即关于体育道德伦理、体育科学文化、体育技能和体育审美能力的综合培养,而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成本预算就需要进行整体性考虑,但就师资这一成本项目上,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力度,即加强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二)对体育教学管理控制的成本预算

控制是组织管理行为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在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对目标的实现形成阻碍。而控制就是对这些阻碍进行克服和治理,使得组织行为朝着顺利实现目标的方向进行。而成本预算的计划往往又是控制行为的依据和基础,也就是根据成本预算来判断控制的对象、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的力度,以及控制成功与否的标准。首先,控制行为是一个寻找偏差、查摆问题及其原因、采取措施和消除偏差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体育管理系统各项工作的正常状态得以维持和进行,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问题往往是通过与成本预算发生了偏差才得以发现的。因此,成本预算往往是体育教学中控制行为的甄别标准。其次,体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许多步骤来兑现,并由许多部门协同完成。为了使这些步骤互相衔接、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就需要管理者对工作进程加以控制,以促进执行活动的协调发展,保证体育教学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如果失去有效的控制,执行计划的各个环节就会脱节,各部门之间就很难协调发展,甚至使计划落空。而涉及到多个步骤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可以说,控制行为在设计多个管理步骤并分派到多个部门进行合作的时候,成本预算要表现出强大的弹性,需要对教学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考虑并予以预算支持。最后,控制管理行为是改进体育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控制行为可以不断地改进体育工作,纠正工作偏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成本预算与体育教学诸要素

成本预算本质上是对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教学资源试图优化配置的一种计划和规划行为,因此成本预算与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要素息息相关。

1.成本预算与教师。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要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又要提供各种教学信息,优化学习条件,安排体育活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及方法。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负责协调各种关系,了解、激励、教导和影响学生。因此体育教学中的成本预算的主体部分就是针对体育师资进行投入的,包括体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继续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体育技能指导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等。

2.成本预算与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体育教学强调现场的实践指导能力,因此体育教学的成本预算更多地体现了对体育教师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的培养和指导。因此学校的体育成本预算中必须要含有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方法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内容的。

参考文献:

[1] 梁克平、贾素华:《浅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因素与教学效果》,职业技术2007(1)。

第8篇

与其说考生选择了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不如说是它们选择了考生。但对于近乎自己唯一的选择,考生往往知之甚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读三本、高职高专院校究竟是前途无“亮”还是前途无量?该怎样结合分数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与《求学》一探三本与高职高专之虚实,便知分晓。

张立群薛梅2011年1月,《求学》在网络上发起调查:假如现实让你不得不报考三本或者高职高专,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历经一个多月的投票与审计,现将投票结果公布如右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许多人开始选择三本或者高职高专。曾经有媒体说,现代人患有“大学焦虑症”,仿佛不读大学就不能为社会所容纳;而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网友并不抗拒三本或高职高专。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10年12月底公布的信息:在全国2305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在校生总数超过了531万人,其中本科生近245万人,大专生超过285万人。截至2010年3月,国内的2305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按学历层次分,本科院校1090所,其中独立学院322所;大专院校1215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071所。

阳关大道走的人多了,也会变成独木桥。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纠结的问题有很多,如何考出最理想的成绩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面对分数的瓶颈限制,我们仍然需要理智思考:是否只有挤破脑袋上大学才能有出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生案例表明,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的单行线,大专、高职也是渡人之桥。关键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桥梁,究竟何桥可渡?我们又该如何去渡?

主文:

去三本还是上高职高专?

重点、名牌大学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以致当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空降”到跟前时,考生和家长对其往往仅是一知半解:一是搞不清三本和一本、二本院校的区别,总觉得上三本低人一等;二是分不清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区别;三是对三本以及高职和专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三本院校不但是民办院校而且收费很高,而高职高专省最低控制线和录取分数较低,让人觉得层次低,因此,选择三本或高职高专院校,往往被考生、家长们视为无奈之举。

在此“大势”下,去年一位广西高考考生的选择可谓石破天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该生在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4分并可以申请少数民族加分的情况下,放弃了本科志愿,选择一所专科院校就读,由此引发了社会对所谓“低端”院校的一系列反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实的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也许与大家想象中的“差生避难所”相差甚远。

三本、高职高专类院校释义

对普通高中的高考生来说,无论三本还是高职高专,最大的共同点是入学门槛相对偏低。从录取分数看,它们通常属于同一个级别。但是除此之外,二者还有很多不同。

三本 高职高专

招生对象 一般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应届中专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考

学制 与普通本科一样,一般

是4~5年,以4年居多 一般是2~3年,以3年居多

学费 超过10000元 7500~10000元

毕业证书 拥有本科学历证

书和学士学位证 拥有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本

“三本”即是在第三批本科批次录取的院校,简称三本院校。三本院校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除了部分独立学院以外,一些在本科三批招生的民办院校和部分院校的合作办学专业也在此范畴内。不过,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三本中的绝对主力,如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等。而民办三本院校是从办学历史相对较长、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中产生的,目前全国大概只有不到30所,和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比起来显然是少数;加之其师资力量比较弱,而且学历的承认度还不够权威,所以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本文分析三本院校时,多从独立学院角度做分析总结。

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

1.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

2.多采用创新型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并颁发学历证书;

3.管理体制相对灵活多样,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目前,我国的三本独立院校名称基本上按“××大学××学院”的形式命名。其中,“××大学”是创办这所三本院校的母体高校,“××学院”就是子体三本院校。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大学是其母体高校,行健文理学院则为广西大学创办的子体院校。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独立学院曾被笼统地称为“二级学院”,一些高校为收取高额学费争相开办“校中校”,由此导致多数独立学院不仅师资、教学完全依赖母体高校,招生时也多含糊表示“可拿校本部学位”,有的甚至将下属专科院校直接挂牌为独立学院,混淆视听。

按照教育部要求,从2008年4月1日起,全国独立学院在5年内符合条件的都要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即“摘帽”。如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目前已经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撤销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的建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不管是不是已经“摘帽”,独立学院毕业生都会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其毕业证书上加盖的是某大学某学院印章(而学校本部学生的毕业证书只盖有学校校名印章),显示出二级学院的名称,通常是由该独立院校自行签发,与所属大学关系不大。如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是由南方学院签发,而非由中山大学本部签发。

高职高专

了解高考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999年以前,高招录取只有本科和专科两种形式。1999年以后,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行招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而言都属大学专科,学生入学后和毕业后的待遇都一样,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因此,从大专或者说专科这个学历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说,在今天,大专就是高职,高职就是大专,二者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对应的学校通常称为高职高专院校。不过,高职与专科教育从微观处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培养人才,而专科教育则注重学科教育;同时,学生学习课程也有所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而专科课程设置则多带有“学”字,以基础教学为主。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类别 案例

普通高校本科院校所设置的高职专科专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专业、西南石油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等

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以医学、师范类为主,兼有其他类别,如工科类别等。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邵阳医学专科学校、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等

部分本科院校下设的独立学院所设置的高职专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等

从中专类学校升级而来的招收高职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 多从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等以及其他的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改换门庭”升格而成,如山东淄博职业学院、陕西商洛职业学院、山西阳泉职业学院

部分结合社会经济和行业用人需求,所创办的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福建黎明职业大学等

还原真实的三本和高职高专

有的同学会说,三本虽然是本科,但一是收费高,二是一部分三本院校属于民办性质。前者对于相当一部分经济条件不大好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些残酷;而后者由于带着“民办”字样,总让人觉得“低人一等”,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甚至还有的同学说,现在本科生都多得不得了,“毕业即等于失业”,很多本科生不得不去“考研”,再上个专科出来,那不等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

三本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凭含金量确实逊于一本、二本院校,但是,21世纪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世纪,文凭不再有巨大的影响力。三本、高职高专毕业生一定拼不过一本、二本毕业生?每个了解三本和高职高专的人,都不会给你肯定的回答。

本科学历+技能:你所不知道的三本

报考镜头回放一:河北考生小霞原想考取一所差不多的二本,但是分数不争气,满腹牢骚只能屈就三本。但她父亲却是这样给女儿规划人生的:先上三本再考研,毕竟三本属于本科,考研和考公务员起点与二本是一样的,而且经过粗略调查后,他还发现,许多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考研成功率很高。三本院校名气差一些,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将来考上公务员、研究生都是很有可能的。

――小霞最后报考了四川的一所三本院校,当年的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上,前来“传授”经验的一个学姐,因为超强的学习成绩和英语成绩等,同时获得了西南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报考镜头回放二:来自浙江台州的小葛2006年报考了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他知道学费偏贵,但考虑到当时招生简章上提到师资、学习环境和本部几乎没有差别,特别是毕业时能同时拥有普通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选择了三本。

――小葛通过四年的努力,顺利拿到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回顾自己的四年学习生活,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在图书馆占座位、自习的日子。课堂学习过程似乎也和其他同校一本、二本的同学一样,一样的教学环境、一样的老师、一样的住宿条件,还有很多一样的地方。目前,小葛和几个同伴在杭州创业。与他同班的同学里面有部分还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根据往届的情况看,被录取的应该不在少数。

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出国留学、考研、考公务员、户籍管理、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本科(一、二本)学生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所以,三本和一、二本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本科层次的高校),都是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家庭,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相同的,是不标明几本的,只表明是本科。

而且,一些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存在短板,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而三本院校在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多采用“本科学历+技能”的新型教育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法学专业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课程体系,开设“法律诊所”、模拟审判及法律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2010年“全国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70名参考同学中28人获得通过,一次性通过率高达40%。同时,该校城建系的2009届毕业生徐四维报考外交部公务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考生角逐,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以129.5分的笔试成绩名列全国第一。再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集团联合举办的三本院校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该校的学生在创作能力、理论水平上可能不如母校天津大学,但如果从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熟练度、技术能力方面看,则能够达到甚至强于某些重点高校。

雇主必需品:越来越抢手的高职毕业生

报考镜头回放一:家住南宁的小王2007年高考发挥不好,报专科有点儿不甘心,想复读又怕来年重蹈覆辙。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他前来志愿填报咨询现场咨询专家。在专家指点下,他还是决定先报高职,挑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这样可以先上学,就业以后一样有机会上本科提高自己。最后,小王报考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

――在最近志愿填报专家对小王进行的回访中,小王告诉专家,他已经和广东一家著名家电制造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报考镜头回放二:2009年参加高考的刘萱涛成绩离二本线差了十几分,远远超出了三本线,经过了深思熟虑,他还是选择了高职,对于他来说,毕业后能马上就业是最好的选择。

――刘萱涛报考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在过去的2010年,他目睹了东方航空、国航、中国移动等公司来学校现场招聘的场面。2010年底,他的师哥师姐――2008级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全部都已经有了顶岗实习单位。

“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就业优势也是它们吸引考生的最大亮点。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多管齐下,无疑让学生就业时更给力。

刘萱涛所在的学校除了开设专业技能课程之外,还有大量的围绕职业素养养成的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等。他不仅要学习乘务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包括乘务英语、礼仪、仪容仪表等专业课程,在毕业前还要考取专业要求的英语等级考试,考取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资格证。另外,一些辅修的课程,如体育课都具有空中乘务人员的特色。

以下两个图表是笔者根据麦可思公司在2010年6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所分别整理出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薪资情况。

图12006~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图22006~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

从图1可以看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86.6%)高于2008届(85.6%),但仍比2007届(87.5%)低。其中,“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分别较2008届高了1.1%、0.1%、1.7%,但与2007届同类毕业生相比,“211”院校与非“211”本科院校仍分别低2.3%、3%,仅高职高专“一枝独秀”,比2007届同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1.1%。

值得注意的是,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较上届非失业率的增长,来源于读研而非就业。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差距从2006届到2009届分别为7.2%、6.3%、3.8%和2.2%,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87.4%)。

第9篇

随着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动与发展,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着。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力建立“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然而与发展较快的高职教育相比较而言,公共英语教学发展比较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满足不了社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学生听、说、读等应用能力不突出,与其专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和期望存在差距;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目标,以学生考证过关为目标。对此,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学院、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以及每位英语老师的广泛参与下,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开展需求分析,进行研究、反馈、实践、总结、完善教学体系,并与兄弟院校学习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以改进教学,推动教学改革。

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重要一点就是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师管理条例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条例》、《教师工作管理制度》、《教师科研管理办法》等。将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联系起来,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系部、学院制定了对教师的教学日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等教学文档规范和严格检查制度,紧抓教学督导、教研室活动、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集体备课、听课等教学管理活动,确保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针对高职英语实用性要求,突显职业、专业、岗位英语特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能用,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满足需求,学院大量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大量理论知识的“双师型”人才。此外,学院、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切实了解社会市场需求,职业需求,使英语教学与职业、行业、专业相结合,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授课形式,为英语教学课堂带来活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实用性,突显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特色。再者,学院积极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深化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学习并了解前沿信息。在学院、系部的资助下,英语教师中有10名教师出去培训,同时还有3名教师在高等学府深造学习,英语教师们分批、分阶段到企业、市场调研、学习、总结、反馈、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了教学改革。

2.改革传统的统一型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突出针对性、个性化、多元化

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考虑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对不同专业英语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行业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融入到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英语教学。学院生态旅游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基于生态环境及旅游方面相关知识开展,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以往的纯语言理论教学,选取环境类、生态旅游类、导游词等相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料,使专业知识与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打破原来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加入职业英语、行业英语,改变了过去以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或四级、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定好坏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实用性上,极大提高了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正确,缺少学习主动性,尤其是理工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更不重视,认为英语学习就是为了取得考试证书,用来作为找工作的一个筹码。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涉及专业多,学生面广,学生层次复杂,大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来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的备课、上课未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教学与指导,尤其是在学法上不够重视,这样的大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若按现有统一的目标实施教学,一部分成绩不理想者,没有适合的内容与方法促其进步,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很难兼顾周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因此,结合学院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编班,分级管理,分类教学,分别指导,因材施教,使其学有所获。学院是全国招生,由于地域差异英语程度肯定有所差异,在同一时间内,教师不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要求;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也不可能选用不同级别的适合自己现状的教材。这种状况必将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授课只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口味,而另一部分学生只是浪费时间。为了使大多数学生有所学亦有所获,真正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把英语学习当成一个自学的学习过程,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我们以《基本要求》为依据,实行分级教学、分级考试,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及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班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B班能够掌握基本知识。A、B两个层次班级采用不同教材、不同授课计划、不同教学大纲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并且根据学院学生英语实际能力,我们还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了英语选修课。同时考虑到环境艺术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小三门类,英语基础更薄弱,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要与其他专业区别对待,制订与其相符的授课计划、教案、大纲等,更贴近学生学情要求。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3.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第二课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院已投资建立了四个网络自主学习室,英语学习资源库。以此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听、说、读、看、译等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在宿舍,甚至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英语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立体化学习环境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做到“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由外语教师专门负责组织筹划具体活动项目,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的作用,强化实践环节。利用课外时间举办英语角、口语大赛、演讲比赛及各类英语辅导班,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全方位培育校内语言交流环境,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厚,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学院英语角组织的戏剧表演在秦皇岛市各大专院校戏剧表演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学生代表也多次取得了省级第一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