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丽乡村建设范例

时间:2023-07-10 16:29:03

导语:在美丽乡村建设范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丽乡村建设范例

第1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为我们伊春林区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美丽伊春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以建设美丽伊春为基础。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79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6%,是“天然氧吧”、“立w资源宝库”,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因盛产珍贵树种红松而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美誉。由于以前的过度开发,小兴安岭林区曾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功能亟待恢复、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严峻形势。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伊春市按照提出的“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有利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积极探索,大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伊春建设。2013年全面停止了森林商业性采伐,坚持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确定为核心战略,紧紧围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主基调,坚持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共生共荣的集合体来对待,把森林生态保护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努力通过生态、经济、行政手段,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大力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项目,并把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增长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经济转型、生态保护、文明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建成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5个、省级以上地质公园4个。森工系统累计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1633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341万亩;实施生态移民,规划全市218个林场(所)撤并99个,已撤并55个;退耕还林127.6万亩,封山育林777万亩,实现了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长800多万立方米的良性循环,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近些年,伊春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市品牌的集中创建,以及新农村、新林区建设的统筹推进,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美丽伊春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伊春市先后被联合国等组织和机构授予了“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绿色伊春”、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21世纪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两次被评为中国幸福城市。这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系统化打造“美丽伊春”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还不够大、功能还不够完善,林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步子还不够快、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建设美丽伊春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评价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突出抓好规划引领、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等五方面工作。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经营”的理念,坚持全市“一盘棋”,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抓好中心城四个区、其他区局址所在地以及一市一县城关镇的规划建设。以“生态为魂、欧典为型、旅游为绳、宜居为本”建设理念为指导,科学设计城镇人居环境、景观风貌和建筑色彩,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提高产业聚集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把科学规划作为美丽乡村、林场所建设的第一位工作。林场所规划,要结合全市林场所布局调整规划,以中心林场所为重点,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具有田园社区风格的中心林场所,以更好地承接生态移民,提高林场所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乡村规划,重点搞好中心村建设规划,吸引偏远自然村屯人口逐步向中心村转移。美丽乡村、林场所规划都要体现乡土特色和自然风貌,“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为未来建设发展预留空间,实现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的有效衔接。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洁净家园(庭院)行动,突出重点部位,抓好四季卫生环境整治。强化公共秩序整治,集中治理“环境十乱”行为。积极整治农村、林场所垃圾乱倒、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探索秸秆合理利用方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市面上农村、林场所环境明显改善。鼓励农民、林场所职工采取沉淀池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鼓励农村、林场所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和有一定规模的沼气池,实现垃圾、污水就地就近处理。加强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城镇重点加快“三供两治”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城镇路网,搞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林场所重点抓好水、路、房等基础设施完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把功夫下到日常,把效果通过常态体现。坚持素质提升,注重不文明行为矫正,强化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公共秩序优化、环境整洁卫生。坚持整体推进与细节落实相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疏漏每一个环节。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着力完善管控机制,强化长效机制构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美丽伊春建设全过程,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化道德实践,发挥好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唱响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强调责任担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协调联动、有序推进,出实招、用实劲、见实效,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建设美丽伊春提供有力保障。

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择善而从,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美丽伊春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协调配合,城乡联动,保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有序推进,形成合力,注重自然生态之美、环境整洁之美、人文和谐之美的和谐统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人民更幸福的富强而美丽的伊春一定会迎面向我们走来。

第2篇

乡愁,是抹不掉的记忆,也是最能让人回味的美酒。当人们因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日渐疲惫时,回忆往日的乡愁往往就会生出一股探寻的力量,向往乡村的宁静和轻松,由此乡村旅游成为了乡愁最好的载体,带着人们去寻找、去体验那曾经的回忆之地。

在湖州的农村,农家乐已经成为较常见的农村旅游经营实体。一家一户的门面,几间装修简朴的客房,加上可口的美食和农家田间的采摘乐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家乐成为都市人放松的去处。据了解,2016年一季度,湖州市接待国内游客1645.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55.03亿元,同比增长51.29%,其中乡村旅游游客超过600余万人次。

数字是对湖州乡村旅游人气的最佳诠释。2016年5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中国・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暨丝韵南浔文化旅游节在南浔举行,这是湖州市迎来的又一个国际旅游盛会。近年来,湖州市以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为抓手,围绕“强功能、提品质、塑文化、聚人气、促产业、富百姓”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着力通过乡村旅游“湖州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培育与创新,深入开展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体制之变

体制创新是诸多形式创新的关键,体制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湖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旅游经济发展新常态,于2014年组建了湖州市旅游委员会,为旅游经济重塑新动力。

据了解,湖州市旅游委员会的组建,实现了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经费的“五个增加”和体制转型,明确由旅委统筹管理全市休闲旅游产业,专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为全国唯一。与此同时,全市新增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14个,确定交通、规划和农办三个部门的领导为职数内的旅委兼职副主任,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5个县区7个主体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初步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的大旅委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目前,除了组建市旅委,安吉、德清、长兴也都设立了旅委,真正实现了市县旅游体制的全覆盖,体制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

配套设置旅委的体制创新,配合湖州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以及乡村旅游利民富民的功能,湖州市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统筹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湖州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中心,2014年又设立了乡村旅游处,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湖州市旅游行政执法支队,三县两区均设立了独立的乡村旅游管理办公室。

目前,湖州市乡村旅游已构建四级行政管理体系、部门联动体系、四级行业协会自律体系、四级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大体制”,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消费环境、品牌影响和营销水平提供了保障。在全国创新建立了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工作推进的“领导联系、季度例会、督查通报、专题会商、年终考核”五项制度。

周末,在莫干山海拔300多米的德清劳岭村,西坡29号民宿的主人钱继良已在忙碌地接待客人。房间并不便宜,一幢民居房一个晚上标价,工作日5000元,周末7000元。可即便如此,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住客还是络绎不绝。钱继良说,来的最多的一个回头客,不到4年时间,来了15次。

民宿经济红红火火,与湖州市旅游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旅游标准大体系密不可分。近年来,该市起草了《湖州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先后出台了乡村旅游集聚区、示范村、示范农庄、示范农家和乡村民宿(“示范洋家”)五项认定标准,推动湖州乡村旅游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德清县正式提出《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德清标准”,为全国县级(县、市)第一家。2014年8月6日,国家旅游局将安吉县列为第三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区)。

发展之新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湖州市充分吸收和转化了大都市的市场需求,实现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圈发展之间的深度互动。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其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特色优势,通过差异化定位,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都市后花园,在区域经济中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之路。同时全市还以周末休闲、异地养老、养生度假等为核心功能,发展了一批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成为都市消费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

服务引领乡村旅游发展联动机制基本形成,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湖州牵头成立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先后成立了浙江分会、江苏分会和上海分会,目前该联盟已成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副会长单位,联盟成员已达300多家。同时开设了“中国乡村旅游网”,推行了“长三角乡村旅游推介会”“长三角乡村旅游营销月”等活动,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并实现区域合作互动发展。

去年,市旅游委员会又成为亚太旅游协会会员,并且在第六届国际乡村旅游大会上,推动建立了国际乡村旅游联盟,对引领乡村旅游大联动机制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什么是中国乡村度假的“湖州模式”?乡村度假的“湖州模式”是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差异化参与都市圈分工,走出了一l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城镇化、乡村就地现代化、农业就地产业化的生态发展之路,是工业化后期区域创新发展模式的新样板、新典范。并出现了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和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等乡村度假旅游的四种模式。同时还形成了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安吉中国大竹海乡村旅游、吴兴滨湖乡村旅游、南浔浔练乡村旅游等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湖州一直有着“把人从都市圈模式带入休闲度假模式”的神奇魔力。比如德清,莫干山上有着200多幢别墅,风格各异,无一雷同,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山下,不少村民闲置的旧房,经过改造成了个性化的“洋家乐”,周末累了就找一处休憩;比如长兴,可选择做一个吃货,尝尝当地特色的碗,仅水口乡顾渚村就有437家农家乐,老板和蔼可亲,做的菜也是一等一的地道;比如安吉,除了可以去《卧虎藏龙》、《蜗居》、《如意》等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游玩,还可以去中张村的农耕馆及尚书土干村里解读下农耕文化。

湖州不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更是让当地乡村度假模式成为全国示范。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湖州品牌已经打响。在市旅委看来,亚太旅游协会决定把国际乡村旅游大会永久驻足在湖州,原因也在于此。2014年,国家旅游局主导出版了《中国乡村度假新模式DD湖州乡村度假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观察》一书。专家赞誉:“湖州模式是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板,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经典浓缩,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成功范例,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典型样板。”近年来,来湖州考察乡村旅游的政府代表团络绎不绝,2015年,全市已接待来湖考察乡村旅游的团队500多批。

走向国际

作为湖州旅游的拳头产品,近年来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在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正不断向国际化靠拢,并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在2015年国际乡村旅游大会上,亚太旅游协会确定湖州作为国际乡村旅游大会的永久性会址,这又为湖州向旅游国际化方向发展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乡村旅游想走出国门,首先发展理念就要与国际接轨。而湖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之上,这和以生态休闲游为主流的国际化旅游理念不谋而合。”湖州市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湖州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做好“生态+”的文章,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大力推行“意识教育生态化”“旅游景区生态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消费观念生态化”等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旅游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先进的旅游理念,奠定了湖州乡村旅游国际化的基础。

第3篇

哲理性综合分析题

6月27日第一题:四条直线可以写成“王”、“口”字,可以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组成菱形,你怎么看?

【分析】

该题属于哲理性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这个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对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要求较高,思维必须具有深度和广度,同时要紧扣题目的要点,既要做到言之有理,也要结合实际,论证充分。考生可以选择三个点展开论述,也可以简述三个点,选择其中一个点谈谈深刻体会,即做到“广”又做到“深”。

【要点】

1.四条直线,或者多条直线,才能组合成多个汉字和丰富的图形,说明团队和组织的功能大于个体。2.四条直线,只要组合不同,结构变化,就能组成不同的汉字和图形,说明要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前提下,善于整合资源,优化结构。3.四条直线,既能够组成汉字,也能够组成几何图形,也能够组成斑马线,说明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运用我们现有的资源。4.四条直线,有的人喜欢组成汉字,有的人喜欢组成几何图形,有的人喜欢组成斑马线等,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我们要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价值。5.四条直线,有的人会组成汉字,有人会组成几何图形,说明我们有时也要有变通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6.无论组成王、口还是矩形、棱形,基本元素还是四条直线,这告诉我们,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我们岗位不同,本质都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主题演讲题

6月27日第三题:一个键盘上有很多功能键,如backspace和delete等都可以单独完成一项指令,也有通过组合键来完成一项指令的,比如ctrl+z能完成恢复的功能,ctrl+c完成复制功能,ctrl+v完成粘贴功能,结合实际发表一段讲话(角度自拟)。

【分析】

虽然是道主题演讲类的题,但也注重考察考生的联想能力,考生必须要发散思维,联想到多个点。针对键盘上的键有很多功能,考生联系实际,自己确定主题,可以联想到三个主题,适当展开,也可以选择某一个主题,深入展开。

【要点】

有的功能只有通过组合键才能实现,体现了个体能力与团队合作的主题。可以结合个人与集体、部门与单位的关系来谈。2.delete是删除键,告诫我们在工作中要敢于去除一些负面的想法。比如,要去除慵懒、懈怠、腐朽的思想。3.ctrl+c是复制键,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复制别人的经验。必须要先学习,然后才能创新。4.ctrl+z是恢复键,提醒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做事有预案。5.enter是回车键,很重要,很多功能都是通过它输入,回车就是落实、执行。6.键盘有多个功能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们也要有综合素质才能把工作做好。7.不连接主机的键盘,是不起作用的,没有接地气,脱离群众利益的政策,没有实效。8.ctrl跟z、c、v等键组合可以形成恢复、复制、粘贴等功能,如果我们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就能跟不同的人合作,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做ctrl键。

启示类分析题

6月29日第一题:0.99的365次方等于0.03,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等于37.8,这个算式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分析】

这是启示类分析题,请考生谈谈对这数学算式的看法,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考生必须要扣紧题眼,展开联想,思维发散,联系实际答题。以下范例是六安市面试第二名(86.4分)的考生考场回忆版,供大家参考。

【范例】

两个算式给我三个启示:细节、勤奋、坚持。

第一个启示是“细节”。只差0.01结果却大不相同,这就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从细节中能省视自己的不足,统计数据时,往往一个小数点打错了,结果就会导致整个报表失败;下发文件时,如果点错了收件人,结果会耽误工作;面对群众来访的电话,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许就会酿成,所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做事必须重视每一个细节。

第二个启示是“勤奋”。勤学犹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久见其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但日久见其损。每天少做了0.01,一年下来,只有0.03,而1的365天之后也还是1,但是我们每天只要努力一点点,多做了0.01,365天之后就是37.8,奇迹就会发生。我们每天多为群众做一件小事,一年下来,十年下来,就远远大于1了。

第三个启示是“坚持”。做事要学会厚积薄发。我想到了一种植物,叫尖毛草,它生长于非洲草原,开始半年它几乎没有长势,但半年后,一场暴雨之后,它两天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6甚至2米。原来它不是不长,而是在长根部。我们的人生也像这颗尖毛草,我们也要坚持,现在我们虽然是0.01,只要坚持成长,我们会长到0.99,再坚持我们就长到1了,如果继续坚持,就长到1.01,甚至1.02了,这样365次方之后,我们就是37.8,甚至1377.4了!

串词题

6月28日第四题:请以“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回乡的旅程”开头,以“透过车窗,遥望远方,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又将是什么模样?”结尾,说一段话。

【分析】

这道串词题已经明确了主题,考生要围绕“家乡”这个主题来进行答题。围绕“家乡”,考生要进行思维发散,可以把家乡定义为乡村,也可以把家乡定义成城镇,可从经济发展方面谈家乡变化,比如,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家乡的工厂企业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等。也可以从文化教育方面谈家乡变化,比如,家乡盖起了希望小学,孩子们都有学上了;还盖起了乡村书屋,建立了图书馆。也可以从生活环境谈家乡的变化,比如,企业多了,河水变黑了,天空变灰了;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以下范例是马鞍山市面试第六名(84.9分)的考生考场回忆版,供大家参考。

【范例】

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回乡的旅程,遥想三年前的那个背影,父母在站台送我离开的场景,让我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年了,家乡高楼林立,儿时的池塘和竹林已经没有了,变化太大,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变差了。让我想起家乡一句顺口溜,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做饭,90年代鱼虾绝代。我们的城镇化进程是不是太快?值得我们深思。

一场暴雨让下水道排水不畅,我们的下水管道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开汽车进奔驰吗?正如一个人外表光鲜,但是也要注重内涵修养。我们搭起了城镇化建设的大框架,但也应该往里面去充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让每个人住有所居、医有所疗、老有所养。

相信我们不仅保留自己的青山绿水,而且可以获得“金山银山”。透过车窗,遥望远方,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又将是什么模样?我希望是天空蓝蓝的,是鸟儿自由飞翔的家,河水清清的,是鱼儿欢快游畅的家,大地是绿绿的,是人民幸福美丽的家。

第4篇

关键词:漯河;林业建设;主要做法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辖两县三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域总面积2617km2,总人口256万人。市区面积1020km2,建成区面积48.6km2,常住人口46万人。近年来,漯河市积极组织开展以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林业建设,形成碧水穿城、林茂花艳、建筑精巧、环境秀美的绿色安全健康的森林城市风貌,打造中原地区最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6%,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62%、33.67%和12.56m2,相继获得国家级“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主要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1 确立城乡绿化一体的森林城市发展战略

漯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委、市政府根据漯河地域小、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等基本市情,依托淮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沙、澧两河横贯全境并在市区交汇等诸多优势,确立了突出滨河城市特色,培育绿色文化景观,统筹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名城的工作思路,着力探索以林促农、以林促经、兴林惠民的新举措,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2 遵循绿色、健康、安全的森林城市规划理念

漯河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科学、系统、合理地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坚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结构布局上提出建立“三绿、三林、三网、三园”体系。“三绿”即面上绿化、河路绿化、特色绿化;“三林”即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游憩林;“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三园”即郊野公园、绿色田园、生态果园。形成了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环境体系,实现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3 打造具有滨河特色的城市森林景观带

漯河是一座滨河城市,境内大小河流81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沙澧两河穿城而过。在先进规划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林网化、水网化的森林城市建设思路,着力打造林水相依、依水相连、林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滨河森林城市特点。城市核心区以沙澧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为中心,精心实施沿河布绿、围桥建景、设景建园、开辟绿洲为主要形式的绿化美化工程,高标准推进沿河开发,进一步彰显滨河特色,形成以滨水绿化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让广大市民拥有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构建设城乡一体的森林城市特色景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以城区和城郊绿化为核心的“城区绿岛、城郊林带、城外林网”的城市森林景观。一是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果树进城”工程。在城市外环建成40km长的围城防护林带,依托沙澧河市区段建成32km的沿河林带,市内建成400hm2的森林公园。在游园内和道路两傍种植观花挂果的柿、梨、桃、石榴、枇杷等优质果树,市区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景的生态景观。二是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在过境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及河道沟渠两侧建成了总长2500km、宽度不低于20m的生态防护林带,在乡村主干道及农田生产道路之间建成了14.7万hm2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在入市口等重要地段,高标准建设绿化美化精品,使带状林木、乔灌花草相互映衬。三是实施亲民绿化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重点推进社区游园和绿化广场建设,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园林式游园路,在城市的主要出入口、沙澧河两岸建设开放的游园绿地,提供市民休闲漫步的去处。四是实施林业产业开发工程。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突出高效、生态、休闲、旅游的主题,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围绕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利用弯曲多变的河道水系,建设两河、开源、香陈弯游园等为代表的10余座开放式生态游园。3个667hm2生态林业产业基地。鼓励近郊农民发展667hm2优质桃、梨、葡萄等,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经济林种植示范区,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完善提高了开源森林公园、香陈弯游乐园、西城公园、振乾生态园、热带植物园,规划新建设了许慎、小商桥、贾湖遗址3个森林文化园,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5 营造全民参与共建的浓厚氛围

第5篇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定义不同,有称为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等。目前世界大力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有英国、韩国、美国、日本、芬兰、法国、德国、中国、意大利、澳洲、新西兰、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和瑞士等。针对文化与创意面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最早是在1997年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工党内阁所推动的创意产业,同一时期,遭遇亚洲金融风暴的韩国,在总统金大中主导下也开始从电影与数位等产业开始发展“文化内容产业”,并成立文化内容振兴院与通过文化内容振兴法。类似作法者,也包括澳洲、新西兰、欧洲诸国等。而中国近几年在文化艺术市场蓬勃、公共展演场地加大建设(如国家大剧院、798艺术区)等,除在既有制造业的优势下群找出路外,也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2007年到2012年前9个月,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征程中,四川旅游走出了一条“V”形的高位求进坚强曲线。是四川旅游发展史上最不平常的5年。作为我国旅游资源最富集区域之一的四川,成功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全省旅游业保持了突飞猛进态势,成为四川由悲壮走向豪迈的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先导产业,助推四川经济加快发展。5年,也是四川旅游发展最快的五年。2007年,四川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八个旅游总收入跨千亿的省份,今年前9月旅游总收入超过2500亿元。

2012年5月,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四川旅游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这树立了奋进中的四川旅游战略目标,而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会上,提出要“建设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入境游的最大口岸和目的地”的目标,更让四川旅游有了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由满目疮痍到灾后崛起、发展振兴,四川旅游正展示出别样的天府好风景!

(一)实践案例

一个水磨镇就是旅游发展的一种未来。秋日暖阳下,看着如潮水一般从门前禅寿老街上走过的游人,家福元客栈老板杨绍玉大姐心情很舒畅。“从9月下旬起,我们这儿咨询预订房间的电话就没断过。”

作为“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的水磨镇,旅游业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处美丽的乡村风光,更多的是让曾经浪迹天涯打工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增收致富,让曾经从事水泥加工、沙石开采的乡亲们告别了黄沙黑土,成为了个体户。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居民创业

在本案例中,当事人杨绍玉回忆,2008年前农家乐也是有的。“不过,每个村就那么几家农家乐散落在山路边。收费也便宜,有时候30元钱就包吃包住一天。”对于杨大姐而言,没有旅游灾后重建,她根本无法想象家乡能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规范整洁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没有旅游灾后重建,她也根本无法相信,水磨镇居然能够成为四川乡村休闲度假游的典范,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也成为增加当地老百姓收入的利器。

杨绍玉的家福元客栈,在禅寿老街之后,水巷之内。这里是水磨旅游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拥有明清建筑风貌的青石街巷。从水磨镇建成初期就开业的家福元客栈,见证了水磨镇开业之初的游人如织。杨大姐也在自己客栈里听到游客们对于水磨镇迎客初期旅游产品单一的抱怨,遭遇到没有过夜客人的尴尬。

但随着九环西线的重新运营,一车车的旅行团队填满了杨大姐家的客房。加上水磨镇在软实力上下功夫,规范化管理和精细的产品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古镇夜游、酒吧、羌族文艺汇演……自驾游客有了留下来的理由。3年多来,水磨镇多种旅游业态均衡发展,像杨大姐家这样的客栈占据最大比重。从佛山大桥走进古镇,便能看见正对着广场,依山而建的西羌汇客栈。二楼上“台北新娘婚纱摄影”的大招牌很引人注目。从水磨镇通往映秀的山路上,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里,时令水果成为游客的最爱。

开客栈的掌柜自然和邻里街坊都是朋友。每当住店客人问起水磨镇有什么好吃的,杨大姐会首推禅寿老街上的老人村饭店。3年多的精心运营,以石磨豆花为特色的老人村饭店已经在网上很出名,慕名来吃的人很多,老板应堂辉已经上过好几次报纸。细看老人村饭店的菜单,新添了绵虒豆腐、映秀板房鸡、水磨腊肉等很多特色菜。原来,2011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后,汶川与四川旅游学院共同挖掘了山珍野菜、羌族洋芋糍粑、玉米搅团等千道藏羌特色美食。

第6篇

一、桐柏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快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板栗、茶叶、木瓜和养殖业为主要支柱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2000年和2008年桐柏县分别被列为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后,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治理区干部群众与水利水保工作者团结协作,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7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32.8%,其中:已通过淮河水利委员会验收的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工程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km2;通过河南省水利厅和财政部验收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km2。2000年3月郭湾、后河等五个小流域被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8年夹山小流域被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优良工程。2014年和2000年相比,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72km2下降到357km2,减少37.68%;土壤侵蚀模数由2839.7T/km2•a下降到1968.5T/km2•a;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5%提高到52.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总产量已由1952年的477万t增加到了2014年的17.42万t,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局部小气候变化

桐柏县自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自然封育和人工治理并重,将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植树种草,目前全县实施封禁管护面积达3000hm2;在国道、省道、乡村道路沿线设立人工围栏156km,使区域自然植被得以较快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5年底封植被覆盖度由封禁前的23%提高到了58%。从1998年起,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转向以治水为主,治土与治水相结合的第三阶段,对全县主要河道和重点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兴建配套水利设施1.8万处。多年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思路逐步拓宽, 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由过去的分散治理向规模化治理转变;由粗放治理向集约化治理转变;由只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转变。对全县水土流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分析,制定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远期总体规划,分别制订了每条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通过大力实施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逐步转向良性循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6%,林草覆盖度达到56.3%,92%以上的农田受到绿色屏障的保护。因此,桐柏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暨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3.加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淮河源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统揽,以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持续发展之路,倾力打造生态县,全方位发展绿色产业,“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强化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优势,坚持山、水、田、林、路、村、镇全面规划,治山与村容整治兼顾,绿化与美化并举,治理与开发、治水与增收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乡风文明,建成生态、旅游一体化示范流域1处。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实施“一池三改”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城郊乡徐寨村、吴城镇王湾村等小康文明示范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4.创造生态宜居工程,提升新能源产业

全县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城区绿化、镇村绿化、道路绿化等工程。积极培育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企业,实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加大近城山体保护力度。推广节能环保材料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弃物排放。积极实施“清洁家园”行动,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推广污水净化技术,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倡导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县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废物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园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统筹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逐步实现运营专业化、社会化。

5.坚持治管并重,注重综合效益

按照“稳定所有权、明晰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把水土保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创办绿色企业,大力发展水保经济,走出了一条治理与管理并重、开发与经营并举的水保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三种典型的水保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规模效益型。对面积大、立地条件好的荒山荒坡,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大力发展板栗、木瓜、桐柏大枣、茶叶和中药材,不断提高流域内的农民收入。至去年底,全县拥有百亩以上的经济林基地97处,千亩以上基地49处,万亩以上的基地5处。二是水保庄园型。即“盖上几间房,住上几个人,治好一片(滩)”的治理管理模式。县直20余名离退休干部,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创办“桐柏县天然实业开发公司”,承包荒山110hm2,投资50多万元,嫁接改造野生毛栗2万棵,桃、梨、大枣等1.5万株,年创利润6万元。三是家庭松散型。对面积不大、立地条件差的“四荒”地,公开竞价拍卖或租赁承包,让群众买了放心,投入热心,管理细心,依山靠山,养山绿山。

二、存在问题

桐柏县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部分乡村坡耕地面积仍较大,高标准农田占比低;梯田地埂利用率低,草畜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坝系水资源利用率低,沟道控制性工程措施配置少;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视不够,科技创新贡献率低;生态文化建设拓展不足,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不强。

三、结语

第7篇

2

>> 洛阳嵩县:巧用山水解困局 巧用幽默,妙解困局 大坝基础灌浆在洛阳嵩县平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应用 洛阳至嵩县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治理设计方案研究 白居易和洛阳山水 嵩县:努力打造法治县 多元融资方解困局 破解困局仍是关键 专家建言“破解困局” 积极开拓 破解困局 绍兴师爷解困局 古都洛阳 洛阳牡丹 嵩县“四化”助推农业发展 油菜产业困局及解困之道 一个文身解困局 洛阳气度:再造新洛阳 嵩县:搬迁为脱困,多策襄扶贫 嵩县干部“晒”政绩给力“福民强县” 嵩县肿瘤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洛阳嵩县:巧用山水解困局 洛阳嵩县:巧用山水解困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郭振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 县委书记徐新(右二)调研城市管理。

2. 顺势药业利用嵩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对中草1 药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洛阳市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因嵩山起脉而得名。嵩县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者,拥有“全国卫生县城”、“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美的地方”等称号,也是全国十大产金县之一。但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一直在河南省下游。

守着金山要饭吃

嵩县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版图第三大的县,其中95%是深山区,4.5%是浅山丘陵区,0.5%是河川区,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全县总人口60万。境内伊河、汝河、白河分别流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大流域,国内罕见。嵩县林地面积达到3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9%,拥有天然中药材1300余种,有“天然药库”之称。

嵩县已探明矿产46种,金属矿产有金、银、钼等,非金属矿产有萤石、石英、钾长石等。金矿储量较大,已探明黄金储量100吨,远景储量500吨。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嵩县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嵩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商相伊尹的诞生地,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赞美过这里的山水,嵩县还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里。

但由于山水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观念陈旧等原因,嵩县一直是个贫困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现有重点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2.16万户,7.02万人,占洛阳市的1/4。

拥有丰富的资源,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个“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尴尬局面一直困扰着嵩县的干部群众。

四大战略助嵩县脱贫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嵩县一直以来就遵循这个理念,具体的办法变了又变,但嵩县依旧没有摆脱贫困。一些嵩县人舍家离乡,外出务工,但无专长、无技术,往往出死力不挣钱,还留下了无人看管的老人孩子。

嵩县有资源,有人员,为什么1+1的结果会小于2?

对此,嵩县的干部、群众都在反思。客观上,确实存在基础差、底子薄、位置偏、交通不便的情况。主观上,则存在因循守旧、主观决断、步调不一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等靠要”的惰性。

2014年9月,带领嵩县走出困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落在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身上。

嵩县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嵩县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嵩县脱贫这道题该如何破解?

县委书记徐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绿水青山是嵩县最大的资源,是金山银山,我们把它们破坏了,就是罪人;我们把它们利用好,嵩县才有希望!”

在认清山水依然是嵩县的希望和潜力,生态依然是嵩县的资源和优势后,生态立县成为新一届县委政府不变的选择,保护山水,发展生态则是不变的首要战略。同时,工业强县的战略也不能变,但发展绿色工业,工农结合,拉长产业链条,被确立为努力的方向。

旅游是“无烟工厂”、朝阳产业,发展旅游可以带动基础设施改善,带动农业、工业与商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因此,旅游带动的战略不能变,但发展旅游的力度和广度要变,带动的功能要更强大。

水、电、路、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是与干部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也是保护生态、美化山水,发展工业、旅游业的基础,更是凝聚民心、激发动力的关键。民生为本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准则和目标。

于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带动、民生为本”的四大战略。

生态与发展:鱼与熊掌可兼得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嵩县在“四大战略”的驱动下,发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

在嵩县车村镇陈楼村核桃种植基地,已经进入盛果期的核桃,挂满枝头。树下,一群群土鸡正在啄吃青草和虫子。

这片生态园的主人张会果告诉记者:“原来,这片地辛苦一年,每亩地收入几百元就已经不错了。这几年,核桃市场一直很稳定,一亩地至少收入5000元,加上养鸡、种植中药材和旅游接待的收入,那就更可观了。”

近年来嵩县抓住核桃市场比较稳定的机会,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全县种植核桃20万亩。核桃种植不仅绿化了山坡,改变了生态,也增加了收入。

在田湖工业产业园,县里通过招商引资,正在投资兴建妙有核桃油加工企业,企业建成后,可保证全县核桃的销路,农产品提高了附加值,也为县里增加了税收。嵩县农业局局长崔小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县里已经建成和正在建的生态园、采摘园、种养殖基地有100多个。”

顺势药业有限公司是嵩县上世纪60年代兴办的众多企业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它依靠什么生存?顺势药业董事长何广政在他的产品展示室,拿着柴胡样本和柴胡口服液产品对记者说:“我们就是靠着嵩县地道的中药材和做实在人、制实在药生存的。”

利用好嵩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不能仅靠采挖野生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深加工,才能把中草药真正做成产业。

柴胡属嵩县一大特产,年产3.5万公斤。此外,桔梗、血参、皂角、银杏、山茱萸等中药材种植面积也逐年增长,已初步形成规模。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河南豫博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市人康食品有限公司、洛阳市昊禾食品有限公司等中医药企业落户嵩县,围绕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饮品等产品。

嵩县拥有丰富的金、钼矿产资源,但目前金、钼价格进入低谷,企业陷入困境。嵩县引导企业进行规模和技术升级,降低产能消耗,降低产品成本,等待市场回暖。

拉长矿山产业链是嵩县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在开拓者钼业公司,记者看到已经生产好的高纯超细二硫化钼产品正准备发往巴西、美国、荷兰和意大利等地。全世界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只有5家,开拓者钼业公司排名第三。该公司通过与中科院等科研部门合作,注重技术的自主研发,对钼精粉进行深加工,不仅生产二硫化钼,还在国内成为第一家从钼精粉中提取金属铼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鸿介绍说:“现在的钼精粉价格每吨在6万元左右,加工成二硫化钼后每吨价格在12万~24万元之间,如果再从中提出金属铼,每公斤价格可达65万元,明年公司金属铼的产量将达到10吨,仅此一项产值就达6.5亿元。”

在嵩县产业集聚区饭坡园区,洛阳氟钾科技公司、中金公司嵩源冶炼厂、洛阳氟兴科技公司、天疆精细化工公司等企业围绕萤石深加工形成循环工业经济。据产业园区书记雷自强介绍,整个产业园区形成了循环工业经济,产品或副产品相互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相互利用,对矿产品“吃干榨净”。目前该园区与中科院、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合作,利用高科技打造氟化工产业基地。

依托技术建设绿色矿山、绿色企业已经成为嵩县工业企业的共同追求。

旅游业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2020年,全国实现脱贫达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对于嵩县来说是紧迫的。

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的发展一直受到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较差、耕地面积较少,土壤条件差等因素的制约。2011年该村有贫困户134户41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5847元低3047元。

天桥沟村坐落在美丽的5A级景区白云山脚下,旅游带动群众纷纷在街道两旁开起了宾馆饭店。全村308户人家,有87户经营餐饮住宿,18户办起了土鸡养殖场,28户开起了农家宾馆。从去年开始,天桥沟村按照绿、亮、净、美、畅的标准对全村房屋、道路及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天桥沟村的变化让很多企业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河南绿色阳光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起芳香谷薰衣草种植基地,林安汽车城在这里打造自驾游营地。天桥沟村主任王建立对记者说:“村里现在大部分家庭盖起了小洋楼,公园建得不比城市的差,就连四五十岁的妇女在家门口一个月也能挣上2000多元了,大家伙都比着干,美丽乡村不仅让我们村美,更是让我们心美呀!”像天桥沟这样靠旅游带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村庄在嵩县还有很多。

嵩县是河南省生态旅游大县,已开发5A级景区白云山,4A级景区天池山、木札岭,3A级景区卧龙谷及国家湿地公园陆浑湖等。嵩县近年来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美的地方”等称号,已成为中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去年以来,嵩县继续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围绕“提升、建设、营销”做文章。白云山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个核心景区之一,去年嵩县和瑞贝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后者正式接管白云山,聘请英国阿特金斯公司领头成立规划团队,全面推进白云山大开发。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近7亿元,五大类,31项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新建五星级主题酒店、四星级度假酒店项目已经启动。景区内燃油车全部换成燃气车,实现环保运营。

县长宗玉红对记者说:“嵩县山水资源好,空气质量好,人又实在。我们财力有限,只有一步一步来,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把环境建得更美,让游客来了舒心,群众就会有钱挣。”

嵩县正在实施“5725工程”,今年,嵩县要重点打造5个特色小镇、7条精品线路、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绿化、亮化、美化,实现“生态人居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高效、生态文化和谐”的目标。

第8篇

关键词:水景;园林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water landscape Settings in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use can create a rich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effect. Water scene setting and use is also comply with people advocate natural, return to nature, and with a natural water rapport demand, the reason is building a successful water garden required element.

Keywords:water; architecture landscape; build.

序言

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基本条件,人类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和感。纵观古今中外著名园景构筑都与成功理水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文豪王士贞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描写的是皖南江村自然之水景,其神韵天然煞是宜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式恬静之美。中国园林主要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其叠山理水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素以山水为特色,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无不以水景贯彻其中。据造园论:“水因山转,山因水活,景因水活而灵”。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说:“水为陆之眼!”形象地说明了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构筑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水体景观的运用

江南园林一秀“拙政园”(图1、2)的理水建园为水体景观利用的成功典范,整个园景构筑以水体为主,山水相系,建筑掩映在林木之间,水复湾环、山重迭起、廊曲回绕,山水建筑有聚有散、有分有合、幽旷明暗、变化自然,内外互借或对比衬托,艺术手法极尽美妙自然。在云云总总的园林家族内,许多成功园林的典范都与水体的协调运用融会贯通、不可分割。并且在许多园景的构筑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江南的一些庭院理水大都很著名,如“寄畅园”八音涧流水急湍有声。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图3)自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集》中描写传世之后,一直成为古代园林中的典范。苏州“沧浪亭”、(图4)“网师园”中水景的运用也都是园林理水中的杰作。

图1拙政园 图2拙政园

图3浪沧亭 图4曲水流畅

北方园林中“圆明园”是人工再现自然山水的杰出代表。其赋予诗意的“四十八景”,如“五陵春色”、“坐石临流”、“杏花村馆”等都与水体的成功应用直接关联。其长春园北由欧洲瑞士传教士主持建造的西洋楼和大水法,直接将巴洛克式的建筑和诺勒特式的理水移植进来,构成的有十景,因此,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是集中国南北风格流派与国外园林精髓之大成,是园林盛况之博览。另外,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亦为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的融合为一体的写意山水园。特别颐和园其构筑精致、创意深蕴,集皇家宫苑园林之大成、展幻想之象于目前,是为今存的中国园林艺术之冠,是中华民族智慧凝结成的一件珍宝!(图5)

图5圆明园大水法

2000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村落——安徽黟县宏村,所体现的村落规划、建筑布局、景观设计是中国古代在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范例。其总体景观构筑布局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其主要成功之特征在于将整个村子构成“牛”型结构布局的理水艺术。整个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门前潺潺流过,像一脉相承轻柔牵系的银带,并附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将整个村落协统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山水画卷,她反映了悠久历史沉积下的广博而深邃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而智慧的结晶。她对研究我国徽文化及古建筑具有极为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涵盖的精髓对现代城市景观及住宅小区等环境规划布局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图6)

水体景观设置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价值

城市园林景观适宜水景设置以及植物等其他建筑景观有机协调构筑,可创造出较为丰富的景观效果,理水的运用除顺应人们崇尚自然和对水的天然亲和感之外,有诸多实际应用效果,如城市绿化中景观水体可更好地减缓热岛效应以及更好地营造自然景观。

过去一些城市园林绿化经管的构筑一味求大、求洋,特别是一些大型广场的构筑,往往是栽上一些树、植上一些草,在筑几个园林小品,剩下的便是大面积的硬化铺装,即便是有些大面积的草坪,也是禁止人为践踏。这样的设置疏远了人与自然地亲和、远离了市民,使建成的园林景观往往是规模宏大,效果甚微。

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基础应植根于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的艺术才真正具备无限的生命力,否则,再有创意的艺术形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仙境,而不会有久远的生命力,特别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构筑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息息相关,与人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每一寸土地都弥足珍贵。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如何以有限之地域来营造无限景观效果,是值得园林景观设计师精心探究的新课题。而水景适宜与巧妙地利用,即可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使人们在有限的地域内领略到无限的视觉空间,从而缓解拥挤的城市给人们带来的感官和心理上的压力。水体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能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效果,形成开朗明镜的空间和透景线。水景的运用是园林造景的重要要素之一。

我国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图7)在关于水体景观在园林中利用曾这样描述:“江南园林,小阁临流、粉墙低亚,得万千形象之变。白非本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无声处求声。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于无景中得之。”(图8陈从周设计的安宁南园)中国传统造园讲究意蕴,意蕴的深远即在于无景处求景、无声处求声。进而使园林景观达到无景处蕴景、空白处藏景。所以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中大多都与水密不可分,并且都有成功理水的典范。

3水景设置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近年来,风靡全国的贝尔高林现象已逐渐引起园林界同仁的重视。贝尔高林公司在香港公司的业务量已超过美国总部,在香港公司80%的业务量来自于中国内地住宅项目的环境规划设计。其项目服务已从广州、深圳一带扩展到上海、浙江、甚至河南、北京。贝尔高林究竟有什么法宝进军中国内地,并且迅速抢占高档住宅区的环境规划设计,形成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剖析人们发现贝尔高林的一个重要法宝是专业水体的处理及合理地利用,从而使设计构筑的园林景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高贵、华而不俗。几乎在内地每一个设计方案中都有水体景观的设置,并且水景作为主景。水体景观通过自然流畅的线条,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由式设置,给人的亲和力极强,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应是园林艺术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优良典范。

通过贝尔高林现象的感化,内地诸多园林界同仁已经从感悟中觉醒,并认识到水体景观的设置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的重要性。其中,浙江开化县玉屏广场的个性塑造是水体景观应用中较为成功的范例。广场位于城的中心部位,周边规划为商业、金融、办公与用地,是人气旺地。所以在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置与人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亲和力,这对周边商娱及办公地点影响颇深。广场西侧连接西渠,并通连上游的钱江源头,下游牵系钱江水体。总体景观设计在主题确立的前提下,优化布局设计,水体与广场、以及广场与城市三者之间有机链接关系,使广场与周边城市空间较好地渗透和融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南开发区自2003年开发建设的龙湖香都高级住宅小区及西部张公山公园附近的新奥山水人家住宅小区,其景观设计都以大型生态园林景观构筑为主导思想,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原则,利用水系的主线营造一个具有深刻人文内涵和自然宁静的场所。

龙湖香都10000平米以水为主题的生态园林大构想,不但在主题和感官上更加符合水景园林的主旨,满足了人们对水的向往和亲近,而且在水的流畅延续与灵动活泼中透露出自在、畅快的时代建筑风格,达到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住宅区总体以清澈的水系贯穿着整个社区,将不同的组团绿地、草坪、花木及园林小品以及建筑景观系成一脉,使总体景观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奥山水人家一面靠山、两面临水,整体设计布局采取自然构筑模式,利用天然地理条件,是自然环抱建筑、建筑取法自然,园林景观利用自然水体亦源取自然,使住宅小区建筑与园林景观自然链接并协和统一,从而繁闹的都市人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审美心态。

园林艺术应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自然、升华自然,然后回归自然,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虽由人作宛如天然的美丽佳境,其作品才能真正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皖北的宿州古城自2000年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对原有水系的成功利用,使得城市环境景观及市容市貌大为改观。位于城中心的环城河及运粮河在过去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现今通过水污染改造及沿河水系景观的重新设计布局,使沿河水系面貌焕然一新,从而构成一幅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走,绿树掩映、百花争艳的美丽画卷。(图9、10)

南京城建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建成之初为典型的“山水城市”。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但由于在以后的建设中没有利用好一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所以绿化面积虽然不少,单未能达到优化的景观效果和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市内水网发达,水体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11%,江、河、湖交织辉映,融会贯通。长江是南京城区最大的水体,沿江开发以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大江风貌,可集中体现南京江滨城市的特色。另秦淮和金川两河贯穿全城,且城区有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湖泊点布,为发展滨江城市的环境景观绿化,构成以水景为主题的园林城市绿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图11、12、13)

由香港贝尔高林公司设计建造的青岛新天地公园,位于城区核心区中心,其设计方案以儒家经典《六经》,及《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中国古典著作的思想精髓作为主题,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将其演变成景观形态,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个景观区域。整个园区构筑以水主线,通过池水、瀑布、溪流、喷泉等不同水景的巧妙设置与布局,将整个景区浑然相系成为一体,通过自然景观的营造展现了齐鲁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图14)

青岛城阳世纪公园以“山环水抱”为创作构思,通过人工地形整理,形成“三山、一水、一湖、三岛、一滩”的自然山水布局。园内植物种类丰富,造景手法独到,景观效果明显。依托不同的地貌,分别营造不同特色的植物种群,风格迥异的景观园又相映成趣、协调统一。整个园区设计构筑采用中西合璧手法,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自然综合效果。(图15)

位于淄博桓台的鸿嘉星城,由淄博鸿嘉置业开发建设,总占地约150万m2,鸿嘉星城社区设计构筑依托张店大型湿地公园---红莲湖公园,与社区内25 万m2的人工湖---渔洋湖一脉相承,形成一个庞大的自然水系景观。“引九曲黄河之水,开千年齐都盛境”的渔洋湖,以最高礼仪向淄博这片土地致敬,外承磅礴大气的齐国文化;内铸简约古朴的建筑经典,礼遇东方文化精髓;思千年齐国文化之盛,聆听湖水拍打千年春秋的湖岸;临湖而居赏鉴世界的蔚蓝,在古来英雄的伟业中阅读一园墨色,江山点燃,让齐之风骨充盈霄汉。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与城市繁华相比,在鸿嘉星城渔洋湖畔,观四季流转,感万物生息,心中则充盈着整个淳朴自然的宁静。宁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睿智,是一种更为豁达的境界,宁静亦是一种更为丰厚的人生!(图16)

4总论

水是环境景观中表现力最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它既可以表现为有形,亦可表现为无形;既可以是静止状态,也可以是活动的状态;既可以是无声状态,也可以有声状态。山水画与山水盆景有关水景的描述“山石为骨、树为衣、水为脉络”、“山因水活而灵”。水体形式是千姿百态的,其形、其韵、其声等等,都能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与美的享受。水在园林景观中合理的运用,与其他诸景观元素有机结合,可创造出无限最为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赋予环境景观以自然之灵气。因此水被称为“园之灵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实践证明,但凡著名的园景都离不开成功理水的应用。因此,水景设置在园林景观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浩,徐雁南.南京绿地系统结构浅见[J].中国园林,2003(10).

[2] 胡长龙主编,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

[3] 林潇.贝尔高林现象[J].中国园林,2003(10).

[4] 陈从周.说园(第二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年.

[5] 杜丹,李之江,戴能康.中国牛型村落—安徽黟县宏村[J].中国园林,2003

作者简介

姓名:张士领

籍贯:安徽宿州

毕业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管理

第9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设计的特点

1、生态城市设计的持续性

在生态城市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全程。通过对不同空间、时间资源的合理统筹配置,满足当代人们的发展需要,同时保证子孙后代的环境利益,实现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城市设计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设计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和谐性。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的设计是把城市营造成充满生机和人文气息,能够满足人类发展进化需求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使生态城市具有文化魅力和文化个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生态城市设计的协调性

生态城市设计的协调性主要是协调城乡之间、资源的更新与利用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互惠共生。

4、生态城市设计的区域性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因此其设计也是建立在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和平衡城市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建立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区域网络。

二、生态城市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类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

2、因地制宜,保护本土性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料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设计选择合适的具有地方性的植物,使植物都能适应环境,各得其所,各自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充分发挥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并为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

3、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其次,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再次,对于废弃的土地、原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最后,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循环再生的利用方式,例如恢复湿地、对城市废地的改造再利用。

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

(1)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

(2)保护各种类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3)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

5、崇尚自然,显露自然

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忙碌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纵览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范例,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造园者都遵循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用现代语言,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吸收天然精华,造园顺理成章。

三、生态学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被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始于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鉴于当时城市无序蔓延,城市环境变劣这一状况,霍华德强调城市应组团式发展,利用大面积绿色空间降低城市密度,改善城市环境。

“山水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看似通俗而背景深刻、内涵丰富。它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今日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思潮。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1、溶解公园,建设城市绿色斑块

“溶解公园”的规划思想主张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适当融入其他城市功能,淡化公园的边界,开放公园的空间场地,在功能布局、游戏组织、空间形态上实现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一体规划。这种规划模式丰富了城市公园的功能、空间、形态,在开敞式改造中,还将加强公园绿地系统,与硬质铺地生态衔接。公园的开敞式改造之后,公园不再是孤独的色块,而是以生态化和开放的绿地形态渗透到城市之中。 

2、建立城市绿色廊道

城市绿色廊道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道路及城市河道。

绿道最早源于霍华德的绿带概念,从词义上讲是将城市和乡村紧密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的通道。随着各国和地区的专家对“绿道”的不断深入研究,绿道的含义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差异、绿道又可称为生态网络、环境廊道等。首先,绿道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过程,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其次,绿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们提供了自行车骑行,跑步等健身场所。第三,绿道还可以引入旅游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绿色河流廊道,是廊道中最自然的元素,城市河道的功能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提供水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城市河流面临的严重问题。恢复生态绿色河道的方法有:清理垃圾,截断污染源;科学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系统生物链,提高恢复速度及生态效果;投放水生动物;富集微生物;河道两边进行护岸绿化;恢复生态河岸线,以自然形态为基础。 

结束语

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的趋势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生态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业内最为推崇的理想方式。如何科学的将已有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之中,将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贯彻至尾,将生态学原理巧妙的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都将决定生态城市设计的成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