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29:13
导语:在对煤矿环保工作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九龙河(罗平流域阿岗段)涉及4个(村)居委会14个自然村15773人47347亩土地。导致河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工矿企业污染。九龙河罗平流域内的工矿企业污染主要是流域内的六个煤矿,都集中在阿岗镇,分别为挖玉冲村挖玉冲煤矿、篆长煤矿、树根田煤矿、妥者村云鹏煤矿、阿格村阿格煤矿、小乐子块阿窝煤矿,基本沿九龙河分布。煤矿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但废渣产生的废水依然会进入河道,特别是在雨季,堆煤场的煤灰随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污染水质;二是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河道沿岸污水直排现象普片存在,农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散排,随径流进入河道。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生活习惯未彻底改变,随手丢弃垃圾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全部进入垃圾箱或集中处理;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种植,农药、化肥、农膜使用不规范或超量使用,残留农药、残留化肥、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经雨水淋溶作用,随径流即进入河道,造成污染负荷增加。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面巡查,及时部署
我按照《罗平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县级河长巡查办法(试行)》,全面履行河长是所辖河湖库渠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责任。一是检查督促责任区域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阿岗镇按照县级要求,及时成立了河长制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建立督查督导等六项制度、建立河长日常巡查制度;二是组织联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职能部门参与巡河工作,2020年,共巡河6次,以实地查看、现场问询为主,以座谈交流、查看相关资料为辅,及时发现、记录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作出安排部署。
(二)多措共举,专项治理
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和“河(湖)长清河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动、剿灭黑臭水体行动、河道采砂清理整治行动、水源地综合保护行动、乡村“三清一改一提升两处理”(三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一提升:稳步提升村容村貌;两处理: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行动、水资源双控行动、水域岸线保护行动、地下水清理整治行动、水生态修复行动、河湖联合执法行动”12 项专项行动,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7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部门职责,加强巡河发现问题整改。
(二)压实职责,督促整治
督促镇级河长,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清河行动,建立目标体系,制定“一河(湖)一策”,健全问责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对巡河发现问题形成督查清单,反馈相关部门,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做到发现一次反馈一次,反馈一次督促一次,督促一次跟踪一次,跟踪一次整改好一次。
三、典型做法和经验
(一)典型做法
1、完善机制,抓好基础。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主体的县、镇、村河长体系,阿岗镇共设立乡级河长6名,村级河长28名,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本级河长制工作队伍,制定下发了本级河长制工作方案与河长制会议、巡查、督导检查等配套制度,有力推动了河长制工作在阿岗镇落地生根。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护难点难题。
2、转变理念,抓好精治。从“部门治水”到“河长治水”,治水理念转变迈出了关键一步。2020年,阿岗镇各级河长、有关职能单位认真履责,加强沿河岸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九龙河阿岗段区域内煤矿废渣污染,组织煤矿局、水务局及环保局等部门配合协作整治。对河湖管护范围内的垃圾渣土等危害水生态现象,建立健全台账,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行联防联控联治,全面清理整治。
3、加强管理,抓好法治。阿岗镇整合水利、环保、自然资源、林业、安监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了综合执法队,实行“严管、勤查、联动、重罚”,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水平。促使河湖管护工作实现了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4、社会参与,抓好共治。在各河段重要位置设立了公示牌,加大了“河长制”社会监督力度。同时,与“美丽乡村”创建、“村庄清洁行动”相结合,向群众发宣传资料,开展“爱心超市”,“小手拉大手”“学生带法回家”等活动,激发群众爱河、护河热情,包括自觉维护河道、沟渠的清洁畅通,不向河道中倾倒垃圾,不允许在河床内私挖乱采河砂,不实施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生态行为,强化对河道的自我管理,变“政治治水”为“全民治水”。
(二)取得经验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垃圾统一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河道垃圾污染。加强农业地膜回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是河(湖)治理的关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建议
随着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开展,责任区域内的河道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巡查力度不够。虽然按要求开展了巡查工作,但存在的问题矛盾较多,在巡查工作力度仍有不足;二是督促落实整改不到位。发现问题并整改落实涉及部门较多,环节较多,需要技术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导致一些问题达不到预期整改目标;三是村一级治理体系不健全。部分职能部门、村级河长对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村未设立相应的保洁员或巡查员,实现河长制工作全覆盖存在困难;四是环保宣传不到位。环保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群众环保意识不高,不良的生活习惯未得到改变。
五、评估主要结论
工作进展情况较好,自评分满分。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履行河长制工作意识。充分认识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理念,充分认识治山、治河、治水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河长制工作是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将河长制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强化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全区煤矿运行平稳
一是继续坚持煤矿行业目标管理。年初制定并与煤矿企业签订《2014年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煤矿目标管理,明确煤矿全年工作目标与任务。二是强化煤矿分类指导。对已进入试运转的溪福、核桃坝煤矿,加强其试运转工作指导,督促企业积极完善相关专项验收手续,确保具备综合验收条件。目前,溪福、核桃坝两矿已通过省、市安全专篇验收。其中溪福煤矿已经得到煤监局的安全专篇通过验收批文,市经信委已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综合验收的现场核查。对已经正常生产的新鑫煤矿,着重从头面核定、人员管理、产品产销方面加强协调指导,促进企业平稳运行。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监管。加强煤矿春节后复产复工验收工作,与区安监局、区国土局、区公安局等监管部门成立区煤矿节后复工工作组,组织煤矿行业管理专家对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全区各煤矿结合自身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开展安全隐患整改,经专家组复查合格并经区检验组同意后,方恢复技改施工或生产。每月定期不定期深入煤矿井下,突出检查井下采掘头面合法性、井下煤矿密闭的有效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的及时性以及煤矿领导下井带班执行情况等重点内容,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建设、经营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为止,2014年上半年共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50余条,均督促煤矿落实了整改措施,限期进行了全面整改。
二、切实履行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按照《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明确关闭煤矿遗留问题处置责任分工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妥善解决关闭煤矿企业有关遗留问题,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按照“层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区关闭煤矿遗留问题各相关单位的处置责任分工。二是对省、市、区煤矿关闭奖补资金进行严格管理,按照区人民政府与关闭煤矿签订的《意向协议书》要求进行兑现。目前,全区三个煤矿已经拨付煤矿关闭奖补资金共计6100万元。其中,五板桥煤矿1900万元,红旗煤矿2140万元,龙脑桥煤矿2060万元。三是在督促关闭煤矿企业依法解决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妥善处置关闭煤矿职工来信来访,引导其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交煤矿关闭方面的建议,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三、切实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保证成品油市场供需稳定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认真贯彻《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企业依法经营,严厉打击掺假售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稳定。二是坚持服务质量标准,搞好优质服务。在成品油经营企业中大力倡导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三是多方协调,保障成品油供应。在出现成品油短缺,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协调中石油销售分公司组织油源增加市场供应,根据库存、调运情况,合理安排供应点,督促企业安排人员维护加油秩序保证加油站正常运行,保障了成品油正常供应。四是组织全区44户加油站企业进行《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五是对全区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建设进行安排部署,预计本年末有70%以上加油站将建成油气回收系统。
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工业园区的海腾建材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做好环保工作。组织系统工业企业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同时对全区的市、区环境保护限期治理企业进行日常督查,检查其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1、继续开展关闭煤矿后续工作的处理,引导企业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检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煤矿债权债务的处理。
2、抓好煤矿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引进专业技术骨干,配齐特种作业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不断向正规化、标准化迈进。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
1 煤矿企业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包括机电技术的一体化进程、机电技术管理的一体化与机电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先进的机电技术是煤矿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技术的引进及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先进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整个煤矿行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
(2)提高人员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机电设备的一体化能够提高机械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煤矿事故。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在线检测,故障报警,大幅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精简工作流程,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3)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节能性以及排除故障的高效性。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及时对设备检查、维修、保养与更新,提高机电队伍的素质,在为井下生产提供安全可靠地生产设备的同时促进煤矿企业高新技术的发展。
(4)机电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合理支出。建立高素质的机电员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煤矿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行业,也是我国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生产行业,国家一直对煤矿生产特别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在运作中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电子机械化,这对于在开采活动和相配套的设备设施运作方面提供了效率和效能的保障。简单来说,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被采用在煤矿采掘方面、运输设备方面、配套保障设施方面等关乎煤矿生产活动的几大关键环节,这就保证了生产活动的高效及人性化。
2.1 机电一体化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之一。为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根据煤矿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在瓦斯事故高发的矿井中必须要安装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它通过对煤矿机械中的电动机、传动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运作,一旦井下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减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疏忽而造成事故的概率,简化工作人员设备维护检查工作程序。实践表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电牵引采煤机运用微电子技术及电子电力技术,通过该技术的运用使采煤结构简单化,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在我国新型矿井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旧式采煤机液压系统相比,其具有工况检测和故障判断功能,使机器运行更加可靠。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运输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矿井提升机的使用也是煤矿企业实现机电一体化重要设备,它集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信息于一体,不仅提高了提升机工作的可靠性,还可以在工作中传递信息。采用交 - 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提升机使用两台计算机同时工作,相互检查,安全保护系统较为完善。由于其可实现故障记忆,安全性较高。
2.4 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和机电一体化。
设备的维修、更新、技术改造也是机电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煤矿企业不仅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使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对设备进行维修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费用支出,因此煤矿企业要培训或外聘专业的维修工人,对于有维修价值的设备及时维修,加强管理,杜绝浪费,节约相关方面的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3 当代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煤矿行业在我国仍面临着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式生产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应着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推动技术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节能降耗。煤矿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不仅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建设也取得很大的进步,机电设备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但是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人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煤矿企业进一步完善。
首先,机电一体化应用范围不够广泛。能够完全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企业在我国仅限于大型煤矿企业,很多中小型矿井还是落后的生产设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其次,没有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化管理。虽然我国的大中型煤矿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但是很零散,不够系统,所以很难完全实现真正的机电一体化。在系统的应用上也不够程序化。因为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实现计算技术与机械装置有机结合,实现矿井机电设备的数字化、机械化操作,因此对于设备的程序要及时更新、开发新技术,而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仅限于引进技术阶段,对于设备的程序化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最后,机电一体化员工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很多煤矿企业对花巨资引进过来的先进装备使用程度很低,其原因就是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够高,只有引进过来的设备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建设,促进企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3.2 提出的建议
首先,扩大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范围,鼓励中小型煤矿企业加强技术升级,积极引进先进的机电装置,加快煤矿行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其次,培训专业的机电一体化员工队伍,提高设备使用率。煤矿企业应加大在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或者高薪聘请机电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设备运作与检修,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再者,实现机电设备的绿色化、环保化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机电设备是机电一化发展的趋势。煤矿企业也在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最低限度的降低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因此,煤矿企业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低粉尘、优质可靠地机电装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贡献。最后,实现机电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机电技术的一体化发展要求机电技术一体化与企业管理协调一致,双方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企业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共同致力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合理分配员工,合理安排企业支出,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及时维护、检修、保养,更新,在保证生产计划不收影响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潜质,提高企业效益。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要坚持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加大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力度,如此一来才可以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同时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控制生产成本,确保煤矿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脚步,提升我国煤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产资源 环境问题 影响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
1.“三废”污染
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
(1)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碎石一项约有30亿吨,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
(2)废液污染。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碎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3)气体污染。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斯逸散于大气,井下抽排放高浓度瓦斯6亿m3,其中3亿m3放空不能利用(瓦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CO2的20-60倍,因其作用强烈,具有致灾快的特点);煤炭全行业3万余台工业锅炉、窖炉,年燃煤4450万吨,年排二氧化硫57万吨;矿区粉尘排放,污染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损害矿区矿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2.对地形的影响
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
(1)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当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增大时,应力变化超过阈值,岩层就会产生塌陷,从而在采矿区上方形成塌陷区。而地表塌陷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使塌陷区上的建筑物(房屋、管道、公路、桥梁等)变形乃至破坏;
(2)引起生态条件突变,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突变。当塌陷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塌陷区被地下水浸满,陆地变为沼泽、湖泊,原有的陆地植物被水生植物取代;
(3)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面积塌陷区积水蒸发和热容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减缓;
3.矿产资源开发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
全国因采矿而破坏的森林面积已达106万公顷。据调查,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最多的四个省区依次为黑龙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9%,在200多个国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136位。矿山开发占用、破坏林地不容忽视。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认清形势,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我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应进一步认清形势,树立矿产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全面认识、理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法律手段构建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环保法制宣传效果与行政首长问责制相挂钩的行政制度,确保环境法制意识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2.强化矿山“三废”灾害认识,变废为宝
矿山“三废”灾害应强化。矿山废弃物的致灾作用从根本上说一般并不复杂,有时甚至对外行人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有的灾害却是有一定隐蔽性,人们对其防治意识淡薄。比如尾矿坝溃决、矸石山滑坡。我国煤矿、铁矿等矸石、尾矿的治理工作经多年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因此,说到低“三废”灾害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是国家政策、法规、决策者、行政长官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学问题而非单纯技术问题。矿山“三废”的防治对策是辅助的,但并不是次要的,因此矿山“三废”治理应强化,变害为利,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根据我国矿山“三废”特点,逐步实行尾矿、矸石、矿坑排水及排气资源化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应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战略。
3.引进市场机制,摆正治污主体,构建环保治理公司
引进市场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良性循环的正确之路。我国环保工作存有明显的“主体错位”现象。虽然说环境成本理应内部化,本着“谁破环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理解为企业是环保主体就等同于治理主体,这样理解就有失偏颇。“环保”对企业来讲不是主业,先天性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因。而对于中小企业,更由于资金、技术上相对较弱,经营灵活性大,而约束性差,复垦、生态环境的恢复等由其执行几成为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污主体”与“治污主体”应该分离,这才更符合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矿产资源的开发者承担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责任,作为恢复与治理的致污投资者应与治理者分权经营。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环保公司,独立职能。在生产企业与环境治理公司间建立起市场供需关系,这样更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有利于专业化经营。通过致污主体与治污主体的分离,达到了治污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同时又推动了环保市场机制的动作,从根本上校正环保“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1]张兴,王凌云.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6).
一、的主要工作
(一)圆满完成了对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地震局的预算执行审计,并延伸审计了下属单位,通过审计,查出挤占城维费、固定资产不实、截留应上缴财政收入、投资计划未能全部实施等问题,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我们既坚持《条例》、依法行政,又从维护大局、服务经济和构件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处理处罚客观、公正、合法、合情、合理、和谐,保证了报告中所列问题的全部落实,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机制。
(二)圆满完成了对晋煤集团赵庄煤矿和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大阳煤矿的竣工决算审计,通过对两煤矿的审计,核减工程款700余万,查出招投标不规范、挪用项目建设资金、偷税漏税、损失浪费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剖析成因,对煤矿企业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不断完善招投标审计工作的具体制度,积极开展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我科共对景西路等12个项目进行了招投标审计,目前,景西路、新市街、红星街、公安局科技楼、西河缓洪库、前进路和两河回迁楼、前进路和两河室外配套、凤台中学、赵树理文学馆9项目已全部结束,核减金额达1673万,其余3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预计年底可以基本结束。
(四)对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田悦化肥厂“1830”的审计仍在进行当中。
(五)开展计划外的零星审计项目3个,分别是凤鸣小学教学楼、二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路灯管养基地,目前这三个项目正在审计中。
二、党风廉政落实情况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策略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演礼煤业是一个具有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井,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瓦斯灾害、水害、火灾、煤尘灾害以及顶板事故五大灾害并存,为有效防止矿井事故,全矿进行了多年探索,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生产局面持续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显著降低。
1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1)企业领导必须足够重视此项工作,当前部分煤矿领导不重视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去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这必然做不好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日积月累就造成了安全基础的薄弱,实际生产作业时,若待开采煤层生产条件相对较好时,安全事故还相对较少,一旦遇到复杂生产条件,就无法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视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做,每天真正落实到位,让员工养成日常安全良好习惯,就可有效应对复杂生产条件。(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一朝一夕难以形成,应有目标、有计划、按步骤逐步推进。当前部分煤矿领导主要为应付上级检查来搞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听说上级要下来检查,就把部分工作停下,临时突击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更有甚者停止生产,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突搞,上级领导检查完毕后,一切又恢复原状,这样的企业很难做好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只有定出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并列入年度、季度甚至到月度、每日生产计划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3)加强安全考核,企业不应把安全考核职责当作是安监部门与上级领导的工作,自身也应主动开展动态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让动态安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在生产全过程始终贯穿,只有落实好动态安全质量标准化,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日常生产安全。自2008年起,阳城演礼煤业通过把检修班次验收当月安全质量标准化逐步改为了具体生产班次,使安全质量标准化从结果标准化逐步过渡为生产过程标准化,有效推动了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落实,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
2制定各工种操作规程从技术上保障煤矿安全
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通常复杂多变,很多操作规程不能及时修改适应井下第一生产现场,而在没有具体操作规程做指导的情况下,依据矿工经验作业,实际安全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通过及时适时制定各工种细致、正确、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来保障工人的正确操作。经过多年发展,历经几代煤矿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煤矿对各个工种都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操作规程,这在一定时期很好地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但随着近年来煤矿科技的迅速发展,矿井引进了很多新技术、新设备,原有操作规程已很难满足发展需求,急待完善、创新。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规程制定过于简单,缺乏很强的可操作性,已不能满足矿井现代化发展。对此,各煤矿企业应逐步把过去的粗放型生产安全管理,逐步细化,具体到对每个生产环节操作规程的细化,如部分重要工具,是用左手还是用右手,井下是靠左行走还是靠右行走等等。煤矿的生产管理应按企业生产流水线形式开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此外,对于完善、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不可急于求成,必须从本矿井实际情况出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主动到井下生产现场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归纳总结,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再到井下去用实践检验,再归纳总结,如此循环反复进行多次,以使制定出的操作规程更为完善,可操作性强,员工愿意执行。2011年阳城演礼煤业组织矿井专业技术人员,重新修订了各工种操作规程,大力推广岗位具体操作过程标准化、开展了岗位描述与岗位风险描述,长期坚持后,显著降低了员工“三违”率,促进了全矿员工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为矿井的后续安全生产夯实了基础。
3重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想有效落实到每位员工,并使其主动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必须得有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支撑。(1)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可使各员工更热爱企业,把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家,增强企业实际凝聚力、向心力,为企业后续良好发展打下基础。(2)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使员工更好、更全面地认可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学习,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并深化为一种自身素养,具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自2011年起阳城演礼煤业在各生产班组推广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方法,如“手指口述”、“准军事化管理”“安全确认制”等,各员工都得到了熏陶,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并显著增强了他们的执行力、创造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稳步前进,为后续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动力。
4强化矿井安全监察,做好矿井监督保障工作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矿井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还不到10%,特别是井下生产一线,农民合同工占绝大多数,煤矿职工素质偏低也是引发矿井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在短期内很难扭转这种现状,这就需要做好煤矿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这也是当下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1)从提高矿井所有安全监查人员的整体素质着手,现代化矿井一名合格的安监员,其一线生产经验必不可少,且应不断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安全理论知识与实际安全技能,安全专业知识应全面。(2)矿井安监员应有一定的权利赋予,当发现生产一线存在重大潜在安全隐患时,他们应有权把现场作业停止,安排作业人员撤出,待消除安全隐患后,再安排生产,这样安监员才能起到安监作用,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3)应定期量化考核安监员的工作质量,并让考核分数与实际收入相连,有效提升各安监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经过阳城演礼煤业的实际实施,有效改善了矿井的生产现场质量标准化,矿井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使矿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结束语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要想充分做好这项工作,只靠领导与安监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煤矿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长期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卫东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演礼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江西煤炭科技,2013.6(03);30~32.
[2]余新海.跨越式发展中政府有效干预的制度分析一现象、理论回顾和新的审视[J].财经研究,2003,3(03);22-23.
关键词:煤矿企业;保密工作;对策措施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等领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机关、单位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保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肩负着新任务。保密工作必须顺应时展,建立从传统保密转变为能应对各类高科技盗密手段的新型保密体系。国有煤矿作为资源型企业,保密工作不仅包含企业普遍存在的财经秘密、文件资料、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保密,更包含了攸关煤矿发展的地质测量、征迁、环保工作的保密,对于煤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特点
(一)从国际国内环境看,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保密战线上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十分尖锐,尤其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越来越带有高科技特点,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已进入高科技对抗的阶段。
(二)从企业内部看,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市场化、工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有企业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竞争更加激烈,保密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密工作面临的生产技术、资料转移发生了变化;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电子信息迅猛发展的变化等。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在对象、领域、环境和手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认清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保密观念、保密技术、保密制度等方面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二、当前国有煤矿企业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保密意识淡薄
一些同志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保密思想麻痹、敌情观念不强、保密意识淡薄,对保密工作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过失泄密频发高发。突出表现在:一是对保密工作缺乏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重业务轻保密;二是认为西方国家在技术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已经“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从而放松保密要求;三是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是人员的事,存在于己无关的思想。
(二)保密知识匮乏
有些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常识和技能不懂、不知、不会,对保密违规行为不怕、不在乎,致使泄密隐患突出,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同志对保密工作还满足于“管好嘴巴、管好文件、管好笔记本”,缺乏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常识技能,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泄密的主渠道、重灾区。
(三)保密管理不到位
一些机关、单位定密管理不规范,保密管理基础不牢;人员管理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在岗经常教育、先教育再离岗等措施;载体管理不严,存在违规使用载体现象;技术管理手段缺乏,没有配备必要的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特别是网络防范薄弱,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四)保密制度执行不严
有的单位在秘密文件传达学习过程中违规摘抄、翻印、传递,或以“白头材料”形式变相转发,随意扩大知悉范围,导致文件失控,造成严重泄密后果。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执行上非网络的信息不、信息不上非网络的管理规定和信息保密审查制度,造成泄密事件发生。
三、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保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矿,近年来,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信息不断增多。为适应新要求,姚桥煤矿将保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保密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人员落实责任”的指导思想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保密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针对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保密工作,提升保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具体实践中,突出“五个抓好”,将保密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一)抓好保密意识教育培养,提供思想保障
开展保密宣传和教育,深化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姚桥煤矿保密委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狠抓了保密宣传教育。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员学习党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上级保密文件精神。二是重点抓好矿领导班子成员和保密要害部门、重点工作部位、人员和掌握企业核心商业秘密主要技术骨干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委员会成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不动摇,党委中心组成员每季度安排一次保密法律法规学习。三是开设了“保密知识网络教育小课堂”,收集编发保密法规制度、保密知识、泄密警示案例和保密工作动态等,强化了保密日常宣传教育。四是注意发挥好矿党校、政校等保密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专栏等舆论工具,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典型事例、邀请老领导、老同志谈保密工作的历史经验、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保密教育片、进行保密知识测验等活动,大力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二)抓好领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加强管理,保住秘密”的工作思路,从加强保密工作组织建设入手。一是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为组长,党工科、行办、宣传秘书科、保卫科、信息科技环保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做好保密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载体,研究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时间、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保密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使保密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健全保密机制。矿保密委员会针对制约保密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科学规范、保障有力的保密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委员负责制,各委员根据所在部门的职能分工领导一个方面的保密工作,保密办配合抓落实,这样既有利于及时解决保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更好地发挥保密委员会的作用。三是建设高素质的保密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基础。矿保密委员会不断优化保密组织的人员结构,广泛开展保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保密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抓好保密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总结提炼多年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项保密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完善的制度约束机制。一是每年制订下发《保密工作要点》,修订《保密工作规定》,对保密工作进行专门的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16个要害部位,26名人员的岗位责任。二是坚持不断修订和完善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24项制度。三是各单位按照矿保密委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保密委员会成员认真指导保密要害部门、岗位落实保密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对保密要害部门、岗位的管理,全面做好文件、红头文件、内部资料的清退、统一销毁工作,杜绝文件的流失及违规销毁。
(四)抓好安全保密日常监督,提供执法保障
一是坚持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每年集中开展1至2次保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二是坚持督查与督导相结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梳理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促进整改,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坚持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把考核情况与各部门负责人经济利益挂钩,与创先争优、评比先进、政绩考核、干部任用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有效增强了单位和人员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业务管到哪一级,保密工作就抓到哪一级,从机制上为保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抓好重点环节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
1.“三废”污染
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
(1)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碎石一项约有30亿吨,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
(2)废液污染。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碎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3)气体污染。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斯逸散于大气,井下抽排放高浓度瓦斯6亿m3,其中3亿m3放空不能利用(瓦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CO2的20-60倍,因其作用强烈,具有致灾快的特点);煤炭全行业3万余台工业锅炉、窖炉,年燃煤4450万吨,年排二氧化硫57万吨;矿区粉尘排放,污染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损害矿区矿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2.对地形的影响
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
(1)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当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增大时,应力变化超过阈值,岩层就会产生塌陷,从而在采矿区上方形成塌陷区。而地表塌陷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使塌陷区上的建筑物(房屋、管道、公路、桥梁等)变形乃至破坏;
(2)引起生态条件突变,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突变。当塌陷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塌陷区被地下水浸满,陆地变为沼泽、湖泊,原有的陆地植物被水生植物取代;
(3)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面积塌陷区积水蒸发和热容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减缓;
3.矿产资源开发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
全国因采矿而破坏的森林面积已达106万公顷。据调查,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最多的四个省区依次为黑龙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9%,在200多个国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136位。矿山开发占用、破坏林地不容忽视。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认清形势,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我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法》也有明确的规定,“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应进一步认清形势,树立矿产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全面认识、理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法律手段构建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环保法制宣传效果与行政首长问责制相挂钩的行政制度,确保环境法制意识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2.强化矿山“三废”灾害认识,变废为宝
矿山“三废”灾害应强化。矿山废弃物的致灾作用从根本上说一般并不复杂,有时甚至对外行人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有的灾害却是有一定隐蔽性,人们对其防治意识淡薄。比如尾矿坝溃决、矸石山滑坡。我国煤矿、铁矿等矸石、尾矿的治理工作经多年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因此,说到低“三废”灾害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是国家政策、法规、决策者、行政长官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学问题而非单纯技术问题。矿山“三废”的防治对策是辅助的,但并不是次要的,因此矿山“三废”治理应强化,变害为利,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根据我国矿山“三废”特点,逐步实行尾矿、矸石、矿坑排水及排气资源化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应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战略。
认真贯彻落实省、太原市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着力提高全市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水平,促进全市煤炭企业健康、安全和持续发展,为建设新型煤化工及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依据省、太原市政府逐级下达的兼并重组整合保留煤矿指标,到2010年底,全市保留矿井总数24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三、工作目标
根据省、太原市关于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时间要求和一步到位的原则,2009年6月底前,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的上报工作;2009年底前完成整合关闭矿井任务。
四、工作原则
1、按照“总量适度、优化布局、关小上大、提升水平”的原则和太原市下达的保留煤矿个数,编制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过程中,依托全市现有在册矿井分布情况、煤炭资源赋存情况、矿井开发现状等,在确保不突破保留矿井数量和我市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前核定批准产能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统筹进行规划布局。
2、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企业所属煤矿具有3年以上从事煤矿生产经历;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融资能力有保障;主要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管理中型以上煤矿的经历,煤矿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比例15%以上;所属煤矿近3年来未发生重大及重大以上事故;企业及所属煤矿矿山生态环境良好;社会责任强,积极参与我市各类公益事业。
3、由市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在广泛征求煤炭企业业主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拟报批方案进行初步审查,按照程序分别报送省、太原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批准。
五、工作步骤
2009年6月底前,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的上报工作;兼并重组方案报请省、太原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上报关闭煤矿名单,并与关闭矿井签订关闭协议。
对批准进行改造的兼并重组矿井,按照部门职责履行相关手续,做好煤炭企业的建设。
对列入关闭范围的矿井,2009年12月底前,由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按关井“六条标准”实施关闭。
六、工作职责
(一)对兼并重组企业的资源采矿权价款,由市国土局负责进行核准、征收及办理兼并重组煤矿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对不参与兼并重组整合、单独关闭矿井资源价款的退还,由市国土局核实动用储量并提出退还资源价款数额,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予以退还。上缴省、太原市的资源价款,由市国土局、财政局协调办理退还的具体事宜。
(二)对批准进行改造的兼并重组矿井,由市安监(煤炭)局及时报批地质报告、安全专篇、初步设计的审查或初审等上报工作;对不进行改造的兼并重组煤矿,及时办理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工作。
(三)对涉及国有资产之间或国有企业收购非国有资产的兼并重组整合煤矿,由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组织进行资产评估报告核准或备案。
(四)对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由市工商局及时办理名称预核准审查上报工作。
(五)对批准进行改造的兼并重组矿井,由市环保局办理环评报告审查批复或初审上报工作。
七、关闭矿井奖励办法
1、对未参与兼并重组整合关闭的煤矿,其缴纳的资源价款按核减动用储量后的剩余储量退还资源价款。
2、对按规定时限和标准关闭的煤矿,除由太原市政府每座煤矿拨付奖励资金500万元外,市政府原则上另行奖励200—300万元。
3、市财政局、市发改局积极争取省、太原市政府预算内投资支持和专项资金支持,并制定优惠政策,对兼并重组企业安全改造、煤炭产业升级、转产转型等项目,优先安排补助或贴息资金支持。
4、市国土局、*供电支公司等部门要在煤矿转产转型用地指标、转产过户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八、工作要求
1、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加紧组织实施,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2、兼并重组方案未报批之前,原则上停办、停止煤矿证照延期、变更,以及30万吨/年以下建设项目的报批手续。
3、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关闭的矿井必须坚持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对确定关闭的矿井先坚决关闭,对确需利用关闭矿井生产系统的,待重组整合设计批准后,按设计要求恢复利用。
4、兼并重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市、乡两级包联矿井责任制,加强对煤矿停工停产指令落实情况的巡查检查;所在矿井必须加封上锁,遣散从业人员,严防私自组织生产作业。对擅自组织生产的煤矿,一律无条件关闭,不予退还价款,不予奖励。
5、强化火工品管理,收缴停工停产煤矿火工品;在出入境干线公路设立民爆物品检查站,严防非法火工品流入煤矿。
6、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对关闭煤矿实施拆除设施设备等工作,每关闭一座煤矿,属高瓦斯矿井补偿关井费用40万元,属低瓦斯矿井补偿关井费用30万元,严格认真抓好关闭矿井的关闭、移交工作。
7、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落实兼并重组整合煤矿企业享受国家及省、太原市有关扶持政策,及时解决好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8、要重点加强对兼并重组过程中,煤矿停工停产、停供电、火工品收缴,以及关闭矿井证件收缴、实施关闭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九、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成立*市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
组长:*(市长)
常务副组长:*副市长)
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煤炭局。
办公室主任:*(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