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29:20
导语:在汉字中的传统文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将传统文化植入到识字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识字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每一个汉字,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产物,是历史的传承。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植入传统文化,使得汉字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简蔚氖蹲制匆簦而是一种更加饱满、更加深刻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为小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讲解,将汉字的演变史、发展史、递进史等完整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汉字发展的认知,使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汉字的伟大魅力,能够深刻地认知到汉字创造者的聪明才智,这些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更是汉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在汉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拼读、解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以及不同字结构之于汉字整体意思的作用。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植入古诗词中
语文课程中涵盖着丰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古诗词中,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环节,几乎每一首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一首诗歌中都蕴含着扎实的传统文化,这是古诗词中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诠释文人气节的古诗,还是赞美我国优美山水的古诗,都在很大程度上象征和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深读优秀的古诗词,理解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和主要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背诵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积累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和品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扩展古诗词的积累,通过阅读、搜集、整理等来全面赏析优秀的古诗词。
三、将传统文化植入国学故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国学故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在国学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一些优秀的国学故事,在讲解这些国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到故事中的寓意。如教师在讲解《揠苗助长》的国学故事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来进行国学故事的深入讲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汇演,通过课堂汇演等来展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这是国学故事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在国学故事的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积累,不断扩展国学故事的积累外延,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将对某一故事的认识,通过作文、笔记的方式写下来,这是传统文化渗透至国学故事中的最直观的体现。如在讲《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引导学生找准故事的核心,找出故事的脉络,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全面有效地理解这类故事,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文化发展与物质发展是脱节了的,它使得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可得知:文化的发展并不能像物质文明那样跳跃性的前进,而是要一步步积累、沉淀,选其精华、去其糟粕;物质文明发展的强行拉动与文化发展的相对缓慢和滞后形成的文化真空被其它太多浮华的东西所填充,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眼中的作用力被大大削弱了。加之中国近百余年来受到各种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驳的西方的价值理念的侵蚀,使得现今中国的平面设计主体中早已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作品中仅仅能看到的是传统文化只点缀和装饰,而不是以其内在的文化底润作为作品的核心元素,其目的就只为向大家说明作品与传统文化有关而己,至于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就不重要。这种在平面设计中滥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象是由于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割离开来没有形成系统、有机的结合,自己仍处于日用而不自知的状态,这大大削减了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和其文化价值。
2.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一大设计门类,它是是思想与现实、理想与实际相互沟通桥梁,是人类意识形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结晶。字体设计有可识别性和艺术性两大类:可识别性是指人们在设计中的字体的统设计字体与文字本身的清晰程度,没有给阅读者带来视角和思维上的阅读障碍;艺术性指的是否能够使读者获得内心愉悦的设计和字体轮廓的原创性,并且不能够给读者带来混淆的视觉感。而不论是可识别性还是艺术性,中华民族的方块字都是能很好体现这些特征的,大家对汶川地震的“济”字还是影响深刻的吧!这个“济”字就很好体现了汉字在平面字体设计中的可识别性和艺术性,整体一个“济”就表现了全社会万众一心帮助汶川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体现了华夏儿女在灾难面前的大无惧的英雄气魄和团结向上积极的一面;“济”字上下一分开就是“汶川”二字,这也不得不惊讶汉字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底蕴,让汉字能很好的作为平面设计中的情感、视觉传达符号。汉字是在历史积淀和思想变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在我们所用的文字是由最初的记事图案或者简单的物体图形抽象而成的极其简单又非常精炼的文字符号,要将这些抽象且非常精炼的文字符号作为平面设计中的符号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外形包装,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又不乏大众化,能让所有人清楚明白平面设计中的汉字符号的意义却又为其独创性而惊讶,这难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就对设计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设计水平的提升上,也在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的文化价值提炼上。
3.汉字在平面设计中体现的文化价值
3.1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创字”,这也是是先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将自我想象与现实结合的历史产物,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倾向是来源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它不是一个自我臆想的产物,而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体,它的演化史也是中华民族演化的活标本,活化石。而能将其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很好的运用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不仅能将中国的视觉传媒打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征的烙印,也能使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沾染上现代的气息,使其与时俱进的能更好的为现代人所接纳、认可和使用,并为其与世界接轨,为世界其它民族所熟知和使用做贡献。
3.2汉字中蕴涵了传统美学观点
从古至今,汉字及其各种艺术形式,对中国的设计艺术和对现代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衍生物。从殷墟的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再到我们今天印刷中常用的宋体等,在字体的嬗变中,汉字的各种字体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和鉴赏价值,这对如今的平面设计也有重要的使用意义和设计思路,像北京奥运会使用的徽标就是用小篆书写的“京”字,既有文体艺术的美感,又有现代设计的创新意识。
4.结语
【关键词】传统文化字体设计文化内涵汉字意境
文字是每个现代文明国家都具有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载体,它随着本国的文化产生、发展、沉淀而产生,具有自身的不可代替性。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一种,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文字,因此,汉字的字体设计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时,抓住汉字的内在“精髓”,是现代字体设计追求的本源所在。
1.文字产生与变化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一些简单符号开始,文字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慢慢形成,从最初刻在岩石及其他器物上的一些象形符号,到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需求而产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再到现代的字体设计,文字的内在含义与外在功能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从简单的记录功能,到后来加入文字自身的寓意与传达对象的主观情感,文字越发注重集传达内在意义与外在审美于一体。
2.汉字的符号意义与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文字除了作为一种日常交流的语言载体,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传达工具和人们书写记录的载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字体设计不断改变着文字的最初形态,不管是内在含义还是外观,都被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
时代赋予我们崭新的形式美,所以我们对民族文字的外在形式美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追求,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文字的内在美。柏拉图美的理念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主要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之所以美的那个根本原因。所以汉字之美不仅表现于它的外表,而且美在它博大精深的内在。
3.现代字体设计的基本手法与意境的营造
字体设计一般分为印刷字体和平面创意字体设计,平面创意字体一般都是几个字的设计,不牵扯因批量印刷而牵扯到整套字体的视觉效果、清晰度的约束,因此设计师可以尽情的抒发个人情感,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与设计理念。
3.1文字字体本身的再设计
在基本字体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加工再设计。例如,文字自身笔画的变形、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结构的打散重组,还有脱离基础字体的字形、字体结构约束,根据本身字意,利用想象力来进行设计;或是字体的颜色、材质的改变等等,这些都是利用字体本身变化来营造字体的意境。
3.2文字与图案的结合
中国汉字和图案是并行发展的两个支流,两者之间既有融合,又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中国有句老话叫书画同源,的确中国汉字同传统图案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从源头上看图案也可算作汉字的母体,起源早于汉字,汉字是从图案图形中分离出来,但文字的成熟又先于图案。因此,图案与文字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现代字体设计中,汉字时常以图文并茂的设计手法出现。图案对于意境的营造更加轻松且更具识别性。
3.3文与意的交流共生
汉字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表现可以是直白的文字信息传达,也可以是一种意境的烘托体现,意境的营造注重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氛的营造,就像书法里的气韵一样,存在于无形,但是却耐人寻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寓意是十分深厚的,在意境的营造上,外文远不能及。
关键词:现代标志;传统文化;符号;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53-01
我国的传统文化辉煌灿烂,拥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设计师开始在标志设计领域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本文便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符号中汉字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便是一种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符号。起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概括模仿实际事物,这种文字不仅具有记事功能,还具有审美因素。这也是汉字与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汉字在符号设计领域中进行运用的基础。其运用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三方面:其一,象形是汉字创造的基础,无论对任何事物的模仿,文字都可以运用简单的笔画来完成,与符号的特征相符;其二,汉字不只象形,还表意,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完整的表意功能,甚至一个汉字能够表达多种含义,这也是汉字在标志设计中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其三,汉字字形的可塑性非常强,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这与标志设计过程中所崇尚的特殊符号性也不谋而合。
汉字的这些特点对于标志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以汉字为基础元素的标志设计也普遍非常优秀,如中国银行的标志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圆形方孔钱币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性象征,有着非常吉祥与深刻的寓意。中国银行的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利用钱币的方形孔串以绳结造型,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字,不仅表现出“银行”这一标志主题,还蕴藏着安全诚信的经营理念。
二、传统文化符号中图形的运用
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无论在语言上,还是信仰上,都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趋同性,视觉语言的表达方面也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审美判断标准。传统图形的历史悠久,其诞生远在文字以前,石器时代所出现的彩陶纹便是中国传统图形的典型性代表。传统图形的表现非常多样,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也更富有表现力,在人们生活中遇到传统图形时,给人们的感觉更加淳朴而亲切,如中国结、印章、阴阳鱼等图案,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寓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图形,更能够吸引人们的目标,让人们对标志所要表达的内涵有深入探究的欲望。
对于现代标志设计来说,图形是一种比文字更好驾驭的设计元素,在很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传统图形的身影,最典型的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印章是中国传统图形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元素,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中,印章是作者的标志,一幅书画作品如果没有印章,它就不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北京奥运会会徽运用印章为设计元素,通过艺术变形,不仅表现出了中国特色,也将奥运会的运动精神融入其中,有着浓厚的艺术韵味。
三、传统文化符号中祥纹的运用
祥纹是中国古代人们为祈福而创造的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祥纹分为装饰性纹样与写实性纹样两种,但无论哪种纹样,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符号设计领域中,祥纹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如游鱼纹、稻穗纹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龙纹”和“凤纹”了。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龙这一物种,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龙早已成为一个代表文化的图腾,其吉祥的寓意也是其他任何纹样所无法比拟的。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更注重标志中“设计文化”的凸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文化与象征融入到设计作品中,这就赋予作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心态以及标志的文化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远大于文字,祥纹对受众来说,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引起受众心理层面上的同构意识。
四、结语
传统文化符号属于一种视觉性语言,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运用传统文字、图形以及纹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的。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让现代标志更具有民族特色,审美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凸显,现代标志设计的"符号化"特征在传统文化符号的烘托下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谢婷婷,何征.杭州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传承发展研究――以胡庆余堂国药号官方商城为例[J].设计,2013(05).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备,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崛起,无厘头的语言风格受到了网民们的喜爱,网络语言摆脱传统汉语的一般格式,以错别字与谐音方式大行其道,这也是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弱化的关键原因之一。2013年热播的《汉字听写大会》则将现代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的现实展露无遗,节目热播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传统文化的缺失必将使我们的文化无法溯源到历史的根基。随着文化水平的弱化也牵引出了文化氛围浮躁、文化建设不健全继而导致国民素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弱化的问题亟待解决,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如何立足文化根基,提升语言水平,巩固传统文化将成为我们在历史潮流中需要应对的新问题。
一.汉语言不断弱化的表现
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弱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引起了有关学者的警惕。从一份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足见高校教育中汉语言边缘化的问题,国内的教育环境对母语的热情可见一斑,根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和对问题深入的分析,将汉语言文化弱化的表现概括为: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趋势、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文学作品偏向市场发展。
(一)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趋势
信息化高速化的发展与网络交流工具的更新换代,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是汉字书写水平弱化的一种表现。经济时代个人主义盛行,追求个人的独立风格成为趋势。在不知不觉中,网络上形成了一种近似无厘头的语言风格,并且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喜爱,使用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化的观点来看,网络流行语打破了传统汉字习惯,充斥着许多错别字,但却深受网民喜爱,这种错位式语言风格,甚至使许多网民趋之若鹜,并以此为时尚。网络上的飞速发展逐渐影响社会心理的演变,网络流行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用语,用于表达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的某种表达诉求,因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网络自由的环境,使得网民在创造新语言时背离了传统的语言习惯,形成一种无厘头式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淡化了人们对于汉语言的重视。
(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汉字危机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已经显得不足为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放弃了汉字书写能力的锻炼,转而用电脑等电子设备代替书写,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降低了青少年的汉字文化意识,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对于祖国汉字文化一无所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浮躁的生活状态下,很多人不愿将精力放在汉字文化的研究上,人们对于汉字的书写非常草率,甚至出现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前一段时间网上曝光的打油诗作协主席,竟然连“砸:字都忘记了怎么写,最后被世人所嘲笑,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汉字书写意识的淡漠。当网上工具成为了人们写作的代替品时,人们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前几年,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上海考试,举办方一共出了130多道考题,但是最终的考试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所有的参赛选手中,竟然没有一个汉字书写全部正确,之后,汉字弱化的问题就得到了公开的报道,而这也成为了当前我国汉字弱化的一个铁证。
(三)文学作品偏向市场发展
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另一个显著表现是文学作品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大量网络小说的兴起使人们的注意力被网上的电子文字所吸引,而许多主流文学作品却处在不尴不尬的地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再也创作不出一部能够传世的经典作品了,很多老一辈作家创作的作品与年轻人的思想不相符合,最终导致现实出版文学更加无人问津。于是很多青年作家选择放弃自己原来的创作梦想,转而向市场化发展,作品的创作为了能够得到青少年的喜爱,不惜在情节中加入大量的垃圾段子,这些作品的出现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导致汉字文化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现代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原因
在国际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一种必然趋势,汉语言文化的弱化是其衍生特征,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巨变,传统的汉语言都是孕育我国瑰丽文化的根基,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另外汉语言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汉语言文化也是我们学习知识、辅助思维的工具,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思辨能力,是我们表达个人思想的媒介,可以说一个人的汉语言水平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思想水平,而良好的汉语言文化水平使人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缤纷多彩世界,同时我们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根据笔者研究,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全民英语热”的盛行、国民的浮躁心态。
(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传统文化是我国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却没有给传统文化足够的发展空间,许多教育者对于传统文化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我们了解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们的语文教育仅仅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质及汉语言文化能力的培养相当漠视,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语文课时控制的非常严,学生即使有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所占有,根本谈不上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开展了许多活动表示对国学文化的重视,但是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是形式主义,我们从中也看到了汉语言文化弱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畸形,没有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之上,仅仅采用拔苗助长的形式主义来取得成绩上的提高和升学率的提升,这种不正常的教育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化的弱化。
(二)“全民英语热”的盛行
自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民英语热就在我国盛行起来了,其实追根溯源,我们也可以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全民英语热的一个起点,自从我国改革开放,采取积极的态度入世之后,英语在我国的地位水涨船高,小到小学生的英语课,大到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这些形形的英语考试使得国人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但是又不得不学好这门技能,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无法脱离英语,在社会各种考试中,我们同样也需要深厚的英语基础作为保障,从此英语便作为了一门时尚的舶来品成为了国人趋之若鹜的名利敲门砖,相反,汉语言文化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汉语言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之根,我们只有将我们的母语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倾向却本末倒置,将英语放在首位,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倾向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国民的浮躁心态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利益至上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虽然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人们对于新的物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腾飞使国内国民的心态逐渐的浮躁起来,社会进入了文化快餐式的发展轨道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网上电子文化产品的热销和现实中主流文学的门可罗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浅层次,尤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深处名利场之中,对于精神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已经成为了奢望,而我国传统文化也在此社会背景中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学习也被人们所漠视。
三.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影响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新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弱化了之后,必然产生种种不良的后续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汉语言文化出现了“内冷外热”的奇怪现象,在国外掀起了“汉语热”运动,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的汉语人文素质却是普遍降低,国人对于传统汉文化的漠视使得我国悠久灿烂的汉文化力量逐渐减弱,我们在标榜“走向世界”的同时失掉了自我的传统文化意识,又在张扬“全球性”的外壳下,离我们的根源文化越来越远。汉语言文化的弱化不仅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所侵蚀,而且会使当前这种浮躁的文化氛围继续延伸传播,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会进一步阻碍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另外,汉语言文化的弱化也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丧失,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都已经丧失,那么还谈什么文化传播呢,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来说绝非是耸人听闻,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做好准备,大力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汉语言文化,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汉语言文化危机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威胁,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青年一代有责任肩负起振兴汉语言文化的使命。
四.结语
【关键词】汉字;构意思维;新媒体广告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由于有了汉字,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不仅可以从汉字字形意蕴了解中国的文化信息,同时还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的民风习俗、思想思维以及审美情趣。
汉字构意思维指的是,由汉字外部形态所透露出的具体意象衍生出的抽象含义的过程。这种构意思维过程类似于新闻批判理论中“神话”的过程。罗兰·巴特在《神话学》这本书中提到“神话”这个概念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和一种意指作用的方法。他指出在符号的两层表意中,第一层是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也叫做“所指意义”,而通过第一层符号系统再产生的新“内涵意义”,我们就称之为“神话”。[1]如果将汉字的构意思维与罗兰·巴特归纳的符号表意系统来进行对照,可以看到:汉字的构意思维过程类似于索绪尔从“能指”到“所指”的过程,也就是符号表意系统第一层;汉字构意过程类似于符号表意系统第二层,也就是从第一个符号系统中的能指产生的新的所指的过程。
由此可见,汉字的构意思维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由汉字字体的外部形态所表现出的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的整体化与宏观化的过程,即汉字符号的“神话”构建过程,而汉字符号构建出的“神话”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所以对汉字字体意义和意象的认知,我们都可以从汉字那独具特色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中获得,同时还可以获得造字时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因此,透过汉字的形体,我们总能发掘出可供分析的丰富意义信息,这些意义信息不仅仅是通过字形所表现的具体、直观的意象和意义,更是透过汉字具体、微观的意义意象所呈现出的更深层次、宏观的抽象意蕴和内涵。而汉字构意思维的过程就是汉字具象到意蕴的过程,是由汉字的具体、表面意义、意象到与万千世界相联系的各种抽象的意蕴、内涵的抽象过程,是一个由微观意象到宏观意蕴、由具象思维到整体认知的过程。
新媒体广告的产生是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近几年来新的媒体广告开始风起云涌,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户外传媒等广告之外,新媒体广告正在冲击和分流着传统的广告市场。新媒体广告使用数字化的现代技术,抛弃过去单一的印刷广告、视频广告或者音频广告,将这些元素综合于一体,把要传播的品牌或产品信息一层一层地罗列于广告中,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观看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还具备互动的可能性,使受众能积极地参与到广告活动中。
使用汉字为载体的新媒体广告不仅是一种单一的广告形式,更是一种时代文化。新媒体广告的受众群体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水准以及生活经验和背景,而这种类似的经验与背景可以将受众群体在思考、认知以及价值等层面上构建出独特的文化修养,从而左右他们的审美、消费、习惯以及判断等。因此,新媒体广告在创意上应该尽量去寻找受众购买该产品欲望背后隐藏的文化动因,这样制作出来的广告才能真正用喜闻乐见的信息打动受众,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激起购买欲望,产生购买结果,这样广告才能得到有效的良性传播。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活动,在新媒体广告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如何提高新媒体广告的创意水平,让中国的新媒体广告形成本土的广告风格,汉字——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构意思维和规律可以为新媒体广告的创作提供思路和启示。
汉字意蕴下的自然和谐观与新媒体广告创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谐自然,强调天人合一,汉字的构意思维也是一样。在汉字创造的最初过程中,其构字思维和思路与古人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统一的,这点我们从汉字构字基础——象形造字法上可以看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所谓象形虽然是使用简单的线条或笔画来描绘和表现事物,但是这种图像的描绘需要人们对天地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体会和感悟。
中国汉字字数非常丰富,几乎包括宇宙间的天地万物,而在这些汉字当中字数最多的一是与自然有关的汉字,二是与人有关的汉字。如“日”、“月”、“水”、“雨”等这些描绘大自然的汉字,基本在构字的时候都是根据它们的具体形态来进行创造的;又如“晴”、“阴”、“冰”、“雪”等许多其他描绘自然事情的汉字,也是以这些字为基础元素来进行再创造的。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人作为万物的主体,自身就是宇宙的中心,人们也只有充分认识自身,才能更好地认识宇宙万物,汉字的构形和构意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如“女”、“男”、“耳”、“目”等这些描绘人的汉字,也是根据人本身的形态特点来创造的;又如“妈”、“聪”、“眼”、“睛”等汉字,也是以这些汉字作为基本元素来进行再创造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教育;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习作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等诸多方面。继承、传播、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对学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情、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负有责任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欧洲的孔子”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呼吁欧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一要赞美,二应自惭,三须模仿。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生命力强,影响深远。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很多,如,“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习作教学”“课文活动”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着眼识字教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与印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4年级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5~6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毋庸置疑,识字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识字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字义两方面入手。汉字是结构文字,汉字的形体结构既模仿实际又不断地加以改造,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如“学习”二字,学为盖房之意,“习”为鸟每日练习飞翔之意。前者告诉了我们居住文化的久远,后者告诉我们中国人对教育思想、学习方法的认识与归纳。再如“友”字为两手握,表现了中国人对友情的认识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对汉字形、义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就会提高,思想感情也会得到熏陶。
二、立足于古诗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今极具教育功能。正如杨再隋教授为河南人民出版的《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学都重视儿童(古诗)语言的积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陶冶儿童心性,构建校园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铸造民族之魂。”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上自《汉乐府》下至清代诗歌,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如通过《锄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勤农节用的情感;通过《游子吟》《赠汪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通过《塞下曲》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中国古人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
三、利用好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长城》《赵州桥》等课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和成就;通过《高梁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五谷及对大自然产生赞美乃至崇拜之情;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仁与义”的教育;通过《探母》等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孝”道等。
四、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不难看出,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书籍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精髓;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标志设计;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70-02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拥有饱满丰富的视觉符号设计元素,给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无穷的灵感和来源。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文明社会,在经济和文化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文明时期,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状态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包括对自我的审美意识和视觉所及之处设计需求的提升。而标志设计不只是一个小的图形符号,它是集一个企业的内涵文化、社会形象、精神和传递企业发展目标为一体的缩影。在中国标识设计中较为突出、被大众熟知且朗朗上口的形态莫过于那些具有典型中国传统符号,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标志了,例如中国古汉字的运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运用、中国古铜钱及印章的运用等。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运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元素方法设计的标志做如下几点简单的分析:
一、中国古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古文字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伟大的创作之一,它的造型、含义和谐音都可以作为标志设计设计源泉,它经历了几个时期的风格演变: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行书和草书。同时,中国汉字代表着中华文化最为核心的灵魂特点,在造型、神韵、读音、意境、形态、含义方面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如图1)
由中国文豪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整体外形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态,外形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徽章,简洁明了的白色内置造型给人时尚现代的感觉。北京大学的简称“北大”两个字为中国古汉字篆体自上而下排列而成,上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面简化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半站立的人像,寓意为一个人肩负两个人,形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背负着开启民族智慧的重任”的想象。于此同时,“北大”二字上下排列的组合形式还有“脊梁”的比喻意义。鲁迅先生通过“北大”两个中文字为原型,在篆体的基础上设计成一具形象的脊梁骨,由此预示着北京大学历届莘莘学子都能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和主心骨。
二、中国传统图形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形纹样历史悠久,各种植物、花卉、动物、人物造型层出不穷,其中以传统吉祥纹样最为突出,吉祥图案不仅在生活用品中应用广泛,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等中被引用的形式和密度是最不可忽视的。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主体设计之一――标志设计也同样汲取吉祥纹样中的精髓部分,无论是造型、寓意、谐音还是题材都经常被其所应用,设计师们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综合了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向大众传达着独具特色的视觉信息。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的吉祥图案中“古钱”、“方胜”、“云纹”、“如意”、“莲花”、“盘长”等图腾形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其中,能让大众见而不忘的中国联通的标志就在“盘长”造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来的。中国联通的司标是由一种迂回往复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现代网络通信处处顺畅。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六个圆形有都预示着中国联通的吉祥美好之意,而标志中的十个镂空部分则有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美好愿望。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洋溢着古朴温韵的祥和的气息。(如图2)
俏江南的标志,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国粹形式――京剧脸谱的造型。标志的形态选自于川剧变脸人物刘宗敏,他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名大将军,是招财进宝的象征,同时寓意驱魔辟邪,刘宗敏脸谱的寓意符合俏江南饮食业对标志设计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大师通过对脸谱的再创作成就了其公司的LOGO形态。
脸谱有着固定的颜色和图案,俏江南LOGO中脸谱是经过再创造后设计而成,正中间眉心处由一个黄色“人”字构成,表示俏江南以人为本的业界良心,寓情于理的人本管理思想,眼睛的上面部分像一只乌龟爬行的形态,乌龟有万年寿之称,象征着俏江南饮食企业万年长青,员工平安健康。眼睛上面的角两侧到额头的是传统图案――“如意”纹样,预示着俏江南饮食业的吉祥如意,下巴和嘴的白色部分像一个古钱中的金元宝,让整个标志看起来更加饱满生动,也意味着俏江南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如图3)
三、中国铜钱形态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铜钱的形态在大众的意识里直观的反应应该数银行了,引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银行的标志,它不仅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且要求体现中国特色。靳埭强先生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设计的基本形,古钱形态经提炼简化,使用的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为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国的“中”字形状,象征着天方地圆,给人的感觉是识别性强、通俗易懂,同时寓意深刻,颇具中国味。再者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整个形态以铜钱为基本出发点,以一个隐形的方孔圆币为设计对象,体现出金融业的行业特点,标志的中间部分是经过变形设计的“工”字,中间断开,更加突出“工”字,表达出了深层含义。标志的两边对称,虽断欲合,依靠对中国汉字的习惯思维自动补齐,设计手法的巧妙应用,突显了标志图形的语言表达力,中国汉字与中国铜钱形态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时尚气息。(如图4、5)
四、中国印章形态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当前中国印章形态在国内外平面设计中、各个行业中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标志的整体外形“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汉字北京的“京”和印章组合而成,主体部分为大红底色的白色汉字“京”的肖形印,篆体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中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正所谓形神合一,完美的传承了古印章形态和现代标志的结合。(如图6)
其次,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它的创意灵感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的造型及中国传统的印鉴艺术形态。甲骨文“旅”字的变形设计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相结合,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多更鲜明的中国色彩,社会文明在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结合中不断进步。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兴高采烈的旅游情景:在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旅客正手牵手背靠背、秩序井然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如图7)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元素渗透在当下的设计作品中便是永远的时尚,积极宣扬传统文化图形元素,并将图形元素符号融入平面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标志虽小,却凝聚了大智慧,它寄托了个人的设计能力,也承载了一个企业的理念和方向。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标志充斥着整个社会,传递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在这种优秀标志设计的案例不断涌现,不仅需要我们要时刻准确地分析r展动态,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对沉淀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的文化瑰宝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获取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图形元素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岩涛.传统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文化的进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式和途径。文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常使用的图案、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民族文化、民族色彩理论、民族审美观念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现代平面设计;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实质是以精神产物为主的各种知识,其特点是具有传播性。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演变并汇聚成一种反映民族风俗习惯与特色的一种文化,风俗习惯是民族历史文化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表征。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上分析,国家的发展与其国家文化发展有关,要不断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善于交融,勇于继承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风格,是传统历史文化的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分析,研究如下。
一、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态各异,例如殷商时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帛画、唐代的唐三彩、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多种元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其他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1]。传统文化虽然来源于历史文化,但其能够结合当今的主流观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能够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除了对社会有广泛影响外,同时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平面设计虽然与世界平面设计同步发展,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受到非常多的阻碍。改革开发后,我国平面设计艺术家在西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传统图案、文字、书法、不同教派思想元素等,并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应用现代表现手法,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现代平面设计进入了多元发展的阶段。图案(pattern)是外来词[2],其主要是设计者根据设计目标、美化需求,按照材料特征并结合工艺、技术以及社会背景等,通过艺术设计,对装饰物的造型、色彩以及装饰纹案进行创造并最终形成的图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装饰图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艺术创造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以及创作经验,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图案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尤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传统图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从起源上分析,传统文化艺术是其他各种艺术发展的发展的基础,同时能够反映中国民族特征。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需要结合民族文化艺术元素。新生代的设计师需要从更宽广的文化角度上,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并从中汲取文化精髓,获得设计灵感,并使自身的设计作品更具民族特色与民族内涵。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将中国结、五星、五环等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太极拳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灵动感[3]。作品创造设计体现了现代时尚感,同时也将民族审美取向以及民族文化容易其中,充分向社会展示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该标志的整体构造源于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其并没有直接采用传统图案的造型,而是借鉴了书法中的写意表现形式,巧妙地表现出了“中国结”与“运动员”这两者的意象表现出来,以此表达设计主题以及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基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喜相逢”的基础上设计的[4],能够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底蕴,且凤凰成双成对、扇动的翅膀极具动感,表现出了圆满、吉祥、天天向上的美好祝愿,这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向往的装饰图案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民族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设计的美感和内涵。现代平面设计中,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以及现代观念,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应用能够提升平面设计内容的多元化,添加平面设计的特色,一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借由平面设计能够提高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继承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字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反映了中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点,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同时也给人带来不同的文化感受。文化概念主要出自于《易经》:“观乎天文已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首次将人与文化相结合。设计是平面设计方案形成的主要活动,其主要通过艺术创作活动为主要形式,民族文化是一种以民族所在地为活动空间、以民族为主体,直接反映了民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群体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民族审美、生活习俗、民族艺术及其相关的文化体系,涵盖了文化精神、文化行为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内容。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及鲜明的特征。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当时劳动生产方式、民族文化、当地风俗习惯以及民族英雄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民族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相关文献指出,原始劳动生产方式是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催化剂。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各民族受到外来文明影响的程度以及其与自身文化融合的程度各有差异,也就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各有所差异[5]。促进民族文化形成的因素来自不同方面,例如劳动生产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北方的游牧游猎、南方的农耕;此外,民族的不同,我国民族中主要信仰的宗教有原始宗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同时,又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受到地域的影响,气候以及资源方面的差异较大,所以,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鲜明的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口基数最多,对各民族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现代以汉字为主要书写类型。相关文献指出,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其拥有文字的形式,同时也具有图形特色,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汉字是信息传达的一种媒介,具有视觉效果,其能够在传达主体内容中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基于其强烈、清晰的视觉效果,能够在传达信息时体现出纪实性以及标志性。汉字除了具有叙事的效果,同时也极具情趣意象以及装饰效果,设计师能够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汉字进行再创造,赋予文字不同的意蕴和内涵。汉字实质上是一种表意图形,若平面设计借鉴其表意特征,能够发挥传播作用外,同时也能起到反映民族文化价值的效果。中国文字“好”字,是由“女”和“子”字组成,“女”、“子”为“好”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表达出儿女双全、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中国文字中,许多代表美好的字和词,都与“女”字有关,因此,取“女”进行创意设计,不仅有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也有祝福儿女的意蕴。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使用中国汉字艺术进行创作,对于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北京残奥会标志“天地人”是基于汉字的基础上创作的,将中国书法、汉字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表达出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蕴藏了道教文化思想。其利用书法进行设计,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视觉冲击力。
结语
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丰富现代人民的社会生活。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拓展和丰富当代的艺术文化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运用,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李阳.传统符号泛化背后的批评泛化———如何看待平面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中国科技博览,2012,21.
[2]陈捷.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从2008奥运会的视觉设计谈起[J].闽江学院学报,2013,29.
[3]王成凤.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再设计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
[4]徐凯.中国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性———之对平面设计领域的影响及展望[J].科技资讯,2013,22.
[5]刘春琳,莫爱琳,蒋涛等.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创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