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德育重点

时间:2023-07-11 16:44:55

导语:在高中德育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德育重点

第1篇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切入点高中德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0-01

前言

相关的文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其实是为了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意在以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开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的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高中生生涯规划是整个高中阶段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之一,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学生制定良好的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水平。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处于懵懂的状态。高中阶段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学生提早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学生对职业也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在进入社会初期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当学生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制定了良好的生涯规划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奋斗,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填报志愿以及在未来的就业中作出明智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帮助。其次,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并且付诸行动。

二、高中德育的新途径

1.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

基于高中生对生涯规划的不了解,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自我认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且清楚生涯规划对我们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之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并且利于学会僧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做好各方面的计划。高中生还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唯有清晰的认识自己,才能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之后。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出自己亲朋好友从事的职业,从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制定自己的未来规划。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科学的测试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划意识。

2.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生涯规划教育效率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对生涯规划教育越发的重视,而从事生涯规划的教师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或者是由班主任来完成,使得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不理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体现。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十分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其次,熟悉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对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再者,学校还要定期的给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传授给学生。只有培养比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够让生涯规划教育保质保量的完成。

3.开展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班主任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主题班会是目前班会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生涯规划,并且指导学生制定正确的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以“十年后的自己”为本次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生涯规划,并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涯规划。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并且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比较了解学生,因此在开展班会时更加高效。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理想的“自己”,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目标,并且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涯規划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学校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做好自己的规划,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成熟,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伍辉.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 探索高中德育的新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6(8):122-123. 

[2]索朗旦增.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生涯规划中效应浅析[J].魅力中国,2014(19):207-207.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学习动力;处事原则;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52-02

1 前 言

20年来的高职教育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如今,学生的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做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一点势在必行。否则,他们以后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发挥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精神状态懒散、学习不够深入、做事只考虑自己、不能吃苦耐劳等问题。因而加大力量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是首要的教育问题。教师要身体力行,引导教育学生,注重提升其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规范其处事原则。

2 因材施教,从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挥。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深入挖掘其潜能,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与企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相对接,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根本、以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为目的,从发展学生的“实践思维”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适度把握理论的深度,拓宽知识面的延展,让他们能接受老师讲的内容,不搞一言堂,课堂上讲练结合,降低做作业的难度。

如今的高职生,大多缺少学习自觉性,表现为不能专心听课,课后抄袭作业。此情此景,教师只有深入教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基本知识点,反复讲解,多出习题,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之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地讲解,让那些不能专心听课的学生能够反复理解消化,最终能独立做作业,减少抄袭现象,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现存的厌学风气,以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美国著名教育家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说:“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才能教好孩子。”要区别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 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请有关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专门培养,组织一些相关课外活动或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设选修课;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高职院校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除了注重以提高生产性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让他们将现有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化为日后的工作能力,以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3 广泛调研,从思想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勤于下厂调研,随时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需求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教师除了专心研究教学内容,还要用心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特别是他们在用人当中遇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毕业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理想的毕业生等。老师要及时跟学生们宣传这些,好让在校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看清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同时,老师应掌握毕业学生的动向,包括就业单位、就业工种、就业待遇等详细情况,这些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就业参考,好让他们找准目标、树立信心,朝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例如,有些学生刚上大二时,对自己的前途很茫然,不知自己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知自己现在的学习对于今后有什么用处。当老师介绍了一些毕业生的情况,并分析其自身的优缺点之后,他们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计划着自己的未来,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毕业后就业也很顺利,并给学弟学妹们留言:“学校学习的各门课程都为自己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在校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触动。

教师还要注重到相关兄弟院校调研,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本院在同类院校中学习及管理上的优缺点,以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比如,我院是一所军事化管理院校,很多新生刚入学时,不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对宿舍管理、出勤要求等很不理解,他们觉得都大学生了,还要管叠被等事情,很是不可思议。后来,他们从老师和其他院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军事化严格的管理,对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有着深远的间接效应。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培养了他们做事认真的习惯,就业单位正是因为这一点,对我院学生的基本素质给予很高的评价,我院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广泛调研,多宣传、引导、鼓励学生认识到学习相关科目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期间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提高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便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改善学习状况。

4 循循善诱,从生活中规范学生的处事原则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挖掘素材,举出实例,规范他们的处事原则。分析学生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教师要教书育人。有名人说过,千万别让学生的技能超过他的品行。任何情况下,都别忘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为人处世。因此,高职教师不只是教技术,更要教学生除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优良的品行,使他们具备在社会中生活的素质,学会和练就在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中的本领。

(1)教育学生做事时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和处境,于己于人方便。例如:一次数控仿真实验课中,老师讲解、演示之后,让学生练习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您给我再做一遍,我刚才没看清楚。我思忖了一下,委婉地对他说:大家都需要指导,仅给你一个人讲解不合适,你可以先按照笔记练习,课后我给你演示。那学生听了,心服口服,这种思想,这种做法,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学生要善于帮助他人,并从中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如今,很多企业非常注重团队意识的考核。教学中,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对就业尤为重要。

“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爱心。”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在羊皮卷中写道。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工作中发挥团队作用。例如,实训课中,有些同学接受能力很强,我讲课之后,他很快完成了该项训练,之后,他会继续往下做。当别人还在忙于前面知识点的学习时,他已先人一步,开始了下面的思考,并不停地问问题,这时,我会借机会鼓励他,你可以先帮助一下其他同学,他们还没有领会,等他们做完我们再继续下一步,这样既锻炼了他的讲解能力,又发挥了他的先锋性,对大家都有好处,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乐于助人的习惯,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

教师教学中要以培育社会人和合格公民为核心,锻炼学生身心并发展其情商智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现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教师只有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具有合作精神,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萍.德鲁克管理视野下的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初探[J] .中国市场,2011(2).

[2]潘慧明.高职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市场,2012(5).

[3]田浩.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定位[J] .中国市场,2012(35).

[4]张俊.武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2013(13).

[5]陈志勇.高职教育与高技能人才[J] .中国市场,2013(29).

[6]彭磊义.高职特色教学模式构建路径探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中国市场,2012(52).

[7]张秋贤.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之PDCA法[J] .中国市场,2013(29).

[8]覃常员,张耀星.职业技能大赛能有效促进高职老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J] .中国市场,2013(14).

[9]何春明.浅谈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J] .中国市场,2012(45).

第3篇

一、推进新课改,首先要落实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到高中体育,它既考虑了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了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了高中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因此,高中体育新课标既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又符合我国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只有认真学习、落实和贯彻新课标的科学精神和先进理念,才能指导高中体育的一线教师更好地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让这门学科的教学能够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继续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过去七次课程改革作为基础的,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传统的体育课程只重视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更强调学生体育爱好、运动专长的形成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新课标的这些变化为高中体育新课改指明了方向,所以推进新课改,首先要落实新课标。

二、推进新课改,必须要紧扣学科性质

高中体育,是指《高中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顾名思义,这个学科包括了体育和健康这两大内容。其中的体育主要是指体育知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健康主要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是途径,健康是目标,而健康又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新课标规定了这门课程的五项具体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项目标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每一项都不能脱离其他项而独立实现。

高中体育虽然不属于高考学科,但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学科。这门课程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学科。这门课程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既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学科。在推进新课改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学科性质,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提高学科素养的同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推进新课改,关键要关注学生发展

实验证明,传统的“填鸭教育”、“应试教育”、“接受教育”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束缚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新课改面临着转变教育类型的紧迫任务,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探究学习”、“创新教育”,就是要从过去的“接受继承”向“发展创新”转型,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育、课程、教学要适应每一位学生。

落实在高中体育的课改中,就是要在每一堂课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能充分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我们既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又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培养自己独特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督促每一个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贡献我们的力量。

四、推进新课改,在于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第4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合理设置;优化师资;灵活考核; 展现个性

新课改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开设了选修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概念、功能定位等均作出了阐述:“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也就是说,选修课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又要顾及学生的实际需求。选修开设的设想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完全落实。究其原因,在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科目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美好的设想,芜杂的现实

1.教学管理不当,统选代替自选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和实际水平。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的科目繁多,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力求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选修课不是必修课,当然也不是简化版必修课或备考复习课。

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许多学校及教师显然还没有完成这个观念的转变,或屈从于现实的一些因素而忽略了选修课。

一方面,在选修课的教授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展开有效地教学。选修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知识面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在我们的中学讲台上有许多学识渊博、风格突出的优秀教师,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小部分老师在知识储备、个人魅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加之对选修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思路没及时转换……方方面面的原因,致使选修没能上出选修的效果。

更重要的一方面,校方在对选修重视程度不够而高考的现实压力又增大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向必修倾斜,压缩选修课时。选修的开设在师资、校舍、经费等方面都大量需要投入与精心的安排。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可能条件不具备,无法充分挖掘选修教材真正落实“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的任务。这都尚在情理之中,或可理解。但是,事实上是许多有条件的学校没能充分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没有去落实。

新课改要求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144个学分即可毕业,其中包括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这个规定使学校教学自增大,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开设课程,自己组织考试。在目前还是“高考指挥棒”起作用的情况下,不排除有学校随便开设选修课程,敷衍考试,而把精力集中在对付高考的情况出现。目前很多学校的做法是:凡考则教、不考不教、为考而教。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形成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还何谈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的开设还是考试说了算,课标、课程计划在教学实际中失去了实际的约束力和指导性。于是乎,学校“统一选修”、上级“指定选修”等“团结一致”的局面就出现了。

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受控于高考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教学管理上的避难就易。“统选”、“定选”,学校可能开设最多不超过三个系列的选修课,便于管理和教研,学校也不必担心教学场地和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生也不用选择,教师不变、班级也不变,只要承担不同模块教学的教师轮流来上课。但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在哪里?这与必修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不过是个名字而已!选修竟成了“学校选+学生修”!

2.科目设置不丰,选修结构单一

高中所承担的还是基础教育、知识普及教育,它属于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的学生,并非都能跨入大学校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要走入社会的。在必修课重知识、理论教育的前提下,作为补充和拓展的选秀课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分流的事实以及现实的需要,开发出适于各类学生的选修教材。

课程研究专家认为,从内容上可把选修课分为学术性选修课、职业性选修课和趣味性选修课三类。但是目前我们的选修教材,很明显是倾向于学术性的。有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科目,例如《影视名作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演讲与辩论》,直接就在“统选”“定选”过程中被“枪毙”了。甚至可以大胆的推测,恐怕学生从来都不知道待选科目里还有这些。职业性选修课就更不用说了。

总的来说,学术性选修课开设过多,趣味性选修课太少,职业性选修课设置受到严重忽视。

3.教学时间不足,效果难以保障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在高中的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即采取了上完必修课再开设选修课的做法。而老师们普遍反映:必修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很多课文讲不完。一般来说,完成必修教学要一年半,即到高二上学期结束,高三又要紧锣密鼓的进行复习,因而选修的实际教学时间不过一学期,教学时间大大压缩,教学效果又如何保障?按说,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素养,这些选修算不上多,甚至还远远不够。但是,鉴于在高中紧张的教学时间内,保障必修学习成果的前提下,选修教材大瘦身就成为了必然。

当然,选修刚开设不久,该怎样教,该怎样管,确实也需要给各学校和广大教师摸索的时间和空间。

二、粗浅的建议,热切的期待

1.师资资源应优化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更是要求教师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诚然,对于这样的要求和考验,广大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力求不辱使命。但是,教学任务繁重,选修备课量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其让老师们疲于应付、人人开课,不如量才而用、发挥各人所长,实现人才的优化使用。

校方在综合考虑学校资源和开课时实力的基础上,开设几门公共选修,做好自主选课的安排,让学生根据喜欢的课程和喜欢的老师自由选课。

让专人负责专门的选修科目,让学生跨班级自主选择!这种安排,对教学场地和时间安排有更高的要求。虽然有这样的一些不便,但是,它可以更大程度的实现学生“学我所爱”的愿望,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领略不同教学风格。这种形式与大学选修有几分相似,但毕竟学生层次有别,在教学过程中上还是要采用适于中学生的教学方法。

2.开设选修要科学

一是“抓牢核心为主、满足个性为辅”。

首先保证把那些在语文基本素养中较为核心的课程开足开好,如《唐诗宋词选读》、《写作》、《现代散文选读》《先秦诸子选读》等,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师资的可能,设法多开设其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是引导正确选择,保证平衡与系统。

选修课固然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但在选择中应注意引导保证选择的平衡性和系统性。首先注意类型的平衡,避免某一类型重复。例如以文言文学习为基础的、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的、侧重于实用的,考虑选择其中一两个模块即可。其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避免知识构架残缺。例如选修诗词应考虑古代、现代、当代几个阶段的选修模块,以构成较为完整的诗歌发展的脉络 。

3.考核方式应灵活

第5篇

摘要:英语听力成为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但它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对听力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体会

在我国的基础教学中,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而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以前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该阶段的特点是知识量增大、难度增强并且内容更加丰富,这也更加凸显了该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改革的实施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教师在新的形势下能否有效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

1.听前引导不够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听力环节当作考试训练,因此在单元教学的第一或第二课时缺乏让学生熟悉单元话题的环节.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

2.听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不当

一些教师缺乏分析把握教材目标的能力,把听力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定位在完成教材的听力练习上。有时教师觉得教材上的听力材料太难,便将听力任务中需用完整句子回答的问题改为单词填空,并且填空的内容多为数字或学生很容易听出来的信息。实际上。教材中的听力任务体现了编者的设计意图。教师将练习改为让学生关注细节的做法改变了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高中阶段听力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在适当听前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所听到的内容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猜测词义的能力;而单诃填空任务无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听力目标的要求。

3.听后任务缺失

听与说、写环节割裂新课程标准中对听后活动的建议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转述;根据笔记写出梗概;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一角度写出—个文段。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听与说、写的环节割裂开来。

4.学生语言知识薄弱,阻碍听力发展

首先,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和有关英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同化、重音、节奏等片面知识,不熟悉英语口语的特点,不能排除同音和近音的干扰。那么,在听到fail或clothes的发音时,他们能听成fill和close。另外,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而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母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就对听力理解产生显著影响。比如在中国人的头腑中大象是巨大的代名词,在两方因其在识别道路和方向上的天赋而成.广超强记忆力的象征。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在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中,就会产生很大疑问。

二、提高听力教学效果的途径

1.重视在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出国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切身去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材中的材料以外,还可以采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搜集各种文化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外国文学著作来加强对一个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重视学生听力技巧的培养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常见的技巧大致有:超前准备,对内容情节的预估;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合理猜测;抓住要点,找主题大意;随听随记,抓特定的细节;推断说话人的态度;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的套话,即表达不同功能的句型和结构。如训练学生从所听的对话中迅速确定说话人的身份、职业,并且明白说话人的意图。如听到“This is Mr.Black,office.Can I help you?”就能断定说话者是秘书。听到“Could you…?—Why don't you…?”就知道是提建议等。这些技巧在母语习得中可以自然地完成,而在外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重视训练措施

其一,精听。应该先把录音材料从头到尾听一遍,听不懂的地方要一遍又二遍的反复听,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下词典,最后再合上书从头到尾再听,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听录音,往往是耳朵在辨音,而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在默读,这样也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时还是听不懂。精听最好选用教学录音,有故事情节的短文及科普短文。如果要听写结合的话,可以选用难度速度与VOA相当的材料来进行英语听写练习,因为手写的速度毕竟声音的速度要慢一些。听写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人注意力集中,将词汇记得更加牢固,而且能加快手写的速度,对现在听力中经常出现的填空题也很有帮助。

其二,泛读。可以选一些口语教材以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一般情况下听一遍,理解大意就可以了,听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如果遇到新单词,不要停下来多想,因为有些单词可在整个内容中理解;而有些生词并不影响理解意思,可以放过不管,停下来想的话反而会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大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的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一般只要难度适中,能听清大部分单词,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三、结束语

强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下作中,很多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忽视听力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听力教学目标定位不当,致使听力环节与说、写各个环节割裂,造成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然而,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个更加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随着高中英语教改的深入发展,必定会酝酿出更加先进、更加实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快推进听力能力培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 本文主要讲述要想做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明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及其意义,其次确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然后从步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说具体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实践者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才能成为成功的课堂教育者。我觉得要想做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明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及其意义

首先,高中英语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中不可缺失重要环节。其次,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校开课、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明确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主要特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为基础,但教学难度、广度和深度上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有很多不同之处。

知识方面: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涉及到语法基础知识,也涉及到更多的语法惯用法,涉及到语言的形成变化,也涉及到语句的结构与语义的复杂关系。

技能方面:高中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一般规范,而且也需要坚持听力训练、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各种专门训练。

从学习过程讲,形为意先;从学习结果看形为意用。为了保证所学语言能力的质量,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如单词的拼读和拼写练习,基本句型及语法练习等。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步骤

1.课堂教学要有创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正在逐步走出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制定周密可行的教学计划

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激活英语课堂的钥匙;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和有效掌握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关键。

3.认真实施,灵活掌控

通过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做题的习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构建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准确体现高中英语课程的价值追求,让高中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准确评估教学效果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要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评估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满意。

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要求

1.参加这一活动的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要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不断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强烈愿望。

2.教师需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认真研究分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综合和取舍。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技巧,学会观察和搜集数据,并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3.教师要以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五、改革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应太花哨,情境和问题要并重

在新课改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提倡以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合作探究过程中。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只关注情境而忽视了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

2.语法教学应与身边具体环境相结合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了情境也包含问题两个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样要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故而问题不可或缺。教师引导分析It is /was +(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剩余部分的句型,然后再拓展到It must be+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剩余部分、It may /might be +强调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Can it be +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剩余部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感觉较为轻松,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3.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为英语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我认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英语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

【作者简介】

第7篇

一、讲故事,激发了学习兴趣

以往留下预习题,学生总不爱做,或大打折扣地应付一下,这次不一样了,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还有合理的理由,课堂上学生的故事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有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梁祝的故事,有的讲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还有的甚至讲出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同学讲了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并读了他们的《钗头凤》。从找故事到讲故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筛选吸纳知识的过程,就是开窗透绿的过程,这节课平时打盹的醒了,走思的回来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谈情说爱”。

二、评故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每讲完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评论,有的同学认为楚霸王是真正的英雄,他在末路之时依然和虞姬不离不弃,这就是真正的爱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有的同学认为,陆游虽是一位爱国诗人,但在爱情方面就是一个懦夫,屈从于封建礼教,他认为,为难之时不能担当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还有的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不该双双为爱殉情,可以选择离家出走,最好的反抗不是死,而是活着,争取最后的胜利。看到他们带着稚气的脸上洋溢出来的激动,我暗自窃喜,这些观点对与不对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他们就是幼稚的年龄,关键是他们的思想被激活了,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就足够了。

三、抢抓时机,进行情感教育

正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有一位同学突然向我开炮:老师你是成年人,你说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看时机已成熟,就说,其实每一个时代的爱情都或多或少的打上时代的烙印,那么新时代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我展现了舒婷的《致橡树》,同学们你们读完这首诗就能找到答案,最后同学总结:极力攀附的爱情,单方痴恋的爱情,一味奉献的爱情都不是真爱情,这样的爱情不平等,不独立。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福祸与共,相知相依。就像橡树与木棉一样相依相伴的共担风雨。此时我又问同学们:现在你们长成参天大树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没有”。你们的枝叶还不够繁茂,还不能独立地承担风雨,现在正是蓄积力量的最好时机,在你人生的前方一定有一位你最爱的并最爱你的人在等着你,你们将携手共度美好的人生。此时掌声四起。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实践活动课确实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语文素养不足的缺陷,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的教学。一堂成功的语文活动课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关注学生,抓住学生的“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无论设计哪种活动课,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书山题海及高考的压力中得到暂时的解脱,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如我现在执教于一所艺术高中的器乐班,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我挑选了一些经典篇章,让学生自读诗歌,通过合作为诗歌配背景音乐,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玩音乐这是他们拿手的,但真正操作起来,他们才发现,要想为一首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必须了解诗歌背景、意境、情感等,然后再找合适的曲调,但毕竟这种形式他们喜欢,活动课上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高超的弹奏技艺着实令我大吃一惊,课后他们都说,这首诗并没有刻意去背,但都记住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永远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宽松的,愉悦的教学氛围,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一定是学生向往的殿堂,这样的语文活动课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关注教材,把握语文的“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精神的沃土。语文教材从厚重的中华文化中,精挑细选出最经典的作品,就是让学生和优秀的文化接触,和高尚的灵魂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形成独特的文学气质。然而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堂都只是“大语文”的沧海一粟,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补充,关注教材,适当穿插语文活动,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还可以开阔视野,如开展“名著导读活动”、“我与‘大家’对话”等;同时,语文教材的后面的梳理探究也是很好的活动课内容,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等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永远都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展现语文的魅力。

三、关注现实,聆听时代之“音”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封闭式学习方式早已不适合当代学生了,高中语文的学习真正营造的是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电子通讯技术为囿于学校的莘莘学子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了五彩的世界:国际形势、社会焦点、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这些都会被他们捕捉。语文活动课的设置也要关注现实,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同时还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思考问题。如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颁奖晚会”后,可以谈观后感;可以畅谈“在新时代——我的期待”等活动。通过组织系列紧扣时代脉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华夏冷暖,胸怀五洲风云,同时让他们开阔心胸和视野,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多彩之梦。

第8篇

一、微课的概念

目前,笔者了解到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比较多样。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013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方文件对微课的界定是: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时长一般在6分钟左右,相对于45分钟一节的高中传统体育课,可以称微课为“微课件”。

2.教学内容精简。从各界给予微课的界定以及第一届全国微课大赛的作品来看,微课探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目的是要突出教学中某个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稠密的教学内容,微课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一般都是流媒体格式,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且一般在6分钟左右,文件占据的容量较小,师生可以灵活地利用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观看、查阅相关教辅资源,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同时也适用于老师间的观摩、评课等研究。

三、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高效运用的方法

1.微课要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在高中阶段,传统的体育课时长45分钟,包含一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是以突显某一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的短小的教学活动的视频,时长一般5~8分钟。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主题突出、时长短的特点,将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延展,既能让学生提前预习又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技能,进而让学生对从传统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得到升华,真正达到微课与传统体育课的最佳融合。

2.微课制订要与教学计划相统一。模块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广大体育教师所遵循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项目内容的递进关系制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且衔接紧密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进而形成具体的模块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与传统的教学计划保持一致。例如,篮球模块的教学,一个学期共36学时,如果教师在制订微课时,做到每一个微课件内容与课时、单元、模块计划相统一形成连续性的微课件系列,必定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微课要与项目特点相符合。高中体育教学中包含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内容,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时,针对项目特点合理制作微课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田径、球类项目中的技术动作,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比较容易的,但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存在较多的难度动作和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些项目一定要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微课教学,如果教学进度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议此类项目减少微课教学。

4.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积极推广和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防止学生只关注微课内容而忽视传统体育课堂。虽然微课的内容是针对个别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制订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关键环节的学法指导,但是笔者认为它无法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达到传统体育课堂中老师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进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另外,当今高中学生面临多学科学习,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是无法完全脱离传统体育课堂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对微课的自主学习与传统体育课堂的学练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5.确保微课件的品质。从微课的特性来看,微课主要是以5~8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师在微课件的制作时必须统筹规划,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环节以最全面的学习指导呈现给学生。既要做到与传统教学计划相统一,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身心特点相适应,更要做到对所选取的微课内容做到深入剖析,针对这些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在练习中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微课件的摄制,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能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掌握这一单一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为完整技术动作或者是单元计划的学习打下基础。

6.构建校园微课平台。推进微课的开发与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除了提供必要的录制、剪辑设备以外,还应当加大引导与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都能够参与到微课中,提高微课件的利用率,促进微课的改进与发展,形成全校或者多校联合的微课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构建丰富的微课学习交流的平台,推进微课深入到师生中间的进程。

微课作为新起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它已经向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微课以其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小等特点不但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快捷的学习方式,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笔者认为,目前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不能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体育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作用。由于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需要各界的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微课,发挥它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新英.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19):114-115.

[2]马绍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5(3):28-29.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高中英语 特点 差异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有幸得到机会教授自初中至高二的课程,这在我们这所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学校是很少见的。大多数老师都是一届一届地反复教授初中或高中,像我这样能够体会二者之间衔接的人少之又少。我很庆幸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有机会贯穿初高中教材,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二者之间巨大的差异,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中感到毫无头绪,屡屡受挫。

一、初高中英语的特点

1.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大多很少用英语授课,多以汉语解释指导。在课堂上,我们多以分组练习的形式丰富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记忆大量信息,以备后期的输出。我们注重听说训练和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和语法讲解不是教授重点。这一时期的教学特点是保姆式教学。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从单词的发音,拼写到句子的组合,几乎做到一字一句地教授,面面俱到。大多数初中教师一直沿用的一个有效学习方法就是背例句,背范文。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初中时期,只要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对重点难点加强记忆,一般成绩都比较理想。

2.高中是英语学习的深化阶段。到了高中,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从课堂授课形式,较初中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若学生继续沿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就必定会感到力不从心。高中英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授课不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词汇的积累,更多的是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教师多用全英文授课,课堂活动减少,阅读写作量增大。教师注重对课文篇章结构的理解及深层含义的理解,注重有选择性地讲解重点、难点,不会面面俱到,这就对学生有了新的学习要求,即培养自主探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

1.初高中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初中英语考试的试题重复性大,很多都是平时做过的,因为内容少,题型比较简单,所以考试的时候学生们会感觉很轻松,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使他们觉得学习英语并不难,便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但高中试题范围广泛,题量大,单纯掌握课文知识仅仅只是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摄入大量课外知识,并且要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及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这种综合运用能力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题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果只注重背单词,不去探究,那么只是了解深层含义是远远不够的。

2.初高中英语教材的差异。初高中英语教材有很大的跨度。初中英语是基础英语,比较简单且要求低;高中英语容量大,节奏快,要求高,几乎每堂课都有新的内容,需要学生及时掌握、消化和巩固。举语法为例,在初中阶段,基础的语法内容学过了,在高中,我们要学习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法,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其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并不生疏,但是初中接触的还只是皮毛,高中阶段的学习会比之前的所学内容复杂得多。

3.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初中生很依赖教师,所学内容大都跟着教师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用这样的方法是无法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高中英语需要先理解,后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多,记得牢。初中英语内容简单,不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仅凭课堂的反复讲练也能记住,但到了高中,预习和复习是不容忽视的两个环节。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听课效率就不高。没有做好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就无法得到巩固。高中学习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

三、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面对以上种种差异,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只有拥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好的学习方法来源于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应该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自觉有意识地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保证。查出生词,通读全文,标出重点和难点等预习步骤都会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变主动为被动。复习需要不断重复,这样可以对知识有较深的印象,便于所学知识的重现和反复记忆。

2.养成阅读尤其是朗读的习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韵律感,还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和阅读水平。除此以外,多多涉猎其他领域的英文材料,从课本配套听力材料到英文电视节目,都可以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英语这门语言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3.勤于查字典,学会使用工具书。查字典是一种学习技能。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们经常会碰到词汇方面的问题,学生不应该仅仅依靠老师解决,应该主动运用工具书,特别是用英汉双解字典为自己排忧解难,使用得当必定会给英语学习带来莫大的好处。

4.课堂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模仿和操练,不害羞,不怕出错,用于开口,才能在实践中体会重难点,并使之得到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