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45:00
导语:在德育实施的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36-01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怎样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定向和决定作用。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制订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政治教学的内容纷繁复杂,按具体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板块,它既有具体实例,又有抽象的理论。具体到每一堂课,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重点、难点也都不一样,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各有侧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优化内容就成为老师必备的能力。我认为,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水平,恰当地选择和组织教材;2.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抓住重点、难点,还要顾及教材的系统性;3.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4.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技能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切实开展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
例如: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四、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学了理论就与现实相对照,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状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只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自身素质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里,素质教育的风刮过大江南北,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教师理应与时俱进,把素质教育搞的名副其实。然面,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有紧迫感、使命感,必须踏踏实实地端正教育思想,内强自身素质,外树良好形象。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落后的地区,应试教育仍然主导着教育,为了让它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促使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转变。其次,要立足讲台,放眼未来,充分认识新世纪所需的人才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培养目标。
推进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深刻改革,要求从根本上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思想观念。在我国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素质教育已经不断深入人心,影响教师行为模式的新教育观念。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教学模式不转变,将会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一切为了孩子,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教育改革。
二、搞高自身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符合时代要求的业务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如今的时代这一说法已过时,那一桶水已是一潭死水,而是要求教师必须常流水,活到老学到老恰好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强烈要求。此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程序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计算机工作的一定技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普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师德,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学生不论是掌握新的知识,还是受到的教育,许多时候都不是学生自觉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形成的。所以教师的自身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针对学生的天性,教师善于将“情境教学、目标教学、快乐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从而创设良好的氛围,然后尽情激发学生的慧智于课堂教育这片净土上,用创新引领学生在感受阳光般的温暖,体会成就感的美妙;用艺术牵引潜藏在学生身上的能量,让知识与德能融合碰撞出和谐的光芒。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封闭循环的,它有效地传递着教学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去学,使教学的过程显得有些呆板,课堂没有活力。所以改革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教育方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解答者,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与参与者去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氛围出现显而易见的变化,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不再是以前的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场景,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堂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让学生变得活跃,变得更有积极性。
四、规范教师形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处处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明确教师职责,满腔热忱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表率,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加之有“四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的陪衬,把心中的大爱播撒于教育,那人定会让素质教育的香气溢满世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身正为范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爱国、爱家的学生;一个善良有爱心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他的老师的素质形象。规范教师形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是新时代教育下对教师的要求。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教育工程的基础条件,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良好教师形象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只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受环境水侵蚀的水工混凝土应选择抗蚀性强的水泥品种。
关键词:抗渗抗冻混凝土,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 TV6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抗渗混凝土要求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
抗渗混泥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4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细集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应采用F类,并不应低于Ⅱ级。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的规定;(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20kg;(3)砂率宜为35%~45%.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二.抗冻混凝土要求
1.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述规定。
2.抗冻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集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细集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粗、细集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应掺用含有氯盐的外加剂。
3.抗冻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的规定;(2)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表的规定。(3)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
施工要点
(一)抗渗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搅拌。先将砂、石、水泥一次倒入搅拌筒内搅拌0.5~1.0分钟,再加水搅拌1.5~2.5分钟。如掺外加剂则最后加入。搅拌前外加剂应用拌合水稀释均匀,搅拌时间可适当廷长至3分钟。但搅拌掺加气剂防水混凝土时,因其含气率与搅拌时间有关,不可过长,以免气泡消息,搅拌时应控制在1.5~2.0分钟。
模板要求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吸湿性小,结构坚固。两侧模板如用对拉螺栓中间加止水片,管道、套管等埋设件应设止水铁板。
厚度大于或等于25厘米的结构,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3厘米,厚度小于25厘米及钢筋稠密的结构宜为3~5厘米。伴好的混凝土要及时浇,常温下应在半小时内运至现场,与初凝前浇灌完毕,如运距较运或气温较高时,宜掺缓凝减水剂。
混凝土自落高度超过1.5米时,应用串通、溜管或开门子下料,进行分段分层均匀连续浇灌,分层厚度为25~30厘米,相邻浇灌面必须均衡,不留垂直高低槎时,应作成斜面,其破度不大于1/7。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插入式振捣器差点间距不应超过50厘米,振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表面再用铁锹拍平拍实,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抹压以增加表面致密性。
浇灌中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断续浇灌时,施工缝处应凿毛、扫净、浇水湿润,用相同标号减半石子混凝土或去石子砂浆先铺20~25毫米厚一层,然后断续浇筑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初凝后,应覆盖浇水养护14天以上,凡掺早强型外加剂或微膨胀水泥配制的防水混凝土,更应加强早期养护。冬期施工不宜采用蒸汽养护方法或电热养护法。地下构筑物应及时回填分层夯实,不使长期暴露,一避免因干缩和温差产生裂缝,并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和抗渗性提高。
防水混凝土结构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方可在其上面继续施工,达到70%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20℃
(二)抗冻混凝土
关键词 时代;语文教师;素质要求
一、知识素养
有人说,语文教师人人都能当。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语文确实不像数理化,你不懂就教不了学生。只要你有足够的学识,只要你的普通话够标准,你的表达能力够强,那么你就能上讲台,但也就因为这样,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当得了语文教师,尤其是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因为对于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要比培养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更为艰巨:语文科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为了开展不同主题、不同文体的篇章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各丰富的知识。语文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听、讲、读、写、文化、文学、品德情意等许多范畴,因此语文教师又必须具各各方面的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再者,由于社会各界往往视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为模范,因此语文教师的语用,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这么一来,语文教师更必须在语文的修养上有典范的表现。
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中还必须添加一定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是指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在对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一定的关于课程与教材等方面的实践性知识,才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建立起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只有这样,语文课程才可谓面向生活、面向未来、而向世界。
二、人格素养
人格是人心理活动独特和稳定的表现,是教师育人形象的综合表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心理背景和健康人格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前锡是塑造完善的自我,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自我的过程。荣格也感到,教师对其学生人格发展方面的影响与他对于他们的智力和学术成就方面的影响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而在当前教育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都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发展,教师又是__教育的生命和根本,他不仅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更要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塑造具有超脱物质享受和功利主义的高尚人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得具备完美的人格。因为人格本身就是教育手段。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提出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须是学生心目中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有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善于鼓励、认可学生的成就。同时教师要塑造自身完美人格,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力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
由于语文课时、课业的特殊性,语文教师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尤其对于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来说,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会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就担负着更多的使命和职责,又因为语文教师所特有的人文气质与涵养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往往起着特殊的作用。只有自身拥有完美人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尤其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网络世界在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同时,也开启了潘多拉邪恶的盒子,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信息一起在我们面前呈现,缺乏是非判断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迷失,也不易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技能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师必须突破课件制作的技术层面,不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与外界交流思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由性和参与性,并能及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证学生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实现优化教学。多年来,我们为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正踏着时代的浪潮,在语文教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功能、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各地设立的实验学校也正尝试着新的探索。尤其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正如火如茶地进行,它有望为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找到一条理想的途径,也为实现语文教育信息化披荆斩棘。
关键词:课程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试验;教学模式;网络
教育部于2004年1月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其新规定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与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制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目标有了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强调的主要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显然,在新世纪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强调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的。
《课程要求》在开篇部分还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这就表明,《课程要求》是一个宏观性指导文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要求》还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模式”部分还建议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来达到教学目标。“应该说《课程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它对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听说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将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蔡纪刚,2004a)
以《课程要求》为基础,教育部又从2004年开始在1000多所全国大学中挑选了180所各层次水平的大学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对《课程要求》进行微观实践。到目前为止,《课程要求》试行已两年,180所院校的试点工作业已完成。各学校从本校大纲的制定、试点设计、实施、成效、问题等各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成绩斐然。
《课程要求》颁布后,对其学术性的探讨也在全国各种学术期刊上不断涌现。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及试点研究报告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对《课程要求》做一初步评估,以促其不断完善。
一、《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积极促进作用
1.《课程要求》要求各校制定个性化教学大纲,这促进了各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自主发展。《课程要求》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学生生源不同、英语基础存在着差异的现状和事实,把制定教学大纲的自给予了各高校,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教育部改革其行政文件的称谓,使制定教学大纲的权力民主化、自主化,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展现,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陆建平,2005)试点报告也表明,各校在进行试验之前,首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自己的教学大纲,而这些大纲都各具特色,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综合类大学与专业类大学的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了显然的区别。
2.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课堂正常教学的开展,避免了应试教学。《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做出了说明和解释,提出大学英语“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以听说领先的教学目标,纠正了大学英语教学重心向培训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严重倾斜(陆建平,2005)。试点学校的报告在研究发现或结论部分都明确表示,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网络学习与面授辅导)把教学与学习的精力与重点放在了正常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上来,没有一所学校进行类试考试辅导性的教学,而效果却明显提高。
3.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魏丹华等(2005)在他们的试点报告结束语中也指出,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利用了现代先进技术,而且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因此,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180所大学的实验表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真正体现了如上要求,实现了按学生的水平与进度自主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加之教师的面授与辅导,教学真正从注重“教”转移到了注重“学”上来。许多试点学校的问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庄智象,2005)。
4.有利于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课程要求》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者、传递者、导航者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者的作用。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从英语教学者转变为英语教育者,从讲授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从课堂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导航者,从语言知识培养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从180所大学的实验报告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验中确实做到了角色的转变,体现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刘红中等,2005)。
5.增加的形成性评估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要求》对教学评估做了分类,分成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把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与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等“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评估标准的人文类化,不以考试“定终身”,对发挥教师创造力、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的。
二、《课程要求》对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
《课程要求》从各层次提出的要求无疑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以对学生听力三个层次的要求为例,较高要求(中等层次的要求)为“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并能掌握其中心
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要达到这一要求,平时老师在授课时,不坚持用英语训练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果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一窍不通,也实现不了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授课技巧、组织能力、课堂设计能力等,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学习当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潜心钻研高效率的学习策略,对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好处。《课程要求》指出,这次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当前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很流行的“过程启发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于实现这一目标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还应向专家型教师逐步过渡。专家型的教师具有丰富而高度组织化的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能深入、高效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具有灵活性和独特性的教学风格。同时,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应能够做课题、写文章,经常与同行交流切磋。也应定期地阅读一些关于外语教学研究的文章,把握当前最新动态,并把先进、科学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黄伟明,2004)。
三、学校加大了教学投入,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教师地位
《课程要求》的提出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校加大了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投入,特别是硬件环境的投入,使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这一点我们可以各校试点结项报告中看出,如湖南某大学“已投入8万元作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配套经费,并购置配备了200台专门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计算机”。北京某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提供专用机房(80座)一间,并准备建立3个机房作为明年推广使用。”地方学校如广东一理工学院“新建了五间电脑教室(每间有50台电脑)专供试点班的200名同学网上学习。为三名教师购置了三台电脑,其中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另外,有3~5万元流动资金,可供试点工作实施小组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校际交流、购买教学软件和办公用品”。其他各学校的教学投入情况也类似,有的学校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可以说是教育部《课程要求》颁布实施各校对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的具体步骤,这也客观上从硬件条件上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教学的向前发展。
四、《课程要求》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的方面
《课程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试点院校主要提出了如下两个方面意见。其一是基于网络获得学分的比例制定偏高。《课程要求》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学分的30%~50%”。此建议也许适合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高校计算机还未曾普及到每个学生每天有上网的机会。即使在某全国一流重点大学,每半天有40个班级上公共英语课,学校能提供给公共英语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自主网络教室的配置却只够13个班级使用,不可能全面铺开,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再好的课件没有设备也无法应用,无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计算机网络的不稳定、服务器功能的不完善使得使用网络课件的教学活动受阻的事件频频发生。有经验的教师也许备有应急措施,年轻的教师以及那些十分信赖、甚至依赖计算机网络的教师就会无以应对,进而影响教学(陆建平,2005)。
其二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自发性形成。《课程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估,“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种种此类设计都非常理想化,折射出设计者美好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自主学习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概念,它展现的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在外语的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程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使是在英语本土国家的“浸润式”学习环境中,完全的语言学习自主也只是“一种理想化而非现实的情形”。没有常规有序的监督,很大一部分学生“找不到方向”、“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因此自主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学校的教学大纲中,使其成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陆建平,200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要求》从宏观上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指导性的方针,各学校如何在微观实施上能够有效地落实其要求是一个需要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从而不断完善、取得成果的渐进过程。从目前试点的结果来看,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能够形成以《课程要求》为宏观指导的各学校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庄智象.《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实验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荫华.一场事关重大的教学改革――写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公布之际[J]中国大学教学,2004(3).
[3]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2).
[4]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9).
[5]贾国栋.新模式,新要求,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教学模式部分[J].外语界,2004(5).
[6]蔡纪刚a.《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5).
[7]蔡纪刚b.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8]陆建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9]魏丹华等.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A],载庄智象主编.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实验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刘红中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研究[A].载庄智象主编.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实验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1]黄伟明.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剖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
[12]章恒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从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谈起[J]高教探索,2004(1).
[13]黄建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四、六级考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一、具体表现
1.基础差且不均衡。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是“买”和“卖”、“坐”和“座”都搞不明白,个别学生对拼音也弄不清楚。不仅差,且极不均衡。
2.学习环境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中专读书的除了极少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因素不得不选择“捷径”减轻负担外,绝大多数在学习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症,这些人的感染力又较强,能左右班级的学习风气,甚至影响学校的风气。
3.竞争意识差。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长期处于底层,近乎被遗忘的群落,他们的上进心屡屡受打击,表现欲望较差。
4.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在变化,社会在发展,这对语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在当今时代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具备更多的语文能力。他们需要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利用图书馆,利用电子信息源学习的能力),熟练解读和利用各种媒体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学习研究的能力。
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该如何培养中专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
首先要将中专语文的层次定位弄清楚。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升学的要求,但对于大部分中专生而言,他们一毕业就将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我认为中专语文应当是应用型课程,侧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
其次,必须改变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模式。教材是老师实施教学目标、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语言素材,往往也作为考试的参考资料。因此,教材的改革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教材不改、考试就很难有大的变革。考试不改,教学就会有很多束缚。眼下,有不少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但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上大多以体现地方特色为主,在结构上以知识划分模块,几乎没有以能力划分模块,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经验与启发
下面,我就以我的教学经历为基础,对当前中专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课堂教学要做到高效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这种以重复学习来达到目的的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用说学生没耐心,就是老师恐怕也没有这种耐性。所以,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就要考虑书本的块头不要过大,最好故事性强,且要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就要比《红楼梦》来得好。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简洁高效,不拖泥带水,不做过多的延伸,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解。当然高效率并不能为了迎合当前急功近利的思潮而完全忽略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毕竟用一堆不合格的钢筋水泥建起来的大厦肯定是豆腐渣工程,日后翻建是要付出双倍以上的代价。
2.拓展新能力,培养新的兴奋点。现在的学生大多有逆反心理,对于老师强调的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方式已有点厌烦,他们的身上具有明显的现代商业社会的烙印――喜新厌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拓展新能力,培养新的兴奋点。新的兴奋点一旦产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可事半功倍。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还要让他们学会正确解读信息,信息只有经过有效解读,才能理清头绪,形成正确思想。有些信息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一些数据。比如我们想要知道台风“桑美”造成福建死亡与失踪人数时,就要注意看清报道时间及信息来源。解读信息还要学会用不同来源的信息来印证、识别和解决信息中不一致的情况。如在百度中输入集美轻工业学校和学生数进行搜索,也会弹出不同的网页信息,有一个是“集美轻工业学校,企业性质:国有企业;简介: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单位,学生数6400人。”而有一个则是“学校目前开设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加工制造、商贸与旅游、社会公共事务、资源与环境、财经、艺术等8个大类41个中专专业、7个五年制大专专业,在校生5300多名。”对于这两则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较大的出入,到底哪一个是准确的呢?首先要看一下时间,第一则是在2006年的4月份,第二则是在2006年6月21日,这两个时间都在同一个学期内。其次看一下者,第一则是厦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上的招聘信息,注明“本招聘岗位由企业自行网上招聘,真实性由企业自行负责!”;第二则是该校网站的一份申请报告书。从这一项来看,我比较偏向第二项数据是真实的。如果还不能判断,还可以去做一个调查,或是采访学校的权威部门,比如招就办(负责招生和毕业生就业)。
新形势下青工的思想特点
青工是人类群体中思维最为活跃,心态最易多变,行为最为快捷,上进心、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最为强烈的群体,他们既有体力优势,又有智力优势,是人类的希望与宝贵财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感情脆弱、经验不足、挫折承受能力较低的明显缺陷,特别是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青年职工思想上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些青年员工自认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自我价值认同偏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愿意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热衷于考公务员,或跳槽,而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丧失自信心;
二是部分青年员工存在消极心理,认为一般情况下有论资排辈的管理体制,不会有自己的展示平台,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对自身发展前景悲观失望,缺乏信心,在工作中表现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创新意识和表现欲望。
三是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不少青年员工在工作中讲待遇、计报酬、怕出力、不实干,遇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缺少奉献意识和团队意识。
纵观上述问题,其成因既有企业关心缺失、社会影响的问题,也有青年员工自身的问题。
加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针对企业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的这些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原因,本人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以解决:
第一、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盘活青年员工队伍。
一是激活。海尔总裁张瑞敏著名的“休克鱼”理论说明,对于企业中部分对企业发展和自身前途茫然的年轻人,我们要给予压力和危机感,鼓励他们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的道理。
二是要激励。青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成功不断进取,工作被认可、被肯定带给他们的喜悦往往高于其他人。
三是要有激情。激情是鞭策和鼓励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带给青年巨大的创新力和无穷的动力,促使青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断自我超越。这种工作和事业的激情不完全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可以通过成就感、自信心和目标的一步步的实现而不断培养的。
第二、要建立青年思想预警机制,及时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倾听青年呼声,及时向党政反映青年的真实愿望和利益诉求,畅通党与青年、青年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第三、要坚持疏导青工思想教育。现在青工的思想观念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性转变,驯服型向自主型转变,由听从型向民主型转变,他们对领导讲话要辨个在理不在理;对上级问题,要看是合法不合法:接受思想教育,讲究有没有方法与艺术。对此,如果还用命令主义、家长作风、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造成新的矛盾。可见,对当代青工的思想教育必须坚持疏导方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循循善诱。
第四、要抓实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青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做好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和充分发挥青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引导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实际工作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注重抓实事,力戒空对空,切实把解决青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耐心教育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并把青工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作为青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地为青工办实事、办好事。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即由实际问题引发思想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把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截然分开。不仅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解决青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找出思想根源,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青工的实际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维护青工权力,保护青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处处为青工着想,做到尊重青工,关心青工。尊重青工就是尊重和发挥青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等,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权力。关心青工不仅要做到政治上爱护,而且要做到生活上关心。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发现和培养青工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只要符合入党、入团、提干条件的,就要按规定加强培养,及时发展或任用。经济上关心青工要从实际出发,关心青工生活,把为青工排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深入到青工中去,与青工平等谈话、交心,倾听青工意见和呼声,愿望和要求,更要注重了解和帮助解决青工生活问题。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而企业又能够解决的就应当千方百计去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向青工耐心解释,真正做到想青工所想、帮青工所需。
第五、要抓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主题竞赛活动,为青工提供参与和奉献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种以参与和奉献为核心的竞赛活动对青工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也可有效地抵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形成青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为此,应着重围绕以下活动载体开展竞赛。
第六、要不断引领社会新风尚、强化青年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在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注重引导正确的教育方向,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引导广大青年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党的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帮助广大青工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要进一步提高青年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自党性和坚定性,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不断推向前进;进一步树立广大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要长期坚持思想教育、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促进青年良好道德的形成。
第七、要创新活动形式,让青年在活动中真正有所获、有所悟。 青工思想活跃,好感情用事,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因此在新事物的冲击下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青工思想教育工作中,既要发扬思想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对教育对象要注意层次性和阶段型。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新大纲,新教程,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建议
前言:新修订的九年义制务教育《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教程于2001看秋季开学起执行和使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基础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给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角色定位上,自身工作方式上,学习方式上作理性思考,本文试图在上述几方面作一定深入的探讨,对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新形势提出一定的建议。
1.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1.1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转向平等的参与者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基层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为突出,体育体课堂内的规定性,指令性,权威性太多,在课堂内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决定权威。具体体现在队列,队列“军事化”,口令指挥“统一化”,组织程序“格式化”,全班教学“一体化”。新课标及时强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从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在单独完成教案的编制和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而是要考虑到学生和学生上课前共同准备,共同开发课的内容。比如:在课堂上决定玩什么样的游戏,玩多长时间,决定如何玩,应当遵守哪些规则,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学生在自已定教学目标,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变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新教育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性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于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1.2促进者角色的扮演
促进者角色的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的听。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课前的场地布置,课中的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的积极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课堂情绪;三是注意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使学生能积极地关注他人的健康,与身边的人和好相处,培养合作的精神。
2.体育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思考
2.1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课标及新教材呼唤综合型教师,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多年来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基本参照运动队竞赛的成绩,极少关注体育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导致教师疏忽于对自身学科知识的优化,当今的体育教学更注重于健康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不能将自已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的关注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因为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将远远不能适应新教材教学的需要。
2.2学会应地制宜开特色课程
基层的学校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的制约,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体育课,教师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一集合,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撒手不管的“教学”现象,根本就不去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比如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发现有不少学校器材较少,但体育老师尽可能的做到了一物多用。比如:栏架可用来跨栏,也可用来作投射门,或者作障碍游戏中的“战壕”;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拉绳等游戏;还可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五人制”小场地足球,“三人制”篮球赛,自定规则的橄榄球赛,对校内处运动场地的探寻,野外地型地貌各种各样,结合季节变化,可以进行山地越野,定向运动;利用旷野的空气和日光,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远足等。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校内外资源都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启示,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要求教师要有创意,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也提出了挑战。
3.新的学习方式的思考
3.1学生由“他律”转为“自律”的自主学习方式走进基层体育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准备部分由教师或学生带操,基本部分是教师讲解师范后学生模仿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练习等几部分组合。课堂秩序虽井然有条,层次分明,可是课却上的很死,教学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差,缺乏个性发挥空间,潜力得不到发挥,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主张的是组织有序,学生能认真,机械的练习,而没有将创新精神和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明显带有被动性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更无益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选择“三自教学”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从根本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的学习和探究,主动地完成自我目标的确定――自我尝试练习――自我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完善,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在能达到准备活动目的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徒手操,游戏等),打破固定的分组形式,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自由编操,自己喊口令,动作技能主要以学生依靠自己能力,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来完成,教师只在旁边帮助和指导,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测心率,自我感觉,组员之间互相肯定,或相互指出缺点共同提高。在放松部分可放音乐(或不根据音乐)自由放松,组织可有单人,双人,多人,男女混合进行。选择多种练习内容,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身心放松。
3.2学生倾向于合作学习模式
目前,全班集体参与的体育学习活动这一现状,仅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和提高同一技能。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班级授课的形式,逐渐显出其不足。具体到体育教学,新大纲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已呈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更多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体育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体育水平进行分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形式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课堂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参与度。
目前,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背负着学历提高、评聘职称等巨大压力。再者,有关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的高职学生58%来自普通高中,另有42%是职业高中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真心地热爱高职英语教育事业,本着对学生的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地开展高职英语教学,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英语知识,真心对待与帮助高职学生,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逐渐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面对高职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不足以及西方文化知识储备极少的现实,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进行两种文化的分析与对比,对于他们在认识上的偏差予以及时地纠正,培养他们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精华部分予以汲取和借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和国际化视野与眼光。
2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2.1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人才市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语言本身承载着社会文化,因此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高职英语教师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不高,那么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更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持续学习、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促进自身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努力克服教学任务繁重的困难,准确把握高职英语教学的规律,准确定位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并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与指导等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不断积累科研论文素材和具体的教学经验,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研究,同时随时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并加以分析,从而逐步培养科研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工作。2.2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高职英语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努力做到讲英语流利纯正,发音准确,思维反应快速,英文板书流畅等,使学生完全信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还应该对《基本要求》做到深刻、准确把握,坚持“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明确应该使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结构和词汇,应该掌握的英语交际范围、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3英语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3.1创新高职教学理念。从历史形成的角度讲,我国目前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或者是通过合并几所专科学校而组建的。在这一背景之下,很多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或认识模糊的问题,没有做到深刻了解把握职业教育的相关特点与特殊的性质和规律。相比于全日制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具有不同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无疑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切实转变,从而努力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3.2更新高职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教学系列中,英语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教会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关策略,而且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时刻把握住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注重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具体说就是:必须坚持“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结合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与不同要求,积极进行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英语教学内容必须有机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够较好地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开展工作,从而切实凸显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所具有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3.3创新教学方法。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共识:教学应该有方法,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贵在教学应该得法。因此,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教学目的,并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完全不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这显然是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被某一特定理论所左右和限制,必须努力做到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同时注重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技能,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使他们不仅获得必要的过程性英语知识,而且切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3.4创新教学手段。高职英语教师应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集于一身,能够在大屏幕上综合展现教学内容,从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语言交际更加具有真实感,同时也能够使语言输入大幅增加,学生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其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就自然水涨船高。国家教育部倡导,要通过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助推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在学校普及和应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
4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样是培养生产与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英语教师也必须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具体说就是具有“英语+专业”的双师素质。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一方面,积极考取技术职务方面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获得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以及教育部颁发认可的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教室或者是基地,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和设计指导实训课的能力。在教学之余,积极调研了解本区域内英语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而密切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持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应该具有开放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以及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同时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使高职英语教学切实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尹楠 单位: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爱珍,咸守卫,李权格.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7):42-45.
[2]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极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