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45:00
导语:在商业街区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街道景观;低碳出行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
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核心商业地带、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景点,很多都是在原有的旧城街区特别是老商业街的基础上更新改建而来[1]。在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立良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有利于处理好传统商业街区的静态交通和美化街道景观,鼓励市民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1]
1.传统商业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主要问题
非机动车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受停车条件限制小,在传统商业街区易造成乱停乱放的现象,影响街区秩序,诱发交通事故。传统商业街区具有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结构,重新规划建筑物配件停车场较困难。规划合理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要结合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特点和市民在特定场所的停车需求。
传统商业街区从空间形态上分有:1)院落店肆空间,2)入口空间,3)街巷空间,4)节点空间[2]。现存的主要问题有:入口空间非机动车停放需求较大,停车点与入口的距离过远不方便市民停车,与入口太近则影响了街道的秩序和美观。在街巷空间,店铺门前停放非机动车影响售卖空间,商业主干道周围的停车不利于交通的通畅。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挤压人行空间,甚至有覆盖盲道和阻塞无障碍通道的现象。人流集中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其余边缘空间则泊位闲置。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与公交换乘节点的衔接点。另外还有设施落后、外观单调、无传统文化特色、不方便识别等问题。在非机动车停车规划管理上,如何将日益发展的停车需求和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要素结合起来,建设易达、便捷、安全和美观的停车设施值得探讨。[2]
2.设计对策
针对传统商业街区非机动车的现存主要停车问题,从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设计对策。[4]
2.1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
(1) 在街区内部的空间:①入口空间,是介于商店购物区和外部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市民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较大,停泊过多的车量影响商业街区的发展。可以入口100m~150m范围之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或是协调入口商业建筑的停车场供市民使用。苏州观前商业街区的长发商场正在建设的大型停车场,届时提供商场内部员工和街区的顾客同时使用。②街巷空间,是提供临时的室外售卖空间和顾客停留、逛选的空间[2]。停车行为零散,缺少组织。在停车场地的选择上避免街巷的交叉口和主要商业活动的主干道附近[3]等交通人流集中的空间。充分利用行人稀少的街巷和人行道的绿化带等,保证人行道的最低净宽为200cm,以尽可能同行2台轮椅为宜[4]。在交通组织不明显的区域用非机动车量的排列方式将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空间进行分化,对运行方向起引导作用。③节点空间:是体现街区的节奏和韵律的微小空间。根据场地条件和停车需求量灵活配置临时的非机动停车设施,避免大量泊位闲置影响街区景观。[3]
(2) 在街区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点最好不与公交换乘点重合,在换乘高峰期易造成交通堵塞。停车点设在相邻两个公交站台中间,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识,指示的内容要准确、清晰,未能就近停车的市民,能够根据标识很方便地找到停车点,就像找到地铁站或公共汽车站一样[5]。
在大面积的停车区域,为了保证非机动车进出方便,需要考虑不同停车方式所需的间距、过道宽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停车带宽度和单位停车面积(表2)。[10]
类型 停车方式 停车带宽/m 车辆横向间距/m 过道宽度/m 单位停车面积/m2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自行车 斜列式 30 1.00 1.60 0.50 1.20 2.00 2.20 2.00
45 1.40 2.26 0.50 1.20 2.00 1.84 1.65
60 1.70 2.77 0.50 1.50 2.60 1.85 1.67
垂列式 2.00 3.20 0.60 1.50 2.60 2.10 1.86
电动车 斜列式 30 1.10 1.76 0.50 1.32 2.20 2.42 2.20
45 1.54 2.49 0.50 1.32 2.20 2.00 1.82
60 1.87 3.05 0.50 1.65 2.86 2.00 1.84
垂列式 2.20 3.52 0.60 1.65 2.86 2.31 2.01
2.2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形式设计
在有固定人流量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计固定式停车柱,将车架支撑部分埋入地下,必要时可以充当阻拦设施[6];在街巷空间的人行道上采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轻巧方便的车架可以随时搬入店内,利于保持街道整洁。法兰克福沿街的便利店前摆放了有该店店徽的自行车架(图1);节点空间的停车设施依附于其他设施(如栏杆和墙体),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与环境结合紧密。在哥本哈根,将自行车车架与滨河栏杆结合的设计体现了自行车城市的场所精神,使城市空间充满活力和个性(图2)。保障非机动车停车的安全也很重要,我国城市大约有50%~80%拥有自行车的家庭被盗窃过[7]。在盗窃频率高的场所设置停车锁架(图3),可以减免人为管理的费用。另外,不同型号和重量的非机动车应配有不同尺度和材质的辅助设施,体现对市民非机动车财产安全的人性关怀。例如英国纽卡斯尔市根据电动车的尺度和重量,设计了非常牢固的组合式车架(图4)。[5]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不仅要求单纯的艺术处理,缓解市民在拥挤嘈杂的商业街区产生焦急的情绪,而且要强调对传统商业街区特点的呼应和渲染,成为街区形象系统的一部分。停车设施的形态、材质、色彩和细部点缀与其他的公共环境设施构成系列产品,增强街区的视觉整体感,并运用符合街区文化特色的标识。最后,还要考虑所选材质的耐用性,方便设施的后续维护工作。[6]
3.实例分析
(1)背景资料
临顿路是位于苏州观前传统商业街区内一条南北向的重要街道。连接大型商业中心入口、苏州博物馆、写字楼、沿街小型商铺(包括餐饮类、服装类、住宿类等)构成。以娱乐和购物为主的市民活动,需临时性的非机动车存放服务。以上班、生活为目的停车行为,具有长期存放特点,通常在4个小时以上。在公交站台附近,长发商场和江苏银行前的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车量大,停车时间久,还有占用盲道的现象。整个路段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的辅助设施和明显的停车标识,地上的停车标线已经褪色(图5)。主要非机动车种类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常规尺度见表1。[7]
车长(cm) 车宽(cm) 车高(cm)
自行车 170 63 95
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 180 65 120
电动摩托车 192 65 120
(2)解决方案
针对公交站台非机动车停车量大的情况,应避免非机动车停车区与公交站台区域完全重合的情况,可在醋坊桥观前街东站台和市立医院东区站台附近150m范围内设置停车场,尽量利用人车稀少的东西向街巷(临顿路与平江古街之间的小巷),以及建筑附属停车场(长发商场正在扩建的室内停车场和临顿路南短的和基广场)。在公交站台周围设非机动车停车指示和标志,标明停车距离,方便公交换乘的市民快速找到非机动车停车场。在林顿路的醋坊桥观前街路段,根据表1的数据重新安排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的排列方式。重量较轻的自行车在纵向上与地面成30°角停放,电动车体量则保持水平45°角停放,两种单排带状的停车方式占地宽度都约为150cm(图6),相比现存的垂直停放方式而言节省了空间,基本可以保证人行道的平均净宽为200cm。在市立医院东区路段的小型沿街零售商铺外的停车需求较少,建议使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供购物的顾客临时使用,保证街道有序整洁。并且设施的外观设计与临顿路上现存的公共设施风格一致,如路灯、垃圾桶等,保持视觉元素的统一。[8]
4. 结语
非机动车停车辅助设施虽貌不惊人,但是改善它的设计却能营造文明的环境,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出行习惯。在保护更新传统商业街区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布置上符合传统街区的场所精神,在数量上合理利用商业空间,在形式上尊重本土文化。系统分析传统商业街区内市民的停车行为特征,在设计时将功能与安全要素,视觉与空间要素,环境与精神要素协调考虑,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9]
参考文献
[1]陈惠安.传统风貌商业街区街道界面初步研[J].北京,清华同衡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l0):44
[2]高盛,曹麻茹.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J].山西,山西建筑,2009(4):37
[3]杨恩慧,韦献兰.大城市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新探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职业圈,2007(2):53
[4]钟蕾,罗京艳.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118页
[5]耿雪,田凯,张宇,黎晴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J].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2009(7):26
[6]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166页
[7]邓兴栋,徐建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定位和对策[J].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12):89
[8]朱晨.对西直门地铁站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改进的调研[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33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室内步行街;防火设计;
引 言:室内步行街作为商业建筑的重点防火区域,是商业防火的重点,也是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难点。应针对商业步行街火灾荷载大、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的特点,以我市某商业广场为例,提出防火分区设计的安全措施。
1.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的种类及其特点
1.1室内步行街的种类
商业室内步行街多数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一般在建筑物的底部或地上某几个楼层,根据设计形式,可以为分:室外和室内、地上和地下等四种类型,其中,室内商业步行街是指位于建筑物内与外部空间隔离的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空间。按照步行街的地理位置,将其为成地上与地下两种状态。本文重点对地上室内的商业步行街防火分区设计进行研究。
1.2室内步行街建筑的特点
室内商业步行街多数是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通高空间,步行街的建筑格局一般是:首层通道较宽,两侧为商业用房,二层以上中间为通高空间,局部相连,两侧为单面走道及商业用房。顶棚可以分为两种,即:天窗或无天窗。
2.商业步行街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由于步行街周边的商业用房功能较多,引起火灾的原因较多,过往人员比较集中,在火灾发生时,不易疏导;此外,步行街内部的通高空间形成类似于中庭的火灾特点,烟气蔓延、聚集,很易出现轰燃;步行街的长度一般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不等,但由步行街直接到达室外的出口少,火灾中消防人员至室内着火点的距离较远。
3.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技术措施
3.1建筑防火设计
步行街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商业用房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毗邻商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体分隔。步行街内装修材料应为不燃材料。步行街的顶棚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采光顶棚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非采光顶部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室内步行街及两侧商铺与相邻部分之间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等进行分隔。为满足规范要求,首层各商铺与步行街相连处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步行街实际已形成了类似于避难走道的区域。二、三层采取与首层同样的分隔方式,其步行街形成了类似于中庭走道的区域。采用“亚安全区”的设计概念,即将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餐厅等应用防火卷帘(门)和隔墙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形成独立的防火单元,各独立的防火单元内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机械排烟和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控制在本单元内,不溢出到步行街公共区域。同时在步行街内设置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以及在顶部设置排烟系统。步行街内无固定火灾荷载,本身发生火灾的概率低。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步行街区域本身无火灾危险,也不会受到其他区域火灾蔓延的影响,成为相对安全的区域。室内步行街内不应设置任何经营和非经营场所,确保安全通道疏散畅通。
3.2业态控制,结构设计
步行街内餐厅操作间严禁采用瓶装可燃气体、可燃液体作燃料,应使用管道供气、供油方式。操作间应与其他部位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管道供气的操作间应靠外墙设置。歌舞娱乐游艺场所消防设计应参照现行规范。
3.3消防给水设计
为控制火灾发展,为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步行街商业用房内采用58℃动作的快速响应喷头。步行街内每隔50m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3.4防排烟设计
室内步行街采用采光顶棚时应设置烟感联动控制的可自动开启的排烟口,并均匀布置。排烟口总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首层地面面积的5%。室内步行街采用屋面板时应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两侧商业用房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步行街餐厅操作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楼梯间及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5电气设计节能设计
室内步行街内所有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电线,以保障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要增加漏电火灾的预警设施,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有效。室内步行街要增强火灾自动预警设施的有效性,保证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室内步行街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计应急照明以及疏散指示标志,此外也要设计地面疏散的灯光标识。
4.室内商业步行街消防安全设计措施
制定详尽的消防设施管理和维护措施,确保消防设施正常工作。喷淋系统应能可靠、顺利地工作,控制火灾的发展。防火卷帘应能够完整、顺利地启闭,达到防火隔烟的作用。必须确保疏散通道上无可燃物,疏散楼梯安全可用,疏散指示标志清晰醒目。加强消防管理,步行街内严禁布置可燃物,并应限制商业活动。组织义务消防队并经常进行消防灭火演练,以保证在消防队到达之前早期投入灭火救援。加强工作人员的消防培训,制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疏散演习,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引导、指挥有关人员快速找到疏散出口并安全地疏散。
室内步行街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不低于二级。室内步行街贯通的层数最好以四层以内为最佳,高度在24m以内,总长度在350m以内。其目的:能够把室内步行街的体积,可以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邻街店铺开向室内步行街的门在火灾时应能自动关闭,可采用带电磁门吸的双向弹簧门,平时采用电磁门吸使之常开,火灾时报警系统切断电源,门吸失去吸力使得门自动关闭,关闭后能从两侧手动开启并再次自动关闭。步行街的宽度应大于8m,大于“建规”要求的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m(如果步行街所在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则步行街的宽度应大于13m),防止步行街一侧店铺发生火灾后通过热辐射的方式蔓延至另一侧。除首层外,步行街每层楼板的开口总面积应占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5%~40%,这样的好处是使步行街能够形成一个贯通上下的合理空间,确保火灾产生的烟气可以顺畅地进行上升,而通过排烟通道顺利的向室外扩散,避免烟气受到遮挡,出现向沿水平方向蔓延的情况发生。连通步行街两侧商铺的连廊沿步行街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连廊宽度不大于4m。连廊的作用主要是为二层以上的顾客提供到达步行街另一侧商铺的便捷通道。限制连廊的宽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步行街每层楼板的开口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保证排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商家利用过宽的连廊摆摊设点,增加步行街的火灾荷载。步行街顶棚为钢结构顶棚镶防火玻璃,其承重结构应刷涂耐火极限大于0.5h的防火涂料保护,防止顶棚坍塌及玻璃破碎对人员造成伤害。步行街顶棚应高出步行街两侧商铺屋面最高处至少1m,且顶棚应设排烟设施。室内步行街两侧:商铺面积不大于300m。
结束语:综上所述,防火通过合理的防火分区设计,使用防火隔离区、避难走道、防排烟系统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步行街火灾防控水平,又有利于室内步行街在防火分区和人员疏散,在大型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有重大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千里,倪照鹏,黄鑫,黄廷林,谢天光.大型商业建筑室内步行街商铺火灾荷载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4:52-56.
[2]马千里,黄廷林,刘庭全.大型商业建筑室内步行街防火分区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05:383-385.
关键词:商业街历史文脉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99-02
1 前言
随着生活的不断现代化,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衰落。这些历经沧桑的老街往往最具本土文化特色和地方人文思想精髓,最能唤起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空间。大连市天津街正在进行改造更新工作,应传承什么样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特色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2 项目背景
百年大连天津街是大连百年沧桑的商业老街,是大连商业的发祥地,是大连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撤离,日本接替俄国继续实行殖民统治,日本在俄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把天津街(日本统治时期叫浪速町)规划设计为商业区。当时,天津街是大连最繁华的去处,这就奠定了天津街成为大连最繁华的商业区的基础。天津街老街是最能体现大连市老市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商业街区。
3 传承什么历史文脉
综观我国各地传统商业街改造的经验得失,往往传统商业街改造导致了传统的丧失。究其本质原因,就是未对保护的历史文脉进行深层面的研究。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初就探讨“传承什么历史文脉”是能够保护历史文脉的前提条件。
3.1传统商业氛围
传统氛围最易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传统商业街以传统的市井文化成为城市中颇具魅力的场所。在很多老商业街的改造过程中,驱逐了一些百年老字号,特色的市井文化,反倒引入一些大体量的商业业态,使得原有的传统商业文化尽失,导致失败。
传统商业街改造如何保护其传统氛围而恢复生机活力呢?应针对以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为特色的街区,应以原有的风貌、文化、民俗等为基础,以休闲消费为特色,体现城市文化和品味,具有购物、餐饮、休闲、旅游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特质的开放式街区,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3.2传统街区空间
传统商业街具有城市独特的传统物质空间环境――建筑与街道的形态尺度等。无论建筑风格和外观怎样改进,细节和环境怎样强化,其本质仍然是适应传统商业时代的建筑形态,即以购买行为为主导的购买型商业。
街道空间是由不同的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空间艺术形象。在人的视域中所感觉的各种元素的组合,反映出街道的形象特征和文化特质。在天津街这条跨越百年的老街上,我们希望能通过设计引发人们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畅想。
3.3传统风貌要素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是通过不同的单体建筑叠加而成的,包括建筑造型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构造做法、色彩搭配等。
老街的建筑形式以保护小尺度,小体量、多店铺组合的传统风貌,多以二三层的小楼出现。建筑立面设计融人过去的历史痕迹,如门楼的雕花,典型的柱式,精致的石质线脚和典雅的外墙装饰,都清晰记录下大连历史的脉洛发展,再度演绎历史中天津街的风情。
4 如何传承历史文脉
保护延续具有逛街、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传统街区形态,营建既传统又具现代时尚的商业街区,营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购物、休闲、观光体验传统文化等多功能的人性化街区空间环境,以提升人气,繁荣商区。突出老字号建筑风貌的修饰与升华,以传统建筑形式原汁原味、精致多彩的店面装饰、富有文化底蕴的店铺匮额、商标、招幌等装饰点缀,结合现代功能和玻璃橱窗等现代材料适当扩展。修饰,延续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
4.1文化主题
商业街的建设改造要挖掘街区文化特色、突出产业特色,要把大连的历史、文化、生态有机地融人其中,形成特色与个性。同时,配置与街区相适应的配套商业网点,满足游客购物、休闲、旅游等多样化需求。坚持商业与旅游、观光、休闲互动,把特色商业街区作为旅游、文化产品来打造,以商气聚人气,以人气聚财气。
着重复原众多天津街的老字号,让老街更有文化底蕴与积淀,使老街的风情更具历史的说服力。老街通过她的建筑,重现经典的建筑符号,回应着遥远年代的历史痕迹。
4.2空间布局
规划设计中以自由舒展的空间结构,张弛得宜的规划结构和舒展优美的空间环境,强调购物餐饮娱乐一体化的生活品质,强调外部休闲广场空间与建筑内部商业空间的交互,形成大小不同的坊弄格局,回归最人性最平实的空间感受,悠然构成轻松活泼的漫步空间,走街串巷中就领略了形形的商业时尚,感受古意盎然的老街风情。
构建以室外步行街为主体的,室内室外相结合,地上地下相通的步行街区体系,加强街区主体化的城市设计,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营造多维组合的现代商业空间。老街商业街综合项目包含了商业零售、餐饮娱乐和公寓住宅三大核心功能。总体布局考虑到各功能有相对便利的外出入口,功能之间尽可能集约化布局,在封闭、线形的街道上,利用建筑界面的围合开辟几处开敞的活动小广场,让空间产生张弛交替的节奏变化,增添了街道的趣味和生机,为旧城市民提供了难得的休憩、交流、聚会场地。临街的商铺以外向开放的形式招揽四方游客,与内部商铺含蓄内敛的空间相得益彰。
空间序列以北部天津街为主要人流出入口,以一座高耸的塔楼作为标志,将各个方向的消费人流吸纳进来,使内庭沿街商铺获得最优的商业效能。商业街南北向形成交通人流,内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3m左右,商铺布置在两侧,在街道中行走,人的活动节奏缓慢,活动方式是沿街观看或购物,街道空间具有内向的亲切感和宜人的尺度空间。老街内部空间的变化,使不同尺度的小空间产生丰富的景观感受。中部建筑聚合的空间稍微开放,隐然成为控制格局的中心。漫步的道路联系起所有的商铺,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4.3建筑风貌
在街面建筑立面设计中,以历史现状照片为依据,按沿街建筑分类、分级保护整治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空间以过街廊、骑楼、平台等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加强街道的聚合感和层次感,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商业街的设计重点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
5 结语
建造一条全新的现代街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将一条传统商业街的传统氛围与历史韵味维持下去,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必须坚持原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把握特色商业街发展趋势,使商业街的发展呈现出特色化、理性化、复合化、规范化和品牌化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区、空间组织、城市设计
TU982
一.西安市小寨商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1.1 区位与交通
西安市小寨商业街区位于南郊,南二环与三环之间,雁塔区核心地带。小寨商业街区是西安市二环上的区域商业中心,地理位置有优势,北依西安市中心商业区——钟楼商业区,南连长安县新城,处于两者之间的交汇处;东临曲江新区,西接西安高新区;与土门、长乐路等区域商业中心一起构成西安市的二环商业网。
小寨商业区在辐射范围、消费对象和业态等方面与其他商业区都存在着差异。其辐射范围主要包括雁塔区和长安区,消费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院校学生、周边地区市民以及旅游顾客。
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给小寨商业区提供了交通便利的条件,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相继建成,为小寨商业街可吸纳更多人流。
1.2 功能构成
小寨商业街是由多条各自具有专门商业职能的街区组成:如师大路将变美食街、杨家村要建景观休闲街、小寨西路将成精品服饰街、兴善寺东街主打餐饮休闲。根据生态学原理,生态差异越大的商业企业之间竞争越小,甚至处于互相依赖的合作关系。小寨与其它商业区在各方面存在着的这种差异性,为小寨商业街区的发展创造了更为轻松的商业环境。
1.3 经济
小寨商业区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自发形成以满足周边群众为目的,以零散商户、摊贩为主体的商业集市。现在,在小寨商业区内,南二环、小寨东西路延伸线和长安南路的商业氛围最为浓郁,商业设施较为完备,形成了小寨商业区的干字形商业、服务业发展框架。小寨商业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对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寨商业区到现在已成为日益繁荣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
1.4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的需求逐渐追求高层次和舒适性,为此商业区的发展能带动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二.商业区空间组合模式与城市设计策略
1.1围合型空间
由边界界定了内外明确的三维空间,边界的高低决定了空间围合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边界越高围合性越好。商业区空间讲求围合感较强但不封闭的空间形式。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将围合空间的形式分为3种类型:角柱限定的空间,边封闭、角开放的空间,边开放、角封闭的空间。并且经过研究认为,角部是决定围和感强弱的关键性部位,封闭的角远比开放的角利于围合,营造出严谨与紧凑的空间。在城市空间的环境中,围合型空间构成可以产生内向的庭院空间,可以从公共性的城市空间中分隔出半私密、私密居住空间.因此围合式的空间组合在城市用地特别是高容积率住宅、公建开发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恰当的空间围合,在城市空间中划分出比例适中、尺度宜人的居住活动环境。
1.2街巷型空间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指出,外部空间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是由地面(底界面)和墙壁(侧界面)这两个要素所限定的。1.2.1底界面 街巷型空间的底界面是人直接接触的一个界面,是和人们的心理、视觉和触觉上接触率最高的界面,对限定空间起到重要作用。小寨商业街现在多数路面采用水泥沥青和铺地砖敷设,铺砌方式为中间车行道路采用水泥沥青铺筑,两侧人行道是采用地砖铺设。这种铺砌方式形成了底界面独特的肌理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街道空间纵向延续感。 路面一般自然形成缓坡,以利于排水,路面两侧与临街建筑相接处抬高形成台阶,高差一般在150㎜~400㎜之间,形成了底界面的丰富变化,也把街巷道路这一外部秩序延伸到了室内,使得内外空间连续性一体化。1.2.2侧界面 街巷空间的侧界面是由连续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构成的主要界面。它是人在街巷空间中的主要观赏面,是人对街道印象的主要感知对象。小寨商业街建筑大多采用正立面,使得街道两侧得以形成连续的界面,有助于完整的街巷空间围合,限定街道空间。小寨商业街两侧大多是现代的多层或高层公建或商住两用建筑,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连续建筑立面,在建筑的尺度、细部处理上具有某种相似性,但在地域性和文化特色方面表现不到位。
1.2.3空间尺度和比例 街巷型空间尺度是街道空间及其构成要素相对于人(包括人的视觉、活动尺寸和心理)的大小,不同的空间尺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空间尺度和比例是体现街巷场所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街巷的空间尺度的度量元素主要是街道的长(L),宽(D),临街建筑外墙高度(H),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指出:“以D/H=1为界限,这时空间有某种匀称存在,它是空间构成上的一个转折点;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分离之感,D/H>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D/H为1.5~2是在实际空间中使用最多的数字。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而在小寨商业街的街巷空间中,D/H通常在1.5左右,接近2.0,在这种空间中行走,人并不感觉到压抑,也有种舒适感。
2.1 商业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开发型城市设计指城市中大面积的街区和建筑开发、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综合开发、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及新城开发建设等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在于维护城市环境整体性的公共利益,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品质。
城市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道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器官”,也是最主要的公共场所。路在宏观上是线,但在微观上是很宽的面,可分出步行道和车行道,而且也是城市中主要的视觉感受的“发生器”。因此,街区特别是步行街区构成的开敞空间体系是城市居民感受城市氛围的主要区域;在某种程度上,街区就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具有历史文脉的传承和痕迹。
2.2空间秩序设计
小寨商业区空间既承担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公共活动的场所,沿街建筑既是商业区街景构成的空间内界面,通过城市设计手段,把沿街建筑与周围空间的环境处理成一个整体,确保商业区空间的整体性、舒适性和吸引力。在小寨商业区中,高层建筑或公共建筑沿街的适当后退,留出广场或城市绿地,一方面可以吸纳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空间层次,起到优化商业区空间活动秩序的作用。
2.3 景观风貌控制
商业区景观具有连续性特点,它通过为富有生机的活动所设计的整体环境而充满情趣。人的活动、时间改变、植物色叶的变化都参与其中,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活动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参与。小寨商业街区在景观环境构成有其优势,但在连续性缺乏,人的活动与城市环境不能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作用,缺少一种生机和活力的氛围。使用活动要素不仅要求城市设计为人们提供合适的步行空间,而且要考虑产生这些活动的功能要素,包括商店、公建、公园、绿地等;也要考虑环境各种刺激因素对行为活动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现代城市建筑稠密、交通繁忙、人口拥挤,而绿色植物簇拥的街区、景色优美的商业街会为人们带来几许轻松、温馨、舒适幽雅的环境氛围。良好的商业区街景不但可以塑造城市特色,而且可以发挥统一一定范围内视觉效果的功能。
三 结束语
小寨商业区是西安市一条具有独特作用的街巷空间,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安市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如果一座城市或者一条街区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位置和特色,那么它将会消磨掉自身的竞争力甚至覆灭。因此,城市商业街区也必须塑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特色街古已有之,且经历多个发展阶段,适合各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且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当代中国特色街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追捧。特色街对城市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特色街区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一定要遵照当地的客观条件,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属于自身独特个性的特色街区。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和文化风俗的不同,导致了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思想形态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城市在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 因此,西安的小寨商业街区要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自身的设计发展中,以动态、可持续的发展推动西安市的商业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活动和记载城市发展成长的足迹。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城市老街区特色商业街区历史文化青岛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东、南部频临黄海,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她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着8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岸曲折,岬湾相间,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00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300万。青岛是一座建置只有100多年的城市,但是在暂短的历史中却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留下了许多颇具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的城市老街区,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如何能使这些古老的街区得以传承、保护、并与新的城市建设相辅相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青岛城市老街区改造与特色商业街区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青岛的区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除了新开发的东部新区,到处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市老街区,大量的具有青岛地方特色的城市老街区、铭记特殊历史事件并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建筑物、见证了我国工业时展的纺织工厂,酿酒厂,机车厂、现代信息社会产品的聚集地、以及与之相关的丰富的人文环境等等,这些具有青岛地方特色的城市老街区虽然达不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标准,但它是青岛城市历史文化的根源,所有这些使得城市改造运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国内的城市老街区改造普遍存在着功能、目标趋同、产业构成单一、形象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城市发展,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当前城市老街区改造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主要问题之一。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特色商业街区是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特色商业街区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这座城市的迷人风采、市井风情。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不但提升了城市形象,更为古老的城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特色商业街区是城市的核心,它浓缩历史文化,反映城市面貌,凸显城市精神,它能够改变城市千城一面,体现地域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精华和吸引力所在。特色商业街区与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旅游、商贸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主题特色。
青岛市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在其仅仅百年的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却历经了不同的几个社会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其中最能代表青岛特色、并为世人所知的莫非青岛啤酒了,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各地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个青岛,但是会知道青岛啤酒这个品牌,甚至喝过青岛啤酒。青岛啤酒与这个城市一样有着百年的历史,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已经融于青岛的方方面面,对于青岛来说不仅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发展,使青岛象青岛啤酒一样名声远扬,结合登州路城市老街区改造建设啤酒特色商业街区是最有利的措施之一。登州路是青岛市老市区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百年青岛啤酒的文脉即源于此。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论证,2005年初,“青岛啤酒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在登州路拉开了序幕,经过建设者几年的改造与建设,这条长近1000米,集啤酒文化传播、购物、休闲、消费、娱乐为一体的啤酒文化特色商业街区“青岛啤酒街”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青岛啤酒街”建成开街以来,每天接待数万人次,它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这条街上的特色啤酒吧;以青岛啤酒厂老厂房以及啤酒生产机械设备、啤酒产品等组成的啤酒博物馆;啤酒生产线展示;青岛啤酒的文化渊源;娱乐、休闲等场所,充分体现了”青岛啤酒街“浓郁的啤酒文化特色,展现了啤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岛啤酒街”为青岛居民聚会畅饮提供了高品质的内涵、同时也是外地游客观光、品尝青岛啤酒的首选之地。“青岛啤酒,世界之醉”,在这里,“青岛啤酒街”将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浓郁的狂欢气氛和深厚的啤酒文化常年“定格”下来,成为青岛“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青岛天幕美食城”坐落在青岛市中心的密集的辽宁路与登州路之间,旧址为青岛印染厂与青岛丝制厂的历史悠久的厂区。利用印染纺织行业厂房建筑特点,在其屋顶搭建起巨大的擎顶作为天幕,街区两侧则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再现青岛著名历史建筑。在这条几百米的街区两侧耸立的德国总督府、提督楼、俾斯麦兵营、基督教堂、胶奥海关、亨利王子饭店、花石楼等建筑配以擎顶天幕上的彩色图案,置身在这些怀旧的环境中,人们品尝着传统美食,生动的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的历史画面。
“青岛天幕美食城”特色商业街区由往日破旧不堪的废弃厂房,到今天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的变换,开创了“工业时代”遗产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的成功范例。
“朝观壁画夜晚赏灯,购物休闲就在台东”,坐落在闹市中心的台东步行商业街全长1100多米,东起城市主干道延安三路,西至贯穿整个市北区的繁华的威海路。地处市北区的台东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虽经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商业气息,但是拥挤的交通、无序的商业布局、混乱的街区空间以及破败的建筑物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对其进行旧区改造已是必然。经过大量论证,将市北区的台东城市老街区改造定位为台东步行街。
经过几年的改造建设,台东步行街已经是青岛市目前最具特色的商圈之一,它有着时尚、宜人的购物环境,现代化气息浓厚,聚集着旺盛的人气,平时人流量达20万人次,节假日高达50万人次。
国内外知名的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利群集团、万达广场、三联集团、苏宁电器、百信鞋业等均在台东步行街设有直销店。具不完全统计台东步行街上共有各类业态的企业250多家,涉及金融、文化、餐饮、医药、商业等五个大的行业
台东步行街的建设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步行街街区环境文化的陶冶作用,从城市街区环境上营造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步行街两侧所有住宅楼、商业楼等近10万平方米的外墙面上均进行了统一彩绘,精心绘制了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大型壁画,形成了独特的彩色画廊,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手工彩绘艺术一条街。台东步行街地面上的灯光地窗照片则由彩色和黑白两种不同的色彩对比历史的再现了台东步行街的过去与现在。台东步行街的设计建设非常注重人性化,各种街区设施尺度宜人,各种特色休闲广场能满足各类人们的需求,使得购物消费变成了一种非常愉快的具有文化特色的享受。
到台东步行街休闲、娱乐、购物已经成为青岛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青岛台东步行街在青岛乃至全国享有广泛盛誉。青岛台东步行街是名副其实的青岛的“王府井”。
城市老街区改造与城市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不仅仅彰显了城市特色、改变了城市街区面貌,而且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仅以青岛市市北区十条特色商业街区改造的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其总营业额近100亿元,吸纳就业5万人,为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优化城区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城市老街区改造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老街区改造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如何在城市老街区改造中进行保护性开发,使之一方面既提高了原有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和设施设备水平,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原有城市老街区的特色、规模、空间、形象、格局不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更具特色,使这些城市老街区更加适宜居住和商业、旅游需求。
1.城市老街区的价值评估
城市老街区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状况下,一方面它不具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条件,不被重视,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面临着被大量拆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城市老街区一般都地处城市中心区,所蕴藏的大量的城市传统文化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这些又使人们欲罢不能。
(1)城市老街区的科学价值。
城市老街区所传递的城市历史信息对研究城市历史、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是否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2)城市老街区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老街区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独有的特点及涉及重要突出事件、具有特殊意义并且影响广泛。
(3)城市老街区的历史价值。
城市老街区所传递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人们的生活见证,反映生活、历史变迁。
(4)城市老街区的经济价值。
城市老街区一般坐落在城市中心区,具有区位优势,街区及建筑物使用价值较高,而且存在潜在价值。潜在价值指利用城市老街区的特色开发旅游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
(5)城市老街区的社会价值。
城市老街区的社会价值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街区设施与基础设施的改善、居民居住与生活品质的提升、社区精神的凝聚等,是否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发展效应。
2.城市老街区改造与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互动
城市老街区改造与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模式,青岛市做了有益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目前就有啤酒街、传统文化街、婚纱摄影街、体育健身街、天幕美食城、葡萄酒酒庄街、文具街、科技信息街、家具街、电子产品街、台东步行街等十几条已经建成的特色商业街区。这些城市特色商业街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不仅给青岛市的城市建设增加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在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道路。
(1)城市老街区的选定标准
如前所述,城市老街区是有别于历史街区的,城市老街区虽然达不到历史街区的标准,但是城市老街区所包含的丰富的信息至今还是很有影响的。主要包括:与所在城市一脉相承的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传统的市井民俗、有价值的工业时代遗产、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街区建筑特色等。
(2)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内容
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标志(街标)建设,这也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标志,是用来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醒目、单纯、易识别的物化形式、画面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具有表达某种意义、情感、指令行动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标志(街标)建设是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特色商业街区沿街两侧建筑的建设年代不同,功能多样,风格各异,对其进行整合,使其“特色文化”主题突出,彰显“特色文化”鲜明特色。
改善街区空间、景观形象,重点塑造景观节点和景观长廊,突出街区的传统“特色文化”氛围。
完善街区的设施设置,使其与特色街的地位相吻合。
三、结语
当前,城市老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老街区保护与改造再利用的意义和价值尚未形成社会的普遍共识,城市老街区的界定标准尚未建立,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已有的相关研究与成功经验多见于分散的个案,与我国目前大规模老城区改造的现实需求存有较大的距离。
城市永远处在新陈代谢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与发杨,老城区更新改造更应该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不要让这条写满城市历史的纽带在我们手中断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参考文献:
[1]杨宏烈: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发展演变;休闲空间
一、研究的缘起
商业步行街最早起源于欧洲,其发展的早期是为了将购物者吸引回已经衰败的城市中心,发展至今,它已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休闲空间,是一个城市休闲的象征之一。
休闲空间是伴随着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由人们的休闲行为和所处的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它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是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居民休闲意识的增强和休闲方式的改变,对城市日常休闲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步行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
(一)国外城市商业步行街历史溯源。在古代的欧洲,城市广场始终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发生地。随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城市产生了无限扩展的道路和沿路的节点,广场也就变成了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其宗教权威和城市纪念意义日益独立化;与此同时,商业机能日渐消退,交易商贸空间也由广场形态逐渐过渡到街道两边的线形空间,形成了沿街店铺鳞次栉比的商业街,这就是西方早期商业步行街的雏形。
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中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之城市人口也急剧膨胀。生产和人口的集聚,促使城市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城市成为重要的市场。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出现,又大大推进了步行商业空间的发展进程,这两种新型商业形态迫使传统的小商店在经营上向着商品专业化和服务综合化转移,逐步形成了在城市干道路口、道路转角处布置大型综合商店,而街道两旁排列多家专业商店和服务行业的典型商业街区布局。这期间出现的商业建筑型制的演化及商业空间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都标志着城市商业形态新的发展趋向。1926年德国的埃森市由于城市结构紧凑,人口居住密度高,在“林贝克”大街禁止机动车辆通行。1930年建为林阴大街,使商业获得成功,成为现代步行街的雏形。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国家能源危机的爆发以及旧城中心商业区的衰败带来的种种城市问题,人们开始模仿早期欧洲步行街的建设,以此来恢复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以及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各国掀起了建设步行街区的,如德国的慕尼黑、波恩;法国的巴黎、里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旧金山;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城市都建设了步行街区,并且也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纯吸引顾客,到对步行者的关怀,再到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三个阶段,城市发展和街区设计更加注重对于人的关怀和重视,使人们在空间中享受交流的乐趣,并真正成为城市和街道的主人。
(二)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在古代的中国,街道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生活空间。人们的一切公共生活都在街道上完成。街道的产生则可追溯至周代,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按《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前朝后市”来组织城市空间形态。春秋时期,统治阶层开始对商业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实行“里坊制度”,只允许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商品交换,定时聚散。北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城市里逐渐形成了临街设店的商业街和院落型商店,这时的商业场所不再是集中布置在特定的“市坊”内,而是分布在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到了明清时期,城市中心就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区,如北京的钟鼓楼、东西牌楼及东安市场等地,许多当时繁华的商业街甚至延续至今,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后,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开始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的初步萌芽,使得我国的商业环境、服务模式以及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签订,外商在租界区内建立了大量的娱乐设施,因而吸引了城市大部分的商业贸易活动,并最终形成了城市新的商业中心;此外,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民俗街市也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如上海豫园、苏州观前庙等集游览、购物于一体的庙会式步行街等都是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城市步行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步行商业街的建设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同许多西方国家曾经遇到的问题一样,城市化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在商业区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我国也开始对传统的、已有的、旧式商业街区进行改造,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区的改造、苏州的观前街步行化改造,并在新兴的城市中心区域新建一些多层的大型的综合商店和相关服务行业,形成新的商业街区。
纵观国内和国外各种形式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形成,体现了如下发展过程:传统商业街坊的步行街——人车交通混杂的商业干道——现代综合步行商业街。步行商业街的使用主体是人,从人的休闲行为出发,人们只愿意在经过合理设计的休闲空间中进行活动。商业步行街的出现是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和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
三、商业步行街发展演变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缩影,是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发展演变扩展了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使得休闲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纵观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空间形式的变化,在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也促使人们的商业购物行为及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深层次上来说,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演变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迁。
由于不同的人群在社会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就产生了收入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形成了社会的阶层结构。经济在发展,这种结构也在一天天变化着,它直接影响了构成商业步行街空间的人、物及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和变化,从而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等发生变化,这些要素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便触发了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休闲空间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体现了一个城市居民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城市空间是由人创造的,他们从居住于其中的人们那里得到他们的特殊性。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间中,他们逐渐将自己的特性施加给他们的环境,并尽其所能地改变和调整环境,使之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人类自身又适应了自然环境和周围的人。因此,存在着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社会空间辩证法,即人们在创造和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工作的空间以各种方式控制着。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社会、经济、人文、空间的物化反映,它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城市发展变动的历史,它的内在结构又反映着城市形态的本质。
四、商业步行街的未来
商业步行街是随着城市社会生活的进步、商业活动的高度发展,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公共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呈现出诸多的趋势。
(一)功能的多元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休闲空间的功能也日趋完善。传统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经商,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则把商业与休闲相结合,注重非营业场所空间的设计,商业步行街不仅有大量的绿地、水面等休息处,还配备了一些文体设施,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商业街区。
(二)环境的室内化。露天步行街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在气候不好的地区或者季节,很难实现全天候营业。因此,室内步行街应运而生。最早的室内商业步行街出现在19世纪的西欧,如汉堡的西勒姆集市和意大利米兰教会广场商业街。室内商业步行街排除了一切车辆的干扰,完全成为步行者的天地,便于其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三)设计的人性化。步行商业街是人们消费的载体,一个地区与商业活动的结合度最终决定了它是否具有足够的活力。要形成一定的社会活力首先要有一定数量和密度的人群作为主体保证,因此,一个良好的步行系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设计上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延长行人驻留时间,从而也提高商家的经营效益。
五、结语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空间物化的反映,它的发展演变给城市带来新的面貌,体现了对城市历史的尊重,并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和商业功能,对发挥城市土地的综合价值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已不再是单一的购物场所,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商业文化活动空间,其发展演变的最终目标是创造高度人性化的城市休闲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Francis,Mark.Urban open spaces.In Advances in environment,behavior and Design,eds.E.Zubeand G.Moore,71-106 New Yourk:Plenum 1987.
[2]Gerater London Council.Pedestrian Streets.London Greater London Council,1973.
[3]Norberg-Schnlz,Christian,Existence,SpaceAxethitecture,lqewYork:Praeger,1971.35.
[4]Tevinson,Daniel J.(1986).A Conception of Adult Development.Ilerican Psychologist,4l.1.
[5]李雄飞,赵亚翘,王悦等编译.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6]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7]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凯文·林奇.何晓军译.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9]简·雅可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0]戴志中.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1]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人文精神的复归与文脉主义建筑观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建筑系,1999.
关键词:益龙·万象城;商业空间; 景观设计
商业空间景观设计是针对现代城市特定空间所做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和特质文化,呈现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所以,商业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益龙·万象商业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一环内,现分布有沃尔玛集团大店、好又多环城店、苏宁电器等多家大型商业配套和众多超市,构成昆明一环内的商业繁华地带。该项目总面积为27795.68m2,绿化地面积为9513.3m2。周边交通十分完善,与环城路、白龙路、白塔路、人民东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相连,构建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加之其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优势,有20余所学校围绕,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怎样才能使规划设计更加符合商业色彩,关系到规划设计者的首要谋略及设计方案是否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思想,鉴于此,通过对益龙·万象商业城的景观方案设计,试总结出以下几点设计要略:
1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尺度设计
商业街区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区的理想氛围应该是消费者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消费者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显现出“以势压人”,更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其实,消费者在街区的行为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
人们在街区休闲中,消费者视觉主要集中在商业建筑底层界面,对底层界面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在街区建筑横向视觉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20m之间,而超过20m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m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所以在益龙·万象城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的重点就是与建筑龙形装饰界面的感官配合,同时包括了商业街两侧门窗的形式、台阶踏步、人行天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广告、材质色彩等等“配饰”微观层面元素。所以,景观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室外空间层面上,更多的是关注外部空间与建筑元素的融合,缺少这些细部考虑的设计是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空间的景观要求,必然会让景观空洞没有人情味。所以,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配饰”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人性化情感尺度。
2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
人在商业空间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景观设计应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有针对性地分析。由于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即是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空间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要通过景观园林手段塑造形成多种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空间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标志着商业街的空间积极性。
在益龙·万象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水景设计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引导的作用,形成一个驻足的“积极空间”,将车行交通与步行空间形成一个很好的导引。商业中心则以一座圆形宝石喷泉作为聚合空间,既作为商业街景观标识,也标示着商业的中心。它解决了由于街道走向而形成的复杂多向性,同时也体现出此空间的多重涵义,环绕种植着的冬樱花有节奏地营造出空间的点;周边休息的坐凳,更为人性化地表现出此景;同时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者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和判断出期望到达未来的目标,加之商业城地面的多样铺装设计手法,这些形式都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3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多元化设计
自然形成的园林景观空间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营造各种风格迥异的景观元素保留其中,形成丰富的多元化集成而达到多样的景观繁华效果。在益龙·万象城商业空间的设计中,除了对景观平面多样形式的规划布局,以及多点立面的景点塑造外,植物应用成为此商业空间多元化设计的重要元素,植物不但配合了平立面空间的不同形式,还充分地将植物特有的生长特性发挥出来,按照植物的观花、赏叶等不同的平立面视觉季相变化,以及植物高矮错落之关系来丰富商业空间氛围,营造出不同季相变化,配置的大叶樟、乐昌含笑、木兰、桂花、冬樱花、银杏等乔木,与金森女贞、毛叶丁香、毛叶杜鹃等灌木绿篱相结合,把多样植物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到四季别样的风情。即便是同样植物的不同单元,也通过高矮、色彩的变化,加强园林景观的平立面间差异化,使商业街的魅力在繁杂多样的植物平立面形态中得以共生。
4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元素应用
商业街室外景观空间与气氛的形成,除了建筑之外,还决定于园林景观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在商业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还有一些其他元素的运用存在,比如室外餐饮座、遮阳伞、小摊场地等功能设施,展示台、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空间的设计。
5 结语
当下,商业空间已不仅仅是满足单一的消费购物,而是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集为一体,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人为体验。在商业空间中,应把握好其园林景观要素的设计融合,让商业空间更加人性化、生态化、可持续化,使园林景观为它的“产品”增值,这是商业空间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华威. 商业景观设计的几个特点[J].上海商业,2009,08.
[2]李婕. 浅析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因素[J]. 价值工程, 2010,06.
[3]董冰.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06.
关键词:商业街;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店铺;大学生
0 绪论
1)调查背景
大学校园是一个教育教学集中的区域,人口的集聚带来了商业的集聚。但是校园内商业规划布局的局限性及学生消费多元化的特点,便在大学校园周边自然地形成了“学生街”(这种聚集于高校外周边地区,以高校学生为主要经营对象,民间自发形成一定经营规模的商业街道称为“学生街”),玲琅满目的商品、各色服务,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学生。在武汉大学八一路、湖北大学学院路、中国地质大学鲁磨路和武汉理工大学工大路周边都形成了相应特色的“学生街”。“学生街”培养了许多忠实的消费者,许多店铺的良好口碑代代相传。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迁址到目前所在地已经10年,周边也形成了围合型的商业街,但该街区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似乎在还存这诸多不足,带着这个疑问开展了本次调查。
2)调查目的
进行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校园周边商业业态整体调查,了解不同经营类型店铺的分布情况,分析商业街的基本功能,探寻商业街市场需求提供的完备性。通过对周边店铺业主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素质特点,从而分析商业街的经营特点。通过对店铺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商业街当前的整体效益和经营水平
1 调查设计及数据回收情况
1.1 问卷设计
问卷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基础上设计而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为“经营者基本信息”、“经营店铺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
1.2 调查组织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校园周边商业街的业态,我们采取人员直接派发问卷到店铺的形式,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具体形式是人员直接派发问卷到店铺经营者手中,通过细心沟通指导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对校园周边的173家店铺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173份,全部有效。
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校园周边商业街概况
图1 商业街示意图
如图1所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周边商业街由A街区、B街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A街区位于知行学院的正门对面,主要依托于天兴花园小区,绕小区半周,该街区店铺数量较少但是店铺装修好、规格高、门面设置规范;B街区主要依托于新建村,由一条主街和3条分街构成,店铺数量较多。但是店铺规模各异,档次参差不齐,呈插入式点状分布,大多数的商业门面是由原居民住房改建的。但B街区位于学校校园与校外公寓之间,与宿舍区相邻,因此客流量较大。
商业街由十一个业种构成,其中包括服务、娱乐场所、超市、餐饮快餐店、其他餐饮食品类、服饰、百货、文教类、休闲娱乐、电子数码以及卫生医疗。业态类型也达到了20种,整个校园周边商业街共有店铺173家。
表1 知行学院周边商业业态构成分布情况
从店铺类型数量分布来看,商业街重点在吃以及生活辅助方面,主要提供的是学生日常生活服务,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服饰、娱乐休闲方面较少,关于教育培训机构完全没有。整体来看商业街的发展水平层次比较低。
2.2 商业街经营者基本情况
对调查问卷中经营者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获知表2。
表2 经营者基本信息及构成情况
2.2.1 男性经营者多于女性
在本次调查的店铺经营者之中,有女性77名,男性96名,分别占总数的44.51%和 55.49%,以男性经营者居多。
2.2.2 以35岁及以下经营者为主
如表2,商业街的店铺经营者年龄构成比较分散,但总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共 119人,所占比例达到了68.78%。年轻人占了经营者总数的一大半,笔者认为这是消费者年龄特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年轻经营者的思想与大学生相对比较接近,所以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消费特点,沟通起来更容易,进而知道怎样去吸引和留住这类消费群体。
2.2.3 学历普遍不高
经营者中,大专以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分别占9.25%和8.09%,大专以下学历的总计143人,占到了商业街店铺经营人员总数的82.66%。这与当前商业街的经营构成呼应,满足较低需求层次的经营类型决定了对技术与学历的需求。另外经营者的业余活动多集中于看电视、上网和打牌,少与经营相关,说明大部分经营者是安于现状的,很少去认真考虑如何把店铺做得更大更好。整个商业街的经营层次是有待提高的,文化特点也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
2.3 经营场所调查
2.3.1 租赁成经营场所主要来源
从表3可以看出,商业街店铺的经营场所来源方式为租赁的店铺占据了绝大多数,161家占比达到了93.06%之多。走访发现多非本地居民在此经营,并且租金随选址不同,差异较大,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表3 经营场所基本信息
2.3.2 中小面积店铺为主
商业街的店铺中,70m2以下的中小店铺居多,近7层之多。超市、旅馆招待所以及一些娱乐场所经营的需要面积都普遍较大。此外商业街上的店铺基本上是城中村居住用房改建或者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多数是1-3层,一般一层作为店面使用,而二层则足用于店主住宿或者储存货品。90%以上采取简单的装修处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选择了精装,也是以奶茶店和休闲场所为主。
2.3.3 个体为主要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的类型构成是分辨一个区域市场商业发展状况的参考条件之一,本次调查也涉及到了这一方面信息的搜集。整个知行学院周边的173家店铺中,139家店铺的经营模式为个体经营,占总数的80%,16家店铺为连锁经营占9%,18家店铺为加盟经营占11%,如图2。从各经营模式的构成比例上来看,个体经营的比重占比太大,而连锁经营与加盟经营的占比过低。呈现出较低层次的构成结构。较高层次的构成结构应该是连锁与加盟的模式占比大于个体经营的占比。
图2 经营模式类型构成
2.4 经营策略及现状
2.4.1 简单的宣传方式最受经营者欢迎
如图3,关于店铺经营中所采取的营销宣传方式调查,结果多是集中在“户外标牌”和“宣传单”,合计占比达78%。这两种宣传形式是最常见、最简单的,而且成本也是较低的。简单的宣传方式与大学生信息获取多渠道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改进宣传途径,或许这将成为某些店铺获取较大成功、形成特色的路径。
图3 店铺宣传方式构成
2.4.2 促销方式传统简单
关于店铺所采取的的促销方式,采用得最多的促销方式是“赠品销售”和“产品折价让利”,频数分别为55和46,远超会员制、抽奖、联合促销等形式。这两者能较好地在短期内增进销售,但是在形成忠诚客户方面的优势不明显。这说明商业街的店铺目前仅采用了较为简单的促销方式,期望获得短期的竞争优势。但不同类型的店铺应根据自己的经营实际情况及店铺消费特点采取相应的促销方式。
2.4.3 自我经营状态评价一般
问卷中让经营者对于自己的经营状况做出了评价。173位经营者中只有5位选择的是“非常好”,41位是“比较好”,有105位是“一般”,但走访发现亏损的店铺仅2家。分析各店铺的“经营年限”,有40家是在1年以内,59家是1-3年,31家是3-5年,43家是5年以上。从这点来看,知行学院迁址到此10年,虽各店铺或能有较好收益,但是流动性依旧比较大,这一有趣的现象值得分析。
3 调查基本结论
3.1 以餐饮服务为主店铺构成格局
知行学院校外的商业街属于较低层次的表现,以餐饮服务为主、辅以其他生活服务职能,综合占比达到80%。仅满足了学院学生及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高层次需求的供给没有,外向型作用也不明显。
3.2 缺少现代商业形式的商业街
商业街的多数店铺属于城中村居住用房改建或者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店铺。虽然当前的店铺形式满足了周边的基本需求,但是缺少统一的规划,缺少现代商业的建筑物与店铺,全无时尚消费购物的气息。商业街整体上“空间无序”,零乱的构造使得周边卫生条件也极度不理想。这些对消费者的购物意愿造成较大的冲击,以致于周末时学生会大批量外出购物。其实很多商品本街区内已有供给。
商业街的店铺整体装修简单,粗糙。一方面是以为主要经营生活服务相关的产品,高档装修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是业主会担心城中村改造会产生影响。所以如果有合适的契机,商业街会有更新的面貌展现。
3.3 年轻的店主“守业”
商业街店主整体比较年经,35岁以下个体占到了近70%,但是大多数店主学历层次较低,这会阻碍学生求新需求的满足,另外也极不利于形成较为现代的商业街区文化特色。此外很多经营者都是安于现状,虽目前经营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如:经营存在周期性,周末生意少,假期要关门;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各项经营成本都在增加。另外业主们也能认识到店铺经营的不足之处,但找不到有效或者也不愿意去寻找解决方法。业余的时间大多在上网、打牌和看电视中度过。
3.4 个体经营者的传统经营方式
商业街中80%的店铺为个体经营模式,加盟连锁模式比重不大,说明商业街的经营形式传统。从店铺主要选择“户外标牌”和“宣传单”作为营销宣传方式,以及主要采取“赠品销售”和“产品折价让利”的促销方式来分析,商业街的经营策略层次较低,创新性且能符合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经营策略几乎没有。虽然经营效果明显,但是难以与大学生消费者形成深层次的共鸣。当然个体经营者们目前的策略所产生的经营效果基本尚可,近90%的处于盈利的状态。
4 关于商业街改进的建议
商业街虽经营层次较低,但基于周边近2万人的巨大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就目前出现的关于经营的诸多问题,经营者们应不安于现状,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敢于创新,积极寻求具有特色的经营之路,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4.1 转变观念,提升经营水平
虽然是个体小店铺经营,也能做出精品。店铺房屋基础等虽不能短时间内改变,但是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水平层次上店主可以做出提升。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加强自身学习,特别是营销服务的相关内容,在经营之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学习,随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4.2 抛弃低端,树立品牌
商业街当前主要为校园及周边居民提供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但不能因为服务于最低层次的需求,而让店铺呈现出低端简陋。经营者们需要挖掘店铺特色,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口碑,逐渐形成品牌。商业街在这种极具特点的校园周边商业环境中,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更应该找准店铺定位,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吸引大学生消费者。
4.3 积极拓展校园营销渠道
店主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和人员推介,把好的产品和服务及时有效的宣传出去。针对自己的特定产品和店铺情况,制定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在学生市场上,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很广,而且很愿意接受新奇的东西或新颖的展现形式,普通的宣传促销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所以经营者们需要寻找大学生易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并且让他们能有有趣的体验。微博和微信或许能成为比较不错的选择。另外关系营销的方式也值得借鉴,让学生既成为消费者,也成为口碑传递者与销售者。
4.4 大学生信息服务需求开发
当前商业街对于大学生的服务需求提供是不完备的,在修业学习、考证考试、社会实践、旅行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还极度空缺。是否可以开发一个平台来满足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修业学习模块,整合自学考试、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等信息提供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旅游服务模块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旅行需求。就业模块一方面能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能为大学生求职中的礼仪、着装及面试提供指导与服务。这将是非常庞大的需求,且极具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 上官琳.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运作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5。
[2] 张郁.日本学生街介绍及启发——兼议国内高校学生街的现状和发展[J].规划师,2002(5).
[3] 陈煊,魏小春.高校外周边地区“学生街”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大学周边/学生街为例[J].建筑学报,2006,(10):72-75.
[4] 虞大鹏,陈秉钊.知识型产业集聚中的社会资本作用研究-以同济大学周边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3):64.
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的特征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的特征不断被认识和强化,其主要从设施、功能、管理、文化、核心、价值6个方面体现。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步行街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交通是步行街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交通网络要通畅,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首先是公路交通与步行街交通的互通关系,在步行街口设置公交站点,对于长度过长的步行街区可以适当的设置内部公交线路,以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其次是机动车停车问题,即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步行街街口应设置大面积的停车场,用地紧张的街区可以采用立体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的方式;再次是步行街周围交通网密度及每条道路负载量与人流量的关系问题,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的集合地,人流量大,因此要合理布局、合理定位,使之与周围的功能配套相适应。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凯文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且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现代城市追求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 如北京琉璃厂、 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 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建设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城市步行街建设除了对城市环境及城市交通上的影响外,还带来包括景观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步行街空间的风格,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景观文脉和美学价值上进行分析, 城市步行街的建设需注意几点:一是要考虑步行街沿线建筑的协调性,重点考虑建筑的色彩、高度、建筑风格等问题;二是要丰富步行街的沿路轮廓线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和内涵性;三是要突出步行街绿化的视觉效果,加强步行街的亲和力;四是要适当增加道路小品设置,利用细部刻画、侧重装饰来反映一定的文化主题。
从我国步行街的发展方向来看,是向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发展,因此一个洁净而舒适的环境是必须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因此要建好一条好的绿色步行街,关键在于净和静。步行街拥有绿色交通系统、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等一系列的城市生活中缺少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营造优良的环境,它包括:应有的绿地面积;应有数量的树林及树木;良好的空气质量;浓厚的文化氛围;充足的公共性娱乐与休闲场所;快捷的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充足与洁净的城市用水系统。
包头市包百商业步行街案例分析
包百商业步行街位于包头市昆区鞍山道中段,呈十字形布局,包百购物广场、荣资商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电大厦、新华书店、书城等名店在此。公益设施包括休闲广场、停车场、机动车道等,是包头商贸中心区,堪称中国中西部地区一流的商业步行街。
目前包百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商圈范围内虽然商家云集,但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很难满足消费者休闲游憩或观光旅游的需求,使得包百商业步行街以本地人为主的局面。随着购物中心等新业态和新城市中心的崛起,本地消费者的认同感也逐渐下降。商业和旅游很难形成两条平行线,一方面外来游客难以形成购买力;另一方面,本地消费群体逐渐流失,面临名店淡出的危机。
步行街对消费者的主要活动是购物和休憩,包百步行街缺乏多层次互动与体验,包百商业步行街历史相对较短,受现代城市同化的影响,建筑伊始缺乏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蒙文化氛围,缺乏民族特色尽致表现而吸引元素不足,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包百商业步行街区虽有“中国西北第一街”之美誉,但目前商圈内的首要功能仍是购物,而且这种活动缺乏对文化元素的整合和利用,难以形成真正的商旅互动,对民族文化氛围的缺失导致包百商业步行街缺乏持久吸引力和独特竞争力。
商业街作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城市的“代言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商业功能,还有展示城市个性化的功能,因此在建设、改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对文化的漠视,对城市历史的否定。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要做到尊重文化就必须了解商业街区域所具备的明显或含蓄的消费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草原钢城”是包头的生动概括,包头的商业步行街对草原文化缺乏必要的表达,在了解这种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具备自身个性文化的商业街,包头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它的文化表述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强调突出民族个性是区别于其他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基本立足点。商业街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含人文景观文化、环境生态文化、功能休闲文化、现代管理文化,因此,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建筑元素与商业街的经营管理都不能与之相悖,这与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的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同时,商业步行街广义文化的准确表达离不开设计法则,即商业步行街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