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7-11 16:45:02

导语:在中医学的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第1篇

【摘 要】电工基础课属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所设置的基础课程,此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但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

>> 关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论《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电工专业中的应用 浅谈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理实一体化”理念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案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理实一体”教学策略的实施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研究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电工电子技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曹春雷.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新教学模式初探――以《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38-140

[5]叶榕.理实一体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02:94-95

第2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经济社会,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是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情操以及职业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素质能力。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计学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以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会计职业发展趋势及其教育定位

现阶段,会计职业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不断发生变化,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处理的工作形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财务处理。由于工作形式的改变,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要求也不断转变,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同时,由于现阶段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更加看重人才的道德品质,需要具有健全人格,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高端人才。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方面的内容,要求专业人员不仅掌握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1.会计教学工作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1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学工作人员面临的诱惑不断增加,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增加。教师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引路人,不仅肩负着传授专业知识的重担,而且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也承担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给学生传输正确的的职业道德和法律道德规范,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更好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专业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的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掌握基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掌握先进的会计学专业技能,更好的进行适应时展的技术。比如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编程技能的使用等等。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掌握实际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

2.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新的要求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对于会计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职业的人才技能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保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可以顺应时展要求,更好的适应会计学专业。另一方面,创新是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的不断发展,会计学专业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穿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力在掌握基本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其技术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提高会计学专业职业素质的措施

3.1 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教师是教学工作进行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其教学活动中的言谈举止,讲解内容,会将自己的情感与自身的品格不知不觉的传授给学生。因此,会计学教师对职业素质的认知、对于职业活动中的判断和处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注意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不仅重视教师的会计学实践经验和技能,而且注意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现阶段,很多高校教师同时承担着会计工作,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会将其自身的处理经验传授给学生。虽然此类兼职老师经验丰富,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学校在进行教师的选择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兼职教学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传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思想。

3.2创新课堂设计,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首先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上,学校应该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现阶段很多院校知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缺乏相关技能的培训,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教学设计上处理进行必要的技能课程的设计,还要注意安排职业道德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课程改革。结合新课改的课程要求,全面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时,全面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调整不同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3.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的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为了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效率。会计学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采用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现代的教学理念更加看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新的教学要求影响下,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职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情境教学和案例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4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会计学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可以采用实训教学的形式,安排学生到校外,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其实践能力,更好地完善与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艺术形式 激活思维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建设,曾经被认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艺术文化不再被以往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它逐渐的走进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利用,尤其是在教育事业当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艺术在法律基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手段在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艺术因素的介入可以激发教育者的情感。

艺术一种特殊的反映事物的方式,从教育方面来说,学习艺术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自觉感,学习艺术的同时需要内心深处思想的介入。很多时候,在艺术的感染下,某些教育科目尤其是法制科目会营造出一种艺术环境,进而能激发学习者的艺术情感,在这种情感下,促使他们变得感情化,不知不觉的在这种情景下,进行深思熟虑,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各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使受教育的人心灵纯净,在思想和品德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艺术的介入可以培养社会学想象力。

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与众不同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样源于社会。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对社会进行具体的解刨,把社会上各个角落的动态都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社会上的各类问题和结症逐渐显得清晰之后,学生就能对社会有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强了学习法律的坚定性。社会想象力可以将个人的问题与社会的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自己的选择、机遇以及感知有所牵制。所以说,就法学的研究而言,社会想象力是学习的基本素质,法律的学习是和社会息息相关,没有社会想象力只会空谈、空想,只讲理论而忽略实际。

(三)艺术手段的合理运用是解决多媒体教学弊端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说成多媒体组合教学或者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将各个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然后通过投影技术将组合后的影像显现在屏幕上。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很多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投影仪器显示在屏幕上,在某些方面,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以往的黑板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类电脑软件制作成幻灯片,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投影教学,这根本谈不上是多媒体教学,更称不上是艺术的运用。

二、艺术在基础法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注重教学当中的语言艺术。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要讲普通话,在讲解问题的时候要吐字清晰,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不知所以然,一头雾水;其次,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语言需要能感染自己,只有先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别人。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怎么把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需要深度钻研的一个问题。最后,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教学语言对于每个教师都是一种考核,它能展现教师的智慧、风格和品味。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能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绘声绘影,重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

现代社会中图像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事物的形式,同样也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点。图像能触发人的感官,使课程更富有感染力,图像的丰富性、多样性、知识型、审美性、教育性、和思想性、都是教育当中的重点。放眼影视业的发展,目前有很多影视作品都和基础法律的学习有所联系。例如,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影视作品有《士兵突击》、《潜伏》、《集结号》等;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的影视有《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在爱过方面的影视作品有《东京审判》、《建国大业》、《1942》等;法律方面的影视节目有《今日说法》、《法律讲堂》、《庭审实录》等。总之,合理的运用影视资源对基础法律进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适当的运用,注意影视作品与课程内容要紧密相连。

(三)非语言因素的作用。

首先是教师的仪表。教师的仪表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学习中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衣冠不整,穿戴不整洁,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懒惰、散慢的印象,为人师表,学生很可能会跟从教师学习到坏的习惯。其次,在课上教师也不能过分的注重外表,着装也不能过分新奇,那样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学生面前显现出很好的风度,举止端庄、大方,既体现了教师的修养,也让学生享受到在美中学习的快乐性。最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眼神的交流,在讲解同时双眼注视前方,并且兼顾着两侧。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面部表情要真诚、具有安全感、并且相对稳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三、总结

艺术形式下的法律基础教学虽然是可行的,对法律学习也是有利的,但是在法律学习中,艺术形式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施教者需要有效的利用它,才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法律的教育是用心灵来领会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发展,才真正地对法律基础教学有利。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忠悦.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法律教学的改革.辽宁高职学报,2007(4).

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教育;项目式教学法;优势;实施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采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已经是当前社会工作人员需要的基本技能,不能灵活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的企业员工必然会被淘汰。中职院校的学生将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被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而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必然成为中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教育方法也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

一、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现状及挑战

先进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评估教学质量依照如下几个原则: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1] 目前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展示,学生依照教师的指导上机完成相应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的从事自己喜欢的课题,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限制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接触的知识只限于教师讲述的课程,从而不利于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机知识,更难以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方法在依据上述规则的评价中并不占优势。事实也证明,传统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探寻一种符合上述标准的,可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的教育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指使学生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之后,通过布置一系列的有侧重点的、逐渐加大难度的项目来使学生掌握其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它通过切实的项目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处事方法,形成基于个人经验建构的黏合知识。[2] 此外,项目教学法的灵活性也十分显著,面对着企业的不同需求,项目教学法只需通过更新教学项目即可以满足新的形式下的教育需求。项目教学法的灵活性还可以体现在学生选择项目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在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后,不需要对具体的项目细则进行限定,因此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方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新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因素

由于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使学生完成项目来进行教学,所以项目的选择将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选择具体的项目之后,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指引也会影响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项目并学习所需知识。最后,在项目完成后通过教师对学生工作的适当评价,学生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项目的选择

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所以项目的选择将成为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正确的选择项目,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使学生对其感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正确的项目选择则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或者不愿去做,从而造成教学的失败。选择项目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项目要包含相应的知识。这里所谓的相应知识即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因为教学大纲是学生完成教育所需掌握的核心的部分,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进行额外扩展学习的基石,所以其应为项目选择中最先考虑的部分。有些研究人员提出了针对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因特网、办公软件等一系列的项目。[3] 通过这类项目,学生可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核心内容,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项目难度应由浅及深。项目的难度决定了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完成何种项目,只有完成了适应难度的项目,学生才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学生最初学习的时期所要完成任务的难度过大,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过于简单的项目又会使得学生觉得毫无新意而不愿意去做。所以难度选择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并且决定学生的技术水平。而有些教育者提出的核心知识点螺旋上升、将项目分为设计类与修改类等观点在选择项目难度时是很好的参考。[4] 这种项目设计可以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所需的技巧性较高的部分,而且避免了学生只用某些简单但繁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在项目选择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3)项目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有一定的自主性。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会使学生感觉易于接受,并且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为学生解决身边及将会遇到的工作问题做好准备。有教学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虚拟学生工作生活的系列项目。[5]这一系列的项目很好的模拟了以后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实际使用计算机的技巧。但是在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已确定后,项目的细则不应过于固定。例如需要学生使用WORD制作某种活动的相关策划书,在规定了具体的格式和需要使用的技术后,具体要策划的活动可以由学生自选,这样学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乐于学习相应知识。

2、项目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中心由教师转换成了学生,教师由讲授者变为了指导者。在向学生布置项目之后,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项目中的关键问题以及项目难度提升时学生遇到的新知识点,应重点的提示学生如何去做,从而确保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使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项目。但是这种协作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并非是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采用引导提示的方式,使学生有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项目的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并不意味着针对于该项目的学习已经结束,教师对项目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评价应从学生使用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能力、其项目的完整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而对项目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的评价则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如何具体完成某项工作,并激发学生对项目的思考,使学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具体内容,而是更贴近于知识的具体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重实效,易改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符合现代中职教育方法原则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正确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抓住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必然可以培养出符合新时期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连棣.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J]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5)36-37.

[2] 夏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开发[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22-24.

[3] 陈继红.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219-220.

第5篇

在现今的医学教育中,单纯的通过理论方式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应当将医学的实践性教学作为现今对学生自身医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医疗技能。而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综合素质人才,就需要将以往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方式进一步组建成更为新型的多学科交叉、整合实验平台。通过这种实验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通过医学理论学习以及实验研究良好结合的方式培养优秀人才。

2 组织架构

在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中,将依据不同学科之间自身特点的不同以及存在的联系而尽可能追求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其将以往应当属于教研室中的实验室从中分离出来而设置在实验中心之中,从而能够将以往分别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资源同具有统一学科特点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组合,并将原有教研室工作人员的编制重新划入到实验中心之中。并且在其中实验教学的环节中也将之前存在的课程所分离而进一步进行整合,并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同时,其还在医学实验中心中根据学科大方向的不同而分为病原学、化学同预防医学、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以及功能学这五大教学实验平台,从而以这种教学平台的方式将以往的学科性实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从而在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良好联系、融通的过程中使医学实验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提升。

同时,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实验教学中心机构同教研室一同都设置在基础医学院的管辖之中,并使基础医学实验工作能够在统一管理的方式下能够得到良好的组织协调,并使教研室对于实验教学工作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热情。通过这种良好组织以及管理机制的确立,能够有效的使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工作以及课程改革都能够得到教研室人力、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保障实验教学中心的顺利开展。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新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特点的不同,实验中心特别打破了以往的学科界限从而将以往仅仅以课程为单位的方式转变为具有整合形式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新实验习题中,主要分为下列几种实验:首先是基础性实验,在这项实验范围中,对于学习中最为基本的一系列实验技能以及操作进行了包含,比如较为基础的生理基础实验、实体解剖操作等等。同时还包含部分经典验证性实验,从而能够以验证性实验的方式对于人体在正常以及异常情况下的生理状况以及形态结构进行掌握。其次是综合性实验,在这项实验范围中,主要是对部分实验技能以及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的部分实验,虽然这部分实验都是由基础、经典的实验方式组成,但是学生却能够在开展此项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更为新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后续的更高层次实验打下基础。最后即为设计性实验,在这部分实验当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实验题目,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技能以及爱好来使创造力以及主观性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3.2 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中心中,应当在以往医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同科研项目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艺术。对此,可以在班级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到探究性实验中,并在教师实际指导下通过多种实验技术开展实验,并且在获得一定成果之后安排学生利用教师的先进医学设备进一步开展更具前沿性的医学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更具学术气息的实验环境中享受到实验与探索的乐趣。同时,在安排学生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可以将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通过实验中心同周围医院的良好连接,则可以签订学生临床实习的相关条款,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实验环境。通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学习,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自身知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拓宽自身视野,使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提升。

3.3 经典实验同现代技术相结合

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为医学人才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经典实验操作良好掌握的基础上对于基础医学技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理解,从而能够在获取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为后续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在医学技能中,标本切片观察、生化检测以及实体解剖等都是学生必须应当良好掌握的技能。同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医学应用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医学技术的同时对新技术如数字化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生物学检验系统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从而以多样化的医学手段来丰富自身医学素养。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模块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15-02

中职卫校是对医务人员进行培养的教学机构,这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是在临床的应用中,两者的关系更是牢不可分。为此,中职卫校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向同学们灌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甚至难以根据病人的症状体症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这样医务人员是对自身、社会、病人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医务人员是不能够踏入医疗岗位的。为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相结合,是当前各大医学培养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模块式教学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以工业生产中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模块式划分再组合的思想为基础再进行不断的衍生,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块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将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然后通过系统的整理和中和再构成一个大的学习模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力度不夠,老师可以再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因此,通过模块式教学模式能够灵活的对医学知识进行删减和增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模块教学的目的是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致力于培养一批医学理论与实践相加的专业化医务人员。为此,在开展模块式教学前,应该组织人员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明确当前市场中需要医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方向,中职卫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安排,并且就培养专业方向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分析和课堂设计,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然而在实施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与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相结合,只有多方面的进行管理和教学,才能够将模块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模块式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模块教学的目的

在模块式教学过程中,无论讲解的病例是什么,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病例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一个理论知识讲解,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典型的病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病例的研究讨论当中,针对某些重点或者难点,老师可以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资料,并且针对患者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模块式教学的对象不仅是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性人才,还应该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为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起到一个为人师表的作用,并且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和护士人文修养等课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够有良好的医德和医品[1]。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道德素质的综合培养,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准则。

(二)模块教学在课堂中的流程

1.课程结构

在模块式教学过程中,课程架构主要由课程的整体框架体系和课堂讲解内容构成,就我国当前的课程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纵向性课程结构,这种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课堂设计,但是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对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理论等有着明确的划分。

其次是分支型课程结构,这种结构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通过向学生讲解关于医学各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再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例如:在对护理专业知识和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营养学、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紧接着的是基础知识型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简化学生的专业,加强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医学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各个专业之间的知识有一定的划分,但是知识点又互相融合[2]。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往往有多个疾病,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

最后是针对当前医学急需人才进行专业化人才培训,这种课程结构通常注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能够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中职卫校的培养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如果只是注重学生在临床当中的市场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医学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2.课堂内容

中职卫校中的模块式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操作、专业理论知识这三个方面构成,但是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彼此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模块教学体系。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开展有相应的选修课程,选修中涉及有其他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

3.模块教学的课堂流程分析

模块式教学的开展过程是一个比较繁琐的教育工程,需要老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如果制定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课堂流程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其中主要课堂流程有以下几个方面[3]。

(1)市场分析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岗位对义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也有着全新的要求。为此,中职卫校在开展教育之前应该就当前的卫生工作岗位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培养医院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比如:专科护理、麻醉护理、母婴护理等,顺应市场岗位的需求。

(2)专业能力分析

医务人员的培训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培训,但是由于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将会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掌握有偏差。为此,老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系统,根据评价系统的反馈数据了解学生对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适当的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补充。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积累的过程中应该就学习章节中的疾病,安排见习时间等。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也让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方便他们步入护理工作岗位。

(3)模块教学设计

通过老师将护理专业知识中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划分,随后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具体的课堂内容。并且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并且安排相应的临床实践,让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和各医学科目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模块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模块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讲只是点的难度降到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以内,让他们通过自己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就能够在其中收获一定的医学知识。并且设定一定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评定,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让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点始终抱有积极性的态度,并且严格按照教学指南,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

三、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模块式教学模式通过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模式相结合,在促进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理论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肝硬化疾病中,老师可以就疾病的发展为线索,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发病的前中后期,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这些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和制定护理措施等。在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情况,然后再示意同学就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再由老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的阅读,能够对课本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强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但是光依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讲解还有所缺陷,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临床见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播放肝硬化患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就图片观察患者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的具体表现,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临床检验技术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肝硬化尿常规、肝功能试验、肝活组织结构等知识,加深学生对肝硬化临床表现特征的认识。而适当的临床见习,就更加直观的反映出肝硬化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直接与病人接触和提问,能够对该疾病有着更深的印象。

四、模块教学在应用过程中的关键

1.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教师在开展模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将课本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因为,任何的临床基础知识最终服务对象都是临床患者,在学习和培养医务人员的时候就应该注重理论与医学实践能力并重的医务人员[4]。但是,根据当前的医学教学现象研究发现,在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讲解的老师与临床医学讲解的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甚少,很难有效的将临床医学知识与基础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而在集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两者进行结合教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模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的将基础医学与融合到实践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基础护理中的留置导尿中,尤其是在对男性进行导尿的时候,要注意男性尿道的三个弯曲和三个狭窄,但是仅仅依靠书本中的知识老师的讲解,不免对着男性的留置导尿存在一定的困惑。而模块教学模式通过播放相关的導尿视频,能够将课本中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例如:导尿前的操作准备、消毒范围、消毒器械的摆放、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男性尿道的生理结构的印象,同时也在潜意识中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模块教学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差距,让学生就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作出正确的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临床中见到的相关疾病整理成案例,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理解该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意义。

2.注重学科知识点的融合

为了能够有效的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段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还应将基础医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融合进临床医学当中,这样既可以简化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了解更加透彻[5]。比如:在进行人体的8大系统模块教学设计时,根据人体不同系统出现的疾病,加上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和临床医学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模块式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医务人员。但是模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还需要中职卫校的相关人员就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块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陈燕屏

参考文献 

[1]龙丹伶,朱荣富,莫丽平,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课程校院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84-85. 

[2]张丽娟.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卫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7(16). 

第7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学校《法律基础知识》课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恰当使用案例。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注意案例应用于系统讲授相结合,案例教学要与法规相统一,并精心设计案例的教学模式。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而中职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使之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对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应用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释义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法律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处理和判断有关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法条指定的初衷,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

三、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教材所阐述的基本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

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为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片面选择一些热点问题或现实性、针对性强但却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案例, 防止偏离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现象。应当在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 选择成熟、典型、针对性强的案例, 尽量避免选择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准的案例, 以免误导学生。

(二)贴近现实生活。

许多学生对法律基础课兴趣不大。老师讲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调剂学生情绪的平衡器,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够,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亲切感。法律是在动态中运行的,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包括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法律是一个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为主线, 各知识点和各基本原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学实践中, 选择案例应注意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结合。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要考虑整个法律基础 课的教学内容, 因为不是任何法律知识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法也不是研究法律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师应首先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同时, 案例并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案例应与系统讲授相结合, 分析案例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使之成为系统介绍法律知识的良性载体, 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的性。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得学生暂时的关注, 因此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始终将教学目的贯穿于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记住了案例的故事情节, 却不甚了解或忘记了其中要说明的法律原理。

(三)法律基础。

课课时较短, 一般为32学时左右。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课时的安排, 所选择的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都要充分的推敲,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8篇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而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时常用的药物,所以甘露醇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讨论。

1.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1.1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1.2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

2甘露醇的应用误区:

⑴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点。⑵不了解颅内压,甘露醇用量过大。⑶甘露醇用时过长。⑷甘露醇静点,越快越好。⑸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⑹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

3.甘露醇应用的临床总结

3.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目前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时,大部分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实际上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有资料表明,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自发性脑出血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85.7%)显著高于8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2%)。所以脑出血患者入院后若无严重颅高压表现且生命体征稳定,应于首次CT检查后采取镇静、利尿、稳定血压(近期多项国际研究证实:将收缩压维持在140-180mmhg是安全的;此范围内血压越低,越有利于止血)等的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同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严密监测颅内压的变化。24小时后复查CT,若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且仍无颅高压表现、生命体征稳定,应继续观察并继续监测颅内压变化;如果出现颅高压表现如头痛等则可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减轻症状。

3.2临床颅内压简易判断方法:⑴急性颅内高压,可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但无视水肿,视水肿一般在急性颅内高压3d~4d出现,7d达高峰;Cushing综合征: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是中度和重度颅内高压的表现。⑵甘露醇应用后10min~15min,典型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说明颅内高压需治疗干预。⑶下一次应用甘露醇前出现典型颅内高压,用药后达到上次用药效果时,说明用药间隔时间合理。⑷病人头痛等症状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应用考虑其他原因所致。⑸血管性头痛,静点甘露醇后头痛亦能有所缓解,是因甘露醇的扩容作用,短时间内脑血流增加,但头痛缓解持续时间较短。⑹静点甘露醇后,病人头痛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随补液、头低位等处理症状缓解,提示颅内低压。

3.3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剂。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对此类病人,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3.4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5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3.6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若用时过大、过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实验证明静脉注射甘露醇96小时内即可见到肾脏损害,大量快速静点时,可造成渗透性肾病(又称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还可进入血脑屏障破坏区,加重局部脑水肿;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9篇

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学生学习中医简史,生动地讲解中医学的历史及在世界医学史上的贡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导论部分时,重点讲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4大医学巨著。在讲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时,可重点突出举例这本书中记载的人体食管与肠道的长度比例是1:35,而现代解剖结果是1:36.5,二者非常接近;同时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描述十分丰富,如记载“心主身之血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把人体的心脏、血管和血液联结在一起描述,是人类医学史上对于人体血液循环的最早论述,它比哈维•威廉姆所提出的血液循环要早1600多年[4];在讲述《伤寒杂病论》时,重点讲该书中的方剂组方严谨科学,效果显著,被称为“医方之祖”,至今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喜用,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极大。例举唐朝的《新修本草》是我国药学史上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比欧洲刊行最早的《弗洛伦莎药典》及《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等[5],让学生领略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与神奇,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医学的热爱,为今后认真学习中医学奠定良好基础。

2培养西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西医学生来说,学习传统的、感性的、抽象的中医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困难,所以对于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方法要重在使西医学生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形象的讲解中医学是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其疗效的卓越性才能传承至今。教会学生在日后面对疾病时,要明白如何立足于中医理论、以中医思维出发治疗疾病,进而探索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组方等中医诊疗系统,配合西医治疗,更好地为病人保驾护航。

3比较中西医学理论的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重视个体差异,治病核心是以人为本,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中医思维主要是注重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生病与整体有关,这个整体包括人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还包括人与自然,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绝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局部,所以中医治病强调治病求本,强调三因制宜,而西医的思维主要是依据微观分析,确诊任何一种疾病都必须具备相关检验的结果支持。正因为中西医思维体系的截然不同,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加强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深化学生的中医哲学思维认知,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联系中,由着眼于微观、局部入手转变为从宏观、整体出发,探索中医、西医在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共同点与交叉点,把中医的整体观,恒动观和西医学的生理病理,微观实验相结合。从而促进2个学科在理论教学,临床及科研方面相辅为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生动教学,循循善诱

培养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生动的课堂教学是讲好中医课的重要手段。在讲课时,可采用取类比象的教学方法和做好生动的ppt以增加学生对中医学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例如讲述五行相生相克时,可以用生动的ppt[7],用图片说明水可以滋养涵木,以此类比“水生木”;古语中“水来土掩”很显然“土克水”。如此讲解,可以加深对“相生相克”关系的形象化理解和记忆,起到较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解七情致病时,可举例“范进中举”大喜伤心,乃至癫狂。林黛玉抑郁日久得肺痨即悲忧伤肺;大怒伤肝,血随气逆而致中风等。通过这些简单病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七情致病的病理变化,加深学生学习七情致病的印象。如此讲授课程时做到循循善诱,生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5结合临床病例,剖析中医理论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以剖析中医理论,如在讲解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辨证时,可简单介绍中医学对痹病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痹病主要分寒痹热痹;普通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等,在讲到病因疫疠和卫气营血辨证时,可结合近几年的“禽流感”运用“银翘散”“桑菊饮”的案例来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医学的临床价值和优势,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6结合科研讲课,拓展思维方式

渴望了解中医学的本质往往是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可引入与中医学相关内容的现代科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如: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根据新安医家治疗痹证之寒热理论,研发治疗热痹的“清络饮”验方,用之于临床后取得的良好效果。该项研究曾发表国际SCI论文2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学者在国际药理学顶级刊物《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上,将“清络饮”列为抗风湿病血管新生唯一的代表性中药复方并做专门评述[8]。“清络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印证了古老中医学的科学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听得懂,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中医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中医学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医疗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医疗活动。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精彩讲解,还应该在医学实践中为学生示范或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加完美。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