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45:03
导语:在德育教育途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学校的评价漠不关心,甚至一些离异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冷淡。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和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家长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以身作则来影响和教育他们,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培养孩子热爱教师,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攀比、不搞特殊的好习惯。教师要和家长经常联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突出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要经常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甘于奉献、崇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中职学生的德育不能只靠说教,教师应该用对他们就业和创业有帮助的一些事例感化和影响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中职学生来说,就业就越来越困难,要想让中职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首先,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参观教学设备,给学生介绍毕业生成功的就业事例,增强他们对未来就业和创业的信心。其次,组织历届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做典型报告,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学校也可以培养优秀人才,从而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增强就业信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他们明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靠的是能力,而不单单是学历。
三、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其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就是因为自身的道德无知所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得到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认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具有正确的行为准则。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不怕困难、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还没有成熟,还有很大的可塑性,良好的品质不容易稳定下来,所以,教师需要严要求,促养成。首先,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应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管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经常宣传、教育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另外,教师要在每一个学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的系统教育。其次,要坚持不懈,促养成。在宣传教育方面不能怕麻烦、怕重复,只要方法新颖、得当、活泼,同样能起到教育的效果。促养成,重点要真正落实,督促检查。通过长期培养训练,定时开展表彰大会,促进学生自我约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定势,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德育教育 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9-02
农村中小学教学创新对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在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中小学人才培养在创新与优化过程中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的实际要求,更好的实现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究,以此为我国今后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与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
一、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现状
农村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以来重要的教育模式。针对我国传统农村中小学课堂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情况,例如教学工作者在授课环节采取“照本宣科”及“灌输教育”的模式,这些固有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严重者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创新的发展,致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长时间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随着德育教育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被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所替代,农村中小学教育在德育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我国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普遍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在农村环境中应用与开展的实际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对我国农村整体中小学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德育教育环境在农村中小学当中的应用与普及,逐步促使农村的教学环境出现了变化,越来越多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得以应用,并且有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1.建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
农村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确保不同系统工程协调有序运行的同时,还要加强各个教学系统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化的目标管理体系,以此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施质量,逐步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当中培养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例如,教学工作者在建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时,应当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确切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情况。在实践工作环节由学校、班级或者学生组织积极发挥团体作用,将个人或院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对突出的班级或个人予以优秀奖励,对扰乱德育教育实施的班级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突出预防为主的目标管理核心,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环境。
2.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教育工作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主要媒体工具。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情况,相关部门及院校管理单位理应积极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教育工作,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将网络文化作为与传统教育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学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的联系院校网站维护单位建立德育网站,增设适当的德育教育栏目,例如,心理咨询、电子邮箱、热线服务等形式,在对院校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少年利用互联网环境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情感宣泄,促使互联网环境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的重要场所。
3.构建师生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农村中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因家长外出打工,在家中长期缺乏关爱、帮助与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效果,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理应积极构建师生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家长和教师进行联系与交流,通过一起沟通、一起倾诉,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在农村校园环境当中培养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并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农村院校应尽可能的加强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创建优质化的育人环境,定期定时带领班级学生在当地敬老院、老干部之家、工厂等环境中体验生活,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相关部门及院校管理单位理应重点关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情况,通过有效途径充分提升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力度,促使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炜.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4.
1.1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1.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1.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2结语
当前我国提倡全面教育,而在这过程中德育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容忽视。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作为基础和动力,所以需要在幼儿时期就加强道德教育,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在目前的幼儿德育教育中,需要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幼儿德育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各方在德育教育上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在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各个环节都将德育渗透其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人和帮助人。
1 创设德育环境,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首先,应着重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榜样作用,可以在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和教师都应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并问好;教师之间也应该做到互帮互助,并在同事有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带头做一些公益活动;对于小朋友生病不能来园时要打电话进行问候;在平时幼儿园举办活动时,应让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小朋友搬椅子,扶着上下楼梯等。通过在幼儿园内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带来直接的影响,使其能够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应创设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德育教育除了需要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外,还需要具有一个积极参、健康的物质环境。所以幼儿园可以利用门口、过道墙面及操场等一些空间来进行精心布置,将各种品德行为规范借助实物或是形象化的标志来将其融入其中,从而时刻提醒小朋友要遵守道德规范,学会废物入箱、爱护草坪、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人分离、关心小动物及乐于助人等,用道德行为规范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巩固,在家庭中延伸
首先,应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如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如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依托“关爱教育”“礼仪教育”“国学启蒙教育”等形式,开展多项品德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应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教,如果把德育只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行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行”的转化过程,因此,幼儿园还要额外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此,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谈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餐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剩饭,要爱惜粮食;洗手时,让孩子学习既把手洗干净又能节约用水的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对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应多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如通过在“交通公园”游戏中,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角色,幼儿可以很快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超市乐乐购”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等待、谦让与分享;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应与家庭合作,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在幼儿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需要从预设的教育学计划或是传统的集中教学形式中走出来,及时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需要将本文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融合,通过组织幼儿对当地文化古迹的参观,收集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通过对比,使幼儿感受到家乡的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进行了解,从而在其心里埋下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理想,使其对家乡更加热爱。其二,在一些特殊节目时可以将品德教育有效的渗入到其中,组织一些集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德育活动,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加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德育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以道德教育、养成为重点,做了以下的探索: 收集。
(一)增强道德意识。
德育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产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欲望。具体做到:
(1)课前灌输,“寓理于事”。
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使青少年获取的价值经验,在数量、复杂性、提取速度等方面都已经大大超出了教材为基础构筑的课程经验。鉴于此,学校德育必须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
为此,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次选取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评价事物。比如,针对和老师顶撞的情况,我给他们讲了《咬掉母亲耳朵的贼》,希望他们能正面理解老师的批评;针对学生中的早恋现象,给他们讲了《夏天不摘秋天的果》,告诉他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事情,要把握住现在最好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方面,通过《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等等,让学生们明白信心、决心、执著、自制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课前五分钟时间虽短,但却具有形式灵活、涉及面广、针对性强、解决及时的特点。而且用故事形式表达,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自我领悟。许多同学把老师送给他们的名言专门抄录到一个本子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达了他们完善自我的愿望。
(2)课堂渗透:“寓理于学”。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教学情境,引入富有教育意义的政治、法律、道德、心理、自然、和社会的种种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倾听、观察、分析和比较去充分感悟体验。
在讲授《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选取了《二十四孝图》中《扇枕温衾》《埋儿奉母》等有代表性的几个故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明确了传统孝道中有精华和糟粕。然后引用了当代全国十佳孝贤张尚昀、马金莲等事例,让学生分析当代所倡导的 “孝道”与封建社会中所倡导的“孝道”有何异同。最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以《孝顺,我可以……》为题,畅所欲言,解决了新时代应如何发扬
(二)、训练道德行为。
许多学生,有自我完善的欲望,但不能将自我完善的意识转化为自我完善的行动,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更深的层次上抓德育。
比如,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考试抄袭严重。考风不正,学风难正。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呼唤诚信回归》,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讨论:考试到底可不可以抄?了解了学生的想法;然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观点,我给他们念了《老外劝我们别作弊》的文章,一起分析考试的目的和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珍视自己的信誉。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对考试抄袭问题进行心理分析,针对这些心理制定有效的控制抄袭的办法,以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忠实自己,完善自我。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抄袭的现象虽然没有杜绝,但作弊现象明显地少了。更主要的是,抄袭的同学不再好意思在班里炫耀了。 收集。
(三)培养道德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就要尽可能将一时一地曾做过的有益的认识教育与行为训练,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形成制度、法令,今后在某时某地也必须实行。学生照这些“法”规制度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由于扩招,导致我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差,甚至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方面也表现得是非不分、缺乏教养。有一次上课喊起立,下面的同学干什么的都有,足足四分钟仍没安静下来,气得老师大发雷霆。
这次起立事件后,我在所任课的班里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并提出了起立的具体要求,希望男生能像绅士,女生能像淑女。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上下课喊起立时,基本不用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就会相互提醒注意事项。
为使教育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我们的言行,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2、全员参与,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
个体的道德长成需要一种支撑性的情感系统:依恋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等。自尊是提高道德成长的起点,关爱和彼此感受到爱是道德发生的条件。作为教师必须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学期,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每一位任课老师和所教班里的四名学生结成对子,关注学生各方面情况,把交流延伸到课堂之外。“手拉手”活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师生相互了解和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对点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消除师生隔阂,从而使老师的教导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增强德育效果。
3、教育必须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长成的。许多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些习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正,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宽容,做一个平时看得到别人点滴进步和成功的有心人,细心的去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达到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冰心老人告诉我们: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爱。教育是责任与爱的分享,传道先融情。只有让教育与爱牵手,才能谱写教育新的篇章!只有教师播洒爱心,才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朵朵美丽的小花。一颗真心,就是一片爱的海洋,在这片爱的海洋里,我们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让每个孩子在爱海中起航……整理
关键词:幼儿 德育 早期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但很多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即是让幼儿学读、写、画、唱、跳等等,忽视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事实上,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且并不尽善尽美,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积极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以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自信自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例如设计一些?“给弟弟妹妹送礼物”“给老师或者妈妈送贺卡”“做孝敬老人的好宝宝”等有意义的活动,就可以自然的渗透一些保护环境,团结友爱,尊敬长辈等教育。在各科教学中,巧妙的将教材中的闪光点,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细节中,我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言行、体态去引导幼儿发现、分辨身边世界中的真善美;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教育。
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每周一各班老师带幼儿参加升国旗仪式,大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随后由老师作国旗下的讲话,让幼儿在升旗仪式中受到爱国教育;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要懂得问好,离园时懂得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人家给你东西或帮助你时,要学会说“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平时交往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又如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吃饭不依赖老师喂,饭后要漱口及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巴,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了。另外在游戏时,要求幼儿不争抢积木玩具,不争抢角色,学会合作及分享,游戏后要求幼儿帮老师把场地收拾整理好、把玩具放回原处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妇女”节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以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 , “五一”节爱劳动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活动,给孩子们讲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通过各个节日活动无一不在孩子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四、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带幼儿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秀丽山河,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杭州各处有名的景点参观游览,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乱大小便,爱护花草树木等。
五、做好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实施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 管理 有效实现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2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1.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德育课的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把德育首位只停留在口头上强调而已,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技能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另外,教学研究在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德育教学研究更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德育课应有的功用。
2.信息时代中职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新的问题。随着QQ、飞信、博客等交流工具的广泛应用,中职学生交往对象扩大化、复杂化,使学生的社会化倾向更明显,典型表现是喜欢穿奇装异服、追新潮、化妆戴首饰,张扬个性等。同时,学生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但是非标准不清晰。还有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助长了学生在表现自我时的毫无顾忌和欺骗,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混淆现实与虚拟的差别,经常有非社会化行为的发生。[1]
3.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在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不明礼、无诚信、缺乏责任感、法制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等;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规校纪、不讲礼貌出口成“脏”、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上有所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
二、中职校德育教育新举措的探索
1.德育教育的方式
“人品立身,技能立业”,要立业,德育要先行,怎样才能搞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化教育。面对中职学生在道德行为,价值取向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学生面对教师枯燥说教无动于心的态度,笔者认为在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教师要倾注感化教育。感化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是能让学生相对轻松的接受、乐于接受,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其心灵受到震憾和感化。感化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主题班会、私下谈心的形式,也可是观看影视片段的形式。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积极的影视片段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收效甚好,能让学生自觉辨别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和自己形成对照。实施感化教育的基本要领是多方位、阶段性、可持续相结合,在长期的感化教育中使学生逐渐更正自己不良的价值取向,使其身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当是学生道德修养的引领者,更应当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老师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欲正人先正己,用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不让不良思潮有可乘之机。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入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容,与所传授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在生活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身教强于言传。对学生说话,用文明语言,不粗言秽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透明公正,不徇私情、一视同仁;对于责任,勇于承担,不敷衍了事、推诿扯皮;对于学生的进步,做正面宣传,予以肯定,不漠然视之、置之不理。老师应当毫不避讳的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良好的修养,一个小小的举动,能够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见了同学主动问好,把别人不小心乱丢的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在公交车上主动让位,尊老爱幼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学生面前做,用团结文明、互助友爱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潜移默化,让他们自觉的接近文明,远离不文明现象,不断提高德育修养。这样比斥责、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3)细致入微的德育档案。老师不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还应当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经历,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困难,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获取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有更大的进取心;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也及时提醒和勉励。此外,还可以在不同范围内的学生中开展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获取进步的喜悦,增强克服缺点的信心,提高自查能力和对行为意识的判断能力。建立细致的德育档案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德育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每个个体的特殊性,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的道德高度,对于学生应多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否则,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对道德修养缺乏信心,忽视道德修养。
(4)良好的德育环境。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文化,适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做,乐于去做,不给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习惯留下繁衍的土壤。大家都文明了,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就成不了大气候,很多可塑的学生就会慢慢向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走向文明的怀抱。
2.重塑理想的信念
产生中职学生厌学心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就是理想和信念的缺失。他们也曾有过美丽的梦想,有过坚定的信念,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中职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回信念,重塑理想。生活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个同学都有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就看老师能不能发现,想不想发现,发现了怎样加以引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同事、同学、家长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使其重新树立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社会的繁荣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展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只是人生所学知识的一小部分,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是为自己充电的过程,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积累必要的知识,而更多的知识要在工作中继续补充,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生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可以胜任所有工作,不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和挑战还在等着我们,更多的领域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老师还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2]
4.促进班级个体社会化发展 `
社会化发展指的是学生能够实现和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班级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和同班同学的交流和学习中,逐渐实现了个体的社会化。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实现以德治班就是强调劝说和引导的作用,用道德的力量让学生在行为处事中有据可循。
5.促进成员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指的就是学生个体的需求、兴趣、理想和动机。以德治班就是通过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让学生加强对道德的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让学生在班级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和履行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3]以德治班有利于健康的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观念,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庆华. 多多学科视角的诚信研究综述――基于中国学术期刊2000―2011年的文献检索[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运用好教材知识和课堂时间。当然,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除了要运用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结合其他学科传递的人文价值观,让各学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他学科虽然不像语文政治一样极具教育思想,但是其传递的精神也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
在对课本进行深入挖掘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获取知识。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PPT等教学工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在利用这些方式和教育工具时,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趣味性,缓解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欲望,促进学生的知识点理解。
另外,老师还可以对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为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而且这还会令优秀学生有继续做优秀行为的动力。
二、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方面,学校要做到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家长在第一时间获悉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只有这样,家长和学校之间才能做到有效的配合起来,全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多的举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还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家长从他们的角度发现工作中缺陷,从而让学校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地采取相关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也要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让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从而正确的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性格品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学校有效的联合起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只有家长充分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方式,学校才能更加有效的提供德育教育模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所谓的德育教育,当然不能仅仅只是依靠课堂教学,学校应该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方式,重视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修养。只有将德育教育工作蕴含在日常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德育教育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迫切的想要去探索世界发现世界,所以老师适当的组织相关活动来传播德育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问老人带来温暖,同时还能让小学生在与老人的接触过程之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还还可以組织学生到农田去劳动,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果实的得来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定期举行这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到良好的德育行为的重要性,还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也应该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让学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境下提升自己的行为品质,同时也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是依靠学校来开展,而应该与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尤其是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互动。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同学校联起手来,一起监督孩子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定期举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去发掘和探索优秀行为品质的重要性,从而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赖文.试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2016,(24).
[2]吴县平.初探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6,(22).
[3]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9).
课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科特c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实例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数学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数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一个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质修养、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他所传授知识。
首先,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自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信任,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师的言行来调节自身的行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育和规范他们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举个实例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原因是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本身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本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不畏困难坚持真理的意志品质。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为重要特点,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而中学生则习惯于具体思维,思维具有单一化,表面化等倾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帮助学生不断纠正学习中的错误,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养成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教材涉及许多定义,定理,公式,这些都是前人经过长期探索、发现、总结得到的,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学生往往感受不深,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定理,公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论证,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