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实验课

时间:2023-07-11 16:45:06

导语:在医学实验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实验课

第1篇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81-01

现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带来了医学院校的猛增。但目前多数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基础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欠缺熟练的动手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的关注。

一 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方面,多数院校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模式的主体为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与新兴的教学模式相背离,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利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掌握着整个课堂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教师对教学实验原理与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进行示范操作,从而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整个教学内容,多数学生只能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阶段。首先,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独立思考的机会;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要求,多数医学院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沿用以前的医学实验,缺少综合性的实验;最后,实验材料的有限性,使学生只能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模仿操作,不能有效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内容及结论,这样就难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其创新能力,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 提高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从实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之路是提高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模式,建立新的医学基础课实验室体制,以适应现代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1.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的基础课实验教学,要推动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在基础课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内容的疑难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学生对此举一反三;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动手操作,以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2.建立健全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机制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管理着各方面的部门,往往为了教学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了实验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导致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内容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市场的要求。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机制是有效提高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学校在各大院系设立有关职能部门为实验室主管部门,全面负责相关院系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撤销隶属于各医学基础课教研室的实验室,建立由院系部直管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实验室。

3.构建与科研相统一的教学实验基地

近年来,多数医学院校在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材料的选择上,不能完全与教材相匹配,使部分实验难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构建与科学相统一的教学实验基地至关重要,以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实验室作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重要场所,应该为教学与科研两者提供有效,实现实验室与教材的统一。教学实验基地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限制性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科研技能的传授性,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三 结束语

综合上文,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对培养以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在整个医学业的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体制与内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建设成为各大医学院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学院、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机制以及构建与科研相统一的教学实验基地,是提高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将会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市场的需求,医学院将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生; 数学实验; 数据分析

数学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介于古典演绎法和古典实验法之间,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在一定数学思想数学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计算机对客观事物进行数学化操作,包括对其数量化特性进行观察、测试、逼近、模拟等,进而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一类科学研究方法[1] 。

医学院校的大多数专业学生主要课程都是医学课程,医用高等数学的学时数很少,而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相关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数学实验课开设的就更少了。实际上在医学院校应重视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开设数学实验课有诸多必要性。

1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高等数学不能仅理论教学需要辅助数

学实验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数学软件包被开发出来,比如matlab、mathematic、Maple、excel里面的数据分析、spass等,这些软件包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演算和图形处理等功能,能够迅速准确地解方程、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等。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穿插用计算机来求解数学里面的计算题或应用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计算和处理能力。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够使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对医学生来说在较少的学时数内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所学内容都会有质的帮助。

2 做科研、对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做毕业论文等往往需要数

学实验知识的帮助 医生在学会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在大量的由患者留下或搜集得到的医学数据里挖掘信息、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医务水平,诊断能力。比如下面的这个医学问题用SAS处理很简单:

例:某儿科医师测得10名婴儿的年龄(岁)与其丝状血红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表1),估计IgG抗体水平(Y)与年龄(X)的直线回归方程 ,从而了解婴儿的年龄(岁)与其丝状血红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之间的关系。表1 10名婴儿的年龄与其丝状血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为了研究'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必要性',我们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三甲医院)的不同科部分医生做问卷调查,这里调查对象选择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医生,原因是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是全新疆最好的医院之一,因此院里的医生也是业务层次较高的,而选择医生调研是因为只有有工作经验的医生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会医学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是否具有帮助。调查采用以下指标“您认为若在大学期间学会了医学数据分析方法对您现在的工作及学习有用吗?”回答情况为:有用87%,无用13%。从调研结果可看出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是必要的。

3 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须讲究方式方法

3.1 针对所学医学专业不同开设数学实验方式不同

医学院校有许多不同专业,数学实验课的开设不能同一而论,而应该就不同专业在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开设方式。比如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开设matlab课程,选取适合此专业的教材,并要求学生对此门课学精。药学类专业应将数学实验中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板块重点掌握,临床医学等部分专业可采取高等数学授课中穿插讲解数据分析及医学应用例题并让学生上机实验等等。

3.2 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自身需要选择

这种开设方式对部分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研究生会大有帮助。有些学生在做科研论文时往往由于缺乏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而面对大量的医学数据无从下手,因此选择合适的学期比如每学年的上半学年开设一些数学实验课,重点讲解医学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及例题会对许多同学大有帮助。

4 总结

数学实验课是数学理论教学的补充是数学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于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将数学实验开好。

参考文献

1 项昭,贾其峰.数学实验及其课程开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67~71.

2 贺佳,陆健.《SAS8.2统计软件应用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

3 卢书成.医学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26(4):26.

4 洪俊田.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数学实验课.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 ,19(4):446~447.

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64-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注焦点与研究方法差距越来越大,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最终产生了二者之间的鸿沟,被称之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1]。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又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1992年,Choi[2]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Geraghty[3]在《Lancet》上发表文章首次应用“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词;2003年,Zerhouni[4]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Medicine. The NIH Roadmap”中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不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课程,实验教学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操作中获得的对理论知识的二次习得,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实验课中学生的基础医学技能操作也得到很好的锻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地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兼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并影响了实验课内容、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包括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基因信息传递为中心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决定了其知识点纷繁复杂,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吃力,因此在理论或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5](Case Based Study,CBS),从具体临床疾病现象做引入使学生先有具体模像,然后对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地引导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和理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课堂中营造出的“病例-机理”氛围也能使医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新理论、技术层出不穷,具有很强的更新及前瞻性。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沿不同,教学所采用的教科书的更新和修订速度较慢,因此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教学中,教师都应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前沿新发现和技术,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十分必要,可为后续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的联系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为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时展产物的转化医学,其研究内容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涉及到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作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评估与预测[6]。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架起基础科研工作者跟临床医师的桥梁。它的出现使得基础科学重视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并根据现象追根溯源寻找机理原因,并能将研究出的机理成果运用到临床问题中,解决临床医学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并在“现象-机理-运用”这一过程中形成及时反馈,使临床研究者修改观察指标或侧重点,同时也相应地使基础研究者修改研究方向,为临床服务,最终使患者受益。其两者都是桥梁学科,与多学科密切联系,特别是与临床知识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作者教学与研究必须以转化医学的理念为指导,从而适应转化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

1.引入病例引导型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CBS)内容。用具体临床疾病做实验背景,并阐述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原理,然后对验证此原理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即可开始实验操作并完成报告和教师布置的相应思考题。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血糖这一生化指标,讲述血糖的生化和临床诊断意义,并以糖尿病为病例讲解血糖超标后对身体的影响,在进行背景铺垫后开始讲解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的原理及方法,最后让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不同血糖浓度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结果后进行分析:所测样本血糖是否在正常;如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是偏低还是偏高,分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检测血糖原理的实验技术,并对血糖的生化知识和临床运用有了很好的结合学习。

2.引入个性化用药治疗的系统实验内容。转化医学将分子标志物、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及疾病治疗与预后的评估与预测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在实验中充分融入转化医学科研成果,开展一系列以科研成果如个体化用药治疗为主的内容新颖、应用性强的专业前沿研究性实验,能够极大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目前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关键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较好地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换,相互促进。我们在实验课中创新设置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实验。首先为学生讲解整个实验背景: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基本药物之一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发现硝酸甘油的舒血管作用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所介导[7]。乙醛脱氢酶2(ALDH2)具有硝酸酯酶活性,对硝酸甘油转化产生NO起了关键作用[8],而ALDH2基因中Glu504Lys位点的多态性会影响ALDH2硝酸酯酶活性,用药指导建议,ALDH2 504Lys等位基因携带患者慎用硝酸甘油[9],所以这一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指导临床硝酸甘油的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然后为学生讲解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学生对实验背景、目的和所采用技术的原理及操作都能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具体实验流程为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中提取自己的DNA,经过PCR特异性地扩增ALDH2基因中含Glu504Lys片段,再经过酶切反应和电泳检测即可获得自己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开放性的实验,以学生自身遗传多态性为背景,将临床个性化用药检测与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结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投入,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转化医学思维的培养,

3.实验教材的采编。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挑选合适的转化医学内容穿插入实验教学过程中。

随着日新月异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进展,我们也对前沿进展和发现保持持续关注,将更新的内容及时修改、添加到实验教材中。

以上仅是我们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师在转化医学大背景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的心得及体会,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其内容必将会更新和扩大,作为基础医学教师要敏锐地跟上发展脚步,积极寻找转化医学与生化、分子生物学的结合点,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基础扎实、科研思维清晰的有用医学之才。

参考文献:

[1]赵玉沛.转化医学本土路线图[J].中国医院院长,2011,(11):92.

[2]Choi DW. 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3]Geraghty J.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Zerhouni E. Medicine. 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5]贾舒婷,张继虹.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病例引导型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7,8.

[6]闫华.医学科教新任务――促进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25-228.

[7] Marsh N,Marsh A.A short history of nitroglycerin and nitric oxide 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0,(27):313-319.

第4篇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又称为实验室医学 ,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是免疫学检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我们在原有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更新实验室仪器,以适应新的检验技术的需要,例如: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等较新的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2 增加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建立以临床免疫学的各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资料为主 包括图 文字 录像 课件 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免疫实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

3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面对免疫学发展较快的情况,每一学年,我们都必须对免疫学的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不断更新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目前临床所用的最新技术,以适应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发展。另外,我们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了解免疫学基础知识,把实验课程设计为一个整体过程,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巩固了理论知识。

4 针对目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第5篇

由于各高校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其医学本科留学生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一贯坚持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普通本科医学生保持一致。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考虑到留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点,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兼顾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为本科留学生设置了3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邻苯二甲酸钾的浓度测定、稀溶液的依数性和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实验教学内容确定后,学院组织了3名具有海外留学经验且专业较强的老师,编写了实验讲义。这3个实验讲义不仅语言规范准确,逻辑清晰明了,而且图文并茂,即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及撰写报告的重要依据。编写讲义时还将医学背景融入化学实验中,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完成的质量。比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我们就设定了一个医学背景:某村村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非常高,假设缺铁性贫血与村民饮食中缺铁有关,对村民的饮用水和食物进行调查取样后,需要测定样品中的铁离子浓度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提高教师英语水平,加强对留学生文化的了解

由于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并加强对留学生文化的了解。

2.1“1+1”组合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加上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很多学生都有口音,因此,承担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学院规定,参与留学生实验教学的主导教师必须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获得教授职称,青年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并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严格遵照这些标准选择主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后,我们尝试了“1+1”组合教学模式,即1名主导教师与1名青年教师组成“1+1”教学小组,同时将留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实验由2个“1+1”教学小组中的2位主导教师和2位青年教师各自负责1个留学生小组的教学。在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使得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迅速提升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获得老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保证实验教学内容高水平完成。

2.2开展青年教师英语沙龙活动

每周4下午定期开展英语沙龙学习活动,除特殊情况外所有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要参加,形式为讲课和讨论相结合。沙龙每次以2名青年教师作为主讲,1名青年教师主持,其他教师旁听,学习内容围绕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言和热点问题,以讨论的方式学习英语。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每次沙龙活动中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在沙龙活动结束前,每位教师要总结学习所得,并通过口述与大家分享,在讲解和讨论科学文献的过程中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3学习留学生的文化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实验带教老师不仅要学好语言,还要适当了解留学生的文化,在带教过程中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学习留学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老教师的宝贵实践经验中学习了解留学生的文化。比如跟留学生说话时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男女留学生不宜安排在一个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避免跟留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发生肢体接触;在需要保存实验教学资料而照相时,必须征得学生同意等。

3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并重,提升实验质量和完成率

基础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留学生的化学基础参次不齐,再加上英语水平的影响,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差别很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能够很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实验内容,而有的同学则几乎完全不理解实验内容,并且学生之间基础实验技能的差别也很大。为了增加留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在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并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3.1精心备课

留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基础化学知识的良莠不齐增加了基础化学实验备课的难度。而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明确授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并在板书和讲义中重点描述,力求使课程讲解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备课过程中,多与老教师和同事交流,互相纠正英语发音和教学中的问题,力求达到对于同一内容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讲授。此外,认真撰写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掌握教学的关键点所在,使实验讲解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3.2做好预实验,关键及复杂操作进行录像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践性很强,不确定因素较多,哪怕是一个实验步骤中的小差错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做预实验,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推敲,融会贯通实验内容,做到每一步实验操作的内容都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此外,在做预实验的过程中,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思考留学生在每一步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决定实验成败的核心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配以插图,对关键及复杂的实验操作进行录像,并在实验课上供学生自由播放。能够对实验中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解释实验中出现的与讲义描述不符的现象,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比如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预实验中,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太大,无法进行实物演示,于是笔者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校准操作和样品测定方法进行录像,在理论内容讲解完毕后,播放了这段录像。在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来播放这段录像,甚至有的同学一边播放一边模拟,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仪器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操作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完成率。

3.3对实验操作进行实物演示

由于留学生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学生间的实验操作技能差别很大,动手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学能够按照讲义顺利完成实验,而有些同学甚至对很多基本的实验操作都没有概念。因此,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配合实物模拟,边讲解边演示,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并将实验操作步骤以简单易懂的流程图和表格形式在黑板上加以表示,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考。在演示的过程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也应该进行演示。比如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实验中,对于如何定容,笔者进行了直观的演示,包括使用何种滴管,吸取多少液体,如何将液面的凹槽和视线平行之后读数,定容之后才能盖上量瓶的盖子,定容后混匀溶液的操作方法及混合的次数等。对于较难的实验操作,演示完毕后,应该让1~2个学生来操作,教师从旁纠正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重点关注,加强辅导。

3.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普及,在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形、图表和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图形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实验原理和复杂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完成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预实验中所录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从网络获得的动画最受学生欢迎,其中预实验中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由于与实验的契合度很高,点击率最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3.5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在每一次实验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对实验课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听课的重点,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上课前交给老师并占10%的最终成绩。这种做法能减少与学生交流的障碍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为同行所提倡。

4考勤和卫生问题

由于留学生接受的教育观念和文化背景不同,做实验时比较活跃,自由度也比较大,但课堂纪律也会差一些,迟到和缺席的现象比国内学生多。此外,实验课结束后的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也不理想。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双签字的模式,并配套合理的考核办法。双签字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讲课前进行点名,实验结束后,学生清洗完实验所用仪器并清洁自己所负责的实验台面,经代课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课程的最终成绩由4部分组成: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占15%;预习报告占10%;实验报告撰写占70%;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仪器,清洁实验场所占5%。通过这些配套办法,留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几乎是100%,实验完成后的清洁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5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难免会用到一些有腐蚀性和毒性的试剂和药品,因此需要培养和强化留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为了提高留学生对危险试剂的认识,笔者在讲义中将腐蚀性或毒性较大的试剂用明显的字体和颜色标识出来,并在讲义的结尾附上发生危险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印度学生在使用移液管时是用嘴来吸液体的,这跟他们在本国所受的教育有关,因此,有印度学生时应该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此外,带教老师应该在课前学习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并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随时准备好处理紧急情况,一旦发生危险,能够正确冷静地处理。

6小结

第6篇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实验课;探究式学习;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高职医学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对高职医学院校而言,不应过多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世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医学生物学为代表的医学基础课程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学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培养的目标不但具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因此医学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就成为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验中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是“教师讲”,“学生看和背”的教学方式,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很难达到生物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本点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主动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探讨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科学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达到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职医学生物学的实验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笔者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1级三二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学》实验课堂为主体,将探究式学习融入实验教学课堂中。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自己在医学生物学实验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给领导及应用者以参考:

1 对于学校而言

1.1 更新思想观念,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光对于医学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对于其他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都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视,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建立有别于高校的实验模式,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视,实验技能的操作练习必定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对于高职医学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势在必行。

1.2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加强业务培训,同时注重把医院实践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充分调动教师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加大实验室设备仪器、实验用品及人力的投入开发和引进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既提高实验效率,也可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医学生物学的实验,可能由于传统的观念及专业的培养目标等原因,一直不被重视,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

2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

2.1 医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课堂具有教学目标针对性强,实验过程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易于总结的特点。因此要考虑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心理、兴趣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在众多的生物学实验中不必每一个都用于探究,可以有选择性的重点选择那些具有实验特色,操作性强,接近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验用于探究,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过程中,融入实验融入集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主体意识、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各方面综合发展。

2.2 在进行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讲实验和探究实验两种方式并用,根据选取实验的目的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的选取实验过程的某一个步骤进行探究,其他的步骤由老师讲解或者是师生共同探讨。这样实验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掌握技能,又能纵观全程,理解整个实验过程,扩大视野,拓宽知识。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又能节省时间。

2.3 医学生物学教材所列的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内容。要实现对某些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必须对教材中这些实验进行严谨、 全面的分析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材中所列实验。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创新,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应用到实验中,实现“教实验”到“用实验教”的转变,充分发挥实验的创新教育功能。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增加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教师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给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的机会,而不是放在讲授实验上。在医学生物学实验中: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少一点包办限制,多一点激励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医学生物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融入医学生物学实验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实验技能和思维,增加了学习医学生物学的积极主动性,医学生物学成绩有所提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这种方式深受学生和教学督导员老师们的认可,并鼓励其他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中尝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莫丹梅.高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5(2):155.

第7篇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包括三方面的的内容: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常用基础与临床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的严谨态度,要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紧跟现代技术水平的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依照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医学专业适用的教材,淡化那些与医学关系小的内容,重点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来讲解,做到重点突出,形成自己的内容特点。改革首先从教材的内容开始,从根本上来弥补以往教学内容的不足。

2教学手段多样化

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在知识传授上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来,不再搞灌输型教育。下面举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先了解一遍实验的大致流程,提出一些问题,像“为什么”、“有什么后果”、“应该注意什么”等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以此让他们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思路;在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播放一些专业的或者相关的实验视频,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与学生自己的操作思路对比,提早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减少在实验室的疑惑;实验中要求学生都动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不能蒙混过关,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实验后,要求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收获都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明白学到了什么。这些教学手段都是比较有效率的。当然除了这些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在空余的时间来补习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或者对实验有新的想法,与老师探讨进行第二次实验等等。改革就要将多种教学手段配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这些手段将会是教学改革后的一大亮点。

3考核制度的改革

第8篇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科研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61-02

免疫学不仅是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它不仅已渗透到医学的各基础学科,融入了临床医学领域之中,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今极为重要的前沿学科。1]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免疫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在这门课程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本科生的免疫学实验内容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和免疫功能检测,具体的实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动。由于实验课是动手操作课程,学生在课程上拥有较多的自由,因而相对于理论课来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更大一些。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过时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后的部分经验。

1.通过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的方式激励他们全面掌握实验的内容和原理。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由于本科生以前很少有接触免疫学实验的机会,如果上课前不要求他们先进行预习,很可能会出现上课时一头雾水的情况。预习后,就会对将要做的实验有个大体了解,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在实验课时给予特别注意,这样有针对性地听课效果就会更明显。为了让学生们主动预习实验内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让预习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讲解实验的内容和原理,把他们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并把他自己认为实验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也讲出来,在做完实验后,再让大家对先前同学的讲解做个评价,如果大部分同学都认可那位同学的讲解,那就应该给予好的实验分数或别的奖品作为表扬,一堂实验课可以安排三位同学进行这样的讲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认为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都是从本科生自身理解力参悟出来的,不会出现重点和难点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使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对实验失去兴趣的情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由于是学生自己到讲台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和分享经验,所以他们在台上的演讲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使自己的表述更清楚和为大家所接受。笔者曾对此方法在同学中的认可程度做过调查,结果很令人兴奋。调查的问题包括两个:一个是"你是否对同学上讲台进行互动的方法满意?"选择项是:A.非常满意;B.满意;C.比较满意;D.不满意。五个实验班共120人(24人一个班)中,有112份调查卷表示非常满意这样的授课方式,赞成率达93.3%,其余8份也选了B。这说明学生是非常想展示自己的,由此可以推知,他们对实验课前的预习也会认真对待。由于学生能够认真预习,那么实验课时他们就会很快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会认真分析,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此特别细心地观察,这无形中就会使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大大得到提高,从而对科研的兴趣也增强了。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实验课的学习对提高科研兴趣有帮助吗?"选择项是: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任何帮助。结果97位同学选了A,占80.9%,20位选B,占16.7%,认为帮助不大的只有3位,占2.5%。以上结果告诉我们,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预习实验内容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是非常可取的。学生的科研兴趣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他们自己觉得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使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变得实际起来。

2.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免疫学技术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怀着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免疫学技术是怎么应用于科研当中的。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当中,往往会遇到实验器材不够用而导致有些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与准备实验的老师进行商量,看是否能够适当增加实验材料。如果有条件的限制,那么就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着手,尽量选取那些实验材料简单,耗材成本较低,但又能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免疫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我们教研室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选取了一些基本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实验。通过与那些只能有几个同学参与进去的实验对比,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只有能亲自操作实验才能加强对做科研的初步认识,对那些不能亲自动手的实验大家觉得既容易被遗忘掉,又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所以,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一定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来。

3.在整个实验课上,要抓住一切机会,只要有可能就要给学生传授科研思想。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当中,以免疫学理论为基础的检测和分析技术随处可见,如:对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中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ELISA)、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等,检测细胞用的流式细胞术(FACS)和免疫荧光术(Immunofluorescence)等。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就是都利用了免疫学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学生了解了免疫学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后,对科研的兴趣也就自然加强了。由于免疫学实验授课目的是通过几个精选实验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那么在教学当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基本素质。课堂讨论的方式完全可以使学生的这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举例来说:实验中通常会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那么在样品的孵育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设置这些对照的重要性,并把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大致做个假设,这样,在观察结果时,由于已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初步判断,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对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会很快找出其原因。笔者的经验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是科学研究中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由于实验资源和经费的限制,往往使大部分理论验证和现象解释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只能选取那些具有演示性和模拟性的实验,这就更加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要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里尽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大胆进行改革,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是很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的,老师要因势利导,在不知不觉间把学生往科研的正确方向引导,为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第9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物化学已渗透到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成为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桥梁,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既是强化学生基本理论学习的必经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与新时代人才培养实践不相适应,本文对生化实验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们参考。

1教学现状

1.1实验内容及设备落后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临床基础知识,但由于仅作为验证知识的手段而始终处于依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实验体系已落后于生物化学技术的当前,存在实验内容陈旧过时、低水平重复的不足,内容僵化零碎,实验结果单一,无法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

1.2 实验资源匮乏 生物化学实验还存在实验资源缺乏、设备落后的困境。例如,学生做血生化实验检测,由于1只兔子只能收集约15 mL全血,离心后仅能收集3 mL左右的血清,最多能供3名学生实验,而今一个班级均42人,至少需要采14只兔子的血清,现兔子市场价格35元/只,那一个班的花费:35×14=490元,每天有10个班左右做生化检测,那一天的花费达到4900元,花费如此大,为节省实验支出,每10人共用一只兔子,这样结果导致学生实验动手机会大幅下降,致使许多医学生对生化实验课程失去兴趣。

1.3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大多高校生化实验教学模式仍是按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内容、步骤、结果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往往一堂课是教师讲解2/3的时间,学生动手少,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很难开展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而且由于高校扩招后实验资源有限,实验分组多是一组十余人,根本无法保证每个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呆板,学生思维收到束缚,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4师资力量匮乏 生物化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误区:重理论而轻实验,实验技术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辅的。对实验教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少,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培养制度。部分高校更是缺乏生化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实验技术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许多实验课程被压缩,无法保证实验效果。因此也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实验无关轻重,只要通过考试行了;有的学生根本不去上实验课,使生化实验课程陷入一个无足轻重的恶性循环中。

2改革实践

2.1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顺应科学发展的潮流,适应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及生物化学发展的需求,更新实验内容是关键环节之一。取消或者减少验证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实验,尽量选择含多项技术组合的实验。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操作培训,提高其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科学实验思维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其学习兴趣。

2.2 改进实验方法与设备,提高实验效能 与时俱进,及时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努力创新,改进实验方法,解决实验资源缺乏等问题。如上文提到生化检测供血不足的问题,既然一只兔子采血量少,是否我们可将目标转向采血量多的动物,如此一方面既可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研究发现1头猪可收集有效全血500 mL,通过离心后能收集到100 mL左右的血清,不存在溶血等问题。如果用猪血代替兔血,1头猪的全血完全可以满足一天学生的血清标本用量。而且1头猪的全血市场价格是60元左右,只有兔血价格的1/30,如果能用猪血代替兔血来做生化试验的标本,可以节约实验教学成本和减少教学开支,提高实验效能。这些措施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能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实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优化教学模式[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准备工作,培养他们的独立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及完成实验后开设学生自主授课,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当然,优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放手"而不是"撒手"不管,课后教师应重视实验小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2.4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 重视实验教学,首先需要选拔一批年轻、上进、有思想、有目标的青年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改善师资力量。对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培养,定期考核,通过不断学习、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逐渐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成立独立"生物化学实验室",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和实验,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实验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实验队伍,担负起实施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何浪,,张涛,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05: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