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49:37
导语:在初中优化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确保实验的切实可行,并选择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以及方法等要求的实验室,以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2.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应确保实验原理、方法、操作程序遵循化学原理以及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原则,这也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重要前提条件。
3.安全性原则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严格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杜绝一切实验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教师应全面提升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在选择实验操作设备、方法或仪器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毒性的物品以及危险性的实验仪器或设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还应做到规范、正确、熟练的操作,这样方能充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4.简易性原则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简化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如若化学实验装置或流程太过复杂,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以及实验的失败率,还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简化实验装置与方法。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策略
1.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
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室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合理设计化学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实验概念与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实验应突出教学重难点,并对学生有启发作用;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③尽量控制实验过程;④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奥妙之处。如,在演示“瓶吞鸡蛋”这一实验时,教师可先往一集气瓶中注满CO,接着将NaOH溶液2注入集气瓶中,并快速将一个剥皮煮熟的鸡蛋放置于瓶口处,此时将会出现鸡蛋被“吞”进瓶内的现象。又如,在演示“铝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铝的表面往往会有一层氧化膜,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反应现象将会不够明显。所以,教师可在课前将铝片放置到稀盐酸溶液当中,待其冒出气泡后,将其取出并存放好。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将事先处理好的铝片与另一片未进行任何处理的铝片分别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学生则可明显的观察到处理过的铝片表面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2.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进行实验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有着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以及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时刻围绕关键性问题以及化学实验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设计,并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CaCO高温煅烧这一知识点3时,化学教材中是没有这个实验演示的内容的,而学生也就不会提出CaCO经3过高温煅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具有什么成分这类问题。所以化学教师应处理好这一生成性问题。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aCO高3温煅烧后,有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而学生也可以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含有CaO之外,也可能会含有CaCO。②引导学生进行验证。经过对3实验结果的猜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验证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此3时,有的学生会想到用HO来验证,有2的学生会想到用HCl(稀)来验证。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验证的现象进行讨论,将白色物质加入HO或加入HCl(稀)中分别会出现什2么现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可知CaCO不溶于HO,会沉于试管底部,而32CaO可与HO发生反应生成Ca(OH),22而Ca(OH)微溶于HO,也会沉到试22管底部,此时则不好准确验证该白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aCO。而如果加入HCl3(稀)中,CaCO会与其发生反应生成3气泡,该现象十分明显。由此得出,采用HCl(稀)来进行验证效果会更明显。由此可知,灵活运用生成性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更多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对提升课堂实验教学效益大有益处。
3.善于总结实验
无论实验成功与否,总结实验经验都能有助于教师发现自我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总结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对实验现象的总结。由于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所以,在演示实验时其发生的现象并不一定和课文内容描述的一模一样。②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依据实验所得现象来进行自我总结,尤其是总结失败实验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来进行反思实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设计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玉浦.探究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策略及实施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2]王国正.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78).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是: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内容之后预期的学习结果水平。其中目标1、2属于“知识与技能”的领域而目标3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
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英语作业要针对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及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设计,使学生学用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英语能力。
2.多样化原则。英语作业的形式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化的作业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创新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结合初中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原动力,新课改理念也强调了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
比如英语口语训练作业的设计,教师可设计“One of My Favorite People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My Favorite Color(我最喜欢的颜色)”等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作业练习,并要求他们面对自己的同学、父母等,用英语表达出来。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英语口语的表达后,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展示出自己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要及时地带领全班同学给予表现积极、大胆自我突破的学生掌声鼓励,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创设灵活性的情境。当前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插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该结合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灵活性的英语学习情境,要使作业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能够密切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了有关“Shopping”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购物为话题的作业。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对话的框架,如:“Would you like some pencils? ”“How many do you want?”“ How much are they?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单以课文的内容进行练习还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句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以shoes, water cup, bicycle 等作为购买对象进行作业练习。这种作业形式使课文的内容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英语作业变得灵活化、实用化,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3.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学习的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得当,使学生既能产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又能较顺利地完成作业,这就要求作业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基于此,作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应该是面向全班学生的,着重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第二层次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巩固基础知识;第三层次的作业,应该是针对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完成。三种层次的作业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文内容灵活安排。
4.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自主性的作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选择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作业设计一改过去单一化的模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特长,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应该在突出课程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引导和生成促进作用。优化设计教学目标对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产生如下的积极意义:(1)体现课程教学的整体要求,便于学生学习运用。(2)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一、突出知识要点目标设计,积累语言表达内涵
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首先体现在知识要点的呈现上,即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对语言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来确定相应的目标结构。在知识目标要点设计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来进行优化组合,以此来确定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围绕课程知识目标要求,优化结构体系整体运用。注重目标的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总结,让学生能够在通过基础性学习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有所理解。在设计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结构来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在呈现知识目标过程中,应该围绕重点和难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整体呈现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概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知识要点目标优化设计中,应该体现全面性和层次性,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坚实学习基础来予以综合学习运用。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中7B Unit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可就文章表达主题大意和重点词汇短语的理解等方面来设计相应的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语言学习方法来概括文章的表达主题外,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houses in the world?”中的表达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运用,能够就love to do something、get into…share something with someone等词汇的表达内涵进行理解记忆,以此来加深学习运用。
二、强化技能运用目标设计,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目标之后,更应该学会去理解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设计合理的技能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这些技能目标的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切实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感悟和学习体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注重技能目标的适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在通晓词汇短语使用范围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使用的方法。同时,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使用提供必要的平台空间,尤其要注意突出技能目标的多元化使用实践意义,鼓励学生能够从目标的引导中不断地进行反复运用,以此来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水平。
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进行优化设计,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Eddie和Hobo之间的对话来帮助学生了解介词的使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可就一般将来时态的使用方法予以讲解。同时,教师可通过深入引导学生能够就“will”、“shall”、“be going to do something”等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正确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语言技能的使用能力。
三、升华情感态度目标设计,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目标是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升华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种目标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激情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这也是学科人文化教学的特点。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设计丰富情感目标,应该最体现“主体性”和“生成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所得和学习思考,鼓励学生能够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探寻其中的精神灵魂。这些情感目标的设计,应该依据文本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悟学习能力。以这样的形式来注意情感目标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得到体现,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技能的发展。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激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世界观和情感价值观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设计好教学目标,对于优化教学结构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优化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在依据学生学习基础和潜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安排,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王颖梅.优化设计教学,实现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12期。
关键词 优化;思品;学案设计
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思品教师,要真正的理解改革,并很好的把改革践行到教学当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并不断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小结,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课改中有关如何优化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初次优化学案
(一)学案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许多教师由于对导学案缺乏科学认识,依然是目中无人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运用问题预设达成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水平偏低、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设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等。教学设计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备学生,除了了解学生目前原本的学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还要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习惯,又要知道目前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人。
如在一次学校开展的思品研讨课上,老师先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来完成学案导读,学生仅用三四分钟就完事大吉、无所事事,后面的师生互动环节更是“和谐”:学生手捧教材,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很“用心”,教师很“满意”,但是待到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时,效率低下,准确性等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不明,问题没有梯度,挑战性不强;学生仅局限于从教材中找答案,不能进行积极思维,自学压力不够。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中的问题设计除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强、有适当难度的题目来激活学生思维外,教学问题设计要分层次,优差兼顾,由浅及深,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同时要兼顾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二)学案设计要突破教学关节点
教学关节点是课堂效果的,教师最初设计学案问题时,就要全面考虑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并设有相应的解决预案。一次外出听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九年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中”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案的:通过“网吧恶意纵火案”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师利用漫画(用自来水做假酒等)和知识链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发生),让学生明辨是非: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出原因,此举意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在教学难点设计上,教师教育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坚决不可为?小组讨论、点评“面对欺诈,你该怎么办”;设计案例分析:《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最后,借助知识链接,学以致用,将知识点固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因为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凸现学生主体,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案设计要多创设问题留白
要实现高效课堂,学案设计要求教师预设问题时要注意留白,教师切记不能自问自答,所谓问题留白,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预设学案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知识点后,写出困惑,或提示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点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
如在设计八年级“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导学案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诚信的守则和诚信智慧的理解,我安排了一个案例:十七岁的学生吴绵之在回家路上无意撞坏奔驰车的观后镜,但车主不在,由于吴同学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字条欲做赔偿,或许似曾相识的故事让学生们感慨良多。我随即要求学生根据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案例进行分析,自发提问并写在学案上,以便课堂供全班同学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吴绵之的做法体现了诚信中的哪条原则?如果你遭遇类似事件,你该怎么做?也有人说吴绵之很傻,你如何看待?为什么?……后来,在课上,学生对自己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很快就一一解答。由此发现,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的质疑能力。
二、集体智慧,二次优化学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优化学案设计还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地发挥它的最大优势,首先需要教师们统一思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共享的意识。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开学初备课组长就要制定计划,把教材分块落实给备课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部分。首先初备阶段,教师要通读文本,根据课标预设学案,写出反思和困惑。其次在集体备课中,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全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案,介绍教学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教法和学法等。教研组一起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课下布置哪些作业来强化文本,最好有课堂预案。最后根据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由初备老师进行复备、定稿。切记:学案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有制度监督,不能搞一言堂、留一手。
三、反思感悟,再次优化学案
“下课”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反思,新思考的开始,教师要在这样的反思、调整,再反思、再调整中不断完善学案教案,为下一轮上课储备资源。所以教师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可以和课前预设比对,发现哪些问题是学生乐于接收的,哪些问题学生不易接受,原因何在?是问题设计得不够成熟还是课堂某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如此一来,预设——反思——再预设——在反思,当反思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会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案教案,几轮下来,一套优秀的、适合本人教风的学案就会应运而生。
改变师生关系,优化学案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3、2011.10、2010.12
【关键词】语文作业;必要性;对策;自主;优化
语文作业设计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题海战术,作业多,形式单一,与学生实际相脱离,让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苦不堪言,同时也让很多语文老师陷入每天繁重的作业批改中,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如何让师生在作业上也真正实现高效,切实落实新课改的内容,笔者首先对目前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现阶段语文作业布置存在的弊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目标不明确。为什么布置语文作业?这个问题恐怕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布置作业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语文作业;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目标不清,作业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针对性不强,这样的语文课及作业,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语文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常见的语文作业形式是一抄(抄生字生词)、二答(答课后问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四做(做教辅用书)。而且即使是答课后问题,背指定篇目,教师也往往以写的形式检查,片面突出写的能力,忽视了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3)作业内容偏重于教辅用书,作业量大。教师为了省力,不仅常常把配套的教辅用书作为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作业内容,而且在布置作业上总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做得越多,能力就越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疲劳度,导致学生厌恶以致放弃作业。
(4)语文作业布置重统一、轻分层。为了便于布置、批改作业,教师习惯向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而同样的作业,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花上一个小时也不够,导致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语文作业应付、抄袭。
(5)没有进行作业指导.很多语文课存在的问题是,一节课的容量极大,读、思、议成了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业被挤到了课外。教师往往只有作业布置而没有作I指导,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超越了学生的承受力,导致作业低效完成,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6)作业设计缺乏差异。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使用“齐步走”招式和“一刀切”谋略,致使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中等生“不想吃”。
(7)作业设计不够系统。语文教师往往为完成作业次数,或为了积累、巩固和拓展知识而针对一堂课来设计作业,很少有人考虑到整个单元、整册课本、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学段而设置作业,导致语文作业不能为学生某个学习阶段或成长阶段提供系统的成长帮助。
(8)作业评价简单化。教师评价作业单调片面,评语刻板教条,用一个简单的具体分数了事,既没有感染力、人情味,也不能对学生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学生往往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使得作业的效果。
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
二、新课程标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趣味作业,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的目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作业。用趣味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开展实践才有动力,才能使孩子在这个实践作业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4)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5)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来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6)综合性作业的设计。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去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只要抱着“教者有心”的作业设计态度,就能达到“学者得益”的作业设计目的。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只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依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就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里得以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以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关键词】作业 优化 求精 求新 求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09-02
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目前数学学科作业的状况,笔者特地做了一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是我校八年级91名学生。分别对数学学科完成作业情况和作业订正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由此可见,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因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这一层次。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不能主动去钻研、请教,只是等待老师的辅导,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作业量过重,作业效果降低,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其次,作业形式单一,书面作业为清一色的计算题或证明题。这样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这些新理念,改革作业的传统设计,便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苏教版实验教材,谈谈如何优化作业的设计。
一、 求精――由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一般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去网上百度答案或直接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事与愿违,成绩直线下降。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
二、 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发兴趣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1.题材新。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例如在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时,设计这样一题:苏州某旅行社组织甲、乙两个旅游团分别到西安、北京旅游.已知这两个旅游团共有55人,甲旅游团的人数比乙旅游团的人数的2倍少5人.问甲、乙两个旅游团各有多少人?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把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可使一些"旅游迷"即兴求解。
2.题型新。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我们在教学中可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几米?
三、 求异――作业布置呈现层次化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做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程度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1、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
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时,解下列方程组
必做题
选做题
2、同一题目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
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这道题目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必做题为(1)-(3),选做题为(4)-(5),这样设计可以让一部分比较好强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大大的鼓舞他们的士气,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
英语作业是整个英语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监控、巩固与反馈的作用,是检查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纽带。时下,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普遍注重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力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作业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作业逐渐沦为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存在诸多弊端,如作业内容仅限于英语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作业形式单一,主要是抄写、背诵、听写等。低效的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兴趣,阻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英语作业应当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优化初中英语作业的类型设计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工作压力在无形中得到缓解。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明确作业目的,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探究与创新以及知识运用的机会。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初中英语作业:基础操作型、技能训练型、实践应用型和自主创编型。
①基础操作型:此类英语作业属于常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旨在巩固所学知识,落实语言基础,常见的形式有抄写、背诵、句子翻译等。但在设计实践中,应该要突显层级性,尊重个体差异。层级性是指每项作业练习之间要有知识的难易差别或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级别高低的变化。这种层级差别易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难度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套餐式作业(作业分层)的策略。
②技能训练型: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学科教学需要实现的根本性目标。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初中英语作业往往偏重于读写训练,而忽略听说练习。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进一步发展这四项基本能力。
听说作业:听,除了听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之外,还可要求学生选择性地听难度相当的英语材料。读,模仿录音磁带的语音语调有表情地跟读,或者与录音同步朗读。看,观赏英语原版动画片、英语电视节目等。说,复述课文、命题说话、歌曲演唱、短剧表演等,还可以在每节课前设置一个Free talk(自由会话),让学生随意表现,比如讲英语小故事、英语笑话、英语谚语等。另外,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外准备,上课时共同讨论。
读写作业:目前课外英语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英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作业这片天地,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领略英语语言的魅力,扩展知识储备。至于写作也应形式多样化,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有能力写一些小短文,教师可以时常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写作类作业。比如国庆节要来了,写一写国庆节的计划、安排;学校开运动会了,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下。
③实践应用型:语言教学所谋求的目标不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各种语言实践机会,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实践应用型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以致用,逐步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类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收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越来越多,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英语的踪影,这为收集性作业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留心收集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采访:初中英语教材中可设计成进行采访的作业很多,由于这类作业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生能用课堂知识进行课外真实交际,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调查:调查是任务型教学的常用有效的方法,较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获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或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制作:制作类作业可以让学生享受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比如:教师节的时候要求学生做一张贺卡,写一两句英文祝福语;万圣节的时候发动学生做一个南瓜灯笼来体验节日气氛,并用英语说出制作过程;学完几个单元,让学生动手做一份英语手抄报,把所学知识变成英文跃然纸上。这些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作业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同时多种感官参与并用的学习效率较高。
④自主创编型:新课程理念强调有效的语言学习应该是经历性的,而不是传授性的。自主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适当地对文本进行剖析、对情景进行想象,通过改、说、唱、演等形式再现、拓展、深化课文内容。如续写课文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扩写或缩写课文不仅能深化理解原文,而且能训练学生的发散和聚敛思维。这些作业,既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综合性,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分析、思考能力,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创造力,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财富,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深化之际,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的课堂,也要关注他们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个人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是一项积极有益的探索工作,正因为如此,教师应确立全新的作业观,设计作业时多从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经验出发,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只有这样,英语作业才能得到实质性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庆芳,杨翠蓉等,(2008),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春生,(2007),作业的革命.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舒军华,(2011),基于学生差异的初中英语分块分层作业设计. 现代中小学教育(6):29-31。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全程优化课堂练习。训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通过训练。对初中生来说,做练习题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因此,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现结合近几年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作些探索。
1 从学生出发设计练习
1.1 练习设计对学生要有启发性和创新性。课堂练习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会独立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密切联系工作、生活中实际事例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完成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的课堂练习应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化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失时机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的习题,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发创新思维。
1.2 练习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且内容要适度。课堂练习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注意形式灵活多样,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头、板画、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等练习相结合的形式,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所以,课堂练习要多样化,首先是课堂练习本身的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如文字表达,结合图像表达,利用实验、利用多媒体表达等。其次是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在下面的练习的同时,请几个同学上黑板练习(或将学生的练习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以便对共性问题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反馈。有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分别做不同的练习,练后进行分析比较。有些思考、判断、讨论类练习不需要学生详细书写,可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有些课堂练习需要通过实验的形式(或实验结合板书)进行。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差生“吃得了”,优生又“吃得饱”,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训练。
2 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效率意识
2.1 设计练习时目标要明确。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首先在于练习目标是否明确,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熟练计算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的实际,设计练习,确定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既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又要能针对学生的疑点和弱点,同时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认真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
例如有些课堂练习是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而设计的,旨在使学生学会初步的解题方法及解题的基本书写格式,有些课堂练习是训练学生解题思路的,有些课堂练习是训练学生灵活处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有些课堂练习是为了矫正学生的错误而设计的。
2.2 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实效性。实效性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在设计和选择练习题时,教师要把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把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落到实处。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力求做到既看到“全班学生”这个面,又要照顾“个别学生”这个点,特别是对学困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练习要有一定的典型性、针对性和示范性,应少而精。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要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相适应。
3 根据课型特点设计练习
3.1 新授课的课堂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化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因此,在实际练习时应从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到融会贯通的层次去设计,同时联系生产生活设计与课堂例题相关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课堂练习归纳小结新学的知识,进行信息反馈,巩固所学的内容或检查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2 复习课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目标,首先要精选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通过对各个基础知识的回顾,然后将其整合,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3.3 实验探究课的课堂练习。例如:将“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分解成几个题:①通过实验判断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铁粉、____(自选)等物质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哪一种效果较好?为什么?②高锰酸钾分解后的残余固体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③如何较准确地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做催化剂时反应速率的快慢?④设计实验室或以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