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49:44
导语: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原有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下,课程的决策、设计与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学校主要是通过对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去保证法定课程的全面实施。前者通常被称为“学校课程行政”,后者被称为“学校教学管理”。而在国家、地方与学校权力共享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学校课程管理”是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学校课程”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但由于人们对“学校课程”概念的理解歧义丛生,因而导致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说也莫衷一是。“学校课程”从语义上看会产生两种内涵不尽相同的理解:一是指各个学校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具有学校个性色彩的课程。即将“学校课程”视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校定课程”,专指“学校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授权自主建构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二是指只要是在学校中实施、由学校来管理的课程都属于学校课程。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以“学校”为载体的,都要通过学校才能付诸实施的,这就使其外延显著区别于前者。即“学校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且指校定课程、校本课程乃至潜隐课程,它们都是学校课程管理直接作用的对象。
“学校课程管理”的提出,意味着学校具有了“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重权责。理查兹把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区分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的三种类型[2]。管理的目的取向不同,导致学校课程管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也会呈现出殊异的意蕴。若“为顺从而管理”,则学校课程管理因与过往的“学校教学管理”没有异同而近乎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若“为成果而管理”,则学校主体性的发挥纯粹是为了达成上级的评估指标,也没有走出过往的“教学管理”的视阈;只有“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的生态而管理”,学校才真正成为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态势。
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提出“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并予以界说。其中,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包含是(is)和应当(ouhgt)两种成分;只有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才是完整的定义。[3]因此,在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时,既要回答“学校课程管理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实然与必然问题,又要进一步回答学校课程管理应该是什么,即学校课程管理的“应然”问题。前者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后者则是研究的重点与目的。也就是说,对于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应当综合不同层面和维度立体地去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
1.就管理地位与角色而言,较之原来的“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管理”突出强调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而非上级法定课程的“从属者”与“被动执行者”。在“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阈中,课程实施即教学,即学校必须忠实实施法定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愈是接近法定课程的意图,课程实施的效果愈好。而在“学校课程管理”的视阈内,课程实施即变革,其蕴涵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因为只有对实际情况最了解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因此,作为课程实施者,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法定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或“再改造”。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自主地研发和管理课程,学校在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此得到了合理发挥。
关键词:有效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07-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才能确保学校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制度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
我校位于城区,教师家庭生活大都优裕,常常会流露出享乐、追求轻闲、不思进取、“撞钟”等消极情绪。在其责任感、事业心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科学合理的刚性制度管理就成为有效教学管理的“纲”,无“纲”则难以“挈领”。这个“纲”既是教师教育教学应遵循的“法”,也是教学管理人员有效管理的“尚方宝剑”。合理、合法、管用的制度既可约束人,又可激励人。鉴于此,我校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类制度、考核办法,特别是“工作量核定奖励办法”、“竞聘上岗条例”、“目标责任书考核”、“教学成绩奖惩细则”等关键、核心制度的起草、实施、落实,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只有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奖优罚劣、优劳优酬,才能激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弘扬正气,鞭策后进;才能依“法”执教,依“法”管教,依“法”行政,为实施有效教学管理鼓劲打气,创造良好氛围及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基础
我校教师队伍总体年轻,充满朝气,接受新鲜事物快,这是其优势。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教科研能力弱,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则是劣势。我校制定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纯熟、技艺精湛、求真务实、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培养目标。两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除正常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学校每月一次集中培训,教务处、年级组每周都有小培训;三是严格落实“三化”,即:严格化、个性化、亲情化。引导督促教师自觉实施德育首遇制,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搞好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学期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关爱学生生活,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关心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通过周记、学习周报表、心理健康咨询、个别谈心,架起师生共同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主阵地。是否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既关系到教学成绩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个好、兴趣特长的全面发展。校领导提出了校本“三四”管理模式课题研究,进而又提出了“落实‘三学’、凸显‘三化’、走好‘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010年5月,我们积极推行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新途径,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的“一个开放、两个转移、五条铁律”(即所有课堂对外开放;由抓备教案转变为抓集教案、学案、练案于一身的导学案编制,由抓教师讲的效果转变为重点抓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查、互促、后学的效果展示呈现;必须编写并使用导学案,每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有对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的动态评价,每堂课必须保证有10分钟的评价反馈。)的要求,在“备课有目标、主体有小组、三学有方法、过程有思路、整体有模式、内涵凸三化”原则基础上,引导自学方面,各学科总结出众多策略,如语文“四遍六步学习法”,政治“六看六知”,历史、地理、生物“四看四知”,数学的“五要素”,英语单词语法的“七会”。
四、精细化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
1.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学习教育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了《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教学常规月检查与考评管理细则》,从计划抓起,从职责抓起,从程序抓起,从制度抓起,从考核抓起,从检查抓起,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
2.实行领导包挂制。副校长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分别包挂一个年级,指导管理年级组工作,增强了年级组管理效能,保证了有效教学课改落到实处。
3.坚持实施学习委员参与教学管理、学生评教制度。在教务处指导下,学生会成立了学习部。学习委员做好每日师生到岗、班班通使用、作业布置与完成、活动开展等情况的检查记载,及时填报周报表,下周一报班主任审批后,交教务处或年级组教学副主任审批。周报表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参与管理、民主评教的作用,成为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周报表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有效管理,促进了班风、学风的根本好转。
4.实施月检查、月考核制度。年级组结合平时检查及教务处反馈,对教师进行月考核,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细化管理。
5.实行薄弱科目教师、薄弱班级会诊、整改制度。每月针对月检成绩,对排名最后的班级、教师,由教务处带头,年管会成员、班主任参加,采取先跟踪听课,后召开会诊整改会议。整改会先由班主任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再由学科教师自查反思、整改,最后由教务处帮扶。这样以每个年级最后一名班级学科最后一名教师为工作抓手,帮助年级组做好薄弱班级的查、整、促、提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年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策略
管理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主导作用。而体育课管理的程度如何,又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启动和运动兴趣的激发,并牵动着体育课的主线,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心境和情绪。要想让学生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步骤去积极主动配合并付诸实施,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探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策略。本文从目标认同,心理平衡,启动主动性和激发兴趣方面加以阐述:
一、阐明目标认同,奠定学生的心理基础
目标认同是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符合客观实际,得到体育教研体系和全体学生的认可,使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形成统一体。
教学实践中发现,目标管理的心理潜力是巨大的,只是当整体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时才会使学生产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主动性,产生向心力,形成凝聚力。学生一旦认识到在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中会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和才能的发展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 全力以赴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师生之间会无形中产生互相关心、支持、认同的心理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的管理艺术就在于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积极因素,不失时机地调动具有特长的学生在群体中发挥骨干作用,利用骨干传帮带,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体现。同时还应注意抓差等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同与肯定,一旦每位学生的才能被教师肯定和重视,就会增强其对集体的归属感,体验到自身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既可提高自身价值观,同时也就会领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提高其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感和心理投入程度。学生对集体目标心理投入程度越高,集体形成的合力就越大,集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有把握。可见目标认同是优化体育课管理效能最主要的心理基础。
二、维持心理平衡沟通师生情感效应
心理平衡是指在体育课管理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的,因而会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加之对体育的认识、兴趣和能力均有差异,难免会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若不及时解决,则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力求做到下列四点:
1、教师要重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容易产生忌妒、敌视、不合作的逆反心理状态。
2、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才智,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从而产生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热情。
3、教师在安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时应对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因素,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 坚持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和管理,以规范要质量,以管理求发展。
1.1 抓《规程》落实,做到全员化。几年来,我们认真执行《郑州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积极促进教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我们组织开展广大教师学习《规程》活动,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把学习《规程》与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联系起来,用《规程》的各项内容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为了强化教师掌握《规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我们还组织进行了教师《规程》的知识考试活动。另外,我们细化了《规程》中的一些内容,制定了《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作业批改基本要求》等具体实施细则。营造出了人人学规范、人人讲规范、人人落实规范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
1.2 抓常规管理,做到规范化。每学年,我们利用暑假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学科和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对教学大纲的落实和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进行检查和教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使学校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案等达到完备,并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1.3 抓教学评价,做到合理化。对教师教学评价。我们采取多元评价、全面汇总、合理量化的方式,努力使评价合理、公正、准确。一是我们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课堂纪律、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全员评议和学生代表评议,二是对教师教案情况收缴集中检查交流。三是把学生参加市会考、调考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依据。通过以上评价方法,既体现了全面、公平、公正,又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做法是:
2.1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我们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广泛组织教师学习,寻找差距,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以教师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2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一是开展了以“普通话、粉笔字和课堂教学”等为内容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二是有计划、分层次的对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等专项培训;三是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技术、新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得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手段。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一是组织文化课教师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二是文化课教师参加专业组教研的双教研活动;三是安排教师到所教专业的实习岗位带队管理和参与实习挂职锻炼,丰富其生产实践经验,增强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活动也使得学校教师的教育资源利用得到了最大化。
2.4 开展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带动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一是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注意发现名师和骨干教师苗子,并积极培养推荐他们成为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二是我们继续做好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并给他们提出要求和提供条件,让他们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传、帮、带的职责,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 加强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加强技能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保障。我们的做法是:
【关键词】课堂日志;试卷测评;实习反馈;最受欢迎评选
利用数字化平台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获取学校教学反馈数据,为教务教学部门分析学情、实训部门掌握学生实习状况、政教部门获取班级情况提供丰富、真实的一线数据,从而为学校规范课堂教学、决策判断提供数据参考。
数字化教学反馈平台包涵四个子模块:课堂日志平台、实习反馈平台、试卷分析测评平台、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课)评选平台。
一、课堂日志平台
该平台采集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的数据,实时反映全校每个班级每一堂课的基本情况。每一位老师上完课之后当天会对这堂课的基本情况做反馈,内容包括:上课满意度、学生考勤、听课教师等信息。同时,每个班级有指定的学生对这堂课做反馈,内容包括:上课纪律、上课老师是否提前侯课等信息。教务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对全校各班级和任课老师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图表。
功能模块分为:教师课堂日志和学生课堂日志。教务部门根据课堂日志数据,定期反馈给全校教师,从各个班级一段时间以来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各个班级的教育教学状况,并及时给出对策或意见。
考核内容分为:a、学生考勤分析;b、课堂纪律分析;c、教师对课堂纪律满意度统计;d、教师听课节数统计;e、辅导课统计。
二、实习反馈平台
该平台以固定的时间采集每个实习班级每位实习学生的相关数据和实习班主任的反馈数据。功能模块分为:实习学生反馈表和实习班班主任统计表。
实习学生反馈的内容包括:①实习单位、部门、岗位及中途转岗的情况。②实习的具体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实习津贴。③实践体会和实习中的偶发事件。实习班班主任的反馈内容包括:班级实习人数、就业情况、学生去向和联系方式等。
三、试卷测评分析平台
要使试卷的分析和讲评高效且落到实处,而且能给每位学生列出相应的提高学科学习的“处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学习,那么围绕试题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以年段或班级为样本背景,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做到点对点分析。这种统计原则上以全班学生为样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统计分析考点及题型。第二步是统计考试结果:对全班的成绩分布情况(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进行统计,并且要有个纵向比较,发现成绩进退情况或差距,以便加以及时督促或鼓励。第三步是统计各题的得失分情况:通过统计,能够发现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哪部分失分较严重,并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错误情况,了解其思维过程,找出错误根源所在,以便讲评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整个统计过程如果是“手工”劳作,无疑是一项繁杂而艰苦的工程。该平台采集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同学针对某次考试、测试中的反馈数据。为任课老师分析班级学情,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了最完整最直接的数据,为老师的试卷分析课和点对点指导,采集了丰富的数据,并给出初步汇总和分析,从而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试卷分析平台,包括课前分析和课后分析,使老师的每次测试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质量提升,这将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功能模块分为:课前分析和课后分析。
数据内容:各科目试卷的学生考试数据和课后分析结果。
四、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课)评选平台
这是一个小结性的评价反馈平台。我校目前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各做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课”的评选活动,这是全校学生参与的对每一位任课老师的阶段性综合评价,从一定层度上反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这是一项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修养的制度,学校将排名靠前的老师张榜公布,这也是对这些老师精神奖励。
功能模块分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评选。
数据内容:学生对老师、课程欢迎度的数据获取,已经留言。
从课堂日志平台和实习反馈平台对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学生实习的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反馈,到试卷分析测评平台对单元测试或期中考试这样的阶段性反馈,再到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课)评选平台期末总结性的反馈,体现了数字化教学反馈平台覆盖的全方位;从课堂日志平台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管理反馈到试卷分析测评平台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反馈再到实习反馈平台对学生实习的反馈再到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课评选平台对学科老师综合性评价的反馈,体现了数字化教学反馈平台构建的立体式。
笔者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已经在规范日常教学过程、试卷分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将深化研究,完善数据反馈平台各个功能模块,为学校教学、德育、实训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袁利,谢佳丽.《教学日志对语音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启示》,2009.11
[2]梁天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研究》,2009.03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39-02
一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技术人才较缺乏,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曾说过,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社会上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及完善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同时更需要那些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很多,这些劳动力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底层,因为他们没有技能,没有高素质,大都不被用人单位所重视。所以,这些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技术型人才,才能保障这些人的就业。完善国民的教育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资源,需要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1.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状况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现在的职业学校教育正向市场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技能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同时学校也会相应地做出变化。近年来,高职院校都扩大了教学规模,办学的场地变得分散,学校的后勤跟不上,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增多和学校的相对分散,学校的管理也遇到困难。尤其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主要的表现是:学生公寓的管理、宿舍管理的进出机制以及食堂方面的利用。这些问题都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的学校食堂经营开始采用竞争投标的机制,学校对于食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逐渐减弱。在教室的利用率方面,学校一般都是采用流动上课,这样对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造成不便,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阻碍。这些方面的变化都不利于学校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日常生活上的动态。
2.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教师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首先,职业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会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仅仅是为了选出有能力的教师,同时也是激励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是衡量教师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安排相关的科研考核,按照岗位和职称不同,分别进行相关专业的考核,这也反映了教师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动力。其次,职业学校会举办业务竞赛,针对老师来设定,有个人竞赛,也有团体竞赛,这样的比赛加强了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如在某一专业的领域中进行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让教师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学校定期举办这样的比赛,让优秀的人才被发掘出来,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3.注重教学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如何,需要进行评估。为此,学校引入了新的方法,即是三方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议。一方是学生,学校通过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效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态度等方面作出评价。这不仅是一种评价教师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是教师互评,即教师之间进行评议,以教研室为一个单位进行互评,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找出某位教师的不足,并且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在教师之间共勉。第三方是学校对教师的评议。学校组织督导团队对教师进行听课和教学评估,让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做好监督工作,让教师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督导团队会将考核的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其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另外,学校还会组织行业里的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估。
三 职业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教学模式运用得好,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注入式,即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述课本上的内容,强迫学生去记忆,灌注给他们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新的教学模式则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接受,而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提出他们的问题,分享优秀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考。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转变了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
2.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材
现在的教学活动不再是被教材牵着走,而是要教师掌握主动权,去“用教材”。教学要学会创新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整合,选取课本上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个性的教材。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更易接受,而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而对于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学校应该打破体系的限制,根据应用能力和职业类别重新编排,设置新的课堂和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学内容不是对等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应更广。教学内容可以是课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知识。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活动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照搬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创造性地去改编教材。在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重新编排教材,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人才,而教师教学的重点则是技能教育。在这里,不能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并不是掌握了技能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的教育体制要求职业学校把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培养技术人才。学校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掌握技能,学习就业的本领。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学校可以给学生创造出众多的实践机会,用不同的实践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这一方面,学校要做到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实践机会,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保证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学多做,尽可能地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而现在的就业单位都看重应聘者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学校要根据国家对于职业的分类标准和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帮助的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安排,将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改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获得相应的能力证明,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经济的迅猛发展,让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时也对职业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而学校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超.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J].教育管理,2010(4)
[2]鲍建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一、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1.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3.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及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学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4.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据此,学校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美术设计、韩国语、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计算机应用等学历教育专业。另外,还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电焊等短期培训专业,学校拟新增机电一体化(数控车床)、电焊、护理学等专业。
多年来,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社会化、开放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技为主,以专为重,力求素质化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校校联合,强强联手的办学道路,从龙井的市情、校情出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技能特长的培养,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技术实用人才。2007年,学校步入了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二、教学改革要创新机制,以技能为先导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 重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社会的反馈使教学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是必需的,但完全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是难以做到的,即使同一个专业要照顾到众多不同的岗位也是困难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可供选择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笔者认为,重组后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四部分:
(1)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等工具类课程,品德修养、体育、艺术等修身类课程),主要以必修课为主。中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其课程体系必须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打好文化知识基础,使他们毕业后有机会、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对于要求就业的学生,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则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生计课程(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技术科学基础课程,权利和安全的维护、生存技能、职业指导等“通识课程”),以选修课为主,对不同去向的学生可以实行不同方面、不同课程门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能力培养还应包括一般的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社会生活所涉及的经济、管理、法律、安全、生存、创业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当前非对口就业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些社会知识的教育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可能比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重要。通过课程的完善来加强学生社会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生存,满足毕业生再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发展需要,还涉及到发展学生个体人格的问题,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以学校为本位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象牙塔”,向更广泛的知识培训系统方向发展。
(3)通用核心基础课程,以必修课为主,但应有一定的选择性。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加快,职业学校现行的较为狭窄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基础大类的通用知识、基础技能和综合化课程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转岗能力。
(4)专业方向类课程。此部分可根据社会需求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按相近学科或专业设置多个岗位方向,岗位方向课程可以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不同模块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岗位方向。由于目前岗前培训还比较薄弱,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的,没有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通过这部分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自由选择发展方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志向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减少了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就业的困难和风险。
2. 实行分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素质高低差别较大,而且到职业学校求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想升学的,有想学技术就业的,有要求学历教育的等等,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中心低移,教学起点过低,一方面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必然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如对口升学的学生将会受到影响;中心高移,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基础较后进的学生还可能因学习发生困难而退学,造成不必要的学生流失。采用分级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教学搞成快慢班,而是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其都能得到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不能奢望把任何基础的学生都培养到某一个统一的水准,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能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成功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的分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对某些课程学习发生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课程种类或专项实用技术来弥补,这既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能力的某些缺陷,又可以使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至于过低,达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
3. 实行导师制度,加强职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甚至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也不是十分清楚,面临课程的分类、教学的分级、就业方向的发展、课程的选修都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动员职业学校的全体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上来。这种指导应贯穿于从学生入校到就业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指导也不能仅限于课程的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引导,而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有的还可能是多年“双差生”,大多数学生存在着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高才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自信心、进取心、韧性、毅力和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4. 加强创业教育。如果说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尤其是自主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强创业教育不等于加强实践教学,创业涉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优势、家庭条件及环境、社会条件和环境、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的发展方向等诸多非个人因素。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非技术因素,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依据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寻找商机、学会对创业项目是否可行进行调查与论证、学会对创业的成功与否及创业成就进行评价和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操作过程,只有这样的职业学校,才能尽快地、成功地开展创业教育。
5. 实施弹性学制。实施弹性学制是讨论职业学校改革问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之一,要建立柔性的、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机制,实施弹性学制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在实施弹性学制中,大多考虑的是学生能够提前或推迟毕业。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实施弹性学制还应考虑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弹性问题。尤其是在大力倡导创业实践及职业学校向社会开放的情况下“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得到发展,这些“边工作边学习”的学员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要求与在校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将会不同,这就需要有灵活多样性。实施弹性学制是职业学校改革的需要,也是对职业学校的挑战,它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要教师为本
1.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 “教师第一”、“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强化这种意识,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发展创设和谐的环境。
2. 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强大心理力量。学校工作中,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四、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规范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育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教育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我校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理论上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优质课等观摩教学;对青年教师和新任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组长、教学校长等随堂听课,给予直接的、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出学期目标要求并按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比。通过反复的教研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2. 抓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规范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管理部门每学年组织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硬笔书法比赛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教学素质的提高,还必须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的提升,因此我校规定每双周三下午为教研室集中业务学习活动时间,将平时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业务学习与交流,得到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双提高,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学校发展中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加强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教学管理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中重要的组织者,能够及时⒂氲轿镏饰拿鹘ㄉ柚小0樗孀胖泄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中职教育也提出较多的要求以及挑战等,在当前形势下抓好中职技术学校中的教学管理是重要任务。本文将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教学管理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应该充分做好专业设置以及具体课程设置
(一)教学管理以专业设置为基础
对于学校中的教学管理在整体上是以专业设置为主要环节,同时也是贯穿教学活动中的灵魂。在具体专业设置上应该体现出学校中的办学特色以及相关学校发展方向,在教学活动开展上应该始终围绕着专业设置展开,专业设置自身能够决定学校中的生源,同时也能及时反映出学校以及企业中的供求关系。
(二)针对专业设置进行相关课程设置
在明确相关专业设置中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进而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于课程设置在初始环节中没有处理到位,最终对教学效果会有较大的影响。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材选用上是根据课程设置进行的。
(三)积极总结经验,进而寻找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总结相关经验,同时还应吸取教训,这样能够寻找实际学科中的优点以及课程设置中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教学成果中的导向,针对教学教材进行调整,这样能够撰写出校本教材。
二、调动老师工作中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对于教务科来说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担任着支配者以及执行者的角色,因此教务科以及教育者在整体上处于同等的位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在各个环节中的管理,否则在任意环节中存在疏漏的现象,那么在整个教学管理中都是较为不完整的。
(一)加强教育者实际中的教学管理工作
对于教务科来说在日常管理中充当着组织者的身份,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管理中的管理者,自身处于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务科中的教育者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自身一些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是典型中的范例。
(二)教育者应该积极行使自身的职能
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行使自身的职能,同时还应做好教案中的准备等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事项,在整体上应该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状态进而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积极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良好发展。
(三)教育者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上课时不允许迟到,能够保证上课时间,同时不能随意接打电话,不能从事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样会影响课堂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言传身教,如果没有做到位,学生针对老师要求也不会尽力而为,因此老师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是较为重要的。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一)定期举行书法以及写作等相关科目比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定期举行书法以及写作等科目比赛,同时还应积极强化学生自身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存在着学与不学这样的现状,但是通过这种比赛形式能够使学生看到自身的差距,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劣等生的进步,最终达到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二)教师自身转变教学观念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形势下,落后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等不断被取代,在接受新思想以及教学思想中需要一个过程。一些老师针对新课改中的领会没有把握实质内容,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极大兴趣,成绩变化也较小。因此应该加强老师教学思想认识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才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管理要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只有不失时机的,积极主动的进行管理变革。在动态中不断地寻找新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15,S3:85-87.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体制;激励制度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吻合全国教育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格局。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把创新与创效统一起来,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
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本人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点心得和经验,在本文中将逐一与大家分享。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
2、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 “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 “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