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

时间:2023-07-12 16:49:49

导语:在老年人压疮的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人压疮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压疮预防;启示

Inspirations obtain while administrating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

LI PingQIU Dao-xiang.

Author’s addressLuojiang People’s Hospital,Deyang,Sichuan 618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fer on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ho have been throug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thus promoting a speedy recovery for the elderly.Methods Enhance post-operation care,daily living care,psychological care,prevention of bedsores and undergo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Results Post-operation elderly,who had been through the meticulous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increases their compliance and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iscipline themselves to the treatment.Conclusions The period of time spent taking care of these elderly had inspired,to not only intensify the treatment of injuries to strengthen elderly,provide care and concern,carrying out of safety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Advocate establishing a secure and elderly-friendly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in the society for the elderly,so as to prevent unnecessary injuries of the elderly from falls,thus effectively avoid bringing excessive burden to the elderly,their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ost-operation care; Preventive measures; Inspire

随着人口的结构改变,高龄老人比例增高。据报道,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老年人的护理和医疗服务需求日趋重要,特别是高龄老人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就更加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25~96岁,60岁以上56例,60岁以下的7例,平均69岁。内固定术61例,牵引2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恢复而出现焦虑,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耐心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老人的恐惧心理,使其愉快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2.2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2.2.1 加强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及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难咳。因此在麻醉清醒病情允许时,早期抬高床头,鼓励老人有效咳嗽排痰,定时翻身拍背,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呼吸道湿化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栓塞发生。

2.2.2 口腔护理 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残留均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易引起口垢口臭、口腔炎、喉炎,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并发症,促进食欲。

2.2.3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弹性及抵抗力差,感觉迟钝,对痛觉不敏感,极易引起皮肤破损而形成压疮。压疮常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而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尤其好发于老年、危急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具有高患病率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并且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委员会(AH-PCR)估计,美国用于压疮的费用每年为13亿美元,治疗1例压疮约花费500~5000美元,花费金额与压疮程度正相关[1]。

压疮给老人带来巨大痛苦并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加强老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完整,防止护理不当发生压疮。如有一位高龄老人内固术后,高度紧张,怕解便时污染床单、被褥,给护理人员添麻烦,趁陪护不在时,自己放便盆解小便,不慎将尾骶部多处擦伤。为了防止擦伤扩大和感染形成压疮,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碘伏消毒处理,待干后涂上紫草油,再用电吹风吹干擦伤处,4次/d。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观察,并悬空擦伤处,避免受压,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经过认真的防压疮护理,老人的尾骶部擦伤不到1周结痂愈合,也无新的压疮形成。

2.2.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高龄老人肾和膀胱功能减退,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卧床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因此对老人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怕喝水致小便多,给陪护者添麻烦的顾虑,嘱老人多喝水不要憋尿,协助老人按摩腹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小便便意过多时采取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聊天等,夜间给服用地西泮,促进老人睡眠,减少排尿次数,防止多次放便盆擦伤尾骶部。

2.2.5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卧床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应指导老人多吃蔬菜、水果、喝蜂蜜水,变换食物种类,合理搭配营养,保证营养供给。但本组病例仍有一位老人因年龄大,卧床排便不习惯而出现便秘。经口服潘泻叶、石腊油及开塞露塞肛等效果均不好,为及时解除老人便秘,护理人员戴上手套,耐心为老人掏大便,几次后终于解除便秘。以后每天督促排便,有效防止便秘的再次发生。

2.2.6 早期患肢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20°~30°,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麻醉消失后指导老人早期行足趾及踝关节伸屈运动,并按摩下肢。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伤口渗液渗血、引流液量颜色、伤口有无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保持髋部稳定情况下,将双上肢置于前胸作前伸外展上举扩胸运动,同时作深呼吸,10~20 min/次,2次/d。指导老人加强患肢训练,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鼓励老人尽可能日常生活自理,促进老人早日康复。

3 讨论

3.1 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防止跌倒受伤 老年人骨质疏松,常因轻微跌倒而受伤骨折。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2000万老年人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跌倒已成为美国社会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死因[3]。因此,在全社会应加强老年人防跌倒安全教育宣传,增强防范意识,倡导在公共场所和居住空间尽量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无障碍空间。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应保证老人行走方便,无门槛,便于轮椅进出,在墙壁设置不同高度的扶手,便于老年人从蹲位到站位时扶手;楼梯设置牢固扶手;老人睡的床高度要稍低,防止老人坠床受伤;老年人要穿防滑鞋,走路做事小心防跌倒;有老人的家人要处处关心老人,上楼梯爬坡上坎、过街道时尽量搀扶老人,防止老人跌伤。

3.2 温馨亲情护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从本组病例护理体会到,对高龄老人护理要特别尊重,充满爱心和耐心,实施温馨的亲情护理,处处关心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以真情换取老人的信任和配合。如不厌其烦的为老人接大小便;不怕脏臭为老人掏大便,解除便秘痛苦;认真处理擦伤,避免形成压疮;指导老人早期训练,鼓励老人生活自理等。有效避免老年人骨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高龄老人骨折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英,蒙张敏,黄丹莉.压疮评估和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37-39.

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安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护理也越来越热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认识疾病还要学会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护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 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 安全风险。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 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也应时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护理人员在给老人用药时应注意。

2.2.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级护理规定时间巡视病房

三级护理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夜间一般要求每小时1次。但老年人睡眠浅,频繁的巡视容易惊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满。除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外,要求护士在夜间巡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关门轻。在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时,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脸上,可用手挡一下光源。

5 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培训,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预案,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教导,做到防范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时常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在夜晚时分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坠床、猝死、外出”。

5.1 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猝死发病急、病情凶,因此,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猝死的认识,掌握其发病诱因、规律、临床先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饱餐、饮酒过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数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一旦病情稳定,往往恢复晨练,选择的地点、方式因人而异。而此时正是晨间护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当班护士无法顾及每一个患者的行踪。为防意外,平时除做好宣教,严格请假制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晨练方式、持续时间、愿意选择的地点。鼓励在院内、病区内活动,避免选择过于僻静的地点。鼓励与病友同行,尽量不要单独活动。如患者超出平时活动的正常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病房,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第3篇

老年人因肢体不灵活、骨质疏松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创伤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导致伤后恢复慢、卧床时间长等特点[1-2]。对于一些需要术后的老年患者而言,术后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为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术后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不错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6例老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男53例,女45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6.7±3.1)岁,骨折原因:车祸36例,跌伤62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对照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1±3.6)岁,骨折原因:车祸37例,跌伤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两组在性别比、年龄、骨折原因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分组,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4],主要针对临床中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主要包括:

①术后心理护理:因老年人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枯燥,这点对于术后老年人尤其突出,因为术后有较长一段时间需要卧床休息,故此阶段老年人极易产生忧虑及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此时应加强巡护,多与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卧床时可听音乐、看电视等,对于老年患者的疑问及时解答;同时应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和照顾老人,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②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很大一部分患者往往会感到伤口疼痛难忍,此时针对原因明确的疼痛除应用镇痛药之外,还应教授老年人疼痛相关知识,指导其学会减轻疼痛的方法,树立健康良好心态,引导其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兴趣,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③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术后卧床时应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皮肤及压疮发生情况进行提前评估,并预先告知患者和家属压疮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后老年患者需要一段时间保持特殊,同时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怕移动时产生的疼痛而拒绝定时更换,对于此类患者应提前准备好不同规格的圆枕、垫子或空心圈等器具;保持易发压疮部位皮肤干燥,尽量减少摩擦;同时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的易于消化吸收的饮食,以增强体质,防止压疮的发生。

④术后感染的预防:术后除常规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及时开窗通风,使室内温度及湿度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家属应主动帮助护理人员维持好病房环境卫生;同时对于患者应用的器具及时消毒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4篇

关键词: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Ⅲ、Ⅳ期压疮;老年患者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多发生于昏迷、瘫痪者,自主活动能力丧失,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等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病患者,因身体机能退退化,多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老年性疾病,一旦因病卧床不起,身体触床承压部位极易发生压疮病变。

1老年Ⅳ期压疮的主要特点

1.1老年Ⅲ、Ⅳ期压疮的主要特点 压疮是全身、局部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由于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身体条件相对特殊。一旦因病卧床,老年病患者特别是高龄的老年患者,极易发生压疮病变。压疮虽然是与各种病患护理有密切关联的伴随性病变,但具有易患难愈、发展快的特点。老年人如果发生压疮,其创口的修复再生较为困难,一旦发展到了第三期(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溃,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浅层组织坏死)和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则呈现出护理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愈合慢、易反复等特点,成为老年病患护理中的难题,甚至被视为是老年患者护理的"绝症"[1]。

1.2老年Ⅲ、Ⅳ期压疮治疗与护理的主要手段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随之而来的老年性疾病也在增多,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对老年压疮治疗与护理的药物与手段的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临床上对Ⅰ期压疮和Ⅱ期压疮的治疗,可选相对较多,特别采取干湿兼用的护理手段,效果也比较明显。但对于Ⅲ、Ⅳ期压疮因不能采用干性护理等方法[2],治疗护理手段受到一定限制,一些在Ⅰ期压疮和Ⅱ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效好的粉剂药物对本阶段压疮的治疗效果也不如Ⅰ、Ⅱ期明显。特别是Ⅳ期压疮往往有窦道及暴露的肌腱、骨骼存在,清除瘘管内的渗出物及坏死组织成为治疗的关键。一般采用在窦道内冲洗,湿润纱条引流,对暴露的骨骼、肌腱应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进行覆盖等湿性护理手段和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肌肉皮瓣等外科手术方法。但临床实践中。上述护理手段对老年Ⅳ期压疮的愈合作用有限,外科手术的方法对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的适应性也不突出[3]。笔者工作的老年病科在近年收治的老年Ⅳ期压疮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采用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结合抗炎治疗和抗渗出治疗等手段进行联合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治疗压疮的护理观察

2.1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的作用机制 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是一种脂质体靶向营养医用伤口护理膜,是以海藻酸钠及促进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为基本成份的凝胶类创面敷料。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涂于创面后,在较短时间内能形成一层膜,该膜能够为创面提供半密闭湿润透气的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装载氨基酸等细胞生长因子的脂质体通过吸附、融合的方式直接进入创面细胞内,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生长与爬行;从而促进伤口愈合[4]。由于临床上该制剂多结合抗炎治疗和抗渗出治疗等手段用于治疗外伤、烧伤、溃疡、冻疮、疤痕磨削伤及手术伤口的愈合。

2.2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治疗压疮的护理观察

2.2.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压疮患者10例,年龄78~92岁,平均86岁,均为多发压疮。发生部位骶尾部、髂部、股骨大粗隆、小腿部,其中Ⅲ期压疮11 处,Ⅳ期压疮2处。10例患者均为高龄患者,均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基础性疾病,且多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对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性差,临床诊断采用局部换药引流结合抗炎治疗、抗渗出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手段联合护理治疗。

2.2.2愈合评价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干燥结痂;显效:溃疡面缩小,创面干燥无分泌物,有肉芽组织生长;有效:溃疡面无扩展,创面渗出物减少;无效:创面渗出物款减少,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

2.2.3经过 根据临床诊断,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清创、云南白药或表皮生长因子敷创、红外线照射及抗生素、营养液输液等手段,对8例患者采用局部换药结合抗炎治疗、抗渗出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手段联合治疗护理。一般经过3~4w左右的治疗和护理,Ⅰ、Ⅱ期压疮串部效果较明显,8例全部治愈,但对Ⅲ、Ⅳ期压疮的治疗护理效果有限。2例Ⅳ期压疮患部溃疡面无明显好转,治疗基本无效。11 处Ⅲ期压疮患部2例达到显效,7例达到有效,2例无效。用玉红膏、康复新等治疗数月,亦无明显改变。后采用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部进行替代治疗,用药2w左右,Ⅲ期压疮患部创面渗出物减少,溃疡面缩小。用药3w左右,Ⅲ期压疮患部溃疡面缩小,创面干燥无分泌物,达到显效;Ⅳ期压疮患部溃疡愈合,干燥结痂腐肉减少。用药4~6w,Ⅳ期压疮患部新肉芽组织逐渐生长。用药8~12w,Ⅲ期压疮患部达到达到治愈标准;Ⅳ期压疮患部创口深度变浅(约为恢复前的1/3),表皮创面缩小为(约为恢复前的1/2),达到显效治疗效果。

2.2.4典型病例 患者资料:女,92岁,入院诊断患有菌血症、肠功能紊乱、高血压、脑梗塞、帕金森症、低T3综合症、低蛋白血症、泌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骶尾部皮肤分别可见4cm*4cm及1cm*2cm两处破溃,深达肌层,可见脓性分泌物,4cm*4cm压疮破溃深达2cm,下有潜在腔隙:头侧1.8cm、腹侧15cm;右下肢小腿部分别可见2cm*2cm及1cm*2cm两处皮肤破溃,有分泌物渗出、周围红肿。采用常规换药、康复新、云南白药、红玉膏药等局部用药结合抗炎治疗、抗渗出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手段联合治疗护理3w,右下肢压疮好转,骶尾部压疮无明显愈合。改用常规换药后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2w,骶尾部压疮深度未再增加;用药6w,4cm*4cm压疮愈合至2cm*2cm*1.3cm;用药7w,愈合至1cm*1cm*0.5cm,周围皮肤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

3结论

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通过在创面形成保护膜、增加皮肤和机体营养,增强皮肤及机体组织的抵抗力,从而促进组织新生。采用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局部换药引流,结合抗炎治疗、抗渗出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手段联合治疗,对Ⅲ、Ⅳ期压疮的治疗护理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但目前该药使用成本较高,用于一般性压疮治疗护理的经济性较差,可作为顽固性Ⅲ、Ⅳ期压疮治疗的参考用药。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张兵.压疮护理研究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8(04).

[2]姚鸿,陈立红.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11).

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 骨质萎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04-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赖于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2010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30例。 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岁(62~89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例。外固定架固定15例,髓内针固定9例,关节置换5例,其他内固定1例。29例痊愈,1例迁延不愈。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发生突然,适应患者角色慢,表现出烦躁、焦虑和攻击心理。语言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语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因此护士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引导,使患者宣泄出他们不良的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手术成功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2基础病的护理: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疾病是否控制得当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恢复进程。因此对骨折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护理。定时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据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药量。

2.3专科护理:下肢骨牵引的病人仰卧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牵引线与患肢的长轴一致,保持针眼处清洁,可用75%乙醇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在牵引期间鼓励病人进行活动,锻炼患肢,积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手术病人术后应避免患肢出现外旋和内收,可用丁字鞋,抬高患肢,指导保持外展中立位,做到不盘腿,早期不下地。

2.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压疮:长期卧床,加之疼痛不愿意变换,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要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于压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海绵。采用以上护理措施,本组无一例发生压疮。

2.4.2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肺功能减退,特别是长期吸烟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士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时,用手轻轻叩打患者背部,促进其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2.4.3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护士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做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4.4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习惯卧位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而继发泌尿系感染。因此,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多饮水,有尿及时排空,排尿时挤压下腹部使膀胱内残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不习惯卧位排尿者可适当改变或让患者听流水声等促进排尿。老年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会卫生,每天用温开水冲洗会。

2.4.5便秘: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出现排便困难不要勉强用力,可采用开塞露或排便灌肠的方法,以免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2.5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引起食欲不振。应鼓励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特别是晚餐不易过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盐、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请营养师制订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摄入。

3护理体会

老人股骨骨折后卧床时间长,而且患肢必须制动,易产生并发症。手术又可能对基础病加重,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细心,加强基础病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论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2.

第6篇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5-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疾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股骨颈骨折又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外科疾病,同时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类型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共收治了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 80例,我们从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 (年龄、合并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环境的风险因素 (病床、地面)、给药的风险因素、 病人交接的风险因素、便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等几方面来评估病人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有效的减少了风险的发生,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做法

1.1 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的护理风险:由于老年人自身适应性、协调性下降,主动活动减少加上年龄偏高,生理调节、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常伴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早期老年痴呆、视力障碍等疾病,治疗常常涉及多专科用药、治疗;护理上涉及多专科护理,工作上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会存在风险[1]。如:各型糖尿病的专科治疗、各种胰岛素使用和注意事项,如没有经过专科的护理培训,注射胰岛素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引起低血糖、低渗性昏迷等护理风险。

1.2 组织全科护士对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学习交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常见潜在护理风险: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出血性休克、骨折部位移位、术后内固定物(螺纹定、钢板、植入骨片等)松动、人工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或髋关节感染等相关知识,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规范各工作流程;对涉及它科的护理风险的相关知识,采取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组织专科讲课、参加院内相关知识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护士处理风险的应急能力,提高风险意识。

1.3 制定科内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各种报告制度:根据科内常见潜在和存在护理风险,制定猝死、误吸、跌倒、坠床、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等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并经常组织学习及在晨会期间或床旁交接班时抽查提问,同时组织全科护士演练误吸、摔倒、坠床等常见风险预案及处理程序,使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观看演练,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

1.4 组织实施,防范于未然: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由于疼痛、肿胀等刺激,病人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过去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很少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风险性,以及解释需要配合的方法和原因等。而风险管理则强调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在护士和病人、家属间透明化,使“家长制”管理转变为“理解配合”型,达到护患双方互利的目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2]。病人入院时,接诊护士要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工作,对压疮好发的骨隆突处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对院外带入的压疮要写好护理记录,并填写高位压疮评估表及压疮报告单,留家属陪护,详细做好入院须知宣教及健康教育,告知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因未尽告知义务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1.5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病人入院后及时评估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原始的护理方案和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入院初期,由于骨折致局部剧痛、肿胀,病人往往拒绝翻身、抬臀、活动患肢。患者骶尾部、足跟部、内外踝等受压的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同时由于疼痛的刺激,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拒绝配合的情绪变化,有发生坠床、摔倒等风险。疾病初期护理措施的重点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讲解压疮危害及防范措施,根据病情帮助或协助病人翻身、抬臀,受压部位予垫水垫或气垫,减轻局部受压。烦躁病人适当使用约束带、加防护床栏、专人看护、关心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配合,防止坠床、摔倒等护理风险的发生。其后应根据疾病各期特点,动态式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非本专科能解决护理问题,采用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等方法寻求解决措施。整个管理过程,应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用扬弃的观点,不断审核各项护理流程[3]。

2 体会

2.1 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各种应急预案,护士既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和受益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各项应急预案从评估制定实施,整个过程由科内护士直接参与,整个过程护士心中有数,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能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并积极投身到风险管理中去。

2.2 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工作时能更有效地对重点病人、重点病种、重点的治疗、重点护理、重点时段及时有效地监控。根据我科部分病人并发糖尿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期过程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低血糖,但夜间多于白天[5]的特点,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都会被列如夜间重点监控的对象;同样地当天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早期可因术口出血量多而有出现失血性休克可能,也列为重点观察的对象。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预报及各项专科应急预案的制定,使护士工作更有目的性,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的工作中去,克服盲目性、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

2.3 风险意识增强,保护意识、自律性高;病人入院体格检查、皮肤情况的检查由马虎应付式主动检查和汇报;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强化了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明确了职责范围,克服了随意性,盲目性,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2] 钟煜.普外科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9):89-90

[3] 张广清.流程再造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2,1(3):37-39

第7篇

[关键词]护理指导;老年人;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1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几年来对老年慢性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随访指导,分别就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饮食、精神、心理、安全、活动及用药等方面进行了护理指导,从而使老年慢性病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平衡,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实施如下:

1 具体指导

1.1 精神护理指导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常常体现出有怪癖、固执、沉默、悲观等不良情绪,过喜过忧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促使心脏血管疾患和脑卒中发作。

1.2 饮食护理指导

老年患者因牙齿脱落,咀嚼困难,胃肠功能减弱等,对食物不易消化吸收。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少吃多餐,吃富于营养,易消化、吸收食品(如消化不良的话吃一些吗丁啉,莫沙必力片),并多吃水果、蔬菜,因这些食物中含有纤维素,对牙齿有自洁作用,补充维生素刺激肠蠕动。不要吃生冷食物,防止偏食、少食、暴饮暴食,少吃动物脂肪,防止动脉硬化。

1.3 口腔护理指导

口腔是消化道的门户,是一切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饮食后如食物残渣停留口腔,细菌易繁殖,引起口腔患病,易致细菌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疾病,做好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可防止病从口人。

1.4 睡眠的护理指导

由于老年人遇事放心不下,常挂念,因而影响入睡,对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较为敏感,适应性缓慢以及病疾带来的痛苦,导致睡眠前嗜好烟、酒、茶等,这些刺激都会导致失眠。

尽量设法消除各种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指导睡前温热水泡脚洗脚,做保健操等。

1.5 清洁皮肤护理

经常卧床或半卧床的老年患者,做好皮肤、发须的清洁护理,每天做好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定期更换床单、内衣裤、翻身、擦背、洗澡、修剪指甲,以防细菌侵入体内。

1.6 防止压疮护理

老年人的皮肤角化,有皱折,敏感减弱,循环缓慢,一旦损伤后即不易愈合,容易形成压疮。避免皮肤破损是老年病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

指导平时要保持床垫平整、柔软,注意皮肤清洁,要经常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

1.7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较差,积液不易咳出,易患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对久病卧床重症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喷雾护理。在给患者喂饭时不应操之过急,防止水、饭等误吸人呼吸道。

1.8 适当运动

老年人长期卧床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要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协助按摩四肢肌肉,做肢体的屈伸运动等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做些保健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以起到改善脏器功能、舒筋活血的作用。隆冬岁月,寒流频繁,气压多变,老人户外活动过多,因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缺氧,会引起冠脉痉挛,以致猝死。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户外活动应随气温、气压等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1.9 注意安全

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老年患者时需要重视的工作。对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要加床档,上下床要有亲属和护理人员协助,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10 做好患者亲属的协调工作

老年患者大都须亲属儿女陪伴照顾。亲属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情绪,我们是协调亲属各种系统的枢纽,要做好患者亲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抽一些时间来探视老人,生活上多加关心照顾老人,清除老年患者“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想法,使患者感到温暖,并劝亲友探视时,不讲过度兴奋或不快的事情,避免患者情绪波动。总之,在这期间做好协调工作,取得患者亲属的密切配合。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老年慢性患者特点与一般患者不同。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生理功能的衰竭,特别是大脑功能的衰退导致感知能力和记忆力下降,加之长期患病对许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2 心理分析

对老年慢性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要掌握老年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对老年人的护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长期从事内科护理工作,对老年慢性患者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与护理,报告如下:

2.1 老年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盲目求治;②猜疑心理;③焦虑情绪。

2.2 老年慢性患者的心理护理

①理解性劝导,要尊重理解他们的行为,耐心解释盲目求医、私服偏方、加大荮物剂量的危害性。②消除焦虑,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开导启发患者,使其有长期和疾病斗争的心理准备。③做好基础护理,关心帮助患者。护理人员要说服动员家属、单位常来探望,并经常深入病房,有计划、有目的地与患者淡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感到温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入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衰退,这些内分泌系随增龄的变化表现最突出的雌性激素功能减退,妇女闭经以后各种老化症,如动脉硬化、心血管以及癌症、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都明显增多。随着老年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人衰老征象与雌激素分泌减少密切相关,因此提山用雌激素补充疗法防治老年性疾病。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71-02

我科自1999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92例,均行钻孔引流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头颅CT证实的硬膜下血肿92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3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37例,不能回忆头部外伤史者55例;受伤至出现症状的时间:3周~3个月21例,3个月~6个月16例;合并心脏病15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3例。

2 临床表现

肢体瘫痪15例,头痛23例,呕吐22例,视水肿15例,智力、精神异常8例,眩晕5例,情感障碍12例。

2.1 手术方法

92例患者经完善术前准备后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颅骨钻孔,扩大骨窗达3 cm×3 cm,术野中部分撕脱,术后引流[1]。

2.2结果

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为治愈标准。治愈85例,好转7例,无1例症状加重及死亡。平均住院10天,均顺利康复出院。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及陪护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房环境及院内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做好生活护理,外出做检查时应有专人陪同。老年人由于性格改变,记忆力差,常周而复始叙述相同的事情,加之疾病的折磨,对人冷淡、不信任、多疑,甚至出现敌对行为。因此,护士要耐心、坦诚对待病人,巧妙解释病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鼓励病人与病人之间多接触,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分散注意力,避免其独处一室,郁郁寡欢。人到老年,对家庭有一种依赖心理,特别是生病住院,更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爱护。因此,应鼓励家属常来看望病人,多体贴,多关心老人的病情,特别是平时关系不佳的子女,若到病房探望老人,老人会感到幸福和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明确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要求,主动配合手术,避免因对手术缺乏了解而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对术前晚上不能入睡者可应用镇静剂。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及时调整,进入最佳治疗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1.2 生理准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相应减退,主要脏器的代谢能力、机体储备能力及营养状态也逐渐下降,易患多种疾病,对老年患者除了解本身疾病外,还应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注意有无影响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①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②肝肾功能;③营养代谢状况;④内分泌功能;⑤血液系统等。针对患者情况做好对症处理可避免潜在的危险发生[2]。另外,老年患者胃肠道蠕动差,加上患者长期卧床及进食少,应注意防止便秘,及时通便,防止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而诱发脑疝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1.3 落实重点工作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注意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手术野皮肤准备及皮试,术前8 h禁食水,进手术室前取掉假牙等饰物,排空大小便,全麻者留置尿管。

3.2 术后护理

3.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和脑萎缩,颅内空间较大,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静脉输液时应注意滴速,不宜过快,防止发生心衰。

3.2.2 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不可受压、成角、扭曲、折叠或打折,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根据颅内压力的高低调整引流袋悬挂的高度;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通常于术后第2~3天经复查CT后拔除引流管。

3.2.3 脱水剂应用的护理由于此病易发生于老年人,一般情况下脑压都不高。如发生颅内压增高,应警惕是否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如需用甘露醇,一般小剂量应用,以125 ml为宜,滴速10~25 ml/min,输液时多巡视,防止液体外渗。

3.2.4 体温的观察老年人术后由于物、手术室内低温环境、静脉输液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后应注意保暖,老年人感觉迟钝,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超过50℃,并在外面包裹治疗巾,防止皮肤烫伤。保证患者体温维持在36℃以上。体温高热时,应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慎用解热剂,防止因出汗过多引起病人虚脱。

3.2.5 皮肤护理及瘫痪肢体的护理老年人脂肪组织减少,弹性降低,汗液分泌减少,活动能力差,易发生压疮。卧床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必要时用压疮预防垫,以防止发生压疮。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及深部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有效的按摩和被动运动、配合理疗及电针等促使肌力恢复,在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的同时,也要督促病人进行健肢的主、被动活动,每日2~3次,每次15 min。

3.2.6 尿潴留和排尿困难的护理老年男性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加上术中麻醉因素,术后很容易出现尿潴留、排尿困难。可采用水声诱导,腹部热敷、按摩、松弛术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尿。如仍不能自行排尿可留置尿管,注意每日消毒尿道口,定期更换尿袋,发现尿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行尿常规检查,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2.7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老年人由于气管、支气管内纤毛活性降低,肺泡表层的纤维组织增加,多伴有咳嗽反射低下,是引起肺不张、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帮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防止痰液坠积,定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咳出,对不能顺利排痰者应及时吸痰。病室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3.2.8 腹胀与便秘的护理老年患者各种脏器功能恢复缓慢,代偿力差,加之术后头部有引流管,卧床时间长,不常活动,肠蠕动减慢,易引起腹胀。鼓励患者术后合理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另可沿右下腹――上腹――左下腹的顺序环形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便秘者应给予开塞露或低压小剂量灌肠,必要时戴手套掏出粪块,减小腹压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压高的病人禁忌高压灌肠,以免引起脑疝。

3.2.9 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术后宜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注意保暖,翻身、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巧,避免患者用力;②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减轻疼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因为疼痛会使舒张压明显升高[3];③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注意监测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0 mmol/L,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防止高血糖昏迷或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338.

[2]杨梅,桓灵芝,武建华,等. 老年患者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43.

第9篇

关键词:  压疮  评估  预防护理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加拿大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是15.1%,而中华护理杂志报道:曾对34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调查中发现,压疮的高发率位居第二。压疮的高发人群是年老体弱、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等无自主行为能力或疾病影响不能改变的患者。随着病家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也就是说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而预防发生也就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通过有效的预防护理,压疮发生率自2006年的1.2%下降到2009年的0.5%,从而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为创建和谐就医环境尽一份力。现将护理体会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勉。

        1  压疮的概念

        1.1 美国的NPUAP(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 2007年2月的会议上对压疮下的定义: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结果。

        1.2 我国护理学沿用的压疮概念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2  压疮的病理学

        压疮的病理实质是:受累部位皮肤软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平均压4.27kPa(32mmHg)的持续压力,即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而影响组织血供,导致组织缺氧。

        3  压疮的危害

        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而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比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6倍。

        4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首先,责任护士采用Waterlows量化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筛选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护理。

        4.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压疮预防中应用的意义

        4.1.1 量化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比临床经验判断更科学可靠。

        4.1.2 对压疮发生不同危险程度的病人,可以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压疮措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及被动性,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4.1.3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可作为定义难免性压疮的依据之一。

        4.1.4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病人出院后作为护理病历的一部分,存入病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依据,作为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

        4.2  评估内容

        4.2.1 原发病情况  患何种疾病,严重程度。

        4.2.2 全身情况  意识状况、二便情况、有无合并症等。

        4.2.3 营养状况  饮食习惯结构、体质指数。

        4.2.4 体检  肌力、肌张力、全身皮肤质量(弹性、色泽、温度、感觉)等。

        4.2.5 认知能力  对疾病、压疮的认识,配合能力、信心等。

        4.2.6 经济状况  可作为选用防、治压疮材料的参考。

        4.2.7伤口局部状况  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深度、有无窦道或腔洞,创面颜色、气味,渗出液性质、量,有无肉芽组织及生长情况,创面有无感染等。

    责任护士通过以上评估,分析病人所处压疮危险状态,制定防治计划,

        5  高、中危病人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