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习研讨交流

时间:2023-07-12 16:49:50

导语:在学习研讨交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习研讨交流

第1篇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召开以后,市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深化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我们把组织开展好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7月30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召开后,我们迅速行动,于7月31日上午召开市纪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靳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8月4日召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台帐,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和督查组四个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出台了《学习方案》和《督导方案》,细化各项工作要求,确保活动扎实推进。明确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过程服从效果,做到“深、广、细、实”。“深”就是要静下心来,深入学习、深入查摆,决不空泛议论,做表面文章;“广”就是要做到讨论交流和征求意见要广泛;“细”就是要按照《活动方案》抓具体、抓细化、抓延伸;“实”就是要查实情、求实效,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创新,使反腐倡廉建设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同时,利用*党风廉政网、纪检监察信息等载体及时反映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促进大讨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突出重点,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我们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市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一是实行全员抓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市纪委监察局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实行分管常委挂帅,室主任负责,全员抓优化发展环境;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提高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全力参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效能监察、廉政监察、执法监察、纠风治乱、案件查办、宣传教育等工作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来开展,进一步打响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二是严查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硬起手腕抓整治、抓典型,抓住顶风违纪、损害环境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惩处并公开曝光。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对涉企“四乱”和机关“四难”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有报必查、查必有果、查必到人、查必重处。积极协调组织公检法等部门开展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以及黑恶势力介入建筑领域等违法行为。三是强力推进高效服务型机关建设。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细化目标,量化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台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创建高效服务型机关的工作任务和五项制度;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对项目流程进一步实施优化简化,确保进驻项目全部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实施审批监控。四是扎实开展涉企科室评议活动。在*政府网、*党风廉政网等网络媒体上开辟专栏,公开参加评议的科室及工作职责,开展网上群众投票评议,全面推进涉企科室评议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调动群众共创良好环境的积极性。五是抓好制度建设。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健全完善,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六是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形象,事事关乎发展环境”和“企业至上、纳税人至上”的思想,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更加自觉地珍惜环境、维护环境,努力把*建成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三、统筹兼顾,注重学习促进工作

我们把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同推进当前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一并谋划、统筹考虑,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检验大讨论活动成果。

第2篇

很多家长对中考的重视程度比高考还要高,而数学是考试中的核心课程,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肩上的重任,对我们中考前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三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总复习情况,从想法、做法、体会三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复习建议与备考策略。

一、 想法

总复习开展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路,有一定目标,或者说要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争取达到某种效果。很难具体地表述清楚。开始复习时,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个想法:保持快乐 (数学知识+非数学知识)

第二个想法:强调读题 (有利于良好心态的建立)

第三个想法:规范格式

第四个想法:注重反思(“埋头做题不反思”是较普遍的解题惯性.教会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反思:审题要注意什么?本题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这些基础方面我有哪些缺漏,怎样弥补?在解题思路上,哪一个关节点容易受阻,是如何解决的?解题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本题的解题方法还可适用于哪些问题?反映了什么数学思想?在考试中如何表述解题的过程?)我要求我的学生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收获:

二、 做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考说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并将计划告诉学生,给学生以积极心理暗示——复习是有计划、有措施的,一定能顺利完成。我们将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单元复习 时间大致定为下学期初(一般3月底结束)8个周左右。目的是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是总复习的重点。

(一)主要策略:

1、研读《中考说明》 将《中考说明》上的考点要求和样题印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对照考点要求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

2、单元复习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关键,以课本为主,进行版块复习。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全部内容归纳成下面10个版块: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与概率、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图形变换(图形与坐标)、全等形与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大约共用37课时。(加上作业分析及增加几节综合题 约8周) 版块复习过程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时期,也是老师们最辛苦的环节之一。在版块复习中,告诉学生每个版块在中考中占的大致比例。例题、习题选择主要依据课本,将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改编训练。在每一知识块中,即要重视三基,这与该阶段的复习主要目标想一致;又要渗透一些实际应用题、动态探索题,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减轻了第二轮复习的难度和负担。我个人认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呈台阶形,要有一定的时间差,而非斜坡形。在第一阶段复习中适时加入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很有必要,但要求要合理。某些综合题分析后….

3、同步检测 紧扣本单元考点,以《中考说明》为依据,以近三年中考题为题材,选取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考题进行分析和检测,注意训练学生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每个版快同步检测注重前后联系,本单元占70%,其余单元的重点渗透30%。

(二)存在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 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 体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三) 几点建议

1、以书为本,重视三基。数学中考卷,试题中容易题(难度系数0.7以上)共103分,占69%;稍难题(难度系数0.4-0.7之间)共32分,占21%;较难题(难度系数0.4以下)共15分,占10%.复习时不能脱离课本。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题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难度适宜 (起点尽可能低,但要有适当思维度),

4、注重尖子生的“尖” (站得高看得远)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 时间大致定在3月底 ——4月底,7周左右。目的查漏补缺,提高分析能力。

(一)主要策略:

1、专题复习、印发讲义 根据我市近几年中考试卷的结构,确定了十个专题:基本运算类、基本证明类、解直角三角形、圆、统计应用类、图表信息类、阅读创新类、动手操作类、课题学习类、压轴类。

2、关注细节,想课堂要思维

3、课后落实,规范格式

4、归纳反思,提高能力

(二)存在问题

把第一阶段复习机械重复 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难题太多,难题太难,难题太怪 急于赶进度

(三)几点建议

(四)复习课举例

1、反比例函数复习以基本知识为起点,落实三基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为目标。通过后面几节函数综合题的复习,可以加深该专题的掌握

2、压轴类(动态几何类)不确定的,一般都需要分类,而动态几何题由于其图形的变化,产生多种情形,因此需分类讨论。

用铅笔画动态全过程

例题1

回顾该题,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分类,第一个层面,由于m点的变化 第二个层面,由于直角顶点的不确定又产生了三种情况

例题2

回顾本题 动态全过程 特别是临界情况,一般分析时,先起始状态,再终止状态,然后中间过程。

第三阶段 提高复习

时间:

目的:

策略:

1、收集信息,出好选好试卷 (包括学生错误较多的,方法生疏的但不是怪方法,转化不熟练的,也即学生知识盲点,也包含我们自己有时也存在这样的盲点,难度不大的新题型.社会热点,及时穿插底三阶段的复习中)

2、模拟考试训练;(可适当调整时间)

3、认真做好考后工作 (及时批阅,扣分要稍狠,针对性讲评, 收集记录代表性错误)

4、穿插专题课(不能完全用试卷代替上课)

问题:

1、模拟试卷没有起到模拟价值

2、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3、讲评课就题论题(我们要的是做一个题,掌握一类题)

4.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该阶段,学生心理负担较大,心态浮躁,要及时调节,特别有些成绩波动很大的)数学这科的波动多数同学都比较大,数学分值高(题目贵),出现这个情况, ….

建议:

1、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高于中考 (刚开始,时间宽松点,难度低一点但….)

2、加强基础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3、选准要讲评的题目,立足一个“透”字(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是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4、让学生向错误学习,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

第四阶段 回味复习

时间:

目的: (不能再以提高能力为目标)

策略:

1、做到三 “通览”,一“不钻”

2、无差错训练

3、解题技巧的选择题、填空题,主要强调用以下方法:直接法、 验证法、排除法、特殊值法、图示法、操作法、工具法(工具法、操作法对于好一点的同学可用来检验,对于困难同学提供了一个方法)

4、应试技巧的教育(舍得放弃)

5、适度的练习(一天、两天不做题,马上生疏。准备难度适当的练习,我个人倾向应用题)

6、考前心理辅导,调节心态

存在问题:

1、大量的模拟练习卷,加大学生心理负担,过度紧张;

2、只动眼,不动手,过早感受成功喜悦,过度放松

3、计算准确率下降;

4、忽视错误根源,造成分析能力退步;

试卷讲评课

1、分析试卷、了解障碍:教师先要进行试卷的得失分析,着重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和障碍。

2、提前发卷,进行“找分”训练:提前半天发卷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析改正和进行“找分”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考试中的粗心大意的危害,同时“找分”能树立学生自信。

3、归类点评,习得技巧:评讲可以题型归类、知识归类、解法归类;要点评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如在解答难题方面要力争知多少,写多少,争取得分点,得步骤分,甚至争取阅卷教师恩赐分。

4、“明码标价”,明确查错:评讲时要让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和查错常用手段,避免过失丢分。如解题中忘检验、忘带单位等等。

5、指导学生整理错题集。

三、体会复习阶段五关注

无论复习课怎么上,关键看是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参与状态(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是看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是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成效状态(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第3篇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要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领导班子成员强党性、守纪律、树正气、干实事,认真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为保持镇“全县率先、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对象范围

镇领导班子成员

三、学习内容

第一专题学习研讨时间(6月上旬—7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一次交流研讨;

3.七一前,结合纪念建党94周年和日常工作安排,利用党性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等党性教育活动,并进行第二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时间(8月初—9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研读规定内容,重点研读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8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三次交流研讨;

3.9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四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进一步修改“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第三专题学习研讨时间(10月初—11月底)

学习内容:重点围绕严以用权、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开展。重点研读规定内容,同时研读关于四个全面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1.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

2.10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五次交流研讨;

3.11月份举行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第六次交流研讨;

4.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完善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边学边查边改。

四、学习形式

1.召开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精读指定学习内容,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2.举办专题党课。镇党委书记同志围绕“三严三实”主题、学习弘扬精神和弘扬向上文化,带头讲党课;组织观看《的“严”与“实”》、《心灯》等党性教育专题片;结合建党94周年,围绕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厉行节约、坚持廉洁从政、坚决反对等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

3.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专题教育,重点围绕开展向伟人,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典型事迹,从本地区本部门出现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突出交流互动,撰写心得体会,每个专题安排2-3次互动式交流研讨,每次安排部分班子成员作交流发言,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实际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做到踊跃发言、相互讨论启发、形成思想共识。要按照学习内容对标找差,每个专题都要相应列出自身“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改。

五、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镇领导班子成员要统筹做好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办负责做好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的安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

第4篇

教学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一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加与兄弟学校的切磋交流与学习,秉承学校“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原则,我校积极开展校际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力求做到拓宽渠道,博采众长,尽可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x年x月x日下午2点,xx学校校长戴宗带领十余名教师来到我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开展情况交流。我校校长xx代表学校对xx学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xx学校的老师们参观学校教学楼、操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会议室、班班通设施及道德讲堂等。之后,由我校英语组教师xx、数学组教师xx、语文老师组xx及xx学校英语组教师卢雅洁、数学组教师钱琳、语文组教师陈思琪,分别为各教研组的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公开课。课后由我校英语组、语文组及数学组教研组长组织两校教师们进行了积极的研讨评课。各位听课的老师们都对本次公开课上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大家发言踊跃各抒己见。

在两校老师们积极参与授课评课的同时,我校校长xx与我校党支部书记xx正与xx学校校长xx及党支部书记xx,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交流。两校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开展情况,两校校长也谈了自己在此项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我校校长杨从政重点谈到了活动中还需要加大力度落实的问题:一是继续深化学习教育、二是继续查摆解决问题、三是继续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戴宗校长也表示:总结和反思前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党支部的角度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在活动的开展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本次交流活动给两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利的促进了两校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时也增进了兄弟学校的相互了解、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两校之间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二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逐渐发现,就试教育已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只会拿满分的书呆子。原先的课堂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设计的,不管学生智力水平有多种高低差异,要求一委向满分看齐。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今天,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交流研讨中学习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就运而生的。

一、注重发挥学生民主性,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教育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鼓励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发挥学生的民主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让低智商的学生回答最基本的答案,说最初应有的想法,调动其积极性,鼓励中高智商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做到认真听,及时反馈,对的给予鼓励,错的让其继续努力,让中高智商的同学的成功的兴奋感,让低智商的同学有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最主要的,在这种交流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看到别人思维的闪光点,养成虚心求教的好习惯。

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有“法”可用,成为会学习的人,通过教师的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记得牢,用得快。

小学教学中的规律,定律或方法等,除个别教师介绍外,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例题和教师引导,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能力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方法学到之后,做到学有所用,避免有的学生只知道理论而不应用于实践。

三、练习形式多样,体现交流研讨的团结精神。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备课;联片式研训

备课是作为教学的准备阶段,是进行有效上课的前提,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联片式研训”对小学数学有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真正做到有效上课、有效备课和有效训练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那我们该怎样利用“联片式研训”平台对小学数学进行有效教学呢?首先,也就是我们的准备环节,从有效备课开始,做到集体备课的有效提高.

一、“联片式研训”平台的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的实践

(一)搭建交流平台,对网络研讨和实地研讨进行统一

在学习中有交流才有教研,只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才能称得上是集体备课,跨校的集体备课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才能有效快捷地为不同学校的教师提供及时的交流. 每次备课的前期我们都会及时地把初稿到网上,一般都会提前两周左右到网络上,可以给教师足够的阅读时间,并进行回复讨论.在网络上都是通过文本的方法进行交流,不能达到有效的交流讨论,所以还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同时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延续等工作,达到实地和网络的统一. 一般会两周左右教师就会见一次面,进行开展区域研讨或者小团队教学活动,谈谈自己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研究出好的教学方案.

(二)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个人钻研与集体智慧的统一

学习共同体就是指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实现统一的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只有事先做好规划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利用“联片式研训”的平台,在不同时间进行,对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备课任务,让每一位老师都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的过程,对于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其备课原件进行研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修改,结合大家的建议择优对备课进行完善,得出最终的智慧的结晶,从而达到个人钻研与集体智慧的结合.

(三)以单元为备课单位,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我们以单元为备课主体,必须对所学习的部分进行锁定,对课程的机构做细致的规定,这也就是有效地实现群体共性和教师个性的有效配合. 然而我们规定的内容有单元的目标、知识的结构、课时目标、练习题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等,其中前三项是教师的备课需要,而教学策略也就要因情况而异了,进行系统的处理. 同时我们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深度上的要求,发到网上供片区的教师使用,这样做不仅把集体备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还对教师掌握单元意思和整体教材的能力进行了提高.

(四)建立动力机制,实现团队竞争与区域共进的统一

有效备课也必须建立动力机制才能激发教师研讨的积极性. 由于每个学校备课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对备课的质量也就有了可比性,也就促使团队通力合作,并积极地参与团队的研讨活动. 然而我们在每一阶段集体备课活动结束之后,都把备课较好的公布在网络上,把优秀的展示出来,并作为全区老师的参考对象,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老师,作为老师前进的动力.

二、“联片式研训”平台的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效果

(一)分工合作,资源丰富

开展“联片式研训”对小学数学有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通过上面的实践,实现了教师与学校的分工合作,并实现了资源共享. 美国的彼得·圣吉认为:自我的超越是组织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团体学习实现个体愿望的整合. 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之外,更要注重合作交流.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助开展“联片式研训”为小学数学有效备课提供的发展平台,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积极配合,进行跨校集体备课,带动学校青年教师的备课习惯,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二)辐射带动,注重实效

1. 跨校备课研讨,要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组织研讨活动邀请兄弟学校的教师来我们学校,或者是我们去兄弟学校,进行联片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大家都踊跃发言,积极地对集体备课和精品课例提出看法和建议,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运用理论引领,进行实际探索,力求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引领自己的教学,然后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并大力运用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其中自主学习是不定时间、不定内容、不定空间和不定方法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是老师们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而集体学习就是在研讨会上进行统一的学习,大家进行互相交流,互相研讨,并起到互相启发的促进作用,且邀请名师主持讲座,让老师们多学多了解,并做相应的引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教师积极地参与集体备课,切实把集体备课用于课堂中,并注意及时反思,形成每月一次的反思大总结,放到网上或者挂在博客上,与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

(三)教研氛围浓厚

教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就是我们怎样完善课堂教学的实际行动,把学校最直接和最实际的问题解决了,集体备课中大家感兴趣的课程在进行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主要是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使教学研究的气氛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邢秀萍.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与反思[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87-87.

[2]韦树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9(6):55-56.

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新生研讨课 教学模式

一、前言

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之间如何衔接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由于我国高考制度造成中学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从而造成本科新生在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因此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质量,新生研讨课正是在对上述问题的反思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大学课堂。在我国,“新生研讨课”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高校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探讨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1]。

二、国内外新生研讨课研究现状分析

新生研讨课的理念源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思想萌芽于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发展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尽管不同高校都认为新生研讨课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帮助新生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融入团队学习,改变中学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术旨趣和锻炼学术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的转换,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不同高校对新生研讨课的定义及培养目标的界定有所不同。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里海大学的工程实践导论模式的新生研讨课:通过专题项目,为新生提供在实验室环境下工作、与专业教师接触的机会,此外,该课程还包括18次左右的系列讲座,向新生传授团队合作、交流、工程设计、创新解决方案、项目规划、工程伦理、职业精神等基本技能,以便从各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程”,通过选择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习、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南卡罗来纳大学从1972年始创的新生研讨课―university101课程项目(简称U101课程),成为全美一年级新生研讨课的模板。区别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性转换为重点的新生研讨课,更加关注新生适应性转换,着力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帮助新生适应和发展大学生活,实现大学的角色转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U101课程在设计

中有意增加了适应性转换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利用好新生研讨课的指定教科书《转变》,为学生研习课程提供学习索引;另一方面,选择一些特定的书目,开设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如学习技巧和方式、校园活动参与、职业探索等,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体验[2]。

(2)国内研究现状

2003年,清华大学在大学本科的新生中首次推出一种新的课型――新生研讨课,首批开出的31门新生研讨课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都是由各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其主要教学方式是在教授主持下,围绕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3]。

上海交通大学在新生研讨课中,为新生开设的一些对教学场景进行特别设计,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大学一年级这关键时期的转折,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为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拓宽视野,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为保证小组讨论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一般限定在8-30人,在教师的主持下,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口头及协作训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

南京大学的新生研讨课的定位为:希望其通过小班化教学,不仅使新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生研讨课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是特别注重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体验到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4]。

从各高校新生研讨课的基本内涵看,它作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现有课程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班级规模一般较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广泛,考核方式多样化,并且,国内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规模与深度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土木工程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针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本课程以讲座及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启发学生对土木工程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大学学习方法的养成打下基础。

(1)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培养目标

1)启发学生从个人的知识背景出发,理性、科学地认识所学专业,完成对土木工程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能够将未来从业的执业资格(例如建造师)所需的知识与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形成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的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爱好,做好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

(2)新生研讨课的课程意义

第7篇

1. 教师对课堂数学交流认识不足,对交流的形式缺乏正确的指导

数学交流并不是你问我答那么简单,更不能被所谓的正确答案牵着鼻子走,导致整个交流过程都是老师预设好的.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教师心中无数.

2. 学生交流意识淡薄

传统的课堂养成了学生习惯听老师的话,不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观念不强. 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数学交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那么,如何改善数学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师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真诚地赏识孩子的学习心得.

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给设计的问题进行分类:基础性问题留给学困生;拓展性问题留给中等生;探究性问题留给优等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都能得到能力的发展,尝试与别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二、依据具体内容,确定交流方式

教师一定要潜心备课,对于某一教学内容适合用哪种交流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在课堂中进行正确地引导.

1. 主题研究——研讨

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 研讨的范围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甚至全班同学之间. 这样的研讨有助于全体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活动交往的能力.

2. 作品展示——评议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必将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学生就有大量的机会进行非常有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并形成独特的发现. 将这些实践、探索、发现展示出来,请学习伙伴共同评议、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因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学生的探索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发现,错误实际上是通向理解的自然阶梯,是儿童走向更高理解水平的中间环节. 因此,将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加以评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直面质疑——辩论

第8篇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以网络资源和手段进行提升,“以课代研,以研促训”,在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中,教学难关被一个一个攻破,教学中的教学问题被一个一个解决,使教师在问题和实践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师个人(或同年级同学科的2~3人)层面的课例解读反思――个人反思

1.观课反思。

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空中课堂或示范课例,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后,通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解读反思,重构教案,再进行教学实践,再对比找差距的方法提升学科教学水平。这种方法对于薄弱学科效果尤为突出。

2.教课反思。

组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专题,通过“实践―反思―实践……”这样一个带有行动研究方式的教学反思,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超越自我,获得理性上的发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积极的反思、评价,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有机结合,用新课程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3.交流反思。

教师网上拜师,走进论坛,通过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与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等各类理论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进行远程自由对话,这种对话虽然缺乏即时互动的情境,但是有着现实中无法比拟的丰盈性和可选择性。首先是校园网上的主题论坛、互联网上的自由论坛(如人教论坛、校本研究网)等;其次是愉快轻松的教研沙龙,如“我也来说两句”、“我讲我的教学故事”、“我用新教材”等形式。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倾诉自己对新课程的感悟,释放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感,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见解,在交流中有了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感悟,在感悟中有了启迪,在启迪中有了出路。

教研组层面的公开课例研讨活动――同伴互助

1.互听互评,研讨交流。

在教研组层面,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我们重点围绕每位教师的个人小课题,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说课”、“学习―说课―上课―反思”、“学习―备课―听课―评课”的系列课例研讨活动。课后组织参与听课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课,围绕教学进行多侧面、深层次的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等级评价,教研组汇总整理评课意见与建议,填写听评课反馈表,和教师进一步交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第二轮跟踪复听,以督促授课教师反思改进、检验其整改效果。

2.师徒结对,同课异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面对实际,能者为师,讲求实效”的新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我校有传统意义上的“带教”,也有那种亦师亦徒、互为师徒式的“同伴结对”,经历了“发现特长―提供课例―观摩―交流―互补”的过程。

根据本校实际,确定推广示范的主题,由主讲教师展示渗透新理念的示范课,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听课。再由结对徒弟根据自己学生的教学实际,在其他班教学同一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寻找进步与差距,课后采取主评人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评课。听评课结束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订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根据教师梯队建设和青蓝工程结对活动。

学校层面的主题课例剖析活动――专业引领

主题课例剖析活动操作流程:征集问题―确定主题―准备主题发言―组织研讨课例―引领观课―准备评课―主题发言―执教说课―评课交流、答辩―专家点评―写出总结、案例。

网络层面的互动交流活动――网上教研

1.开辟校园网上“交流论坛”。

我校依托“湖北教育网”上的模板,在学校校园网开辟了网上“交流论坛”。一是教师个体间的交流。教师建好自己的论坛,针对教师个人观点、教学设计、提供的研讨课或公开课、教学反思等相互之间跟帖讨论。二是教师群体间的交流。①沙龙式论坛。由教师个人提出困惑或某些热点,其他教师发帖各抒己见;②自由式论坛。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针对学校近期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现象提炼出主题,到论坛上,全体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建立教师博客群。

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博客特别适合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对其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成为教师学习、反思的源泉。

我校利用博客的在线“共享”功能,把教师和博客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心得交流、灵感记录等,相互交流,在分享和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形成个人体验的资源积淀,来支持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自我成长。

3.参加UC教研群。

2006年秋季,我校数学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UC教研群。通过语音和文字与全自治州、全省的同行,对有关数学教学中的得失、疑难困惑进行交流研讨。知音就在眼前,师者就在身边。

4.开展区域互动交流活动。

第9篇

一、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

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 笔者提示导学时就提出以下目标:①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②情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平等、协同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同、竞争等意识。③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论辩之能力。

揭示重点、难点。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

提出教学要求。教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如阅读课文后,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便实现学习迁移。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

教师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小组宜小,4~6人为一组,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好是中等2~4人,优差各1人)。各小组设有主持人(主持小组讨论)、记录员(简单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和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提供大家研讨;其次各人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再者,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两个小组发言,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也可以互相批改练习题。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相互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理解。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对交流的方式、程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不失时机地提出有关内容重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如某些词、词组用法,某些句子的理解,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引导各小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地开展研讨交流,并适时进行讲评;要牢牢把握时间,对各个环节的活动效率及时作出调控,使组际交流高效进行。

五、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