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物平面设计

时间:2023-07-12 16:49:52

导语:在建筑物平面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物平面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平面 体形设计 节能方案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逐步认识到节能与环保的重要,节能也逐步进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当中,建筑行业是作为耗能较多的行业,对于节能的意识应该更强烈。通过对于建筑平面设计中的体形设计来改善建筑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1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墙设计方案

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建筑物外墙的设计,外墙在整个节能设计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季节角度上去进行考虑,冬季和夏季两个季节是建筑物发挥重要作用的季节,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建筑物体的外墙受到太阳光照和太阳直射的作用下,室外的气温在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将热量传导到建筑物体的墙体内部,有的高温季节可以使整个墙体的温度达到6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度透过墙体不断的向室内进行传导。建筑物体的外墙在整个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同时太阳光照的时候能够导致墙体温度的升高,但是这样的温度传导都是极弱的,更多的时候是墙体在发挥着挡风和保温的作用。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建筑物内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房子的外墙够厚,这样就能抵御寒风的侵袭。因此, 住宅设计在外墙上常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例如, 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小孔多孔砖、加气砼砌块替代实心黏土砖砌筑外墙体, 它们的传热系数分别为实心黏土砖墙的80%和50%。另外在外墙上增设外保温材料, 保温隔热效果也非常显著。

另外在建筑物外墙设计中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外墙色彩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的不同而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应该充分重视到寒冷季节较长而热的天气较短的因素,在外墙色彩的设计上应该是充分利用吸热性更好的颜色,如灰色或者稍微偏暗的颜色,选择这样的颜色有助于建筑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多的吸收来自太阳的温度,达到室内温度升高的合理走向,而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夏季较长的季节里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颜色的不同对于室内温度传导的效果不一样,鉴于要提升建筑物内的凉爽和舒适度,应该选择颜色较浅的色调,如白色、米色等颜色,这些颜色能够使建筑物将来自太阳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得太阳光的温度不能够全部传导到建筑物体内部去。这样就能起到良好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的效果。总之,在建筑物体的平面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外墙厚度的设计,只有考虑到墙体厚度的状况,才能将建筑物的墙体设计的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外墙的颜色,使对建筑物进行节能减排的设计更加趋向合理化。

2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很重要的节能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窗户的合理设计,外窗在建筑物中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外窗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和保温隔热的性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发挥好外窗的隔热保温作用,就要从外窗的结构进行设计,外窗的结构对于调节温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同结构的外窗对于室内温度的保持和室外温度的隔热是具有不同的效果的。例如, 推拉窗的窗扇在窗框下滑轨来回滑动, 上部有较大的空间, 下缘有滑轮间的空隙, 窗扇上下形成明显的空气对流交换通道, 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较大的能量损,空气对流和能量损失的大小与窗扇上下空间大小成正比。

在建筑物体形的设计过程中有的外窗设计成了推拉窗、上推窗、固定窗户,从节能效果上来看这些窗户都发挥着一定的保温和节能的效果,但是发挥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推拉式的窗户可以称之为节能窗户的典范,这样的窗户随手就可以将窗户完全打开,使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进行对等的交换,当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开窗透气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另外就冬季而言这样的窗户的保温性能稍微差了点,有其不足的缺点。上推窗是介与推拉窗和固定窗户之间的一种窗户设计模式,这样的窗户设计主要应用于较高楼层窗户的设计,节能效果是不理想的,无论是从夏季还是从冬季来进行考虑,不利于通风,也不利于保温的效果。固定窗户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应用到冬季时间较长的地区,这样对于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较好。综合以上的三种窗户的设计过程来看,究竟使用哪种具体的外窗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来进行设计和使用,不能够一切照搬哪个来进行使用,只有将这些设计的优点、弊端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设计和完善,才能够达到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外窗设计的优选,才能够在节能方面发挥其窗户设计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相反的。

3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方案

建筑物的顶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夏季的炎热对于室内人体的舒适度的效果。住在顶层隔热性能差的住户常抱怨夏天室内酷热难当, 即使有空调进行降温也抵挡不了来自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所以, 对于建筑物的顶层进行合理的建筑物体的体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建筑物体都会有暴露在最上面的一部分在太阳下面,对于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应该设计成圆锥型的顶层最合理。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于顶层圆锥形设计的时候有利于建筑物顶层,雨季的排水较顺利,不会因为雨水较大而导致了建筑物体难以排水的过程,在以往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有的建筑物顶层设计成了平面的,这样很容易导致雨水积压到建筑物的顶层,最后由于建筑物防水做的不好的情况下,导致楼下漏水的情况发生。

其次,将建筑物体的顶层设计成圆锥形的时候,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特别炎热的情况下,一般建筑物即使顶层建筑的隔热做的再好也难以阻挡太阳直射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会随着建筑物的顶层固体向下进行传导,导致距离顶层最近的一层居民夏季炎热难耐。在设计成圆锥形的建筑顶层之后,可以弥补的情况就是在建筑物体的顶层留有空间,当太阳直射的过程中,热量全部的导入下面这个空隙当中,这一部分是非居住区域。这样在下面一层的居民就相当于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隔热层,这样在顶层居住的人们就不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这样设计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物体的美感,让建筑物体采用过去在设计中的包豪斯设计的风格,让建筑物体更加具有审美的效果在其中,从建筑设计的实用角度和美学角度来看,都能够达到建筑物的综合利用的效果,同时这样的设计更能加固对于建筑物的凝心力,使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更加分散而达到稳定建筑物的作用。通过建筑物体顶层的设计,让整个建筑更加和谐的适应与整个建筑的大的框架中去,尽管这样的顶层设计可能会在施工的初期,使用较多的工时,而且在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从长远的建筑物体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使用的长远投资。建筑物体的使用不是三年五年的时间,而是一般几十年的使用标准来进行设计的,这么长的时间段,如果按照平顶的设计方案的话,很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顶层在几年后隔热层会出现漏水、漏雨的现象发生。而采用圆锥形的设计方案,即使其中上面的一个表层出现漏水现象的时候,下面还有一层无人居住的空间起到隔水渗透的效果,这样就有两个保护层出现在建筑物的顶层,达到了建筑物体长久使用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节能的另外一个方式。在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中,顶层的设计往往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较重要的一个细节,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都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在顶层设计上设计合理而功能实用的顶层。

4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中的建筑物周围绿化设计方案

建筑物平面体形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周围绿化环境的设计,对于建筑物节能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夏季,这样的效果显得更加的明显,在建筑物的周围进行绿化,一方面增强了整个建筑物体的人居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建筑物躲避炎热季节炙热天气的考验。如何使建筑物的平面体形设计中的绿化效果更明显或者说是更加具有实用性。具体应该根据建筑物体的大小和高度进行考虑。在建筑物体较小的情况下,周围绿化可以以低矮的树木或者是以草本植物的形式进行设计,而对于高的建筑物可以就其所在区域进行绿化设计,让高层建筑在绿树环绕下矗立其中,发挥周围绿色植物的隔热遮荫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室内气温的环境,对降低空调的使用也极为有效。在建筑物体的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和攀岩植物,并利用花架、种植槽、阳台和绿色植物构成的周围垂直绿化,在夏季降低低温辐射的同时,还能够有利于墙体自身的散热;同时还能够对调节碳氧平和、减小温室效应、减轻空气污染、降低噪音等都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努力践行着,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节能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降低建筑的耗能以及建成后的耗能的减少。同时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都或多或少的减少了建筑行业中的能耗。但就其中的很多节能设计方案来看,最能够发挥其具体效果的却是在进行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筑行业中最能体现出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俗的讲,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就是建筑物体的墙面的设计,这个设计过程,是对于建筑物体的表面、建筑物的周围、建筑物的顶层、建筑物的周围环境的全面设计过程。在建筑的平面中,肌里是对于空间组织结构的反映,他能够把握住平面结构的参照。总的说来,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定性环节。忽视了建筑物体的平面体形设计,就会导致整个建筑设计的失误,这样的失误严重性的情况,会导致建筑物的受力不均衡,使建筑物不能够稳定根基,同时在体形设计中如果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地域特色、自然因素等建筑学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就会导致盲目的抄袭和生搬硬套,不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的设计,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建筑物不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简述平面体形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具体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人性化空间环境,满足人类的功能性的需求,尽可能的完善人居的环境,创造利于人身心健康的生态建筑环境,达到建筑与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叶建华.现代建筑平面设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J].洛阳大学学报,2004.9.第92-93页.

[2]黄厦.夏热冬冷地区高舒适度住宅的节能设计.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第232-234页.

[3]李巧宁.节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8.12.第4-6页.

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疏散设计

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集中,起火因素多,而人的安全疏散及扑救灭火的困难都较大。为了保证安全,防灾于未然,要特别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必须遵守我国现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一、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要点

做好防火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高层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保障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火设计中应把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立足于以防为主,防火与灭火相结合。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总体布局要保证通畅安全。处理好主体和附体部分的关系,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和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高层建筑的良好条件。

(2)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采取每层作水平的分区(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力争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火灾扩散。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梁、楼板、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捷。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险区。

(5)尽量作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控制可燃物的贮放数量,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还应设旨消防控制室,控制和指挥报管、灭火、排烟、疏散等。

二、耐火构造设计与防火设计

为了争取高层建筑主体在火灾后基本保持完整,减少损失、高层建筑应有一定的耐火能力。耐火构造设计要按结构方案选取各种材料和做法,确保构造厚度及保护层厚度。高层建筑的主要构件基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可以我国规范为主要依据,根据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等填充墙的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如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低于80cm高的实体裙墙,或在玻璃墙内侧每层设自动喷水保护其喷头间距不宜大于2m。另外,高层建筑内的装修往往采用各种可燃材料,一旦火灾发生,这些内装修可能成为火势的助燃物而扩大灾情。所以,内装修的不燃、难燃与阻燃是关于防火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

预防失火或减少火灾损失的具体目标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出警报,不待火灾扩大即早期扑灭,同时,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段、消防车能迅速靠拢,消防队员能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救火。为达到上述目标,防火、灭火的每一个步骤必须充分重视,任何一点疏忽,都会贻误时机,扩大灾情。

1、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高层建筑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达。要求既宣靠近干道,便于高层建筑中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的交通组织与疏散。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高层主体建筑的底部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周边长度不应布置与其相连的高度在5m,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如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物的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为了保让登高消防灭火操作的要求,及防止火势蔓延,高居建筑总体设计应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

2、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高层建筑的体量大,有的标准层面积也很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的单元,阻止向各处蔓延,一般都规定防火分区。防火单元是由防火墙和耐火楼板、防火门窗划分的。在设置有困难的开门部位,也可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在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指挥防火卷帘自动降下,执行防火分区的功能。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水平划分,应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建筑物平面特征进行,力求协调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疏散方便、便于自救、扑救和火灾蔓延。当建筑物内部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卷帘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则可按分层计算防火分区面积。在防火分区设计中,还需注意水平管道的耐火构造和垂直防火分区。穿过防火单元及防火墙的水平管道应由不燃材料制作,其中,为防止风管窜烟窜火,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三、疏散设计

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还在远离地面的高层,将他们全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灾的重要环节。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交通设计中不对忽视的组成部分。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平面布局中的安全疏散问题,即表现为水平面合理疏散线路组织。火灾发生时,人流通过精心组织的水平通道顺畅到达疏散楼梯、电梯口,如旅馆中要求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经过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当人们向一个方向疏散(如常用,熟悉的出口等)遇到烟火阻碍时,将会掉头寻找另一条出路,设计上提供另一方向的疏散口成为必要。保证水平面有两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它将贯穿在任何楼层平面设计中。一般,水平通道组织即是围绕两个疏散口(或逃生口)布置来进行。

消防电梯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运送消防人员相消防器材以及抢救受伤人员。火灾时,普通客梯应立即降到首层停驶。但为了消防队员能迅速进入火场,及时运送消防器材和救护伤员等,必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在失火能保证安全运转的消防电梯。

目前,许多建筑物中,消防电梯是单独设置的,但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情况:①位置上与其他电梯分开;②位置上虽与其他电梯并排,但层门不朝向公用的候梯厅,有单独的消防前室,并且操作是独立的。此外,人们在紧急避难时具有“归巢”本能,即首先选择最熟悉的。设计时可以使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难流线完全结合起来,从而使乘客电梯在火灾时变成快速高效的安全疏散工具。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

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建筑行业在这种情况下飞速的发展起来。水电工程的建筑是工业建筑的重点,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对传统技术以及现代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为人们设计出经济、实用的水电建筑工程。

一、水电工程如今的设计类型和大致流程

(一)类型介绍

现在,水电工程建筑分为:平面设计类型、总平面设计类型和造型风格类型。平面设计为水电工程当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此部分应该由综合素质非常强的设计人员来负责,这部分人不但要掌握与建筑设计有关的一切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一些水工知识以及电气知识等[1]。水电工程的建筑一定要符合人们的要求,所以,设计人员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科学设计。除此之外,在特有的建筑空间中,设计人员应该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专业知识,应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使建筑空间的利用价值有所增加。

(二)大致流程

首先,对建筑平面进行设计。按照专业设备在建筑布置方面规定的要求来对平面进行设计,其中水电工程当中建筑物平面的主要布置模式是由水工人员和专业建筑人员一同决定的[2]。其次,对建筑的总平面进行设计。水电工程当中建筑总平面设计分为:建筑物设计、与其配套的设施设计,建筑物有涵闸、大坝以及泵站设计等;而配套设施包括居住房、商业房、绿化等。最后,对建筑的造型和风格进行设计。建筑通常有豪放风格、恢弘风格、温柔秀气风格等。总之,水电工程应该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再进行建筑设计,将建筑的韵味体现出来。

二、水电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物对建筑基础有限制

要参照水工专业知识来明确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具置、实际高度和占地面积等,这对水电工程的建筑有着一定的限制,因此,不能进行合理的创造。

(二)和地方经济间有着促进作用

水电工程和地方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水电工程的飞速发展,地方经济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使水电工程的建筑要求逐渐升高[3]。现在,因为有很多创新元素被引入到水电工程建筑当中,促使水电建筑设计成为其余建筑设计的领头羊,在时代的变化中,水电工程建筑早已和新建筑群完全的融合起来。

(三)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工程设计

在设计水电工程的建筑图纸时,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经常不会在此过程中花费太多的资金。资金投入的多少会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越少的资金投入,工程的设计质量越差,进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想要使水电工程可以顺利完成施工,就需要在设计图纸环节增加资金的投入量,这样不但建筑质量提高了,水电工程也会稳步向前发展。

三、水电工程建筑设计需要对以下事项加以注意

(一)在设计时要和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时,设计人员必须和与工程有关系的一切人员进行交流,特别是与业主的沟通。一般情况下,业主都会对水电工程建筑的形象和构造有相应的要求,虽然不可能提出明确的方案 ,可业主提出的建议会对设计有所帮助。当设计人员和业主进行沟通的时候,能够掌握到他们所青睐的建筑物风格与结构形式,进而设计人员就可以参照周边环境为业主设计出他们满意的方案[4]。虽然业主不了解建筑设计知识,可是他们却有着强大的审美能力,在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让设计的建筑物能够完全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既将建筑的风格完美的凸显出来,又使业主的要求得以满足。

(二)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设计

针对水电工程的建筑来看,应该一直进行创新,这样才会与人们的需求更加符合。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时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具创新性,还会使建筑物的外观以及结构更加的完善。设计人员科学的应用美学规律对建筑方案进行设计,并考虑了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而将众多因素融合到了设计方案当中,同时还结合了艺术,使建筑物更具特色。

(三)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

水电工程的规模十分巨大,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才会建筑特色符合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合理的设计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同时要对业主所具有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为他们设计出最好的建筑。想要使工程造价得以降低,就需要将资金应用在合适的位置上,设计人员可以把建筑的外观当做主要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在此部分投入资金,保证建筑具有局部设计特色。譬如:水电工程当中在对大坝里坡防护进行设计时,可以在外护坡上应用花木草皮进行护坡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预制块当中合理的应用一些混凝土造型,这样做不但工程造价得到了合理的控制,设计的艺术特点也随之体现出来。

结 语:

总而言之,身为我国一项重要工业建筑的水电工程建筑,科学的设计可以促进水电事业持续向前发展。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水电建筑的设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也逐渐的丰富起来,并不断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的时候,设计人员在了解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的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41-141.

[2]徐玖平,李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的结构集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11):2447-2458.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引言

当今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与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建筑稳定性、安全性、艺术性和可行性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而产生的建筑需求。建筑设计当中的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是关乎建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文章将在以下篇幅予以阐述讨论。

1 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容及重要性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师思路的起点。概念设计不是凭空落成的,需要考察实地情况,包括气候环境、地质情况、自然风貌等,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和理性认知,拟定关于一个建筑物的初步想法;这个想法不同于精确的测量计算,除了灵感和理性认知还要基于工程师丰富的实地工程经验。概念设计当中的建筑物是宏观的,与精确数据有一定偏差,但误差不高。优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在于优秀工程师的概念设计往往有着较为可靠的经济预估,因此,也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劳动。

2 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2.1 地基基础中概念设计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当中,用到的算法往往是将上部建筑、基础、地基分别视作独立的单位,测量和设计都独立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某一单元出现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结构单元,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流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地基基础往往对上层建筑造成很大影响,若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则地面建筑大多会开裂、错位、甚至崩塌;同时,地面结构如果建筑层数不符合规范超过地基、基础承重,则也会给地基带来变形的危险。因此在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当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才能减少地基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三者结合考虑之后,遵循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处理,设计出来一个承重完美、传力正常的建筑模型,实现实用、美学、力学等多角度的成功。

2.2 结构布置中概念设计

考虑到地基承重、地质情况和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在平面范围内应尽量简约、对称且有规律可循。第一,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可以保证平面范围内力的均衡,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压力对于地基、基础的影响,对于有特殊需要不能够对称设计的建筑物,则要根据压力情况和具体实际设计沉降缝,来增强建筑物的抗性。第二,设计的简约。主要方便工程师修改方案,并在考察实际之后进行修改,同时简约的建筑物平面设计图纸也方便其他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了解工程师的设计概念,避免理解因为过多的杂乱线条而产生偏差。第三,有规律可循。主要体现在纵向控制范围内,建筑物平面图纸内容的规律,要保证建筑物在传力和承压方面都合乎行业规范,没有某一层突然承压降低等现象。对称和规律性在建筑物抗震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更广范围内避免小型地震的情况下,建筑物倾斜、坍塌的情况。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物布局结构的控制关键也是不同的,例如高层建筑在设计上要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设计困难,因为高层是由缝合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来起控制作用的,纵向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基础的设计需要,遵循上述的几条原则,同时尽量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的较高层数有承重柱子和承重墙的设计,而到较低层数和大厅往往没有了成长柱子和承重墙,一律以承重梁来“满足”需求,这是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只有结构合理了,建筑物才能够有效对抗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2.3 结构体系中概念设计

工程师在确定结构体系中的概念设计时,主要是明确建筑物的功能定位。例如建筑物如果处在地壳运动平缓的沿海边,其主要面对的水平荷载的威胁是大风天气,极端气候条件下甚至可能发生台风等恶劣天气。我国的建筑往往有着两重防线,来面对极端天气情况,第一重防线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能够抵御强风、地震的一种刚性体系,这种体系是工程师根据建筑物的最终用途来明确建筑结构的体系,并通过清晰明了的分析设计出来的,通过稳定的柱身来实现。第二重防线是通过梁的塑性铰的扭曲度来衡量的,目前来说,只有梁塑性铰出现后,带动结构整体扭曲,建筑结构才会崩塌,这是有一定时间段的,可以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宝贵的时间。这样的稳定结构除了能够抵御强风侵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地震强度小对建筑物影响不大,中等地震强度建筑物有一定程度受损,修补后不影响正常使用,较大强度地震(7、8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受损不能使用,但不会发生坍塌,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二次伤害。但仅仅两道防线是不够的,工程师应当更多地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考虑建筑结构体系的升级,建立多重防线,对抗强风和较强等级地震,即利用多道防线,形成具有延长性的超静定结构,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4 楼屋盖中概念设计

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多层建筑的楼屋盖往往是结构设计当中容易忽视的设计区域,原因在于多层建筑的楼屋盖结构设计中,往往仅考虑所可能出现的结构荷载,根据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做好结构设计即可,但实际上,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屋盖在抗震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出于抗震考虑,目前多应用现浇梁楼盖,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楼屋盖的刚性,但同时会增加大梁的承载力,为了降低大梁负重,达到结构稳定的要求,不同类型的楼屋盖在设计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有凹有凸的平面楼屋盖,在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保证楼屋盖的刚度,主要方法是加强拉梁和窄板处构件。

侧向刚度较小的体系。这种体系对于板的刚度数值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数值不吻合,则不能验算出来在地震发生时建筑发生的具体变形。

楼屋盖中部开洞。这种形式在多层、高层建筑当中很常见,要保证开洞的楼屋盖的稳定性,应加强洞周围的构件强度,并注重最小楼板宽度的数值,满足这一要求。

2.5 非结构构件中概念设计

非结构构件也是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非结构构件是指建筑物外部附加的一些构件,例如围墙、钢化玻璃蓬、女儿墙等,这些构件在地震来临时往往首先会被摧毁,这就需要工程师考虑这些构件和建筑主体的相对关系及连接的稳定性,以免在地震中这些构件对周围人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3 结束语

在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还要注意其他的一些问题:第一,要分析设计是否具有经济性;第二,要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第三,因为操控措施以及软件等有差别,导致结果有差别。对于这种问题,工作者必须合理地分析运算数据,依靠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合理地把控。

参考文献

[1]高鹏,乔可义.重视概念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张广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由于开发商对于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原因和破坏程度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建筑物在抗震设计方面存在十分大的困难。所以,我们不仅要追求建筑物的造型美观,还有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针对地震问题我们要在房屋结构找突破点。只有设计出抗震、牢固的建筑结构,才能保障人类的人身安全。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建筑物按建筑结构分类可分为:砌体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物结构形式的确定,与其抗震能力是密切相关的。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在遭遇相同等级的地震灾害后,采用钢结构的建筑物受损坏的程度明显要低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日本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钢结构的房屋建筑占全国建筑的半数以上,也是其在遭遇地震后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抗震系数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不能确保结构设计人员准确、有效地应用。历次地震灾害表明,影响抗震系数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其抗震的等级、建筑物的类别、场地类别、建筑物总高度等。为了促进其实际工作的需要,应对各种相关因素和相关参数展开一系列的优化分析,得到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与许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其建筑的体型设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 , 许多平面形状复杂 , 例如平面上的较大外凸和凹陷、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例。而平面形状简单规则、传力途径明确的建筑在地震中都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上述情况表明,很多损害严重的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不是很合理,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震后损失可能会减小很多。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在我国,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是采取“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标准。在这种标准的影响下,建筑结构设计经历了柔性设计、刚性设计、结构控制设计和延性设计四个阶段。但是由于地震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建筑结构存在非常大的偶然性和复杂性,甚至还有计算模拟与实际情况的不符的情况出现,导致计算结果误差很大。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建筑物良好的概念设计,还要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具备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一个良好的建筑体系,对于建筑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注重依赖建筑结构体系的协同工作,从而使建筑物中的每个构件都能够共同工作。所以,这就需要建筑结构构件在允许受力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还要能够在高压,强力的作用下共同工作。在砌体结构的建筑中避免建筑结构单纯的依靠建筑结构自身刚度来承受载荷。充分提高建筑物材料利用率的协同工作。从建筑物抗震设计经验表明,材料的利用率越高,结构的协同工作能力也就越高。

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结构体系的选择,它的合理选择决定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于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l)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传递途径和明确的计算简图。在这个过程当中,房屋内部结构的布置,应使得更多的受力在主梁上,并且使垂直重力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主受力部位;竖向构件的布置,要让竖向构件的压应力接近均匀(2)建筑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强度。一个良好的建筑物必须要有合理的强度进行支撑,一些建筑的薄弱部位要由合理的强度防止:在框架结构设计方面,要保证节点不受破坏,要使梁、柱端的塑性尽可能的分散;对于容易出现的薄弱环节,必须提高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2、抗震场地的选择。抗震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应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要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地震对于地面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地震造成的地裂和地表错动,直接使得房屋倒塌,结构损坏。所以,选择抗震场地不能选择易液化土地、软弱场地、状态明显不均匀等场地;如果不能避免不理的场地,可以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进行加强强度:对于地震时有可能存在的地裂或者滑坡的场地,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稳定;如果地基需要建立在最近填土和土层十分不均匀或者软弱粘性土层时,必须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和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选址应注意的问题:四川汶川地震的震害情况表明,那些建在断裂带上和断裂带沿线的建筑物都完全倒塌,破坏极其严重。因此,建筑物建设地点的确定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决定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前提条件,只有正确的选址方案,才能保证建筑物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工程地质、地震活动情况等相关资料,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严禁在地震断裂带及断裂带沿线附近建造甲、乙、丙类建筑物。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段。汶川地震发生时,北川老县城发生规模较大的山体滑坡,王家岩山体在地震作用下瞬间崩塌,崩塌的山体倾泻而下瞬间摧毁山下及周边的建筑物,北川老县城的 5个街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被厚厚的土体掩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样的结果不是靠提高抗震设防等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措施所能避免的。所以避开此类危险地段,才能避免因选址不当所造成的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在建筑平面布置方面,应尽可能的采用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不能使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有关资料表明,对于一些楼板布局不够规范时,要采取相应的楼板计算模型;对于平面不规则、立体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必须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结构的规则性具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建筑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侧力结构不能变形,要尽可能的均匀;第二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布置要注重同一侧的强度要均匀;第三是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布置要与周围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刚度,必须保障良好的抗扭刚度。总之,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要。

建筑物平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规则与否、是否对称和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也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酒店、公寓、商场、住宅、体育馆等不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其平面布置也千变万化,其柱距、开间、进深、隔墙的布置、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等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柱子、墙体等布置不对称、不规则,使得平面刚度急剧变化,遭遇地震后,将发生严重的扭转破坏。因此,建筑设计时,应使柱子和抗震墙(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均匀、对称布置,刚度较大的楼梯间、电梯井应尽可能居中布置,不要布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要尽可能作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

4、建筑物竖向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筑物的竖向布置设计也将对其抗震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场、写字楼等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要求底层或下面几层大开间、大空间,这就形成了建筑物下面几层柱子和抗震墙(剪力墙)较少,层间质量和抗侧刚度沿建筑物高度分布不均匀,在抗侧刚度较差的楼层形成了对抗震极为不利的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引起较为严重的破坏。汶川地震中,有许多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底层柱子直接破坏,建筑物由原来的 4 层直接变为 3层。主要原因就是,沿着建筑物高度方向,质量和抗侧刚度发生突变,底层柱子较少,抗侧刚度较小,地震作用下,底层柱子直接坏掉。所以,建筑物的竖向布置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其沿竖向的抗侧刚度分布比较均匀,抗震墙(剪力墙)并使其能沿竖向贯通到建筑底部,不宜中断或不到底,尽量避免某一楼层抗侧刚度过小,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因薄弱层的存在引起建筑物的倒塌。

四、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建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在不断的实例验证中逐渐分析,日益总结归纳出来的。在目前的房屋建设当中,抗震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引起十分重视。为了设计出高抗震性的建筑物,在我看来需要注意以三点:第一,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是不可缺少的,于此同时还有保证各个主要受力物体处在同一平面,在地震来临时要能禁得住压力。在墙段没有发挥作用之前,需要依照“强墙弱梁”的标准实施加强建筑物的承受力,防止地震强大的破坏力。第二,要按照不同的抗震等级,对梁、柱以及墙的节点使用相对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相关标准。为了保障钢筋混凝土在地震作用下不受破坏,要科学合理的添加合适的化学试剂,加强混凝土的强度与刚度,还有注意构造配筋的要求,尤其是要加强节点的构造措施。第三,必须设置多层抗震防线,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对于地震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抗震体系就如果人类身体的三道防线,不同等级的地震采取不同的防线。第一层不行,还有多层防线保护。这样的保护体系对于防震将是十分有效的。

五、结语

通过多年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先进的、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并日趋成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总之,要确保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能高效完成,应在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原则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稳定的、可靠的抗震性能,达到建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技术人员抗震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也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l]倪广林.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思考田.山西建筑,2010.

第6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我们在设计时要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注重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减小地震的作用力,增强地震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抗震的目的。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地质勘查资料不全

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但是往往在设计过程中,却没有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地基设计,给建筑物的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1.2 建筑材料不满足要求

对于材料而言,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质量成正比。一般说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地震作用就大,震害程度就大,质量小,地震作用就小,震害就小。所以,在建筑物的楼板、墙体、框架、隔断、围护墙以及屋面构件中,广泛采用多孔砖、硅酸盐砌块、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板、空心塑料板材等轻质材料,将能显著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3 建筑物本身的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物如果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加剧了地震的破坏作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类似震害实例。台湾 9.21 地震中,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平面不规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严重扭转效应而破坏倒塌,同时撞坏相邻建筑上部的阳台。

1.4 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

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 平面形状采用 L、π 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 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1.5 防震缝设置不规范

对于高层建筑存在下列三种情况时,宜设防震缝:平面各项尺寸超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表 2.2.3 的限值而无加强措施;房屋有较大错层;各部分结构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但有的竟未采取任何抗震措施又未设防震缝。

1.6 结构抗震等级掌握不准

结构抗震等级有的提高了,而有的又降低了,主要是对场地土类型、结构类型、建筑高度、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评定不准造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从设计的角度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防止将这种问题带入施工中,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性。

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对策

2.1 结构规则性

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布置,大量地震灾害表明,平立面简单且对称的结构类型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因为该种结构建筑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映,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并且进行细部处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是指建筑物在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承载力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要求。要求建筑物平面对称均匀,体型简单,结构刚度,质量沿建筑物竖向变化均匀,同时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影响,并应尽量满足建筑物在竖向上重力荷载受力均匀,以尽量减小结构内应力和竖向构件间差异变形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2.2 层间位移限制

高层建筑都具有较大的高宽比,其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往往能够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 甚至会超过结构的位移限值。而国内普遍认为该位移限值大小与结构材料、结构体系甚至装修标准以及侧向荷载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一般在 1/400-1/700 范围内)则比钢结构(1/200-1/500 范围内)要求严格 ,风荷载作用下的限值比地震作用下的要求严格。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设计,既要满足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又要避免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以及正常使用功能等。

2.3 控制地震扭转效应

大量事实表明,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等不规则、不对称导致建筑层间水平荷载合力中心与建筑结构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除发生水平位移外还易发生扭转性破坏甚至会导致结构整体倒塌,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扭转的影响。由于建筑物在扭转作用下各片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变形不同,其中距刚心较远的结构边缘的抗侧力单元的层间侧移最大;同时在上下刚度不均匀变化的结构中,各层的刚度中心未能在同一轴线上,甚至会产生较大差距,以上情况都会使各层结构的偏心距和扭矩发生改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层的扭转修正系数分别计算。 计算时应主要控制周期比、位移比两个重要指标,即当两个控制参数的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当周期比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加大抗侧力构件截面或增加抗侧力构件数量的方法,并应将抗侧力构件尽可能的均匀布置在建筑四周,以减小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相对偏心,若调整构件刚度不能满足效果时则应调整抗侧力构件布置,以增大结构抗扭刚度。

2.4 减小地震能量输入

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要求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控制构件的承载力外还应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极限值或位移延性比,然后根据构件变形与结构位移的关系来确定构件的变形值,同时根据截面达到的应变大小及分布来确定构件的构造要求,选择坚硬的场地土来建造高层建筑等方法来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

2.5 减轻结构自重

对于同样的地基条件下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若减轻结构自重则可相应增加层数或减少地基处理造价,尤其是在软土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地震效应

与建筑质量成正比,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重心高等特点,在地震作用时其倾覆力矩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尽量减小其倾覆力矩应对高层建筑物的填充墙及隔墙尽量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结构自重。

2.6 选择合理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水平荷载主要产生弯矩。其竖向荷载方向不变,但随着建筑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荷载则来自任何方向,因此竖向荷载引起建筑物的侧移量非常小,而水平荷载产生的侧移则与高度成四次方变化,即在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影响远远大于竖向荷载的影响,因此水平荷载应为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需在满足建筑功能及抗震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类型,使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

2.7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当发生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抗震设计。设计人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都是按照抗震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的,他们希望设计的结构能够达到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为此从结构总体方案设计一开始,就运用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己有的正确知识去处理好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如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问题,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墙体;防裂缝;施工技术

1建筑墙体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1施工设计不够合理、科学

在落实施工设计时,有些施工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墙体裂缝防治予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尽管在在其它工程建筑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防裂缝方案,但是,其防裂缝设计完全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的规定,从而难以将墙体裂缝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带来巨大影响

1.2地基沉降

如果是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常会有斜裂缝的产生,这主要是由于因地基下沉不是非常的均匀,从而使得墙体所能够承受的剪切力过大。因此,建筑结构刚度差异和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时,都会导致建筑物墙体产生开裂现象。地基沉降也会产生窗间墙水平裂缝,如果地基的沉降单元上部受一定阻力作用时,便会使窗间墙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从而便产生了墙体裂缝。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其房屋窗台有时也会产生竖直方向的裂缝,这是由于当窗间墙受荷载作用时,因窗间墙与窗口承受集中荷载能力是比较大的,导致窗间墙因受到反方向出现变形,从而在墙体中出现开裂现象,如果开裂现象十分严重,也可能会挤坏窗口,这样一来,对窗扇的使用带来影响。

1.3产生温度应力

在具体建筑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各种部位的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此种温度差异会使建筑内外温度不够协调,从而导致建筑墙体产生开裂现象。一般来说,此种裂缝现象常在钢筋混能够结构中出现,其裂缝形式主要有以下集中:垂直缝、水平缝、八字裂缝等,

1.4施工质量较差

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一般来说,将各种强度砌体予以混合砌筑,但是,由于各种砌体材料在砌体砌筑时,交互组合,从而因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的影响,造成建筑墙体产生裂缝。砌筑砂浆强度也会对墙体开裂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搅拌砂浆过程中,有时会不够均匀,这样一来,便出现了砂浆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现象。除此之外,在砂浆配制上,若砂浆中放入的砂含量偏多,那么会降低砂浆的强度;而如果水泥含量偏多,那么则会增加砂浆强度:如果水量过大,那么砂浆稠度也会大大降低,从某种方面来说,对砂浆强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砂浆干缩量增大,从而导致在灰缝处,产生开裂现象。在砌筑砂浆过程中,如果对砂浆搅拌不够均匀,那么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现象的产生。若需要搅拌的砂浆量偏多,并且存放较长的实践,甚至是在使用砂浆之前,早已凝结成块,从而会破坏砂浆强度,甚至对整个建筑墙体质量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墙体中产生大量裂缝。

2防范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产生的有效对策

2.1地基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处理对策

首先,要对不均匀地基与软土地基加以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在拟定地基加固方案时,既要对地基处理加以考虑,又要对建筑上部结构处理予以全面考虑,而且还要更好的将二者紧密相结合。在对建筑上部结构处理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设计,科学、合理的设置沉降缝,因此,地基结构我们可以选用轻型结构或者是柔性结构。如果地基是由于冻胀原因而引起墙体裂缝产生,要确使地基的基础埋设深度在冰冻线以下。虽然为附属结构或者是其它小型建筑物,同样也必须将地基埋设冰冻线之下。

2.2避免温度应力的影响

受温度应力的影响,导致建筑墙体裂缝的产生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想要解决此中裂缝的产生,首先要对伸缩裂缝加以科学设置,从而避免伸缩缝错位与楼面错层的产生。

3防范墙体裂缝的施工技术

3.1打牢地基

①科学、合理的设计沉降缝,这样一来,能够自由沉降,从而有效避免沉降裂缝的产生。②加强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处理,提高建筑墙体抗剪强度。而且对建筑物基础部位以及楼层门窗口结构设置圈梁,特别是在完成砌体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例如:在使用前,要将砖完全浸湿,从而改善砂浆和易性,而且也使砂浆强度有所增强。③若地基十分负载,在开挖基槽以后,要先进行钎探,在探出有软部位之后,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处理,完成加固之后,才能继续施工。④建筑大窗口下部,要设置反砖旋与混凝土梁,从而有效缓解窗台变形,减少窗台产生裂缝现象。在砌筑窗台时,尽量不要使用半砖。

3.2减少温度应力产生

在建筑屋盖部位设置控制缝,要求间距是30mm。若现浇混凝土挑檐长度超过12m时,还要设置分隔缝,而且宽度要大于20mm;在嵌缝时,要使用弹性油膏。在设置灰缝钢筋时,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下要求:①在钢筋要设置在墙洞口第一道与第三道,其钢筋伸入长度至少在600mm以上。②灰缝钢筋和建筑配筋的距离至少在 600mm 以上。③把灰缝钢筋两端锚入相交墙中,而且要求锚固长度至少为300mm。④在顶层圈梁设置长度在40~50mm遮阳板,从而避免阳光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照射,缩小结构内外温度差,从而减小应力的产生。砂浆中灰缝钢筋的埋入,要求保护层外侧的长度不能少于15mm,并且上下长度不能超过3mm。

3.3施工的规范

①在砌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并且按照施工要求,配制砂浆。逐步改善建筑墙体砂浆强度,这样一来,才能增强砌体抗拉强度。②在砌筑过程中,其高度不能超过1.8m。③待水泥混合砂浆与水泥砂浆抹灰都在凝结后,再进行涂抹。④在砌筑时,不能有打凿现象发生。确保砌体质量,使砂浆更加饱满。⑤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预留孔洞。

4结束语

对于墙体裂缝要从施工方面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另外还要做好日后保养。只有我们在施工、使用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避免或减轻墙体裂缝,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美观。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产生裂缝的原因加以深入探究,并且还要及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防治裂缝产生的对策,这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节能处理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住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前的住宅建筑建设中,除了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以外,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大量能量的散失、能源的损耗,从而为愈加发达的今天带来不少问题。因此,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对住宅建筑的高耗能问题进行处理。根据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处理措施,不仅可以为住宅建筑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当前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住宅建筑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在其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能耗,比如建设过程中的原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能耗等,同时其使用寿命远远大于建设时间,其产生的能耗将更多。而当前我国又处于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鉴于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生的能耗也是惊人的。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建筑采暖和外墙能耗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我国有些建筑设计单位缺乏节能意识是分不开的,没有认识到在住宅建筑中应用节能理念的重要性。当前,如果不采取可靠的措施对建筑能耗进行控制,就会造成我国的能耗基数进一步扩大,从而使我国面对着更加严峻的能源危机。因此,面对着节能潜力巨大的建筑行业,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危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措施已经成为一条必经之路。

三、对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节能措施分析

(1)住宅建筑外墙的节能处理

在住宅建筑内外热交换中,建筑外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其中主要的介质。在建筑的整个节能过程中,有四分之一都是通过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的。因此,对于住宅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建筑设计相关人员来说,除了考虑住宅建筑外墙传统的称重和围护功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墙体材料的选择,在选择墙体材料的时候,要选择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墙体材料中,烧结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复合墙体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墙体材料。复合墙体中绝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加气混凝土板等。复合墙体保温隔热宜选用外墙外保温。外保温的绝热材料是连续外包的,能有效隔断具有热桥作用的混凝土梁、柱等,而产生“断桥”作用,达到预期的节能降耗效果。

(2)住宅建筑门窗的节能处理

对于住宅建筑的门窗来说,其是住宅能量散失最为厉害的部分,在整个住宅建筑的整体能耗中也是占有相当比例的。因此,对于住宅建筑门窗的设计来说,除了保证基本的采光、通风、进出等基本功能意外,应该尽量减少住宅门窗的面积,以达到提高门窗气密性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节能处理。首先,要合理规划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当前,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住宅窗墙比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指出严寒地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窗墙面积比限值不应超过 0.25、0.30、0.45。”其次,提升住宅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对于提升住宅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方面来说,可以采取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等措施,提升门窗的节能性能。第三,还要重点关注住宅外窗的气密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对相关参数的规定。

(3)住宅建筑屋面的节能处理

在整个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屋面所占有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是却和住宅建筑使用的舒适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对与顶层楼房的节能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和外墙节能设计类似,屋面节能处理的第一步仍然是对保温材料的选择。选择的保温材料密度不能过大,也不能使用吸水率较强的材料,这些材料会将屋面的保温性能大打折扣;其次,可以采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倒置式保温屋面、绿化屋面等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

(4)住宅建筑的平面节能规划

建设住宅建筑,就必须使用土地,而如果能够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对土地资源进行节约或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合理降低建筑材料和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就会有效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住宅建筑平面规划上下足功夫,

在平面设计中建筑的体形、朝向、布局都要考虑周全,一般来说,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建筑物体形系数就越小,热量交换量也就越少,建筑节能的效果就更好。而且适当的建筑体形还可以节约用地、节约建筑用材,减少营造、维护与使用过程中的消耗。此外,建筑的朝向与节能也有着直接关系,因为不同朝向的建筑物,在不同季节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一样,热损失也不一样。科学的建筑朝向可在冬天避开寒风的侵袭并充分利用温暖的日照,而在夏季又可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从而保证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同时,巧妙布局建筑物平面也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因此,为了利用自然环境来使室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可以将住户经常出入的厅、主要卧室设置在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南风位置,从而为住户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能耗,因此,建筑设计师可以将把卧室、客厅等居民所处时间相对较长的房间设计为南朝向的位置,用自然能源有效的代替采暖以及空调使用所需要的不必要能源的消耗。

(5)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太阳能利用的相关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正在缩小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由于每一层建筑的楼层所处的高度、朝向以及室内布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每户的居民来说,它们获取的太阳日照时间和日照量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若想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太阳能节能技术,将优质的太阳能资源引入到住宅建筑中去。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楼层居民所能接受到的日照时间等重要因素,以此为基础,严格设计各楼层之间的距离等。根据我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为了使得房间可以获取较多的光照以及其它原因,往往都将格局较好的房间按照在楼体的南侧,这种情况对于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来说,也可以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进行考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源紧缺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不仅影响当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关系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住宅建筑作为当前社会能耗比较严重的一环,需要将节能理念贯穿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把好建筑设计的节能第一关,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挖掘住宅建筑的节能潜力,设计出真正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高品质住宅,从而为进一步提升住宅建筑节能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崭. 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J]. 四川水泥,2015,06:134.

[2]张美建.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和强化隔热构造技术[J]. 江西建材,2014,03:27.

[3]周永. 基于建筑节能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讨[J]. 四川建筑,2014,02:57-58.

[4]陈露,杨存志. 关于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节能省地型住宅[J]. 现代农业,2013,08:108-109.

[5]张瑞,史玉薇. 探讨住宅建筑设计整体的节能措施[J]. 建设科技,2012,09:81-82.

[6]陈鹏. 探讨基于节能理念下的住宅设计――对比中日住宅建筑设计[J]. 中国住宅设施,2011,01:36-40.

[7]陶敬武,张瀛洲,肖鲁江. 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动式优先节能技术应用――无锡山语银城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J]. 建筑设计管理,2011,05:75-80.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墙体;防裂缝;施工技术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承重构件及围护结构,其质量好坏对建筑物-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宽度的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而且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本文对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建筑施工角度,提出预防墙体开裂的技术措施。

1.建筑墙体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1施工设计不够合理、科学

在落实施工设计时,有些施工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墙体裂缝防治予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尽管在在其它工程建筑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防裂缝方案,但是,其防裂缝设计完全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的规定,从而难以将墙体裂缝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带来巨大影响。除此之外.对各种新式墙体砌筑材料的选用也极其重要,但是,因砌筑砂浆的强度或者是砌体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强度较低的砌体材料引起墙体裂缝开裂的情况非常常见的。

1.2地基沉降

如果是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常会有斜裂缝的产生,这主要是由于因地基下沉不是非常的均匀,从而使得墙体所能够承受的剪切力过大。因此,建筑结构刚度差异和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时,都会导致建筑物墙体产生开裂现象。

地基沉降也会产生窗间墙水平裂缝,如果地基的沉降单元上部受一定阻力作用时,便会使窗间墙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从而便产生了墙体裂缝。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其房屋窗台有时也会产生竖直方向的裂缝,这是由于当窗间墙受荷载作用时,因窗间墙与窗口承受集中荷载能力是比较大的,导致窗间墙因受到反方向出现变形,从而在墙体中出现开裂现象,如果开裂现象十分严重,也可能会挤坏窗口,这样一来,对窗扇的使用带来影响。

1.3产生温度应力

在具体建筑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各种部位的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此种温度差异会使建筑内外温度不够协调,从而导致建筑墙体产生开裂现象。一般来说,此种裂缝现象常在钢筋混能够结构中出现,其裂缝形式主要有以下集中:垂直缝、水平缝、八字裂缝等,

1.4施工质量较差

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一般来说,将各种强度砌体予以混合砌筑,但是,由于各种砌体材料在砌体砌筑时,交互组合,从而因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的影响,造成建筑墙体产生裂缝。

砌筑砂浆强度也会对墙体开裂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搅拌砂浆过程中,有时会不够均匀,这样一来,便出现了砂浆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现象。除此之外,在砂浆配制上,若砂浆中放入的砂含量偏多,那么会降低砂浆的强度;而如果水泥含量偏多,那么则会增加砂浆强度:如果水量过大,那么砂浆稠度也会大大降低,从某种方面来说,对砂浆强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砂浆干缩量增大,从而导致在灰缝处,产生开裂现象。

在砌筑砂浆过程中,如果对砂浆搅拌不够均匀,那么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现象的产生。若需要搅拌的砂浆量偏多,并且存放较长的实践,甚至是在使用砂浆之前,早已凝结成块,从而会破坏砂浆强度,甚至对整个建筑墙体质量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墙体中产生大量裂缝。

2.防范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产生的有效对策

2.1地基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处理对策

首先,要对不均匀地基与软土地基加以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在拟定地基加固方案时,既要对地基处理加以考虑,又要对建筑上部结构处理予以全面考虑,而且还要更好的将二者紧密相结合。在对建筑上部结构处理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设计,科学、合理的设置沉降缝,因此,地基结构我们可以选用轻型结构或者是柔性结构。

如果地基是由于冻胀原因而引起墙体裂缝产生,要确使地基的基础埋设深度在冰冻线以下。虽然为附属结构或者是其它小型建筑物,同样也必须将地基埋设冰冻线之下。一旦地基基础不能处在冰冻线之下,那么要对非冻胀土应用加以全面考虑,以便消除地基冻胀现象。而如果是基础梁、单独基础来承担墙体重量时,则应该在基础梁下风合理设置孔隙位置,从而有效避免因地基冻胀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2.2避免温度应力的影响

受温度应力的影响,导致建筑墙体裂缝的产生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想要解决此中裂缝的产生,首先要对伸缩裂缝加以科学设置,从而避免伸缩缝错位与楼面错层的产生。此外,也可以加设密环形圈梁,同时增加圈梁的高度,而且在建筑物窗口上下位置处加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还要加强屋面隔热与保温性能;针对墙体与楼板的隔离,我们常常使用油毡或者是铁皮,与此同时,要在女儿墙的墙根预留一定的空隙,这样一来,能够使结构伸缩更加自由;对建筑结构的薄弱环节也必须予以加强,增加建筑结构的抗拉强度。

2.3设计方面

对软地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并且增强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刚度。更重要的是要对湿陷性黄土或者是膨胀土都要进行特殊处置。要在相邻两个建筑物问设置合理的缝隙,而且还要对相连两基础沉降量予以准确计算,这样一来,确保建筑物沉降量和两个相邻基础沉降量相同。

3.防范墙体裂缝的施工技术

3.1打牢地基

①科学、合理的设计沉降缝,这样一来,能够自由沉降,从而有效避免沉降裂缝的产生。②加强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处理,提高建筑墙体抗剪强度。而且对建筑物基础部位以及楼层门窗口结构设置圈梁,特别是在完成砌体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例如:在使用前,要将砖完全浸湿,从而改善砂浆和易性,而且也使砂浆强度有所增强。③若地基十分负载,在开挖基槽以后,要先进行钎探,在探出有软部位之后,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处理,完成加固之后,才能继续施工。④建筑大窗口下部,要设置反砖旋与混凝土梁,从而有效缓解窗台变形,减少窗台产生裂缝现象。在砌筑窗台时,尽量不要使用半砖。同时,要在窗洞下增设约40mm钢筋混凝土,这主要是由于设置钢筋混凝土能够解决窗下角问题,.并且提高建筑结构特性。⑤在浇筑混凝土时,机械振捣相时较难,从而难以确保芯柱质量。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通常采用240mm×190mm或240mm×240mm构造柱,从而替代“暗芯柱”,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留有拉结筋位置,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保障芯柱质量。

3.2减少温度应力产生

在建筑屋盖部位设置控制缝,要求间距是30mm。若现浇混凝土挑檐长度超过12m时,还要设置分隔缝,而且宽度要大于20mm;在嵌缝时,要使用弹性油膏。在设置灰缝钢筋时,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下要求:①在钢筋要设置在墙洞口第一道与第三道,其钢筋伸入长度至少在600mm以上。⑦灰缝钢筋和建筑配筋的距离至少在600mm以上。③把灰缝钢筋两端锚入相交墙中,而且要求锚固长度至少为300mm。④在顶层圈梁设置长度在40-50mm遮阳板,从而避免阳光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照射,缩小结构内外温度差,从而减小应力的产生。砂浆中灰缝钢筋的埋入,要求保护层外侧的长度不能少于15mm,并且上下长度不能超过3mm。

3.3施工的规范

①在砌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并且按照施工要求,配制砂浆。逐步改善建筑墙体砂浆强度,这样一来,才能增强砌体抗拉强度。②在砌筑过程中,其高度不能超过1.8m。③待水泥混合砂浆与水泥砂浆抹灰都在凝结后,再进行涂抹。④在砌筑时,不能有打凿现象发生。确保砌体质量,使砂浆更加饱满。⑤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预留孔洞。

4.结束语

对于墙体裂缝要从施工方面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另外还要做好日后保养。只有我们在施工、使用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避免或减轻墙体裂缝,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美观。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产生裂缝的原因加以深入探究,并且还要及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防治裂缝产生的对策,这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