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49:55
导语:在社交媒体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范围也逐渐向社交媒体扩展,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能够实现与客户、潜在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可实现即时沟通交流互动,增强彼此的依赖性。此外,社交媒体还在塑造品牌形象,进行产品宣传,进行危机公关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社交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社交媒体的原始技术是web2.0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大量的与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技术实现公司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的沟通联络,用户可以达到创建、交流、消费等目的。Wikipedia网站上对于社交媒体是这样定义的:社交媒体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社区和网络平台,用户借此来实现创作、交流彼此观点和意见。相较于一般常见的社会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让用户享有自己的创作权及言论自由权,自由进行各种编辑创作工作,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分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可以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当今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十分众多,诸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支付宝、微信、QQ等。国外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主要有Facebook、Twitter、Line、Google+等。
根据奥美中国对社交媒体类别进行的研究,社交媒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专业社交网络(professional SNS);移动聊天(Mobile Chat);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线交易(Online Trade);微博(Micro-blogging);博客(Blogging)图片分享(Photo Sharing);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知识问答(Q&A);百科知识(Wikis);在线音乐(Online Music);签到(Check-in);留言板(Message Board)等。
2.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常以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需求或企业产品信息,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自媒体化
企业的客户不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客户同样可以参与产品的营销。
2.2互动化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2.3全媒体化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营销。
2.4信任化
社交媒体特有的性质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2.5关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3.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际应用
3.1展示企业品牌
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在营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口碑传播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是人际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相比于广告的信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口碑,尤其是来自亲朋好友的推荐。当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晒出自己使用的并且觉得很好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自己有需要都会去进行购买或尝试。所以说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广泛展示企业品牌、营销企业产品或服务。
3.2 创建忠实用户群
企业可以依靠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槟勘昕突Т罱ㄒ桓龉餐的交流平台,即忠实用户群,使目标客户群能够从中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企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企业动态、生活小贴士等信息内容。从而企业可与目标客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企业相关消息。忠实用户群的创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
3.3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更为透明化,客户可以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及时改正和产品升级优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4 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企业中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不可能离开社交媒体的帮助。每个销售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不断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3.5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广告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宣传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社交媒体软文、广告等信息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回报。因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结语
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因此,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1(01)
[3]斯科特 斯特莱登.强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制胜的关键[M].魏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科技社会,2012(01)
[5]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
肖三乐
戴尔大中华区市场部执行总监
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
在2012年,戴尔继续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创新。比如我们基于社会化媒体特点,推出了“存钱罐”活动,这一活动将游戏的两个特点,即黏性和覆盖性很好地运用,在内容上与社交平台进行结合,运用游戏对于用户的吸引,获得了人人平台好友的广泛参与,至今已经超过35万人成为其好友,有效地推动了品牌的传播。
社交媒体营销是戴尔品牌非常重视的一块,作为涉足SNS媒体时间较早的品牌,戴尔从2006开始至2012年,已经具有6年的经验。迄今为止,戴尔人人网账户的好友超过100万名,除此外,戴尔在中国社会化媒体里还拥有一个更大的圈子,即一个官方博客和两大微博(即新浪、腾讯)阵营。其中,官博主要是2007年开通至今仍保持旺盛人气的戴尔直通车,目前访问量超过43万;截至2012年6月,“戴尔中国”新浪官微粉丝超过16万人,“戴尔促销”粉丝超过6万人。此外,在腾讯微博上,仅“戴尔中国”账号就拥有106万多粉丝。据不完全统计,戴尔中国的社会媒体粉丝总量已经突破250万人。
对社交媒体营销,戴尔的理念是,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做什么,为什么愿意与品牌互动及分享。从他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出发,制定的营销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吸引他们参与,因此早在2010年,戴尔就成立了社交媒体聆听中心,这套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系统就像无形的耳朵和眼睛,通过关键字段技术关注社交媒体上有关品牌的一言一行。其次,在社交营销过程中,需要保持非常清晰的思路。品牌需要先聚集好友或者粉丝,建立人脉资源;然后通过策划好的项目活动,将这种“关系”转化为实际销量。
在具体运营上,一个社交营销项目实际上是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在合作,包括了市场部、企业传播部、技术支持部、客户服务部和销售部等。同时,与现在很多公司为了新媒体而新媒体不同,我们现在的整个生产、服务、营销等流程已经与社交媒体完全整合在了一起,很难剥离,而在2013年,戴尔将会继续对这一体系进行摸索,预防社交媒体中快速而多变的不可预测因素。
同时,在社交时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连接点不再只是产品,品牌根据消费者的所需提供主营业务之外的延伸服务和产品,这种与主营产品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建设品牌资产,注入品牌个性并提供额外优势。在2013年,我们将在坚持社交媒体营销基础上,结合需求建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与相关延伸产品或服务领域合作伙伴联合营销,补足短板。
我观点
对于品牌来说,将更注重业务的运营。和现实生活中崇拜明星的“粉丝”相比,社交媒体网络里的粉丝更多了几分理性和复杂性。他们并非一味接受品牌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为企业贡献销量,他们也有让企业头大的时候,因而在未来的社交营销过程中,品牌在进行营销宣传的同时,将会更注重产品的品质,为消费者带去乐于接受的服务。
我挑战
戴尔的B2B业务。虽然戴尔的业务转型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B2C不同,B2B在社交媒体上是否成功,不能用粉丝、转发量衡量,而是要看获得了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客户,而这点需要我们花费大力气来做品牌重塑和推广,告诉市场戴尔在企业级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
Q&A
>> 论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 例谈校园媒体对社交媒体的运用 从传播素质看报纸对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论“社交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的创业前景分析 媒体:Twitter的“黑暗面” 中国外宣媒体Twitter国家形象的树立路径 社交媒体对新闻来源渠道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大众审丑行为的促进 浅谈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浅析社交媒体对政治传播的影响 西方报纸网站的商业特点 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交行为习惯的影响 运用社交媒体招募人才浅析 Twitter对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支持研究 论大众媒体的发展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财富契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在Twitter中,的微博称作Tweet(推文),用户可以原创,也可以转发他人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意关注(Follow)他们感兴趣的用户,也可在微博中提及(Mention)其他用户。
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底,美国开通Twitter账户的报纸有387家,最早开通Twitter账号的《纽约时报》现在拥有的Twitter读者数量已经超过其纸质发行量[5]。西方报纸抓住Twitter的特点与优势,活跃在其中,利用Twitter搭建起报纸与用户的桥梁。
一、利用Twitter覆盖面,吸引网民浏览报纸网站
1.关注者是一个巨大资源
西方老牌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从前,但是报纸长期以来在受众心中树立的品牌却是新媒体暂时无法超越的。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些大报长期坚持的办报方针和新闻原则在读者心中不会被轻易撼动,也不会在新媒体浪潮中不堪一击。提出“报纸消亡论”的菲利普・迈耶教授阐释了“社会责任”和“报业未来”的关系:社会责任产生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带来效益。因此即便纸质的报纸真的会像他预测的走向消亡,那么由某一报纸创立的品牌影响力将会转移到该报的其他媒介形式。比如网络报纸,手机报等[6]。所以说这些大报的权威性在互联网中是显著的,报纸的品牌影响巨大。当这些大报在Twitter注册时,会有大量的关注者。这些报纸没有浅尝辄止或是满足现状,通过不断推文,并且关注和提及其他有影响力的用户,不断吸引新的关注者。在Twitter上,关注者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个已有关注者背后也有一定的关注量,再加上源源不断外界关注者,这是巨大的资源。
笔者在2014年3月24日下午记录的《泰晤士报》关注者是17.9万,《卫报》关注者是204万,而在3月28日晚,《泰晤士报》和《卫报》关注者分别是18万和206万,增长量都是以万为单位的。而美国的《纽约时报》关注量更是达到了1140万。
用户进入报纸Twitter页面而不进入报纸网站是一件难事,因为每家报纸Twitter页面处处设有“关卡”,一触碰就直接进入报纸网站了。以《泰晤士报》为例,进入《泰晤士报》twitter“The Times of London”,在主页最上面显眼位置是两行简短英文,第一行英文“News,comment and features from the Newspaper of the Year.”概括Twitter与报纸的关系,紧跟着就是“become a member at http://thetim.es/subscribe”,这个链接就是泰晤士报网站的“join us”板块,鼓励网民订购该报电子版(因为《泰晤士报》采取了在线收费阅读的模式)。页面的主体部分即的推文每条都链接着本报网站。左边的照片和视频部分点击之后也是本报网站的链接。笔者进入了多个报纸Twitter,每个Twitter页面上都大量链接着本报网站(https:///thetimes)。大量关注者就意味着网站收获巨大的点击量。
2.充分发挥推文的导读作用
西方报纸在Twitter上推文的频率非常高,每小时甚至每隔几分钟会多条。如《卫报》在2014年3月24日推文是5.46万,3月26日是5.5万,28号是5.53万。《泰晤士报》在3月24日推文是9.56万,到28号达到9.6万。如此高频率的推文既能保持自身的生命力,不断增加关注者,更能引导读者进入自己的报纸网站。
当然,西方报纸的推文多是来自自家的报纸,聪明的报纸经营者恰如其分地寻找到了报纸和Twitter的结合点。Twitter的显著特点是每条推文限制在140字符内,这么简短的推文有及时、迅速与简练的优点,但是对新闻事件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在这个层面上,推文的角色就像新闻的导语,利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带领读者深入阅读。通过缩略地址引导读者进入报纸网站[7]。推文的字数限制,决定了读者只能是“浅阅读”,在信息索取和思维形式上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而报纸则是“深阅读”和全面化的集成[8]。推文充分发挥导读的作用,读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会通过推文的链接进入报纸网站继续阅读。
二、通过Twitter平台与受众建立连接,提高报纸的互动性
1.开通多个子账号来精准定位
分析西方报纸在Twitter上的账号,可以看出每家报纸都不是孤独作战,他们下面的兄弟姐妹众多,相互声援。如《卫报》,在Twitter不仅存在“The Guardian”一个认证账号,还有无数个子账号,如“Guardian Us”、“Guardian Africa”、“Guardian Sports”、“Guardian Photos”等等细分下来的账号,这是《卫报》根据不同的新闻板块开通的。不仅仅是《卫报》,《纽约时报》Twitter账号有二十几个,《华盛顿邮报》有十三个账号。开设多个账号免去了用户在众多新闻中搜索的过程,可以直接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9]。《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森曾说“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人们时间的缺乏”,网络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阅读也变得碎片化和无目的性。开设多个不同领域的账号,既帮助受众节省时间,对报纸来说,是投受众所好,实现了受众细分,对市场进行了精准定位。微博新闻具有定制化的特征,受众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实际上“定制”了一份自己感兴趣的报纸[10]。通过用户的新闻评论和转发,报纸媒体能更有效地分析出用户对新闻种类的偏好、交际圈、新闻观点等,进而准确把握目标用户,这直接决定了报纸产品质量[11]。报纸建立了与受众的一种连接,而且报纸掌握了大量的受众数据。
不仅是开通子账号,很多报纸还通过在Twitter上推荐自己的专栏作家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如《泰晤士报》Twitter主页,在“The Times of London”名字下面有两个链接,一个是链接到《泰晤士报》网站(上文已经提到),另一个就链接到“Twitter directory”页面,这里有不同专栏作家的Twitter账号,而且按不同领域将这些专栏作家分类,读者根据自己喜欢的领域来关注相应的专栏作家。报纸Twitter关注的是整张报纸,而专栏作家的个人Twitter则是具体稿件、具体版面。专栏作家与读者在Twitter上交流,拥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受众在无形中也建立与报纸的联系,更接受了报纸塑造的形象。
2.充分利用Twitter互动特性,加强联系
《卫报》原主编彼得・普雷斯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一份报纸如果不知道读者想要什么,不会对读者的呼声做出反应,它将很难成为一份成功的报纸。这好像你正在努力把报纸卖给一个敌人而不是朋友。”[12]西方报纸充分认识到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由于纸媒与生俱来的特点,其在出版时效性和发型覆盖面上很难和新兴媒体相媲美,而借助微博平台,纸媒的互动性得到有效提升[13]。打开任意一个报纸网站,每篇文章周边的显著位置,都会链接有多个与网民互动的工具按钮。报纸网站鼓励读者对新闻进行评论并转发到自己的圈子,报纸与受众互动的及时性、便利性大大增强。西方报纸还经常在Twitter上别出心裁的开展一些话题讨论。如《卫报》在Twitter上号召粉丝把最想在Vogue杂志封面看到的明星夫妇展现出来,利用ps技术贴上照片,增加娱乐效果。这不仅在Twitter上反应热烈,还成了当天卫报网站的一个亮点,因为有人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PS到一张结婚照中(https:///guardian/status/448514390
833528833/photo/1)。
三、舆论引导与有关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问题
西方报纸在充分享用社交媒体的丰硕果实的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社会化媒体人人有发声筒,网民言论中也包含着一些虚假新闻和非理性表达。Twitter中不可避免各种声音鱼龙混杂,而且真假难辨。美国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直言不讳地评价说:“微博很容易纵,目前已有操纵微博客虚假新闻的事例出现。”一些投机分子或是别有用心者会在社交媒体上混淆视听甚至引发骚乱。正如迈耶教授所说,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社会责任论引导长期效益。西方报纸在社交媒体依然需要承担起责任。及时消息,消除网民的不确定性;传递客观、科学的信息,保持报纸的原则。
越来越多的记者在社交媒体日渐活跃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大多数记者使用社交媒体不仅是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还当做个人意见表达的平台。如今,推特、脸谱、Youtube、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全面渗透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频频引发管理问题。这种无奈与焦虑,成为国内外众多新闻机构的共同心态[14]。报纸内部员工是否可以随时随意一切消息?记者的推文是否代表其媒体的意见?西方报纸逐渐完善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美国学者斯图尔特在2010年秋对美国11家新闻媒体的员工社交媒体规定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规定主要涵盖了个人与工作言论平衡、如何加好友、保密性等方面。具体分为四方面的规定,一是对社交媒体账户建立的规定。二是针对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身份识别与言论的具体管理,这是新媒体伦理的重心。三是对社交功能的管理。四是对信息保密、公开透明、信息验证与知识产权等新闻实务方面的规定[15]。
世界报业共同面临的新媒体挑战和西方报纸间更加激烈的竞争,正在使传统报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报纸纷纷选择转型与不断尝试新的方向。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方面,在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带来的优势同时,也应不断寻求解决社交媒体弊端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美]Kaplan,Andreas M.Michael Haenlein.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J].Bu-
siness Horizons,53(1).
[2]Antony Mayfield.What is social media[EB/OL].icrossing.co.uk/ebooks.
[3]房伟伟,李静远,等.Twitter数据采集方案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
[4]Pi eter Noordhuis, Michiel Heijkoop,Alexander Lazovik. Mi-
ning Twitter in the cloud: a case study cloud compu-ting (C-
LOUD)[C]//2010IEEE 3rd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Cl-
oud Computing.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
107-114.
[5]邓建国.速度与深度:Twitter对美国报业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J].新闻记者,2011(3).
[6]王君超.如何解读和应对“报纸消亡论”[J].新闻与写作,2009(1).
[7]何江.我国报纸微博趋势探析[J].新闻知识,2013(5).
[8]黄楚新.论报纸对微博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1(6).
[9]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2012(4).
[10]李骁.微博发展对报业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4).
[11]李玉麟.自媒体勃兴下纸媒如何突围[J].新闻前哨,2010(11).
[12]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81.
[13]何江.我国报纸微博趋势探析[J].新闻知识,2011(5).
[14]新华网.国外新闻机构规范员工使用社会化媒体[EB/OL].(2012-02-16).http://.cn.
目前,很多品牌已经意识到在电子邮件中使用社交媒体是个机会,但是大部分却仅仅只是“使用了”,品牌邮件主们并不十分清楚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个工具,以及掌握其对邮件营销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存在的潜藏风险,要想利用社交媒体,切实提高邮件营销效果,还需掌握一些应用社交媒体原则。
邮件营销中应用社交媒体有什么作用?
社交媒体是指大批网民利用社交工具,如微博、博客、SNS、个人空间等,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咨询,然后传播的过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报告,中国的网民已达5.38亿,其中超过4亿用户分布在社交媒体上。这些社交媒体用户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具有消费潜力的年轻邮箱用户群体。
社交媒体按钮对于品牌邮件营销产生作用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带来邮件打开率、点击率的提升;其次,通过用户点击分享等行为,扩大品牌及产品影响力;再次,通过点击社交按钮,直接带来销售转化。
存在哪些风险?
并不是任何邮件进行社交媒体引用都能带来有利影响。
据邮件营销服务商webpower中国区的一项内部调查显示,目前在邮件营销中对于社交媒体进行得浅层次(即在邮件页面设计中加入社交分享按钮的基本运用)运用大概占到约60%-70%,而深层次的运用可能不到5%。这表明目前在国内,社交媒体在邮件营销中的应用广度上还有一定距离,而在应用深度上暂处于初级阶段。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强调了“双向”、“双线”的特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发信人和收信人的“对称”与“对等”。与邮件在“人际独立”、“半对称”的媒体特性相比,两者在未来还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融合。(参考笔者文章《从媒体特性看邮件与社交媒体整合之势》)而目前国内邮件营销和社交媒体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以抽奖送礼等邮件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关注品牌社交媒体;同时利用品牌社交媒体渠道,设置邮件订阅口,吸引用户注册等简单方式的整合。邮件营销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之路任重道远。
未成熟的市场和应用环境,加之社会媒体对用户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品牌邮件主在社交媒体应用上的经验不足,可能影响销售转化,错失良机。
实际应用中的解决策略
品牌亟待更好的邮件营销和社交媒体整合方案。作为行业从业人士,依据行业经验,特别提醒品牌邮件主在目前环境下的实际运用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原则:
明确目的原则
根据不同营销目的,以确定社交媒体在邮件营销中的运用方式。如对于以扩散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为目的品牌邮件主应在邮件策划、设计、活动中更为凸出社交媒体按钮,以达到刺激用户采取社交分享行为。而对于以销售为目的社交媒体应用,邮件主应该更为重视社交媒体的销售转化。
区别行业产品原则
不同产品及行业的邮件在社交媒体应用上也不同。如对于教育咨询服务类的品牌邮件,通过邮件的社交媒体按钮,用户可以实现与品牌的直接沟通,这要求品牌邮件主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对接,以获得用户销售转化。而对于快消品类的邮件,则要求利用优惠促销、新产品信息等利益驱动点,吸引用户进行主动社交分享,增加品牌口碑影响及产品曝光率,同时优化社交媒体上的邮件订阅入口,以获取订阅用户,争取新的营销机会。
权衡社交媒体按钮与call-to-action按钮原则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最新娱乐与媒体展望(Entertainment & Media Outlook)报告指出,去年,全球数字广告媒体支出增长了12.9%,至2015年将会每年平均增长11.5%。在未来五年里,数字媒体将会产生59%的娱乐及媒体增长。
在快步前行的同时,这一行业正产生裂变。社交媒体的崛起正催生行业生态改观。这一拥有更强用户渗透力、交互黏性和更大增长空间的业态,是否会取代其他数字媒体成为主流形态,未来各类数字媒体形态之间的竞争将会如何延伸?这些都已成为业内共同思索的新命题。
社交狂飙
无论从信息传播还是营销角度看,社交媒体都有着极强的爆发力。
DCCI研究发现,2011年上半年,微博已经跻身中国互联网应用前十位,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7%。使用微博时间越长,微博上的社会关系对用户的黏性也就越大。
而微博传播与传统的网络营销方式不同,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内容一经发出,就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粉丝传向陌生人。这块传播效果显著的“自留地”由此成为网络营销重点瞄准的对象。
此外,相比传统媒体,眼下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更为丰富。
在去年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新浪CEO曹国伟就曾明确指出新浪微博六大商业模式,即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内容收费。曹国伟说,他希望新浪微博的发展会对新浪整个数字媒体业务带来积极影响。如今,新浪微博已成立独立公司,其分拆上市被业内视为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其行业生态也更为广泛发达,社交网络、社交媒体营销服务商、应用开发商、广告主、用户等各方均可分食蛋糕。这一庞大生态也带来了更多的财富机会。如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凭借Facebook平台发展,目前估值达200亿美元。社交媒体营销服务商Buddy Media近日又募集资金5400万美元,迄今融资总额接近9000万美元。
工具性竞合
美国互联网广告公司胡佛斯有限公司(NetPlus Marketing Inc)总裁Robin Neifield表示,靠社交媒体,而没有其他数字和离线战术的支持,要同时吸引、激励消费者,与其互动并将他们进行转换,这是非常少见的。
她表示,因为即使以社交媒体为中心讨论,仍需考量其他问题,如用户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你的社交网站;用户离开社交环境后,又将如何继续与他们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适当的节奏进行互动。而这些也不是社交媒体所能包打天下的。
视频垂直广告网络商、分享传媒CEO江澜对本报表示,目前社交媒体与其他形式数字媒体正呈现出竞合态势。
他同时指出,就目前数字媒体行业演化方向看,社交媒体或行业的社交化已成进化主流,毕竟门户品牌广告等发展受限于展示位置和价格空间的有限性,增幅显然不及社交媒体。
此外,在行业内部环境中考量,社交媒体输出的工具性价值尤为突出。一方面,微博等社交媒体实际上已扮演起新流量入口、枢纽的角色。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1、从基础功能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包括博客,文档分享,在线百科,在线问答。博客已经被人们熟知了,它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新的文章的网站,它能够结合文字、图像、视频和网站等链接,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将其设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某些主题的文章,是个可以表现个性化的平台。博客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系统、详细地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和博客的功能,体现图书馆的风格特点。但是博客缺乏及时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笔者认为博客更适合用于图书馆阅读方法,资料查找方法等读者培训方面的内容,以及阅读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等。
2、核心网络的社会化媒体类型。
主要有微博,社交网站,及时通信,电子商务,视频&音乐,论坛,消费评论,分类信息。微博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它具有使用便捷,信息传播快,用户参与度高,内容草根性强等特点,是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有利平台。
3、新兴网络和增值衍生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首先根据用途可以排除一些类型,如:在线旅游,婚恋交友网络,商务社交,企业社交,私密社交,社交游戏,签到位置服务。移动/弹性社交的主要代表是微信,它通过消耗网络流量的方式来实现社交,人们可以利用微信语音信息,也可以文字以及其他多媒体的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聊天软件,截止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例如三江学院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社会化媒体的选择
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择社会化媒体。
首先是阅读推广面向的人群。如果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大众,就要选择受众面广的,较为成熟的社会化媒体,例如博客,微博,论坛等;如果是针对年轻群体,就要选择更前沿、新颖和有趣的平台,如微信,轻博客等。另外,还要考虑不同职业群体所使用的社会化媒体,同样是社交网站,上班族更多使用开心网,学生则更多使用人人网。
其次是要达到的目的。图书馆倘若想要传达更多的阅读内容,可以选择博客,轻博客等;如果想加强和读者交流,可以选择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如果想宣传图书馆,可以选择微博,并注意利用视频和音乐,在线百科等;如果想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选择论坛,在线问答,即时通信,文档分享等;如果想推荐书目,可以选择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
再次是社会化媒体的功能和管理。每种类型社会化媒体有很多具体的种类,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其阅读推广功能和其自身的管理情况。好的社会化媒体有稳定的功能和良好的管理。好的功能能激发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灵感,采取更多样的阅读推广方式。
三、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和管理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媒体获得关注的方法很多,在宣传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创建宣传视频,视频要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着手,贴近大学生生活,时尚并且具有创新性。举例来说,拥有三万粉丝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博的主页上嵌入了一个宣传视频,名为《百年馆庆献礼短片:在这里起航,我的图书馆》。视频以一位学子作为主人公,讲述了图书馆如何帮助他在学习中成长,表达了主人公对图书馆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短片很质朴,很生活化,但却有种触及心灵的感觉,让人对阅读、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对图书馆产生一种感激之情。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比较固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获得读者关注并不难,可以利用图书馆的通知、网站、条幅等方式让读者知道图书馆在利用社会化媒体推广阅读,也可利用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社会化媒体主动关注他们。
[关键词]社交网站 传播 模式 效果
一、社交网站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社交网站的概念厘定
社交网站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是帮助人们建立运营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Danah Boyd,2007)。社交网源起社会学“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依靠成熟的网络技术,将用户的线下人际网复制到网上,再与他人的关系网互动而形成更大的人际网络,并通过对彼此的关注来维持关系。
(二)社交网站的传播学研究综述
新事物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Charles Wright Mills,1959),研究社交网络传播模式主要就是寻找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以用户为中心,低门槛参与,用户创造并贡献内容,帮助个人运营社会关系,通过人与人的网状关系传播信息。
2.社交网站是一种深度社会型的非权力网络(Ellison,2007)。深度社会型表现为: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联系人织造网状链接,表现为“去中心化”,即“第三层秩序”(David Weinberger,2008)。社交网站“一对多,多对多”(One to N to N)的传播,因此而呈现出“多向、非对称、幂增长”的裂变式传播特点,网络结点联系的或然性增加。非权力主要表现为:把关人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虽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绝对,但是每一个节点必然会对信息产生“分流”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3.整合多样化传播形式。社交网站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同时开发诸多应用程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张炜,2009),多元互动沟通平台的诞生激发了网络能量增值。
4.及时互动的RSS订阅和分享机制。RSS订阅好友,第一时间呈现更新和反馈;而分享机制则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张炜,2009)。任何一种延伸,都是由于产生了新的尺度(McLuhan,1964)。与传统网络相比,SNS网络将“用户”作为新的尺度,以“网状结构―用户内容―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结构性的变化”。
(三)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分析
1. 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分类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结构性特征,彭兰(2003)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三种模式,分别是:直线式,队列式,层次式。
直线式是连接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最便捷的途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不限信息量。直线式包含(1)同步直线式,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基本处于平等地位;(2)异步直线式,特点是信息的者处于主导地位,受者被动接受信息。
队列式指信息是按一定原则进行排列,例如时间。BBS和搜索引擎上的信息通常就会呈现出“队列式”特点。越靠前的信息,越可能被接收。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层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传播特征,提供多通道出口,把关人通过有意识地编辑信息,达到特定的传播目的。
2.社交网站的五种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社交网站的五种最主要的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一: 直线式点对点传播。在社交网站中,这样的传播模式是最普遍的,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地位,如留言功能。
模式二: 直线式点对面传播,如RSS订阅、关注日志、相册、分享、状态。
模式三: 队列式BBS传播,通过论坛和组群功能实现。
模式四: 层次式,由社交网站选择性推送,由上至下传播。
模式五: 媒介融合,新闻网站建立公共主页供用户订阅。
二、社交网站五种新闻传播模式效果评估
(一)为何选择配套熵权决策的SWOT分析
影响媒介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有众多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需要一种能够考察多重相关的分析方法,SWOT矩阵研究是能够考察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分析法。因此,本研究考虑采用SWOT矩阵,分析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及策略优选。
在实际操作中,SWOT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内、外部因素权重和评价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专家法。而熵权决策是一种基于客观熵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决策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考虑将其与SWOT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对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进行评估。
(二)研究框架
采用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应用过程如下:
1.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显著因素并建立标度,考察外部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形成能够适用于SWOT分析和熵权决策的指标体系。
3.应用熵权决策法确定备选模式的优先级别和排序,提出最优的模式(或推荐模式);
4.建立推荐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分析结果(图1)。
(三) SWOT初步分析及备选配置模式确定
1.SWOT优势分析
(1)集人际传播三个阶段的优点于一身。人际传播经历了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和电子传播三种形态。(Donath & boyd,2004)“异地延时传播是对面对面即时传播的否定,而异地即时传播又是对延时传播的否定,所以异地即时传播实质上是面对面传播的否定之否定形式。”(彭兰,2001)社交网站的人际传播既具备了面对面传播的很多特性,又能实现异地性和延时性,完成人际传播新变革。
(2)用户忠诚度高,依赖性强,粘性高于所有新闻网站,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每天都使用社交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4.3%,73.9%的社交用户在一天之内会多次(≥5次)刷新个人主页,在社交网站站中,用户自发结成了稳定的社会群落,互相确认身份归属,传递信息,增进情感。
(3)一个更加真实的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社交网站上的虚拟形象和交际圈基本上成为了现实世界在媒介中的延伸。物理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社会属性和地域属性得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构成主体,物理世界中的角色规范继续有效地影响主体(Donath & boyd,2004)。
(4)传播渠道形式多样,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收听和浏览。
(5)传播多向性,Web2.0时代的核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状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王婧,2010)
2.SWOT劣势分析
(1)新闻信息量有限。社交网站一般通过RSS订阅获取信息,因此相比一般新闻网站例如人民网、新华网或者门户网站例如新浪、腾讯等而言,信息量较为局限,通常与订阅对象数量(好友数量)成正相关。
(2)新闻业务素质欠缺。社交网站并非专业新闻网站,可以充当新闻在人群中扩散的渠道而不能越俎代庖成为信源,因此重要新闻的传播一般只能通过转帖到日志、分享,或者在状态、留言中简短描述来实现。这些新闻都是碎片式的,分散存在于社交用户的个人数据中,用户想要进一步了解新闻全景只能登录其他专业新闻网站,浏览通过专业新闻记者采写、专业编辑整合的新闻专题。
(3)新闻内容局限。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获取到的信息,与订阅对象的信息偏好有密切联系,不同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往往会传播不同内容的信息,甚至不同性别的用户所关注和传播的新闻也有巨大差异,用户甚至会因为自身偏好而屏蔽掉一些较为重要的新闻信息。(Dwyer,Hiltz,Passerini,2006)
3.机遇分析
(1)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报网融合、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成为趋势,比如新华社就将视频业务植入开心网。
(2)媒介融合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社交网站Facebook合作以来,目前已有39万名“粉丝”,他们每时每刻对CNN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人人网公共主页为例,目前一共有50家媒体在人人网上建立了公共主页,其中排名前6的公共主页如表1所示:
(3)新闻传播从“大卖场”到“专卖店”、从宽播到窄播、从大众到小众的转化,对媒体而言,信息做到了最大化利用,充分体现了传播的异质化特性;对用户而言,则充分享受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乐趣。
(4)舆论理性可控。社交的真实性使网络社交从虚拟走向现实,并推动网络舆论趋向理性。德国学者纽曼认为舆论具有社会性,即要基于社会公众。在社交网站中,活跃着大量的舆论人,通过网络的聚集作用“引起人际间的多级传播行为”,出现广泛的议论,形成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和社会舆论。(Dwyer,Hiltz,Passerini,2006)“媒体与网民的互动,引起网络上议题的不断变化,容易引发公众舆论大讨论。而且由于社交网民身份的相对明确性,人们彼此间比较了解和信任,从而能形成真实的意见表达,而且意见表达趋于理性。
4.威胁分析
(1)社交网站用户流失,由于媒介疲劳引起的社交网站用户流失属于潜在劣势,会减少受众数量,对“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网络审判,社交网站上人与人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社交网站很容易成为新闻事件中“人肉搜索”、舆论暴力侵害的原发地,成为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的“审判席”。在新闻伦理道德多元、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
(3)日益渗入的把关人影响。在大度咨询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相比2006年而言,至2010年底,社交网站更加限制用户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对日志、留言、相册的监控度,增加了对敏感词的删除力度,对新闻传播造成了一些阻力(见表2)。
(四)SWOT分析与熵权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
1.基于德尔菲法的SWOT矩阵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又称专家意见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通过一系列整理作为预测的结果。在本案例中,特收集了五名专家意见,经过两轮征询最后取均值形成专家打分。
2.SWOT建标及模式评价与优选
针对已经提出的五个模式,参考图3中列出的指标体系中的标度层属性值(主要是内部因素指标)。对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专家或权威打分法确定,评估采用很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很高7个等级,其对应的打分情况分别为1,2,3,4,5,6,7。最终得到各指标的属性值如表3所示。
结合熵权计算结果,将模式五作为推荐模式,模式二作为备用模式。即,走媒介融合之路是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的最优决策,要使推荐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宏观上应采取WO策略(劣势+机遇)和SO策略(优势+机遇),并以SO策略为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消除劣势,在消除其抑制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
三、研究发现: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 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
从本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人际传播网络,新闻资讯类网站与社交网站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二)即时交互深度融合
新的网络传播模式的产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网互动、视频直播、在线广播等“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能力。如果说,传统媒体以往多是把传播内容“平移”到网络上,那么社交网站则推动了媒体之间的深度交互融合。
1966年美国学者德弗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控制论的核心――“反馈模式”。由于大众传播模式自身具有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即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受众的信息反馈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断层,不能做到交互的及时性。社交网站则通常会利用“投票”“留言”等功能,逐步形成媒体庞大读者群,让读者们对新闻进行评价,编辑实时掌握读者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整个传播过程可以呈现非线性、双向反馈、实时动态的特点。
社交熟人社区的舆论环境(Dwyer,Hiltz,Passerini,2006)和高素质用户群也将推动网络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
(三)新闻传播落点明确
传播学中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以受传者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来确定传播效果的大小。社交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订阅和建立组群。社交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在Web2.0时代继续向社区化、分众化挺进。在与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更加注重对受众的精确定位,按需提供分类新闻信息。由于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传播具有更强的定向性,用户更乐于接受,传播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新媒体》2009年第3期
[2]Ellison, N. B., Steinfield, C., & Lampe, C.(2007).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2(4). Retrieved from .
[3]彭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建构》[J],《今传媒》2005年第3期
[4]大度咨询,《2009年度中国SNS网站用户研究报告》[R],2009
[5]特纳:《管理者的管理工具》[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关键词:微信;新媒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0-02
关于微信收费问题,成为近期公共传媒、网络媒体、社交门户网站的讨论热点。与此前多数公众热议焦点话题不同,这次争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收费合理性的争论上。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更多体现了说理的客观性、论证的现实性。通过对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论的反思,我们可以把握公众对于这种新社交软件的认识,从而对新媒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争论是介于通信运营商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由于微信使用者是受众群体,社会争论也主要源自于社会公众,其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在公众热议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微信使用的广泛性和其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微信客户又有所增加。议论话题除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企业表态发言以外,多倾向于以下方面:
(一)微信收费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使用便捷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服务区地域局限等特殊优势。更重要的是,微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微信交流在社交生活、移动通信愈发普遍。微信较通信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通话等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其广泛采用也挤占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此次微信收费,必然会冲击微信使用者现行的通信交流模式。公众关注点在于谈论微信收费的具体方式,对于自身花费开支的影响。鉴于收费,微信必将丢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使用普遍性降低,这也对微信大众性形成挑战。
(二)微信收费的自身合理性
微信作为通信服务软件,是对传统通信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流量代替传统业务成为公众消费的主要支出已经成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微信使用者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因此在软件使用上如单纯对微信收取费用,合理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客观条件在于,中国移动通信使用者众多,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通信运营商,已经较难承载巨大的数据业务。运营商还要对微信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疏导传送,这也占用了通信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并增加了通信服务商的工作成本。在现有基础设施较难满足多方需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
(三)微信收费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国内通信业尚属垄断行业。在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博弈中,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决定收费的结果及具体模式。在公众看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身支付成本。公众研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希望运营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趋势,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自身的变革,进一步扩大公司运营的实际效益,而并非通过垄断价格保持原有的利益蛋糕。
(四)微信收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横向看,世界通讯业先进的国家都已开发出与微信功能相似的软件。公众也将争论放在了微信收费可能性与各国提供服务及收费方式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上。如果微信收费具有不合理因素,必然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热度降低,将使即时交流新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我国通信业长远发展。可以看到,公众这次争论更体现了理性客观。而并非如同以往关于社会焦点问题那种跟风、无秩序扩散,虚假信息横传等特点。由此见得,公众对于此次微信收费的争论,具有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提示我们,作为通讯、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准确知晓公众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
二、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的新特点
随着网络社交网站、微博等方式逐步成为公众信息传播、接收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应运而生。相比其他新媒体,微信操作简易、使用人数多,且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人们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通信服务功能
微信的大众性决定了其通信交流的可行性。通过通信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的锐减,可以看到微信已成为公众进行短信息交流、语音沟通的新方式。微信软件开发较早,与国内相似的通信软件尚不能在影响力上与微信比肩,微信更全面的占领了手机业务的主要受众。微信既具有通信服务功能,其依托智能手机,又具备了网络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集合了手机通信、网络传播等方面等全方位地服务功能,受到公众青睐。
(二)公众知情便捷
微信在软件自身发展上几乎无所不包。在社会焦点、公众关注热点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同时,以央视新闻公共账号为例,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召集公众讨论,合理分析热点问题,使得公众对于热点焦点问题知晓更加全面客观。由于微信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以往网络平台虚拟性的弊端,也使得信息者责任感的提升。公众账号的微信信息即时,每一个使用者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接收信息,且更加快捷,全面。
(三)实现舆情有序管控
相比网络新媒体,微信在实名参与、信息者追溯的可行性更高。对于信息整理、舆情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更容易把握。以各交往圈子为例,各交往圈子的参与者多数价值理念相似,热点关注趋同,意见更易集中统一。这使我们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群体的关注点及时掌握。对于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不良信息管控、重大事件防范等方面改善了以往政府部门信息来源不足的缺陷。
(四)社交模式理性回归
微信在新闻信息,社会热点研讨等方面,更多体现了参与者理性、客观的一面。与网络新媒体不同,微信中的个体,信息透明度高,也更容易受到认可。参与者具有身份的真实性,就更要为自身的言语、观点负责。有效降低了此前不负责任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非主流不良观点横行的局面。微信信息量巨大,且参与者对于有效信息摄取的要求较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微信信息交流环境较网络社交更优越。由此,微信受众广泛且质疑声少更说明了其发展的合理性。
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发现,微信火爆可以改变以往的通信交流模式,也促进了社会理性回归。从计算机、手机广泛使用开始,软件、通信方式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微信的优势,也代表着下一步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的合理趋势。
三、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对新媒体发展的启示
微信本身的出现充实了网络社交、移动通信的发展,丰富了新媒体的服务功能,锻造了更高层次的社交文化。通过这次关于其收费合理性的争议。我们对其特有优势及引导方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有利于服务公众
微信的开发及广泛使用,在于其为公众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迅捷、成本降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效用。随着网络通信发达、新媒体使用广泛,公众对于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趋向于快速、便捷、权威、客观。微信在语音和文字信息传播方面有特有的交流模式,在新闻传播、个人信息、公共交流等方面也与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社交网站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微信的服务人性化、信息大众化、舆论导向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进微信不断更新模式,改进效能。作为文化产品,微信及新媒体要进一步贴近民众,在便捷实用、号召更多民众参与方面做出探索。
(二)有利于公民意识塑造
作为新媒体,较好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软件开发者和通信运营商的本分。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民文化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新媒体开发,要在有效维护个人信息保密性的同时,权衡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心态的塑造。在网络信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供应方面,创新供应模式,做好民众参与引导共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功能开发方面,合理满足民众需求,做好信息管控,抵制庸俗、奢靡等社会不正之风,既保持主流媒体信息正面性,也契合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圈,体现实用性,促进文化交流,有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三)有利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