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6:50:02
导语:在设计专业建筑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设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1-0093-01
一、研究背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开始招收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受到“学院派”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实施之初我校在教学中将美学经典的构图法则、各种建筑类型课程设计、建筑表现技法等方面奉为金科玉律。而建筑设计中最为本质的东西,空间组织的逻辑、建造知识与技术常常被忽略。为此,我们用了七年多的时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编写了新的课程体系
建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我校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总体培养要求和目标,走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专业课程体系,调整部分课程的设置,压缩理论课、美术课的量,加强了建筑设计初步课、建筑技术课、专业课、施工图实训等课的分量。学校教育角色发生转变,不再仅仅是培养设计院的“学徒”,而是培养动手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好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建筑设计初步课
清华大学田学哲编著的《建筑初步》是现行通用教材。该教材构筑的建筑初步教学体系基本上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沿用。该教材存在如下问题:(1)作业内容滞后;(2)分项训练容易造成学生对建筑学整体的漠视;(3)关于设计方法的理论阐述过于贴近生产。而国际上建筑学教育则比较注重建筑的整体综合性,比如,西方从包豪斯开始就非常强调建筑学的整体综合性、建筑设计的原创性以及对建筑的内在规律的体验认识,尤其是造型训练都与对材料和工艺的研究和感悟紧密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在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决定变革《建筑设计初步》课,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始终以建筑整体为研究对象。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建筑专业也非常需要建筑结构选型、建造知识、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新技术等建筑技术知识的掌握。因此,我校对原来的建筑技术课进行变革。首先,增加建筑技术课的比重与分量;其次,补充了建筑技术课的内容,增加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物理等课程;再次,从传统的建筑教育“重艺轻技”的感性体系转变为“技艺并重”理性体系。通过对建筑技术课的变革加强学生的建筑技术基础,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改革建筑设计专业课
我校注重对建筑设计课的改革,目前国内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学期安排两个大的课程设计及一个快速设计。以二年级第一学期为例,往往安排一个小别墅方案设计和一个幼儿园方案设计以及一个快速设计,由于学期时间有限每个课程设计往往完成得不够深入。我校在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中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课题(如小别墅设计),按照设计单位的工作流程从资料收集、前期研究、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各环节详尽地完成设计全过程,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保持完全一致。
(四)提出基于项目工作团队的“2+0.5+0.5”培养模式
我们提出了基于项目工作团队的“2+0.5+0.5”培养模式。首先,将整个学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四个学期为基础教育及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第二阶段(第五学期)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时期(建立与实行项目工作团队模式);第三阶段(第六学期)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环节(实行项目工作团队模式)。项目工作团队模式首先是专业老师提供某段时间主持的实际或仿真工程项目若干项,按照项目的不同来设置不同规模的工作团队,并将班级所有的学生归入各个工作团队,然后每个团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自项目。最后,各个项目组把自己的一整套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互评。实际将一线设计单位常用的工作方法引入教学中来,便于毕业衔接。
三、结束语
由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我们通过连续七年的对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完善,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但是由于时间还比较短,其效果的衡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修改、完善此培养模式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范文兵.建筑学在当今高校科研体制中的困境与机遇:从建筑教育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索[J].建筑学报,2015(8):99-105.
关键词:景观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探讨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结合体,美术是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学好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行相应的素描教学,符合景观设计专业的目标,可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以及审美能力,通过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专业上拥有更广阔的专业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适应性,有助于为景观建筑行业提供专业人才,推动景观建筑行业的发展。
1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1.1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特点及训练目标
全因素素描是从各个方面对物体进行深入的刻画,比如从光影、体积、质感等方面,让物体更加全面的呈现,突出所刻画物体的特点,这种方式下绘制的物体更具真实感与立体感,可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对于刚刚接触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先以全因素素描的方式进行学习,以简单的石膏体作为训练目标。结构素描相对来说是以一种较为抽象的线条,对所要刻画的物体进行理解与创作,需要学生把这些物体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的里外、前后有详细的结构表达。这种方式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后,再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1]。
1.2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结合训练目标
在进行全因素素描与结构素描的教学之后,可以通过结合两种素描方式的训练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与强化。教师可以通过采用静物与石膏体结合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线下的阴影与明暗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通过速写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的状态,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为以后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两种方式的素描学习之后,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有了初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素描知识与学习方法[2]。
2素描教学中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2.1观察思维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观察思维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局限于画室当中的静物,还应当鼓励学生对生活当中的物体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大胆地对所绘画的物体进行创新与组合,让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绘画,并且在绘画当中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在较大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对于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来说,素描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学生在素描的过程中需要将景观的整体进行展现,同时还需要对局部进行相应的绘制。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刻画的物体进行灵活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转变之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3]。
2.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拥有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才能赋予绘画更多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多种元素的组合,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细致的观察,在思想上进行相应的突破,再加上对自然的观察与分析,运用多种形式对绘画进行表达[4]。
3景观建筑素描教学模式的展望
景观建筑素描教学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方式,结合当今的新元素,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创新,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促进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教师应当确立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素描理念,通过能力培养与课程学习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适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景观建筑专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景观建筑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意见;实践性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好的就业,顶岗实习的运行模式是非常的重要的。学生的就业率所有高职院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学校应对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选择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管理困难
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中,许多学生在实习的阶段都会自主的进行择业,这样的情况在毕业实践的顶岗实习模式中非常具有普遍性,学生进行自主择业后,由于学校不能有效的与企业进行沟通,就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不了解学生工作的现状,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出现漏洞,有的学生在建筑设计专业进行学习之后,在自主择业的顶岗实习阶段并不能进行专业对口的学习和实践,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无法促进学生的实践水平的提高,学生自主择业顶杆实习模式导致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了解学生的就业的现状,学校的毕业实践不能有效的特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自主择业的定岗实习模式中,教师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自主择业中,学生会进行很多的选择,有的学生会选择回到家乡,有的会去别的城市,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会非常的少,教师不能有效的了解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导致学校的定岗实习情况非常的不乐观,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
(三)学生虚假就业,顶岗实习模式没有效果
在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中,有的学生会通过一些方式让学校认为学生在进行毕业实践,学校不能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情况,学生在毕业实践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让学校的毕业实践毫无效果,无法促进学生真正的就业。例如,在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中的第三年,学校要求进行顶岗实习,某学生通过关系取得了一张虚假的证明,但是本人却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游玩,这样的情况,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提高。
二、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特色和主要的作用
定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实践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的实习模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色是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对该职位中的所有的任务和责任都由学生担当,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能虺浞值亩土堆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高职学校中“2+1”的教育模式中[1],学生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到学校指定的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带薪培训,最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定岗实习的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同时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最大的办学特色。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具备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科学的进行顶岗实习模式的运行,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非常好,通过有效大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逐渐的深入开展,社会上的建筑行业对人才但是需求非常大,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上的人才同时对专业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也非常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中,可以让学生担任建筑类的项目施工员,学校要对这个职位的主要的工作的职能进行充分了解,以保证学校能够充分的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管理[3]。
(二)提供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有效的指导学生工作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有利于学校能够及时的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给予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工作[2]。例如,在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某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担任项目施工员,该学校对这个职位的工作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的内容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充分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推进学校的顶岗实习模式进行深入的发展。
(三)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在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中,教师要主动的指导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增加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中[1]。例如,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某学生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去进行工作的实习,但是学校被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地址放在了本市,学生的学习等各项能力非常的高,但是由于不能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心无旁骛,工作中不断的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对该学生很不满意,顶岗实习无法起到效果。这样的事例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就不能保证学生良好的就业情况。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应努力的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与运用,顶岗实习的模式的运行有效的改善了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巨野情况,提高了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率,有效的改善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互动式教学;实地式教学
Summar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a kind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teaching ideas in th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focus on th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in our current design, arouse students ' interest in design, understanding architects had done, temple of experience into the design.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interactive teaching;fiel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水平知识和人才更广泛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专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大胆改革创新,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而作为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新方法。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建筑学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建筑设计这门学科打好基础,涉及大量的文理科知识,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美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建筑历史等等,可见其核心地位。其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很多师生觉得该学科难教难学,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大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按照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教学经验和体会阐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及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就这些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理论课程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建筑设计课程,从宏观上看是由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连续设置,是唯一一门贯穿于建筑学专业整个五年的专业课程,课程特点是:学习内容广泛、知识点密集、设计强度较大。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很强,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到高年级该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该课程学习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以往建筑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布置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消化所学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和实践结合的较为紧密,一直以来被广大建筑类院校系所广泛采用。但是,一则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过久,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二则它和建筑学专业的其它交叉专业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给学生增加了几个设计题目,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提出应在实践教学基础上加入互动式教学和实地式教学以避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单一性、重复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知能力着手,改善现今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把握好设计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唤起学生对建筑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在体验中进入设计的殿堂。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包括思维互动和实践互动,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互动也就是提问式教学方法,在讲课中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来叙述建筑设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的积极思考。实践互动就是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某个建筑的设计时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其次通过几个实例,使学生加深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最后采用实践互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先动手制作类似的建筑模型,然后运用所学建筑设计及相关知识,自由选择材料,亲自动手在该模型上围合各种自由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由于材料不同与围合空间不同而给建筑设计带来的影响。
模型制作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模型的实体性和三维性加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味着空间、结构、采光度等细节,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本身的优缺点,从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而这一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基本空间尺度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思考一个空间的基本评价标准有哪些,怎样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让他们体会到各种条件的满足都是要建立在理性的设计基础之上的。进入之后的设计时,他们也会处处站在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他的设计是否合理、舒适。
这就是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为提高,学习有被动逐渐变为主动,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通过体验和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之中不断地提高创新素质及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深厚扎实的基础,并能刺激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形成。
2.实地式教学
这点主要是通过改变教学地点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般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都发生在同一个环境中,就是教室,可以说学习环境是十分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针对这点,笔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特点采用多种授课的地点。实地式教学就是要使老师带领学生尽量的走出教室,走到更加轻松、更加适合教学内容的环境中去。比如讲到和具体的工程实例联系很紧密地知识点时,就可以到现场参观实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再把实地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结合起来讲学生所作的建筑设计模型。在模型做完之后,紧接着要对学生所作的模型进行讲评。讲评地点可以选在教学楼外的大球坪上(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建筑材质、空间与光线的关系,为今后相关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在这个实地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将被大大激发,他们可以将模型摆在任何地点排成任意形状。通过各种方式观察模型的材质、空间与光线的关系,体会由于光线的变化给建筑带来的感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主动的、积极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而要“将其所教的内容,以技术或方法为媒介,达到使知识得以传播”之目的。因此,适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互动式教学、实地式教学的充分利用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定是较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外,更迫切地需要采取一些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而这种建构教学的主体互动正是有效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在互动式、实践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学科的特点,建构起师生互动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我想教学创新改革之路正如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璐.《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2009.
[2]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万学成.《机械制图》课多种教学方法探略.执教通讯,2007.
[4]张艳萍.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策略论析.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6
[5]王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与实践,前沿思考,2012
[6]鲍家声.新要求,新导向,新希望——99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暨第二届系主任会议综述[J].建筑学报,2000,(2)
[7]王依涵.环艺专业小住宅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现代企业文化,2008,(38)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告訴的发展,我国对基本建设也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我国正进行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转型,新建工程将会逐渐减少,但工程所处的重要地位任然不会动摇。可以乐观地认为:我国的建筑业还将继续繁荣几十年甚至更久。
作为施工员等工程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识读建筑施工图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而要准确并且有序的对一套图纸进行识读,课程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运行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实训目标
1.深入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掌握本专业工程图表达的特点,强化阅读实际工程图的能力。
3.对所学知识和实训内容互相验证,并对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三.实训资料准备
1.别墅施工图图纸
2.教材《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屋建筑学》
四.实训安排
1.时间 7月1日到7月5号
2.地点 教室207室
3.指导老师 王宁老师,罗昌杰老师
4.内容 准确对图纸进行识读,并分析讨论具体内容。
(一).建筑施工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2).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2.工程概述
(1).本工程建筑物主体三层,局部四层,主体高度12.3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1.4平方米。
(2).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裂度为七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建筑物结构标高为正负0.000米,室内外高差0.45米。
(4).本套图纸所注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其余标高都是以毫米为单位。
3.构造说明
(1).墙体
.水泥陶粒空心砖砌块,本工程外墙.楼梯间墙及分户墙为200厚,其它均为140厚,砂浆标号均为M5的混合砂浆。
.内墙抹灰时凡墙(柱)阳角处均做1:2的水泥砂浆护角,宽500毫米,高200毫米。
.外墙门窗与外墙接缝处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严。
.卫生间的防水应采用整体设防的措施,墙面和地面的找平层采用1:2聚合物水泥砂浆,墙面和地面的瓷砖或石材采用聚合物水泥素浆粘贴。
(2).门窗
.铝合金门窗的构造做法应按照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
.铝合金窗采用银白色铝合金框嵌5毫米厚绿色透明玻璃,框料型材1.4厚
(3).屋顶
.三层屋顶,标高为10米,构造层次为
①浅色地砖铺砌
②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分格缝每隔1500一道
③100厚粘土空心隔热砖
④干铺油毡一层隔离层
⑤合成高分子卷材1.2厚,遇墙上翻300
⑥20厚1:0.8:4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
⑦1:8水泥陶粒建筑找坡百分之二,局部百分之0.5,最薄处30厚
.四层屋顶标高为16.2米,构造层次为
①3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分隔缝每隔1500设一道
②干铺油毡一层隔离层
③合成高分子卷材1.2厚,遇墙上翻300
④20厚1:0.8:4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
⑤1:8水泥陶粒建筑找坡百分之二,局部百分之0.5,最薄处30厚
.屋面为有组织外排水,直径为100的PVC雨水管。
(4).外装修
外墙陶瓷面砖,浅灰色和红色,聚合物水泥砂浆3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15厚纤维水泥砂浆
(5).内装修
①内墙.厨房.卫生间.房间.楼梯间内墙做法详SJA,构造层次为,厨房.卫生间.楼梯间200×300白瓷片通高,房间至1.5米,白水泥浆擦缝,聚合物水泥砂浆3.0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0.5厚,20厚1:3水泥砂浆,其它内墙喂混合砂浆外刷仿瓷涂料。
②楼地面.厨房.卫生间楼(地)面做法详SJA,构造层次为300×300白色防滑地砖,常规铺贴,20厚1:3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上翻150,20厚1:3水泥砂浆,其它内墙为500×500浅色耐磨地砖楼面
③.楼梯,踏面踢面,踏面均为陶瓷地砖
(6).雨蓬面1:3水泥砂浆(加百分之五的防水粉)15厚,雨蓬板1:1: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面刷白色涂料。
3.平面图识读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会计实习报告大全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高职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探索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决定了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重要因素。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就是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相互结合,二者相互影响促进,相辅相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能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要和企业相结合,以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如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着重为社会和建筑行业培养较高素质、较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通常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则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那种形式,都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进行带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做到两个实现: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各类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尤其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基地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期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利用不充分,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陆省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人方式也比较单一,加上近几年的扩招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使得原本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暴露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人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普遍较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设置缺失,缺乏生产性环境(实战性环境)、企业氛围及相关专业教学所需的“高、尖、精”教学仪器设备等,这些缺失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教育部16号文件中就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前我国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学历和职称的专任教师,理论水平比较高,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 “双师型”教师,实践水平也比较弱;二是兼职教师队伍一般都是从企业中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员工,但普遍都存在缺乏教学经验问题。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都不太理想,需大力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虽然在很多高职院校里,建筑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已基本完善,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方面均未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因素是实训项目比较多、实训环节比较多等因素使得的监控评价较为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都不够完善,不具备普遍推广的指导价值。所以有必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何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必须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建筑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1、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够。虽然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对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普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均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缺乏调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企业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都不太愿意接纳实习生。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协调“校企合作”,在政策上支持和激励企业接受“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例如减免企业部分税收、财政拨款等辅助政策和措施,在企业各项评比、考核时,把“校企合作”作为评比参评重要依据。最终,通过地方政府参与、协调,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促使企业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中。
2、缺乏有效的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当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了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目前“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没有第三方组织和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服务于双方的监督机构,各级地方政府的就业服务部门可以来行使这个权利,来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筑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这些年建筑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建筑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由干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建筑设计公司普遍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居多,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如在实习人数、项目、时间的安排上,都有别于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出一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专业的特殊性要求。
三、对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校内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按框架分类有三种方法:按照相关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等;按相关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室内、室外)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则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等。虽然每所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校的长远发展。
2、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建筑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融入相关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相关措施,在建筑设计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例如在实训室内张贴工作流程内容,相关建筑设计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环境,其次聘用建筑设计公司的相关员工做兼职实训教师,组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终,实训平台要以相关建筑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项目。指导教师能够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实训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才能充分的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相关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相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加具有真实性。推广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相关企业要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较好的进行工和学的互相交替,较好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 “零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称为“2+1”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大学三年级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教育部早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建筑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学习工作,相关指导教师必须到“顶岗实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有关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最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同建专业、共同建课程、共同建实训基地等。共同建专业是由校企双方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行使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义务。共同建课程主要是指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合作开发新课程等工作。共同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相应师资和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设备与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的学生当做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实训基地学习,企业能在实训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双赢。即实习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工作学习,实习学生毕业后企业有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权利,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坚持把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加强实践教学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究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的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建筑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1] 郭键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 素描 造型能力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土建类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专业点数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伴随着社会发展对这一专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素描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建筑造型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养成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建筑素描教学中,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在学科的角度,把其作为绘画造型相关学科的一个分支来思考并组织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在不自觉中向绘画造型学科方向看齐,追求素描教学的绘画学科价值。素描教学为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不强,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近年来有不少院校也在进行建筑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全新状况下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是一个十分必要并且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根据社会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职业能力构建的角度,笔者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引起更多的专业教师关注素描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素描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按照通常的看法,建筑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素描也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①素描以其精谨的造型要求、简单的工具材料、丰富的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专业造型素质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成为了在造型艺术学习过程中进行造型能力训练和审美素质养成的首选。素描与建筑艺术设计有着造型和审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建筑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是从认知三维世界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造型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可以培养学习者精准的形态观察能力、活跃的空间思维能力、严谨的形态构造能力和丰富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开阔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学好素描可以增强学习者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完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空间建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形态表现能力,顺利地表达设计理念。
正是由于素描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素描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课程教学要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把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一关键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学应该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服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及视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②空间造型能力是由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所构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思,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我们称之为绘画。简单地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构思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空间构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绘画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外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审美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形式美感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以及创造与表达能力等,认识与评价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判断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美的想象力、对美的外化表达。这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素描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三者中,空间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应以空间造型能力养成为最基本核心,兼顾视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还是参照传统的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确定的建筑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素描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课时大多控制在80至96个学时之间。教学内容大致是作为三部分安排: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体的写生、浮雕柱头花饰写生)、静物素描写生、建筑与自然风景写生。从这些内容来看,大体上是延续以绘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研究其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量感觉为主要目的,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相应的表现技巧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不恰当的。
建筑的三维空间展现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点,这一点和雕塑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与绘画相去甚远。即使是雕塑,与建筑对三维空间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在形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体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是形体空间存在状态和的内部空间构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内部空间的构建。“虽然绘画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规律,但将它作为建筑的基础还是应有所选择。”③传统的素描教学力求造型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在不到10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建筑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在内容上更应该凸显空间结构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把握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以形体特征、空间结构、透视规律、形式美感为核心来组织素描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结构研究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表现素描两个内容模块。结构素描训练以几何体和几何体组合为主要内容,研究形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研究不同形体组合结构的构造关系;表现素描训练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通过两个内容模块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空间造型能力、形象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根据学习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普遍偏低,美术基础与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对新生入学美术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就需要从事建筑素描教学的教师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基础弱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第一,把形体和结构、空间与透视、体量与质感、光影和明暗等造型各要素分解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专题性研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解决特定问题。第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之后,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调节光影表现。对同一表达内容,寻求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即兴速写式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是写实式的精致描绘,还可以是兴之所至式的大笔挥洒等。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观察并体会不同表现形式产生的不同情感变化和心理印象,促进学习者主动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第三,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器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加快学习者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如讲解几何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就可以用画框绷平一张丝网,直立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透过丝网观察几何体,丝网纤维空隙构成为一个个的坐标方格,学习者马上就对透视现象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并很容易就能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第四,对于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临摹练习,通过临摹优秀的素描作品,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一些素描的表现技法并开阔视野。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创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④,能够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具体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专题式的课题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要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背景为出发点,以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养成为目的,借助但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型的素描教学。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大胆进行尝试,探索适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造型能力养成与艺术表现能力养成的素描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革新,才能真正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注释:
①③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中国造型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②④王中义,许江.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关键词:CDIO;建筑设计;实践
Summary: CDIO is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mode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is theory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develop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ntrollability and operabilit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Key words: the CDIO;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DIO是近几年来在国际教育改革领域里出现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继承和发扬了欧美等发达国际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和思想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具有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的检验和评判标准,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的问题,大多数教育实践存在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经验,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以上种种问题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不利于高校专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通过几年对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的研究,通过对CDIO理念的研究,提出适合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该模式通过对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创新、组织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能力,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毕业之后直接参与工程的高级技术人员,学生可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CDIO理论的理解和认知,为了培养新型的建筑人才,应注重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使学生早日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
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在继承CDIO理论的基础上,应创造性的将这一理论具体化,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本学院建筑专业的设置情况,对能力培养大纲进行创新的修订,构建具有特色的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
应系统的培养学生技术知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工作习惯、使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根据市场对建筑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计划及目标,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改革其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培养思路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该门课程。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三年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学人才培养的瓶颈往往在与社会脱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强调所有课程都要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系统掌握核心能力。
建筑设计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建立工程设计人员的价值观,更希望学生在掌握考核标准所要求的掌握的知识的同时,拥有自主学习课本之外知识的能力和自觉性。教育的功能不应该只要求学生被动地记忆现成的知识内容,而应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应鼓励学生主动挖掘新知识。
关键词:民用建筑;给排水;电气专业;水位报警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to the combination of drainage design and electrical design more closely. In the electrical design, to be capable of binding to drainage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provided to realize active design, many aspects of the water level alarm, water pump, valve and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described in detail to the drainag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for carrying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drainag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ater level alarm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中,给排水设计与电气设计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工程上常有水电不分家的说法,即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但之间的关系却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电气设计师在进行有关给排水方面的设计时,常常是根据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被动设计,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设计不合理或者出现漏项现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出色的电气设计师,要适应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本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同时也要涉猎横向的其他相关专业,在其他专业进行资料提交时,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当之处或者漏项,能够及时反馈个相关人员,确保设计工作的高效。
2、给排水总体提资要求
给排水总体提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有明确的规范,比如每层层面标高,有立管的地方还要标明平台面高度;只要是有水泵的图纸,都要详细标明电机型号,并交代电机是否备用以及台数;给水系统如设有水箱标定出止回阀的位置;消火栓要交代水柱的股数、龙带口径以及喷枪口径;依据城市自来水压力情况确定是否要设置加压水泵;详细的水泵、消防按钮等等。本文不做赘述,只是针对特定的电气专业提供一定的资料。
3、给排水对电气专业提资要求
给排水对电气专业的提资要求,主要集中在水位报警、水泵的启停和供配电、阀门的监视以及灭火系统等方面。
3.1水位报警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不管是高层用户以及防水箱,还是底层用户以及消防水池,都需要装设水位报警装置。因为,进水阀在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无法将水闭死的现象,这样自来水就会出现溢流,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是会形成诸多不便。因此,就需要装设一个水位报警装置,在水出现溢流之前,能够及时检测到溢流情况,通过控制器将报警信号传达到值班室,及时进行抢修。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排放消防废水或者洗车用的废水的集水坑不用设置水位报警装置以免加大投入,因为集水坑的水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通常情况下也是处于人们的监督中,如果集水坑由于管道堵塞或者水泵异常而出现水位上升或者无法下降时,可以停止冲洗汽车,如果是因为消防原因所致,在集水坑溢流之前,消防队员早就到达事故现场,所以对于集水坑的抢修不需要专门设计水位报警。但是粪便集污坑则需要设置专门的水位报警装置,因为集污坑一旦出现堵塞或者潜水泵无法工作情况时,不容易被人及时发现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因此要设计水位报警。
3.2水泵的启停
电气设计师在进行水泵的启停设计时,要注意消防水箱稳压泵和消防主泵的联合控制。通常情况下,当水压要求高压力时,就要将消防水箱稳压泵进行关停,当水压要求低压力时,就要将消防水箱稳压泵开启。当水压要求超低压力值时,说明发生火灾,这时肯定需要大量的用水,消防水箱稳压泵已经失去了稳压作用,因为稳压泵起到稳压作用的条件是水压的降低仅仅是由于管路中的泄露引起的,这时就需要开启地下室的消防主泵,同时关闭稳压泵,并利用控制器将火灾信号传送到消防值班室。对消火栓泵进行启停设计时,其设计要求一般是,所有的消火栓泵都可以利用一个启动按钮进行单独控制,同时进行报警,而且消防值班室能够对消火栓泵进行远距离控制。对喷淋泵进行启停设计时,同样要求可以通过消防值班室进行远距离控制。喷淋泵一般是自动喷水系统的动力装置,在对其进行启停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湿式报警阀上装设的压力表,如果压力表持续下降,而且达到某一值时,则通过控制器自动开启喷淋泵,同时对水流指示器进行误动作保护,只用于进行报警不能因为水流指示器的动作导致喷淋泵自动开启。此外,还有潜水泵以及生活泵的启停控制,地下室潜水泵在进行启停控制时,一般的控制逻辑就是:高水位,泵开启;低水位,泵关闭,控制装置一般采用水位继电器。给排水专业在给电气设计师提供的资料中显示供水方式是地下水泵与屋顶水箱的联合供水,而且泵是工频泵,那么就依靠装设在屋顶水箱中的水位继电器来进行控制,跟潜水泵相反:高水位,泵关闭;低水位,泵开启。如果采用的是变频泵,则利用压力表来控制,压力表的数值一旦处于给排水给定资料里面设置的一个压力范围,那么水泵就关闭或者开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建筑中采用的是哪一种供水方式,如果生活水池处于低水位,就必须将泵关停,避免水泵空转烧坏电机。
3.3水泵的供配电以及等电位设置
在对水泵进行供配电时,消防泵、潜水泵以及喷淋泵都必须是两个电源,即一个作为正常供电电源,一个作为备用电源。而对于生活泵、粪便集污坑和淋浴废水坑内的潜水泵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说建筑的设计标准等确定电源,通常情况下,一级负荷要设置两路电源,而二级或者三级负荷可以仅仅使用一路电源。在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内,电气设计师要根据给排水专业人员提供的资料设置等电位,一般情况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会强调卫生间水管多为塑料管,但是电气设计师不能要考虑到其他金属构件,安全起见,要预留等电位连接件。
3.4阀门的监视以及气体灭火
在对阀门进行监视时,如果建筑单位没有特殊的要求,给排水专业提供的资料主要在自动喷淋系统上要求进行阀门的监视。因为自动喷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阀门一旦出现无法工作的情况对于其他零部件的工作影响很大,这就要求电气工程师能够对阀门的监视进行控制。如果阀门无法关闭时,能够及时将信号传达到消防控制室,派相关人员立即进行抢修。
在一些不能用水进行灭火的地方,比如柴油发电机房、配变电房、图书馆档案室以及电子计算机控制室等,通常情况下使用气体灭火。一般的气体灭火系统中,采用的灭火介质为七氟丙烷和二氧化碳。不管气体灭火系统采用何种气体,它的启动方式一般都要同时包含两种:气动和应急机械手的联合启动,电动和应急机械手的联合启动。灭火系统的控制原理一般是:火灾探测器(包括感烟式探测器、感温式火灾探测器等)检测到火灾,然后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关闭排风机并开启门灯;然后延时30秒后,开始启动灭火。
3.5水炮系统
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有时也会用到水炮系统来进行灭火。因为建筑空间太高,简易的自动喷淋系统已经起不了作用。水炮系统在进行灭火时,对于探测报警装置和定位装置是非常依赖的,这就给电气设计工程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可靠的实现水炮系统的开停是十分关键的。电气工程师需要根据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的资料对水炮系统进行设计,一般在前段探测部分使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或者线性光束图像感烟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曲面式覆盖的特点,对于干扰光源就有很好的辨识作用,而且响应时间短。对于信息的传输,最好能够选用视频同轴线缆,这种线缆传输速度快而且耐用。水炮系统的控制流程一般是: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火灾已经发生,然后将检测信号通过线缆传送到控制中心,同时做出声光报警,开始实时录像,然后根据控制中心反馈的指令,启动消防水炮,并自动扫描瞄准火源点自动灭火。
结语
在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的自动化控制越来越广泛,电气工程师在进行这方面的设计时,往往根据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被动设计,从而产生诸多不合理设计。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对电气专业的一些提资要求做了分析,希望能够对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给排水或者其他专业与电气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各个建筑单位应该对电气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新星. 对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探讨[J]. 四川建材. 2009(02).
[2] 何卓均. 影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因素[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01).
[3] 陈大栋. 浅谈建筑给排水环保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5).
[4] 刘金平,张敏,姚海峰. 建筑室内给排水节能的几点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