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43:50
导语:在高新区发展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高新区113个。为便于从整体上把握11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有大致的了解,需要对这113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法就是最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所以,本文对各高新区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其整体发展状况。根据国内外研究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权威的指标体系,选取高新区企业数、年末从业人员、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净利润、出口总额等7个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这113个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发展突出的是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发展好的是西安、武汉等7个高新区,发展良好的是无锡、苏州等15个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属于发展较好的高新区,但在中西部各高新区中综合实力较强。
二、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其在全国1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上述所选7个指标作进一步分析。在多因素分析中,因子分析法是比较客观的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数据所含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的问题简化为少数指标问题,达到简洁明了地揭示变量间关系的目的。本文利用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1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因子1是和各高新区企业经济规模有关的综合因子,因子2是和各高新区企业效益有关的综合因子。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1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31名,虽然与中关村、上海张江、西安、成都等高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如中关村、上海张江有政治、经济上的优势,西安、成都有地理区域上的优势。所以,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较好的。把聚类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各高新区在排名上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各高新区的发展状况所属类别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各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度量,明确了重庆高新区在全国11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所处的位置。
三、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
为了找出重庆高新区相对其它高新区的优劣势,分析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水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排名结果,从113个高新区中抽取了20个与重庆高新区具有可比性且发展较好的高新区,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各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作进一步分析:
(1)企业平均经济规模,工业总产值/企业数;
(2)人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
(3)企业生产效益,上缴税/工业总产值;
(4)园区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
(5)创新型企业技术转化能力,毕业企业数/在孵企业数。为了便于比较,对各值采取无量纲化处理。考虑到以上5个指标越大越好,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处理:Zij=yij/yjmax,式中yij表示第i个高新区的第j个指标,yjmax表示所有高新区(113个)中第j个指标中的最大值,Zij表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第i个高新区在第j个指标上的值。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看出,重庆高新区除了在技术转化能力方面较强外,园区国际竞争能力尚可,在平均经济规模、人均工业总产值和生产效益等方面都较弱。因此,重庆高新区在这三个方面还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重庆高新区建区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113个国家级高新区发展较好。就中西部地区来说,重庆高新区的综合实力落后于成都、西安等高新区。从表3中不难看出,重庆高新区在技术转化能力方面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企业平均经济规模、人均工业总产值、企业生产效益等方面都较弱,尤其是企业平均经济规模和企业生产效益差距较大。
2.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产业群,形成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产业体系的形成。重庆高新区企业平均经济规模较差,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因此,重庆高新应以构建产业群、形成产业链为目标,结合已有产业布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选择最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以重点发展,建立起上中下游关联密切的产业链。
(2)转变发展观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重新认识高新区的定位和职能,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能单纯以GDP增长速度和招商引资数量来考核园区管理者的政绩,应该更加重视产业配套要素及配套企业的聚集,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和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应把更多精力投入环境产业发展,把重点放在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规范竞争秩序、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上。
(3)改善软硬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投资环境 优劣势分析
一、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分析
(一)发展概况分析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市新北区)于1992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规划用地面积5.63平方公里。2002年4月,在新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地域面积扩大至439.1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努力,常州国家高新区不仅建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而且创造了规范的法制环境,区内重点发展动漫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二)引资概况分析
常州高新区自建区以来,一直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批国际著名大企业,大公司相继落户如日本的小松、美国德州仪器、通用、意大利雷迪斯、韩国现代等。到2007年7月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增至8455家,个体工商户增至13784户,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看,内资企业是高新区企业的主体,而民营企业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横向比较来看,常州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实绩,一直在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之后,无论从引资规模还是引资质量及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都远远不如苏州和无锡。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招商引资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仅要注重硬环境建设,更要注重软环境的改善。常州高新区要想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就必须在投资环境上大下功夫。
二、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是指投资活动正常进行的外部物质条件, 软环境指投资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各种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
(一)常州高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分析
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城北,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东距上海160公里,西距南京110公里,与外界交通十分便利,成为引资的优良基础条件;常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较高,为高新区的投资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常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地貌单元属长江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总体地势平坦,自然环境优越,四季气候宜人,这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常州现拥有11所全日制院校,5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185家各类科研院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培育各类熟练劳动力、知识密集型人才的前提条件,而丰富的科技与人力资源对于外商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常州的物流成本比较低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理由。
高新区的软环境也同样具备优越的条件,近几年区政府为吸引外资制定了一系列引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如对入驻的高科技企业设立“扶持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等。常州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是吸引企业投资的一个有利因素。此外,常州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生活环境舒适便利,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宜居的条件。
(二)常州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劣势分析
常州高新区虽然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得到来常投资者的认同和赞赏,但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周边临近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
1. 硬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
(1)区位
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常州的区位条件与周边城市相比已趋于弱势了,常州口岸条件是沿江8市中最差的一个,对外开放深受制约,至今还没有跨江快速通道,苏中、苏北资源、市场的分享度低;较苏锡两市离上海远,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条件差,全市内通向各市、区、镇的骨干通道容量与质量都不够,城市快速发展的内聚力无法发挥。
(2)高技术人才缺乏和科技竞争力不强
常州的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在全国都比较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为制造业提供了许多训练有速的技术工人,但是他们培养的高技术人才并不多,教育机构体制也并不完善。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2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仅占4.4%,而从事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仅占0.7%即约有1400人,其中从事R&D的仅占0.2%,不超过300人。这就使高新区内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高新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高新区与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相比,在城市建设的规划手笔上、投入力度上、整体效应上都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不是区位不好,而是对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落后。尤其是对外基础设施上,虽然有机场,但不是口岸,更不是干线机场,在支线机场中的排位也在下降;虽然有深水港,也有口岸,但万吨级码头少,吞吐量小,形不成枢纽。
(4)生态环境
高新区招商原来以乡镇为主,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各自为政,互相拼抢,乃至压低地价,造成许多项目占地多、产业档次不高、地块分割、布局不合理、治污设施跟不上。水污染、大气污染、市容市貌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比如三井河、民营园内河流、小运河等高新区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区内部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不到四类水质要求。
2.软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
(1)政府政策法规不完善,办事效率差
常州行政效率并不是很理想,普遍存在重贯彻轻效率的行政作风,从行政手段上讲,常常在手续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上做文章,结果使常州的行政手续远比苏锡两市复杂,导致行政成本大增,变相收费以及把行政成本转移到企业头上的做法,增加了企业负担,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常州发展的积极性。
(2)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现阶段,高新区内仍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区内服务贸易尚未形成完善的机制。现代服务业的滞后,特别是生产性的服务业滞后,技术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专业咨询等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企业整体效率和隐性成本的调整空间形成一定制约。
(3)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目前,常州高新区内投融资功能还相对滞后,融资渠道狭窄。在政府融资并吸纳社会多元化投资方面与其他先进高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企业主要融资的渠道仍然是银行信贷,虽然目前常州高新区内有各大银行,如中行、建行、工商行、农行、交行等派驻的支行,但是其资金介入状况并不明显。其次高新区内风险投资机制也不完善,风险投资主体单一,民间机构较少,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聚群机制尚未建立
常州发展高新技术的内在动力不足,外来增量也不够,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常州高新区的经济还是传统的“三驾马车”——即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支撑经济,短期内创造增加值的能力要低于苏州的外资企业。高新区内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咨询服务相当缺乏,更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企业聚集在高新区内。
三、改善常州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硬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一,常州应从战略上全面和上海接轨,不遗余力地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辐射,加快与上海的有序联动、优势互补,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要抓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论证或立项的机遇,努力构筑常州与上海之间的高速通道,缩小和缩短时空距离,挤进以上海为核心的“1小时”经济圈,为常州未来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平台。
第二,高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环保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平整、标准厂房的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第三,常州高新区必须确立以经济为中心的人才观,广揽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教育,要加强本地高校的建设,结合市场需求,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
(二)改善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一个地区政府的权威性和政策的健全是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政府要在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特点,研究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文件,造就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应该简化行政管理程序,使投资者增强政策稳定感和对当地政府诚信度的信心。
第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使风险资本有退出机制。高投入、高风险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新区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保险会计等中介商务服务机构的同时,也必须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问题。
第三,在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上力求突破。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以发展生产业为突破口,优化调整服务业结构,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份额;加快发展以码头仓储、保税物流、配送联运、商务贸易为主的生产业;进一步加大中华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招商力度,切实抓好恐龙园综合设施改造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宪锋,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J].产业发展,2007,(8).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成了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任务。今天,高新区党工委召开第一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大会,标志着第二阶段各项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刚才,有关部门对第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晁泾山书记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第二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晁书记对第一阶段的总结客观、准确、全面,既有成绩,又有不足,对第二阶段安排全面细致,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特色突出。对晁书记的总结与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按此执行。下面,我代表市委第一指导检查组全体同志,讲几点意见。
一、对高新区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评价
高新区认真学习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党员全员全程参加,精心安排并组织实施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深入学习研讨、努力转变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二是着力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实践,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三是掌握活动动态、注重检查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明显提高。我们认为,高新区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活动主题鲜明,具有单位特色。高新区对学习实践活动活动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开展积极,根据市委要求部署,结合本单位职能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以“创新体制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和谐发展”为本单位的实践载体,既贯彻了中央精神,体现了市委要求,又符合本单位实际和职能特点。学习形式多样化,不仅安排了集体学、自学等计划,而且还采取了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调研活动针对性强,在开展中,逐步征求基层意见,采取了多层次的调研活动,使调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发动群众参与,强化督促指导。高新区坚持开门搞活动,向群众问计,向基层求智,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内部网站、意见箱、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针对部门多、离退休党员干部多的特点,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能经常深入部门、党员之中,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督导,保证了第一阶段重点任务的落实。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体现民生要求。高新区本着抓早抓好抓实的原则,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存在问题,着力解决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及早得到实惠。高新区注重为群众多办看得见、摸得着、急需解决的实事,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确保承诺的实事全面落实、如期完成。
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推动科学发展。高新区将学习实践活动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一体,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共安排各类建设项目66个。在项目建设上,强化项目责任管理,通过领导包抓、部门负责、定期汇报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高新区党工委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从制定方案到动员部署,从学习培训到深入调研,我们指导检查组都是满意的。
尽管如此,高新区还是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方面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学习实践活动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党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差距,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联系工作实际解决问题还不够,学习质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以致于个别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三是深入调研不够,尤其是个别单位的调研报告质量不高,调查的多,研究的少,缺乏理性的思考;四是制约和影响高新区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待于建立长效机制加以解决等等。这些不足必须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分析检查阶段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对于巩固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打牢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基础,确保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新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充分认识做好分析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完成这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只有找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才能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准确提出符合高新区科学发展的整改措施。高新区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工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进一步找准问题、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
二是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要认真总结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高新区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找准影响和制约高新区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根源,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民主生活会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新区大发展”主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找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客观辩证地看待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民主、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中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达到交流思想,统一认识,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明确努力方向的目的。
三是要继续深化学习。要把学习贯穿始终,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学习中央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有关精神。通过学习,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要求来分析问题、剖析原因。
四是要突出实践特色。要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边评议边整改,一手抓问题查找,一手抓问题解决,在查中改,在改中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让党员干部群众感受到高新区工作的新气象、新变化,让党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五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以及制定整改措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去创新,要从旧的视角、旧的思维、旧的理念中跳出来,在工作方法上积极探索创新,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新区工作,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查找影响和制约高新区科学发展的问题。
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国内四大激光产业基地,东湖用了20年。
如今,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中与激光产业相关的企业达200多家,总收入超150亿元。激光企业总数和激光产品年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形成了上游为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为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为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等完整的产业链,位居全国第一。
但东湖高新区的理想却并不只是如此。
除激光产业之外,光通信、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都是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是武汉市第二个千亿元产业,比湖北省宜昌、孝感、荆门等很多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都多。
“我期望这里像美国硅谷一样,能产生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企业和产业。”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指出。唐良智的目标是把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世界的光谷,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然而,在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中,中国光谷整体还处于中低端环节,优势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将直面发达国家的封锁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生存威胁。
“为了尽快缩短差距,今年2月以来,我们和美国硅谷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并结合实际,努力把硅谷的经验学好用活。东湖高新区的构想是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为战略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131’产业架构。”中国光谷管委会企业服务局局长马云波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光谷梦想
马云波上中学的那个年代,东湖高新区开始了自己的光谷梦想。
1980年,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之后,武汉市光谷大道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楚天激光)创始人孙文被分配到武汉一家研究所工作,他亲眼看到不少激光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大奖,不过科研成果却未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就好像果子卖不出去只能烂在筐里一样。
四年后,孙文看到了希望。这一年,关于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在我国有条件的城市试办科学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的设想。同年2月,在“新技术革命武汉对策讨论会”上,专家学者呼吁,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在智力密集的东湖地区兴办新技术密集经济小区,发挥武汉的科教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985年,孙文决定下海创业。他与4个同事一起贷款10万元创立了楚天光电子公司,专门从事“普及型激光”产品开发。在一间20平方米的厂房里,没有图纸,也没有工艺参照,他们就在书海中搜索、比照,没日没夜地工作。然而,整整一年,他也没有接到一个订单,靠着贷款苦苦维持。
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下称创业中心)的成立为孙文解了燃眉之急。1987年,得知此消息后,孙文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搬了过去。楚天激光成为创业中心第一批入孵企业。进入孵化器后,孙文得到了120平方米的免费生产场地,以及近100万元的贷款。“我们找到了归宿。”孙文感慨道,“如果没有创业中心的全力辅助,绝不会有今天的楚天激光。”
199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东湖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年之后,楚天激光首次把业务做到国外。当时,美国硅谷要引进一批激光焊接机,参与投标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激光设备生产厂家,成立不到十年的楚天激光,就面临了一场强手如林的竞争。
令人着急的是,他们当时连美国的电压是多少都不知道。孙文打听到桂林一个厂家进口了美国的设备,于是赶到桂林去看。到了桂林之后,桂林企业却不相信中国人会到美国去参加投标,还质疑楚天激光是否有这个实力,是否是来偷学技术。
气愤不已的孙文回到武汉就开始攻关。数百次的试验后,他们开发出了“双光路”激光焊接机。这种焊接机,不仅可以用220伏的电压,而且适用于多种电压。一参与投标,就获得了美方的认可,被认为性能第一,当即与楚天激光签订了合同。
事实上,楚天激光的技术创新之路也是光谷激光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创业如何实现从产业化到规模化发展?这成为东湖高新区随之而来思考的方向。1994年10月,东湖高新区出台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两年后,东湖高新区又将关山一路以东、南湖南路以南纳入,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
版图扩大了,发展模式成为了重点。东湖高新区相继建设了关东科技园、关南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探索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四级跳”模式,科技成果在高校产生—成果在高校周边孵化—孵化企业在大学科技园成长—再到专业科技产业园规模发展。
叫响“中国光谷”
1998年,楚天激光再次进入孵化器进行了一年短期“孵化”。那时候,创业中心帮助其享受国家、省、市的相应优惠政策,指导楚天激光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与此同时,创业中心还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积极帮助楚天激光获取融资。除做好各种会计、税务、工商年检等服务工作外,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进行科研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提业发展的战略性、战术性咨询与服务。
就在这一年,“中国光谷”首次叫响。
当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德修与时任该校校长周济畅谈了在武汉大力建设光电子产业的设想,得到周济的大力支持。他们协商,以学校名义向武汉市科委递交《关于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光谷”的建议》。2000年,湖北省科协主持召开“中国光谷”建设武汉地区院士、专家座谈会,周济等7名院士在《关于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议》上签名,吁请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促进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组与扩张。2001年2月和7月,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分别正式批准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
2000年之后,楚天激光步入快速扩张期。一年之后,楚天激光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国产光子嫩肤设备,其成本不到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光子嫩肤”是楚天激光一个典型的创新。“不创新,就等于死。”孙文说。
企业如此,东湖高新区同样如此。2006年,东湖高新区开始尝试集合贷款模式服务中小企业。华灿光电就是受益于集合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一。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使得LED行业快速复苏,而此时处于起步阶段的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到位后,却面临资金匮乏难题。但是当年,该公司却通过集合贷款获得28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金融危机使许多海外高端人才面临重新选择工作的困境。这加速了海外高端人才的回流,东湖高新区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吸纳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建立全球创新链接,成为武汉在全球创新地图上崛起的关键。
二次创业
2009年9月11日,在东湖高新区人才引进的进程中,“3551人才计划”首批引进的领军人才(团队)名单出炉,14位海内外顶尖人才签约光谷,共获得3600万元的无偿资助。
风脉(武汉)可再生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毅第一批获得“3551”资金支持时,他的公司还处于申请登记注册阶段。而今他的公司已与近10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风电企业成为合作伙伴。2011年6月公司新引进的技术骨干成员再次入选第四批“3551人才计划”。
东湖高新区本身也有很好的人才基础。它是我国最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家高校,武汉邮科院、709所、717所等56家科研院所。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数据统计,自2009年2月建设“人才特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以来,东湖高新区共投入人才专项资金4.06亿元,引进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入驻东湖高新区。
这一年,东湖高新区开始第二次创业。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对于光谷人来说,这是东湖高新区完成“第一次创业”,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
不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完成的企业总收入为3810亿元。根据《纲要》,四年后,这一数字就要达到1万亿元。东湖高新区底气来自哪里?
对此,参与起草《规划纲要》的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表示,首先是基于东湖高新区近年来连续保持3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其次,央企、部省属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聚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东湖高新区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如今,云计算将成为IT界下一次革命,改变我们的办公方式和商业模式。东湖高新区在云应用软件、云安全、云服务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如何利用云计算更好地发展自己,成为东湖高新区面临的新课题。事实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撰写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一书中也指出,云计算的管理模式将为地方工业园区的转型及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对此东湖高新区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今年1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提出,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仅是巩固提升光电子产业,还要创新发展信息网络产业,建设一批云计算服务平台,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不过,东湖高新区仍面临发展压力。“相比较沿海的地区,武汉在国外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仍显不足,还得再努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导陈黎明告诉记者。
当前高新区企业融资难限制了企业发展壮大,而高新区政府狭窄的融资渠道则直接制约着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高新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的能力。在深入调研太原高新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高新区的投融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高新区投融资体系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新区;投融资;战略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17-01
1 太原高新区发展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2年底,太原高新区按新办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共实现科工贸总收入769.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32.5亿元,实现利税38.0亿元,出口创汇2.87亿元。
(2)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效应凸显。2012年末,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4364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2035人,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2395人。高新技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园区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2012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35.9亿元,科技活动人员13489人,拥有发明专利325件,共申请专利783件,专利授权数511件。统计表明,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区开展R&D活动的绝对主体。
2 太原高新区投融资现状分析
2.1 资金短缺严重影响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壮大
资金短缺是高新区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有的处于“孵化器”中的产品因资金短缺而不能及时转化现实产品,有的已经走出“孵化器”产品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扩大生产产量、形成规模。不解决企业资金的瓶颈问题,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2.2 企业投融资环境恶劣,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环境尚未成熟,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是几乎所有企业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很小,许多企业甚至根本没有银行贷款;科技扶持资金覆盖面小,仅是一些企业资金来源的补充。
2.3 风险投资没有真正进入高新区为企业服务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金融通渠道,没有风险投资,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会受到很大影响。现有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规模小、启动慢、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合理,作用有限。在太原高新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几乎与风险投资没什么关系,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绝大部分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自己解决。
2.4 资本市场不发达
资本市场是高新区企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虽然国家在股票市场上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优先上市的政策,但在具体的操作措施上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与沿海地区相比,山西资本市场发展慢、规模小、上市企业数量少、筹资规模小。从企业所属的行业来看,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从省内证券市场来看,证券经营机构少,远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3 我国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投资发挥着提供公共产品、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信息和其他公共服务、引导、扶持和放大民间投资等市场和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提供市场组织创新规划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制度性公共物品、提供财政出资的政策性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府资金扶持与引导政策等三个主要方面。
3.2 与金融业相结合,形成1+1>2效果
高新区和金融业的结合,产生以下两个效应: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将触角伸向金融行业,高科技前沿信息和动态通过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传递到金融业,专职或兼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评估论证,从而产生高新技术产业评估机构;另一方面,金融业向高科技产业渗透,将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传递给高技术企业,经济、金融专家协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通过合股或参股等形式投资,提供信用贷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产生科技开发银行。
3.3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利用风险投资的步伐
鼓励银行、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联合成立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多层次、多元化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并允许部分养老金、保险金及其他长期资金运作。通过完善购并和清算市场等途径,建立良好的风险资本撤出机制。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的投资形式,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运作。培养风险投资人才队伍,提高风险投资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4 建设相关的支撑体系,完善配套体制
通过制度环境建设,达到规范、促进高新技术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的目的。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制度环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有关政策,包括金融、教育、人事、知识产权保护、财税优惠等方面;建设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的合理流动体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保证其相对的独立性、权威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索玲玲.中小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曼红,(美)林博.风险投资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元.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关键词】 创新型 科技园区 创新高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七个省级高新区,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园区内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但与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梳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文献,挖掘影响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加速创新型园区建设,对河南创新型园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对科技园区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随着全球科技园区的蓬勃兴起,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集中在探讨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安・马库森(Ann Markusen)、亚伦・斯考特(Allen J. Scott)为代表的新产业区理论。西方学者认为,新产业区的主要标志是本地企业内部形成的企业网络和表现出的根植性特征。Leonardo Becchetti(2000)认为根植性有利于推动“供应商―制造商―客商”在地理空间上接近,减少交易费用。Isaksen(2001)把劳动分工、集聚经济和交易成本联系起来,强调在“柔性集聚”空间内产业链的垂直分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式逐步由经验观察向规范化研究发展。Stephen Tallman,Mark Jenkins,Nick Henry and Steven Pinch(2004)提出增长产业区知识存量和知识流动,可提升新产业区科技竞争力。Antonio Guarino and Piero Tedeschi(2007)指出新产业区内的知识溢出和劳动力迁移是经济发展的源泉。Manuel Portugal Ferreira and Fernando A. Ribeiro Serra(2008)探讨了合作公司间的知识流动和动态社会网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2、国内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述评
首先,对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张范洲(2004)分析了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优势与发生机理。易军(2005)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是创新型高新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马颂德(2006)指出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形成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创新创业科技管理体制优势。徐冬青(2006)认为园区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使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马文辉、滕玉亮(2009)指出提高高新区科技创新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走优化存量、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赵明鹏(2011)指出我国高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园区企业间技术转移和知识扩散,引导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向园区流动。其次,对高新区创新能力及创新型园区建设的相关研究。吴林海(2003)提出了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撑创新能力的科技园区创新能力三元结构模型。赵大平和李雪(2007)认为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自于市场发育基础上的产业集聚。付和方德英(2009)设计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自适应评价方法,并对我国53个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级评价。吴友军(2010)分析了高新区“二次创业”阶段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等问题,提出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实践昭示出:只有充分发挥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协同作用,实现优势的综合集成,才能适应当今环境风云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1、加大创新型园区建设投入力度
创新型园区建设应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和市财政税收返还资金支持,并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第一,设立“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该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建设,主要用于高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套设施建设。并利用产学研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和人才专项资金等支持创新型园区建设。第二,设立企业创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业,用于对创业期(种子前期、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主要用于向种子前期的研发项目提供种子资金支持,形成知识产权资助、商业可行性论证资助,以及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研发和技术合作、信息获取和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等进行补贴。第三,增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规模。重点资助企业的贷款贴息、技术研发、科研设备购进、关键技术购买、产业共性平台建设等。
2、加速促进创新合作与服务平台建设
第一,建立高新区政产学研联合推进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创新型园区建设中起决策咨询作用,指导和监督高新区创新合作发展资金运行,促进和协调政府与产业合作。第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围绕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需求,制定专项政策,支持鼓励成立各类产业技术联盟。第三,加速集群公共平台和创新网络建设。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补贴,支持高新区内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实验平台等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第四,引导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园区科学技术中心、产学研结合系统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人才信息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和专利产业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平台在促进合作联系、信息交流共享、整合聚集各类资源、提高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功能优势。
3、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园区集群创新高地
鼓励完善孵化器制度,引导孵化器管理模式创新和孵化器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速。加大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标准申请等工作。支持园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市场联盟建设,有力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中介组织资助计划,重点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新型产业中介组织提供资助。另外,制定知识社区建设计划,以科技新城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区。
三、积极开展创新型试点单位建设,提高基层单位创新能力
1、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大范围培育创新型企业
第一,开展制度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机制和企业创新创业持续发展机制。第二,倡导和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新知识的商业转化与产业化。第三,企业界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竞争优势,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盟,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配合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推进创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第五,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更有活力、更能凝聚企业职工创造力的企业精神,并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创新精神。
2、积极创建创新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培育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科研机构要适应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合作开发模式。厘清大学和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责权关系,建立有利于调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体制和机制。逐渐改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重成果轻转化”、“关起门来搞科研”的现状,打破大学与企业的院墙藩篱,变革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计划”、“工程”、“项目”等为名义依赖政府拨款科技经费生存的现状,为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较为宽松、自主的环境,有效整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提升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水平。
3、制定科技人才开发计划,为创新型单位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第一,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步伐,尤其是要加快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造就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第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柔性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来河南省创新创业。第三,继续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快引进包括院士、博士后、博士、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在内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第四,建立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专业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间互兼互聘,着力培养熟悉市场、具有较强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第五,以配套的政策机制、优越的学术环境、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优惠的工作待遇、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Patrick Ronde&Caroline Hussler.Regional or sectorial innovation system:What really matters?[R].2004.
[2] 杨晓钦: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政策选择[D].河南大学,2009.
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征集人、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农业大学MBA导师、《北京信息》专家顾问;曾获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突出贡献奖、中国管理咨询年度人物、北京市年度”社团系统先进个人”、全球华商百业十大领军人物等殊荣。
最近一两年中国高新区发展迅速,尤其是数量上更是有了很大的突破。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级高新区的数量达到了88家。其中有很大一批是由原来各个省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高新区升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肩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逆势增长的重要责任。
省级高新区升级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高新区的本质是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内生增长、科学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转变的核心载体。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国家高新区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做出更多的探索与示范。
省级高新区升级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省级高新区升级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高新区中,有21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到了所在城市总量的30%以上,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就业需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省级高新区的升级,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广泛输出,带动区域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链和配套产业;将吸引并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并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推动产学研联合,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
省级高新区升级还有利于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新区发展的中心任务,高新区集聚创新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发挥辐射作用。省级高新区升级,将促进区域在更加优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发展,并调动更多企业积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随着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集聚效应的显现,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网络创新体系,将为高新区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省级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大多呈现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新创业资源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色逐渐明晰、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著的良好发展势头。部分省级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有能力、有准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目标服务,并已经具备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机制体制不活,政策环境不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省级高新区的发展,升级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高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赋予高新区更多的职能,更优惠的政策,为高新区完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高新区的发展。
省级高新区升级后的战略转变
省级高新区升级后要寻求战略转变。第一个原则是要坚持优势突出、特色发展。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符合升级高新区的现实选择。核心在于塑造“特色”,重点是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围绕特色产业的形成而探索的特色发展模式。表现在,聚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利用市场化、行政手段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尝试差异性的塑造区域品牌的方法、方式和载体形式;在稀缺要素进入进行“个性化”服务等等。
第二个原则是要坚持开放合作、内生增值。就是要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跨国资本、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努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个原则是要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的先导性、先行性、基础性和驱动性,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要素驱动、资源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始终将创新放在园区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创新对园区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
第四个原则是要坚持高端引领、辐射带动。就是要集聚高端要素,率先探索机制体制,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通过要素流动、产业合作和模式输出等方式,给周边区域形成有效示范,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对于升级高新区今后的发展,需明确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总量规模与结构效益的关系。这是涉及高新区的产业路径问题。对于大多数升级高新区来讲,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应该重点解决总量规模问题,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体量基础。继而在发展后期逐步调整结构,提升发展效率。
二是内生增长与外生扩张的关系。这是涉及高新区的发展动力问题。受区位和条件所限,大部分升级高新区要坚持内生增长和外生扩张并举模式,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促进高新区“创新―创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利用产业链条的跟进和配套,引入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聚集高科技产业资源,以合作开放促自我发展,以引进吸收促自主创新。
三是研发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这是涉及高新区的发展方向问题。不同基础条件的园区可以选择不同发展方向,既可以先大力发展产业继而围绕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也可以先营造创新环境再而发展有技术基础的产业。
四是经济科技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的关系。这是涉及高新区的功能升级问题。高新区既是研发资源、高端人才、科技型企业和高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同时也是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承载城市科教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功能区。对于升级高新区来讲,大部分的园区发展形态还比较落后,当前还需要不断完善高新区硬件基础设施、生态绿化水平、商务配套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就业承载功能,推动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政府力量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相对不完善、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有效地发挥对市场的培育和促进作用。对于升级高新区来说,大部分处于内陆二级城市,发展基础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发挥市场机制基础和前提下,当前阶段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对高新区管理机构更多地授权,以提高高新区办事效率。
未来重点工作与任务
省级高新区升级要实现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战略转变的实质在于实施。通过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具体工作把战略转变落到实处,真正符合国家级高新区的要求,在承担国家使命、地方责任和实现自身诉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源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诞生成长的摇篮。各家省级高新区发展特色、基础条件不尽相同,如何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中因地制宜的抢占先机、树立位势,是各高新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一,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征的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四种形成机制,重大技术突破、产业融合与价值链分解、内需市场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规制改变;还有几个特征,如产业细分、产业试错、强调原创但并不排斥跟踪创新等。深入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和特征,对省级高新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大有帮助。第二,加强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举措的探索。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已经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比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示范基地和专业园、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组织者。省级高新区在学习模仿先进高新区的同时,还要创造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第三,加强在体制、政策、规划等方面建立长效促进机制。因地制宜,在组织和领导体制、人才和资金投入、政府采购、地方税收、科技金融,以及争取国家资源和重大项目倾斜等方面积极探索和争取,并加强产业研究和规划编制。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目前绝大多数省级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还占有一定比例。同时,一般来讲,省级高新区所在地区传统产业也占有较大比重,高新区本身担负着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因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省级高新区升级发展的应有之义。具体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产品升级,从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从产品制造向新材料研发和专业设备研制延伸;第二产业链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总部运营拓展,由委托加工(OEM)到自主设计加工(ODM)再到自主品牌生产(OBM)的升级;第三,鼓励企业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如培育整体方案集成供应商、营销渠道整合等等。
三是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是省级高新区的重要任务,但科技创新对人才、资金环境等资源配置有很高的要求。省级高新区所处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科技创新资源往往也不甚丰富,如何更有效的积聚创新要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第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东部沿海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可以引进大院名校建立分院分校,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高新区可采取虚拟整合方式引进科研资源;第二,目标导向,围绕特色产业需求,把加强高新区的资源集成和应用能力放在创新的突出位置,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创新能力;第三,健全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大学院所深度参与,政府积极引导,建成资源集聚、要素活跃、平台健全、服务完善、机制灵活的区域创新体系。
摘要:利用计量地理方法研究河南省高新区发展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等,能从较高层面上分析河南省高新区的发展排名总体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关于高新区内部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对高新区的影响着手进行分析,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审视、总结四个因子的作用,以探讨高新区的内在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新区;土地利用变化;调查分析;系统工程;安阳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geography research development zone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rom a top surface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zone in he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intern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research is l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on the effects on high-tech zone are analyzed, and the use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sums up the look at the role of the four facto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high-tech zone.
Keywords: high-tech zone; The land use change; Survey analysis; System engineering; anyang
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作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安阳是河南的北大门,其高新区是河南省批准的第三批高新区之一,并于2010年9月正式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的行列。安阳高新区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运行状况是否可持续?各影响因子之间如何协调?
安阳高新区概况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安阳高新区”)位于安阳城区东南部,管理范围北起文昌大道、南至南(乐)林(州)高速公路(紧邻南外环路);西起京广铁路、东到光明路规划面积30.1km2,目前规划中的面积28.5km2,成立于1992年8月,1995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是省批准的第三批高新区之一,也是河南省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3.1 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因素
在世界大潮流的前提下,国家政府重视发展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3.2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贡献
高新区也是一个社区,也必受到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的影响。高新区“生产与生活的调控即社区管理应当是最关键的”[5]。
安阳高新区和其他高新区一样,坐落在城市边缘区。市政等管理部门“引导市区的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 [6],加上确实有不少优惠政策,足以吸引投资者来此发展,原本在市内的工厂企业就较易完成从市中心到城郊的转移,比如红河商品批发城的一部分入驻商户是原金桥、老汽车站的商户,老校区在市内的安阳师范学院的新校区及其新家属楼都落户于此,甚至将吸引从数十里之外远到而来的乡镇企业来此投资建厂。不能否认,由于本区建区初期,在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大背景下,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工厂很少有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笔者所见的在东工路与海河大道交叉路口的东北侧的安阳中钢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等,院内很是萧条。还有现在的明星企业安阳华强包装公司所在地的前身是由于产品过于单一而破产的线路金具工厂及原安阳市电器厂都有迎合交通便利、土地价格等方面的优惠而在本区发展。虽说他们的“高、新”表现的很微弱却也促进了高新区的发展。
安阳市委、市政府确定安阳高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把高新区建成安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为重点。这是对高新区在新形势下的准确定位。但市政府和高新区相关管理部门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职能是,合理规划安阳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在发展自己的高新区时,不忘考察周边城市不同级别高新区的发展状况,避免自己落入区域间开发园区结构趋同的局面,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及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3.3经济因素:未来世界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工业化的资金问题[7]
高新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突破口。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力量,高新区是新开辟的工业基地。市政府把安阳的发展定位在豫北经济中心区。那么,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主导地位的工业企业,对安阳高新区来说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的发展是高新区成长的缩影,并带动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这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合时宜的,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下,企业可以机动灵活地依据自身技术或资金的优势,加大产品R&D投入,加强对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加紧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吸纳,进而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从而使自身的发展进入“最低投入、最好产出”的良性循环。同时积极发展有“城市化后续动力”之称的第三产业。
该区已形成以文昌大道、彰德路高新区段为轴心的物流长廊,为该区的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货运流畅做了有力保障。兴办的华豫纺织工业园区、安阳轻纺城、原家电城、五金交电大世界、钢材市场、商品批发市场近二十个加工工贸交易集散地,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经济增势强劲,“十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安阳高新区现一、二、三产业收入总量构成比例为2:87:11(测算)。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力培植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各类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形成以成翔电器、优创电器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凯瑞数码等公司为主的年产上亿张光盘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光盘生产基地;以鑫盛机床、方快锅炉等装备制造产业;以转基因工程研究为主的中棉所、生产α―亚麻酸的安化集团利诺公司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旺旺集团、花花牛集团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以华豫纺织工业园、安阳轻纺城为代表的轻纺工业等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规模。上述产业有力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十一五”末,安阳高新区已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率先迈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图1-图6是安阳高新区发展现状情况:
图12005-2010年工业产值
图2 2005-2010年财政、市民收入水平
图32005-2010年经济增加百分点
说明:图7-9所处理的数据来源:《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 发展规划纲要》
3.4 科技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的每一次飞跃性发展无不是科技创新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产业结构的升级皆有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带动。”安阳高新区适于发展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工业,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技和人才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依托科研院所,引进高新技术项目,自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技术创新工作,使高新区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如许昌开发区和郑州开发区一样重视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但本区内有安阳市建成的两所全日制本科大学及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但大学甚至研究所和周围的公司企业搭配合作的数量和深度目前都极为有限。
3.5环境因素:环境决定“命运”
环境,在这里主要指企业生产、员工生活环境。
就生产环境来说,本区地势平坦,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59-73.6m之间,属卫河流域.本区是新开辟出的、在较科学的规划下兴建的,又聚集了全市大部分的中、高级技术或同等学力的人才,对本区科技建设、科技创新做了智力保障,并使得本区逐渐加盟或产生一批能拿出自己技术优势的企业。
就生活环境来说,相继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多个中高档住宅小区,比较容易吸引研究者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区总的环境相对来说适宜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自然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使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中科院棉花研究所是我国唯一国家级棉花专业科研机构和全国棉花科研中心,安阳工学院与之相邻,为他们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可就进实习。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他们实践的机会。同时,中棉所也可从与青年人交流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实现双赢。
在重视并逐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今天,尤其在高新区,严重污染的企业一定不能上马,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也就意味着保持住这方面的竞争实力。既保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又加快了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洪河综合治理工程就是一例。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地方等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化、生态文明。这种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是安阳高新区乃至安阳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讨论
政治、经济、科技、环境,这四个因素共同制约着安阳高新区土地使用和流转,最终决定性的影响该区的发展状况。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有时候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有时候又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建区初期,政府加大宣传、增加优惠政策以获得充足的发展基金,科技、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阳高新区想要永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迫在眉睫,只有发展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建设局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于是,科技成了领跑者,政府、经济都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赢得中部发展的根基优势。同时,环境优劣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发展潜力,经济、科技发展的前提是尽量少的或者不危害优良环境,以达到高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安阳的目标。总之,安阳高新区乃至安阳市的发展,作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制约因素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体将大于各个因素独自发挥作用之和。
该四者对安阳高新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有不能相互顶替的。只有在这四个最主要的因素协调好,才能促使该区稳步健康快速的发展;反之,定会使该区域的发展慢下来,甚至阻碍该区乃至整个安阳的稳步发展。这也是本文通过分析的重要发现,其相互关系总结,如图4。
图4 四因子之间的关系图
结语
安阳高新区正在成长,企业增产正向环境优先、“最低投入,最高收入”的高新产业增产方向发展。该区内的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DVDR光盘生产基地,还有新能光伏等一批较新科技型企业,它们将和安阳高新区一同向前。
安阳高新区有关部门表示,到2015年,将要建成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资源集聚、城市功能完善、服务环境优良、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在中部地区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化特色科技园区。
参考文献
[1]赵荣,王恩涌,张小林,刘继生,周尚意,李贵才,韩茂莉.人文地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3-211.
[2]聂震.阔步前行的安阳高新区[N].安阳日报.2006-7-10(16).
[3]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王乃昂.自然地理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6-340.
[4]高志亮,李忠良.系统工程方法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出版社,2004.1-39.
[5]吴铎.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69-192.
[6]左朝胜,李玉成.省级高新区成我国高技术产业重要基地[N],科技日报.2007-07-28(005)
[7]郑锋.可持续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9.
[8]翌晨.安彩高科从旗帜到ST[J].企业管理.2007(9):43-45.
[9]/xxgk/info_detail.asp?id=910&lb=882&lbl=180&title=
[关键词]高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用
[作者简介]余洪,南宁高新区财政局副局长,经济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080-0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多区域合作的重要汇合处。它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南临北部湾,是我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经过多年培植,已经初步形成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化工、糖业、食品和医药等现代产业。广西已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沿海工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为依托,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使之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增长极。高新区能有效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本区域各国经济共同繁荣与进步。其中,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高新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建立起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汇聚了最具创新潜质的人才、企业和产业集群。广西高新区是广西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管理体制创新的经济区,它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新区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作用
(一)引领作用
高新区,顾名思义是高新产业区、经济区,是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聚集的高新科技经济园区,具有明显的产业性、经济性,而不是行政性、政区性。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区就具有凸显的引领作用,即具有了引领产业、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的作用。高新区的建设、生存、发展、进步,是产业经济区的建设、生存、发展、进步。因此,必须是自由经济的、自由竞争的,要运用市场经济、竞争经济的方式和手段,而不能用垄断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建设和发展。高新区建立的目的是又好又快地发展产业经济。按照高新区发展规律,要实行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引领产生大批新产业、新工业、新产品、新消费方式和新生活方式,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自由贸易区模式来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发展好,才能尽快走向活跃与繁荣,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新区的引领作用。中国电子长城计算机公司2007年4月落户北海,拟建立“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无疑将在国内外电子科技领域更好地发挥出引领作用。
(二)孵化作用
高新区拥有高新精尖科学技术,通过它们可以“孵化”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这就是高新区的“孵化”作用。这个作用不仅能带动高新区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进步。通过市场化、国际化,把高新技术介绍、推广到东盟各国乃至世界各地。这样,又能激励高新区科技人员向更高更新科技研究领域推进,探索研究更多高新技术,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技超旧技”的蓬勃发展局面,从而使高新区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窗口作用
高新区具有窗口作用,即示范作用。高新区既是生产力的“窗口”,也是生产关系的“窗口”。高新区的高新科技――科技创新可以作为窗口,向其他区域展览示范;高新区的开放改革经验――体制机制创新也可以作为窗口,向其他区域展览示范。高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无论是科技或是体制机制都较先进,吸纳了许多先进科技和外资,建设了产业园、工业园区等等,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有了新发展、新进展,有了现代高新科技企业、产业、行业,可以作为窗口向国内国外宣传,起到较好示范作用,会产生出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又由于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基地和对外窗口,把国际化、市场化贯串于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全过程,并积极吸引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信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成为新窗口,展现出更好的示范作用。
(四)辐射作用
高新区拥有创新技术、先进文化和便利交通,加上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便可向周边区域发挥出较强的辐射作用,以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并推进其他区域发展。
二、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作用
(一)更新发展理念
1、更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与发展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就是科学技术竞争力,要掌握科技竞争的最高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之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靠科技进步,靠建立在科技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以人为本,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新的高得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大大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日益发展。我们面临着重大挑战,围绕技术、人才、资源、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和对我们的压力将会在相当长时期存在。我们必须努力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机遇,争取科技发展进步的主动权,加大高新科技发展的力度,加强尖端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的强度,加快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
2、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营造鼓励科
技创新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大量出现。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靠工业带动向依靠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同时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总之,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广西经济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3、强化高新区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推进作用。高新区以发展高新科技作为标志,在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要坚持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要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大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技术、重要工程技术开发项目。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形成有利于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促使百千万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大批高新科技成果涌现,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而作出新贡献。
(二)完善“硬”、“软”设施
1、“硬”、“软”设施是高新区得以发挥作用的基本手段。高新区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赖于“硬”、“软”设施的完善。只有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其各种重要作用才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为此,要加强加快高新区“硬”、“软”设备设施建设,让其不断地完善起来,从而使高新区物质设备设施保持正常完好运转,高新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正常充分发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涌现出来。
2、健全技术市场。健全技术市场,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与经济有机有效结合的关键。技术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等交换活动;后者指把技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健全的技术市场包括:(1)技术信息机构。例如常设技术市场、技术经济事务所、技术咨询评估中心、知识产权机构。(2)技术转移机构。例如行业协会、技术专业集团、技术产权交易所。(3)技术转化机构。例如产学研型科技企业、生产力技术促进中心、创业中心等各种各类技术孵化器机构。(4)技术金融机构。例如科技投资融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等。以上种种都需要逐步健全起来,从而推进创新技术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抓好中介服务。主要有:(1)投资融资服务。一是高新区要在发达地区如沪、深、港推介项目,吸引资本,并与境内外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投融资服务;二是推行“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市场配置、企业运作”的做法,满足成长型企业融资需要,实现高新区对资本扩张的要求。(2)创新孵化服务。引导民间中小资本参与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创立科技创新基金,围绕新材料、信息电子、生物、海洋、航天航空等新技术开展攻关,以不断取得新成果、新发明。(3)咨询、策划、培训服务。如果说高新区初创期最需要取得融资服务,那么新时期新阶段更需要的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先进文化的构建,要针对它们对不同服务的需要而提供,从而使高新区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企业精神能够不断地跃上新台阶。
4、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实现国际化。要努力优化国际合作交流环境,推动高新区企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国际机构进人,设立办事机构、拓展业务;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总之,要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使之迈向更高更新的水平。
(三)突出自主创新
1、高新区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显著表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推进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出大批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按照自主创新、注重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针。自主创新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把握住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战略关键,确定重点领域,抓住重大战略环节,建设好科技基地,培育重大创新企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基础。由此可见,高新区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和集中表现,务必刻苦努力地把它抓好,抓出成效。
2、提高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新技术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幅度上升,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和发展。例如,2005年全国53个高新区中有南宁高新区等18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30%(南宁高新区增长33.6%),就是最好的说明。提高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是高新区搞好自主创新的直接目标、根本目的。为此,一方面要使奋战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人才在提高贡献率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即在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获取相应经济收入,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制度,以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拥有财产性收入,从而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促进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更大提高。
3、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法律、文化、制度的各个方面。高新区是试验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良好机会和条件,可以较好地推进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使高新科技成果能够较快提高转化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高新科技是企业的资源,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物质保证,是企业增
强竞争力和取得超额利润的有力武器。企业的目的是通过研发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从而获取更多利润,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因此要吸引更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企业进入高新区,搞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
(四)增强财政金融支持
当前,从国际竞争主导趋势来看,以技术创新、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为动力的高新区,和由区位优势形成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联盟为发展基础的经济主体,将成为保持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使高新区和高新产业能够保持活力、增强活力,就必须加大财力和金融力支撑。这是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研发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与国际比较仍然较少。例如:美国1995~2001年高新技术研发投入每年平均占的GDP的4.7%,欧盟同期每年平均占3.7%,日本同期每年平均占2.8%,相比之下,我国的投入显得较少(表1)。一国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科技力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能使高新区高新技术有较好发展,必须想方设法逐年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三、建议
1、高新区企业加大财务力投入。首先是高新企业要在科技研发经费上加大财力投入。要千方百计压缩其他费用,尽量使每年科技研发经费逐步增加。
2、地方政府财政力支持。地方各级政府要从增强科技竞争力出发,逐年增加财政支持。为了支持高新区科技发展,要加大财政支撑,高新区研发经费每年平均占GDP的比重应逐年增加。或在每年缴纳税收额度中按一定比例返还专项用于科技研发,以促进高新区科技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