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银行智能化发展

时间:2023-07-13 16:43:53

导语:在银行智能化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银行智能化发展

第1篇

金融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智泽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分析、预警、决策支持等智能化(AM)软件的研发和销售。

北京智泽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以“智源开发,惠泽中华”为立业使命,以“将人们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发展理想,已经成为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开路先锋。公司主销的产品有《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诊断王》、《诊断专家》、《智能化经营分析系统》、《总裁助手》、《分析王》,目前公司已有1万多家企业用户和100多家银行用户。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有:面向银行用户的《财务顾问专家系统》、《智能化信贷风险分析预警系统》,面向企业用户的《智能化决策支持分析平台》。

公司专注于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服务,能够将各种复杂的、重复性的分析、计算和逻辑判断问题智能化,使人们从繁重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管理问题分析、判断、回答智能化的主要方法,是公司创造性地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智能化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够将财务数据、经济数据分析、计算和逻辑判断智能化,让计算机软件来完成。这些智能化管理技术有准确计算法、因素穷尽法和动态智能记忆法。其特点是凡是能够定量回答的管理问题,尽可能用准确计算法来回答。凡是不能定量回答的已知定性问题,均可以用因素穷尽法将各种可能情况及其解决办法穷尽之后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凡是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动态智能记忆法,将出现之后的各种可能情况和最佳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当以后类似问题重复出现时便可以有效回答。通过这些创新办法,使所有管理问题,均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实现智能分析、判断和回答。利用该项技术,公司在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领域开发出了一系列软件产品,获得了企业和银行用户的认可。

公司在银行领域的产品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财务顾问专家系统》已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徽商银行等100多家银行应用,《智能化信贷风险分析预警系统》已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威海银行等银行使用。

第2篇

1.1有利于克服人工抄表核算收费的弊端

人工抄表的任务量大,需要配置大量的工作人?T,导致了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紧张。而智能化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核算收费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能科学合理的预测和控制,优化了电力服务的水平,能有效提升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

1.2有利于满足供电企业大营销体系的需求

随着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电力营销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目前,传统的人工抄表核算收费模式仍存在于许多电力企业中,传统的现场抄表、人工核算、人工收费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实行抄表核算收费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将有助于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建设供电企业的大营销体系。

1.3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由于电力企业采集系统的成功建设,电力企业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电力企业抄表核算收费的业务迅速转变,改变传统低效的工作模式,提高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2智能化抄表核算要求

2.1抄表业务

改变传统的人工现场抄表为远程自动抄表;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计划、数据抄录、数据准备等集中式自动加工;传统的抄表模式数据审查异常处理改为简化闭环处理;将人工抄表数据检查,改为系统智能初步审计,然后,通过人工审核,主要审核疑似异常用户。

2.2核算收费业务

传统模式下的电力检查异常处理实行循环闭环处理;传统的人工模式开始电量电费计算改为系统自动启动电量电费计算;改变传统人工电审计为先期智能审核,人工关键审核疑似异常用户。

2.3预警防控

集中监测抄表日常业务、核算日常业务,对潜在的问题进行预警,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短消息通知相关人员,以确保问题是及时和有效的处理,生成监测报告。

3电力公司抄表核算中,智能化技术在收费工作中的现实运用

3.1利用智能化技术采集数据

传统抄表核算,采用人工核查方式采集数据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抄表核算的数据采集工作中,有效避免了采集工作量大,效率低,出错还高的弊端。智能化抄表核算采用信息数据采集技术手段并且电力企业数据信息采集端连接所有用电企业和家庭,达到全球通讯,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的智能化调度、控制与监督等。信息数据采集端的客户终端安装布设有智能电表,而电力企业就是通过记录智能电表上的用电客户的用电数据信息,达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监督和管理的。与此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电力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3.2完善智能化数据系统

智能化抄表与核算是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共同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中,用户用电信息先通过智能化收集,然后交付给计算机进行有效处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报表,最后根据制作出的报表进行电费计算。而以上所有的环节都无需人工参与,都是靠自动化来实现的,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就极大地降低了,而且这种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可以避免核算差错的发生。除此之外,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用电用户的定期筛查。而这种定期筛查用电用户的功能,电力企业是通过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设置实现的。智能化系统的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人工的出错率,而且有效推动了电力公司抄表核算业务的信息化发展。

3.3对抄表核算管理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抄表核算不仅工作繁杂,浪费人力资源,而且还存在费用收取的风险。而智能化抄表系统的管理模式能实现自动化抄表与数据核算。而抄表与数据核算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抄表与数据核算的效率,而且通过用电用户的档案分析确保了用电信息采集的正确性。其中,智能化抄表系统中后台负责抄收各类数据,而抄收的各类数据经集中器处理分析后传输出去,对于子节点模块来说是利用本地模块来达到对数据采集、传输的。另外,除了抄表与数据核算达到自动化外,抄表过程中电费发放、表码等活动也达成了智能化。智能化能够让抄表核算过程有效优化,如此不但节约了很多时间,并且节省了很多人力。

3.4实现对抄表核算业务的稽核工单的智能化管理

传统的抄表核算过度到智能化抄表核,稽核工单流转、异常核算等环节的监督均由人工监督管理转变为了智能化管理,逐渐由传统的“点控”转变为了“面控”。这种集中化、实时化管理,不但保证了抄表核算的正确性,并且让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智能化系统使得抄表核算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并且有着统一的处理缺陷的流程,不仅能降低异常差错的发生率,而且对于不规范的行为也能起到抑制作用。抄表核算中也会有缺陷,而智能化系统能根据异常状况加以复核、确定、划分类型等,且结合现实状况采用恰当的处理举措,服务质量的提升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3.5达成对收费业务的智能化管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对接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用电信息上传至电费核算系统,核算系统自动核算费用并打印电费清单,核算并经过自动审核后发往收费系统。电力公司的合作银行能够即时查收电费。电力公司的合作银行对电费的收取是依托专线访问中间数据库来实现的。不仅可以实时查收电费情况,而且为了实现月末对账,收费流水经过核对后便自动记入到分户账以及银行日记账。这种收费方式在节省收费时间和减少找零方面发挥了其优越性。

3.6在抄表核算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报警功能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抄表核算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报警。为了保障抄表核算的工作效率,需要在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过程中实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结算环节设计了报警功能。当抄算、审核、业务核算等各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或者工作超时,智能化系统就会向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进行提示,以便及时对系统硬件设备和问题进行修复和处理。

第3篇

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化建筑——江苏广电城的楼宇智能系统方面的技术,所取得成果如下:

总结和归纳了现代化智能楼宇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概括和研究了广电城这座现代化大厦在楼宇智能化系统各方面的特点和技术;

关键词:信息化;智能建筑;物业软件;智能系统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more and mor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eed faster and faster,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promot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I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of the people the most,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in pillar industry of the society,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rn building - the JBC City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technology,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1)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results achieved;(2) general and SVA City this modern building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features and technical;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property software; Intelligent Systems

中图分类号: C9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楼宇智能化的起源、发展及定义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 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一座大厦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得大厦业主获得了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该科技公司对大厦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等进行改造,全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大厦全面实现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大厦的功能也有了质的变化,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

自1984年第一座智能化大厦在美国出现以后,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发展势头尤其迅猛。

中国香港的智能建筑出现的也较早,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都是智能化程度较高智能建筑。

国际上智能建筑的不断涌现以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我国建筑界、工程界、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1991年,该项目通过鉴定。1989年,大陆建成了的第一座智能建筑——北京发展大厦。从1992年,中国真正进入了智能化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在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上海博物馆的楼宇管理BMS控制系统集成,到上海金茂建筑物综合物业及设施管理IBMS管理系统集成,再到广州汇景新城智能建筑的信息系统集成。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智能建筑不断拔地而起,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从单一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向综合管理与网络信息集成技术发展,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发展的方向。

二. 广电城楼宇智能化的研究与设计思路

目前,广播电视正在迅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可以说,一个崭新的数字电视时代正在替代传统的模拟电视时代。我国广电媒体正在大力推进网络化的进程,建立网络化电视台已成为广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苏广电城智能化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广电技术、事业发展对电视工艺提出的新的要求,满足江苏广电总台未来事业发展、产业运营及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和各种专业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覆盖广电城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的使用周期,为广电城各个业务及办公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环境。

江苏广电城是集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存储、办公、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电视媒体大厦。因此,在面对地上3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的大厦时,我们不可能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对这样一个量级的大厦进行管理,必须引入智能化楼宇的理念。那么如何设计出合理和完善的楼宇智能系统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了解楼宇智能化提供的环境应该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首先,考虑到江苏广电城是江苏电视台的办公及节目制作的场所,广电城内建设有11个大小不一演播厅,承办了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城市频道、新闻公共频道、体育频道、影视频道、优漫卡通卫视频道等多个频道的节目直播与录播工作,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性的党政机关喉舌来说,“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无论如何要摆在第一位来考虑的;

第4篇

【关键词】弱电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方向;应用

Prospects weak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 analysis

Han Zhi-bin

(Spring of Hebe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weak intelligence system with weak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focu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brought to the hospital weak intelligence system.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eak intelligence of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Weak engineering;Weak intelligence systems;Direction;Application

1.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及应用重点

1.1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弱电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安保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四大类,共四大类15个子系统,营造了面向大众的人性化就医环境,构建了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优化管理、控制运行、便于维护、舒适安全、高效节能及安全可靠的工作、生活环境。

1.2 弱电智能化的应用重点。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24V直流控制电源,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计算机的信息。

(1)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总设计。总体设计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关键与核心所在,设计必须保证符合弱电工程的基本规范,符合国家或地方出台的标准,满足智能化建筑的功能要求。

(2)弱电工程承包商的选择。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标志就是弱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承包商的选择是整个施工的关键所在。施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承包商的选择。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

(3)弱电工程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系统维护和管理不仅是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证,并且是智能化建筑的业绩与成果、投资回报的基础。

2.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医院的建筑发展方向就是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C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图像显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弱电智能化系统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实现了最优化组合,也为建筑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个合理、节能、舒适的环境。毋庸置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医院建筑的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对我国医院的弱电智能化系统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必须严格执行及采用国家规定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以病人为中心”,大力贯彻与坚持科学、安全、实用的原则,从而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质量。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2.1 营造了方便快捷与舒适整齐的环境。患者进入门诊大厅通过导医图及显示系统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医院基本情况、科室分布、医疗专家、各类收费标准、医保政策等信息,大楼内运行的OA、HIS、LIS、RIS等信息系统将门诊、急诊、病区及检查检验等各项操作全部数字化。从优化流程、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将门、急诊病人挂号、就诊、交费、检查、检验、取药及治疗等医疗行为均集中在1~5楼,且标志清楚、流程合理,保证了各项功能的良性运作。在门、急诊候诊区及公共区域,安设置了多媒体、有线电视及背景音乐系统,电视节目及背景音乐烘托出了一种轻松和谐、舒适安逸的就医环境;各挂号处分别设有自助挂号机,病人可自行选择挂号类别;一卡通系统一次缴费,多次(执行科室)费用确认,减少了病人排队次数及等候时间;门诊大厅、急诊室、检验科分别设置检验结果查询与打印系统,患者根据需求可随时查询或自助打印结果报告单;手术视教监控系统可向病人家属(根据需要)提供观看手术过程的个性化服务;楼内设有自助银行、小商品超市及快餐服务区,人性化服务周到、便利、快捷。

2.2 构建了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IBMS实现了建筑物内设备的自动检测和优化控制管理及信息资源共享,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一是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总控中心的BAS工作站上,管理人员可以对所有被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可对大多数设备进行人为控制或由系统自动记录保存,无须专人到现场抄录,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运行成本明显减少,系统采用远程网络自动化监控和有效调节,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减少能源浪费。

2.3 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系统。医院楼宇自控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即现场区域控制、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最后进行集中监视、管理的系统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保证每个子系统都能独立控制,同时各关联子系统之间的互动集成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在中央工作站上集中监视和联动控制,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完善、性能可靠。

3. 弱电智能化应用展望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建筑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院、银行,企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来说较为普遍了,所以,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在银行,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也应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的建筑中已很普遍,因此,弱电智能化建筑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是今后的大力发展方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给医院的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为医院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快捷方便的、舒适的环境,为医院的集成化管理提供便利的、高效节能的条件,更易于医院的设备设施维护。

4. 结语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不仅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更需要设计人员严密细心的设计、施工管理人员责任到人、真正从源头上把好关、肩负起安全责任,切实把建筑安全放在首位。

总之,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在医院建筑中的规模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就医环境。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在设计医院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建筑时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努力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生的行医和医院的高效管理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的号召,努力提供易于控制的、高利用率、节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士廉.编制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文件的若干体会[J].制造技术与车床,2004,3.

[2] 赵晓红.如何做好设备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标书[J].山西建筑,2003,3.

[3] 张鹏.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与质量监督[J].安徽建筑,1984,4.

[4] 弱电设备的防雷农村电气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7,(03).

[5] 朱炎.机械系统工程(第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72~138.

第5篇

(一)单店营销,尚未建立社区金融链,未充分发挥金融平台功能

我国社区银行现处于发展摸索阶段,实现正常运营是现阶段各社区银行的主要目标。由于社区银行与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在业务和服务功能、地理位置上有着显著区别,且单店自身背负着来自上级部门下达的营销考核任务,因此在没有任何成熟的营销管理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均处于单店人员独立营销的状态。社区银行各网点未能真正融入社区,与社区所处商圈商户、小微企业及社区居民金融类互动较少,社区金融链尚未建立,自身所具备的社区金融平台功能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较少,一站式服务尚未形成

社区银行的建立依据“最后一公里”的思路,旨在社区附近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点,提供金融类与非金融类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社区银行各网点内的非金融类产品和服务主要为:公用事业费代收、移动电话充值、光纤宽带费代收等,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因此,社区银行由于增值服务和产品的种类较少,一站式服务功能无法形成,社区居民前往各社区银行网点的频率也就相对降低,营销机会相应减少。

(三)社区自助网点稀少、分散,“最后一公里”优势不明显

我国现有社区银行大多建立在中高端、占地近千亩的大型社区附近,由于各银行社区银行单店建立成本较高,往往一个大型社区内只会设置一个社区银行网点。大型社区及其所处生活圈内的商户、小微企业、其他中小型社区居民数量庞大,而一个社区银行网点平均配置3名工作人员、2台自助存取款机。社区居民数量与社区银行网点营业接待能力的不匹配,导致社区银行“最后一公里”优势不够明显,大部分社区居民仍只能选择传统金融服务渠道。

(四)自助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社区居民定制化服务功能

根据Buzzback对我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9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更可能选择那些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能够更容易让他们自由控制在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及其喜爱的渠道组合。而目前我国社区银行使用的自助设备均为国内生产。该类设备仅能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如存款、取款、转账等,智能化水平较低,经常出现各类问题,使得消费不仅使用体验较差,还无法提供定制化服务。设备后台系统的开发部门多以提供简单金融产品的思路进行系统开发。

二、我国社区银行渠道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融入社区,建立社区金融链,发挥金融平台功能

社区银行能否获得长期良好的发展,取决于其前期是否能融入社区本身。社区银行作为社区内金融重要的联系点,应将社区居民与社区商户、社区附近小微企业进行联系,发挥社区银行自身的金融平台功能,实现社区资金来源于社区并投资于社区,通过对社区资金的有序引导,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社区金融链。如图1,国内社区银行可以借鉴P2P的模式,在社区搭建金融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投资项目可视化。来源于社区居民、商户、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均需符合平台贷款相关要求,即具有可视性,如装修、购车、进货、孩子入学等类型。

2.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者可分散自己的投资资金,投资到不同的项目中,以此分散投资项目带来的市场风险。

3.资金监控社会化。该平台的投资项目均来源于社区,投资者亦主要来源于社区,投资项目的发展状况可受到社区投资者的不定时监控。一方面,社区银行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监控成本,用于提升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投资项目受社区投资者不定时监控,社区银行可以及时从社区投资者渠道获得项目风险预警,提前规避资金风险。

图1 我国社区银行社区金融平台运营图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整理。

(二)扩展渠道,增加非金融类产品,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增加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增加社区银行金融类产品的营销机会,社区银行必须尽快通过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的渠道扩展,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功能。社区银行应从消费者日常衣、食、住、行、娱、就医、养老、入学等渠道着手,通过与社区附近商户进行社区商圈联盟、合作,开展类似于干洗衣物收送、快递代收、药品代送、公交卡充值、房屋租赁等增值服务,丰富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种类,锁定社区居民的消费圈,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增加接触的频率。

(三)以社区银行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建立社区金融自助服务网点

根据商业银行转型成为零售银行的战略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各银行可以将传统金融业务逐步下放到支行,甚至到各社区银行网点,以集聚专业优势去服务高产出客户。此时,各银行可以建立以支行为区域金融核心、以社区银行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社区金融模式(如图2)。在社区银行周边,应建立多个社区金融自助服务网点,以方便社区居民、社区周边商户、小微企业进行自助金融服务。若遇较复杂金融业务,则消费者可前往社区银行进行咨询解决;若社区银行仍无法解决,则可以通知区域支行,预约客户经理进行定向服务。

图2 社区金融服务中心模型图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整理。

第6篇

一、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传统金融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互联网金融服务客群更加广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另一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一大批被银行忽视的小微客户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客群基础。2.互联网金融服务时空更加多元。传统银行依托物理网点,服务时间和空间均受到较大限制。互联网金融却可以提供24小时持续金融服务,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充分彰显“普惠金融”的特征。3.互联网金融服务更贴近客户需要。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升了客户购物和支付服务体验。在商城超市、便利店、餐厅、咖啡厅、菜市场、农贸市场等百姓生活场景中,人们只需拿出手机,就完成了消费支付,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4.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加经济实惠。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延伸和融合线下商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线下消费的方式和体验。客户使用滴滴、快车等出行软件,可以享受更加经济实惠的交通服务。互联网新型支付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二)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跨界竞争下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把握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跨界竞争下的机遇,寻找跨界融合的发展良机。1.效仿互联网金融思维,转变金融服务思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绝非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与互补。转变商业银行服务思维,是互联网金融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借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思维和经营用户的商业逻辑,推动银行发展向“数据驱动型”和“客户价值型”转变。2.积极融合互联网金融,挖掘渠道优势潜力。发展电子渠道建设,并不是简单效仿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金融销售渠道的丰富内涵。传统金融机构仅具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功能,潜力挖掘仍是远远不足,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将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后的服务渠道功能做到更深的层次,为金融客户提供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的金融服务。3.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目标在于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一是使物理网点成为促进和提升客户关系的重要阵地。要提供与客户生活无缝连接、一气呵成的金融服务,使客户金融应用场景生活化。二是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分析数据库中有效数据,结合消费群体特征,提供和设计相应金融产品,开展数据库营销。三是开展线上线下场景营销。采用社会化传播模式与客户互动,使用特定话语体系,加强客户对产品服务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下邮储银行渠道营销策略的突破

(一)渠道创新从改善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体验入手

近年来,传统银行与互联网融合成为最重要的供给侧改革途径之一。在“互联网+”的时代,满足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的“场景金融”,逐渐被传统银行关注和重视。传统银行如果仅是将线下金融业务简单复制到电子渠道,只注重产品推动却忽略客户的使用体验,客户使用起来就没有吸引力。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近年来电子渠道发展迅速,客户突破一亿,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要走出去挖掘场景,在渠道创新、场景金融上,满足客户特定消费场景下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秉持金融这一实质,以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场景下的综合需求,即找准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场景”,加强场景金融的服务体验渠道建设。以居民旅游消费为例,2014年全国国内旅游达到了36亿人次,出境旅游达到了1.09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旅游”模式也实现了突破。对于有少量资金但有强烈出游需求的客户,提供旅游分期消费产品可以大大减轻客户的资金压力。抓住这一需求,邮储银行创新与旅游公司、线上旅游电商平台合作,借助自身资源与渠道优势,打通消费支付流程,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粘性。结合线上客户需求,推出“邮储悦享中秋宝岛行”信用卡分期活动,为客户提供景区门票、餐饮住宿、购物门店等在线销售服务。客户通过银行电子银行入口选择上述服务的公司微信公众服务,当客户选择了经典旅游线路后,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安排在岛的活动,在线享受个性化的旅游订制服务。同时将相关金融产品嵌入互联网金融消费场景,通过“邮享贷”覆盖优质客户客群,通过邮薪贷覆盖外部优质客户和广大普通收入人士,构建全方位的立体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二)打造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跨界融合拓展金融服务渠道

传统银行要以消费金融转型升级为契机,整合消费金融服务渠道,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拓宽互联网平台服务触角的延伸。在这方面,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继集邮网上营业厅之后,开展了11185机票手机银行购票、农村电商合作、邮乐网营销合作,进一步拓展邮务类业务的线上发展。同时将第三方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优势与传统金融发展趋势融合,积极通过跨界融合拓展金融服务渠道。2017年5月,邮储银行作为首批支持银联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之一,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邮储手机银行客户在任意一家支持银联二维码的商户,均可通过主扫或被扫方式完成交易。为了适应互联网企业客户消费特点,邮储银行加强与蚂蚁金服、腾讯的全面合作,积极拓展聚合支付业务,跨界融合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使得其市场占有率有了充分的保障。

(三)建设“体验+智能”的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提供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服务渠道

发展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是未来银行类电商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服务渠道融合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为客户带来全新的互动方式。比如客户进入智慧支行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就能同时做到业务分流、客户识别和排队叫号,也可以在到达网点之前通过手机终端进行预填单和预约排队。相比之下,银行传统销售网点的运营管理思维就是获得客户,内部考核指标有多少客户量、有多少VIP客户维护率等,在此考核指标下,侧重在获得客户,而不是满足客户体验上。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则突破了银行的机制惯性,侧重于提供生活化服务、与合作伙伴合作、嵌入生活圈和服务链等方式,实现对客户的多维度服务,让客户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中处处感受到银行的存在。与传统银行网点明显不同的是,直销银行在互联网上覆盖人们旅游、健康、读书、游戏、购物和金融,实现客户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服务的一致性。例如工商银行发展直销银行,以开发游戏切入客户对人脉值的变化和关注需求,使用“工银e支付”,查看人脉值,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发展直销银行关键要发展电子银行渠道,较好的直销银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达到90%以上,而邮储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的替代率仅为70%,在此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现“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线上线下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1.充分发挥邮储银行与“三农”联系紧密的优势,挖掘“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融合“本地特色、金融契合、电商平台”的一体化电商平台,将一些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输送到城镇市民手中,实现城乡农产品的互通,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巨头对农村金融造成的冲击。2.搭建金融服务站点,以“农村金融服务站”和“金融服务便民点”为依托,建设以物理网点为主体,金融服务站、助农通、商易通为辅助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按照“大村建服务站、小村建便民点”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3.借助“宽带乡村”工程,发展电子渠道和直销银行,培育线上线下、跨区跨境等多种消费业态。通过电子渠道发展,为农民随时随地提供直接、便利的转账缴费、个人贷款、农产品销售、日用品采购、医疗挂号服务等日常消费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满足农民朋友更加多元的金融需求。

(五)创新物理网点渠道,变革传统金融网点服务功能

变革传统金融网点服务功能,要围绕坚持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以科学、有效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全行零售网点战略转型目标,切实推进网点转型和降本增效,逐步推进全行网点智能化。具体做法:一是推行网点智能化建设工作,完成网点新型智能设备配备。实现网点全面应用自助填单功能,提升自助设备整体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二是加速网点智能设备配备,重点推进ITM应用。以ITM作为网点智能化建设主要抓手,强化自助设备对网点柜面业务的分流替代作用。三是围绕客户体验优化,强化IT系统支撑。实现人脸识别授权、关联交易链接、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授权信息共享等优化,持续丰富自助设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廖强.互联网银行———美国经验与中国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支付战争:互联网金融创世纪.中信出版社,2015

第7篇

北京金融街一幢标致性建筑――中国证券大厦已动工兴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挖土机日夜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中证大厦是集银行、证券、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建筑。造型是玻璃幕双塔,美丽、雄伟、壮观。一座塔24层是五星级酒店和公寓,一座塔26层是高档写字楼,1-5层群房为银行、证券。地下四层为机房、车库。其总建筑面积140220m2,总高9.5m。该大型建筑由新协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投资,中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委托北京众一盛技术顾问有限公司承担技术顾问,北京兴胜设计公司设计,北京城建四公司施工总承包。

智能化系统设计概述

中国证券大厦工程具有跨世纪的特点,要设计完整的、实用的智能化系统。要求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可靠适用,经济合理,要把中国证券大厦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建筑,争取被建设部评为建筑智能化示范工程。

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依据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以及业主的需求。设计的施工图纸,称为一次设计图纸,其可控制智能系统设备技资额,各智能子系统的构架是设备招标的基础资料。通过设备招标,由中标公司完成二次设计图纸,图纸中注明了选择设备、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通讯协议、通讯接口等供设备安装、调试。设计院进行一次设计时,邀请业主方提出设计要求,智能化各子系统规模、控制、管理范围及要达到的控制水平等。

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守一般的工程设计原则,以适用为主,选用先进的、成熟的产品。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尤其应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在中证大厦工程设计中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做好预埋件和管线路由预留,便于以后各智能子系统的互联和扩展。

1.智能化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从适用和管理的目标出发,把大厦内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智能化系统设计者和集成商明确工程各子系统的相关性及信息共享的可能性,使工程达到预想的智能效果。

2.在大厦内建立物业管理平台

大厦内楼宇自控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及日常工程维护、保养、保洁、费用统计等,均纳入物业管理平台。该平台服务网站方便各物业部门的查询、沟通以及资源共享。

3.在大厦中建立综合布线平台

为计算机网络、通信提供一个传输物理通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证大厦的高速以太网络平台和Internet平台。以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为基础的大厦内、外语音、数据通信交换平台。

4.在大厦内建立有线网络平台

平台采用双向HFC布线系统,信号源有卫星电视节目、城市开路、有线电视节目、自办闭路节目、VCD点播节目和综合业务等内容。

远期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求,创造实现一体化集成的目标。

各智能子系统设计

技术要求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中证大厦要有一套完整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各设备实行监视、控制、测量,并将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及火灾报警联动系统纳入BMS系统进行二次监测,做到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节省人力。设备监控系统采用集散式控制方式,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在地下一层要设设备监控中心,实现对大厦内全部设备的管理,具有监视、控制、记录功能。大厦内酒店、公寓部分由美国HYET公司管理,其要求掌握大厦内与酒店有关的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在酒店工程管理中心设系统分站,可按要求任意调出需要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和画面,已供管理人员参考。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要求监控内容包括空调、冷冻系统、热交换系统、通风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锅炉供热系统、公共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扶梯系统等。以上监控内容与暖通、空调专业关系密切,要求专业之间协调统一,按照设计院一次设计要求,设计出自控系统平面管线图、设备系统图,列出控制点数表,提供设备概算,以供系统招标使用。

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的网络传输平台,它使语音和数据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因此它是各智能化系统的通用平台,设计要求其有先进性、灵活性、适用性。

设计中语音、数据传输选用超五类线,按照当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将来可能采用六类线,传输频率300MHz。语音传输干线采用大对数电缆,数据传输干线采用多模光纤。

中证大厦是集酒店、公寓、写字楼、银行、证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不同,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也是有区别的,下面按功能的不同分别提供要求。

在该建筑的地下一层,设中证大厦总配线架,位置应与电话进线位置接近,集团用户可自设交换机与公用网相联,估计电话网用户3000门。在大厦内的公共部分,尤其一层大堂、大厅要设投币电话或IC卡电话。

酒店要设置具有酒店管理功能的数字式交换机,保证入住客人享受到一流水平的通信服务。电话机房应设在酒店楼层内。按电话机房要求,地面做架空地板,两回路电源末端互投,电话机房整体要由电话局设计部门进行设计。

酒店每套标准客房,在客房床头柜处和卫生间内各装一部电话,用一个电话分机号,在写字台处设一个数据口,供客人上网使用。每套公寓在门厅和主卧设两个直通电话出口,门厅或主卧室设一个数据口。酒店管理、服务部门语音口、数据口按酒店要求进行设置。

金融机构用房1-5层和写字楼6-26层的语音传输,不设自备小交换机的一律为直通电话。弱电竖井放层配线架处,应预留放机柜的位置,层弱电竖井至每写字间入口处,预留自备小交换机SC32的引线管。

写字间语音出口、数据出口及电源插座口应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个工作人员一组三个出口,写字间综合布线设计标准要求是5-10m2一组出口,中证大厦按7m2一组出口设计。小开间写字间出口做在墙上,距地30m。开放式大开间写字间,出口做在地面上。中证大厦Internet网要有足够的带宽,经路由器与外网相连,可享受到Internet网上的所需服务。

为了保证中证大厦与外界的通信畅通无阻,除考虑地面通信以外,还要准备卫星通信的预留条件,在写字楼顶层预留安装卫星通讯天线位置和预留SC32×2引入管至弱电竖井,以备今后的发展。

3.安全防范系统

中证大厦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应设计成多层结构可独立运行的分布系统。设酒店、写字楼、1-5层金融用房,三个分区的安全防范系统,系统按管理要求分别设监控中心,且要求监控中心之间可互相联络,留有管线通路。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功能:闭路电视监视、防范报警、出、入口管理、保安巡更等。

保安系统电源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各分区监控中心可与相应的消防电源共用,各摄像头电源由监控中心供电。建筑设计机房内要做架空地板,架空地板下做电气敷线槽,自监控中心引出线路应遵守设计规范。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大厦主要出入口、大厅、大堂、电梯厅、电梯轿箱、主要通道、主要会议室、接待处、收银台、商务场所等处,设置固定式、云台式彩色(或黑白)摄像头,以保证监视覆盖率。银行用房入住后,一般单独设内部监视、报警、防盗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在大厦内的设置与写字间的使用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中证大厦此内容设计,待建筑平面确定后,由业主指定哪个房间设置紧急报警按钮,门磁开关或双鉴报警探头,其应与闭路电视系统联动,自动启动摄像机进行录像。

保安巡更系统采用离线式,在巡更路线中安装巡更开关,确保巡更人员遵守顺序,按时巡更,对其进行监督、记录,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报警。公寓用房设客人专访可视对讲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设在酒店监控中心的主机、公寓的门口机和用户内的分机组成。

4.电视接收系统

有线电视网在向宽带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向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的传播方向发展,将成为多功能服务的信息平台。中证大厦将建一套完整的电视接收系统,前端设备机房预留在酒店顶层,卫星天线经现场测试安装在酒店24层顶上。

电视接收系统采用860MHz邻频双向传输系统,接收、传输信号内容为:北京有线电视网信号、卫星电视信号、自办节目信号、视频点播VCD信号等。酒店客人在房间听音乐,通过电视机设定的频道收听,当电视播放音乐时,电视呈黑屏状态。电视前端播放音乐节目,通过电视分配系统同轴电缆传送。

电视暂定节目源如下:

北京地区开路信号,北京有线电视台节目及国内各省、市E星电视节目。

自办闭路电视节目,播放VCD、DVD及录像带节目。

视频点播,通过机顶盒接收付费电视节目。

卫星电视节目:C波段卫星接收天线,接收68.50E泛美四号卫星节目,卫视体育台、卫视音乐台、卫视凤凰中文台、卫视合家欢台(加密综合文艺台),卫视电影台(加密影视节目)。C波段卫星接收天线接收105.5。E3S卫星节目:CNN(美国有线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节目),CNBC(美国财经频道),HOMETV(美国家庭电视)。K波段卫星接收天线接110。EBS-3日本百合花卫星节目二套。NHK1(日本广播协会综合节目),NHK2(日本广播协会综合节目)。

5.无线通讯系统

手机信号覆盖系统

此系统主要解决目前极普及的手机使用者在中证大厦内,各楼层的信息通畅而设置的,避免手机在大厦内出现盲区、漫游不畅等现象。可由电信部门提供小微峰系统或建立直放站,建立起手机覆盖系统来解决。

无线寻呼信号增强系统

中证大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内电磁波信号损失严重,会出现收不到信号的情况,这样就必须设置无线寻呼信号增强系统。该系统要在楼外架设信号增强天线,在楼内相应楼层安装信号增强接收天线。

区域无线寻呼系统

中证大厦酒店管理公司已提出要求建立区域无线寻呼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酒店内部保安人员、物业管理人员高效率的工作而设置的联络方式。其可利用已经建立的各种通讯资源,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第8篇

关键词: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本文系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SH1407);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河北省养老照护资源供求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JRS-2014-2014);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社会资本与嵌入性:我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SD14500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个家庭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压力,包括护理人力和护理费用问题,不仅使很多老年人难以应对失能风险,也是制约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更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解决未来老年人的照顾护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养老问题的研究多关注经济赡养和养老模式的理论探索,对于养老服务的另一现实问题――人力资源的供求研究严重缺乏。在有限的研究文献中,更多的是关注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对于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供给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是老人照护现状的描述性研究。这些研究描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照护老人的主力仍是家庭成员,主要照料者依次是配偶、子女、亲友、邻居和社会。方黎明分析了当前和未来40年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矛盾的形成机制,提出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开发体系需要开发潜在照护人力资源、健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和治理机制。于保荣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潜在劳动力供给问题,认为农村地区提供的老年人日常照顾服务劳动力供给量充足,劳动力价格低于服务业劳动力的平均价格。通过对2010~2049年的预测,提出了一个乐观的解决方案,认为虽然老年人人口比例会不断增加,发展农村的社区照顾,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

笔者认为,这样的乐观预测是建立在我国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的判断之上的。未来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减少将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目前,我们还在争论养老金的制问题和养老金的不平等问题,其实一个更大的问题已经浮现出来,那就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供给的问题,找一个养老护工会越来越难。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拿着大把的养老金,却买不到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老年人的照护还是以家庭照护模式为主。据调查,需要照护的老人中,主要由配偶、子女或孙子女照护。中国社会一直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生活模式,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远离家庭,养老的一个最明显现象就是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高龄老人与低龄老人相比,失去自理能力的比例急剧增加,不得不依赖他人生存。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能老年人的绝对规模在迅速增加,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3,300万。目前,中国各类机构的养老护工总数只有约20万人,其中有上岗资格证书的只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个护工应对应2个失能老人,或对应4个半失能老人,或对应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中国护理机构一个护工平均要护理包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内的总人数高达15个。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提速及空巢家庭的急剧增加,对老年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能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却会日渐萎缩,最终有可能酿成一场全社会的老年人护理危机。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所做的全国城乡失能老人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日趋严峻,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近4,000万人。这部分失能老人对于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是刚性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我国未来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增长迅猛。国际上通行的护理标准,1个养老护理人员应对应2个失能老人,或对应4个半失能老人,或对应8个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按照这一标准,到2020年我国照护人员总需求达到3,985.4万人,2030年猛增到5,655.5万人,到2050年照护人员总需求达到7,934.9万人。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照护人员不到25万人,而掌握专业养老护理技术、拥有护理资格的人员只有2万多人。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人员。

二、解决养老照护人力资源供给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员进入养老照护行业。职业歧视、社会地位偏低是造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主要因素。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对于养老护理人员的偏见。传统的养老护理观念认为,伺候自己的老人是孝顺和道德的表现,伺候其他老人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因此许多人瞧不起养老护理工作,造成青年人特别是城镇青年不愿进入这个行业。巨大的护理员缺口又导致行业准入门槛偏低,造成了养老护理成为低智识、低技能、低待遇的职业形象。因此,整个社会应该转变养老照护观念,给予养老照护职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养老照护是一种社会急需的新型职业,也是应该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营造尊重老人,尊重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氛围,教育人们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树立养老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是为社会分忧、为百姓解愁的崇高职业理念,把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成为社会上一项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是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养老照护行业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给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照护者更多的帮助和扶持,增加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有了足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才能提高养老照护的职业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该职业,才能实现养老照护的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

(二)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为未来养老照护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计划政策实施30多年来,实现了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化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压力。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如1995年以来小学招生人数、2009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老年抚养比的开始不可逆转地上升。201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1%,以后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老年抚养比增加到27%,到2050年增加到50%――也就是两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需要养活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整个社会将会失去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今后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到了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了。

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推动生育率上升是解决20年后老年人照护难题的根本策略。改变计划生育政策,通过鼓励适度生育控制未来的老年抚养比,减轻养老照护压力。如果主流家庭能平均生育2~3个孩子,总和生育率达到2.2,基本维持世代更替水平,则能够加强养老功能,减少社会养老的压力,阻截空巢老人和养老真空现象的蔓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善终的人伦追求。

(三)发展互助养老,开办“国家时间银行”,整合老年照护人力资源。养老照护需要经过系统专业技术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数量更多的普通护理。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充分动员碎片化的老年照护人力资源是问题的关键。我国一些城市和农村试点过一些地方时间银行,但由于参加人数少、缺乏权威信用保障,绝大部分都无疾而终。通过举办“国家时间银行”,以国家信用做保证,动员低龄健康老年人、中青年等各方力量参加互助养老,解决了无人愿意参加养老照护工作的难题。

国家时间银行应该包括四大支持系统:一是技术支持系统,通过计算机把提供养老照护服务时间和接受服务的时间都以小时为单位分别记录,通过互联网实现异地互助服务信息交换,实现服务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二是信用支持系统,即以国家的信用赋予照护服务时间的货币信用属性,确保时间银行的健康可持续运行;三是服务时间标准系统,按照服务类别、强度的要素设计统一可接受的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四是管理监督系统,以县为单位在各地设立时间银行分支,采取网络技术手段加强服务时间计算、记录、兑换和监管。这种新的“服务―时间―服务”人类交换模式也是金融和服务融合的创新。

在中国的社会传统下,时间银行只能由国家统一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具备一体化的国家信用、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和国家管理系统。目前局部性的试验结果都是有始无终。时间银行只有以国家为单位才能有效运行,才能真正产生规模效应,实现养老照护服务的全国通存通兑,为参加时间储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

(四)积极研究开发养老护理技术,发展智能化养老,缓解养老照护人力需求压力。由于养老照护人力资源的匮乏,发展智能化养老在我国养老照护人力资源开发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养老服务技术设备简陋、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手段落后,养老照护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障碍,特别是照护失能老人。智能化养老服务具有科技集成、绿色环保、优质高效、整合资源等优势,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人性化、有尊严的照护服务。

日本、加拿大等养老照护技术发达国家的探索和实践表明,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通过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智能化辅助服务,可以缓解养老照护压力。智能化养老包括老年照护网络系统、综合信息平台、智能监管与环境监测、监护与求助、生命体征监测、智能化家居设备系统、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远程照看和远程医疗技术、智能化日常生活辅助技术等,特别是养老照护机器人的开发利用。

无论在养老护理机构或者居家养老,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照护压力。智能化的养老照护机器人可协助照护老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动至厕所、浴室,并能提供协助阅读当日新闻、报天气状况及温度、支持吃药等服务,甚至能和老人进行语言交流,成为贴心的照护帮手。在我国老龄化深度发展进程中,发展智能化养老技术可以有效化解照护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压力,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成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对湖南省100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1998.6.

第9篇

1.引言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建筑领域,则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所谓“智能建筑”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并使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

智能建筑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兴建的最多。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多年来,相继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NEC总公司大楼等。日本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此外,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智能建筑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日中天。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2.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和国内外正在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今天,智能建筑将成为城市中的“信息岛”或“信息单元”,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有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数幢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后相继出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一千四百栋,基本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据国外预测,本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中国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1996年1月在上海佘山建设部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智能建筑设计研讨会,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智能建筑设计指导性文件——上海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已正式实施。

中国台湾智能建筑发展较早,到1991年已建成1300栋左右,其中以台北市居多。中国香港智能建筑建得也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

3.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功能

虽然智能大厦的类型各不相同,但其核心功能、系统是相同的。智能系统的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而整体的智能化要靠许多子系统的相连接,现在常用的最基本的子系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消防系统和保安系统是专门机构,负责有着比其它系统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验收程序,因此,单独列出防火自动化系统(F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因而,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防火自动化系统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以及综合布线(GC)构成。功能如图1所示。

其中,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CA)是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和公用电话网、数据网及其他计算机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是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要求。防火自动化系统(FA)通过设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的烟火检测装置提供的信息,自动进行火灾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和消防系统,发出火灾报警和实施人员疏散措施。安全保卫系统(SA)主是提供不受外界干扰和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物损失的环境,防止工商业间谍和国际恐怖活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GC)将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等的布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系统集成中心(SIC)对系统各个智能化模块和各类信 息具有综合管理的功能,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并进行实时处理及通信能力,对建筑物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被认为是本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也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智能建筑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极大发展。

智能建筑要想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等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关键要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开发与设计,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不破坏周边环境,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软硬两方面,其中软方面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

(1)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

业主已把建筑设计中智能部分的设计列为其基本要求之一,而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朝着健康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和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有关厂商等正将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商业机会,积极投入力量,开发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使智能建筑实施便利,成本降低。

(2)智能建筑的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由于用户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有很大差异,智能建筑的设计也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用户的功能需求。例如:专门用于金融、证券业和公司总部等作为信息源基地;为振兴地方城市,培育地区传统产业、发展信息通信服务;小规模的用户也能享受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够适应用户对办公室布置变更需求;把现有大楼改造成智能大楼;从单体建筑物向综合性建筑群的发展;宾馆的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医院的智能化;学校的智能化。

(3)对智能建筑管理的高度重视

由90年代初期的起步发展到现在,智能建筑正由粗糙化、重复化、累加化向集约化、细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而管理一方面集中体现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物业管理上,中国已加入WTO,面对世界各国物业巨头的强烈竞争,中国的物业管理公司正深刻的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开始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经营理念、管理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4)基于系统工程的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

智能大厦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应当应用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安装调试,建立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具有最短的生命周期(约6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7年的生命周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仅有2-3年的生命周期。做成开放式系统的智能大厦系统,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

硬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通信技术

数据卫星又称为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s)。VAST的出现,将通信终端延伸到办公室和家庭,其发展是将通信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窝蜂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接入,如证券、期货、银行;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结合;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

从文本文件和声音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日趋交叉在一起,形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会议电视在智能大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未来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用浏览器服务体系结构取代客户/服务器模式。

2.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及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访问。提高建筑物内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建筑物物业管理层的决策与全局事件协调处理的能力。

3.能够增强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防火系统)与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交换能力。

4.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且维护和培训工作量小。

(2)网络控制技术

现在典型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有基金会总线(FieldFoundation,简称FF),CAN(controlareanetwork),LonWorks,SERCOS,JPCN-1,Marco,Deviccenet,Profibus-DP,Interbus-S等,但是,应该看到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比较典型的几种网络协议有TCP/IP,BACNet,X/IPX,AleTalk等,网络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BA)、综合保安系统(SM)、火灾报警(FAS)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结构。增强楼宇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相关信息。

2.用控制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智能化技术为楼宇管理自动化(BMS)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自动化管理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3.利用智能化的控制管理系统选择客户机、图形服务器,以及嵌入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模式。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管理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4.利用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大大改进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件环境”的综合数据。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的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3)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向异地或移动的办公人员提供一个办公环境。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办公人员随时随地进入公司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公司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甚至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远程操作办公室内的办公器材或遥控家中的设备。目前,移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的有: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远程遥控。

(4)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技术

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是充分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建筑智能化系统和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集成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动态性的物业管理模 式。伴随着现代宽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性化住宅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出现了社区增值服务、社区电子商务等新的住宅理念,将所有的小区通过网络联接起来,既能实现物业的集中管理,又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宽带的快速性、实时性等,为居民提供社区增值服务,这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预订,网上医疗,视频点播,网上教育,游戏娱乐等。

(5)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综合表现在智能卡技术及家庭智能化技术。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主要保安门禁系统的应用、保安巡逻管理系统的应用、停车场付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专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商业收银系统的应用、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智能化技术,构造“智能控制器”,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控制器”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监视、控制和进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并行性、非线性、容错性与联想记忆功能、自适应与自学习功能,具有学习、泛化、归纳总结等功能,因而已开始成功地应用于语音识别、模式识别、指纹识别、最优计算、信息智能处理、复杂控制、图形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在控制方面的应用包括监督与非监督训练,前者包括训练输出集合和神经元加权系数的调节,后者包括分类与自组织。

传统的建筑仿真模型表现为独立微分方程形式,模型复杂性与建筑物复杂度成正比,方程数量与建筑物元素有关,因而,建模十分复杂,而且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非常高,也很难在线运行,这时,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学习模型应运而生,在经过了第一、二代改进之后,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学习模型采用动态学习方法建模,减少了存储空间,它降低了学习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资源与硬件的要求,可使用硬件实现,加快了神经网络芯片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如神经网络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专家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等。

(6)无线局域网技术

用户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a)通过局域网接入;(b)通过SLIP/接入;(c)通过联机服务系统接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组网技术,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该项新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摆脱了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以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地理位置的需要,特别是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表现为: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POS机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以及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等功能。

5、结论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指出,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重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构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办公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成东,国内外智能大厦与智能住宅的发展,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2):14-17

2.吴成东,陈莉,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控制应用,建筑智能化,20__,(8):49-50

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4.B.L.Atkin,ProgreTowardsIntelligentBuilding,IntelligentBuildings,AveburyTechnicalAshgatePublishingLimited,1998,UK.

5.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__

6.张瑞武,智能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高会艳,李界家,浅析智能大厦的发展,建筑智能化,20__,(4):7-10

8.F.Duffy,TheEmergenceoftheIntelligentOfficeBuildingofintheUSA,JapanandEurope,IntelligentBuilding,IFublicatio,1998,UK

9.吴达金,智能化建筑(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20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