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43:54
导语:在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再保险;资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再保险业务不断发展,再保险信用风险越来越被重视,再保险资产安全性越来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以下结合作者本人的多年业务实践,共同分享保险公司再保险资产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再保险资产管理不断完善与成熟。
一、再保险资产
再保险资产是指由于再保险业务交易而形成的会计认可并记账反映的资产。再保险资产包括应收分保款项和应收分保准备金。
二、再保险资产管理
再保险资产是由于再保险业务交易形成的。科学、规范的再保险业务管理及运行体系,是维护再保险资产质量、保证再保险资产安全的基础与前提。
1.坚持规范性、谨慎性、长期合作的原则选择再保险交易对手
规范性是指选择再保险交易对手,要明确和遵循严格的制度规则,即制订相关再保险人选择的标准和条件以及相关的工作程序。
谨慎性是指保险公司在选择交易对手时,要在满足各方面指标要求的再保险交易对手中间,实现优中选优,要关注再保险人专业人员的配置,业务支持能力以及历史结算记录等软实力。
长期合作是指再保险选择交易对手,要考虑双方长期合作,毕竟再保险业务属于长尾业务,业务处理维持期间较长。因此,保险公司应当珍视那些无论是市场是在上行还是下行周期,都能坚持合作的再保险交易对手。
2.再保险交易以及业务数据的审核确认严格
再保险业务是一项国际性很强的业务,除了一些合同约定的工作流程与操作外,有些工作处理是行业惯例。因此,再保险交易以及相关业务数据的处理,必须明确严格的审核确认机制,再保险制单,复核等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等原则,防止再保险业务处理错误或发生舞弊。
3.通过分期付费、保费准备金留存,信用证等抵押或担保措施降低风险
为了提高再保险资产安全性,降低再保险人信用风险,保险公司在再保险合同订立时,可以通过增加分期付费、保费准备金留存,信用证等抵押或担保措施。
4.及时、准确进行再保险结算
再保险结算是再保险交易的最后环节,也是再保险交易完成的最后标志,重点工作建议如下:
(1)设置专门的再保险结算机构,建立专业的再保险结算团队并配备充足的专职结算人员,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
(2)总部集中管理再保险结算,可以降低保险公司总体结算频率,减少银行汇付费用,整体控制结算风险,降低结算成本。
(3)结算账户及金额相互确认、轧差结算,可以确保再保险支付安全,有效降低双方应收应付分保余额,避免各自长期挂账。
(4)建立再保险结算人黑灰名单制度,通过控制交易规模等措施,提示交易风险,可以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再保险人结算合作。
5.未结算业务的日常管理
再保险未结算业务的日常管理,主要工作重点是对于长账龄应收账单的管理与监督。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明确时间、责任到人,实行应收业务的闭环管理,避免长期挂账应收。
6.按期计提分保减值准备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资产减值管理制度,按期计提分保减值准备,避免由于可能出现的再保险信用风险给公司资产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业绩波动。
7.建立再保险人托管账户
保险公司可以要求再保险人,特别是对于再保险经纪人,设立再保险人托管账户。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降级取消条款的使用
在再保险交易中,可以在再保险合同里增加再保险人降级条款,即再保险人资信评级下降到约定评级级别时,保险公司可以中止再保险合同,另行选择其他再保险人予以替代,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再保险人信用风险影响本公司再保险资产安全。
2.提前结清(Commutation)
在再保险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再保险人要求提前结清的情况:
(1)再保险人调整公司管理结构或承保战略,主动要求对于未到期的再保险合同要求提前终止,双方就该笔业务或该类业务磋商有关条件,通过签署协议,双方解除再保险合同,再保险人按照约定支付结清款后,免除其原有的合同责任和义务,保险公司承担未来的全部合同后果。
(2)再保险人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偿付能力下降,在倒闭或被转让前后,要求其债权人与其就双方全部未了责任的再保险合同进行谈判,通过签署协议,再保险人支付一定比例的结清款,保险公司免除其原有的合同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结清比例不是非常高,最终结清比例取决于保险公司分入议价能力,再保险人的资金状况以及待结清的业务总额等。
关键词:财产管理;保险;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78-04
一、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企业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居民财富呈“井喷式”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大幅增长,见表1。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继续扩大, 根据美林公司和凯基公司的2010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自2002年以来,中国居民财产以25%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增长。
居民财产的不断增长, 使得居民对于个人财产的关心和对于财产管理服务的需求都得到了显著的增长。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集团作为一类稳健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是保险精算和投资的结合, 保险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包括时间上的匹配和投资收益的匹配。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保障功能, 这是其他资产管理业务所不具备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做好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选择投保而非进行储蓄或者购买风险更高的证券产品。[2] 同时资产管理也是保险集团获得财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关系到保险集团的产品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保险集团的利润水平, 更关系到保险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价值链, 适应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居民财产管理理念的变化, 成为摆在各保险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国居民财产管理具备了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居民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的畅通,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中国居民财产管理理念迎来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从储蓄时代转向财富管理时代,投资目标从财富积累变成财富保值增值的时代。
1. 财产管理、投资作为金融文化内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由农耕文化转化过来的, 所以对居民来说投资、资产配置、财产管理都较为生疏。但是经过200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的房价2002~2007年约上涨了5~7倍, 居民感受到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自2000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沪市从998点上涨到6000点的行情当中, 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懂得了投资和投资收益; 当股市从6000点回跌到1600点过程当中,居民懂得了什么是风险。所以在文化体系的重构当中,在居民的意识当中逐渐形成了财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资产配置,包括风险等等这样的一些理念。当这些理念深入到居民家庭的时候,一个投资的时代,一个财富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2.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体系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器”,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走过“十一五”,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在城市,我国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 正在不断地扩大覆盖范围, 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新农保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发挥着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稳定“安全网”和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连年提高,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居民投资的积极性。
3.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的畅通, 为居民投资和财富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环境建设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金融市场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同时资本市场投资渠道更加广泛,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了原生产品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并举的局面,形成了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相信随着各类市场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这个平台会越来越大,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更低的投资成本。
4.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居民财产管理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加快转型,越来越重视居民理财产品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居民财产管理部门和居民财产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居民的财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产的不断增长,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财产管理行业必将迅速发展。
三、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承保业务与保险资产管理是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见表2),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保险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紧迫任务。[3] 从目前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现状来看, 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持续增长,运用渠道逐渐多元化,运用收益水平快速提升,保险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外部环境逐步改善,表现为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不断放开, 宏观经济的稳定为资本运营提供了有利环境, 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业务销售也实现了良性互动。然而,由于我国监管当局长期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实行严格限制, 使得保险资产管理在整个保险公司业务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被列为保险公司的兼营业务。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这种定位使其无论在监管制度的建设上, 还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上,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导致保险公司普遍轻视资产管理,保险资产投资效率低下,保险资产管理过程中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
1. 保险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业是在保险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行业竞争加剧,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才出现的。 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摸索阶段, 在投资技术、 投资理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内我们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外我们缺乏在国外资本市场投资的经验。出于安全考虑, 政府对保险资产管理采取了严格监管的手段,具体表现在对保险资产投资渠道的限制上。我国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只允许保险公司把其资产投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上, 这就在客观上使保险公司不需要进行投资组合的预测、监督以及绩效评价,只是简单地把承保业务获得的资产按比例投资于这些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上, 由此导致保险公司长期疏于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缺乏积极、良好的资产管理意识。
2. 保险资产管理模式落后。 保险公司的资产组织架构应该与其资产规模、 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 [4]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基本采用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 这对于规模小、运作历史短、资金管理简单的保险公司来说具有合理性。但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 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目前这种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已不能适应保险资金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投资业务量、投资品种快速增长的需要,特别是今后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 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架构, 很难为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及制度保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产管理运用的效率, 成为阻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3. 投资管理能力尚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建设,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外先进的保险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对保险投资潜在风险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风险量化管理手段; 部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部门与资金运用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使资金运用与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和绩效考核相脱节; 许多保险公司还未建立关键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系统, 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投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技术和经验已经不再适用, 当前中国保险业投资不仅面对着与国内银行、证券业的合作与竞争,也面对着同国外机构的合作与竞争。显然,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
4. 保险资产管理人才缺乏。 保险资产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合格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投资专业队伍比较单薄,市场研究力量存在较大欠缺。 保险业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 现有的管理模式不易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的理念使保险业在选人用人方面机制僵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导致“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使有限的保险人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四、适应居民财产管理需要,构建新型保险资产管理价值链
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价值链的构建, 实际就是在居民懂得了投资和风险的基础上, 怎么给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适合各种人群投资的保险产品, 并将收取上来的各项保费进行多种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房地产等实业投资, 以期达到资金运用、获取收益,并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匹配,来满足居民财产管理的需求, 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和促进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 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是保险公司乃至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建立以专业化资产管理为主、 其他方式为辅的混合资产管理模式。 这既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模式, 可以促使保险资产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培育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分工协作、相互制约,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加强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严格控制; 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实现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平稳过渡,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
2. 调整保险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使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并改变了新生公司的盈利周期。投资收益开始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 并推动保险资产总额快速增长,特别是改善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使快速发展中的偿付能力压力大为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保险公司从注重负债管理向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并重及协调发展转变。而且,推动了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产品的价值链得以延伸,保险公司的综合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5] 保险投资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包括直接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 改善投资负债匹配情况,坚持价值投资的总体思路。保险集团资产管理应把握市场机会, 逐步形成风险收益水平呈梯度排列的产品线,包括权益类产品、债券产品、QDII、指数产品、保本产品、货币产品、股权计划、债券计划、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具有高风险、中高风险、中低风险等类型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完善的产品线将成为继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之后, 投资者评价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的又一标尺。另一方面,要增加投资的主体,扩大投资的范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考虑到我国长期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市政、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得以持续,这些项目投资期长、回报稳定、风险较小,是保险资金理想的投资对象, 也是解决资产负债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保险公司要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 在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优化投资组合, 在积极有效管理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收益。
3. 加强制度、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产管理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起步较晚, 相对于其他保险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还面临较多的风险。从外部来看,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缺乏对风险控制监管出现问题的处理和事后持续监测的制度;从内部来看,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尽合理, 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合理。[6] 因此,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建设, 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产管理风险意义重大。 首先应完善保险资产管理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责权利相互制衡的机制;其次要建立保险投资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资产管理风险,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
4. 加大保险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起步较晚,整体实力差距较为明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保险投资领域扩大,交易对手增多,交易产品增加,市场环境变化,尤其是金融竞争加剧,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7] 保险集团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未来的人才规划,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精通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不断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加盟,满足资产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优秀的资产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苏媛.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J]. 现代经济信息,2009(3).
[2]江小震. 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品牌战略[J]. 中华商标,2009(7).
[3]章磊. 析保险资产管理模式之选择[J]. 市场论坛,2005(12).
[4]千麦. 保险资金运用将专业化、规范化[J]. 中国保险,2004(5).
[5]方秋霞. 论强化保险资产管理[J]. 保险研究,2008(1).
【摘要】中央银行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一次将保险业发展问题列入其中,报告在总结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受托资金范围、投资渠道拓展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保险资产管理;投资渠道;资产负债匹配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799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56.6%。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资金余额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使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资回报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迫切需要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弥补;另一方面,人身保险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性寿险产品的发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不但要化解过去累积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潜在风险,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如不尽快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将使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而影响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由保险公司同属一集团、控股公司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外部委托投资方式。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是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小、经营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便于监督和控制。而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已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保险投资运作效率的提高。人保、人寿两家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准设立,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界来讲是新生事物,由于现行保险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未对保险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也面临若干新问题,很多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受托资金的范围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其业务定位,即可以经营的受托资金范围,它包括委托对象和资金性质两个方面。在国外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下,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被视作投资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委托对象看,欧美主要保险集团的投资公司不仅接受母公司委托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负责本身的保险资金运营,还为外部客户服务,委托管理其他客户资产;从管理的资金性质看,除保险资金外,还涉及养老金、共同基金、不动产、现金管理和股权管理等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国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发展还表现为受托管理养老保险金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支付危机,政府主办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金供给日益不足,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来鼓励发展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并推动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以提高基金的整体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金计划和年金产品具有的相同的精算基础,其负债特性大致相同,都是资本市场的长线稳定投资者,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产管理在内的综合服务,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分散风险,还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取得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受托资产的范围虽然目前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做以下考虑:第一,按照现有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毕竟是保险集团内的企业,主要是受母公司的委托管理自有保险资金(狭义的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第二,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可以拓展到广义的保险资金,即除接受母公司的委托的保险资金外,还可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以及社保基金。
(一)自有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
1.自有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首先是集团内的自有保险资金,包括自有资金、通过承保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以解决大型保险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急迫问题。2003年上半年,仅中国人寿的保险资金运用总额就超过2000亿元,这部分资金由集团的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了条件。
2.其他资产。指保险法颁布前遗留下来的房地产、经营实体和不良贷款等,有些保险公司这部分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前,本来就是公司内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和清理工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理应受母公司委托管理这些资产。
(二)企业年金
随着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近几年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呈膨胀之势,发展空间诱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保险公司在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将是最具竞争力的管理者。(1)企业年金计划对养老金产品的特殊需求,需要保险公司介入管理。因为,养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决定保险公司在管理养老基金方面的优势。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基于工资、年薪、红利或股权发生的缴费,目的用于受益人的养老,其缴费率的厘定应当与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关联,这点与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特点相近。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将受益人缴费阶段和领取养老金阶段统筹安排,为参保人设计和管理终身养老金计划。(2)企业年金与保险资金在性质上相似,可以满足投资运用安全性和稳定的回报要求,便于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投资人身份运作企业年金,符合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职责分离的原则,使运作过程更加透明。
待将来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局面有所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属性逐步弱化,成为保险集团控股的一般意义的资产管理公司时,其受托资金范围可进一步拓宽。
二、拓展投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
投资渠道的拓展不光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渠道的拓展也不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自主确定的,有赖于保险投资政策的放宽,但它是探讨公司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使现有资产增值,预期收益最大化是投资的是基本目标。但投资过程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风险和收益是投资的两大要素,投资者要在风险给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给定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保险资金和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其投资运用上有特殊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由于保险费收入形成的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最终要用于赔付。保险投资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满足流动性的要求。要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运用投资组合方式,其核心是将资金投资于两个或多个风险资产上,建立起多证券或多资产的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第一,具有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投资渠道,为组合投资创造条件;第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投资以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购买金融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回购业务、购买企业债券等。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比如,2002年末,资金运用余额为579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3019.7亿元,占比52%;购买国债1080.8亿元,占比18.6%;购买金融债券403.5亿元,占比6.96%:投资证券投资基金313.3亿元,占比5.4%:回购业务620.4亿元,占比10.7%;购买企业债券183.1亿元,占比3.16%。保险资金运用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两项占70.6%。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会产生不良后果:(1)利率风险高。银行存款占的比例高,银行存款中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占72.1%。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带动协议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已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目前的3.4%左右。此外,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和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以及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2)资产负债失配现象严重。不同的保险公司负债结构不同,经营策略出不同,保险投资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险种,由于期限、费率的厘定、保险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不同。这样使资金运作所强调的重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长期合同,保险资金尤其需要长期的投资工具匹配,而现有的投资渠道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长期资金作短期投资使用,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3)加剧保险资金的风险积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如果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度,会使其失去控制风险的动力。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对于那些利差损较大的公司来说,只能靠不断追求销售业绩来保证现金流入,而新增加的保险资金如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又将再次形成利差损,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按照现有的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担当所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重任,因此,拓展投资渠道,改善资产结构,是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扩大企业债券投资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有以下特点:(1)可选择的种类较多;(2)具有偿还性,与股票相比,收益相对稳定,并可以按期收回本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3)流动性较好,持有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转让以收回本金。企业债券盈利性可能高于国债,但比国债风险大。企业债券的特点使其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途径。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铁路、电力、三峡等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开办债券回购业务。2001年3月,又允许购买电信通讯类企业债券。以上批准购买的企业债券及其回购业务,都对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企业债券投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今年6月2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不仅使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且投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大的政策环境看,本年第二季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发展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四大措施:增加债券市场供给,特别是增加企业债券的供给;改善市场条件,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债券评级体系;完善债券托管和结算体系。这些政策变化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投资企业债券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债券品种、完善的债券结构和健全的债券市场运用机制,将满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短期债券和10年期以上长期债券的需要,使其可以逐步降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的比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保险资金对资信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
(二)尝试参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资金的大幅度增长和现有的资金运用方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寿险资金需要寻求长期的、有稳定投资回报的、安全的投资项目。现有的寿险资金运用由于缺少合适的长期投资工具,与非寿险资金一起投资于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大额银行协议存款及部分中央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等,这些投资产品大多难以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寿险资金长期负债的特点较好地匹配,以满足偿付要求。
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寿险资金较好的投资项目。首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中长期内将维持较高水平,需要大量资金。大量的基建项目资金运转的合理年限都在10年以上,有些项目甚至要15年以上才能达到设计的盈利水平,寿险资金能满足这种需要。寿险资金由于具有长期储蓄的功能,拥有大量稳定的长期资金可用于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寿险资金负债的性质和基建项目收益的特点相匹配。其次,从投资风险来看,投资基础设施既没有获得暴利的可能,也基本没有血本无归的担心,偿还本息一般只是时间问题。这一风险低、回报相对稳定的投资领域正适合寿险资金运用的要求。至于具体的投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可以尝试以基金、信托、债券化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三)探索直接进入股市
保险资金以证券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尽管还存在政策和自身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但随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政策面的松动,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局限的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后对投资渠道拓宽、风险分散以提高保险资金运作效益的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保险资金直接人市将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要的是应通过保险资金借助证券投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熟悉基金的运作手法,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成功之处,为自身日后的独立运营打好基础;其次是要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研究和探索各种市场,试验性地进入各种市场,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特征,从中学习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为直接入市奠定良好技术和人才基础;三是要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运作管理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三、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险资金的运用面临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与法律风险等。前面提到,保险资金与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投资运用最突出的一点是对安全性的要求高。由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性和寿险资金偿付的特殊性,使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差。保险资金运用的失败会危及偿付能力,严重的会导致保险公司破产。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若干大型寿险公司破产,1997年以来日本日产、东帮、第百、千代田、协荣等生命保险公司的接连倒闭,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资金运用有关,可谓前车之鉴。因此,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其投资管理的核心,它要求根据委托资金的负债特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使投资项目与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匹配,达到规模对称、结构平衡、成本收益对称,并根据这一要求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资产负债管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负债的不同性质为依据,确定投资组合的比例。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投资风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客户承担,及相应负债不同的资本成本等,要求所对应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的比例显然会不相同。比如,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收入所形成的是短期负债,没有储蓄性,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因此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的主要部分应选择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随时满足保险赔偿的需要。寿险产品的期限较长,从保险费的最初缴纳到给付保险金,中间间隔时间往往是10年或10年以上,是长期负债。基于负债的长期性,资金运用应考虑选择那些期限较长、风险适中、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
再如,传统型寿险产品,其投资风险和收益均由保险公司承担,是利率敏感型产品,投资收益的好坏影响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保持资产与负债匹配,比较适宜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主要是债券),这样即使在利率变动的环境下,其收入也相对稳定。创新型寿险产品(尤其是投资连结险),由于保险单持有人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所以可以采取相对进取的投资策略,投资于股市的比例可以高一些。
2.建立不同的投资帐户。由于受托资产的来源、风险偏好、流动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资产管理公司应根据委托人的不同或保险产品的不同,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不同的投资帐户,有利于体现各帐户本身的特点,满足帐户的不同投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资产负债匹配,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3.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及精算部门的沟通协调。寿险资金有其特殊的要求,即投资必须满足收益底线要求。由于绝大部分寿险产品费率厘定包括了固定利率,该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定价,如果投资回报低于固定利率,就会产生利差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进行保险资金的运作,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及精算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方面保证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听取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另一方面保证在投资时始终把握产品设计和精算部门的意图。
(二)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投资管理必须建立资金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彼此形成集权管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决策系统是保险投资决策委员会,执行系统是具体的保险资金运用部门,考核监督系统是指设立投资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体系。在投资风险控制的顺序上,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套有效的投资职能体系,明确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以便于投资部门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能达到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又要防止资金内部操作和无法控制的局面,确保投资的良性运作。
事中控制是指对于保险投资具体的执行操作的监督和管理,包括战略性资产分配、战术性资产分配、资产选择,三个层面构成了保险投资的决策链条,可以有效地防止高风险的投资行为的出现。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战略性资产分配和战术性资产分配,可以及时地对投资中的系统风险进行过滤;而通过对资产选择的深入研究,比如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可以化解投资中的绝大部分非系统风险。
事后控制主要指对于保险投资的绩效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对投资决策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和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和控制投资风险,根据投资原则和法规对投资组合、资产种类、比例限制等进行控制,并对不合要求的行为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保险资金运用在压力中寻求突破——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前景的分析[N].金融时报,2003年02月27日.
[2]徐为山,王宝舟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全球趋势[J].上海金融,2003(4).
[3]孙祁祥,朱南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即将浮出水面[J].中证网,2003、7、4.
[4]杨燕绥.保险业与企业年金[J].金融时报,2003、2、15
[5]吴小平.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J].互动保险,2003、3、9.
[6]冯文斌.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问题的思考[J].保险研究,2003(5).
【摘要】中央银行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一次将保险业发展问题列入其中,报告在总结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获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受托资金范围、投资渠道拓展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相关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799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56.6%。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度为4.3%,2002年度为3.14%。资金余额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使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资回报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迫切需要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弥补;另一方面,人身保险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性寿险产品的发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不但要化解过去累积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潜在风险,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竞争,如不尽快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将使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从而影响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由保险公司同属一集团、控股公司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外部委托投资方式。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是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小、经营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便于监督和控制。而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已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保险投资运作效率的提高。人保、人寿两家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准设立,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我国保险业界来讲是新生事物,由于现行保险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未对保险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也面临若干新问题,很多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
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受托资金的范围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其业务定位,即可以经营的受托资金范围,它包括委托对象和资金性质两个方面。在国外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下,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被视作投资性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委托对象看,欧美主要保险集团的投资公司不仅接受母公司委托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负责本身的保险资金运营,还为外部客户服务,委托管理其他客户资产;从管理的资金性质看,除保险资金外,还涉及养老金、共同基金、不动产、现金管理和股权管理等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国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发展还表现为受托管理养老保险金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支付危机,政府主办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资金供给日益不足,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来鼓励发展企业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并推动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以提高基金的整体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金计划和年金产品具有的相同的精算基础,其负债特性大致相同,都是资本市场的长线稳定投资者,保险公司提供的资产管理在内的综合服务,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分散风险,还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取得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受托资产的范围虽然目前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做以下考虑:第一,按照现有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毕竟是保险集团内的企业,主要是受母公司的委托管理自有保险资金(狭义的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第二,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可以拓展到广义的保险资金,即除接受母公司的委托的保险资金外,还可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以及社保基金。
(一)自有保险资金和其他资产
1.自有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首先是集团内的自有保险资金,包括自有资金、通过承保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以解决大型保险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急迫问题。2003年上半年,仅中国人寿的保险资金运用总额就超过2000亿元,这部分资金由集团的投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了条件。
2.其他资产。指保险法颁布前遗留下来的房地产、经营实体和不良贷款等,有些保险公司这部分资产在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前,本来就是公司内部的投资部负责管理和清理工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理应受母公司委托管理这些资产。
(二)企业年金
随着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近几年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呈膨胀之势,发展空间诱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保险公司在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将是最具竞争力的管理者。(1)企业年金计划对养老金产品的特殊需求,需要保险公司介入管理。因为,养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决定保险公司在管理养老基金方面的优势。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基于工资、年薪、红利或股权发生的缴费,目的用于受益人的养老,其缴费率的厘定应当与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关联,这点与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特点相近。保险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将受益人缴费阶段和领取养老金阶段统筹安排,为参保人设计和管理终身养老金计划。(2)企业年金与保险资金在性质上相似,可以满足投资运用安全性和稳定的回报要求,便于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投资人身份运作企业年金,符合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职责分离的原则,使运作过程更加透明。
待将来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局面有所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属性逐步弱化,成为保险集团控股的一般意义的资产管理公司时,其受托资金范围可进一步拓宽。
二、拓展投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
投资渠道的拓展不光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渠道的拓展也不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能自主确定的,有赖于保险投资政策的放宽,但它是探讨公司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使现有资产增值,预期收益最大化是投资的是基本目标。但投资过程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风险和收益是投资的两大要素,投资者要在风险给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给定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保险资金和其他性质的资金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其投资运用上有特殊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由于保险费收入形成的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最终要用于赔付。保险投资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满足流动性的要求。要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运用投资组合方式,其核心是将资金投资于两个或多个风险资产上,建立起多证券或多资产的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第一,具有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投资渠道,为组合投资创造条件;第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投资以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购买金融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回购业务、购买企业债券等。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比如,2002年末,资金运用余额为579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3019.7亿元,占比52%;购买国债1080.8亿元,占比18.6%;购买金融债券403.5亿元,占比6.96%:投资证券投资基金313.3亿元,占比5.4%:回购业务620.4亿元,占比10.7%;购买企业债券183.1亿元,占比3.16%。保险资金运用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两项占70.6%。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会产生不良后果:(1)利率风险高。银行存款占的比例高,银行存款中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占72.1%。由于货币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带动协议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已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目前的3.4%左右。此外,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和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以及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2)资产负债失配现象严重。不同的保险公司负债结构不同,经营策略出不同,保险投资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险种,由于期限、费率的厘定、保险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不同。这样使资金运作所强调的重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是长期合同,保险资金尤其需要长期的投资工具匹配,而现有的投资渠道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长期资金作短期投资使用,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3)加剧保险资金的风险积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如果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度,会使其失去控制风险的动力。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对于那些利差损较大的公司来说,只能靠不断追求销售业绩来保证现金流入,而新增加的保险资金如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又将再次形成利差损,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按照现有的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难以担当所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重任,因此,拓展投资渠道,改善资产结构,是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扩大企业债券投资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有以下特点:(1)可选择的种类较多;(2)具有偿还性,与股票相比,收益相对稳定,并可以按期收回本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3)流动性较好,持有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转让以收回本金。企业债券盈利性可能高于国债,但比国债风险大。企业债券的特点使其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途径。199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铁路、电力、三峡等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开办债券回购业务。2001年3月,又允许购买电信通讯类企业债券。以上批准购买的企业债券及其回购业务,都对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企业债券投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今年6月2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不仅使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且投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大的政策环境看,本年第二季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发展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四大措施:增加债券市场供给,特别是增加企业债券的供给;改善市场条件,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债券评级体系;完善债券托管和结算体系。这些政策变化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投资企业债券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债券品种、完善的债券结构和健全的债券市场运用机制,将满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短期债券和10年期以上长期债券的需要,使其可以逐步降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的比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保险资金对资信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
《投资者报》记者向中国人寿、泰康、新华等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对方均表示不方面透露相关信息。
尽管没有正面回答,但是记者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是,保险公司的确是在准备。最新的消息是中国人寿正在筹建基金公司,原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任该基金公司顾问。
但是上海一家保险资管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态:“大型资管公司和中小资管公司对此的态度差异较大,保险参与基金业务不具备普遍性,没有大家想象般迫不及待。”
备战公募主体扩容
保险备战公募始于去年。
去年10月,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申请,依法开展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
16家保险资管公司中,有14家符合条件,其中部分公司开始筹划。他们一般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基金业务部,负责前期的筹建。《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招聘网站、公司主页上能够看到保险类资管在招聘基金产品设计、风控、清算等相关人士的信息。
人保资产总裁周立群曾公开表示,要力争成为基金业协会特别会员中首批发行公募产品的公司。人保发行公募基金具体的操作模式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业务资质申请筹备工作,成立了公募产品业务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系统建设和运营、团队建设、财务支持与综合协调四个工作小组。
2013年,保险进军公募的队伍得到了一次扩容。
6月21日,证监会召开新闻会,与保监会联合了《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以下称《试点办法》),提出在申请主体方面,申请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保险机构。
试点办法的颁发,意味着申请公募业务管理的保险机构从保险资管公司进一步扩容至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其他保险机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条件,即使有的保险机构没有资管公司也可以设立基金公司开展公募业务。
不如想象中热闹
不过,上海一家保险公司资管部的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即使扩容,也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计划成立公募基金,要看整个集团公司的金融体系布局。
“保险公司进军公募,并不具备普遍性。”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保险公司就暂时没有计划发展公募业务。
去年一家刚成立的保险资管公司总经理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我们现在主要精力还是管理好集团的资产,发展公募业务还仅是策划的阶段,并没有付诸实施,公司也刚成立没有多久。”
“我们现在还处于观望期,看看其他公司发展情况再说。”在他看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先要分清主业和副业,绝大多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在集团框架之下,服务本集团是第一任务。
他认为,保险资管公司从事公募基金业务并无优势,短期也不能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相对而言,在几类资管公司中,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能力不算突出,它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收益。但是长期来看,还是能够增厚公司业绩。
至于在外界人士看来,保险参加公募业务最大的渠道优势——350多万的保险营销人员都是潜在的基金销售人员。
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指出,我国公募业务规模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13亿~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而国际上的经验是保险资产管理巨头的公募业务占整个资产管理规模的1/3,这意味中国保险公司管理的公募份额前景广大,预计市场份额可以达到10%以上,保险资产公募业务规模可以达到1.3万亿元。
大型公司提前演习
在备战公募基金中,大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它们此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6年保监会批准泰康资产、人保资产、华泰资产、太保资产率先开展面向保险公司的保险资管产品试点。今年3月份,泰康资产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复,获准发行三只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作者简介:范南(1976-),男,高师,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现供职于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投资部。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性和影响性与日俱增,保险投资的创新性要求也越来越明显,最主要原因在于保险的资产负债匹配性要求。与此同时,从国际惯例来看,保险资金投资多元化已是趋势,包括不动产等投资在其中占据相当大比重。我国保险投资创新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提高,在加大投资创新力度的同时,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储备也极为重要。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投资创新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创新的必要性
1、保险公司的资金性质决定了投资的资产负债匹配性。
保险公司的资金与一般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相比,既有使用上的共性,也有保险资金本身的特征。其最突出特征在于:保险资金的收益性不仅要求有足够的累计量来满足越来越高的保险成本要求,而且需要未来现金流的长期稳定性,使资金收益折现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对应保险寿险市场上的长期负债,保险公司需要有利润稳定的长期资产来对应,最终实现总量匹配、期限匹配、速度匹配和资产性质匹配。我国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平均负债久期在20年以上,而对应的资产中只有部分债券类产品达到此类要求。包括股票、基金、相当部分债券产品甚至协议存款的资产久期都难以达到,其他长期类保险投资产品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提高保险长期投资的创新性相当重要。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率波动过于频繁,从3年前的平均不到4%到2007年的超过10%,这些都是由于保险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和依靠资本市场的结果,与我国国民经济每年近10%的GDP增长率完全不相匹配。
2、寿险资金与产险资金的差别性也要求保险投资的多元化。
保险资金主要包括寿险资金与产险资金,两者资金性质不同,投资原则与方法就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更要求市场上有相对应的多元化投资产品来匹配。
财产保险是一种补偿性的契约安排,财产保险的保险费收入来源主要的要求是补偿性,保险企业要弥补其保险费收入与赔款之间的差额只能有两种途径:或者是由其他被保险人所缴纳的保险费来填补,或者是通过投资运用使保险资金增值来补充。由于时间基本上是以一年期结算,因此财产和意外保险合同是短期性合同,而且理赔较为迅速,赔付率波动大,财产保险企业的资金来源就具有短期性和相对流动性特点。而对于人寿保险而言,随着国际趋势和市场竞争的加强,寿险保单具有补偿与储蓄的双重功能,因而更加强调对收益率的要求。各种责任准备金及保费的结存是保险费的转化形式,因此资金来源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长期的资产负债匹配性要求就更高。由于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寿险资金与产险资金的规模比接近于8:1的比例,因此实际上,在保险资金运用中,虽然保险的发源来源于产险,但目前主要的力量是来源于寿险。
3、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越来越要求投资的长期稳定性。
保险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就是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简称三差。其中死差益是由实际死亡率低于预定死亡率,按预定死亡率收取的纯保费支付实际死亡成本略有盈余而产生的利益。在储蓄性寿险保单中,如终身保险、两全保险,保单的责任准备金随保险事故的增加而递增,因此危险保额随保险年期的增加而减少,期满时为零,死差益也随保险年期的增加而减少,期满时为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死差益。费差益是实际的营业费用率低于预期的营业费用率而产生的利益。该收益顾名思义,即指保险公司通过优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率等方式控制费用,使实际费用支出比预计要少,从而产生费差益。而利差益是实际的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的利率时产生的利益。指的就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保单预定利率而产生的利差益。在这三种方式中,死差益较为稳定,费差益由于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原因而实际收益有限,因此只有利差益才是我国保险公司应对内外部市场的真正利润来源。事实上,从国际惯例来看,保险公司为竞争和展业需要,往往在费率厘定时通过预定死亡率和预定费用率较低的设定,使死差益、费差益基本上趋于零,此时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就是利差益,也就是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业务的亏损,通过投资收益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对于长期保单来说,长期利差损就尤为重要。在目前我国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中,主要利润就是来于投资收益。
4、对比国际保险资金运用,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明显偏窄。
从国际视野来看,首先,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范围较宽,不动产投资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这是与我国保险投资相比最大的差别;其次,由于各国保险监管体制不同,在综合经营的背景下,甚至出现德国保险公司可以股权投资关联企业、香港保险公司可以股权投资旅游业等我国保险行业目前禁止的方向;再次,国外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放款”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这与我国目前仅允许银行直接放贷的政策也有明显区别;第四,在各保险公司投资创新业务中,为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效率性,各保险公司可以针对某投资业务(尤其是不动产业务)单独设立公司来运作,进一步提高了投资的公司化行为。
总之,从国际惯例看,保险投资渠道多元化不一定是各国保险资金收益率提高和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却肯定是充分条件。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现有制度环境
1995年10月实施的《保险法》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作出了大幅度调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政策逐步放开。当时的法规内容主要是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之后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再逐步有新拓宽:1999年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允许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银行大额协议存款;2003年7月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中央银行票据。
2004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开始突破的一年。2004年3月,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定期债务,6月允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7月允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8月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使用,10月允许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市。2006年3月,保监会当年的第一道文是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包括债权、股权和物权投资。2006年10月,保监会又进一步放开和允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非上市银行业务,甚至投资资金不仅包括资本金,也可以包括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在近2年内也实现了大量的业务试点,包括主要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京沪高速铁路股权投
资项目、中国人寿参与的共同竞买广东发展银行项目、保险公司全体参与的12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试点项目、中国平安参与的国内银行收购和境外金融机构参股等等,已经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提高和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投资创新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未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开拓,尤其是各保险公司内部的制度建设还需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来夯实,具体表现在:首先,目前的保险投资创新业务还只处于试点阶段,整个行业投入在基础设施和非上市金融股权的资金量总计不到人民币500亿元,相对于近3万亿元的保险资产总量,比例还不到2%;其次,由于保险创新试点业务的标准较高,目前保险公司参与的项目,包括京沪高铁、上海2010年世博会等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保险公司在此业务领域的真正挑战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再次,从投资形式来看,目前除了京沪高速铁路的股权投资工作,保险公司在基础设施中主要的投资方向是有银行担保的债权投资方式,这在银监会取消对于长期债权投资的担保方式的监管要求后,业务的连续性面临很大挑战;第四,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相应的投资技术人员储备和锻炼还需要一个合适的过程,整体的制度建设和细节把握还需要市场化标准要求的时间。因此,虽然我国目前保险投资创新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整体制度的收益性和长期稳定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来夯实和提高。
三、我国保险资金渠道创新的未来讨论
1、积极稳妥地进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试点工作。
首先,试点渠道的交易对手必须是保监会可以安全控制的,对于保险公司内部没有而必须借助于其他领域的金融或其他行业机构而言,保监会必须在初始阶段严格交易对手标准,各保险公司风险控制部门也必须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投资人员必须在内外框架下选择交易对手。其次,严格执行资金托管制度。在创新渠道业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资金划拨和管理在某些环节可能必须在保险公司之外,但必须严格执行资金的托管制度,即保险资金不可以直接转入拟投资或合作对象的账户中,必须由符合保监会要求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托管。最后,在资金渠道的开拓过程中,除了需要研究和实施创新试点外,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投资退出机制的设计。如前所述,目前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最好是以中长期为主,但流动性风险仍然需要保险公司在业务中加以注意,同时设计投资退出机制也是保障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2、充分结合我国各保险公司自身的优势和专业性。
从投资行为特征来看,符合保险公司自身特征的渠道拓宽方式是最重要的,并且根据规模经济的原理,保险公司有业务优势的投资行为方式更是创新试点的基本考虑。其基本原因在于:首先,由于保险资金渠道拓宽工作是一个逐步试点的过程,保险公司在业务开设之初肯定面临人员和技术上的劣势,因此需要寻找有自身沉淀和风险易于管理的投资渠道;其次,由于保险业务本身的财产险和人寿险都有特定的业务人群和组织,因此保险公司如果能结合保险主业去进行投资行为,结果不仅会使投资行为风险收益更易掌握,也会使保险主业因此得到明显的附加利益。举例来说,各财产险保险公司由于在承接大项目的过程中与中央及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发生联系,同时在承保费率计算过程中也肯定会对某些项目进行财务与经济分析,这些如果反应在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方面则将是一笔重要财富,投资行为在得到收益的同时无疑也会提升保险公司声誉,进而对当地保险业务本身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最后,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基础、发展历程、管理体制、人员结构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业务的初始发展阶段,简单划一的投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保险公司,而试点过程又确实要进行“个案个批”的制度安排,因此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让具有不同业务优势的保险公司进行不同类型的资金运用渠道拓宽试点不仅具有操作的可能性和可控性,也会通过鼓励各保险公司积极性的方式来加快试点工作的进行和制度普及工作。
3、适当借鉴和参考国外保险行业的投资比重结构。
如前所述,我国保险公司同国外业务对手的实际情况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表面上显示在名义收益率上,其实则体现在不同的资金运用产品结构特征里。从世界保险业的最初发展情况来看,资产管理也是非常保守的,当时流行的策略无非就是“债券贡献策略”,即通过单纯建立一套不同期限债券的组合来对应未来不同结构的负债,使资产负债相匹配。这样做的隐含前提在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收益和缴费方式更为直接和固定,但随着保险产品创新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投资连结保险的出现,单纯固定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保险资金的现金流需要,因此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就产生了立体化的内生性需求,尽管如表2所示,不同国家的不同保险公司的投资偏好与所处市场不同,但多元化的投资产品比重是国际保险市场资金运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趋势,不过试点阶段肯定还是需要在投资比例上有所限制。
4、充分考虑国际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首先,充分考虑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保险公司并购资产管理公司的趋势。从国际趋势来看,保险事业和资产管理事业这两种“资产”具有互补性,在同一组织中交易费用较低,因此世界保险集团纷纷涉足资产管理业务,并且最合适的方式是采取并购资产管理公司方式。比如,安联集团最近几年主要采取并购方式逐步将管理资产(AUM)由1999年的3820亿欧元提高到2001年底的11720亿欧元,成为全球五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使得管理第三方资产的机构成为核心部门。
其次,充分考虑组织机构的专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未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会不断扩展,更广泛的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也逐渐消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服务跨界的壁垒,因此更要求组织专业化和资产类别全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认识到该趋势的重要性,平安、中国人寿、泰康等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应搭建和管理。
再次,充分考虑受托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趋势。从国际惯例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展业越加丰富和规模越来越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是由残酷的市场竞争决定的,否则保险业资产只能逐步由市场的第三方机构代为管理和投资运作。换言之,保险资产管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竞争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和欧洲目前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资金,而且成功管理其他各类资金;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有34家保险公司,这34家中有20多家采取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因此,除了可以通过销售私人养老保险计划从未来高增长的长期储蓄和养老市场中获益,保险公司还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外包中取得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5、进一步提高保险投资创新渠道的多元化。
从该项工作来看,保险公司需要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进现有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非上市银行股权的工作,逐步从试点阶段向扩大试点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努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性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特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展新的投资领域,包括不动产投资、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市前公司股权投资等各方面,以进一步提高保险投资创新渠道的多元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成果汇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金运用监管;现状;对策
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及监管存在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技术落后。资产负债管理,即ALM,是保险公司主流的管理理念。其管理方法异常丰富,然而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技术上还非常的落后。保险公司内部的架构不适应ALM,大多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相分离。由于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部门间各自负责,缺乏有效沟通,使得资产运营与产品开发销售部门之间造成信息不对称,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久发展。(2)缺乏完善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监管机制。对保险资金的监管由严到松是保险市场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的保险资金监管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表现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信息化程度较低;监管队伍力量薄弱等。(3)金融市场产品种类与期限结构不合理。保险公司在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和期限制约下,通过资产负债匹配防范金融风险的难度很大。如,国债和金融债占全部债权的比例很高,而企业债的比例却很低,这就妨碍了保险公司资金的多元化运用。而且长期债权的较少,则直接制约寿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规划。(4)利率调整频率和幅度加大,增加了匹配难度。由于国内货币金融政策变动大和国际金融还击越来越复杂,扩大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利率相对稳定,我国寿险业存量保单预定利率的高低限与同期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差距较小,盈利能力较好。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频繁调息,尤其是利率下调,给保险公司资产配置调整增加了难度。
二、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及监管对策
(1)稳健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金运用结构。保险资金的运用应该基于目前现有的投资渠道,对现有的投资渠道加以合理利用,也要根据具体的保险险种的特点和期限,优化资金运用结构,增加投资收益。人寿保险期限长因此适合中长期投资,投资债券与基础设施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财产保险期限短,因而比较适用于流动性和收益率都较高的投资,同业拆借、大额协议存款、股票等是较好的选择。(2)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是资产负债管理,实现资产负债匹配主要是实现结构匹配和期限匹配。第一,将保险资金按照来源分成三部分。不同来源的资金匹配于不同的投资渠道,形成各自的投资结构。第二,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即实现保险资金投资期限与其来源的偿付期限相匹配。(3)建立健全的资金运用监管体制。保险公司的资金得到正确的运用是保险公司生存的关键。运用得当便可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运用不当则影响公司的发展甚至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因此,完善的资金运用监管体制能够保证保险公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使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得到的提高和保证,就必须建立并完善市场交易的有关法律规范,为保险资金合理运用提供法律保障。第二,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运用风险内控部门和机制,构建投资决策、执行、监控三个系统内部再制约机制,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第三,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对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的考察和审核,重视保险投资的结构管理和比例监管。(4)依靠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越来越不适应国内保险公司大多采取的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只有设立专业的资产投资部门,才能提高保险资产的运用水平,增加收益、降低风险。若保险公司能够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5)培养保险资金运用人才。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保险资金运用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因此,人才缺乏也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主要因素。因此,培养相关人才,提升相关人员素质和水平是当务之急。
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时要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合理地制定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策略和监管措施,才能保证我国保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J].金融财经.2009(3)
[2]杨明生.对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的思考.保险研究.2008(9)
一、国际比较
(一)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国际集团(ING)是在1991年由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和荷兰邮政银行集团合并组成的综合性财政金融集团。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是荷兰最大的保险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产险、寿险以及再保险等业务以及部分抵押贷款业务。而邮政银行则是在多家银行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荷兰第三大银行。1991年3月4日,由于银行和保险法规制度的放松,以及欧洲统一等因素的影响,两家企业合并成荷兰国际集团。这次合并成为全球第一次大银行与大保险公司之间的全面合并,不仅对企业本身发展具有深远作用,还对金融界、全球经济影响巨大。
荷兰国际集团成立后,积极展开国内外的多元化扩张之路。通过各种并购交易,荷兰国际集团发展为业务涵盖寿险、产险、再保险以及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股权投资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其实现路径为:首先在国内由多家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组建合并为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业务包括产险、寿险和再保险。然后与国内排名第三的银行合并,实现金融业内的多元化经营。随后继续收购中小保险公司、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壮大集团实力。实现国际化经营,业务种类进一步增多,构建了全面的金融集团。最后再涉足房地产等业务领域。
(二)法国安盛集团
法国安盛集团(AXA)的前身为Ancienne Mutuelle公司,创始于1816年,后更名Mutuelle Parisienne de Garantie,1982年,Mutuelle Parisienne de Garantie兼并了规模大于自己的法国Drouot财产险公司,一举成为全国性的保险公司。1985年,正式更名为AXA,并将下属的各成员企业都冠以AXA的名号,AXA保险集团正式成立。AXA依托资本平台展开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荷兰国际一样,公司已经成为以寿险、财产意外险、资产管理为三大支柱业务,为全球5000万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国际保险公司。安盛保险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实现路径为: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通过业内的并购迅速扩大规模,处于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经过多次国内并购后,成为法国最大的保险集团。随后收购国外的大型保险公司,开始国际化运营。最后通过成功上市收购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实现金融业内的多元化经营。
(三)德国安联集团
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是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于1890年始创于德国柏林。1954年,安联总部迁至慕尼黑,二战期间停滞的业务迅速恢复。从50年代起,安联先后在法、意等国开设分公司,在德国境外拓展集团规模。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德国人寿保险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结合,创造了“全能金融服务”的概念。在80和90年代,许多德国以外的著名保险公司纷纷加盟安联集团。2000年后,安联开始了收购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服务性公司的行动。今日的安联业务范围覆盖了寿险,非寿险和再保险领域的所有险种,以及资产管理、建房储蓄、消费信贷、银行账目管理以及“养老”投资等多项业务。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之一,拥有西门子,大众汽车、贝尔和德意志银行等世界著名公司及游戏机、红酒等优秀生产企业的股份。而由安联公司出资建造的安联体育场(Allianz Arena)见证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盛况。安联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实现路径为:以收购和加强研发、销售网络的建设以及上市来做强产险,成为业界的领头羊,而后通过设立寿险公司谋求实现保险行业内的多元化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在各国开设分支机构和收购保险公司,扩大集团公司规模,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通过对国内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并购,拓展资产管理业务。通过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等银行,全面介入银行和养老投资等金融业务,成为全能型金融保险集团。进行股权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四)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飞机租赁、金融产品及促进其市场交易,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股票、定息证券、地产及其他投资管理服务。
集团的前身公司美亚保险公司 ,由康那利斯・斯达于1919年在上海创立,是一家起源于中国的美国公司。1921年斯达又创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26年在美国设立了一家办事处,1931年在上海又创立了四海保险公司,并于1948年更名为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1939年,AIG总部迁至纽约市。50年代至90年代初,集团为适应美国企业不断转变的需要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航天保险、抵押保险、理赔管理、职业及康复服务和医疗管理等。美国国际集团的主要并购多发生在国内市场。除并购外,集团在1987 年设立了自己的金融产品公司及贸易公司,还设立了专门负责不动产投资的子公司――全球不动产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办公、工业、住房、零售和医院等。1991年,又在国内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国际市场,美国国际集团主要以合资方式展开多元化经营,1979年,集团成为首家在匈牙利、波兰及罗马尼亚成立合资公司的西方保险机构。美国国际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实现路径为:以寿险起家,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市场规模。涉足财险公司,实现业内的兼业经营。主要在国内并购,以保险行业内并购居多。充实实力,扩大规模和业务领域,实现金融业内的多元化经营。投资房地产等领域,构建涵盖保险、年金、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大型金融保险集团。
三、经验借鉴
从各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践来看,他们具有如下一些经验可为我国保险公司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并购、合资、内设、联盟,而并购是最常用的方式。正如荷兰国际集团的高层贺伯乐所指出的:“虽然自身发展是最安全、最可靠的增长形式,但却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步伐不会太快;合资公司的模式虽可借用对方的渠道或产品而令成本降低,却成熟较慢。只有大的成功并购才可令企业迅速成长,并足以改变市场格局。”
(二)保险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时,首要任务是对公司自身能力优势的识别,明确战略建设重点。以上各公司都培育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主导产品型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初期通过核心业务的盈利来弥补新发展业务的前期亏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上述公司的并购都是先在保险业内进行,实现产寿险业的交叉经营;再进行保险业外的并购,逐步实现金融保险业间的多元化经营,以及与实业的融合。
(三)行业的选择上要甄别对待。首先要权衡成本与收益,以上各公司的并购都追求被并购者庞大的分销渠道,希望并购能增加集团规模并产生较低的并购成本。除此外,选择行业时,要综合考虑行业的市场容量、发展前景、竞争状况、进入壁垒等因素,与自身能力匹配。
(四)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一个企业仅立足国内市场的发展,是要受限制的,成功的多元化经营需要国际业务的配合。而要成功地实现国际化,就需要在本土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积累充分的业务发展和管理经验。
(五)处理好品牌的整合。对于品牌的整合,四家公司采取了两种策略:对于并入集团之前就已经有知名度的子公司的品牌,集团只是在原有名称前加上集团名号,充分发挥原有企业的品牌效应;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起自身知名度的子公司,集团则统一进行整合。例如,澳大利亚原来的Mercantile Mutual公司现在就已经更名为荷兰国际集团澳大利亚公司。
(六)对人员的整合与管理。这些企业非常注重从上至下的沟通,强调给员工提供很好的职业成长生涯。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学院对人才进行培训。作为激励管理人员的一项措施,荷兰国际集团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来自集团内部,而不是从外面招聘。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具有相同的机会,这一切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的开展。
1.寿险险种的创新
今后寿险业在险种方面的创新会大大超越目前险种的概念范畴。据统计,目前国内的险种虽多达1000多个,但实际上重复较多,借鉴西方的险种形式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险种少,而且分红险种少,仅做到了利差返还这一步。随着险种的发展,保险利润的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死差益和费差益,无疑将会成为险种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从而增加保单的吸引力。同时,在保险金融趋势的带动下,未来的保险公司将更像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险种将被更多地注入资产化特色,目前,世界流行的分红保险、变额保险、万能保险等将得到广泛地开发和推广。
2.寿险服务的创新
传统的保险公司只提供经济补偿或给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保险公司的竞争不再限于费率和险种,将转向保户与保险有关的边缘服务,甚至提供与保险业务无关的服务。在国外,被保险人家中佣人突然患病,可向保险公司求助,保险公司会为客户找到满意的临时保姆;被保险人的车辆受损或被窃,保险机构可提供相同型号车辆以供客户应急之用;客户钥匙丢了,保险公司也会为客户开锁,并赔偿换锁费用。在香港,汇丰银行的家居万全保单的客户可以享受24小时开锁、紧急水管维修、紧急电器维修、一般维修及24小时一般索偿援助服务。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将为保险公司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提供无穷无尽的思路。
2、资本流动的创新
1.收购与兼并
目前,国际金融业的收购与兼并热潮愈演愈烈,一站式服务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寿险业不得不做出调整,通过更灵活的投资方式,给予客户更高的回报,以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对资本市场变化的追逐,使寿险业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逐步失去自身的特点,变得越来越不像保险。但是,通过综合经营降低销售成本,必将有助于寿险业的发展。而且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寿险公司,将演变为以资产—负债管理、客户契约管理为核心的公司,其风险管理可通过分保的方式变为由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再保险公司去管理,而再保险公司又可寻求以证券化的方式,将不同的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由更多的投资者来分担。
在国外,许多知名保险公司正是通过收购、兼并成为大的金融集团,有些纷纷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业务不仅包括与保险有关的资产管理,许多
与保险毫无关系的业务正日益成为公司的主导业务。如世界排名第二的法国安盛保险公司,自身保险业务资产只有700亿美元,而管理的资产却达7000亿美元,为本身保险负债的10倍。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安盛从一个小型公司发展为世界第二,正是得益于其庞大的资产管理业务;林肯国民保险公司已正式更名为林肯金融集团,也是依靠该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膨胀;瑞士人寿保险和养老金公司最近也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由一个有着140多年历史的非常传统的欧洲养老金公司转向更广阔的私人理财市场,该公司发生了本质的转型。
寻求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应是我国寿险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渐趋成熟之后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大量沉积的准备金寻找出路,提高其偿付能力的途径之一。
2.保险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