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43:57
导语:在有趣的科学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任务驱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建构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自主学习体系。
一、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又称为教学计划,是教师在制定全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教学方案可以把一些教学问题系统化、条理化,为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和填写教案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要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业务,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安排等。同时,还要掌握教学方案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课时安排、教学器具、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小结(或布置作业)等。
(二)驱动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具体操作。“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首先,任务的提出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同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其次,任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再次,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一)PDCA的原理与特点
PDCA循环也称戴明循环。其是一个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ion)”四环节构成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其二,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其三,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四个阶段是相对的,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四,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在处理阶段,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并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
(二)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为例,简述在教学循环过程中如何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PDCA优化过程可分8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强调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方案的前期实施效果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学团队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总体方案由课程教学团队拟定,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调查、自由式调查方法。
步骤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教师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现有教师队伍人员素质不高,选拔不出更优秀的教师;没有教师选拔任用的合理通道;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没有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教师授课中发现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反馈与修正等。从学生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学条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设施不完备等。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调研分析,《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基础较差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包括: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要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在《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调研的深入,结合调研结果,更新教学内容。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改过去在普通教室上课的做法,改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优化教师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五是改革教学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经过新一轮的循环,根据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结果,《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以前都有了明显提高。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组织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组织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生 美术兴趣 优质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克服了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教学活动已经“不单纯是提高效率,而是要达到最优,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然而,当今的中国初中教育体制仍然以中考科目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中,往往教师缺乏授课激情,学生缺乏听课兴趣,长此以往,美术课便成了形同虚设的课。然而,美术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激发、培养乃至提高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构建美术优质课堂的必由之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呢?
一、深入学生内心,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兴趣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能力都不完善,他们在看到一些事物时往往不会产生太大的热情与联想。美术需要学生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奇事物,产生感觉和画画的冲动,并且能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从不同的方向加以引导。
例如,在初一美术基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同桌的画像,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有的学生提出画别人的画像,甚至有的学生会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像。其实,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能很快完成同桌画像的学生往往比较自信,善于观察同桌,能较快抓住同桌的特点;提出画别人画像的学生可能觉得画同桌有难度,或者更熟悉另一个同学;画小动物画像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的画像,而产生画小动物画像的想法。有的老师会对学生提出这些要求感到生气,甚至批评学生,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其实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对绘画产生兴趣开始,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新颖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从创新教学方法开始。多少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一直把课堂当做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纳入其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非常严肃认真,仍然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失去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使美术课生动形象,充满活力,鲜明直观,使学生自觉投入到美术课堂中,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发展都具有独特优势。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直观教学法
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目前初中美术课还未完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学资源仍然缺乏,落后的教学设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些美术作品经过多次印刷,颜色陈旧,图片效果模糊,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很正常。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只是生硬地让学生画画,学生难免会产生排斥心理,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因此,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备案时自己找些资料,比如画册、幻灯片、光碟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观赏,通过视觉享受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准备丰富的素材资料,让学生不再感到课堂枯燥无味;可以让学生欣赏大量美术作品,从而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美术油画课堂中,教师没法进行现场示范,我们可以通过投影来播放作品进行演示,让学生欣赏作品,通过观察绘画过程掌握绘画技巧。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有层次地推进,学习美术亦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切忌“一把抓”,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同时,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分层训练,按年级的高低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简单的线造型练习,从简单的造型画起。如果老师对低年级学生的绘画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学生就会感到困难,从而信心不足,甚至放弃。学习美术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快速记住事物的特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同的学校,教学情况亦同,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后,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优质化
在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及有计划地进行了训练之后,必将使得当前的美术教学模式更加优质化。这种优质化,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上,还体现在课堂的活力上。学生在这种模式与这种气氛下进行美术学习,不再处于被动位置,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美术学习中。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创造创新型社会做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开设美术课堂的目的,推进初中美术事业的发展。
六、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体美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美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为打造美术优质课堂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十二五”期间,河南县委县政府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有机畜牧业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河南县资源和产业优势,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有机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步伐,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使源自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畜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牧民群众在发展有机畜牧产业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打造全国有机畜牧业第一县并建成在全省乃至整个藏区有影响的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
园区引领,推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指导建设。以《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规范和合理设计建设内容,捆绑使用好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行为,在此三者间建立利益攸关的紧密利益联结体,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畜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入驻园区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对有机牛羊肉、乳品进行精深加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低水平、资源消耗型的畜产品加工模式,提升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示范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推动有机畜牧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完整的有机畜牧业工作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化和共享制,健全牲畜溯源系统和有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机牛羊佩带耳标,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有机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二是协调科研单位围绕有机畜牧业发展,开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种植、防灾减灾、健康养殖、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药物高效低残留、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护良种,打造有机畜牧业知名品牌。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选育推广藏系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扩大品牌畜种覆盖面,努力提高有机畜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藏系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优良畜种示范区,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效益。
人才引领,提升有机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有机养殖明白人和经纪人培养计划。依托牧区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雨露计划等,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每户至少培养一名有机养殖明白人,教育群众按照《有机养殖技术规程》的要求,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产品,使基地生产的牛羊肉、乳等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为标准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指导培育、实施订单牧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草场、牲畜、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养殖大户和养殖能手集中,在企业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有机畜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三是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有机畜牧业。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用科学图画书进行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也日益普遍。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1],图画书(也称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完全没有文字的新型儿童读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图画书蕴涵的智慧和力量是其他儿童文学品种不能代替的。
图画书涵盖主题非常广泛,其中一类就是帮助孩子从中学习体验科学知识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称为科学知识图画书。科学知识图画书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和信息。在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注意年龄适度原则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从教育对象上讲要注意年龄适度原则。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孩子们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视野这一点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啊!蜻蜓》是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科学图画书。作者以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示了一次蜻蜓的生命旅程,从小小的卵粒,到孵化蜕皮、羽化、飞翔、、产卵,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过程展现在世人眼前。此书大开本70页,不看内容仅从数量而言,这本书就不适合低幼儿童,书的封面也明确提到本书适合5-12岁亲子阅读。相对而言进行科学图画书的教学工作最适合在大班开展,因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观察力和理解力有明显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能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同时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遇到问题喜欢思考,有些幼儿甚至能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本书就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安排加以呈现。小班中班也可以开展科学图画书教育,但选取的科学图画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经典的科学图画书《骨头》、《牙齿的故事》等。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和不同种类绘本的选择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确立不同的教学主题,并据此对科学图画书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啊!蜻蜓》一书共有70页,面对5岁幼儿和12岁儿童进行这本书的教学,教学目的肯定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期待,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侧重,比如面对5岁幼儿的教学就可以确立侧重了解蜻蜓的分类,面对12岁儿童的教学就可以侧重认识蜻蜓的身体构成等,这也遵循了科学探究由浅入深的规律。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做出正确的取舍,教师还应该能够正确取舍不同种类的科学图画书。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目前科学图画书的种类除了纪实类的比如《啊!蜻蜓》,还有虚构故事类的,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这类科学图画书注重用故事语言和图画给儿童讲授科学的道理,强调故事的独创性,有趣的情节往往会打动吸引小读者,这也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一类;还有一类是散文哲思类的,如《风到哪里去了》注重从孩子角度对自然社会的一些永恒问题进行思考,从对自然的探索回归到人内心的思考。很显然这一类不适合低幼儿童。教师在进行科学图画书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特点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三、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科学课;激发;兴趣
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通过带领孩子们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的机会,结合科学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科学,热爱大科学“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科学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探求大科学奥妙的兴趣。
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的确这样,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但是当你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科学中去学习植物知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少先队“美化校园”的活动,及劳动课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以后,他们不管到公园去,还是到田野去,或是在少儿营地活动时,都会注意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主动学习有关植物知识。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科学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杠杆、滑轮、轮轴在工作;在公路上、铁路上,斜面、惯性、热胀冷缩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大科学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科学、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零点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科学科学知识。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科学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当然,对学生的创造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又如在区分清水和食盐水这一课时,孩子们除了掌握了书上讲到的方法外,又想出了养鱼、浇花、导电等各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闪耀着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由于老师注意培养儿童创造思维,鼓励儿童去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我校梁正同学的“电珠钥匙”的小发明就是一例。他利用彩灯识别钥匙及照明,为夜间进出开门提供了方便。这个科技小发明,荣获“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一、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开阔学生视野,?w会科学文化知识
科普读物中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包含着世界上的很多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通过科普读物能够进入缤纷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外来工子女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并且不同孩子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不同国家的儿童科普读物,注重科学的客观性,有助于强化儿童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牛顿爱探索》《可怕的科学》《美国国家地理》等,这些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将人文气息散发出来,阅读这些科普读物,能够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来自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这些孩子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
2.为孩子提供更加容易研究科学的方式
对于很多人而言,科学是比较难理解的,儿童科普读物是比较生动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将科普读物与学习相结合,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幽默的故事吸引外来工子女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书中还存在很多有趣、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可以借用相关道具完成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科普读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将科学概念呈现给外来工子女,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外来工子女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科普读物的种类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外来工子女的阅读需要,让外来工子女了解科学方法,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领域的知识。
3.使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学习
适合小学阶段的科普读物有很多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DK儿童百科全书》等,涉及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普读物进行科学拓展研究,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科普读物中还设计了很多科学实验,如《101个有趣的实验》等,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进行体验。《科学家工作大揭秘》等图书中介绍了科学职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职业,认识科学家具备的特质,在今后的成长中,这些孩子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策略
1.为学生列书单,鼓励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书单,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科普读物应用到科学教育中,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材料。书单中可以含有学生学习的一般话题,如某领域的科学家、科学领域的职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阅读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知识,阅读科学知识热点,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
2.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不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严格的时间限制,要形成自由阅读中心,为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图书、期刊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建成组,阅读之后,相互之间对科学概念进行交流,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
3.利用现有的研究话题书籍指导学生讨论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小学科学;应用
兴趣教学法的核心是兴趣,以直观教育为切入点。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科学合理运用兴趣教学法,才能真正使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学、好动是其天性。而兴趣教学法互动性强、趣味性足、形式多种多样等特点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兴趣教学法能将小学阶段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引导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上,真正达到边学边玩,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第二,兴趣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学科学教学就是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的探究。而具有探究性质的知识与活动最能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动力,并可以很好地延续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坚韧的思想品质。
第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减少其出现厌学情绪的可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小游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融入一些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的身心情智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以“植物和我们”一课为例,教学内容为“如何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植物,通过相互地提问和回答来进行教学,比如扮演某一植物的学生问“你知道我是什么植物吗,你知道我身体的哪部分可以吃吗”这样的问题,而由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食物与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加深学生对植物各部分的了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巧妙地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是兴趣教学法中十分重要的手段。
(二)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立体,尤其对于一些科学现象,仅靠单纯的文字表述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的文字描述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科学知识,还能营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植物是如何喝水”一课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看到植物是怎样汲取水分的,远比重复讲解理论知识的效果要好。再比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如果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天文现象很难凭想象重现。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月食和日食的视频后,再向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抽象地科学知识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教学语言尽量风趣幽默
一些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过于的枯燥和抽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死板硬套,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幽默感,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能够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讲解出来,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比如“电磁铁”一课,电磁铁的性质特征是一大段比较绕口的概念文字,学生记忆理解时十分困难,如果教师善于归纳总结,完全可以将电磁铁的性质表述为“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北可南”,在说完后如果再接一句“可口可乐”。瞬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不仅记得牢靠,也学得有趣。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并熟练地将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四)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渴望自我表现,在教学过程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自我表现,这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谁能生存下来”一课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赛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赛后评选出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小奖状。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结束语: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学习中受益,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颖安.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No.12702:23.
成功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在于小时候获得了多少冷冰冰的科学知识,关键不在于小时候懂多少科学的大道理,而在于他们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事物的热情,激发幼儿不断提出新问题――即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应当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跨世纪高科技的接班人,如何让这一代孩子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成为创造人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提到科学活动,教师就会引发什么发明、火箭、宇宙……,这些是小班幼儿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的问题,很容易吓住孩子。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易转移,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思维具体形象。如何让小班幼儿对科学感兴趣呢?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兴趣的先导。小班幼儿教师若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小班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内心的"我要学科学"的这份愿望,就能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情感。
1.把握时机随即教育,引导幼儿观察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自己身边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将发生在身边有趣的内容化成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小班幼儿教师尽可能可利用以一切户外机会,引导幼儿细致入微的观察,鼓励幼儿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如组织幼儿开展踩影子的体育游戏,相信孩子们会玩得很开。这是孩子们突然发现影子没有了,孩子们问:影子不见了,影子哪里去了呢?于是一个新的科学游戏生成了,孩子们在园内四处找影子。他们找到了小花、小草的的影子,他们都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当孩子们发现影子的形状不同、高矮不等时疑惑了:为啥影子不一样?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从光学成像原理加以解释。孩子们会发现:科学对他们来说,竟如些神往。这样在探索科学探索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不仅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也培养了小班纪儿的科学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感悟科学现象,可设计用墨汁在水中作画,用彩色颜料在水中作画,幼儿手持牙签醮墨和颜料在水中轻轻点划,又持牙签在自己头上挠,再轻轻往水中一点,出现了油脂点,好不神奇!幼儿在操作中神态专注、欣喜、惊讶、兴致勃勃,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幼儿园科技教育必须充分研究幼儿的教学实践经验,用以在确定安的水平、类型和有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2.创设环境,形成宽松的科学活动氛围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小班幼儿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充分地把幼儿的潜能挖掘出来。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必须指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无拘无束科学活动的前提。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得到了鼓励,孩子们的探索和发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们的错误和失败就得到了宽容和理解。在这样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或鼓励,为幼儿愉快地逐步引进科学的殿堂。小班幼儿教师要培养好小朋友的科学兴趣,通过参观种植园、饲养园、科学实验室,培养了小班幼儿科学观察技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的技能、使他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在季节特性较明显的时候,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了解获得科学知识。泥土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物,然而泥土的特性他们却很少感知。可带领幼儿寻找泥土。让孩子们观察,通过摸、压等方法感知土的柔软度,当他们发现泥土是蚯蚓、小蚂蚁的家时,会兴奋不已。
为此,可在自然角种植土豆、大蒜、萝卜等,饲养金鱼、小兔、蝌蚪等。除了让幼儿爱好动物和精心照顾这些植物外,还引导小班幼儿观察植物的变化及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日学生活中为了满足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可在教室一角设立科学角,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如让幼儿用玻璃小棒弄弄自己的头发、衣服,看看能源能吸住幼小的碎片,通过此举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使他们感知,不断尝试,认识知识。
3.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引导小班幼儿自主操作
小班幼儿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所以说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学课堂是希望学生可以以探究为主要目的对一些科学知识进行研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安排一些趣味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来探究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的乐趣。
一、趣味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都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趣味实验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颖的,能够很快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科学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可以迅速地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和教师一起进入学习的状态。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空气中有什么”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空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做这样一个趣味小实验。教师将一瓶打开的可乐放在一个塑料的水槽中,再将一瓶粒状的口香糖倒入可乐中,这时候,就会出现非常有趣的一幕:可乐和二氧化碳气体如同喷泉一样从瓶子中喷出来,学生看到这一幕之后一定十分惊讶,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十分好奇是如何发生这一幕情况的,就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还有,例如,教师在教学《火山与地震》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让同学亲眼看到火山和地震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因此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对这一部分进行模拟。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番茄酱和土豆泥辅助实验,让学生了解火山是如何爆发的。将番茄酱融入一些发酵粉放入土豆泥中,然后学生就会发现土豆泥迅速地喷出,这样的现象很好地模拟了火山爆发时的情景。
二、趣味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知识点的话,学生自然不会很好地理解,而加入一定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点的话,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透镜”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将一个装满水的烧瓶放在太阳光下,然后在烧瓶的后面放一块纸壳,教师不断地移动纸壳,找到阳光透过烧杯之后的最亮的一点,找到这点之后再将火柴放在最亮的这一点,不一会儿,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在没有点燃火柴的情况下,火柴竟然燃烧起来了。这个实验马上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都会思考,在没有点燃火柴的情况下,火柴究竟是怎么燃烧起来的呢?阳光怎么会使火柴燃烧呢?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烧杯上,学生很快可以发现装满了水的烧杯其实很像是一个凸透镜,那么阳光透过凸透镜就可以集中在火柴这一点上,进而,将火柴点燃。这个实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透镜这一知识点。
趣味实验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然后再将实验的结果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学生一起分享。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碗中装入不同分量的水,然后用筷子敲打碗,可以发现音调有什么变化?当学生接到这样一个小实验后,由于实验设备十分简单,就可以自己回家独立完成,学生击打水量不同的碗可以发现,水少的碗,击打后发出的声音更高,而水多的碗中音调就比较低。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就会对音调有很好的了解。
三、趣味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希望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每个人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参与到实验中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电路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灯座,一个电池盒和两根导线,先让学生自己研究这些东西可以如何组装在一起。学生在拿到这些东西后,就会自行进行研究,很快就可以安装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难度,再给他们一个小灯座和一根导线,再让学生自己尝试组装。如此反复,学生都可以组成一个串联的电路。在自己进行组装电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路的路线,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四、趣味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生活态度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可以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学习科学知识也是希望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办法更好的解决。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倾向于将实验与生活化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两根粉笔分别放在普通的水和柠檬水中,过一段时间,将粉笔取出可以发现,普通水中的粉笔没什么变化,而柠檬水中的粉笔表面变得很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酸的腐蚀作用,自然也会知道酸雨对生态会带来多么大的破坏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定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