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数学教育叙事

时间:2023-07-13 16:43:59

导语:在中学数学教育叙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数学教育叙事

第1篇

一、通过教科书实现的社会控制由显性变成隐性

社会控制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教科书与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同样是社会控制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种“软工具”,是“观念性的社会控制形式”。众所周知,教科书在传递合法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众多学校教科书中,历史教科书更能体现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我国历史教科书惯于运用严肃的话语和公正的叙述方式书写着过去,故事逐渐在历史中隐去。笔者在比较过程中发现,07版教科书的叙事方式与94版教科书相比有所改变。从叙事语言来看,07版教科书叙事语言呈模糊性质,较少做激烈的评论,使历史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从叙事技巧来看,07版教科书在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历史生动鲜活、耐人寻味。以为例:

94版――英法两国借口来中国换约受到阻碍,于1860年再次出兵。侵略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英法联军一路烧杀,于10月占领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他们还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07版一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还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

从上述例子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套历史教科书的叙事语言仍以总结性语言为主,多用陈述式语言呈现历史事实,以其直接的肯定或否定,单向地告知读者,呈现封闭、静态的语言特性,缺少双向的互动与反馈,表现出社会控制的显性性质,但07版教科书过程性语言有所增加,且评价性语言有所减少。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通过教科书实现的社会控制逐渐从显性控制向隐性控制这一趋势发展。教科书作为社会控制的媒介之一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以何种方式达到其控制目的还是值得思考的,以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历史教科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感应器

阿普尔、克丽斯蒂安一史密斯指出,教科书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历史教科书是政治、经济、文化与斗争相结合的产物,而不能取之一方,舍之另一方,否则历史是有所缺失的。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两套教科书都以社会的发展为主题叙述历史的史实,只是07版教科书调整了历史的叙事框架,且叙事主题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现代史内容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表:

从上述表格比较可以看出,07版教科书采取主题时序的方式进行历史叙事,在把握时间纵轴、强调历史演变过程的同时更为关注具体文明成果和文化现象,打破条块安排历史事件的传统做法,具体表现为调整了叙事主题,删减、更替或添加叙事内容。例如,07版教科书添加了民族团结、、海峡两岸的交往、钢铁长城、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等叙事主题,这些主题无一不反映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紧跟时代的脉搏。上述变化足以表明,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时代和社会发展感应器的角色。

三、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和趋向――从教本到学本

历史教科书的价值无可厚非,它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负载着各种教育价值。但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不讨学生的喜欢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应归于其叙事内容的枯燥乏味,叙事方式的呆板划一,使历史教科书严肃有余、生动不足,变成“压缩式的饼干”,在有限的字数中塞进许多史实,这样的教科书便于教师的讲授,但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历史教科书大胆革新,逐渐从教本转向学本,通过两套教科书的比较也可见一斑。例如07版教科书导言一改94版的叙事风格,以多种方式呈现历史知识,或以一段故事,或以一首歌词,或以一副对联,或以一幅照片,使叙事内容生动活泼,叙事形式巧妙新颖,赋予历史知识以趣味性。以和抗击沙俄一课为例:

94版――从16世纪前期到17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边疆地区。我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保卫了祖国。

07版――(附有图片)1624年,一群荷兰殖民者乘船来到我国台湾的西海岸,企图登陆,被当地居民阻止。他们捧着白银,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善良的居民答应了。荷兰殖民者用剪刀把一张牛皮裁成许多细条,连接起来,圈成了一大片土地。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修筑城堡,架设大炮。从此,荷兰殖民者逐渐占领了台湾。与此同时,沙俄也不断侵略我国北部边疆。

第2篇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中学553507)

“数与式”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分内容的难度不大,主要是注意它的性质、运算法则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准确的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现以“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来说,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的拓展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但是学生在小学的计算从来没有遇到“正负号”和“绝对值”的问题,学生在有理数加法运算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还是异号两数相加)。

2注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的实际例子中,如平时走路时有前和后之分;在打篮球时,投球时篮球有上升和下降之分;在乘坐电梯时,电梯也有上升和下降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以这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探究,把身边实际例子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多个式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分类,利用数学归纳法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关注有理数的加法难点的突破

第3篇

[关键词] 数字化故事叙述;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故事原本就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知识传授途径,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变化。随着多媒体在国内各个学校的普遍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制作数字化故事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多智化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去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含义

数字化故事叙述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加州旧金山湾区聚集了一批媒体艺术家、设计师和实践者,他们聚集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媒体工具把个人叙事和讲故事表现出来。数字故事中心就在这批人的谈话和探讨过程中悄然成长,媒体制作人、多学科的艺术家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与地方戏剧制作人、戏剧顾问乔・兰伯特一起使用多媒体帮助那些没有制作经验的人,将他们的个人故事转化为媒体作品。在1994年,他们一起创办了旧金山数字媒体中心,即后来的数字故事中心。从此以后,数字故事逐渐在世界各国之间流行起来。不同的人对于数字化故事的概述不一样,可以总结为:将传统的故事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表述,即为数字化作品的过程。

借助数字化故事叙述形式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经验与知识的分享,将它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既能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又能实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将数字化故事叙述引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学生多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多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事物,除了教师要熟悉掌握之外,学生对多媒体的使用也要熟悉。(2)不同的媒体资源结合之下,更大可能地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开发。多种媒体资源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社会经验,将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剧的编辑,以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借助多媒体来增加故事的整体效果,在此创作过程中,学生便能灵活地将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应用于其中。(3)数字化故事叙述正是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重要桥梁。能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判断能力都有着良好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设计原则

1.贴近生活的原则

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高,最主要的还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难度是很大的,若英语教学内容也是较为陌生的,对学生来说从未听说或接触过的,可能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英语教学法的实施。因此在教学题材上,教师应选择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Going to the Doctor一文时,看医生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在看医生时的遇到的一些趣事,Have you ever been ill? What symptoms did you have at that time? When you went to see the doctor, did you have any interesting or special experience or story?学生将以往看医生过程中所遇到特别或有趣的事情转化成数字化故事叙述,用多媒体将故事进行叙述,并且在课程结束后能掌握:(1)Describe the symptom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the key words correctly;(2)use the expression properly when seeing a doctor;(3)making a performance about seeing a doctor.通过师生间进行生活型话题的探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掌握,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任何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愿,在学习英语时,不单单是对单词量、阅读量和英语语法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变以往的“灌溉”教学方式,故事叙述应用的主体应是学生,在设计课程安排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心里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语教学中的顺利进行。

3.多感官参与原则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单词记忆力、阅读能力、语法熟悉度,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可以全面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因为资料收集和数字故事作品制作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多感官的参与,不管是对故事展示者还是被展示者来说都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数学化故事叙述,主要有以下的步骤:

1.科学选择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

这一步骤很重要,它将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体,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的开端即是主题的选择,比如里约奥运会刚结束不久,奥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学习八年级英语上册Olympic Winners这课时,可以“Olympic Winners”为故事主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去收集这些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将他们的故事以数字化的叙述方式展示出来。在这些运动健儿的背后藏着很多感人和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各个运动项目的奥运冠军,在冠军光环下定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在故事叙述中,又可以引发新的讨论话题,即What should the athlete do after they retired? How is the life of those injured athletes?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按道理来说运动的人应该很健康,然而很多运动员都因为伤痛问题而选择提早退役,满身病痛。退役后的运动员又能从事哪些工作呢?这些话题都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制定活动计划

这一步骤对小组之间的合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位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制定中,根据每位组员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合理的分工;制定活动计划包括对时间的安排和活动具体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点,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先制定详细的任务安排计划:对故事主题的确定,故事稿本的编写,搜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将素材整理成数字化形式等。再按计划行事,则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使得每个人的分工明确,才能让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合理的活动计划在开展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3.活动的开展

制定完活动计划后,大家就要按计划行事,开展活动,此环节较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仍以Olympic Winners为例,有的组员负责选定故事人物,注意不要和其他的小组选到重复的故事人物,有的组员负责将故事主人公的相关事件整理成稿本进行录入,有的负责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有的负责将所有的素材通过多媒体整合成数字化故事,有的负责成品的二次完善。在展示图片的时候也要加上一些相关的奥运项目英文,以及相关的英文解说,不然容易将故事说成了中文故事,这对学生的英语技能提高没有帮助。

4.数字化故事叙述作品展示

在W生按照小组展示完数字化故事叙述成品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若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出现语法或单词的错误使用,要记录下来。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再一一指出,切不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贸然打断。比如在描述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时候,学生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进行叙述:Although she is not very smart, but she still works hard every day.but与although不应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作品展示,再引导学生发现展示过程中所犯的语法错误。不同的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各有亮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共同学习,从而提高对英语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淡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Z1):85.

[2]王东.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04):63.

第4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 虚拟实验 三维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08-0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但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尤其为人们所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乃至理念的变化。诚如教育界一位专家所言:“崭新的技术,必将带给我们崭新的教育思维,解决我们以往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必将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更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1]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就充当了这一崭新技术的角色。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科学研究、虚拟仿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教育娱乐等许多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都有着广泛应用。

1、虚拟现实的组成和特点

1.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组成部分:虚拟世界、计算机、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如图1所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过程大致是:参与者首先激活头盔、手套和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虚拟现实软件收到由跟踪器和传感器送来的输入信号后加以解释,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作必要的更新,调整当前的虚拟环境场景,并将这一新视点下的三维视觉图像以及其他(如声音、触觉、力反馈等)信息立即传送给相应的输出设备(头盔显示器、耳机、数据手套等),以便参与者及时获得多种感官上的虚拟效果(如图2所示)。

1.2 虚拟现实的特点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浸没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由于浸没感、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特性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I,所以这三个特性又通常被统称为3I特性。[2]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

2、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科技研究、虚拟校园、虚拟教学(实验)、教育娱乐等方面。[3]

2.1 科技研究应用

当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并相继建起了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的研究室,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实用技术,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分布式飞行模拟方面的应用;浙江大学在建筑方面进行虚拟规划、虚拟设计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清华大学对临场感的研究等都颇具特色。有的研究室甚至已经具备独立承接大型虚拟现实项目的实力。 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如建造人体模型、电脑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在广泛的科目领域提供无限的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差别。 虚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如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等,拥有传统实验室难以比拟的优势。

2.2 虚拟实训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基地,其“设备”与“部件”多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随时生成新的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军事作战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技能、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例如:在虚拟的飞机驾驶训练系统中,学员可以反复操作控制设备,学习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驾驶飞机起飞、降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的目的。

2.3 虚拟仿真校园应用

虚拟校园是虚拟现实技术最早的具体应用。如天津大学早在1996年,就基于国际标准在SGI硬件平台上最早开发了虚拟校园。那时国际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网络教育还未开始,己有如此的杰作,实在难得。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教育迅猛发展,先后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成了虚拟校园。虚拟校园对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促进作用,基于教学、教务、校园生活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校园是下一个发展方向。虚拟现实为高校扩大招生后设置的分校区和远程教育教学点提供可移动的电子教学场所,使资源由一校"独占"变为多校区"共享"。解决因为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使学生通过校园网络便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虚拟实验室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枯燥的实践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而且虚拟实验能将若干知识点串联起来,起到汇总和系统化的作用。虚拟实验一般是通过虚拟实验室而进行的。与现实的实验室相比,虚拟实验室有以下优势:(1)教学内容视觉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控教学仪器、设备、加工产品的立体展示。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书本来察看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平面图形,或在现场观察实际的教学设备外形来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平面的图形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际现场教学又增加了学校的投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与实物同样的三维物体,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和产品进行实物虚化,将这些物体以立体形式存放在虚拟教室中,只要进入这个虚拟空间,就可随时随地地认识这些仪器设备,而且可观察到设备内部的结构,可辅助数控技术教学的学习过程,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4](2)学习中的交互性好,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提供选择菜单和按钮,确保学习互动性;沉浸感真实感强,系统提供高逼真模拟环境,让学习者能够感受真实环境,沉迷学习环境。(3)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采用各种平台开发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枯燥表格、数字和程序、实验实习、安装流程等变得生动而有趣;(4)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设备、场地、经费等硬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实训项目无法进行。而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学生在实训室可以进行虚拟仿真,获得与真实实践一样的体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省了成本。(5)效果好。由于有丰富的虚拟电子元器件和虚拟仪器仪表,从根本上克服了出于实验室的仪器仪表在品种、规格、数量上的限制,可以在虚拟实验室实现验证型、测试型、设计型、纠错型、创新型等多种实验和实践。有条件的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就拥有了一个虚拟实验室。(6)降低教学风险,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教学中许多昂贵的实验、培训器材,由于受价格的限制而无法普及或有许多实验是根本不可能做的,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学习者便可以走进这个虚拟实验室,身临其境般的操作虚拟仪器,如进行各种虚拟的数控系统的连接与组装。这种实验既不消耗器材,也不受场地等外界条件限制,可重复操作,直至得出满意结果。虚拟实验室的另一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机器磨损及人身伤害。(7)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在单机操作实训项目,甚至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此外,虚拟现实系统同时还可为远程教育教学点提供可移动的电子教学场所,由局域网或英特网作虚拟实验室或校园的链接,可对各个终端提供开放性的、远距离的持续教育,还可为社会提供新技术和高等职业培训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

3.2 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虚拟技术的实现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后,改变了传统汽车教学现场作业的方式。“专用车虚拟仿真系统”就是在计算机上提供一个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通过生动的视觉、听觉等效果,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用虚拟的方法来实施汽车的构造教学、模拟分解、模拟装配、模拟调整等教学。

基于VR/UG虚拟仿真技术的“专用车虚拟仿真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第一可以动态、实时展示三维虚拟总部件,学生通过将观察视角切换至动力装置、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部位,采用透视和剖分等效果,将操作动作和零部件内部动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操作的过程中对零部件内部工作过程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如图3所示)。[6]

第二,对整车及各部件进行逐步分解和装配调整对专用车拆装维修和调整过程进行虚拟模拟,学生可以按照技术规范和步骤要求将整车或部件成一步步地分解开,或按照技术规范和步骤要求将分散的零件组装成一辆整车(如图4所示)。通过拆卸与装配操作,熟练掌握重要零部件的组成结构和特点以及拆卸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组装能力。

第三,自动演示整车及各总成部件的分解和装配过程,可以先观看整车、各部件的模拟分解和装配过程的演示(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部位,并可以不同的速度来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过程整体上是按照三维模拟造型、虚拟场景建造、建立数据库、编写应用程序这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实施全车的三维模拟造型,可以采用的造型软件有3D MAX、UG和PROE 等专业三维造型软件。造型完毕后,采用先进的VIRTOOLS虚拟引擎,利用3D MAX构建三维场景,实现模拟交互。采用SQL SERVER和ACCESS建立网络和单机版数据库。最后,编写各项管理控制,该程序涉及3D文件的管理、虚拟场景的管理、数据库的调用等等,使该项目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系统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大规模虚拟场景和复杂装备三维模型,保证虚拟训练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不足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实现快速、方便、简洁,非常逼真地模拟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但是与实际实验手段相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7]虚拟现实技术的缺陷如下:(1)缺少“实物感”。例如学生在实验中,通常用的实验器具、实验设备等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只能看到,并不能摸到,从而缺少一种实物感。(2)虚拟技术很难完全反映现实实验教学的复杂性。如在化学实验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现象、反应的一系列变化等,学生难以真正学到其中的复杂变化及积累这方面的知识。(3)学生在实际的实验中,即便操作正确,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虚拟教学实验中绝对不会出现。实际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结语

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可以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一些不足,学生处于三维立体的虚拟实验环境中,体验真实实验环境中的感觉,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程度较高,与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新颖性。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汽车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虚拟现实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虚拟环境是一个理想化的环境,它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汽车实际运行时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虚拟技术还必须与实物实验、制作及调试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刘宏,邓向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1(21):122.

[2]王艳丽,王彩峰,路晓亚.虚拟现实技术简述[J].福建电脑,2011(02):79-81.

[3]叶愫,王昊鹏.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0):301-302.

[4]张志鸣.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实训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2(03):87-89.

[5]周玉海.先进制造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2):23-26.

第5篇

[关键词]大学影视通识教育 疏漏 弥补 转变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影视教育从总体看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影视专业教育,主要承担着培养影视专门人才的重任:二是影视通识教育(或称影视普及教育),即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开设的。鉴于电影、电视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在全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接近四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艺术鉴赏》《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鉴赏》或其他相近影视选修课程。虽然影视通识教育在许多高校蓬勃开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都有诸多疏漏之处,急需进行相应的弥补和纠正。

一、教学内容上急需弥补的疏漏

对于大学影视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都认为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但对于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却被普遍地认为是“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去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影视通识教育几乎完全偏重于艺术审美。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影视课教师在选择观赏影片时也尽量会考虑到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希望能通过一些优秀影片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良好的初衷,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影片虽然可以属于经典系列,但由于时代社会的原因并不一定受当代大学生的喜欢,而大学生喜欢看的商业影片由于在艺术和思想性上评价不高。而不能列入教师的选择范围之内。出现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学生的审美趣味不高所造成的。但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是由于教育的急功近利所致。其实影视作品本身就具有商业性,尤其在今天,这个属性益发显得突出。而在课堂上,我们似乎是有意在回避或者在忽略这一点,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疏漏。作为大学影视通识教育我们很有必要来正视影视作品的商业性。其实让学生注意到有关影片的商业性问题无疑可以使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影视的创作及其社会学意义。

比如,正是由于影视的商业性这一特点,影视艺术的创造者们才会注意对作品被接受情况进行调研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除了极少数纯粹的艺术电影外几乎很少有影视艺术创造者会孤芳自赏和我行我素。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片来说。只要是观众想看到的和想听到的每样东西几乎都会在他们的影片中明确无疑地展示出来。可以说商业影片的生产者永远以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为目的。影片是为大众制作的,因此通俗电影的母题往往被看成是正中下怀的“大众欲望”。而且电影母题所反映的不仅是个别电影观众的心理状态。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就像“内在生活”、“心理倾向”和“集体心理”这类术语所暗示的那样。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就可以从社会学角度去更好地分析解读相关的影视现象。

再比如,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影视的商业性这一特点,就可以使其避免陷入盲目的明星崇拜中。因为明星制就是因为明星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更多地带来经济利润而产生的。所以各影视公司都会针对观众的需求进行造星运动,他们会把特定集体的需求、梦想和幻想集中体现于明星们所扮演的人物身上,使之产生对观众的号召力。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必一味地追求“高雅”和“艺术”而让自己作茧自缚。其实影视艺术本身就是最具大众性、通俗性的艺术,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让他们对电影的各种风格和特点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此,才是真正地在让学生认识电影。

二、教学方法上急需弥补的疏漏

在当前各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中,“观影”模式仍然被作为影视教育的主导模式。许多学生选修影视教育课的主要理由是在课堂上可以看免费的电影,因此许多影视课教师也就投学生所好,于是看片评片就被当作了唯一的授课方式。而这样的教学,其质量就很难保证。看片有可能是漫无目的的看。而评片又主要是靠教师在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疏漏。如果教师能够从狭隘的艺术审美教育中走出来。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思考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那么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变得更加活泼精彩而有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专题研讨是一个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式。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兴趣有目的地分配研讨题目,比如安排有的小组研究默片向有声电影过渡的电影史实、早期电影录音工艺等问题,安排有的小组专门研究电影蒙太奇剪辑。安排有的小组专门研究电影画面语言如镜头、色彩、造型等问题,安排有的小组专门研究电影流派等等。这样把原先要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组织成研究报告,再进行汇报交流,为了让汇报更形象生动教师鼓励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汇报结束,台下的同学可以对台上的同学进行提问,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这样充分的双边互动。课堂教学可以变得生机勃勃。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注意求新求变。还是就学生专题研讨来讲,每组研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教师还是可以想办法让每组的研讨形式变得更有创意,比如可以让有的小组采用影迷见面会的形式,让有的小组采用影片的记者招待会形式、让有的小组采用电影颁奖典礼形式、还可以让有的小组采用角色招聘会形式等等。这些与电影有关的形式都能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而要让这些形式成功的展现出来又促使学生事先必须去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

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现在影视摄录设备小型化、轻型化、家庭化使同学们在设备上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只要学生初步具备了影视摄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就可以放开手脚去构思创作。因此只要条件许可,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记得有一组学生在研讨电影画面语言时专门派了本组的学生对此次的汇报进行了DV纪实录像,在结束汇报时他们还将这一录像进行了播放并结合汇报内容进行了解说,虽然学生的拍摄技巧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勇于实践善于学以致用的精神着实让所有的人感动。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讲析。对学生而言也更具吸引力,教学效果也 更好。

三、教学观念上急需弥补的疏漏

无论是教学内容上的疏漏还是教学方法上的疏漏,归根结底都是观念上的疏漏造成的,因此关键还是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和提高。

虽然是大学影视通识教育,但在在教学观念上我们不仅存在着如前面分析的只重艺术性而轻其它的现象。而且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厚“古”薄今的现象。其实影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其诞生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甚至连“古”都称不上。在这里用厚“古”薄今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对电影史的讲授介绍而严重忽略对当下种种电影现象的关注和分析。

通过电影史的讲授介绍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电影的认识,但电影的艺术和技术在快速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关注电影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分析当下的电影现象,指导学生鉴赏当下的电影应该更具现实意义。

比如前不久刮起的电影戏仿之风就很值得人寻味。前有香港电影导演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对传统的《西游记》进行颠覆,极尽无厘头之能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又有国内两大牌导演不惜巨资相继推出了戏仿大作,张艺谋仿的《雷雨》拍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又仿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拍电影《夜宴》,再有胡戈戏仿陈凯歌的《无极》凭影视短片《一个人血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在网上一夜成名。出现这些或成功或不成功的戏仿之作难道仅仅是偶然现象吗?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当下的这些电影现象进行探究其实是可以收获很多东西的。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密不可分的,就从叙事手法上看这些影视作品使用的戏仿、拼贴、反讽、调侃等手法都属于后现代主义的标准叙事手法。

第6篇

罗洼乡中心学校      王瑞琴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中,所有过程性的资料收集有一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收集法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查寻积累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与实践相印证,使实验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问卷调查的资料收集,有调查问卷、问卷的分析结果。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课堂实践调研,掌握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小结,使实验能循序渐进地深入。

3、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资料,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观看优秀教学课例,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我校各学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模式,收集课件及教学设计、听评课的记录总结,课例分析性材料。

第7篇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

REN Hai-peng,DENG Chun-hong,SUN Yu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u 241002,China)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because of many advantages of MOOC, large-scale online, open and personalized courses, has been widely praised,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will introduce MOOC mod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 However, MOOC teach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is not strict in the management of learning process,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is not strong, and the interaction is weak.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OC teaching mode can create a brand new modern education mode, combine online learning with "reality" learning,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path and significance of MOOC teaching mode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educators to better apply MOOC teaching mode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Key words: MOOC teaching model;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odern edu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虚拟现实技术自产生以来便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现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并不鲜见。但是,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与MOOC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发挥最佳整体效益,为现代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注入一支“强化剂”[1]。因此,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综合运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

1 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1.1 MOOC教学模式

MOOC是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起源于网络开放课程。 MOOC教学模式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一种大规模互动参与的在线教育课程模式[2]。MOOC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微小的知识点为单位,展开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性教学。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3]。

2007年,美国犹他州大学的David Wiley首次在网络上了一门开放课程,受到广泛的关注。2011年,可汗学院创立,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开创了利用互联网传授免费视频公开课的教育形式,使得MOOC这种新的在线学习模式开始广泛流行,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 MOOC潮流带动下,国内的一些一流大学也陆续开设MOOC课程,最具代表性的是“华文慕课”,这是由北京大学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慕课平台。此外,还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MOOC学院”等。随着MOOC教学理念的完善和教学模式的发展,逐渐演变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cMOOC,强调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搭建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另一种是xMOOC,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突出课后作业、章节测试、线下交流等环节,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4] [5]。

1.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给一个可感知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相互感知和交流,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6] [7]。简言之,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等现代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学习者创造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让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各种现实世界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相比于传统的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及特点:

1)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人机交互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环境中,可以实现与自然技能十分接近的交互。

2)沉浸感。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从而完全沉浸在这个虚拟世界中。

3)构想性。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情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还有一些虽真实存在却不易被察觉到的情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夸张的形式把抽象的思?S变得具体化。

2 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路径

2.1成立MOOC虚拟交流中心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的特征,可成立MOOC虚拟交流中心,作为辅助学习平台。学习者登录这个平台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分配一个虚拟角色,这个虚拟角色是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的“替身”。学习者掌握对虚拟角色的控制权,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兴趣,自由操控“替身”在虚拟环境中的学习活动。

MOOC虚拟交流中心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师生答疑模块、探索学习模块和知识分享模块。在师生答疑模块中,学生可通过控制虚拟角色,就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难,向教师或智能机器人发出提问;在探索学习模块中,学习者可进入虚拟教室,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想学习的MOOC课程,更好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知识分享模块中,学习者可自主创建知识讲堂,构建知识内容,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分享知识收获或心得。

与单一的MOOC教学模式相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虚拟交流中心具有诸多特点及优势。从学习氛围方面讲,MOOC虚拟交流中心的学习环境都是“仿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从学习者参与度方面讲,学习者可以通过操控虚拟角色与虚拟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在线解答,增强人机交互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讲,在MOOC虚拟交流中心,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可以自主探索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

2.2构建MOOC虚拟交流技术

构建MOOC虚拟交流中心需要三维建模技术、碰撞检测技术、场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撑。

1)三维建模技术

为提升学习者在MOOC虚拟交流中心的沉浸感,可利用三维人物建模技术,构建学习者及教师在这个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替身”,并编写虚拟人物的物理属性和行为属性,由学习者操控。

2)碰撞检测技术

常规的Unity碰撞检测器不能满足人与事物之间的碰撞检测。因此,要对常规的Unity碰撞检测技术进行改进,使之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交流中心学习的真实感。具体而言,可通过模型分解、添加碰撞器等技术手段,使碰撞检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3)场景控制

场景控制主要包括相机控制和人物行为控制两个方面。可以通过鼠标滚动调整视角范围,转变场景。对于人物行为的控制,可通过添加行为控制组件的方式实现。

4)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学习者在MOOC虚拟交流中心与虚拟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必备技术。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虚拟答疑室,连接对应的服务器。同时,还可以自主创建知识讲堂,其他学习者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可连接该服务器,互相分享、交流知识。

3 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演进,是未来MOOC教学系统发展模式的新构架。它突破了传统MOOC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单一、人机交互性差等限制,对MOOC教学模式乃至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1提供强大的教育服务能力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的服务能力注入了一针强效剂。它所具备的统筹大量软硬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现代教育系统的教学能力和资源提供能力。从教学能力的角度讲,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模式能够更及时、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大突破。从教学资源的角度讲,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更生动,也更具吸引力。

3.2可配置和伸缩性

MOOC虚拟交流技术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撑。当学习者数量骤增,基于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现代教育系统可以在不更改应用架构的方式的情况下,仅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保证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及功能上的定制取代代码级定制,不需要独立部署,就可以实现为不同用户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用户的自定义范围包括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系统灵活的调整功能满足了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为学校的发展与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3.3提高资源利用率

现代教育系统受自身结构限制,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系统。各地区的教育中心依据自身需求建立独立的资源系统,造成资源重复建设现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基于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现代教育系统可以将各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部署,成立MOOC虚拟交流中心,并免费对各地区开放,这样就避免了各地区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4成本低廉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系统将各地中、低端服务器进行整合组成“云”,达到为用户提供高性能服务的目的,从而节约了了开发高端服务器的巨大投入。学生只需一台配置标准浏览器的终端就可以获取教学信息。基于MOOC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现代教育单位具备的高性能服务能力所负担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相对低廉。现代教育机构可以将开发高端服务器的资金支出转化到招生、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管理等运营支出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3.5实现高效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学系统统筹管理全部资源,统一提供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具备相关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无需知道资源在哪个服务器上,只需访问相应的客户端,就能获取需要的资源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系统自行分析资源访问者的IP地址及路由,并为资源访问者建立距离最近的资源链接,实行资源就近访问。由此可见,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MOOC教育系统中,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最合理、最高效的资源服务。

第8篇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武术教学关系到武术基础的建立。中国武术存在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也是与跆拳道的本质区别之一。教学中不能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武术技艺割裂开来,可以通过武侠影视作品的宣传和武术技击的讲解两个途径来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渗入。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内涵 义务教育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学生走向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一部分学生直接走向社会。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以“健康第一”为要旨,以积极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要务。除此之外,体育的知识、技能也在培养之列。其中,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不只是进行技术动作教学而草草收场,而是必须重视其传统文化内涵的渗入,尤其是我国传统武术的教学更应如此,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武术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国武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劳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孙子兵法》有云:“搏刺强士体。”可见武术与军事活动有关,同时武术也具有体育性质。在历史的长河中,武术始终不断地与我国其它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武术教学活动中“重术轻学”地将武术技艺与传统文化割裂开来,这样的武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无异。

(一)武术与《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我国古老的哲学著作,里面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经》包含的对立统一规律有四点,即乾坤成列、刚柔相摩、刚柔相推、动静有常。解释开来就是万物都是由性质相对立的两种物质所构成,缺一不可,如果缺掉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性质相背的两方是互相矛盾,互相摩擦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在时间上互相推进,刚推柔,柔推刚;在行为上,主客易位[1]。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就建立在这个对立统一规律之上,太极拳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武术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为指导原理,有些武术派别便是以此命名,如八卦掌、太极拳。《周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的腹部是太极中枢,两腰是两仪,两手足为四象,四肢各两关节称之为八卦。腹为全身最中部,此处一动,上下皆动,故太极拳要求体松、气固、神凝[2]。所以太极是一切原动力,是人的完整的整体,这就是武术理论思想的源泉。

(二)武术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说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的思想却异常活跃,出现诸子百家思想,为武术理论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使大量兵器的出现,又为武术提供可以适用的兵器,促进了武术的大发展,实为武术的成熟时期。

老子的刚柔论、兵家的形势论、儒家的中庸之道、墨家的武侠思想都成为武术的源头活水。道家的“天人合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思想,兵家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儒家的“仁勇兼备”“过犹不及”,墨家的“武勇”等等,不同意识思想交汇、碰撞,形成了风格追求不同、形式纷呈变幻的不同武术门派。

(三)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是我国人民治疗疾病、保健延年的民族传统医学,武术除了强身自卫功能外,也有健身养生的功能。实际上,武术运动始终是建立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之上的,所以有“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之说。中医认为,人体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有不少拳种就是在这个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练习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武术家在治疗武术中的运动损伤的过程有一套临床治疗方法,被称为传统武医。这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以师徒口传心授的方法得以流传。许多武术家同时也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专家,比如曾经在1936年柏林参加奥运会、后在成都体育学院任教的郑怀贤先生就是,现在成都体育学院的许多治疗方药就是以他的秘方配制。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医伤科的某些方法在形成初期并不是掌握在医生手中,而是掌握在武术家的手里[3]。

二、跆拳道对武术的冲击

武术和跆拳道都属于格斗竞技类项目。跆拳道自上世纪末传入中国就风行全国,出尽风头,而作为“国术”的武术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有识之士在长吁短叹之余痛定思痛,试图寻找出现这种状况的内在原因。

韩国、日本、琉球都是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据史料记载,跆拳道跟中国的武术存在渊源关系。在唐代,有一批少林寺和尚被流放到琉球岛,在当地传下的武术被当地人称为“唐手”。“唐”被译成日语叫“空”,译成韩语叫“跆”,所以在日本发展成“空手道”,在韩国发展成了“跆拳道”[4]。国人或许有了点自信,但不禁要问,什么原因让他们推广发展起来有这么大的落差?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跆拳道:简单易学,注重礼仪,成为时尚健身运动

跆拳道的技术体系包括了品式、对抗和功力练习。品式和对抗技术的难度很低,内容也很少,初学者都易为接受。

跆拳道在推广过程中,汲取了单一的、零碎的文化内涵(当然不能算断章取义),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比如在练习过程中,对场地、教练、国旗、同伴都要敬礼,“以礼始,以礼终”,使练习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更为重要的是跆拳道在推广过程中有一套成功的经验。跆拳道有两大组织,即ITF(跆拳道联盟)和WTF(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即竞赛跆拳道,目前已发展成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影响力非常大。WTF提倡演练跆拳道品势为主,通过表演进而向大众推广跆拳道。两者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武术:博大精深,入门较难,承载几千年中华文明

中国武术是个庞大的体系,门派之多,是其它体育项目不能比拟的。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挖掘整理的《四川武术大全》一书,就挖掘出了四川省(当时包括重庆)68个门派、1900个(徒手、器械、对练)套路。对全国武术体系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武术的表现形式分为套路和散打,动作复杂,难度大,入门较难。

正如前面所述,武术承载了几千年文化之重,但是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武术教学中,存在着“术”与“学”的脱节。

(三)武术和跆拳道,孰优?

近些年来,肯德基、德克士等美国快餐风靡中国餐饮市场,跆拳道也如这些快餐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快餐文化,虽“食”者如云,对中国武术有所冲击,也难取而代之。谁说肯德基、德克士能取代中国的川菜、京菜、鲁菜等菜系?

跆拳道虽有一定内涵,但如果跟中国武术相比较,在这一点上却有天壤之别。文化的发展是越来越精细,体系越来越完善,并非至简则好。中国的简化字的改革就是一例,以前觉得越简单越便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觉得丢失了许多文化信息,不合时宜了,需要恢复繁体字。人的文化素养越高,对这一点的认识更为深刻。如果是一个书法家,他一定会觉得繁体字很美,书写起来直抒胸臆,更有意义;同样的,一个武术家,总不会放弃自己习练的武术而专攻跆拳道。

跆拳道已经进入奥运会,成为奥运8块金牌的项目。跆拳道在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中国武术是否也要重走跆拳道入奥之路呢?最近一二十年来,中国武术也有申奥诉求,但终未成功。为了达到进入奥运会的目的,也按照西方竞技体育的模式打造一套竞赛规则,这无异于削足适履。中国武术与奥运会都存在体育性质上的统一性,但中国武术渗透出的中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奥运会所没有的。换句话说,中国武术文化与奥运文化有重叠而不完全叠加。所以,奥运之大也未必完全能够承载厚重的中国文化。中国武术不进入奥运会,照样能走向世界,太极拳在全世界形成“太极热”,就是成功案例。

三、武术文化内涵教育的实施途径办法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 [5]。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作为对学生进行与武术相关的文化内涵的宣传教育的途径,当然也不排除更好的方式。事实表明,我们的武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内涵的渗透。

(一)向学生介绍侠义方面的文学作品

上个世纪的武术纯粹是受武侠影视作品的影响,如《少林寺》《霍元甲》《七剑下天山》《射雕英雄传》等,影响了几代青少年。能有一身武功曾经是多少青少年的梦想,有的追梦成功,有的没有练武的条件,只能成为永远的梦想。游侠和刺客古已有之,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刺客列传》就有记载。清代中期出现第一本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后,直至上世纪,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者和作品的数量都不断地攀升,作品也得到质的飞跃。所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可画龙点睛地穿插其精彩情节,建议学生课外阅读优秀作品。对作品的封建糟粕部分要教会学生辨别,同时也会结合当今法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其实,优秀作品中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内涵,学生一定会受感染,渐渐会喜欢上中国武术。

(二)教学中注重武术的技击性

在武术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武术的技击性,缺乏对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的讲解,一节武术课,感觉是上了一节徒手操。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如此一来,学生的热情也会被渐渐磨掉。讲动作的攻防含义,说穿了就是讲这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就是这个动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动作名称,因为动作名称已形象生动地把这个动作的信息告诉了你一半,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称呼。这些简单的问题,在教学中却得不到重视,都源自对技击性的忽视。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演练攻防含义,让学生更形象、准确地记住动作。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2ZYJ012。

参考文献:

[1] 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6.

[2] 翟立武.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16.

[3] 倪南权.浅议武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J].四川体育科学.1999.4:14.

第9篇

【关键词】ESXI 实训模拟软件 企业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3-02

在高职院校,实训是每个学期在校学生进行一个学期所学知识检验的一种方式,几乎涵盖了学院的各个专业。这其中一部分实训都和计算机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专业实训的方法就是学院采购相关的环境模拟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学生通过网络集中访问服务器的形式进行实训。这些模拟软件对运行的操作系统都有一定的要求,买得较早的软件运行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2003的计算机上,较新的一般都要求运行在WINDOWS 2008 SERVER的系统之上。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硬件平台对老式操作系统不再提供官方支持,如INTEL 的E5 至强系列平台,虽然第三方的驱动能安装成功,但是也有运行稳定性的隐患。

传统的软件安装管理模式总是服务器与软件进行一对一的绑定。 因为,各种实训软件之间如果盲目的装在一台服务器上,可能会造成环境配置、动态链接库、数据库版本上的冲突,最后软件运行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但这种传统的绑定模式,使得软件无法复用硬件资源,容易造成硬件资源性浪费。由于服务器不断增多,管理的复杂度也不断加大。所以人们希望在传统模式与节省人力物力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企业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为以上问题带来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服务器虚拟化使得操作系统不再直接与实际硬件打交道,使用物理服务器转换为逻辑服务器的概念,形成逻辑层和物理层分离的横向结构,不仅可以利用硬件资源,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虚拟化技术最早出在SUN平台上,只是最近几年X86平台的虚拟化技术才慢慢成熟起来。而我们高职院校的服务器主要都是X86平台的,虚拟化产品一般分为桌面级和服务器级,桌面级的有VMware公司的Workstation版软件,与ORACLE公司的VM VirtualBox系列等其它软件,这一级别软件需要通过平台支持,比如先得安装一个独立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平台),这样的安装方式运行效率低下,只适合个人计算机实验使用。另一方面就是服务器级虚拟化软件,目前用得较多的有VMware公司的ESX SERVER系列与XenServer服务器软件。几年前虽然服务器级虚拟化系统已经摆脱了依靠软件进行虚拟化的工作方式,改用二进制/翻译的方式进行工作,但工作开销还是显得过大了。

时至今日,虚拟化技术终于有突破性能的进展,从软件化虚拟化深入到处理器级的虚拟化,这样就给虚拟化提供了硬件级支持。这里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X86平台的Intel VT-x技术。VT-X技术提供了两套窗体技术,使得VM能有效的在Ring 0-Ring 3之间切换,做好虚拟机的隔离的同时,又解决了性能问题。但我们知道,光解决一个处理器级虚拟化是不够的,因为众所周知,CPU运行很快,但周边IO设备特别是服务器上内存,网络等跟不上处理速度。以往I/O设备虚拟化主要是采用模拟方式或者软件接口方式,因此性能上很容易成为瓶颈,今天Intel 又提出了针对IO的虚拟化技术VT-d(图1), Intel VT-d技术是一种基于North Bridge北桥芯片(或者按照较新的说法:MCH)的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通过在北桥中内置提供DMA虚拟化和IRQ虚拟化硬件,实现了新型的I/O虚拟化方式,Intel VT-d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大大地提升 I/O 的可靠性、灵活性与性能。I/O虚拟化的关键在于解决I/O设备与虚拟机数据交换的问题,而这部分主要相关的是DMA直接内存存取,以及IRQ中断请求,只要解决好这两个方面的隔离、保护以及性能问题,就是成功的I/O虚拟化。

有了以上企业级虚拟化技术的良好支持,为我们建造高职院校虚拟化实训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这里选用VMWare公司的ESXI系列服务器级系统,ESXI系统自身包含LINUX内核,有着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简化部署和配置、减少管理开销等优点,机械盘、U盘都可以安装。而且ESXI既可以安装在专用服务器上也可以安装在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上。但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时,由于ESXI对网卡有较高的要求,个人计算机安装时要对安装包进行手动改造才能成功。

我们选用的服务器方案是戴尔PowerEdge 12G R720(Xeon E5-2609/32GB/300GB*3)系列服务器,一台服务器大约可以虚拟四台物理机。其中2G内存保留给ESXI自己系统使用,其它30G都可以分给虚拟机,方案如图2。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将新旧不同的各种服务器系统集中到几台高配置的服务器上,由统一的软件界面进行管理,主机少的话用vSphere Client即可,当主机多的话,又有外部存储设备时就用VMware vCenter。使用了以上改造方案以后,现代教育中心技术人员维护服务器的工量大大的降低了,只需要通过一台客户机即可连接管理任何一台ESXI主机。并且ESXI中的虚拟机可很方便的导出,能快速的进行服务器之间的移植。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新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硬件上的投资,把服务器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能专注于软件环境上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春海. VMware虚拟化与云计算应用案例详解.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