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教改论文

时间:2023-07-13 16:44:01

导语:在计算机教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教改论文

第1篇

(一)改革考试方式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较大,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者可以免修该课程并可根据所学专业选修其他计算机应用课程,末通过者可以选修《计算机文化基础》。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参加考试。这样可以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对计算机进行深入的学习,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科学、精心的组织实践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每次上机实践教师都要布置具体的实验项目,专人辅导,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可能遇到的办公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12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1)微机的组装与维护;(2)金山打字通的安装与使用;(3)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4)制作毕业生就业推荐表;(5)电子报纸的制作;(6)毕业论文设计与制作;(7)制作成绩表;(8)学生成绩的统计;(9)学院工资表的制作与编辑;(10)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稿设计与制作;(11)电子邮件的收发;(12)设计介绍“古城台儿庄”网站。项目教学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在课前给学生安排好本教学内容的项目,让学生自己找资料,通过学生完成各自的项目熟悉课程内容。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利用1.网络化教学平台概述。网络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一个高效运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可以放置教学计划、课程资料、课件等资源,也可以布置作业、上传实验结果、利用论坛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网络教学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目前各高校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普遍存在造价高、不易于维护、应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而Moodle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基于Moodle的交互式课程活动设计。Moodle的资源和活动的设计提供给学习者一个自由的空间和参与活动的互动平台,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不同。学生的活动有Moodle的资源提供保障,同时活动也生成服务变成了学生可用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Moodle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辅助材料直接上传到网站中供学生浏览和学习。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moodle提供的“作业”“、投票”“、测验”、“问卷调查”等功能在网页上添加活动生成互动性资源,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利用Moodle“问卷调查”,可以方便地设计问卷调查,可以采用单选、多选、填空、排序等多种题型,系统根据教师设计自动生成可视化分析。在Moodle的“测验”设计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测验满足教学需要,如评分方法、答题次数、时间限制等非常灵活。Moodl“e作业”功能可以针对不同个体,采用因材施教,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方便处理。3.基于Moodle的协作式课程活动的设计。Moodle平台提供聊天室、讨论区、Wiki等活动进行协作式课程活动设计。“Wiki”功能进行对小组公开群体合作对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究。聊天室可以实现在网络上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教学问题。讨论区则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和共享者,丰富课程资源。

二、结束语

第2篇

面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水平,特指出以下几项措施。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课群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提出课群的设置模式,所谓课群指的是同一学科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学专业选择某个课群中的一门课程。课群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充分的利用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此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让教师转变为主体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适应时展,更新现有教程

由于专业的不同,那么相关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必须根据相关专业要求来改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的相关结构,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并且及时更新基础内容,使得相关课程内容始终保持在时代更新的前沿。教材的相关内容始终使用最新的知识点,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最实用的知识。

3、革新教学方法

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在创新中发展,必须有效的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基础教学的同时,把计算机基础和相关专业相联系,对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努力实现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

4、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群模式建立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机课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组合,组建一些完成某些专业项目的团队,使得学生在学习团队中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有事,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已经成熟的课件,开发学生网上的自主学习,能够和教师、同学及时交流探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5、大力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整体素质

一方面,改革传统的落后教育模式,使得现任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所降低,从而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站在科技时代的前沿。

二、结束语

第3篇

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当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方面内容,其中,理论教学涵盖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技术应用原理、数据库设计等内容。开展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即是在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计算机实践教学包含办公自动化操作、网页制作、数据库编程等方面内容,其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及专业实践教学两个发展层次。而开展基础性实践教学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操作练习、指法练习,使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的本领。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涉及比较深层次的内容,例如精细化网站制作等,学生只有运用复杂的网页编程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实践目标,进而对编程方式进行全面掌握。针对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师必须全面遵循可行性及先进性发展原则,使其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性,满足科技进步发展需求,同时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便在后续走上工作岗位内,顺利操作办公软件。

2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单一化教学模式。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只是通过幻灯片播放、教学程序演示等,将相关理论知识传递给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学生所吸收的实际知识也十分有限。比如,针对计算机编程讲解,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操作属性及操作对象介绍方面,而没有将相关知识体系充分融入到发展案例中。虽然课堂中也列举了一部分发展案例,但是并没有在创新能力培养及创新思维建设方面起到实质性影响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体系,并在实践操作环节得到有效应用,为实现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高中针对计算机课程设置都存在显著不合理现象,不仅无法满足相关市场发展需求,同时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采用联合办学模式,但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相关体系并不完善,也暂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不仅如此,职高计算机课程需要一套内容新颖、版本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教材。由于相关教学大纲未制定学标准,导致不同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均不具备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3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方案

(1)教学方式改革。计算机对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往往具有较高要求,相关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参与实践操作,使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得到灵活运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相关教学方式进行全面调整,合理分配课堂实践。通过列举案例,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实训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有了相关体验机会,学生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2)做好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性工作。市场需求是职业高中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培养一项专业性技能。所以,做好学校与企业的衔接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尝试走“订单式”发展道路,满足相关人才培养需求,有效缓解学校就业压力,将人力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为尽快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4充分发挥职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实际效应

(1)分层次实践方法。以不同基础能力、教学方式为基础,开展多样性教学活动。职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学生及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完成相关学生任务。面对此种发展趋势,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应当开展多层次教学模式,将不同等级学生安排到不同操作项目中。同时,拥有较高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生还可以给予其他学生操作指导,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在学生之间构建团结互助发展氛围。(2)实验验证。职业高中开展计算机教育课程,数据库建设往往难度系数较大。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确保数据库教学满足时展需求,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调整,尤其体现在教学质量方面。举例说明,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学生成绩及学籍信息管理、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等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所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科成绩所具备的引导性作用,对相关表单信息进行全面整合,最终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全面体现。(3)三级渐进式教学模式。计算机属于操作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一部分理论不仅需要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采用三级渐进式教学模式不仅使相关实验内容得到有效操作,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众多操作成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践。其中,验证性实践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模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综合性实践则是由教师先提供实践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而创新性实践是将学生分为不同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在众多实验题目中进行选择,并将各自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比较。开展三级渐进式实验教学方式,为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5结语

职业高中计算机属于基础学科,课程自身拥有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相关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理论教学所具备的实际效用,很容易导致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一味开展上机操作,又容易缺失理论知识支撑效用,导致教学成果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相关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有效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体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使自身所具备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良好竞争意识,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静 单位:洞头区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5小结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赖一飞.魏敏杰,面向新世纪的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

3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第5篇

1.1民办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发展缓慢,无法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标准接轨,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缺少前瞻能力,对于一些新兴的学科相关内容缺乏掌控的能力,即便开设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民办院校的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不能做到吸引学生,学生没有兴趣也就导致教师无法深入研究,从而也就降低了教师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学生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造成教师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以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优劣,也是阻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原因。特别是计算机这样的学科,在动手操作能力上的要求很高,如果只是注重应试,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甚至于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

(4)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大学后,脱离原有学习模式后过度放松,尤其是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因此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师在针对这样特殊的群体时,更应该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

(5)硬件条件问题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所投入的培养资金不足,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没有专门用于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专用资金,这也是限制教师进行改革的原因。针对计算机专业而言,还存在着软硬件设备更新资金匮乏的问题,这些都是限制教学发展的客观原因。

1.2民办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方法

(1)从学生和教师的自身意识出发

从意识出发,这点要从学生刚刚升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重点培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学科的特点,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的,知道自己所选的专业需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之后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教师的创新型教学的能力。教师的意识就是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加突出,具体原因表现在,首先计算机专业发展很迅速,很多学科的教材两到三年就需要更新一次,每次更新都需要教师重新备课,重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相关的知识点,这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计算机专业特点是每年都不断的有新的学科加入,也不断的有一些学科被淘汰,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老师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断的创新中,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

(2)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出发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外,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团队的特点引入多个自主创新课题组,对相同教育改革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群策群力。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制作适合民办院校学生学习程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完美融合,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内容丰富,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尤其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一部分学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能够更加的形象生动,比如利用动画来讲解局域网的组建,算法的演示等。

(3)从计算机学科自身特点出发

计算机学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创建自主创新实践体系,多设立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最好为开放性题目,增大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空间。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尽量多创建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环境,给学生创建更多的加强动手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与社会需求脱轨。建立网络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计算机依靠自身学科特点,可以更好的突破现代课堂教学讲授的限制,老师可以自主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容,根据自身能力建立网络教学资源网站,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结语

第6篇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是分离的,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体化课改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明显地表现出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主体地位转变成主导地位,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帮助、指导、咨询和导演。以学习段落排版、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知识点为例,以前教学就是告诉学生用哪个命令,怎样做,学生当时是看明白了,但自己操作又不会了,原因在于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体化课改后,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真的动起来,学起来。在学习以上知识点时,教师制定一个典型任务——个人简历,这是最贴近学生的实例,而且毕业面试时必须用的,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帮助解决问题,起到幕后指导的作用。

2.教学过程强调工作过程导向六步法第一,在明确工作任务之前,需要组织学生收集信息。教师提出教学目标与引导问题,给学生明确任务要求。第二,制订计划阶段,团队分工要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教师指点学生尝试操作,适当督促,随时监控各组情况。第三,做出决策阶段,每组派代表分别阐述制订好的工作计划,并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提出意见和不足。第四,实施工作计划阶段,同时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如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其他成员寻求帮助。本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并纠正。第五,成果展示及汇报阶段,学生展示作品,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灵活控制汇报情况及内容。或以学生阐述为主,或以教师提问为主。第六,任务评价阶段,恰恰是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更是为“六步法”的下一个教学循环做好准备。这六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成。计算机基础课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按照这几步组织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方法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不同的学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

1.任务驱动法教师必须根据信息课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出一个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如:建立自己的邮箱、个人简历、职业生涯规划表格制作等任务。

2.问题引导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设置问答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Excel电子表格时,可问学生本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用电子表格建立的方法,通过Excel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他们深刻体会和切身感受制作一个好的作品的自豪,达到教学和教育并行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学习word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可扮演应聘者,老师可扮演某公司的招聘领导,要从打字速度、表格制作合理、图文混排美观等方面考察,同时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精美的简历,这时的学生作为应聘者,他们想竞聘成功,就会主动学习、勤学苦练基本功,实现他们的理想。

而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目标,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演示法、分层式教学法、竞赛激励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7篇

关键词:主体间性;公共计算机教学;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但从内涵式发展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指导与支撑创新不够,极大影响了教育质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很有必要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问题。

一、主体间性理论与高职院公共计算教学的逻辑关系

公共计算机教学与主体间性理论在主体互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切合点。因此,两者具有诸多的关联性。1.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主体间性理论为公共计算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主体间性理论要求教学活动开展重视各大主体及其之间的互动性活动开展,其实就是主张教学应更多地采用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这非常符合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能为公共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提供了实施空间。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为主体间性理论的实施提供了实施空间。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包含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场域场景,能为各种教育理论的引入与实施提供无限广阔的实施空间。鉴于此,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自然也就能为主体间性理论提供发挥其功能的舞台、平台。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场,公共计算机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1.教学理念创新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主体间性理念开发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好各大主体之间的互动功能;改革创新的理念不足,引进与采纳先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不足;协同协作的教育理念不足,没有很好与专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接融合。2.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不够。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与项目设计没有将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网络交往活动、交往能力纳入视域之中。3.教学方式创新整合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各大主体互动的理论探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开展不够,极大影响公共计算教学互动场景的构建与运行。

三、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措施

针对公共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主体间性理论与高职院公共计算教学的逻辑关系,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应主动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计算机教学的全过程,借鉴其他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多个方面探索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构建与创新各种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展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无限魅力。1.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理念系统。坚持主体间性的教育理念,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的理念要求,首先将主体间性理念开纳入教学全过程,力求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文化氛围与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引进与采纳其他先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比如协同协作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理念与网络教育理念等,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可持续发展。2.不断丰富充实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把网络交往素养的培育纳入教学内容与目标构建中,不断丰富充实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要求,首先将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网络交往活动、交往能力纳入教学内容与目标构建之中,在此基础上推动公共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内容、目标的对接融合,以此不断充实创新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3.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形式。积极开展主体间活动的教学活动,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形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手段的要求,首先积极采用与开发各种互动性的教学平台,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网络教学活动、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以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并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去创新这些教学活动,力求构建多姿多彩的互动教学场域。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与协作更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实践。主体间性理论能为其提供诸多的启示。目前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应主动引入主体间性理论,以之为指导,针对高职学生与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从多个层面对公共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增强其吸引力,以此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

作者:唐婧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实践路径

一、高职院校导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给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在高职院校当中,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计算机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计算机教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毕业后即面临着就业的特点。所以,他们必须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修课,对学好其他计算机课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学科都朝着高度综合而又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衍生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这就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必须导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从而为以后学好计算机后继课程,以及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打好基础。

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较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一些情况,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学生大致分为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两类,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同类别的学生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广阔,有来自农村的,也有城市的。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信息知识较多,掌握的电脑知识也较为丰富,而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电脑知识较为匮乏,虽然有些农村中小学有电脑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电脑教学课程没有被重视。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学生电脑水平参差不齐。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模式之上。

计算机是一门信息技术,其发展更新速度较快,如果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就会明显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需要。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大多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学生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换代,缺乏对新技术和前沿知识的了解,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采取“填鸭式”式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健全的测试考核体系。

健全的测试考核体系从一定形式上引导学生和教师提高自己计算机综合能力。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理论知识笔试为主,对于开卷笔试、实践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面试等考试形式很少采用。[2]这种考试形式容易造成学生思想僵化,理论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等现象。高职院校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不健全的测试考核体系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改革。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

在当今信息社会迅速发展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是广泛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必须根据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积极地进行改革与探索,实现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导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课程时,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取其所需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即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在实践方面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要破除这些“瓶颈”,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这个平台,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不断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并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为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技术力量。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考试制度大多采用单一的卷面理论考试,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计算机课程是一项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建立与之对应的考评机制,通过机制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各阶段任务进行“成果化”意识培养,形成对专业学生的良性循环学习方式。[3]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标准,通过考核标准刺激,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苏建华.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计算机教学就业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把学生们培养成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地探索的问题。《礼记·中庸》疏: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本论文就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培养方向、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新思维考核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益于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外企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娴熟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能力。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革培养目标

(1)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增删在数字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运用更新特别快,这也是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特点。计算机软件是与科学、生产、学习,生活及娱乐紧密不可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改也要与时俱进,在课程安排,选教材以及相关软件安装,上机实习安排课时,熟悉软件分类精选其操作方向,了解国际计算机软件动向及预测。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的专业,选择国内国外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软件,重点引导操作,避免纷繁复杂的实用性不强的软件课程。在教学用书方面,要选取最新实用计算机基础教材,避免陈旧的操作方法和理论,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的比例一定要安排科学。教材不一定要选厚重或项目繁多的书籍,其实有些实用操作性强的软件小册子也可作为教材,而且价格相对低,教学成本也降低了,学生掌握起来也挺快的。

(2)实践教改措施在课堂上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想像空间。

在PPT,WORD,EXCEL,ACESS等软件应用课程中,高职计算机老师在操作课时注意不要作冗长的讲解,首先简单地介绍,然后按步骤一步一步让学生操作,突出技术应用性,练习手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练习操作,主动设计。老师在上机课中要做到在机房里“走几圈”,“问几句”“演示几回”,多给学生们提操作相关的问题,多与学生们交流,问问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设计中的构思,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随时调整授课措施。学生在操作中获得自信,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在设计中获得成功,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讲解时必须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立体感受,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制作 PPT幻灯片,FLASH以及下载的视频资料,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精心选裁,新颖的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上机课时,老师可通过多媒体设施,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步骤操作,老师可以把握节奏,教学形式多样化,强调专业与就业的紧密联系,启发学生憧憬未来事业,开阔思维。

(3)加强手法练习,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本着教学为学生服务,为就业服务,所以重点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实用软件的设计的能力,甚至演讲能力和继续教育自学能力。在此建议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比例在1:3,权重向实践环节倾斜。侧重几个实用的软件应用上,重点操作练习,整体设计,反复修改,引导学生计算机理论和完美手法的融合,解决生产实践,企业软件应用及设计及管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作业布置上也是如此,理论作业少布置一点,多布置操作课题和甚至讲解课题,让学生不仅能操作,而且能自如地说出操作步骤以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课后写出上机实习报告。这样的课堂训练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保证教学质量。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诸多措施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新导向 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如平面设计专业,网络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以不同的技能训练模式,不是的专业软件应用培训,让学生适应在未来就业职场上能驾轻就熟,成为专门的职业技术人才。

(2)打造各专业的计算机授课特色根据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制定计算机课程是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样更加符合学专业知识的需要和专业特色。采用精讲理论知识,即条理性逻辑性生动性,“少”而“精”,轻推导,删纷繁复杂的推算。引导学生操练娴熟手法,突然实用性,针对性,职业性的实习,学生通过理论考试,技能培训以及资格证书获得有效地结合起来。

(3)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除了沿袭传统的考试方式外,计算机学科的考试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比如模块操作考试,设计考试,技能比赛等,总成绩的权重也发生着变化,作业成绩,出勤成绩,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总体评价学生的成绩。

(4)注重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及科研交流教师不仅担任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更重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的高职学生,教师是一线与学生面对面的人,因此是教改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而且必须要有高的综合素质。教师不能只抱着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教育学知识一成不变,必须要接受继续教育,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接受科技人员心理学,教育学的培养,参加网上学习,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班,使专业知识更加巩固、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才了解让学生掌握什么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软件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领学生了解国际上流行的软件以及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追求完美,追求阳光时尚,了解国际技术前沿。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论文的编写,不断总结,不断交流,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高职计算机教学是各专业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专业性强,应用性强,更新快,教师们要把握这样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各高职院校教师横向交流,多听讲座,更多了解国际上最新软件动向,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教改实践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宽创新空间,培养他们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练习出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手法,理论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