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化学复习方案

时间:2022-09-15 12:47:50

导语:在初中化学复习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化学复习方案

第1篇

[关键词] 提高 学生 实验 考试

近几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已经成为命题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年陕西省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现就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谈以下几点:

一、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引入,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实验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让学生说出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范围及仪器的正确操作。

(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溶液配制过程、仪器正确的洗涤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等技能。

(3)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并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4)教师要有目的的及时选择实验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

2.掌握化学实验题解法技巧

(1)先看化学实验题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的用途。如:该装置是反应装置还是收集装置,反应装置是加热的还是不加热的,收集装置为排水集气法还是排空气法等等。

(2)认真阅读实验题,明确实验题的考点,结合所学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药品。

(3)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4)对实验装置(图)与教材原图不一样的,要交给学生学会比较异同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化学探究题包括:正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引入一个综合实验)、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实验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部分,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物质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出现的物质性质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要强调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仅要让学生熟记,而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习题的训练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结合所学物质性质选择一些习题,或有针对性的编写一定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3.加强中考探究题的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教师要专门进行化学探究题专题讲,及时把近几年的我省中考题作为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化学探究题的组成,题型特点,通过师生探讨共同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即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要求。

(2)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原理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

第2篇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0 引言

进入高中学习,化学学科是很多学生认为较为难的一门学科,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多,一些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化学学习阶段成绩也出现倒退的现象。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前学习的基础知识和高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差距较大,如果教师没没有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能力就无法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这里提出几点意见。

1初高中化学新课程衔接教学的三个原则

1.1 衔接教学内容的取舍

化学教师进行衔接教学时要避免重复的教学方式,衔接教学并不是把初中的教学内容全部应用到高中化学中,而是把那些学生模糊的而高中化学教学中又必须用到的内容进行衔接[1]。例如,化合价的概念对很多初中生来说都很模糊。学生对化合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其简单的概念和死记硬背元素化学价是多少的层面上,一旦涉及到就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来理解化合价的本质,是原子间电子转移的结果[2]。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习原子结构一文中,如果教师把化合价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进行结合教学,学生就会深入的理解化合价,不需要死记硬各种元素的化学价就能够对无论复杂还是简单的元素化合价是多少的问题尽心解决。

1.2衔接教学的时间的安排

衔接教学的事件最好是分散的。很多学校进行衔接教学的手段集中在高一学期,化学教师先花一些时间复习初中的化学内容,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在于新化学内容的学习,对复习的旧知识感到十分枯燥。因此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集中的进行衔接教学就像给学生泼了冷水,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浇灭。

1.3 把握衔接教学的深度

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因此在进行衔接教学时要考虑知识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例如,在复化学实验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就不宜补充启普发生器,学生只要明白原理就可以了[3]。

2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2.1 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基础把握,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在课程目标和教学上的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4]。例如,硫酸的学习在初中只有理解就行,但是高中化学中要对其吸水脱水以及氧化性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初中学习的是简单的计算,而在高中化学中提出了对混合物以及过量等的计算;关于溶解度,初中学习的是基本概念和溶解度的曲线,高中学习的是溶解度的计算和溶解度于饱和质量分数间的换算;初中学习的氧化物、酸碱等了解的是基本的性质,高中则不仅需要理解其概念还要掌握氧化物和酸碱之间的转化。因此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适当的补充初中化学知识,学会自然过渡教学内容。

2.2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高中的化学教材,理解各个单元的知识要求,进而确定复习的内容和制定复习计划。而且,教师还要了解新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联系的内容。教师做好了准备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教学,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集中复习。在高中起始阶段学习新的化学知识前,教师可以用2周到三周的时间把和高中化学知识有联系而且不重复的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而且复习的初中化学知识应该是初中阶段教师没有讲透,学生比较模糊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不会对复习产生厌倦心理,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中。例如,关于化学用语的复习。

其次,专题复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的内容学生掌握不够,但是这些内容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习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进行专题复习。例如,关于溶解度计算在计算中应用的复习。

最后,穿插复习。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时,把相关的化学知识穿去,以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在初中阶段是简单地学习的氧化反应,高中阶段对于则是从化合价的升降从本质上了解氧化额还原反应。教师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学生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穿插到化合价的学习中。

2.3教材教法的衔接

无论是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场景创设和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对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不同的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相互获取经验,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衔接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化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衔接教学效果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要经常交流,教育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保持教学速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以坚持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5]。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协同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爱开放的学习氛围下积极开展化学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6];探究动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衔接教学要体现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整合,实现重知识向过程体验的转变[7]。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知识属于基本的常识,在那个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知识体系建设上。

3 结论

衔接教学不是通过几个课时能够完成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衔接教学时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要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探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伟. 新疆疆外内高班高一学生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131-132+187.

[2]翁祥多,卢伟. 有效提高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谈起[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5:145-146.

[3]王后雄,林丹.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断层及衔接的初步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04:57-61.

[4]陈赛清,陈良壁.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184-188.

[5]毕华林,裴新宁,李晓林. 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326-328.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

初中化学是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强调定性分析,更多时候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高中化学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既要做到“知其然”,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而且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做到理解后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提升,学会“举一反三”。如果学生还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则会事半功倍。此外,高中教学课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可见,高中化学不论是在学习方向,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化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对刚跨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做好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大显身手。为了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摸准学生实际,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该在了解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掌握化学知识的真实水平后,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1.认真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摸底测验,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进一步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灵活选择方法,“集中”“穿插”并举。对初中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和部分缺失内容进行“集中”复习,如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进行系统复习。其他内容“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补充,使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作全面的了解,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等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因此,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对抓好高中化学教学十分重要。现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罗列如下。

1.初中教材中出现但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2.需在高一时继续加深和完善的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中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化学更为完善、更为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化学计算部分:(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则不要求学生掌握,在高一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通过连续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初中教材现以实验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而原理少,高中教材则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以及知识的总结归纳。

四、根据初、高中化学课程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有效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与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学生课外学会更多知识所做的铺垫。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对学生各种知识的学习给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也才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五、关注学生心理衔接,使其进行健康平稳过渡。

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尽快进角色。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而且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与能力培养的衔接,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6-005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其中就包括根据本校的实验条件、环境、教学需求等对个别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此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设计改进实验的能力、创新实验的能力也是衡量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

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觀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初中化学实验也应当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本来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更好地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好化学。我们结合近年来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1.问题提出

当前,很多教师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或对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设计出适合化学教学、质量更高的实验,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这些成功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案例被广泛推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也有不少教师,在设计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使实验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1.1过于注重日常物品的替代,忽视规范器材的使用

很多教师喜欢将实验器材生活化,以往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饮料瓶、吸管、注射器等生活物品,常会出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但用生活物品替换实验器材,需“合情合理”。

如一位老师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新授课时,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演示实验,将发生装置中的分液漏斗直接用注射器代替。该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的新授课,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分液漏斗认识还不深刻,更没有掌握其操作方法。这样的改进更适合放在复习课中或今后其他气体发生装置的探究中。

因此我们在改进与创新时应该注意学生学情,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后,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替代的价值。

1.2过于信任理论,缺乏对实验创新的实效检验

每个改进与创新实验方案若要在课堂上有效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准备。若教师仅仅依据理论,脱离实践,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有一次听了_一节“空气”的复习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这节课探究的重点,教材上用了红磷完成该探究实验。由于是复习课,开课老师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动:将红磷改为小块木炭,同时集气瓶内壁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从该老师的出发点来看,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好的,可让学生明白某些燃烧生成气体的物质也能替代红磷,只需将产生的气体吸收就可以了c复习课应当有亮点,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稍作提高。但该实验由于木炭燃烧较慢,从引燃到燃烧结束花了太长时间,导致这节课由于实验消耗时间长,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在课前实验的准备工作上是不足的,事实上实验如果用自制的木炭,并且磨成粉末状,就可以缩短燃烧时间。

教师若在课前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做好充分的实践和准备,就能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是使课堂顺利进行的保障。

1.3过于考虑低层次的觀察兴趣,偏离实验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总会绞尽脑汁地添加实验。实验固然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手段,但如果一味盲目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实验未必能体现真正的作用,甚至“画蛇添足”。

如有一节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复习课,教师在课上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向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内迅速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复习课,应当是让学生回顾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而这个实验与这节课的主题显然格格不入。虽然课堂上学生看到塑料瓶变瘪很感兴趣,但纯粹是为了吸引学生,偏离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实验,必须要突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否则就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1.4过于注重实验设计的简化,忽视可能的科学性问题

将实验简化是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一个方面,包括实验步骤、装置、药品等的简化,而通过简化,往往会对实验条件产生—定影响。

如沪教版教材102页上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教材用锥形瓶盛放硫酸铜溶液,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在锥形瓶上,滴管内吸有氢氧化钠溶液。曾有老师将该装置改成滴瓶,硫酸铜溶液放在滴瓶内,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内吸有氢氧化钠溶液。能用滴瓶替代锥形瓶吗?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如果硫酸铜太少,会生成碱式硫酸铜,而不是氢氧化铜。由于滴瓶所附滴管较长,几近滴瓶底部,盛放的硫酸铜溶液体积受到限制,很容易因量过少而产生碱式硫酸铜。

教师在给某个具体实验进行简化时,必须要考虑周密、科学、巧妙,实验如果不遵循科学原理,便不具有推广价值。

2.改进与创新的策略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何避免或减少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是本文的初衷。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身和他人的做法,对以上问题尝试提出了以下策略和建议。

2.1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利用教材实验资源

化学教材以多种形式编入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如何利用好这些实验,加强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找到合适的创新点。目前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大多效果较好,不需要改进。但通过实践,我们会发现有的实验仍然需要加以完善,对它们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

如原先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从装置连接上来看,橡皮塞得先钻一个大小适度的孔,以便将胶头滴管旋入橡皮塞,锥形瓶内还需放一支小试管。为了避免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大而使橡皮塞弹出,药品又增加了澄清石灰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对于初识化学反应的初中生来说,该实验出现两个化学反应,无疑会干扰学生分析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新的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改用注射器完成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如图2所示。改进后,装置简单,药品减少,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也不用担心内部压强大而使橡皮塞弹出。

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知识内容没有适当的实验加以说明,若能补充一些实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出重点,降低难点,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觀到宏觀、由深奥到浅显、由枯燥到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之一:K、Ca、Na三种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活泼性排在其后的金属。教材中并没有与该条件有关的任何实验,为了说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金属钠是高中化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碱金属,因此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这一反应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教育,很有补充的必要。

2.2尊重学生质疑,做出必要改进

改进与创新实验的灵感往往源于教学,教师如果能抓住契机,在创新改进时注重科学性、简易性、趣味性、安全性、环保性、显现性等原则去制定方案,必会使改进与创新更为成功。

如图3所示,是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一次在演示该实验后,一个学生问了笔者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玻璃棒加热后伸入瓶内,瓶内空气肯定会受热逸出一部分的呀,两次称量的质量怎么会不变的呢?”学生的这个问题让笔者产生了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的灵感,于是做了如图4所示的改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改进实验步骤:①在硬质试管底部放人_小粒白磷,塞上橡皮塞,将试管放人_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②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使白磷燃烧。③擦干试管,待试管冷却后,放入烧杯,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改进后的装置为封闭体系,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降低了实验误差,且减少污染;用热水浴引燃白磷,操作更简便;白磷燃烧在硬质试管中进行,实验较为安全。实验严格遵循改进原则,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疑问,我们应当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切不可置之不理。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突显的问题,以此作为“源头活水”,并遵循改进原则,定能使教师设计出更理想的实验。

2.3依据学生学情,合理改进实验器材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替代实验器材,如用眼药水瓶替代胶头滴管、用吸管替代导管、用筷子替代玻璃棒等等。用日常生活用品替代实验器材,具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等优点,但生活用品毕竟具有一定局限l生。比如眼药水瓶替代胶头滴管,不易伸入试剂瓶内;注射器替代分液漏斗,添加药品不方便;筷子替代玻璃棒,遇到腐蚀性药品,普通竹木制的筷子易被腐蚀等等。如果平时我们不论场合,不论时间地将生活用品任意引入到课堂上,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有关实验操作的考题常会在中考中出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它们,还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化学专业上的发展。生活物品的替换应依据学生的学情,应以掌握化学专业仪器为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替换的意义。

2.4反复试验,提高新实验方案的可靠性

化学实验研究本身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教师切不可把实验仅仅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而直接搬进课堂。实验往往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实验就可能会失败,因此要自己先在课前尝试新方案。而在此过程中,有时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及时的修正,改进或创新后的实验成功率才会提高,教师也可将这些本来可能出现在课堂上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如酸的性质复习课,围绕碳酸盐的检验这一教学重点,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笔者决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水垢与稀盐酸反应来进行复习。这样做比传统的讲授法更为直觀,同时改用水垢,比常用的大理石或碳酸钠等实验室的物质,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具实用价值。在上课前,笔者对该方案经历了反复实践过程,见表1。

通过三次反复实践,修正后的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并在课堂上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还能将酸的这个重要性质和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家里可以用醋来除去水垢。将化学课堂向生活中延伸,让学生带着化学探究的理念学习和生活。

2.5符合学生学习目标,提升实验教学效益

对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不懈努力,一定要符合学生学习目标,使化学实验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发挥更大功能。不仅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觀。

如之前提到的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课,教师如果一味地大容量重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会让教师上得很累,学生更学得无趣。所以,本节课教师要在学生原有实验经验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提炼和延伸,通过动手实验,让化学复习课不再死气沉沉,但实验必须涉及到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比如可以在这节复习课中让学生亲自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看似简单的实验,可是却包含了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气体收集等多个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找错,全面激发起学生动手实验和觀察实验的兴趣,使其成为学生本堂化学复习课的,也是本堂课学生复习的化学知识的有效实践和反馈。

第6篇

一、将复习内容寓游戏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高看学生,尽管他们已经是初三学生了,但事实上,他们还是孩子。既然他们还是孩子,那就有孩子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智力”游戏,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化学复习教学的质量。例如,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分类,学生不容易系统地掌握它,可以说这方面知识对学生来讲比记英语还难。但用游戏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物质的化学式,然后请另一个学生写一个其他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后一位学生写的化学式中,必须包含前一位学生写的化学式中的某种元素,组与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的学生坚持到最后,就是“赢家”。比如,某组学生先写了H2,接下的学生写了H2O,再接下的学生写了K2CO3,KOH……毫无疑问,这种游戏,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的复习,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初中学生对此种游戏非常感兴趣,都能开动脑筋,教学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当然,设计类似的游戏,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对几种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混淆。在教学中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复习实验仪器的装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复习氧气制取、收集装置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大组中的每两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一个比赛单位),几个大组各分一套氧气制取、收集的装置,然后开始接力赛,要求:每个小组组装一个器材,完毕后才能由下一个小组接着安装,而且每个小组不能修正他们前边那小组所犯下的错误,时间最少、安装正确的那个大组为胜者。这种游戏,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的装配,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完全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复习教学

化学与生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事实证明,学生对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个兴趣点,为提高化学复习的教学质量服务。比如,请你设计区别厨房中白醋与水的方案,看哪个组的方案多且准确。各学习小组进行广泛讨论后,得出了很多方法:有的说闻,有的说尝,有的说看,能不能让鸡蛋壳软化……最后,开展小组间进行互评,教师总结。

生活中的充满化学现象,面临中考,很多学生喜欢吃些保健品,我们借此可以开展化学复习教学。

比如,某学生所吃的保健品里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我问学生:保健品中的碳酸钙是怎么制得的呢?是不是将山上的石灰石粉碎一下制得的呢?很多学生说:不可能的,因为,将山上的石灰石粉碎一下,纯度不够,不可以立即食用的。那么,你能设计一中制取可供食用的碳酸钙方法吗?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将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生石灰,然后将生石灰溶解于水得到石灰水,最后将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可以做保健品的碳酸钙。可见,这个生活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复习了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比平铺直叙明显得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不感到枯燥,而是觉得复习化学有趣。

有些保健品里放有干燥剂,那是什么成分呢?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干燥剂有什么作用?是什么成分?我打开某些食品包装袋里的干燥剂,比如,某厂月饼袋里的干燥剂是黑色的,有的厂家放的是粉红色的,这些都让学生进行探究复习。很多学生猜测,黑色的干燥剂是CuO,有的猜测它的Fe粉;而粉红色的干燥剂,很多学生认为它是Fe2O3,有的猜测它是Cu,等等。无论猜测它是什么物质,我都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实验,写出报告。

又如,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用品,在化学复习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么证明它含有氯元素?2.测定家中食盐的pH值;3.探索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4.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前食盐的使用情况。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47

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育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复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课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复习课有着自身的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前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复习课仍然以教为中心,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等。教学方式一般是讲解加练习,比较陈旧和机械,这就导致复习课教学效率低下,并不能比学习新课获取的知识多。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事情。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交流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始终秉承着这个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交流复习。

这种复习方式包括很多步骤,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进行小组交流,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以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等。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听课笔记、复习资料等,对某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将这些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建立一定的结构。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新课学习时缺漏的知识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便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

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每个成员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梳理结果,在这种交流中,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知识点或者问题,在交流中互相改进,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使小组内互享成果,小组整体得到提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例如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等知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二、确定合理的复习步骤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复习步骤,这样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比较合理的复习步骤包括预习自学、解难释疑、教师点评以及反思巩固等。

首先,复习课上也需要学生的预习,这样能够为复习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复习的目标,学生针对复习目标,对涉及到的知识提前进行预习,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有些遗忘的知识通过预习加强记忆,并且进一步查找自己的漏洞和比较薄弱的环节。在预习中能够在新的高度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

其次,在预习自学之后,接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释疑。学生在确定了薄弱环节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释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问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再者,教师点评环节也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针对一些典型的问题,教师可以对思路、方法和技巧进行集中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特别对一些重要性的题目或学生错误率集中的题目,进行加强性的讲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讲解之后还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和整理。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反思巩固,这一点在复习教学中也很重要。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对复习过程进行反思,对复习课上的系统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在下次复习时注意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针对错题进行复习

教案在复习课上要特别注意学生平时出错的题,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复习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教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汇总、分类和总结,然后进行集中性的错题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不再犯此类错误。

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类题目中,许多学生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题进行搜集和汇总,然后对出错的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一些因为审题或者计算出错的题,教师只要进行强调就可以;对于因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这类的错误,教师要作为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哪里出错了,错在哪了,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避免错误的出现。

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当学生遇到难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这类问题的思路和解法。教师可以提出重点和关键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练习。

四、精心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包括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无论是在中考、高考还是大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验是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的不完备,导致很多老师将实验搬到课堂上来讲,而不是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做。即使有些学校具备实验条件,但是过于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用谈什么实验创新了,这造成了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验前反复强调要按步骤进行实验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以寻找切实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重视化学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验过程

目前,中考仍然以笔试的形式对化学实验进行考试,只要学生熟记化学知识,就能够很顺利的将实验题目填写正确,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够体现实际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只注重实验结果,从而造成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将重点实验的步骤、结果背诵下来,以备在考试中用到。另外,即使化学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教师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向学生交代清楚之后,一般不在做过多的指导,只要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验就行了,实验完成后,教师会对每个学生或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验结果给每位学生打分,这种只重视实验结果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材及实验册的内容设计不合理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和实验册中的题目一般比较偏重客观题型,对于主观题型涉及的非常少。这些客观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化学实验,然后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器具、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可能是填空题、也可能是选择题,这些客观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导致学生只能对教材上的化学实验或化学知识死记硬背,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长期都是死背实验,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如果给学生出一道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没有头绪。

(三)教师对化学实验缺乏探索

据笔者观察,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实验知识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局限于教材和实验手册,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器具也是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或实验手册的要求进行选择,而没有认真开展研究。对于实验手册上关于步骤、方法和器具的选择从来没有思考过或质疑过,比如步骤顺序改变一下或者增加或者减少一个步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选择另一种实验方法会不会提高实验效率、选用功能相似的实验器具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等都是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

(四)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目前,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普遍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任务紧。初中化学是中考的必考课程,考试内容涉及的比较广泛,导致很多教师忙着赶进度,防止临近中考时重点内容还没有讲完,有的教师是希望早点把化学知识讲完,然后腾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所以,任务紧造成了很多教师没办法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而是选择将实验搬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实验技能水平低。

(五)忽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的化学实验手册不能够完整的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述出来,或者将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表述为实验现象;一些学生不能够严谨的使用各种化学概念,往往将相近但是存在区别的概念互相使用;还有一些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不能够很好的描述出来,即使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写出来却是另一回事,或者扯了半天也没有将重点表述出来。对于以上表述方面的问题,教师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只要看实验报告填满了就给一个不错的评分,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化学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要想不断的丰富、扩展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再回过头来理解化学知识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其次,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学生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探索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行现代化教学方法

由于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很多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往往会放弃让学生做一些危险的实验,而是将实验搬到课堂上讲解,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造成很多学生害怕做化学实验。所以,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制作成录像或者动画,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等学生熟练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方法,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发生危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案,首先,让学生对实验做好预习,充分把握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在实际动手做实验时可以信手拈来;其次,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比如增加实验步骤或者改变实验方法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其探索精神;最后,实验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经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