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课中的劳动教育

时间:2023-07-13 16:44:03

导语:在科学课中的劳动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课中的劳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探究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04-02

一、前言

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对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在于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动脑思考与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有了提高。小学是国家教育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生一生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发现问题的敏感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自身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劳动与技术课程

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的必备生存素质。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领域,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调整与创新,不断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项操作性强、应用能力要求高的科目。对于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与劳动品质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化大环境内,对于学生技术性操作动手能力的关注,不仅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有着关键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对于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说,不仅要立足于劳动本身,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重要品质,同时还要立足于开发学生智力,通过动手来促进动脑,借由动脑来拓展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范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小型实验项目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中,增强其求知欲,扩大其好奇心,发展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动脑,善于动脑,从而提高学生探究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如何做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1.教学创新。一切的教学创新都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促进力是无穷的,在学习与实践中,一个有兴趣的学生看到的都是快乐,而一个没有兴趣的学生只会觉得负担繁重。基于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对小学生天性好奇的本性加以引导,正确地带领学生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东西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重趣味性,重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熟悉又新奇,好玩又奥秘无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欲望。为了达到良好的创新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化。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接,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进行“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教师拿出各种各样的叶子,展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叶子,很容易腐烂,怎么样才能使它们能够永久得保存呢?对于这类发散性思维,教师应注重以褒扬为主,重视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扩宽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让课本内容从学生自己的脑子里想出来、说出来、做出来。课前我们搜集了很多植物,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植物标本。请大家想一想:制作植物标本有什么用呢?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深度,也摆脱了传统教学下以课本为纲的机械式灌输。也只有良好的教学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思维桎梏,发散思维,进而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教学评价。一门课程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就决定了其教学的主体方向与教学重点的划分。基于此,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要进行教学评价上的探究化。也就是说,要以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为主,以鼓励和褒扬为主,让学生在表扬中得到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才是教学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就学生的动手结果进行评价,而应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与观察,再来进行评价。当然,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了优秀成果的学生也应进行赞赏。但总的来说,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把学生动手与动脑所得的经验同时进行关注,不能失之于片面。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积极学习的教学氛围,也才能够让不同性格与水平的学生在操作中得到各自积极的评价。

3.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通过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在这一内容上,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育情况来进行课堂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欲望。如在进行《制作风筝》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和大家讲风筝又叫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玩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和放飞风筝,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等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纸片风筝的制作,分两节课来讲,学生较快掌握了纸片风筝的折叠方法,顺利做成了漂亮的风筝,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放飞的快乐。在风筝制作上,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削竹篾,削竹篾能手脑并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繁重的准备工作。为防备学生受伤,我还准备了创可贴备用。

另外,在进行《彩带编制》的教学时,教师也应脱离传统教学的桎梏,让学生进行自行想象。在进行基本材料的操作教授后,教会学生相应的制作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之后,就可以放由学生进行创作。结果学生给的作品原料各式各样: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进行了一次海选,让学生之间进行投票,评出公认的最佳作品,学生们的审美与关注点也不同,整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在最后,还为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拍照,不仅增强了仪式感,也让学生感觉到更深意义上的成就感,也就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在此目的下,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科学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两方面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来抓。把教学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丰富作为一项日常教学任务来做,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把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课堂延伸出去,让学生在实践学会观察、发现、分析、理解、动手、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培养具有探究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东,倪静川.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试论小学劳技教育中的审美熏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4).

第2篇

我国在小学、中学分别设立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立是我国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原来的教育对学生的技能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的状况,已不适应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就开设了技术类课程,它与科学课程(理、化、生)是并重的。例如,西方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中岗位的淘汰率十分高,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也较高。最近,德国对失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失业人员中,以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为主。我国由于生产的发展,已出现了因职工的技术素质不高致使先进设备无法使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职工的技术素质的要求也将提高。生产的发展要求提高国民的技术素质,首先反映在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上,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生产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教育的提前量。教育工作不能等到需要某种人才时再着手培养,必须预测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前为社会作好准备。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担负着造就未来劳动者的重任,应当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生产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即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技术教育则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进而进行一些初级的职业技术预备教育,即培养他们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应当注意到,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还有个共同之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者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即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技能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学科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所学习的技术理论知识也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的操作技能则属于操作技术,它以动手能力为主。

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都是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和体能水平,小学劳动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为主,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逐步增加技术知识的含量;在初中,则是劳动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并重;到了高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体能水平,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因而,高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为主,兼顾劳动素质的培养。总的来说,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理论和技能,掌握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并培养学习技术的兴趣。还应注意到一点,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不属于职业教育,它们只能为进一步进行职业教育打下基矗但是,由于各地大部分学生不能升学,而要在当地就业(即使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而,培养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学生,对当地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

(一)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侧重就业的学生进行一些职业预备教育。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也有不少曲折,但是总的情况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的开课率较高,初中次之,高中的开课率最低。

从现在开设的劳动技术课项目来看,可以发现“电子制作技术”、“英文打字”、“电工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项目开设得较多。其原因是这些项目的科技含量较高或是与物理、英语等文化学科的教学有较密切的联系,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这些项目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接近,实用性又较强,开设这些项目的社会阻力较小,学生家长容易接受。

在中学开设的劳动技术课教学项目的科技含量的大小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科技含量较高是指:学习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为基础,又不需要学生掌握高深的科学理论,而是与学生的文化水平相适应;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教学一些现代技术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当然,学习科技含量较高的技能,也需要一些基本劳动生产技能做基础,就是说,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还是需要学习的。

主张在中学劳动技术课中设一些科技含量较低项目的同志,主要是从大纲的可行性来考虑的。他们认为目前一些学校未能开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开设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可以转变这种状况。主张在中学开设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同志认为,目前劳动技术课开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影响认识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经济与师资问题;三是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转贴于

1.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从我们近期的调查来看,全国在高中三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学校是极少数。三年级下学期开课的几乎没有。校长们公开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与中考。很多地区反映,高考与中考的录取率是评定各地教委领导和校长政绩的最重要的指标,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地区给学校规定了高考指标;有的地区,甚至对下属县市按高考成绩排定开会座次和发言顺序。由于劳动技术课不是高考与中考项目,有些地区甚至不进行考查,不少学校对劳动技术课采取应付的态度。就是劳动技术课开设较好的省市,应试教育的阴影也始终影响着劳动技术课的开设。

2.经济与师资问题

经济与师资问题是始终困扰劳动技术课开设的一个大问题。经济问题与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中央和地方对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没有制定必要的政策有关。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设施与日常教学经费至今没有可靠来源,基本上是靠学校自己筹款解决。有些地方每年给劳动技术课拨专款,但据了解大部分用于购买计算机,真正用于劳动技术课的经费少得可怜。就是在一些劳动技术课开设较好的学校,劳动技术课的日常经费,特别是设备的维修费与学生的学具费的开支也感困难。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劳动技术课开设十多年了,在我国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这个专业设置。有些热心于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大学领导希望开设这个专业,得到的回答是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没有这个专业,不能开设。大学不开设劳动技术专业也有客观原因,就是大学也没有师资和教材,特别是,由于现行大纲所规定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较低,按现行大纲的要求也很难设计大学课程;另外,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法,大学更很少有人来研究这个问题。如果现在大学还不来考虑这个问题,不投入力量来研究劳动技术课教师的培养,到本世纪末,劳动技术课教师的培养问题仍然提不到日程上来,这将影响到劳动技术课的开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某些学校不开设劳动技术课不一定是因经济困难,很多重点高中就没有开设劳动技术课,或是以“程序设计”、“画法几何”(名为“制图”)代替劳动技术课。开设什么项目,不能从少数学校是否有条件开课来考虑,而应由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确定。目前,由于中学劳动技术课所开设的项目是低层次的,科技含量较低,不少人士认为这些内容没必要在中学学习,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劳动技术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学校开课的积极性,也使得劳动技术课难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只有提高劳动技术课的科技含量,劳动技术课才能取得它应有的地位,地方和教育部门才愿意向劳动技术课投资。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辽阳市进行《英文打字》试教验收时,参加验收的乡领导在了解到学习英文打字的目的和作用后,当场拍板购买够一个班教学用的打字机。他们说,我们虽是受灾地区,经济比较困难,但我们乡要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的人才。事实上,影响劳动技术课开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识问题,既有领导的认识问题,也有基层的认识问题。某市在我国不能算是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投资3000万元购置了计算机(不包括学校自筹经费部分),每个学校30台,但劳动技术课教学却缺少必要的经费。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领导对两个学科的不同认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