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时间:2023-07-14 16:35:46

导语:在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服务创新 探究

档案管理是我国档案事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并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切实的服务。而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服务意识的缺乏、服务内容的匮乏,势必降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正因如此积极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是档案管理者首要落实的工作任务,也是档案事业工作中急需探究的问题。

一、分析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

1.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一直以来,高校管理者都将本校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对档案资料的储藏和保管,只有达到资料不遗失、内容不外泄、信息能够查询到以及可以外调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现实价值的埋没,此时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重在说,档案资料的排列、管理以及应用流于形式化”的格局;

2.管理方式与手段滞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者都不是专业人员,也没有被定期的去组织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此时他们对档案资料管理的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先进性也是必然的,再加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充分,因此,在对档案资料进行采集、鉴别、整理、归档等工序之时漏洞百出,有的管理员可能会因为错过最佳的资料采集时间而没有将关键性的档案资料收集到档案馆内,这对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与运行造成阻碍;

3.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经费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高校档案馆内硬件设施不足,难以满足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需求,最终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此外经费投入不足还体现在高校没有对档案馆内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以及保养,设备的更新更是无从谈起,那么经费投入量不够便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的对策

1.转变管理观念是服务创新的基础

半封闭档案资源管理环境的建设,导致档案管理者出现观念陈旧、死板、服务理念弱化与淡薄的思维模式,因此,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的目标,使管理者观念发生转型是必要的,只有这样建档、管档、查询以及归档工作环节才不会生硬化,管理者积极的对档案资源进行挖掘;为了全面优化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应该积极的运用开放式、个性化等多样化的服务手段。

档案管理者管理理念的转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一是思维方式上的创新,不再是坐等用户上门,而是坚持“用户至上、主动效劳”的服务原则;二是以开放式的服务观念代替封闭化的服务观念,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内部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把档案管理工作与高校各项活动相互渗透,不断地拓展档案资料推广的范围,将为社会群体和广大公众提供高校档案资源这一服务内容看做是分内职责;三是为了使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创新的目标,管理者不应该仅仅凭借传统经验开展管理工作,依据工作职能变化的情况,对服务领域进行拓展同时对服务对象提出全新的标准;

2.建设健全现代化服务体系是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关键

此时要求档案管理者具有标准化的执业技能,同时对计算机系统能有效的操控,这样就可以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辅助下,使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转型为现代化管理方式,此时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势必会大幅度的提升;

为了建立健全现代化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快对高校档案网页构建的速率,不断的填充网站的内容,而档案网页的构建是建立在用户需求基础上的,适时的为使用者提供切实的服务,例如信息介绍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档案馆的实况、具体服务项目以及方案管理程序等,现代化服务体系中的信息咨询服务可以使用户在档案管理网页上借助E-mail等渠道,能够与档案管理者实现信息沟通的目标;服务内容还包括对信息的开发、网络导航等;另一方面是全面落实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首先做好对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档案管理者对档案资料有序整理,分级鉴别;继而落实档案进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在高校校园网的辅助下,使电子档案文件在网上落实传递、保管、立卷、归档以及查找等工作更具便捷性。

3.完善档案管理方式以及实现服务内容的创新

此时要求高校档案管理者明确不同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本校档案管理服务提出有效的策略,使档案管理人员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去达到共同追求的目标,服务内容上的创新是指高校档案管理的结构参照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调度与改进,扩大档案资源征集以及接纳的范畴,最终落实高校档案结构体系框架的完善工作,此时多样式的服务形式并存,共同推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快速、有效发展。

三、探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发挥的意义

概括的讲,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创新是高校教学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运转的基础条件,服务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管理者在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的进程中,势必会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但是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档案管理模式就会逐渐的与本校教育管理形式建立有效的纽带,此时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切实的为高校教育服务,那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彰显服务性与创新性的光辉,为高校整体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服务理念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也是推动其自身稳定而有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作者对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面貌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管理服务创新发挥的现实意义,认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创新将会成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这条任重道远的档案资源管理的历程中,管理者应该树立时刻创新的思维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的应用新兴的管理手段,有放矢的服务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散发出异样的光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并日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迅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档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1.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

第一,高校的馆藏模式由传统单一的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化。过去,纸张一直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和媒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应用,产生了电子档案,电子文件是依赖计算机数字设备、传输和处理的文件,电子档案是电子文件归档保存的形式,它必须满足档案的一切要求。这种电子档案真正实现了海量存储。

第二,高校档案管理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由于各高校办学条件、经费状况千差万别,从而影响着设备的合理配备,档案网络建设参差不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网络化建设工作,根据自身的需要、特点及条件自主进行高校档案馆(室)局域网与校园网、互联网等的链接。

第三,高校档案馆(室)档案服务模式多样化。这表现在,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转变,管理范围扩大化、管理方法智能化,由此带来服务模式的多途径拓展。但仍有部分档案工作者观念陈旧,“重收集轻开发”、“重保管轻利用”,满足于“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等传统做法。

2.当前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的差距

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档案工作者对文件与档案间的联系、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等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档案的管理应该涵盖文件的生成、流传到归宿的全过程;档案人员的视角和职责应该从文件的归宿拓展至文件的“源”与“流”。档案界的同仁们也正在努力实践与探索。但目前大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是处于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后端管理方式。而归档前的文件管理工作由文书处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产生了以下问题:

第一,文件的制成材料问题。如纸张的质量不符合要求,规格大小不一;油墨等书写材料达不到质量标准;书写或修改文件使用圆珠笔、铅笔等,造成归档后的档案材料规格不统一、质量不达标。

第二,信息要素记录的规范化和完整性问题。有些文件在形成过程中,领导的签发日期与文件的落款日期不一致;文件的附件未在文件中注明或虽有注明但归档时只把正文归了档,而附件却下落不明;一些重要的文件报表到归档时只留下了报表通知,而报表中的数据却早已不见;还有的重要会议记录的记录项目不完整等等。

第三,文书处理程序混乱问题。文件的运行路线不明确,造成一些文件运转途中搁浅;文件的登记制度不健全,致使归档时账物不符。

第四,归档材料不齐全。由于不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及其管理工作动向,因此无法掌握文件信息产生、运转的过程、范围及其时间,只能被动地“收集”档案,因此归档率受到了影响。

第五,电子文档的原始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电子文件的出现,使档案存在形式与管理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具有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使档案信息存在的形态呈多样化趋势。因此,电子文件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修改,而且失去了固定形式,从而使得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作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尚不能对其进行过程监控和管理,使得电子文件随意性大,无论是其内容的真实性还是其数据的可靠性均得不到保障。

3.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创新服务手段,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服务民生。高校档案管理服务部门把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采取多途径接收、征集档案和主动记录等多项措施并举,使馆藏档案大幅度增长,馆藏结构不断改善,尤其是加强照片档案、多媒体档案、实物档案接收与管理,建立以教学、科研档案为主体,兼顾 其他类别档案的内容结构体系,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科研档案、毕业论文等渐渐构成高校档案体系的主要内容。为广大教职工申报职称、学术交流服务。为用户提供养老保险、出具学生在校成绩、补办学历证明等有偿服务。

其次,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服务。这应该成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档案管理服务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再次,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再次,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由网络版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的差异,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第一时间收集到电子文件的归档。最后,开展在线服务。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信,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讯服务。

第二,拓展服务领域,适应社会发展。首先,积极开展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由主要为高校内部的服务转化为向社会全方位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要必然将被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其次,转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重心。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重心应该体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悟性、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效率之中,应该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而不再是单纯的档案保管员。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而应该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应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储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再次,加强横向联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剧烈增长,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最后,构建新的档案网络与检索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在部门局域网或Internet中实现档案的远程服务,应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应有作用。高校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利用馆藏精心筹办校史展览,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开展档案宣传、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形式。

4.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高校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将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管理模式会进一步推动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以时不待我的精神状态抓紧自身的学习提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蔚.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服务创新的措施[J].档案时空.2013(08)

第3篇

(赤峰学院 科技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推动高校发展、加强高校建设过程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高校维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阻碍,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服务方面缺乏充分的研究和创新.其中包括:缺乏服务意识;管理、方式等等的研究和创新,导致整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受到阻滞,拉低工作效率,影响其工作质量.因此,本文就服务意识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与研究,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在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多方面进行创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意识;高校档案管理;解决对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42-03

档案管理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一部分,它通过档案室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为有需求的人或团体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了充分体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高校领导以及所有工作人员需充分明白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加强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对相关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手段进行创新和研究,将服务工作做到最好.

但就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而言,它的情况并不理想,由于高校对服务意识缺乏创新,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意识落后、服务设备的不完善与缺乏、高校档案的循环利用性极低.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理论知识研究出发,首先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再通过实践来得出相关结论,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将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价值性的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从而变成一种具有高校历史性见证的产物,为师生对学校的认知提供有利条件.就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而言,它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在高校管理中地位不高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却存在不受重视、地位不高的问题,与其他高校管理工作相比,毫无地位可言,因此容易被人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阻滞.

1.2 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化、信息数字化等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得到普及,然而少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管理形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存在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由于高校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信息也越来越多,纸质档案所需的保存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资源的浪费,且不利于进行有效管理.(2)纸质档案不利于长期保存,将会影响高校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高校档案资源的丢失.(3)纸质档案的整体与收集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1.3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现状

1.3.1 人员分配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分配环节,缺乏科学性,为档案管理工作安排的工作人员数量太少,甚至只安排一个工作人员,影响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1.3.2 缺乏基本职业素养

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够,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工作基本素养.主要表现在: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态度懒散、不够仔细认真、耐心不够等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工作的疏忽,造成档案遗失、档案信息记录错误等现象,无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让其变得可有可无,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被学校领导、师生们所重视.

1.3.3 缺乏专业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化、信息数字化等技术在众多领域已进行了普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的高效、技术性特征,一般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专业的技术人员必不可少,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它们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无法将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完美融合,拖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阻碍其进行有效发展.

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

2.1 服务意识不够

服务意识不够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大部分高校而言,它们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浪费服务对象们的时间、精力.没有做到“以服务对象为主”的原则,无法体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价值.这类问题的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工作人员缺乏基本工作素养,工作意识不足,导致其态度马虎,行为懒散;服务意识不够,无法遵守服务原则,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足,对工作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没有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2)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需求不清晰,造成工作人员无法顺利开展服务工作.(3)高校师生不及时给予有效建议,助长工作人员懒散的气焰.

2.2 服务管理不够完善

服务管理,即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的管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不到位、不完善,具体体现在:(1)缺乏一套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原本的服务管理体系无法支撑目前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导致整个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影响在服务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管理.(2)服务管理缺乏具体化.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太过形式化,缺乏具体的管理模式,平常太过简单化,抱着草草了事的心态,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监督检查,而稍稍重视,之后又维持现状.(3)服务思路不清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服务思路不清晰,影响工作的正常落实,缺乏主动意识性,无法给予服务工作有效性建议.使得服务管理工作无法进行具体落实,缺乏具体化.

2.3 服务方法不全面,太过单一

就目前现状而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方法,以人工服务为主,以信息搜索、查询为辅,但这仅仅针对于网络设备完善、基本网络服务已启动、高校档案资料已完整入库的高校,少数无法适应社会变化、没有及时进行资料更新的高校就只能依靠单一的服务方法进行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然而,由于纸质档案种类数量繁多且信息量过大,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数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无法给予服务对象优质的服务,无法确保服务质量,达不到服务对象的目的,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服务管理工作的失职.

2.4 未开展服务研究

服务工作本身就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使之不断优化和进步,然而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没有为其开展服务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提升其服务管理水平,无法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如下:(1)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2)服务管理不到位.(3)工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够.

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研究需要高校的每一个人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完善服务方式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对服务管理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为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作贡献.

3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服务方面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为了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第一个需要强化提升的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其中包括责任认知意识和工作意识.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职责所在,明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原本懒散的工作度,提高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然后用最大工作热忱去创造自我价值,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全面的服务.最终达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目的.

3.2 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

为了方便高效管理工作中服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管理制度,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在有效开展服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以达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目的.通过服务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同时也可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方便服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3.3 创新服务思路,采用多种服务方式

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创新服务思路,运用不同的服务方式进行工作.(1)提高工作人员对服务管理的相关认知.(2)引进外校先进的服务方式.(3)强化、完善工作人员的服务思路.(4)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3.4 引进国外高校先进的服务管理方式,时常进行人才交流

国内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远不如国外的先进,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比国内高,他们将高校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的荣誉体现和办学成果体现,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且国外的档案管理人才充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时常与国外尽心个人才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完善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管理制度,同时,促进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5 增加基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

结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基础设备水平,不断进行更新.用最全面的基础设备结合理论知识,将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服务管理做到最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4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

4.1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创新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了与时俱进,迎合现代化的教育潮流,就必须对高校档案管理进行不断创新,而意识创新作为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只有通过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意识进行创新,才能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

为此,应将创新精神贯穿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强工作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从行为认知上改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将原本被动的服务意识变成主动,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不断强化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的创新

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不断地进行档案资料和信息的更新,并加入全新的档案内容和信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有计划地对档案资源进行实时收集和更新,使其更实时、高效地为服务对象提供需求和服务.

4.3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原先传统的服务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掘高校自身的潜能,结合自身所有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论,不断进行完善、创新,采用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将服务内容提升等级,以达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目标.

4.4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

4.4.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机构

充分利用高校原有的有利因素,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机构,将最全面、完整的高校档案资料信息上传到自身的局域网内,设置网络查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及时地进行信息查询,让网络变成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方式.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另外还需加强网络的安全建设,确保高校资源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4.2 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

为了与时俱进,应和社会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应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现代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系统,不断更新现代化基础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等基础设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服务意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以及在服务方面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促进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珊.基于服务意识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8).

〔2〕王立新.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几种意识和能力[J].科技咨询,2012(9).

〔3〕林珍梅.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与服务[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6).

第4篇

(一)信息化服务是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效率,实现查询快速化、信息管理标准化、证明出具规范化、数据统计准确化等目标。有利于推进档案数字化,为跨地区档案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以人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整个过程。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是针对组织或个体独立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服务更多的人群,进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信息化服务是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有益补充。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弃档、篡改档、保管不严及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等弊端日益凸显,这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及档案信息参考价值的有效发挥等。因此,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探讨,有利于完善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二、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现况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我国的人事档案是由各级组织人社部门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伴随着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形成,我国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组成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框架初成,他为各级各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性作用。

(二)人事档案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服务模式发展。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就是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达到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服务效率及质量和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开发与利用价值的目的。具体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等技术对人员档案信息进行记录及跟踪,并进行综合分析,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摒弃了传统人事档案管理薄弱、内容陈旧、信息不准确、服务效率低等弊端。

三、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从我国各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部分单位存在着招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随意、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混乱等现象,这影响了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及人事档案价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管理与服务体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当前许多部门(机构)尤其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管理设施、场地等不符合规定,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而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低下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快节奏的人事工作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影响着档案管理人与记载人整体工作进展与个人的事业发展。

(三)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低,档案价值功能弱化。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需要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等与之相匹配,而许多单位这些都不健全,导致了材料收集归档不全、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可靠性降低、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等现象的发生。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的那种纸质信息记录,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低,即使部分利用了也只是滞留在低水平运转,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应有功能。

四、以人文本,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优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广泛宣传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社会知晓度。一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各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既要强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及重要性的认识,更要注重培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业务素质,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建立严格的工作人员录(聘)用制度,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三是要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营造社会认知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体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要定期开展专职人员的技能培训,不仅是档案专业知识方面的,还要包括计算机及互联网等应用技能,以满足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

第5篇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及时、全面掌握单位整体情况的基础,是分析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基础。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及经验的丰富,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满足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后的运营管理需求。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2.1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的掌握确定工作方向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中,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档案管理创新途径及内容,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确定工作方向。以具有针对性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创新途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不足、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及方向应针对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2.2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求及管理制度评价结论,确定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方向与内容。针对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及岗位机构设置情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对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

2.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事业单位档案利用率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利用率较低,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制作档案部门网页,并增强网上信息检索功能。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与运用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档案使用率、提高档案服务手段及服务水平。另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在线服务系统,针对现代办公自动化现状,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2.4创新档案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需要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此,现代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创新中还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共享。针对事业单位间的合作需求、建立联合目录及共享体系。通过联合目录方式的应用,使事业单位间能够了解相互档案资源情况。并以互联网数字化档案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

2.5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我国事业单位还需要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实施现状、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时间,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

2.6强化保密机制创新,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面临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创新需求。根据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安全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密机制。通过信息拷贝、信息传输等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档案管理人员保密工作。同时,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的使用等进行强化,避免数据库及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保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

3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方案评测体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中,必须建立创新方案评测体系。通过创新方案评测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创新内容等进行评测分析。确保创新途径及创新内容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避免创新方案编制不合理、内容不合理等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使用人员、单位精英管理人员的参与,保障评测体系能够对创新方案进行有效评测,确保档案管理及使用目标的实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创新奖励机制的建立,以奖励刺激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发挥创新主动性,保障创新方案及创新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化。

4结论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电子载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要实行“三个转变”:一是服务内容的创新,从档案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二是服务方式的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三是服务手段的创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并日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迅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等项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档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

高校档案形成于高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是反映学校历史面貌和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实践证明,高校档案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管理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学校权益、展示学校辉煌业绩等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办好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建设的整体风貌。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

高校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实体,它的作用发挥并不是主动的,而是潜在的,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电子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档案的手工操作速度慢,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当今时代,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档案工作中,计算机的介入改变了档案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历史,大量简单、重复的手工劳动逐渐由计算机取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网络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也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是新的电子载体(材料)的出现和应用。纸张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是档案工作唯一的载体,录音带、录像带只是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后,新型载体大量出现,如磁带、磁盘、激光视盘、电子文件以及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等。电子载体的应用使档案管理的手段从纸质走向电子媒介,过去的一些纸质资料被现代的计算机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所替代。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输出形式多样的强大功能,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完善、更便捷。

三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完善的校园网,校园网的产生使档案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改传统的手工操作为电子文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利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电子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再始终面对档案本身实施一系列管理活动,而是直接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馆藏超时空化、服务有线化”,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既方便又快捷,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共享。

三、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服务内容创新,从档案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能只是将档案收集起来便万事大吉,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通过不断完善、丰富、创新工作内容,推动服务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高校的档案资源就像一座宝库。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利用为中心”的档案工作指导方针,加大档案编研的工作力度。档案编研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提供信息的系统性、编研成果的创造性等优势在经济建设中的很多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资源作用,适时把相关的信息转化成编研成果,直接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从而使编研成果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服务方式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应立足馆藏、面向未来,大胆改革现有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化、开放性上下大力气,建立管理科学、反应敏捷、运行灵活的管理体制,改变“重保管、轻利用”的做法,将重点放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努力实现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优质高效化。档案管理者要强化参与意识,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发展动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熟悉教研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了解和掌握教职工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同时,在档案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加强高校档案馆和地方综合档案馆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广泛开展联机检索等业务,互通信息,促进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联合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服务手段创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档案服务工作创新的载体,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加速融合发展,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是21世纪档案业务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统一进行处理、存储,实现同一事物的多种形式表现,从而改变传统的档案信息利用只能着眼于纸张文字材料的单一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多彩的编研形式呈现给读者。同时,加强档案馆信息网络建设,在因特网上建立档案信息主页,搞好网络化服务,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为利用者提供丰富鲜活的档案信息;按照信息化标准建成的档案馆,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这种档案馆信息网络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查询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信息量少、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息利用局限于资料发放围墙之内的不利状况。

参考文献

[1]卢慧军.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李华.对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电子载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要实行“三个转变”:一是服务内容的创新,从档案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二是服务方式的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三是服务手段的创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并日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迅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等项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档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

    高校档案形成于高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是反映学校历史面貌和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实践证明,高校档案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管理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学校权益、展示学校辉煌业绩等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办好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建设的整体风貌。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丁钡慕锥?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

    高校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实体,它的作用发挥并不是主动的,而是潜在的,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电子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档案的手工操作速度慢,不能适应人们的要求。当今时代,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档案工作中,计算机的介入改变了档案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历史,大量简单、重复的手工劳动逐渐由计算机取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网络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也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是新的电子载体(材料)的出现和应用。纸张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是档案工作唯一的载体,录音带、录像带只是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后,新型载体大量出现,如磁带、磁盘、激光视盘、电子文件以及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等。电子载体的应用使档案管理的手段从纸质走向电子媒介,过去的一些纸质资料被现代的计算机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所替代。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输出形式多样的强大功能,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完善、更便捷。

    三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完善的校园网,校园网的产生使档案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改传统的手工操作为电子文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利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电子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再始终面对档案本身实施一系列管理活动,而是直接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馆藏超时空化、服务有线化”,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既方便又快捷,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共享。

    三、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服务内容创新,从档案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高校档案工作者不能只是将档案收集起来便万事大吉,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通过不断完善、丰富、创新工作内容,推动服务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高校的档案资源就像一座宝库。高校档案工作者要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利用为中心”的档案工作指导方针,加大档案编研的工作力度。档案编研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提供信息的系统性、编研成果的创造性等优势在经济建设中的很多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资源作用,适时把相关的信息转化成编研成果,直接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从而使编研成果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服务方式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应立足馆藏、面向未来,大胆改革现有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化、开放性上下大力气,建立管理科学、反应敏捷、运行灵活的管理体制,改变“重保管、轻利用”的做法,将重点放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努力实现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优质高效化。档案管理者要强化参与意识,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发展动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熟悉教研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了解和掌握教职工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同时,在档案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加强高校档案馆和地方综合档案馆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广泛开展联机检索等业务,互通信息,促进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联合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服务手段创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档案服务工作创新的载体,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加速融合发展,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是21世纪档案业务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统一进行处理、存储,实现同一事物的多种形式表现,从而改变传统的档案信息利用只能着眼于纸张文字材料的单一表现方式,将更加丰富多彩的编研形式呈现给读者。同时,加强档案馆信息网络建设,在因特网上建立档案信息主页,搞好网络化服务,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为利用者提供丰富鲜活的档案信息;按照信息化标准建成的档案馆,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这种档案馆信息网络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查询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信息量少、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信息利用局限于资料发放围墙之内的不利状况。

    参考文献:

    [1]卢慧军.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李华.对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

第8篇

【关键词】金融档案外包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迅猛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金融业务档案。如何对金融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其便于利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犯罪等,成为金融档案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在金融机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档案是指各金融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各金融机构文书部门产生的文书档案;会计、基建部门产生的各类专业档案;信贷部门产生的信贷档案;客户办理业务时留存的各类表单、资料、合同以及其他工作中产生的文字、图表、光盘、磁盘等材料。金融机构的文书档案中有工作计划、目标、规章制度、会议记录、总结、业务文件材料等等,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金融机构的会计档案种类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其他类,是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发放贷款或内部财务管理产生的,真实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反映了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的状况,这些重要的会计资料如发生丢失、损毁等现象,将会给国家和金融机构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是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的重要文件和凭据,它是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依法收贷、化解不良资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依据。金融机构其他各类档案也是金融机构的重要历史资料,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档案是金融机构运营发展的历史记录,它与金融机构的各项管理活动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犯罪、诈骗、违约等也大量产生,而金融档案在为防止这些不良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资金风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一)基础设施不达标

档案库房是保存档案的场所和基础设施,是一种特殊性建筑,要求具有防高温、防潮、防光、防有害气体等功能。库房内还要求配备设施包括消防设施、空气调节设施、专用档案装具、监控防盗设施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档案的保管效果。而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档案库房,而如果金融机构自行建造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因此金融机构往往利用办公用房作为档案库房,导致有的金融机构现有的档案库房面积偏小,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不全;有的金融机构档案库接近水源,档案受潮、霉变情况时有发生;有的金融机构办公、阅档、库房合并使用,用纸箱、麻袋来装重要的档案资料;有的金融机构甚至将档案和杂物堆放在一起,导致重要的档案资料被当作废品卖掉等情况的出现。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都是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服务的,在各项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档案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金融机构多方面、多层次信息的体现,反映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把这些档案分成若干块管理,既不科学又不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的集中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除少数金融机构实现了档案的真正集中管理,大多金融机构各类档案往往按形成部门和档案来源分散保管,比如:文书档案由办公室保管,会计档案由会计部门保管,信贷档案由信贷部门保管,其他档案也由产生部门自行保管,分支机构产生的各类档案也由分支机构的内设各部门分头保管,没有将本单位所形成的档案按整体来进行管理,更缺乏统一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这些情况势必造成档案管理和使用的不便,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对较弱,也容易出现人为方面的问题。因此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发展规划,采用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保密,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三)制度建设滞后

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单位建立档案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机构制定规范的档案工作制度,对自身档案工作起着约束和导向作用,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金融行业的特点,目前金融机构各类档案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各门类档案的管理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在制度建设上,有的单位虽然制度有档案管理办法,但存在内容不全,没有涉及档案的统计、保密、利用等方面内容的情况;有的单位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现成制度的情况,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不便于执行;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沿用老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注意对制度的完善修改,使制度的规定脱离了实际,不能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在档案整理上,有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执行上级单位的标准,有的金融机构则执行地方档案局的标准,有的金融机构则执行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使得档案规范化管理步履艰难。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档案质量的好坏。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身兼数职,变动频繁,新手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档案理论知识,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都是一个人摸索着干,无法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加上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档案整理上往往出现分类、整理规则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前一年度和后一年度档案整理方法完全不同,无规律可循,档案编号错号、漏号、跳号现象时有发生,应该归入上一年度的档案却归入下一年度,档案随意查阅,只满足于档案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停留在你查我调的阶段,更不要说去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研究档案的开发利用等了。

三、解决金融机构档案管理困境的途径

随着现代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遇到新矛盾、新问题。纸质档案海量增长,受到场地与资金限制,档案堆积如山,金融机构每年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维护;由于库房紧张,档案占用办公室的面积,为此金融机构要付出昂贵的租金或同值的机会成本;由于人手不足、无专业人才等问题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其自身产生的金融档案无精力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档案的管理不善,导致重要的档案文件损坏、丢失,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业绩和管理。而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于单个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增加非核心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因此,无标准档案库房、整理不规范、大量积压、查找困难,利用率低,是现阶段金融机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木桶理论”主张经济主体要找准自己的经营优势,也就是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则交给别人。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是最基本的商业操作规则,国际金融业正通过金融服务外包的方式实践着这一规则。金融服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是最基本的商业操作规则,国际金融业正通过金融服务外包的方式实践着这一规则。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分工与运作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对客户而言,从外包中得到的利益主要有成本的节约、质量的提高、服务速度的加快,以及使企业更多关注于核心业务,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金融机构可以将其非核心业务中的档案管理业务交给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来进行集中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工具,将金融档案管理中的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按照集中的模式进行整合,使得金融档案管理规范、便于利用,使金融机构可以节约成本,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优化其市场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金融机构档案的外包管理,最大优势在于通过一定的专业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让金融机构更多关注核心业务,继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档案外包集中管理成为解决金融机构档案管理难题的唯一出路。

四、国内外先进经验

在国外,档案中介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套公认的运作规则和模式。美国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就是由私人创办的档案寄存机构,配有现代化的文件存储设施,专门为企业提供档案的寄存服务,尤其可为新型载体文件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2000年11月由美国银行、摩根大银行与IBM公司共同合资设立的Viewpoint Archive Service公司可以说是应运档案管理业务外包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它专门提供支票影像档案的存储与查询服务。2002年底,美国第三大信息管理与档案文件保管企业Guarantee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文件保管寄存服务。

在国内,也有不少档案中介组织为社会提供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等服务。1993就已成立的上海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是我国较早的一家档案中介机构;北京碧海兰台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文件档案管理服务中心、深圳市档案寄存中心等档案中介机构也承担了大量的档案劳务性工作。西安银博科技发展公司数据信息中心是主要从事银行、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文件档案的数字化工程及后续维护与加工服务的机构。近年来,他们先后为多家单位提供档案数据的扫描录入服务,包括建行陕西省分行会计稽核中心的扫描补录、个人住房档案合同收件及扫描、个人贷款档案扫描录入等外包服务。

五、南京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与利用模式

虽然上述档案中介机构的成立解决了一些单位、部门档案外包的需求,但专门为金融机构服务的档案中介机构还是寥寥无几。金融档案由于存在着安全性、保密性、稳定性等问题,对将重要的档案资料交给社会上一般的档案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也还存在着担忧与顾虑。2008年,具有金融服务职能的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所属南京金融票据中心为南京地区金融机构建立了金融档案管理中心这一档案中介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开展金融档案管理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较更完善的金融档案外包服务。

(一)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档案管理服务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提供的档案管理服务包括寄存和托管两种模式。档案的寄存,是指由档案管理中心提供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库房和装具进行存放,并负责库房的日常管理,档案的整理、调阅等由寄存者负责。档案的托管,是指由托管单位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装订后,将档案交档案管理中心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中心提供整理编号、编制目录、档案调阅以及日常管理等服务。

(二)档案寄存、托管的程序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接收寄存、托管档案的原则一是要有保存价值,二是要自愿。接收的程序是:金融机构提出申请,档案中心对金融机构的档案数量、种类、寄存或托管时间以及费用等进行确认并接受申请;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订立档案寄存、托管协议并签名盖章,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清点档案数量、档案的所属年度、种类、保管方式、密级等进行清点检查,生成电子目录并注明存放的位置;根据移交方确定的档案数量、种类、移交时间办理交接手续。

(三)档案的管理

1.档案库房硬件设施符合要求。档案管理中心档案库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乙级档案馆标准进行建设,配备了档案密集架、空调机、去湿机、灭火器、温湿度计、防虫防霉药物、防鼠板等设备和物品,并在库区内设置24小时数字化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和防盗报警装置及消防设施,达到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八防”要求。

2.建立了档案管理各类制度。根据国家及省市各级档案管理规定,档案管理中心先后制定了《档案寄存、托管服务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库区安全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办法;同时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档案查阅借阅登记簿、库房温湿度登记簿、库房检查登记簿、库房出入登记簿等一系列工作台账,将工作台账责任到人,保证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安全、保密。

3.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目前档案管理中心全部档案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部取得了南京市档案局的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每年档案管理中心还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书,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具有先进管理档案工作经验的单位,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4.科学合理保管档案。按金融机构行业特征,档案管理中心将托管档案按机构、年度、类别等要素对档案进行整理、编号、造册、装盒、登记等,并生成电子目录,档案上架后还要将存放的位置进行登记,保证档案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档案。对寄存的档案,实行封箱管理。金融机构将档案按年度分门别类分别装入专用档案箱内,每箱填写四张标签贴在箱子四面,标签内容为寄存寄存单位名称、档案种类、箱号、箱内卷数,备注等内容。

(四)档案的合理利用

寄存、托管在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其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将档案暂时存放到了档案管理中心。因此,对于寄存、托管的档案,档案管理中心有责任将保护好,同时也有义务保护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档案查阅方式有现场查阅和远程网络查阅两种。现场查阅时,金融机构查阅人必须携带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核验无误后方可查阅。档案查阅需在安装有监控设施的阅档室内进行,查阅过程中,档案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权监督查阅人员使用档案的全过程,查阅人员也不能随意抽取档案或在档案上进行修改、涂改等。查阅、复印档案都必须进行登记。远程网络查阅需要金融机构首先要向档案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登记用户名使用人、身份证件及号码、经所在单位盖章确认后由档案管理中心为其分配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在进行远程查阅时,首先填写远程查阅单,由档案管理中心对需要查阅的档案进行扫描后存入档案管理系统并通知查阅者进行查阅,远程查阅时需要对该份档案的查阅有效期做出规定。已经寄存、托管的档案一般不得带离档案管理中心,特殊情况需要带离的,必须经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签字并经单位盖章,规定归还时间后方可带离。非档案寄存、托管单位需要查阅档案必须经过寄存、托管单位同意,开具寄存、托管单位介绍信并由寄存、托管单位人员陪同才能进行查阅,确保金融机构档案的绝对安全。

六、建立档案管理外包中心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中心,可以发挥规模优势,采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手段,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从而使金融机构从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核心业务,这是南京金融票据中心最初建立档案管理中心这一服务平台的初衷。经过三年的发展,档案管理中心目前已为南京地区十三家金融机构提供了档案管理的外包服务,档案的品种从最初的单纯的金融会计凭证管理发展到了会计档案中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以及信贷档案、客户资料等,档案的数量也达到了四百多万卷。由此看来,对于档案管理的外包,金融机构的需求量还很大。自南京金融档案管理中心这一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已有全国各地多家金融票据中心前来参观学习。金融服务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各地金融票据中心应抓住这一契机,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外包中心,向各金融机构提供包括会计档案在内的各种档案管理服务,切实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央行金融服务内涵。

第9篇

一、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转变

社会变革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改变,一改以前服务模式转变为让用户自主选择提出需求,在平台的端口界面设置筛选项目,方便用户选择,更快、更精准的查找所需信息,并能够通过用户习惯进行一定的推测,挑选一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产出具有创新特色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博得用户喜爱。

二、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和功能的转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