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保护的方法

时间:2023-07-14 16:35:48

导语:在环境保护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保护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整体保护;自然环境;莲花山

Abstract:Embarks from the historical culture whole protection idea, divides the near modern history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to the monomer to the block, the block to the cities, th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ole protects three times. Take“the Guangzhou Panyu area Lianhua history culture protectorate plan”as the example, the discussion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ole protection idea and the method practice application.

Key words:historical culture;whole protection;natural environment;lianhua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0-47(4)

引言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思路,大体经历了从文物古迹本身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历史街区或地段的协调保护、历史城镇与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三个阶段。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为例,探讨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整体保护的理念与方法,认为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理念可以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1 历史文化整体保护的理念与方法

从历史文化整体保护的理念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由文物建筑向历史地段、街区不断拓展,保护与城市规划开始走向结合;对历史环境越来越强调和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从单体到街区,由街区又扩大到城镇。又进而兼及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李伟,2004)。由此可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单体到街区时期、街区到城镇时期、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时期。

1.1 单体到街区时期

1933年,《雅典》提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强调对文物建筑的保护。1962年法国率先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令》。历史地段,尤其是历史街区的性质和文物建筑有所不同,保护的原则方法也起了相应的变化,意味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涉及物质实体环境,还进一步包含了人文环境,使之同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1964年,《威尼斯》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提出保护“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从《雅典》到《威尼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从文物建筑单体的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的过渡。

1.2 街区到城镇时期

1976年,《内罗毕建议》指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等广泛内容,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们重新获得活力。扩展了历史地段的范围,提出了历史城镇的概念。从《威尼斯》到《内罗毕建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从历史街区的保护到历史城镇整体保护的转变。

1.3 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整体保护时期

1968年,“世界遗产保护”白宫会议,开始重视自然和文化保护相结合,呼吁保护世界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这是公开发表的官方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合二为一的最早声音之一。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起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加以保护。1987年,《华盛顿》在总结《威尼斯》二十多年来各国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提出“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的表现。所涉及的历史地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及其自然、人工的环境”。在历史文化整体保护方面,我国起步较晚。2007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明确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环境的整体保护理念,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

第2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选课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01-02

【Abstract】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i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make a deep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intention,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in this course.

【Key words】Environment protection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环境保护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规定:“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开设了环境科学类的校级公共选修课,如《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概论》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体会,对《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课程目标

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各学科及其发展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机械加工及制造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污染。首先,机械及其原料在加工中(尤其一些化学处理)会将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第二,机械加工中的酸洗车间会排放出酸性工业废水,而电镀所产生的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更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第三,机械加工中切、削等工艺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第四,机械加工及制造所用原料加工制造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第五,机械设备加工产生的切削液污染也很多。再如,在能源行业,热电厂会产生SO2、烟尘等污染物,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排放出CO2造成温室效应。核电厂会产生大量核废料,而被人们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在建设过程中会破坏自然遗迹和生态平衡,同时还会引发滑坡甚至地震。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很多产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有意识的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尽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方法。再者,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会在不同行业或部门成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如果缺少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沿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工作,这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后,这些学生若干年后也会为人父母,他们自身的环境意识也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观念。因此,对于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树立环境意识,使他们拥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态度、动机、承诺和技巧是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改革都将为这一个中心目标来服务,而这个中心目标决定了如何科学地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关于在公选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两个实际问题:其一,学时数很少,只有16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其二,作为非环境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下午3、4节课或晚上,而这时学生们大部分已上了一天的课,精神上已较疲惫,如果此时再按照传统的章节按部就班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公选课“混”学分的思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进行优化改革。

1.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目前虽然《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学导论》、《环境科学基础》等教材较多,但一方面大部分教材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授课学时数有限,较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单纯依靠教材,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如“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等专题,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更要突出重点。

第3篇

    【关键词】精神病;约束;保护性;护理

    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出现冲动、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部分精神病患者需要给予保护性的约束方法,以防止患者损伤[2]。但是,这种保护性约束方法,会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不理解,发生负性情绪等。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精神病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避免护理方法组间渗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患者年龄在18~73岁之间,平均(42.63±10.22)岁,精神病病程在2~14年,平均(5.99±0.62)年。实验组75例,其中男34例,女41例,患者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42.99±10.22)岁,精神病病程在1~15年,平均(6.25±0.7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指导等,护士根据医嘱和自身掌握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需要进行护理操作。

    实验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和程序为:(1)细致的解释工作:简单粗暴的约束会加重患者的反感和家属的负担。因此,护士在保护性约束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这种约束不是惩罚,而是保护患者的一种方法。患者使用此方法后,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患者身边的人,同时让各种治疗和护理进展更顺利。(2)加强巡视:在约束期间,护士要多巡视患者。巡视频率为15~30min一次[3]。每次巡视观察内容为:精神状态、约束肢体情况、皮肤情况、生活情况,并准确记录。(3)生活护理:被约束的患者要有专人负责,定期为患者给予睡、饭、药物。护士要加强口腔清洁和湿润,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和干燥。(4)心理护理:重视对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护士要理解患者对约束的排斥感,并实施人文关怀。尽减少约束带的使用数目和时间,尽量采用活动约束,并将不必要的约束解除[4]。我们采用逐步解除的方法,从肩膀、踝部和手部逐渐过渡,观察其合作的程度,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意外事件发生少,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和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意外事件

    满意度

    实验组

    75

    2(2.67%)

    72(96.00%)

    对照组

    75

    9(12.00%)

    64(85.33%)

    3讨论

    保护性约束是违背精神病患者本人意愿的一种强制性护理措施,患者和患者家属均会有较大的排斥和反感。而临床护理干预中,不但要保护患者的安全,还要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第4篇

关键词:精神科;暴力行为;原因;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在精神科极为常见,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了4.54%~49.0%的暴力行为发生率[1],入院第1周是暴力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对医护人员及其他病友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探讨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治的5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有严重躯体疾患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29.6±11.8)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9.41±5.63)年;其中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障碍患者,5例人格障碍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1.52±10.45)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42±6.52)年;其中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8例情感障碍患者,4例人格障碍者。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工作。详细评估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暴力行为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将其有效消除掉。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言行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2],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切实强化,从而为防范暴力行为提供保证。精神科工作人员应该对暴力行为的危害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强管理危险物品的力度,禁止患者向病房带入危险品,从而将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掉。加强巡视,重点监护、观察和防范重点人群。③用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向患者讲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对自身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将平等融洽的护患关系建立起来[3]。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被激怒,则运用镇静、接纳等态度和其接触,对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规避。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其尽可能地用语言宣泄自身情绪,将暴力倾向有效转移掉。④将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建立起来,定时定期安全监察,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监视下使用剪刀等工具,患者用完后及时收回。严格检查新入院患者,禁止其向病房带入危险物品,检测和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患者,以对激惹患者兴奋性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⑤暴力行为的护理。一旦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则应该以沉着的态度第一时间分开其与其他患者,以对其他患者效仿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4]。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则立即在单独病房保护性约束患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将约束解除。

1.3统计学分析 由专人在计算机中输入经整理校对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将数据库建立起来,用χ2检验单因素,检验水准α=0.05。当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1例,占42.31%,其中8例打砸物品,3例向他人施暴。观察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5例,占19.23%,其中4例打砸物品,1例向他人施暴。两组患者在暴力行为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51,P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大多与精神病症状有着密切关系,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护理工作必须零距离接触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进食及服药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具有较高的受暴力袭击的几率。针对这一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的暴力袭击进行有效的避免,将自身及患者病友受到伤害的几率减低到最低限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主要从入院评估、安全制度、心理护理、暴力行为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鑫.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736-6737.

[2]韦东宁.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53-55.

第5篇

一、各地在完成全国城镇房屋普查成果汇总上报任务后,要充分利用现有普查力量,不失时机地按照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2)城管字第77号《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开展城镇房产产权登记、核发产权证的工作。力争在1988年底以前基本完成。

二、城镇房产产权登记、核发产权证,实质上是确认房产所有权的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请各级人民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房屋普查后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部署、加强领导。四川、云南等地的经验表明,成立一个以房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由政府主管领导主持的普查和登记发证相结合的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是完成房产产权登记发证工作有效的组织保证,值得各地效仿。

三、产权清理、登记后要及时发给产权人合法证件。根据各地意见,我部正在设计全国统一格式的产权证式样。目前已开展这一工作、印制了产权证的地方,所印产权证可继续使用,待以后变更登记时,再逐步换发全国统一格式的产权证。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课外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关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关心和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动态、环境知识和科技的进展,加强自身的环境修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客观条件,利用物理课堂教育阵地向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1.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科技讲座,向学生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学生只有了解了我国以及世界当前的环境现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所以我们讲座举的实例一定要有震撼力与说服力。我在介绍我国环境的现状时就列举了我国的水资源环境状况。在我国的七大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中除了长江与珠江水质较好之外,其他五大河流的水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淮河、海河与辽河水质基本都是劣四、劣五类水,污染特别严重,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我国的湖泊污染情况比河流还要严重,周围海域由于富营养物的污染赤潮也是频繁地发生,特别是珠江口的赤潮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广州地区的淡水供应,对海水养殖业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太湖蓝藻的爆发给人们敲响了要保护环境的警钟,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水资源污染现状更是严重,每年因饮用水污染引起上亿人的腹泻病,约有200万儿童死亡,2亿人感染上肠道病毒,2000人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对学生们的震撼很大,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帮助学生们逐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融入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章节内容都涉及了环境保护的话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环境保护的讨论。如在学习噪声污染与防治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讨论了怎样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个话题,学生们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他们提出了以下的想法:(1)修建环城公路,噪声大的载重车辆只允许走环城路,不许进入市区。(2)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减小噪声源。(3)城市的生活区与工业生产区应该尽量的远离等。在学习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的时候,结合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口号,在北京的汽车拥有量2008年5月份已经达到300多万辆的情况下,我让学生们讨论如何解决北京汽车的尾气污染这一话题。学生们讨论交流后提出了以下一些想法:(1)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2)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市民坐公交车上下班。(3)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或是以氢气为燃料的环保型汽车等,这些学习与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3.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对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环境保护大体情况,为探讨环境保护方法做了准备,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间有了更强的凝聚力。

(2)组织学生探讨环境保护的措施

在学生调查了家乡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后,我就组织学生探讨有关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一些窍门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极为活跃,提出了很多种有益的想法。如有的学生提出家乡河流中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了,主要是由水质污染造成的,而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消灭水稻、茶叶、桑叶等农作物的虫害,大量地使用各种农药,我们应该建议农民要更多地采用天然灭虫法,如洒生石灰等,如果一定要使用农药也应该使用那些低毒、残留少、残留期短的有机农药,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不受污染。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每年国人都要使用大量的干电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使用完之后随地乱扔,电池腐烂之后泄漏出来的重金属如汞、铬会对土壤与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有关废旧电池回收的政策与法规,为此建议:①在电池用完之后不要随手乱扔,应该用盒子收集起来;②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废旧电池回收方案,鼓励回收废旧电池,这样可以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4.搞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7篇

[关键词] 新时期 村镇建设 环境保护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01-01

引言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促进村镇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存在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

1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环境及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落实各项要求,推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步。具体来说,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村镇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技术需求大。煤、电、油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村镇循环经济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得到强化、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将降低村镇企业的能耗,节能与村镇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

1.2 存在的不足。例如,污染严重问题,近年来,乡镇企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它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也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2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 保持村镇的景观特色。不同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都有着自身特色,有着鲜明个性。在存在景观设计时,要保持这些具有特色的景观,对其进行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他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这些有民族特色的景观与村镇景观有机结合。此外,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时,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考虑当地居民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具有特色乡土文化,保持乡村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2.2 注重村镇建设的生态与节能。生态节能也是村镇建设必须树立的理念,这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不仅在设计时需要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建设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做好村镇房屋建设、采光、供水、供电等工作,在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做到生态节能。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它们对村镇建设效果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村镇建设中,必须落实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2.3 提高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村镇建设中,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运用人性化设计方法,加强对存在环境的保护工作,在促进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中要运用人性化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有利于村镇景观的生态化,也有利于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4 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尽管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在能源和环境政策出现新变化,新动向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水平,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例如,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随着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愈加显现,低工资、低成本、高投入、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也是造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相关的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村镇建设发展较快,对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较往年并没有较快增长,由此引起供求不对称,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受到制约现象,必须采取完善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5 重村镇建设的环境保护及创新工作。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村镇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落实能源和环保法律政策要求,加大风能、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工作,提高村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乡镇企业所有员工水平和综合素质。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在能源领域,主要是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节能水平,促进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并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完善相应措施,把握好环境及能源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以更好落实这些规定,提高村镇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加强科研,推进技术创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村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村镇建设的环境效益,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2]陈璐.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建设管理――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8-19

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村镇建设;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1.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节,相关人员要正确把握环境和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有效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全面进步。详细一点来讲,面对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应该将循环经济作为我们发展的重点内容,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村镇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情况下,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并且技术要求很大,在村镇中,无论是煤、电还是油产业都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就目前而言,我国村镇循环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度得到不断地强化、节能,环境保护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以稳定的状态全面推进,村镇企业的各种能耗量将会有所降低,节能和村镇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需要不断增强。

1.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污染严重问题。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还是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化肥等的不当使用同样可以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比较大的破坏。

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将村镇建设中的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生态节能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在村镇建设中必须树立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若仅仅从设计环节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建设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村镇中的房屋建设、采光、供水等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法非常多,这方法是可以直接影响村镇建设的最终效果的,在村镇建设中,一定要将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对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能源和环境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我们想要有效提升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比如,为了更好地给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除此之外,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比之前更加明显,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大不如以前,这也成为现在导致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全面调查显示,近些年的村镇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也在不断提升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并没有比较快的增长,所以导致出现供求不对称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受到明显制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

2.3保护好村镇的景观特色

各个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是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工作人员在设计景观时,一定要保护好村镇的这些特色景观,并且还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全面发扬。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于他们的民族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应用,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村镇景观全面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开展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并且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避免对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造成破坏,一方面要保护好村镇景观建设,另一方面要创造出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与此同时将更加有利于对当地的环境形成保护。

2.4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

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不断加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工作,达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人性化方法的运用,能够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能够促进村镇景观生态化和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科研工作,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要尽最大努力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第9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政府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65-01

一、概述

从我国政府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属于全能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承担着全部的社会管理责任,群众对政府治理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当前的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过程中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更加切实的推广及应用。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公众行为将民意切实的传达给政府,这些公众行为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有效为政府的决策过程提供合理正确的意见参考,有助于政府政策实施实现正确性与公正性。公众在相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号召下实现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减少相应的冲突与摩擦,在真正意义上防止了“行政不作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许可和执法的公正性与高效性。

2、促使政府和市场发挥环境保护正面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我们自然应当从政府运作和市场运行的内在结构中去探索和构建制约“两种失灵”的机制。但是也不能忽视公众参与这一外部制约力量的重要地位。从世界上一些国家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来看,公众参与是克服两种“失灵’的有效机制。

3、降低环境管理的成本

由于我国仍旧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国家财力与城市建设上难免存在一些资金上的不足,我在环境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力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投入资金的3%。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政府资金的投入与管理,成本的数额成为当下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情况的重要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途径,首先,促进公众参与使政府的环境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减少了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阻碍,有效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其次,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一种零投资却能产生巨大效果的公众行为;再次,公众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分担了压力,减少了有关职能的运作压力。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相应的出台了多项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保护与改善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政策仍旧无法有效改善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民众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更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公众的环保意识较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欠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程度上存在很大区别。学历高、文化层次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城市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比较强烈。而学历低、文化程度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所呈现的则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由此可知,我国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公众参与的情况,在实际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无法形成全国性的民众号召响应,政策在贯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落实,无法进行合理切实的政策宣传与环境保护的宣传。

2、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致使公众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公众更多关心的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等迫切问题,因而环境问题较难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由此就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程度。在防止“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往往还会出现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负面参与。例如:公众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支持当地政府作出的明显有害于环境的决策或者纵容和支持企业领导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的明显违反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的行为。公众的“负面参与”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3、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遇到制度

在宪法层面上,环境权利缺失,宪法中未赋予公民环境权,各项单行法则无法据以制定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只有《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了具体可行的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的其他单行法仅规定了单位和个人检举和控告相关污染的权利。而这类规定也只是一种事后救济,并不是公众参与的首选。对于公众如何实施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还缺乏相关法律规定。

四、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立足学校阵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培育在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影响到家庭成员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高校学生中深入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性。其次,立足社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教育。街道及社区是公众经常聚集的平台,也是宣传践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发挥基层环保干部及环保爱好者的作用,摆脱公众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依赖性”。再次,立足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经常性长期性的宣传教育。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环境保护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网站的宣传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作用。

2、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

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参与环保活动的自我保护,也是使公民的环境权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不再把环境问题完全推给政府。当公众的参与产生明显的效果,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切实保护的时,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公众环境保护参与的热情,从而逐步实现使环保运动成为全社会共同事业的目标。

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一般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过于原则化的情况,这就给我国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阻碍,也给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必须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立法,为我国公民参与各项政策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为公民参与进行完善化的管制与保护,进一步维护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将法律法规进行实体化建设,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的具体规定通过合理的方式普及到每一位群众身上,让民众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效用及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琳,张云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分析》[J],《学理论》,2015年06期.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