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超高层建筑要求

时间:2023-07-14 16:35:49

导语:在超高层建筑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体系;防火;节能

引言

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一座座拔地而起,原有的结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超高层结构的要求,在超高层建筑蓬勃发展的同时,结构的分析和设计面临新的挑战。随之对应的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和混合结构体系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目前阻K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主要民生问题是防火和节能,如果解决防火和节能问题,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才能快速发展。

1.超高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并且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根据相关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2018时期我国计划完成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合计164幢。

2.超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2.1 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是由若干纵横交接的剪力墙集中到房屋内部或者外部形成封闭式的筒体,目的是用来承担来自房屋的竖向以及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束筒结构。

(1)框架―筒体结构:竖向荷载由框架和筒体共同承受,水平荷载由筒体承受,一般适用于大50层的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中,其结构形式又分为框架―空腹筒体结构和框架―实腹筒体结构。

(2)筒中筒结构:由中间剪力墙内筒和周边外框筒组成。在水平力作用情况下,内外筒协同工作,内筒可布置电梯间、楼梯间等一些服务设施,外筒则可安装玻璃幕墙。

(3)束筒结构:束筒结构也称为组合筒结构,由字面意思可知该结构类型是将若干个筒组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2.2 巨型结构体系

巨型结构体系由主结构与次结构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主结构主要为抵抗侧力体系,次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给主结构。

(1)巨型框架结构该结构由一级结构与每隔若干层设置一道巨型梁,一起组成刚度较大的巨型框架承受荷载。巨型框架与其他常规结构体系可以任意组合,得到许多性能优的巨型结构体系。

(2)巨型桁架结构该结构是由竖杆和斜杆共同组成的悬臂桁架,目的是共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巨型桁架结构也可与其他常规结构体系组合,产成许多性能优的巨型结构体系。

2.3 混合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点,既钢材自重轻、延性好、抗震性能较强优点以及混凝土造价长处,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混合结构体系还有型钢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以及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内筒等混合结构体系。

3.我国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超高层建筑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在这里主要讨论民生的两大问题―防火和节能。防火问题历来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点的问题,可见防火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我国每年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量是非常惊人。随着超高层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防火和节能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1 建筑防火安全设置不规范

虽然我国的大多数建筑物结构是混凝土结构,在发生大火的情况下,整体结构形式不易发生变形。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防火显得非常重要,防火通道的建设上很不完善,比如在很多超高层建筑中,灭火工具方面不仅稀少,而且大多已经老化;在紧急的逃生楼梯通道上,因为楼层过高从而楼梯逃生速度缓慢。

3.2 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每年消耗在建筑行业的材料、能源数目是无法估计。建筑物越高,能源的消耗量就越大,如何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减少能源消耗。而我国超高层建筑在节能建设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对于超高层的建筑材料必须使用性能更好的材料,然而在建筑施工时,大多使用的是一般的传统建筑材料,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温,防水等方面不过关。其次超高层建筑中存在大量的照明、电梯等一大批耗能设备,因此如何减少设施耗能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4.建设安全科学的超高层建筑的建议

4.1 严格规范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

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严格要求防火安全。除在超高层建筑物内放置大量的灭火设施以外;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如何在发生火灾后,迅速逃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超高层建筑中逃生完全凭借楼梯,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问题,所以必须投入人力物力设计出一款在火灾中也可以乘坐电梯逃生设备,是阻碍超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4.2 重视节能理念推进超高层建筑的建设

首先积极开发新型的节能材料来完成施工建设的质量。其次在北方地区适当增加建筑物墙体的厚度,减少热能的流失。最后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超高层建筑物的节能设计的研究,因为节能是未来超高层建筑的一个发展趋势。

4.3 建设更加舒适安全的超高层建筑

民用建筑物建设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场所。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建筑物的美观,更应该关注的是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建筑物的安全和舒适的功能。

5.结语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几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高度不断增高,在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发展更加合理的结构体系将成为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设计出宏伟的蓝图,因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实现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居住梦想。

参考文献

[1]李卉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分析[J].山西建筑,2016

第2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72+.9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比如长沙天空城市项目设计总高度838米,较目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还高出10米。地下6层,地上202层,其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但基底面积只占0.9万平方米,也即楼面占地率仅为1%。而拥有202层的高楼,由下至上将包括写字楼、小公寓、高档公寓、豪华公寓及酒店等物业形态,可容纳30000人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物可以称为科学技术的体现和城市的标志等,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很多的资金维护。但是,超高层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安全与管理的问题,环境心理问题以及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比较困难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因为楼层越往上,需要考虑的抗震、抗风以及防火等因素会越多,难度也越大。

一、超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超高层(建筑建成投付)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给超高层建筑的(运营使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困扰,包括人流动线、车流动线、消防安全,智能物业管理,电梯运行,外立面清洁,绿色环保等等大量的细节问题。现就以超高层建筑中比较突出与引起争议的三个方面来做简要的介绍:

(一)防火疏散问题

与其他不同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救援的难度十分巨大,消防扑救困难。因为在超高层建筑中,含有很多的可燃物质,同时在火灾发生时,超高层建筑的垂直管道会形成天然的烟筒,而且高度越高,抽力越大,烟筒的效应比较明显,比如在央视附楼失火中,火势迅速蔓延,由于处于施工阶段的央视配楼尚未开启防火系统,缺乏自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另外,由于消防设备有限,消防车的水枪很难达到80到100米高的楼顶,反映了消防救援能力与超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失衡。超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比较困难,在高空救火过程中,大面积的玻璃墙在高温的炙烤下,很容易形成爆炸的碎片,导致消防员无法接近。在“9·11”事件中,由于于高度比较高,人口的密度很高,空间狭小,增加营救的困难,无法将楼层内的人员安全撤离;另外,因为建筑内部的钢结构遭大火高温炙烤,上部结构不稳定向下塌落,导致纽约世贸中心倒塌,甚至在扑灭火灾之前,无法有效疏散人群,造成巨大的伤亡。

(二)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对其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管理过程中,智能化超高层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超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专业化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比较的突出的问题。高层管理认识存在偏差,在一部分的管理人员和保安中,认为高智能管理系统十分先进,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这就给超高层安全管理留下了隐患。另外,一些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对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要求不健全,许多的安全制度和操作流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超高层建筑留下了安全隐患。

(三)环境心理问题

超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产生一些一些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下面就做一个简单地论述。

1、心理问题。

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和环境,也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切断了传统的民居组团式,巷弄式,围合式的邻里关系,过于理性化的门牌编号和电梯,面积较小不够集中的公共空间,使得居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日渐冷漠疏远。对高空领域的征服是人类长期的追求,飞机,卫星和摩天楼也是人类挑战自我局限的智慧结晶,但是对于长期在超高层建筑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而言,或许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局限。在100米以上的豪宅居住,在200米以上的办公室工作,在300米以上的餐厅用餐和娱乐,远离地面难以逃脱摩天楼的不安感,密闭空间给人们的孤独感,都值得人们反思,我们是否适合高空生活?

2、噪音问题。在高程建筑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噪声,电梯、空调、排水等设备带来的噪声污染,需要采取更多的减振和隔声措施。随着超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风速就会越来越大,对建筑物产生的撞击声音也就越来越大。而且在密集的高层建筑中,很容易形成峡谷,因为城市交通和生活产生的噪声,受到超高层建筑的影响就会不容消失,同时也会由于高层建筑的玻璃和轻质金属的外装对声音进行反射形成回声,在心理上容易使人产生焦躁和烦乱的情绪。

3、振动问题。超高层建筑的强风振动会给人带来极为不舒适的感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处在最高几层的大厦会产生剧烈的摇动和扭曲。对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容易形成强劲的地面风流,对附近行人行走产生不利影响。因为高宽比极大,成为柔性结构,在风力作用下会产生晃动,从而给人带来不适感。更大的危险是共振问题,如果它的自振频率与风频或地震波接近而产生共振的话,就会给结构带来极大的危险。

二、超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在城市超高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的面貌,也改变了生活在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同时,在超高层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超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对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进行限制

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会产生许多的负面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超高层建筑进行限制,主要包括对指定区域、高度以及选址三个方面进行限制;通过建筑容积率控制高层建筑的密度;如果超高层建筑发展过快,就会严重导致建筑密度过大,容易形成畸形的环境;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的“容积率”和“空地率”,保证超高层建筑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要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规划,对整个建筑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在超高层建筑周围建绿化地、水池以及小品等,保证与附属的裙房营造出比较适宜的城市环境。另外,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环保节能,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不断降低能耗,实现超高层建筑的低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消防防火设计中,要适当增肌安全通道的数量,避免在火灾发生后,出现人员拥堵的现象,还要保障消防通道具有密封性,有效防止火灾烟雾弥漫议案想消防通道的效果;同时还要适当的增加消防专用电梯数量,提高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和安全系数;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要设置完备,要重点监控危险系数高的楼层和单元;同时对于防火分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进行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提高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尽量把火灾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点。

最后,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进行合理的设计

电梯垂直交通设计对于超高层建筑正常运营发挥着重要作用,电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是保障高层建筑功能性的核心,是维护整个建筑整个建筑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电梯的台数、容量和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且一旦使用,就很难进行更新换代,在进行电梯配置设计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发生电梯事故,很容易导致超高层建筑瘫痪,导致困在电梯里面的人产生恐慌,威胁人身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由于建筑高度影响,很容使电梯井和电梯设备内形成强大的垂直气流,对建筑安全构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电梯进行分段式设计,降低空气抽力,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为了能够将超高层的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输到目标楼层,可以适当将超高层建筑每30~35层设置为一局部区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不断满足超高层建筑乘客的需要,为此应采用先进的微机电梯控制系统,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服务信息,同时对各站台的呼叫信息以及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不断提高电梯的运送能力。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在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节省了土地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资源紧张的状态,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扬长避短,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龚强.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尺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

第3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风荷载;地震

超高层建筑是近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多少林立的高楼似乎成为一个城市繁华与否的象征。超高层建筑是指那些楼层在4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一百米的建筑,没有达到这样高度的就是普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荷重大、层数多、抗震要求高等。在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历史相对较短,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大城市才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被建设。在我国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巨大压力这一矛盾面前,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超高层建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超高层建筑所具有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地基与基础

1、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比较高

由于超高层建筑整体高度超过百米,而且具有自重大的特点,往往导致单柱下的轴向压力往往超过千吨,这就要求地基有很高的承载力,通常选用桩―筏基础或桩―箱基础。超高层建筑高入云端,高处不胜寒,风致影响也要求地基除了承受垂直压力,还要考虑抵抗水平风力。对于任何一个建筑都不得不考虑地震作用以及上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2、对建筑场地的要求比较高

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其对建筑场地也很挑剔。主要是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重力和对地震的反应比较敏感。地震破坏建筑场地的影响因素一般表现在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和场地土性质三个方面。因而在建筑时应该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

(二)风荷载作用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荷载之一,由于超高层建筑题型细长、刚度较低,其风致响应往往在结构设计中占控制地位。根据运动的机理不同,可以将高层建筑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分为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振动三种。其中顺风向动态响应主要由于顺风向紊流激励产生;横风向响应主要作用机理是尾流和横风向紊流及气动弹性的功用效应;而扭转响应是由于迎风和背风面及侧面风压的不对称所致,与紊流及尾流有关。

(三)地震作用

其实地震作用本质上讲是一种惯性力,地震对场地的作用除了场地与震源间的距离这一影响因素,场地土性质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大,其原因在于场地土性质对地面运动的特性有很大影响,这里要引入卓越周期的概念。卓越周期就是通过地震波频率分析得到的所占能量最大的周期成分。由于不同性质的土壤对地震波中各种频率成分的吸收和过滤效果不同,在地震波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在不同土壤中地震动会有不同的卓越周期。在岩石等坚硬地基中,地震波将以短周期成分为主,其卓越周期较短。然而在软土或冲击土层很厚的场地土中,短周期成分常常会被吸收、过滤,形成以长周期成分为主的地震波,这对具有较长周期的高层建筑十分不利。

二、根据我国超高层建筑现状的几点思考

我国人口总量巨大,超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建筑面积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决定了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需求性,然而铁矿资源贫乏的这一国情,又决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为我国普遍采用。由于世界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都以钢结构为主,很少建设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这使我国可以借鉴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的先进技术总量较少,因此,加强研究钢筋混凝土超高层结构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优势局限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用钢量少,价格便宜,材料易得,施工简便的特点。这不仅可以节约铁矿资源,还在财力、技术上完全适合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泵送高度的增加,输送压力会不断增大,加之超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黏度的要求,在这种黏度大、输送高度高的情况下,会给泵送施工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重力荷载也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荷载之一,由于长期的重力荷载作用和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超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和内力变化。一般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要求竖向构件承载力达到中震不屈服或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达到抗剪中震弹性,受弯及框架柱达到中震不屈服。显然,抗震设防烈度超过7度区、特别达到8度区以上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很难或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二)、如何克服超高层建筑中的困难

1、在地基与基础方面

超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共同作用。混凝土的超高层建筑在材质上决定了其自重大的特点,在建筑时尽可能选择适合的地形地质地段,在避不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适合的桩―箱基础或者桩―筏基础。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多设二层或者更多层地下室,这样的基础埋置深度都能够满足稳定的要求。只是对于那些不能建设多层地下室、满足不了埋置深度要求的、基岩埋藏较浅的,为了满足稳定要求,可以考虑采用设置嵌岩锚杆的办法。基础形式应该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和沉降变形设计的要求。

2、对应风荷载方面

风荷载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周边建筑对风荷载的干扰胜过对超高层建筑任何荷载的干扰。对于风荷载,超高层建筑没有办法避开,但是可以有办法减小。可以从建在的形状,长宽比以及表面的光滑度方面入手思考这一问题

3、抗震方面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抗震设防烈度。在超高层建筑的抗震中,传统的理念是“抗”,于是增加建筑的刚性,这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自重,对地基等带来了负担,还反而使得建筑在地震中不能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在设计时,还要确定抗震性能的目标。这是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考虑的又一个因素。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局限,可以考虑钢结构或者混合结构,以减小结构自重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这样,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和拉力就基本由型钢承担。当然,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考虑设计效果之外,还要考虑其经济性跟实用性。具体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最经济,其次是混合结构,价格较高的是全钢结构。而全钢结构的抗震效果最好,混合结构次之,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下。所以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采用混合结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实地震的破坏性来自它那以波的形势传播的能量,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在超高层建筑中设计耗能装置。比如在墙体中部开竖向通缝,在竖缝中填充氯丁橡胶带,并在每层的局部高度处利用墙体中原有的水平抗剪钢筋穿越橡胶带。实验证明这样的剪力墙有甚好的抗震效果,不但如此,这剪力墙的设置,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超高层建筑的自重,对地基的负担无疑是一种减轻。

三、结语

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加之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了近代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要求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在没有太多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只好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中,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且实现小震无影响,中震可修复,大震不倒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祥,杜敏.超高层建筑脉动风速时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3).

[2]唐意,顾明,金新阳.偏心超高层建筑的风振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周亚健.高位双塔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05.

[4]肖自强,张建明.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8).

第4篇

(1)施工测量控制:施工测量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首要控制内容,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展开。施工测量的精度确保了超高层建筑质量,也是保证超高层建筑安全可靠的重要监控手段。超高层建筑由于跨度极高、风荷载、沉降因素和沉降量变化等影响较大,影响施工测量的精度。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施工放样提供依据;二是随施工进度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向上引测;三是根据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超高层轴线定位,并测设各细部结构的位置;四是变形观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对超高层建筑进行变形和裂缝观测,分析规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对竖向投测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超高层建筑的造型、结构复杂,特别是钢结构建筑,设备和装修标准高,对定位的要求极高,并且需配备功能相适应的专用仪器和必备的安全措施。为确保超高层建筑对施工测量精度的高要求,应用高智能仪器和GPS定位技术进行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和基准点位的校核已逐渐得到推广。

(2)大体积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基础中,其体型庞大、混凝土数量多、高水化热、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因此,除必须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整体性外,还必须从三大方面重点进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第一,控制入模温度和改进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第二,采用先进测温设备和冷却系统,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第三,通过经常检查保温、保湿隔离状况,检测气温与混凝土面层温度,降低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小砼表面的温度梯度,增加热扩散时间等,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防止裂缝产生。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高强、高耐久性、自密实等独特的优越性能,能够满足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特殊要求,常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在钢筋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其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第一,对原材料进行优选;第二,要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第三,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达到增密和增强的作用;第四,应用带模供水养护,使混凝土的得到充分养护。

(3)钢结构及钢混结构质量控制: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多且重量大,吊装工作量大,采用高强度钢材,可减少钢材用量及加工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结构质量控制重点关注精度测量控制、精度工艺控制、精度预埋控制、钢结构防火和自动焊接技术应用。钢混结构主要包括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具有降低用钢量、缩短工期、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减少防火处理,是性能较优的超高层结构形式。

(4)竖向结构模板的质量控制: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核心筒的模板工程量最大,对竖向结构模板的选择以及质量控制成为模板控制的关键因素。在竖向结构模板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架体及模板材料、钢构件设备的质量,搭设过程中分多次进行质量验收,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章说明,注意提升过程中的平衡控制、整体提升就位后的质量验收、各工种间的配合,达到一定建筑高度必要时,须对模板体系采取加固措施。

2、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所具有的结构复杂性、人的主导性和不可逆性三大特征,同时影响其质量的原因众多,例如我国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标准规范较少,参建单位超高层项目管理经验尚浅,勘察工作不到位,地基处理不恰当,现场管理不善、沟通不到位,原材料质量缺陷等。因此,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理念匮乏。超高层建筑因其结构技术复杂性,其施工队管理人员有更高要求,只有提高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指导施工。

(2)质量管理的目标不够清晰。施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善于提出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超高层建筑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质量风险和质量问题将更加复杂。

(3)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不够重视。施工、管理人员在超高层实施阶段往往只关注超高层建筑结构在使用阶段的运行状况,对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全面理解施工工艺或者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结构最终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

(4)质量管理手段比较零乱。现有的超高层质量管理手段都是在个别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以整个超高层建筑工程为对象,系统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5)达到理想质量管理状态缺乏成熟方法。超高层建筑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分解项目的最终目标,落实到每一位项目的工作人员和每个实施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

3、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展望

第5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新材料

节能设计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

一、超高层建筑新材料的利用

1、高性能钢

80年代后期,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迅速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强度,低屈强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状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1)高张力钢

建筑用钢材的应力 应变曲线如图3所示。其屈服点在100~780n/mm2的范围,其中屈服点为400n/mm2的钢材,占一半以上。

钢材屈服点的提高,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保证结构的刚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证结构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国,地震时确保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个最大的课题。因此,高张力钢不仅要有很高的屈服点及抗拉强度,还要具备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

(2)低屈服点钢

另一方面,还开发研制了利用钢材的低屈服点和屈服特性的技术,耐震设计中的隔震和抗震构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震对建筑物输入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从而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构件(梁,柱)的破坏和损伤,低屈服点钢主要用于这些特殊部位,作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

(3)tmcp钢

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钢材高强度化,大断面化,极厚化。以往的冶炼方法,若保证钢材的高强度,就需加入相应的碳元素,钢材含碳量的增加会导致可焊性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研制了490n/mm2级的建筑结构用tmcp钢。建筑结构用tmcp钢,是通过tmcp(热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已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4)sn钢

根据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钢材应具有足够的弹塑性性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sn钢要求:①保证可焊性,②保证塑性变形能力,③保证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证经济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证与国际规格接轨。sn钢的规格有a、b、c三种,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两个等级。

2、新rc结构(钢筋混凝土)

在钢结构钢材的强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强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来,进行了强度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强度为686~1176.7mpa的钢筋的开发,并已用于超高层住宅中,如礼新城北高层住宅(地上45层,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强度为58.8mp a,主筋强度为686mpa,断面加强筋强度为784mpa,是以前高层rc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的两倍。现在超高层建筑已开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3、cft结构(钢管混凝土)

由于高强度钢的使用,可以使构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这必带来局部屈曲和刚度降低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继s结构、src结构、rc结构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种结构体系。cft结构体系,就是用圆形或多边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的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耐久力大,变形能力强,防火性好等方面的优良结构性能。因此,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等开始广泛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cft柱的优点是,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在受压和受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向横向扩散,然而却受到钢管的横向约束(称为钢箍效应)。所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钢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图5。这样,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张力钢的强度。随着高强混凝土及其组合的研究不断发展,将来高度为1000m级的超高层建筑的构想实现,期待Ncft柱将起主要作用。

二,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目前国内针对超高层建筑工程所探讨的关键技术问题多是结构的安全,而对于所面临的建筑节能问题研究和技术投入不够。

1、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看,建筑的高度变化导致相关参数的变异,进而影响建筑能耗的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度超过100米以上除太阳辐射可以认为基本不变以外,其它的气象参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依据国内建筑节能的设计能力来看,大多数设计单位所掌握的用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都不能反映气象参数沿高度的变化规律,也不能够反映建筑围护结构沿高度变化的表面热交换能力的差别,这就势必无法准确地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无从谈及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物制冷、空调、配电等一系列设备系统。

2、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能约束的节能技术还不能够完全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在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涉及到遮阳、通风等技术的规定,对超高层建筑无法适用,标准规定的建筑能耗的权衡判断方法也是基于建筑物全楼整体建模的一种评价方法,而受目前能耗模拟工具的计算能力所限,超高层建筑中的计算对象(如房间数量)规模远远超出了软件的计算能力。从根本上说,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实质是一个在技术上超出了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能控制的新技术问题,如果草率地执行现行标准,则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显然不足。

第6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ly perfect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construc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by growing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of social public.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ly on the high effecti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is,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ultra-high-rise building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ultra-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ir solutions, and discuss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doing wel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imporv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ultra-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blem; solution; analyz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从建筑施工角度上来说,我们一般将40层以上,总层高在100m单位以上的建筑项目统称为超高层建筑项目。此类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高成本投入、长施工周期、高安全性要求以及高稳定性需求。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达成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其提供基础性保障。与此同时,高效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且合理的控制,以此确保整个超高层建筑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的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亟待相关工作人员加以解决与完善。那么,现阶段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上问题应当如何加以解决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现阶段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使其对于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较大的施工难度与较为复杂的施工工艺。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这一整体当中,各个施工工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当中,综合化的施工方式应当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此也就滋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超高层项目往往多专业承包,各自为战,相互矛盾,施工中冲突现象严重。分包队伍相关管理人员很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甚至不具备建筑施工从业资格,传统施工作业方式仍然沿袭在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作业过程当中,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计划工期的实施。

(二)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由于各专业自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相互专业不协调,出了问题互相扯皮推委。施工方案和保障措施变成一纸空文。

(三)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往往安全措施由总包单位制定并由总包单位派员管理,分包单位人员安全意识低,又未和总包单位一起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往往不服从管理奖罚措施难以落实。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落实不到位,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及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无法真正的应用于施工项目作业过程当中,由此导致施工项目乃至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无法得到可靠性保障。

(四)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由于各自的执行标准不一,验收的部门不同,很难达到统一管理要求,会影响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五)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由于各自编制收集技术资料,编制的时间互不一致,矛盾重重,资料的真实性低。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工程管理解决措施分析。超高层建筑功能众多且所涉及系统复杂,承建单位并不统一,要想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必须以总承包管理的强化为必要前提,以此确保业主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实现。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作用之下,应当采取金字塔模式进行施工过程控制。具体来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见图1)所示。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下设技术/生产/安全负责人员,分包单管理人员必须与总包单位各部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具体事务的过程控制。三者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当中相互协调,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现状 发展趋势 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用于建筑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促使着当今的建筑行业不得不向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方向上发展。通常超高层建筑是指层数为四十层以上、高度达百米的建筑物,超高层建筑很大程度的缓解了城市可用土资源压力,显著提高了城市可用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高度较大,使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具备较高水准。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1、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因其高度较大,导致施工时垂直运输量巨大,不得不通过高空作业实现一些原料、设备及人员运送,因此在高空作业施工时,应当全面考虑安全、水电、防火、通信等问题,避免发生高空坠物现象。

2、基础埋置深度深

为了使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更强,施工中,相关的地基埋设深度应该大于其整体高度的1/12。当采用桩基的施工方法时,地基深度应该大于其整体高度的1/15,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桩的自身长度。而且建筑的下层应该至少设计一层地下室,因此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深度最小也在5m以下。在进行基础部分的施工时,相关的处理技术较为复杂,特别是在软土上进行地基施工时,可以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不同技术和方法的利用对于工程的质量和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工程量及体量较大,且涉及的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多,特别是在某些特大型高层建筑工程中,通常一边进行设计一边进行施工,并会需要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所以在施工时,要争取在设计上精益求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最大化的利用高层建筑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合理的进行交叉施工作业。

二、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国内,高层建筑一般认为是层数超过10层,高度超过24m的建筑,而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或层数虽无明确规定,但业内通常认为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即为超高层建筑。国外的高层建筑于19世纪后期开始修建,超高层建筑从20世纪早期逐渐发展起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从20世纪开始修建,超高层建筑开始于1973年。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虽然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但其发展速度却高于国外。据文献报道,2002年~2006年,中国高度超过120m的建筑建设速度平均约为74幢/年,美国平均39幢/年,阿联酋地区从8幢/年增长到143幢/年。不但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增长较快,而且其高度也不断攀升,根据最新的统计,已建成使用的世界最高建筑前10名,其中9幢位于亚洲地区,6幢位于中国境内,可以预见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超高层建筑的核心。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仍以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和框架―支撑体系为主;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成为超高层研究的热点,混合结构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又以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居多。

三、现代化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与传统的建筑存在施工技术上的显著差异,而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于这几个方面,如工程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独特的高层建筑效果及高度大,增加着建筑结构施工的难度;因上部承担的荷载较重,使得基础的埋深需要设置的更大,混凝土基础底板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技术要求较高;施工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施工时间及施工空间等给施工作业组织管理工作增加着难度;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多处在较为繁华的地段等,受到交通、场地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制约,施工过程中的平面布置面临较大的阻碍,以上施工特点等给施工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

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因建筑主体结构的复杂性,需要涉及到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使得混凝土结构裂缝成为发生较为常见的现象。超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现象更为严重,如果出现裂缝现象,将会给超高层建筑的建成使用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常规状态下,较小的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的质量不会有过大的影响,但在超高层建筑中小的混凝裂缝可能在复杂的结构下扩大,给超高层建筑埋藏下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相对较多,首先控制早强高类水泥的应用量,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参料及混凝土外添加剂用量的合理设定,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制作中水泥的含量,从经济的角度考量外添加剂的用量,并确保外添加剂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值。其次要选用粒径规格等符合要求的沙石,尽量选用粒径稍大的沙石从而确保水机水泥用量的有效控制,以混凝土沁水及水化反应的降低,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然后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尽可能的减少过振及漏振现象的发生,适宜采用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施工工艺,使得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水气和气泡等可以及时的排出结构体系中。最后在墙体的砌筑接近于梁底的时候,要预留出适宜的未堆砌高度,以便于在堆砌施工结束之后的十五天左右进行补砌,采用合理的分块及分缝施工方式,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管理,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已产生裂缝的扩大。

2、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框架能够在建筑内部形成较大的空间,实现内部空间的合理优化布局,因此钢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超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及施工中如果存在某些被忽略的细节,极有可能给超高层建筑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以钢结构施工技术的严格落实进行控制。混凝土结构不同的强度等级是为了满足柱轴压比及柱截面的控制等要求,使得柱、梁等结构中要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这给钢结构提出较高的要求。

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大型塔吊的配合,大型塔吊的起重能力对钢结构安装效率及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钢结构施工对吊装机械的安装及拆除、钢结构吊装、焊接及测控等也具有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

3、混凝土的泵送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超高层建筑建设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严格遵守养护规定在高层中大部分都采取泵送混凝土的方式。泵送混凝土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够缩短施工的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是对一些施工工程进行调查就会发现,即使是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很严格的情况下,也依然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原因就是很多施工点不按照规定去做,抢工期,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够长,即使材料够,混凝土的强度也是不足。

四 总结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促进与依存的关系,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彰显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技术现状。但若要促进超高层建筑事业有着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仍然需要专业得建筑领域人才,深入研究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咏ㄖ;结构设计;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在建筑行业发展中,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其中,这就对工程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可能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为工程结构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结构设计质量。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相较于普通的建筑而言,结构设计要求更高,需要充分结合建筑特性,把握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技术要点,提升设计合理性,为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某建筑工程总高度78.5m,高22层,主楼地下两层,地面20层。建筑结构为框剪结构,通过多方设计方案论证,桩基工程选择后压浆钻孔灌注桩,选择端承-摩擦桩的装荷载形式,压浆钻孔灌注桩295根,φ700桩252根,有效桩长18m~19m。采用标号C25的混凝土,关注前0.5m?~0.5m?碎石置于空洞地步。关注过程中,导管同孔底之间的距离为0.5m,连续灌注混凝土。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相较于普通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其概况下,普通建筑的高度是在200m以下,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则超过了200m,这就对建筑工程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则是多为钢结构或是混合结构,设计技术含量较高,结构更为复杂。此外,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抗震要求、环境因素、自重以及风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度更大。

二、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概念设计

(一)提升对概念设计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来,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理念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结构设计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中,提升结构设计规则性和均匀性;结构中作用力传递更为清晰;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高标准的要求;结构设计中融入节能减排理念,促使结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设计中,提升建筑材料利用效率,在满足建筑结构整体设计要求的同时,迎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基于此,为了满足上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同建筑工程师进行密切的交流,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二)选择合理的结构抗侧力体系

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结构设计安全性,选择抗侧力体系是尤为必要的。在选择结构抗侧力体系中,应该根据建筑具体高度来选择,明确结构抗侧力体系和建筑物高度之间的关系,如果建筑高度在100m以下,可以选择框架、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体系;如果建筑高度在100m~200m以内,则选择框架核心筒、框架核心筒伸臂;建筑高度在600m左右时,选择筒中筒伸臂、桁架、斜撑组合体;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结构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如果建筑工程结构中存在多个抗侧力结构体系,应该分别对这些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和判断。

(三)提高建筑抗震设计重视程度

提高建筑抗震设计重视程度是尤为必要的,尤其是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对于建筑安全影响较大。在选择抗震方案中,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质量符合建筑要求;尽可能降低地震过程中能量的扩大,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计算地震下建筑结构位移数值;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抗震手段的应用需要在得到位移数据基础上实现,设计更加合理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一旦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结构设计中体现出建筑构件的生产要求和界面变化情况,提升结构设计稳定性和牢固性。

(四)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融合经济理念

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工程项目较为庞大,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可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成本问题。故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融合经济型设计理念,对结构设计方案优化处理,避免建筑工程结构冗长带来的资源和资金浪费,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三、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精准性

(一)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软件,提升设计结果精准性

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工程师需要充分掌握前沿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能够选择合理的分析软件,提升计算结果准确性。当前我国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种类繁多,但是不同软件侧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了解到不同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应用范围,结合工程结构设计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计算机软件。此外,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应该对力学理念合理判断和分析,结合自身丰富的设计经验,提升计算结果精准性。

(二)加强荷载和作用力的考量

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工程师需要充分结合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特性,明确结构自身的竖向荷载力大小和风荷载的影响因素,将其融入到后续的结构设计中,提升设计合理性。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需要考虑到结构稳定性问题以外,还可以组织风洞试验,测试建筑的抗风能力。在后续的实验中,可以设计模型来模拟在不同风场环境下,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和受力情况,有针对性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倒塌水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延性结构构件,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高低同结构抗震能力存在密切联系;其二,对于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的构件,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就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对于建筑物中的控制构件,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相应的弹性。

(三)科学计算自振周期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把握震动规律,提升设计合理性。但是不同的振幅和频率,可能出现大幅度震动现象,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稳定性。故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科学计算出自震周期,结合抗震强度、建筑高度进行科学计算,确保自振结果精准性。

(四)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为框架―剪力墙和核心筒结构,此种建筑结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结构稳定性,同时垂直交通体系结构可以产生较大的水平在和抵抗力。除了需要考虑到楼梯、电梯和卫生间等区域以外,向平面中央集中,可以有效减少空间占地面积,赋予建筑更好的交通环境和采光效果。垂直交通结构体系设计中,需要充分协调采光和节能之间的关系,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特性,建筑物高度较高,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抗震性能、垂直交通设计和载荷计算等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高层建筑使用要求,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于建筑行业长远发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促进作用。

第9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建筑可用的土地资源在逐渐减少,促使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向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方向上发展。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是层数在四十层以上甚至高度高达百米的建筑物,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提升着城市可用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着城市可用土资源减少压力。但因超高层建筑比较高、层数较多,就对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逆作法所谓逆作法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和柱,并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使其作为建筑施工底板封底前承受施工荷载、上部结构自重的重要支撑;由此逐层下挖土方并浇筑地下各层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较之传统高层建筑的顺序施工,超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技术应用具有下述技术优点。

首先,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超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工期的差别,除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外,可保障地上结构与一层以下地下室的同时施工。其次,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再次,逆作法施工增加了施工时的底板支点,跨度减小,可有效满足抗浮要求并解决底板配筋问题,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最后,逆作法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踩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建筑主体结构的复杂性,需要涉及到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使得混凝土结构裂缝成为发生较为常见的现象。超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现象更为严重,如果出现裂缝现象,将会影响超高层建筑的建成使用状况。一般情况下,较小的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的质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在超高层建筑中小的混凝裂缝可能在复杂的结构下扩大,给超高层建筑埋藏下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相对较多,首先要控制早强高类水泥的应用量,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参料及混凝土外添加剂用量的合理设定,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制作中水泥的含量,从经济的角度考量外添加剂的使用量,并确保外添加剂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值。其次要选用粒径规格等符合要求的沙石,尽量选用粒径稍大的沙石从而确保水机水泥用量的有效控制,以混凝土沁水及水化反应的降低,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最后在墙体的砌筑接近于梁底的时候,要预留出适宜的未堆砌高度,以便于在堆砌施工结束之后可以进行补砌,采用合理的分块及分缝施工方式,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管理,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和产生裂缝的扩大。

3、混凝土的泵送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设计中普遍选用混凝土泵送技术,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体积大,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效果的良好,对混凝土各个原料的配比也有严格要求。目前国内在超高等及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使用到的高泵程的混凝土普遍选用双掺技术,也就是粉煤灰及化学外添加剂同时合理添加技术,这综合反映出配比设计、泵管铺设、泵送设备、混凝土外添加剂等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泵送中的综合应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可实现混凝土直接泵送至高空混凝土浇筑点,显著提升着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的效率。

泵送混凝土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够缩短施工的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是对一些施工工程进行调查就会发现,即使是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很严格的情况下,也依然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原因就是很多施工点不按照规定去做,抢工期,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够长,即使材料够,混凝土的强度也是不足。

4、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框架能够在建筑内部形成较大的空间,实现内部空间的合理化布局,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超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计及施工中如果存在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极有可能给超高层建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就要严格落实钢结构施工技术来进行控制。混凝土结构不同的强度等级是为了满足柱轴压比及柱截面的控制等要求,使得柱、梁等结构中要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

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钢结构体有轻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混凝土组合钢结构和空间跨度较大的钢结构等。钢结构的耐高温稳定性相对较低,在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中,要重视紧急避难、防火围护及防火涂料等配套性设施的设计及施工。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大型塔吊的配合,大型塔吊的起重能力对钢结构安装效率及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钢结构施工对吊装机械的安装及拆除、焊接及测控等也具有严格的技术标准。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1、做好技术准备工作由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比较庞大,比起普通的建筑工程,其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更高一些,这也就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要求。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有关人员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组织;做好工艺指导。

2、加强对原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选材料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厂家,并且在施工之前对材料质量进行复查,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要求。同时,需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最后,要加强材料采集员的安全意识和切实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3、做好工程测量超高层建筑测量工作的重点是轴线和垂直度。为了避免各种外部因素例如风、阳光、温度等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度,该测量一般是采用内控法。测量时,使用刚垂球逐层向上进行投点放样,并且每个三四层进行一次复核,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精度。4、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很大,所以施工周期很长,因此,更需要做好技术管理。加强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加大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从而达到警示的效果。在进行工程验收的时候,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一律不准验收。5、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好此项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测,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繁盛。6、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先进的设备往往具有更高的精度更能保证施工质量,所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先进设备的使用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手段。先进设备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避免部分因认为施工不当而导致的施工问题,它既能保证施工工期的顺利完成,又能提高工程质量。

结束语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独特的建筑施工特点,在建筑施工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要求都较高。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一定要在施工的各个方面牢牢把握对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控制,灵活的将各种技术运用到具体的建筑实践当中,以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能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关雪伶,方志勇.浅析超高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